登陆注册
6342700000022

第22章 学前教育原理(4)

④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随着人民素质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从数量上到质量上转变。而托幼机构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好坏,主要取决于托幼机构保育与教育工作的质量。各个国家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实行专门的教师资格制度。学术界也展开了“什么是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讨论。例如,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制定了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教育的评价标准,并开展托幼机构质量评定工作。

(2)我国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①清末的幼儿教育。清末出现了我国近代第一个学制对幼儿教育的规定。

颁布新学制是清政府“新政”的重要部分,1904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并实行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该学制规定了从蒙养园至通儒院共三段七级学堂。《奏定学堂章程》中,专门为学前教育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制度化发展阶段。

最早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诞生。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诞生于民族危亡之时,在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政治变动巨大,社会有识之士纷纷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之道,西方教育制度是他们学习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戊戌变法的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提出了实施儿童“公养公育”的主张;湖广总督张之洞也提出“中体西用”。面对外国教会势力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垄断,为缓和社会矛盾、满足人们的变革需要,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湖北武昌的湖北幼稚园创办,成为了我国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由于缺乏教员,该机构聘请了三名日本保姆负责经办,日本园长办园期间拟定了《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对本园的办园宗旨、对象、课程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

②民国时期的幼儿园教育。1922年,执政当局颁布《学校系统改革令》又称“壬戌学制”,在这个学制中将蒙养园改称为幼稚园,规定收受6岁以下儿童,并把它正式列入学制系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战火不断、社会动荡,幼儿教育发展极其缓慢,显示出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特点。当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当时幼儿教育弊病进行了尖锐批评,认为它患了三种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面对这样的状况,一些爱国人士开始创办面向平民的幼儿园,如陶行知的“乡村儿童团”、张雪门先生的“北平香山慈幼院”等,这些机构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为平民办园,这些教育实践者在实践中形成的理论,都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不朽财富。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学前教育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中国大地。这些地方,出现了适应当时战争形势、根据地政治经济发展特点的托幼组织,如边区儿童保育员和托儿所,培养了一批新型保教队伍,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积累了宝贵财富,为建国以后的幼儿教育事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③新中国成立以后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收回教育权,参考苏联模式和老解放区经验,对教育进行改造。

办学方向上,使最广大的劳动人民子女成为幼儿园的受教育者。

在教育思想上,学习苏联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和经验,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使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学制,并将沿用30年的“幼稚园”改为“幼儿园”。在政府和全社会的努力下,幼儿教育数量大增。

**********时期,幼儿教育受到了严重破坏,在这一考验之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历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开始加快发展,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学前教育事业管理日益规范化和法制化。

首先,逐步形成了由上而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

其次,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如,1981年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突出幼儿教育的主要工作是“教育”而不是“教学”;1983年《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1989年6月,国家教委为了“科学管理、提高质量”,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草案)》(1996年正式施行);1989年,颁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2001年7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10年6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了学前教育未来发展,同年,《******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颁布,提出了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将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第二,学前教育机构走向多样化。由于人民对于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学前教育机构也日益走向多样。学前教育办学主体由原来国家、企事业单位办,转向多种社会力量办园;灵活多样的非正规幼儿教育形式逐渐增多,如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草原流动幼儿园等。

四、中外幼儿教育思想

(一)西方近代幼儿教育思想

1.洛克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他是经验主义的开创人,并继亚里士多德以后,再次提出并论证了著名的“白板说”。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教育著作《教育漫话》一书中。

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儿童的心灵生来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任你在上面写上什么或把它塑造成什么。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就像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该理论肯定了教育在人个性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教育权的思想武器。

洛克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主要论述“绅士教育”,这种教育专门针对刚掌握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子弟的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绅士。所谓绅士,就是一种有德性、有学问、有能力、有礼貌的人。这种人正是刚刚执政的英国资产阶级理想中的人。他们具有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能,言谈举止符合上流社会的要求,意志坚定,体格强壮,是一种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为此,需要慎重挑选德才兼备的导师,从幼年起就对未来的绅士进行家庭教育。

《教育漫话》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成长的巨大作用,其中许多思想都影响了后来的教育家。但他理想中的教育还是针对社会上层人士设计的,具有等级性,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

2.卢梭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代表作《爱弥儿——论教育》在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影响。

卢梭认为,自由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天性,此外,人性还具有“理性”和“良心”,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他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因此,教育应以天性为师,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归于自然”,认为人的教育来自于三个方面: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只有这三者和谐一致时,人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但在这三种教育中,只有的“人的教育”能够真正得到控制,只有“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才能达到三者协调。真正的教育应该是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教育,即自然教育。

他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自然人,即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人,反对教育中压抑儿童天性,干涉和限制儿童身心自由发展的行为。因而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影响。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对封建旧教育的有力批判,反映了新型资产阶级的要求。然而,他没有认识到社会环境对于教育的影响,对于人的天性的理解过于理想化,是其不足之处。

3.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1782—1852),德国教育家,幼儿园运动创始人。19世纪中叶,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创立了一整套幼儿教育理论和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等。

(1)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原则

福禄培尔从唯心主义观点出发,认为“上帝的本源”是全部生活和全部教育的出发点,教育的目的就是唤起和发展埋藏在人体内部的“上帝的本源”把人身上潜在的上帝精神表现出来,教育的作用就是推动这一过程的实现。他又将发展的原则和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

(2)学前教育的作用和幼儿园教育的任务

福禄贝尔将学前教育视作人的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把学前教育看作人真正教育的开始是儿童以后各个阶段的教育和发展的基础。他认为幼儿园教育具有保护儿童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成长、培养训练有素的幼儿教师、推广幼儿教育经验。

(3)游戏和恩物

福禄贝尔认为游戏对于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组成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可以使儿童内心的冲动得到表现,还可以促进儿童身体和感官的发展。此外,游戏还可以预示儿童未来能力的发展倾向。

他还为儿童游戏设计了一系列命名为“恩物”的玩具,“恩物”意为上帝的恩赐物,用来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创造性,训练他们手的活动技能,通常有六种。

4.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1870—1952)是欧洲“新教育”运动中的代表人物,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1907年初,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这里不收学费,但“约法三章”。

(1)儿童观

蒙台梭利认为,在儿童身上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天赋的内在潜力,它规定和制约着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这种内在潜力的不断展现构成了儿童的发展。而儿童的生命力则是通过自发冲动表现出来的,这种自发冲动的外在形式就是自由活动,自由活动在儿童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应该为儿童创造自由活动的环境,是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内在需要进行活动,体验到自身的力量。

(2)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自由不意味着放纵,而纪律应该是一种主动的纪律,而不是强迫形成的。其中,自由活动不仅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形成良好纪律的重要方式。她反对用“说理”的方法去规范儿童的行为以及用强制命令和规范去束缚儿童,主张通过自由活动的方式让儿童自觉形成纪律。

(3)感官教育

蒙台梭利强调感官教育的重要性:其一,幼儿正处于各种感觉的敏感期,这时加强相应的教育,可以不失时机地使感官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其二,感官训练是形成认识能力的第一道大门,通过感官训练,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精确化,有利于发展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辨别力。她还设计了一套“感官练习材料”,让儿童通过操作教具,训练感官。

5.杜威

约翰·杜威(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之一,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代表作有:《学校和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1)儿童中心论

杜威在批判传统教育弊病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响亮口号,主张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儿童方面来,使儿童成为教育的主宰。要求教师必须站在儿童立场上,以儿童为教师教育的出发点,教育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2)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目的只存在于“教育过程以内”,不存在有“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主张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的目的;将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总目的看作“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是一种虚假的目的。

(3)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杜威在基于他的自然主义哲学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概念。他对教育与生活关系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教育即生活”,主张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二是“教育即生长”。生长是指向未来的发展过程,教育的历史就是生长过程;三是“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种改造,不仅是对个人的改造,也是对社会连续不断的改造。

(4)教学论

杜威十分强调学生直接知识的获得。在教材选择上,主张把课程和教材建立在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必须适应现在社会生活需要,以社会生活为基础;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做中学”,让儿童在自身实际操作中学习。

6.皮亚杰

皮亚杰(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他认为,儿童认识发展的过程和结构设计四个基本概念:图示、同化、调节和平衡。

同类推荐
  •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上)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上)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怅望千秋:唐诗之旅

    怅望千秋:唐诗之旅

    《怅望千秋——唐诗之旅》是由李元洛创作,黄荣华编注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教辅读物。作者将旅行与唐诗结合在一起,让读者产生“与诗人同行”之感,配以著名中学老师黄荣华的精妙解读,让中学生可以从这次旅行中更深刻地了解唐诗,进而喜爱唐诗。
  • 学生的生命与自我教育(上)

    学生的生命与自我教育(上)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学生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成为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心理素质则是生命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是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
  •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

    只要为孩子真心付出,就能够为自己和孩子们带来无法衡量的成长与快乐……在李镇西校长带领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每个教师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教师都是一位爱的传播者,“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文精神深入到每一个武侯实验人的内心,他们与作为一校之长的李镇西在教育生活中相互砥砺与激荡,共同谱写了新教育的华章。这些真实的故事就如同一首首教育诗,为被温家宝总理所盛赞的“平民教育实践”留下了生动的教材和宝贵的资料。
  •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文化艺术的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文化艺术的故事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热门推荐
  • 兵符之尸兵传说

    兵符之尸兵传说

    兵符-是中国古代调兵或传达命令所用的凭证,形状似虎,也称作虎符。兵符制成两半,一半留给君主,另一半交给下属……七月十五中元节,神秘兵符突然出现在千年后的现代!雅儿和元少究竟与它有着什么渊源?今后的日子里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每周更新一篇,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散落一地的幸福

    散落一地的幸福

    青春恋爱曲——灰姑娘遭遇背叛,只因为他爱上了千金,但是灰姑娘终究成公主。。。“为了你曾经的誓言,付出代价。”穿上水晶鞋,公主裙,我就是queen。“嗬,你以为你是什么?不过一个穷人家的灰姑娘,我还不屑”说完,还冲着那个打扮极其妖娆的所谓的千金一笑“我要你付出代价,财富金钱荣誉很重要吗?”
  •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甲申岁末,山西作家组团赴韩国作一周游访。作家们平日或有闲暇,不乏聚会,难得有十数同志如此多日朝夕相处,结伴共同休闲。男士离家,群雄麇集;长夜漫漫,旅途遥遥;口欲耳欲驱使,不约而有同好。故卧榻两侧、车辆上下,人人献艺,各各卖弄本事。说故事、讲笑话,侃黄色段子、来文字游戏,竟成旅途一大节目。韩国风景秀丽,所谓赏心悦目;而有“说部”相伴,同行诸君益发乐甚。
  • 叶氏有女

    叶氏有女

    一朝重生在古代世家姑娘身上,夫君新殇,兄长病逝,侄女弱小,在这乱世中一步步如何护佑家小,培养族中子弟,为国分忧,重振家族声望。且让世人看看巾帼亦不让须眉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穿书后我养的男主又挂了

    穿书后我养的男主又挂了

    (末世文!末世文!)末世来临,苏菡一的任务是保护一个男人。第一次,苏菡一把他当祖宗伺候,但他死了。第二次,苏菡一觉得自己可能不够关心他,把他当儿子照顾,但他又死了。第三次,苏菡一觉得应该锻炼男人的自保能力,把他当队友培养,但他又又死了。第四次,苏菡一觉得自己可能不够严厉,努力培养他成为高手,但他又又又死了。第五次,苏菡一怒了,谁还不是个小公主了!她决定把男人当做一坨翔,怼天怼地对一切,作死作死还作死,结果男人开了挂,次次化险为夷。最近,陆湛霖觉得苏菡一看自己的表情很诡异,似乎在说,你怎么还没死?
  • 云深拂袖

    云深拂袖

    天真少女林显在相恋五年男友慕弘死亡后心灰意冷,离家路上偶然得知男友未死,而阴郁霸道总裁阮云燊却闯入她的世界。
  • 快穿之最强女炮灰

    快穿之最强女炮灰

    炮灰翻身来把反派当某男主“要是没了你,一切都会是我的,你怎么不去死啊”若水:“你让我去死我就去死,那我岂不是很没面子某修仙女主:“你有什么证据,为什么要针对我给我个理由”若水:“针对你还需要理由吗,你要是非要理由,我也可以现编一个”某宫斗女主:“你找我来荷花池边有什么事”若水对准了她的屁股一脚把她踢下水后说:“你昨天不是诬陷我推你下水吗,反正大家都这么认为了,我就让它落实一下咯”某重生女主:“老天我不要重生让我去死吧”某穿越女主“麻麻我要回家再也不要穿越了”系统:“主人这是修仙世界,麻烦把飞船收一收”“主人咱尊重点时代背景好不好,这是古代世界,把你手机收起来别打游戏了好吗”
  • 饮一杯唐诗咖啡

    饮一杯唐诗咖啡

    整整几个月,我都隔着千年时空,魂绕大唐,回顾大唐之兴衰。我先后同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李商隐、孟浩然、张九龄等四十余位唐代诗界先贤们“会面”,静心倾听他们讲述自己诗里的故事。我从咖啡店明亮的玻璃窗往外看,夏夜里络绎不绝的行人,远处车灯下渐行渐远的道路,以及四时更迭间不曾改变的一轮明月。从唐人栽种的诗林中一路走来,那个华丽的朝代业已灰飞烟灭,而华丽的诗句却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