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70000000004

第4章 鸟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1]

唐·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2],天淡云闲今古同[3]。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4]。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5],参差烟树五湖东[6]。

注释

[1]宣州:位于今安徽宣城,杜牧写这首诗的时候任宣州团练判官一职。开元寺:东晋时建造,原名永安寺,唐朝开元年间改名开元寺。水阁:开元寺中建于宛溪边的楼阁。宛溪:位于宣州城东,又名东溪。夹溪居人:住在宛溪两岸的许多人家。[2]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文物:指礼乐典章。[3]淡:恬静。闲:悠闲。[4]人歌人哭:指的是人生的喜庆吊丧,也就是人的生死。语出《礼记·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这里指代宛溪两岸的人家世代生活于此。[5]范蠡:春秋时期政治家,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来退隐江湖,改名陶朱公,经商致富。[6]五湖:指太湖及其相属的滆湖、洮湖、射湖、贵湖,这里用来指代太湖。

赏析

登临览景,尤其是哀悼六朝繁华的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不过细细读来,二者的感慨虽然都是从六朝旧事而起,但其蕴含的情感却截然不同。

首联就开始借助联想,营造了一种哀伤的情调:六朝的繁华,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放眼望去,碧草连天,那天高云淡的景象似乎古已如此。诗人之所以发出这种感慨,并不全是登临的缘故。时隔八年之后,诗人再次来到宣州,难免会生出人世变易之感。

颔联主要进行了景色描写:鸟儿在山色的掩映下飞去又飞回,宛溪两岸的人们“人歌人哭”,随着水声流逝在岁月中。看起来这两句写的是眼前的景象,但是又和“古”相通。自古而今都有鸟儿飞去飞回,都有人们在岸边“人歌人哭”。这些景象并非作者初见,只是登临时情感喷薄而出,才会如此写。

颈联描述了两个令人难忘的场景:深秋时节密密麻麻交织的细雨,如同给千家万户挂上了雨帘;暮光掩映着的楼台,笛声伴着风声。虽然这两个场景并非同时发生的,却是在同一个地方出现的。也许在岁月的长河中,这片天地向来都是这样的吧。这两句完美地完成了和“六朝文物草连空”的呼应,更让人不禁心生“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

诗人感慨过后,对范蠡的怀念油然而生。范蠡在协助勾践灭吴之后,归隐于五湖,与青山绿水秀丽风景做伴,令人羡慕。一边是已经埋入历史尘埃的六朝文物,一边是风光秀丽的五湖,作者面对这样鲜明的对比,再思及自己仕途不顺,既表达了对范蠡的缅怀,又表现了对官场的厌恶,还表达了无法像范蠡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1]

唐·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2]。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3]。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4]。

注释

[1]业师:名叫业的僧人。山房:山中屋舍,这里指僧房。[2]暝:昏暗的样子。[3]烟鸟:暮烟中的归鸟。[4]萝径:萝藤蔓布的小路。

赏析

孟浩然的诗别致淡雅,清新可爱,尤其在关于山川景物和怀念友人的作品中,这个特征非常明显。这首诗的背景是孟浩然夜宿业师房中等候友人丁大,可惜友人并没有来,在景物清寂的环境中,诗人感到闲适的同时又生出一些怅然的心绪,但他并没有放弃等待,没有抱怨友人的失约,仍有很好的心情抱琴相候。

诗的首句描写的是夕阳下山,群壑昏暗的黄昏景象,山中的黄昏,既照应了业师山房,同时也与“宿”字紧密相扣,行文之际,不漏一丝。除了扣题之外,诗人也为下文的写景做好了铺垫。松月送凉,风传泉响,在山房之中,这些东西格外让人陶醉,任何烦恼都在这目之所视、耳之所闻中被荡涤干净。紧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樵人”“烟鸟”,樵人已经归尽,烟鸟大部分都安栖了,这时应该是夜深人静,但诗人的友人仍然未来,用“樵人”的归和“烟鸟”的栖来反衬友人未来,同时也引出了下文。“之子期宿来”,充满了对友人的真挚期待,其中没有一丝怨恨,然而在这良宵美景之中,如何才能将这一期待进行下去呢?诗人选择了萝径把琴这一清雅的举动,将自己那种恬淡舒适的心情表现得十分到位,全诗始终让人感到惬意舒畅,没有丝毫的烟火气息。

秋野五首·其二

唐·杜甫

易识浮生理[1],难教一物违[2]。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吾老甘贫病,荣华有是非。

秋风吹几杖,不厌此山薇[3]。

注释

[1]浮生:人生。[2]违:违背。[3]薇:一种野菜。

赏析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忧国忧民却生不逢时,壮志萦胸却展怀无地,是以,其诗多反映民生疾苦、社会动荡,诗风沉郁,抑扬顿挫。细读杜诗,纵横捭阖,自见一股苍茫之气;缘情体物,工妙中早有三分浑然——大家风范,不外如是。

《秋野五首》是杜甫作的一组五言律诗,共五首,本诗为第二首。全诗结构谨严,遣词工丽,意境清新,比兴托物,融情于景,极言山野之妙趣,个中归隐之意不言自明。

诗首联“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言之有物,提笔蕴藉,总领全诗,为后文做垫。世间之“生理”易识易知,且无谁可违背,万物不可违,诗人自然也难违。

那这难违之“理”是什么理呢?颔联中,诗人笔锋顺扬,以鱼鸟为例,详细对这“理”做了阐述。“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鱼游深水,不畏重深,自得其乐;鸟翔高天,眷眷茂林,仍自知归。鱼鸟如是,人又何如?

颈、尾二联,诗人由物及人,一笔宕开,以“甘贫病”“不厌”直抒了退居归隐之意。我已年迈,宁愿贫病交加,也不愿再沉浮于那是非不断的名禄荣华之中。秋风瑟瑟,芒杖声声,山中青翠的薇莱自不令人厌烦。这里的“不厌”语极工致,从意义上来说,是在呼应颔联的“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从因果上来说,则是对“荣华有是非”的一种延展。

另外,“不厌”是不讨厌之意,其中包含的喜乐之情其实极淡。细追诗人平生便知,即便是垂垂将终之时,他心忧的仍是社稷;纵便一生仕途坎坷,他也从未想过罢官归隐而去。所以,这里,诗人虽表达了对山水的向往,也生了归隐山林之心,但其实,他还是纠结矛盾的,“甘贫病”之“甘”从不是甘之如饴,而是一种不得不甘的无奈。其中,多多少少总蕴含着一丝报国无门的愤懑。读者若细细品之,当能领略一二。

渡湘江

唐·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1],今春花鸟作边愁[2]。

独怜京国人南窜[3],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释

[1]迟日:春日。悲昔游:作者被放逐时,经过了曾经游览过的地方,感到十分悲伤。[2]边愁:因为流放到边远地区而产生的哀愁。[3]京国:指长安。

赏析

文章歌四友,朴素说审言,作为初唐“近体诗”的奠基人,杜审言之诗既整饬工严、一丝不苟,又朴素浑成、风味天然,结皆作对,自见清韵,为世人所赞。

岁月辗转催人,杜审言平生诗作虽不算少,但大多都已散佚,存世的并不多,《渡湘江》是其中较为经典的一首。

此诗是诗人被贬烽州途中所作,通篇多对比和反衬,围绕一“愁”字展开,语虽不多,却极精致,三衬四对,更见功底。

诗首句“迟日园林悲昔游”落笔于“悲”,借追忆昔年春日游园时游目骋怀、看尽芳菲之欢乐衬今日被贬出京、流徙烽州之悲愁,流畅自然,更见真情。

次句“今春花鸟作边愁”顺承首句,缘情写景,以“今”对“昔”,以“园林”照“花鸟”,丽景哀情,更显“边愁”之深、之重。春日迟迟,鸟语花香,本是极明媚的一幕,然而在伤心人的眼中,这一切的一切,所托都不过是诗人一腔悲愁。

及至第三句,诗人笔锋微微一转,以“独怜京国人南窜”由景及人,点明了自身的处境及悲愁的原因。诗人本在“京国”,仕途平畅,却遭贬谪,不得不离家别友、狼狈“南窜”,从此前途渺茫、不知所终,内心之凄迷、彷徨、哀怨、悲愁自可想而知。事实上,“独怜”一句原就是本诗的中心,承上启下。无论是首句的忆昔游之悲,次句的观花鸟而愁,还是末句的水北流之殇,全都是因“南窜”而起,亦是为“南窜”而发。不过,这一句却并未应题,真正与诗题《渡湘江》相呼应的,其实是末句。

末句“不似湘江水北流”,“水北流”与“人南窜”互对,以衬夺情,加重了悲愁;“不似”两字,既点明了客观的事实,水非向南,而是北逝,亦暗含了诗人心中难言的无奈与歆羡之情。湘江之水,能自由地流向京城所在的北方,而一心眷念京城的诗人,却只能远离京城、一路向南,此中悲慨,自是一言难喻。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1],齐鲁青未了[2]。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3]。

会当凌绝顶[4],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2]齐鲁:春秋时期,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这里泛指山东一带地区。[3]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角像要决裂开了。眦,眼角。[4]会当:一定要。

赏析

杜甫在青年时期踌躇满志,东游齐鲁之地,为东岳泰山的巍峨而震撼,难抑心中的浪漫激情,遂有这首流传千古的《望岳》。

起首一句“岱宗夫如何”,“岱宗”即指泰山,“夫”是语气助词。诗人开门见山,叩问一声“东岳泰山到底如何呢”,不拘一格,颇有气势。“齐鲁青未了”,泰山以北为齐地,以南为鲁地,不管身在齐还是鲁,都能望见泰山青绿色的身躯,其高大雄伟不言而喻,如在眼前。

“造化钟神秀”,天地间造化之力竟是如此的有情致,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给予了泰山。“阴阳割昏晓”,泰山之高,遮天蔽日,以至山南山北日照不同,如分阴阳。这本是很平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以一个“割”字,传达出泰山雄踞一方,如有主宰之力,读来不禁有种望而生畏之感。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领略了泰山的雄伟壮阔之后,诗人转而从细处来体会她的秀丽。远远望去,只见山中云气升腾,氤氲弥漫,令诗人心胸亦为之荡漾。“入归鸟”,归鸟回巢,可见已是薄暮时分,诗人还在仰望泰山,领略她的神奇,以至有“决眦”之感,眼眶仿佛否要迸裂,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泰山神奇的深深的敬仰之情。

最后,诗人忽然生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念头,这股豪迈之情自心底迸发,直冲云霄。他要登上巍峨的泰山,亲身体验群山伏于脚下的感觉。青年时期的诗人意气风发,心怀抱负。时值开元年间,这巍巍泰山亦是暗喻这气象万千的盛世大唐,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登堂入庙,一展胸中才华。

诗名为《望岳》,句句写望岳,但通篇没有一个“望”字,却能带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巍巍泰山,如在眼前,足见杜甫构思之精奇,艺术手法之高妙,不负“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名。

秋兴八首·其七

唐·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1],武帝旌旗在眼中[2]。

织女机丝虚夜月[3],石鲸鳞甲动秋风[4]。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5],江湖满地一渔翁[6]。

注释

[1]昆明池:由汉武帝建造,遗址位于今西安市西南斗门镇一带。[2]武帝:汉武帝,也指代唐玄宗。唐玄宗曾在昆明池演习水兵,以便攻打南诏。[3]织女:指昆明池西岸的织女石像,俗称石婆。[4]石鲸:昆明池中的石刻鲸鱼。[5]关塞:这里指夔州山川。[6]江湖满地:在江湖上到处漂泊。渔翁:诗人自称。

赏析

《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身处夔州时作的一组七言律诗,一共八首。广德元年(763),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但是百姓们并没有过上盼望已久的平静生活。吐蕃、回纥却乘虚而入,藩镇也拥兵割据,整个国家动荡不安。恰在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又失去了依傍,只好沿江东下,到了夔州。面对自己贫病无依,故交好友散落天涯的现状,诗人内心十分郁闷。在这个寂寥的秋天,诗人目睹秋风萧瑟,满目疮痍,心有所感,故名“秋兴”。

首联先从“昆明池水”“石鲸鳞甲”入手,联想到盛唐的辉煌,当时有多繁华呢?“武帝旌旗”“织女机丝”这些字眼都会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诗人此处却用其来衬托寂寞和荒凉,看起来很不协调,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用盛景来描写荒凉,如同用“笑”写悲,因为用得恰到好处,所以显得思想感情尤为深刻。

颈联描写了两个景象:“菰米沉黑”和“莲房坠红”,看似简单的描述,却让乱离无人之状跃然纸上,与首联的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添一丝惆怅。

尾联中诗人说自己流落江湖,无依无靠,理想中“想像飞鸟一样在秦中的天空自由翱翔”,现实却是“我困在冷江上默默地垂钓”。这样悬殊的对比,让人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对诗人心中的失落和愤懑感同身受。理想之美好,现实之残酷,令人扼腕叹息。

寒食汜上作[1]

唐·王维

广武城边逢暮春[2],汶阳归客泪沾巾[3]。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注释

[1]汜:指汜水,流经广武城。[2]广武:古城名,原址位于现在的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3]汶阳:在汶水,即如今的大汶河北面。

赏析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派著名诗人,与孟浩然齐名,向佛、向诗,亦向画,尝以禅理、画理入诗。其诗或怀人,或状物,或绘景,或咏史,清婉明媚、淡雅恬静、澄澹精致,自成一格。以《山居秋暝》《渭城曲》《相思》等诗作闻名,有《王右丞集》传世。

昔日,摩诘以状元及第,才动京城,却因伶人舞黄狮见罪于天子,被贬济州司仓参军,离京赴任,一去四年,《寒食汜上作》便是其任满归京途经广武城时有感而作。

诗开首平白浅近,直言归途情景,广武古城,春色萦怀,汶水汤汤,扁舟一叶,有归客伫立船头,望暮春之景,情不自禁,以泪沾巾。“归客”为何落泪?是为“逢暮春”?是为入广武?还是因正遇寒食,心生怅惘?诗人不曾言,所以,这里的“泪沾巾”的举动就显得尤为突兀,但若联系三四句,这种突兀便又显得理所当然。因为,这本就是一句倒装,答案在其后。

三、四两句,诗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在阐明缘何泪落的同时,亦抒发了胸中无尽的寂寥之情。“落花寂寂啼山鸟”,是以动衬静,以山鸟之啼鸣衬落花之寂静,营造一种孤清的氛围,而且,春残花方落,“落花”与“暮春”本就是相互应和之意象。暮春花落,归人难免伤怀,若此时,“渡水人”又见“杨柳青”,思及昔日别离,想到未定之前途,寂而落泪,自也理所当然。

末句“杨柳青青渡水人”,杨柳本就是离愁的象征,杨柳青青之景纵美,但在伤心人眼中,却也只是乐景哀情,徒增悲伤寂寥罢了。

同类推荐
  • 宇向诗选

    宇向诗选

    《宇向诗选》是中国二十一世纪诗丛之一,收录汉语诗人宇向的近体诗72首,分九辑编排,包括:你只是到我这儿来;这个人就要消失了;我的心悬在半空,没有落下来;要一只鼻子永远指着前方;明天,他们仍然要与一些继续生活的人交错而过;现在我打算退休,成为平凡无害的人;我们身体的形状将贴在一起;一根为亡灵弹奏的断指;我要告诉你一件事。
  • 和一棵树说了一下午话

    和一棵树说了一下午话

    本书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数十篇优秀散文作品,文思动人,耐人寻味。作者在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中,用文字与心灵进行了一场深刻对话:关于生与死,关于起与落,关于贫与富,关于高贵与卑微,关于显赫与平凡,关于快乐与痛苦。没有情绪的浮夸,只有情感的沉淀。这些质朴的语言给予迷茫的心灵一剂良药,于生活的俯仰之间,道出了人生的景致和意义。
  • 听面包唱歌

    听面包唱歌

    收录了尤今20则在袅袅炊烟里完成的美食散文,与读者一起分享蕴藏在袅袅炊烟里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学,让我们大家感受——烹饪,是艺术的创造、也是快乐的源泉。尤今把书名定为《听面包唱歌》,是希望人人都能听到发自食物那宛如天籁的美妙声响,感受它、享受它;珍惜它、爱惜它。最重要的是,让这种圆融的幸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赛获奖作品集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赛获奖作品集

    武汉大学是诗歌的王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沐浴着中国高等教育历史变革的春风,有百年学积淀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武大校园诗人向缪斯之神献出了心中最艳丽的玫瑰。在王家新、高伐林等第一代校园诗人冲向全国诗坛之后,以马竹及南方诗派为代表的第二代诗人又红遍校园,嗣后,以浪淘石文学社与珞珈诗派成员为主的文学青年,则构成了武大的第三代实力强劲的校园诗人群体。樱花诗赛自发起举办之日起就一进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武汉以及整个湖北文学界和高校文学精英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武汉大学将其列为人文武大建设的内容,给予了调度的重视与扶持。
  • 绿色熟悉我的声音

    绿色熟悉我的声音

    《绿色熟悉我的声音》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抒情诗集,选了诗人近五年来的诗作近200首,通过亲情、爱情、友情等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真爱、真情、真理的追寻和坚守,反映了女性在生命之路上遭遇的悲喜与对伤痛的超越。诗集呈现了自然和人相生相融的关系,以及用生命体验生命、用生命倾听生命、用生命呵护生命的精神,反映了诗人对美善世界的欣赏、对希望的憧憬和对自由的渴望。包括“云中的字形”、“雅典的星空”、“玫瑰之风”、“领地”、“浮悬篇”以及长诗“绿色熟悉我的声音”等部分。
热门推荐
  • 荒古记

    荒古记

    抬手撑天落脚踏地,眼化日月凝视苍莽。这当然只是个传说,但无可否认的是盘古大神结束了整个世界毫无秩序的混战。无视种族,弱肉强食,没有文明,没有智慧,为了吃饱,为了活下去,对于当时思想单纯的生物们来说,是一种理所当然。盘古大神出现,将有灵兽与野兽区分开来,在混沌之战中幸存下来的人类,理所当然的被分在了灵兽之中。灵兽与野兽都认清了自己的样子,族群的概念在每个生物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桃花源文明

    桃花源文明

    这是一个横跨三千大世界的强大星际文明!这一切的故事还要从牛备进入桃花源开始……
  • 蝶恋花倚风

    蝶恋花倚风

    前世,她以真心待人,换来的却是爱人的欺骗,朋友的背叛,临死之前才认清他们的面目。上天给了她第二次重生的机会,今生,她是异界大陆一国长公主,她该怎样书写自己这来之不易的人生
  • 战国第一公子

    战国第一公子

    (新书:《唐末春秋》已发布,欢迎各位过来围观!)春秋无义战,三家分晋,春秋之末。赵襄子薨,赵国乱。历史的夹缝中崛起了一个名为鲜虞的部族。华夏民族有容则大,鲜虞变中山,融入华夏,置身动乱。小国偏安一隅,中山公子坠马“重生”。“入城则天下平,安居则一方兴。”无所不能的公子羽能否挡住历史的滚滚车轮?
  • 阴阳师探案

    阴阳师探案

    伪劣阴阳师梁半月立下一个目标:要成为像师父一样的阴阳师!就这样,他从天上坠入地上,成为某某某的小徒弟,从此踏上学徒之路。难道这就仅仅是一个打怪升级的故事吗?不,经历磨难的师徒二人成为好基友,这时,又出现了一个第三者!等等,还有很多秘密将要浮出水面,你,想要知道吗?
  • 异界之最强召唤师

    异界之最强召唤师

    李牛奶穿越到了审判矿井,在这异界最神奇之地,任何人都会遭遇审判之力,矿井墙壁上生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小到魔法书,水晶,食物,普通兵器,大到传说中的神器,虚空怪兽和恶魔……逐渐掌握时空之力后,他成为了最强的召唤师!
  • 追梦少女superstar

    追梦少女superstar

    原梦星:“我最看不起三种人,1是没有梦想的人2是有梦不追的人3是追梦旅途中半途而废的人。
  • 爹地请接招之宝贝来袭

    爹地请接招之宝贝来袭

    五年前的一场不算意外的算计,唐可馨在绝望离开时发现了一枚珍宝!五年后,强势归来的她,立誓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可身边的这个总是阴魂不散的男人是怎么回事?还跟自家的宝贝闺女很亲密?宝贝名言:爹地,你放心我一定会把妈咪打包好送到你身边的!
  • 晚钟回荡

    晚钟回荡

    光明渐熄,钟声响起,而位不见王影......通向梦境之门已经打开,全知全能的永生之主啊……您的仆人在召唤着您! 克苏鲁世界观下的都市怪谈,讲述失忆的主人公探寻自己的身世,以及失去记忆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超自然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