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31600000008

第8章 “当红台柱”的实力证明

一步妙棋

时至九月,天还是雨多晴少。往年这时候,已是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年的雨季却特别漫长,连绵的苦雨从七月到九月,下个不停(时连雨自七月至九月)。

真是一个“亡国天”啊!章邯想。他的心情也像这天气一样坏。

当初他踌躇满志,率众出关,以为可以一举荡平关外的“反贼”,成就不世奇功,没想到年余过去,关外的战事日益糜烂。朝廷派给他的六七十万人马,已损耗过半,只剩三十余万了,而他负责的地区北至辽东、南至南岭、东至大海,三十几万兵顶个屁用!将他们全变成盐,撒入关外百姓的怒海中,都尝不出一点咸味。

但是,三十几万兵用好了,也能制造出浓浓的血腥味,尽管这没有什么意义,他他必须去做。因为这是他的工作。

怎样将工作做得更好呢?

章邯想,有多大的肚皮端多大的碗,太偏远、太难搞的地方,只好算了,但中原必须确保,那是入关的门户和出关的通道,一旦丢失,胡亥非要他的脑袋不可,他一大家子人也别想有一个活下来。

现在河南地区(黄河以南、伏牛山以北)和山西地区(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的局面尚称稳定,只有小股“反贼”闹事。按他的判断,只要确保河南、山西,就该心满意足了,胡亥却不顾实情,要求他肃清关外的“反贼”,那就只好试试看了!

目前他的机动兵力只有八九万,必须点点滴滴用在刀刃上。按他的心愿,最想将全班人马开到砀郡,跟刘邦决一死战,一方面,下棋要找高手;一方面,他两度受挫于刘邦,耻辱不可不雪。最重要的是,刘邦隐然接替了项梁主帅的位置,却没有名分,项梁的老部下未必服从于他,最好趁他羽翼未丰时灭掉他。

但他犹豫了再犹豫,下不了进军砀郡的决心。理智告诉他,这是赌博!换了刚出关那会儿,他还敢赌一把,现在没多少本钱了,赢得起,输不起,还赌个屁!

现在该怎么办呢?

章邯望着窗外的绵雨,脑子里突然灵感迸发,想出一个“一石三鸟”的妙计:出兵赵国。

攻赵有三大好处:

一、赵军是鱼腩部队,不久前经李良之乱,实力大损,乘虚一击,必可轻松获胜,再送一份捷报给朝廷,让胡亥和那班脑满肠肥的官僚们欢喜一下。

二、今年气候异常,粮食大面积歉收,饥荒已成定局,搞粮食是当前最紧迫的战略任务,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掌握了胜利。赵国一年多来相对比较安静,生产未遭破坏,存粮必然好于战乱地区,进军赵国,可收掠大量粮食,既充实自己,又枯竭敌人。

三、引蛇出洞。去楚军的主场挑战,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利于己,不如将他们引出巢穴,在自己设计的“赌桌”上对赌。从临济之战和东阿之战的情况看,“反贼”们彼此救援的积极性很高,当赵国求救时,他们极有可能出援,那就来吧!

赵国倒霉了!

章邯命王离率三万军先行,攻打赵都邯郸,自率五万主力随后跟进。

王离是老将王翦的孙子,曾在大将蒙恬手下任副将。蒙恬死后,王离一度执掌三十万边防军。章邯灭项梁前,向朝廷请兵,胡亥命王离率数万军出关助战,由章邯节制。

张耳、陈余拥立赵王歇后,刚击败李良、收复邯郸,元气未复,不料秦军又打上门来。

张耳比较老成,担心干不过秦军,主张据城固守,同时向楚、齐、燕求援。

陈余性格执拗,一辈子不肯服人,他觉得己方有四五万兵,如果怕了三万秦军,岂不贻笑于天下?因此力主出城接战。

但赵军的四五万,不过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秦军的三万,都是训练有素的精兵,乌合之众怎么干得过精兵?双方接战未久,赵军就被打得稀里哗啦,死的死,逃的逃,邯郸也很快失守。张耳、陈余率败残人马,护着赵王歇,向北遁逃。本想逃往信都,途中遭秦军截击,被迫转道东行,逃到巨鹿(河北平乡境内),闭门固守。

张耳见一败至此,对陈余不免有几分怨气。早先如果按自己的主意,以几万兵守邯郸,肯定能多守些时日,为援兵的到来赢得时间;现在凭数千残兵、一座小城,能守多久?但事已至此,怨怪的话说了也是白说,不如不说。为今之计,只能尽人事而听天命。他一面让陈余去赵北搬救兵,同时挑选几位亲信门客,分赴楚、齐、燕求援。

章邯赶到赵地后,命王离为主将,涉闲、苏角为副将,佯攻巨鹿。同时分遣诸将,去赵国各地掠粮。

章邯在棘原(河北平乡南)设立了临时指挥部。棘原是一个较大的村寨,离巨鹿十七八里,因临近漳水,水运便利,秦军从赵地掠获的粮食,都集中到棘原,再转运到河南、河东的各个秦军据点。

章邯计划长期围困巨鹿,为救赵的诸侯兵留足时间。巨鹿离楚都彭城、齐都狄城、燕都蓟城都在千里之外,从信使出发到援兵赶来,加上开会讨论、犹豫不决的时间,当在一月以上。所以要拿出足够的耐心,慢慢地熬这锅“大骨汤”。

为了给王离军输送粮草,章邯征集大批民工,在巨鹿至棘原之间,修了一条甬道。

张耳见秦军不来攻城,却忙于修甬道,马上明白了章邯的意图:围城打援!这对巨鹿军民来说未尝不是好事,至少城破人亡的悲剧暂时不会发生。

齐国离巨鹿相对较近,最有条件出援,但田荣对赵国怀怨在心,根本无意出援。他还是那句话:楚国杀掉田假,赵国杀掉田角、田闲,齐国才出兵。这跟说“不”没有两样,即使赵国肯杀田角、田闲,如果楚国不肯杀掉田假,也是没用的。

当赵使将求救信送到楚国时,楚国正忙于迁都,熊心及臣僚尚在途中,情况都不清楚,哪敢乱表态?刘邦清楚情况,但他只是临时总指挥,哪敢做这么大的决定?再说时间来不及:巨鹿这么远,中间要渡过济水、黄河、漳水三条河,连准备带行军,少说要二十天,凭赵国的残兵败将,守三天就是奇迹,怎么可能守二十天?

由于楚国没有敢在第一时间拍板的人,赵国的求救信搁了半个多月,尚无一字答复,急得赵使像无头苍蝇似的,到处钻营找门路,有用无用,逢神必拜。

出人意料的是,二十天过去,巨鹿居然坚守不下。于是大家差不多都明白了,原来章邯又在玩“围城打援”的把戏!

既是“围城打援”,巨鹿救与不救,可以慢慢研究,不必仓促决定。

章邯没把别人看成傻瓜,他知道楚、齐、燕三国的“反贼”都识得他的“围城打援”,他也不是非打援不可。“一石三鸟”是理想结果,打不到三只鸟,打两只也行。现在他把赵国打伤了,把赵王关进了笼子,接下来只要完成掠粮工作,计划就实现了大半。鉴于时间充裕,他花了点心思,为打第三只鸟作准备。

章邯下令,将邯郸以南地区的百姓全部迁徙河内,制造了一个“无人区”,同时将邯郸的城防设施全部平毁(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

对邯郸以北的赵民,不能全部迁走,就课以重税,将余粮尽数收走。所谓“余粮”,其实是从百姓牙缝里抠出来的口粮,因粮食歉收,家家户户都不够吃,哪有余粮?章邯觉得,作为反国之民,吃个半饥半饱就可以了,免得吃饱了没事干,尽打造反的主意。

刘邦听说秦军在赵地掠粮,马上判断出,这可能是章邯出兵赵地的主要意图。粮食本身是战略资源,灾年的粮食,更是胜负的决定因素之一。

那章邯为什么毁城移民?刘邦初步判断:章邯兵力不足,为了保持机动,不能分兵守城,毁城是防止邯郸再度变成赵军的坚固堡垒。移民也是为了削弱赵国,让赵民为己所用。

但是,章邯的用意好像又不止于此。究竟有何玄妙呢?刘邦思索良久,不得其解,不禁感叹:章邯的每一步棋都暗藏着多个变化,真是个可怕的对手!

御前会议,定下攻秦大战略

熊心在彭城安顿下来后,召集文武大臣,正式研讨巨鹿问题。

项羽要给项梁守灵,没有参加会议。但项乐、项伯等几个项氏长辈都到会了。

熊心当了十几年羊倌,突然被推举到国王的位置上,诚惶诚恐,凡事不敢自专,要跟大家商量商量。商量妥当了,看看大家的脸色,确实没有不同意见了,这才敢拍板。

像一切民主会议一样,熊心的御前会议,也分为左中右三派,激进派、保守派和调和派。

激进派主张立即出兵救赵,跟章邯决一死战。上回章邯玩阴谋、耍诡计,侥幸打败楚军,楚军应该积极求战,用胜利找回尊严。

保守派认为,章邯对巨鹿围而不攻,分明是个圈套,世上哪有明知是圈套而主动上当的道理?从章邯毁邯郸、徙赵民的举动看,不会长驻赵地,不如等他返回河东时再寻求决战。

调和派摇摆在两派之间,忽左忽右。

各派的意见争持不下,按规则该由一把手下最后决心。熊心觉得不能随便下决心,他半眯着眼睛,环顾与会诸君,发现刘邦一直没有发言,就问:沛公多次与秦军接战,跟章邯亦有交锋,自然是最有心得的了,您有何高见呢?

大家一听:对呀!放着一个“治秦专家”在这里,何不听听他的意见?

于是,大家纷纷请刘邦发言。

刘邦说:我认为诸位大人都讲得很对,赵国危急,自然要救,否则如何障显诸侯道义?章邯挖好陷阱等我们跳,巨鹿自然不能救。我意以为,当在救与不救之间。

大家一听,这话太玄乎了,救就是救,不救就是不救,救与不救是怎么个搞法?

刘邦说:章邯设下围城之计,我们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要争取主动,牵着他的鼻子走。

大家一听,这话有点意思,听得懂!但章邯的鼻子在哪?怎么牵?

刘邦说:章邯是关外诸路军总司令,不是平赵先锋大将,他用兵于赵地,其他地方还要不要?我们不妨利用他兵力不足的弱点,从南到北,多路出击,到那时,章邯还能安安稳稳地坐在他挖好的陷阱前面,等我们去跳吗?

大家笑了:对呀!他打他的,我打我的,凭什么跟着他转?

熊心说:多路出击很好,但我们对赵国没有一兵一卒的援助,该怎样回复赵使呢?

刘邦说:救赵也是多路出击之一路,我们可派一支有力部队,大张旗鼓地援救巨鹿,赵军听说救兵已在途中,必然士气大振,努力抵御秦军。但我们又不必急于赶到巨鹿,以免落入章邯的诡计。这就是救与不救之间。

大家全明白了!无论救或不救,都会落入章邯的算计,惟有救与不救,恰好可破章邯之计。难怪说刘邦是“章邯的克星”,跟章邯比狡猾,别人都差根弦,只有刘邦跟他有一拼。

熊心问:我们救与不救,赵王和张丞相的安危怎么办?

刘邦说:各国都要有奋发图存的决心,如果一遇危机就四处求援,必然被章邯牵得团团转。我们一面积极采取救援行动,一面慎重选择救援时机,才能争得主动。章邯在赵地设下钓台,为了引我们上钩,势必留下诱饵,赵王、张丞相也可获安全。这样,章邯自以为牵住了我们的鼻子,实则被我们牵住了鼻子。

大家都拍掌大笑,连称妙计。熊心也频频点头。

大家都清楚,凭秦军的实力,若想拿下巨鹿,早就得手了,哪会拖到现在?章邯既然抛下诱饵,会不会将诱饵吃下去呢?只要他想吃,谁都阻止不了。但章邯是个有身份的人,想必不会做这么恶心的事,所以巨鹿暂时还是安全的。

大战略定下来了,具体计划就比较好办了。经过商议,拟定了多路出击的计划:

第一路:西征关中。以一支有力部队,挺进中原腹地,切断魏、赵、楚、齐各地之敌的联系,威胁并相机进取关中。

这一路最关键,中原是连接关中、关外的咽喉,又是连接河南、河北的纽带,秦军必然严防死守。成功了就可以一剑封喉,置关外之敌于死地;不成功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从周文、吴广、项梁等人的结局看,成为“肉包子”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谈到西征主帅人选时,诸将都面露难色。

为了激励大家,熊心承诺:谁先平定关中,谁就立为关中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关中王”的诱惑太大了,诸将谁不眼馋?但利益的背后是风险,把小命搞丢了,什么都是空话。因此,大家无人敢领这项光荣任务(诸将莫利先入关)。

刘邦的习惯是:别人抢着要,他就算了;别人都不要,他就捡过来。用现代话说,经营“蓝海”,不搞“红海竞争”。他左右一看,大家都不想要这个机会,就主动将任务揽下来。他的豪勇,再次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第二路,北救巨鹿。以一路大军,作出北救巨鹿的姿态,主要任务是联合赵、燕、齐三国的军队,拖住章邯军,为其他各路大军提供掩护,并相机聚歼之。该军主帅必须是一个善于判断敌情、灵活机动、大局观良好的智将,大家都没有完成任务的自信,人选一时定不下来。刘邦本是最佳人选,但他已经领了西征任务,不能一肩挑两担。

第三路:南征荆襄(湖北省)。以一支有力部队,自东向西,攻略淮河以南地区,拔除秦军据点,消灭驻守各地的小股秦军,乘虚收取荆襄地区,威胁关中的侧背。淮河以南尚有多股义军,建立了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根据地,南路军可以得到各根据地的有力支援,条件比较有利。上柱国共敖毛遂自荐,领了这项任务。

第四路:北伐中原。由番君吴芮派一支有力部队渡江作战,乘虚收取九江地区,然后自南向北略地,相机配合西征军、南征军作战。吴芮自起事以来,仅派黥布一军渡江作战,主要在江南发展,目前已收复长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大部地区,手下兵多粮广。吴芮有合作意识,欣然接受了北伐任务,决定派心腹爱将梅鋗具体实施。

第五路:收略梁地。梁地是魏国的老地盘,理所当然要由魏豹负责。梁地是楚军北救巨鹿、西征关中的必经之地,魏豹可以得到两路大军的支援,因此熊心只派给他五千人马,主要负责为大军带路、筹粮和发动群众、安抚地方,打仗基本不用他出手。

计划拟定后,大家仿佛看见了一幅征尘滚滚、气势磅礴的胜利图景,只要五路大军齐出,必能割得秦军的关外防线支离破碎,扫清关外之敌也指日可待了!

刘邦为什么不带项羽玩?

在义军诸将中,项羽唯一服气的人只有刘邦,再说他跟刘邦有过合作,感觉比较投缘,听说刘邦领了西征任务,就主动向熊心请求:愿率本部人马,跟刘邦一起西征(愿与沛公西入关)。

熊心私下认为,以前刘项联手,取得过雍丘大捷等佳绩,再说西征是个凶险任务,以刘邦一军,恐难完成,项羽自告奋勇,主动助战,是极好的事。

但熊心还是那副谨慎为上的态度,先不急着答应,表示要“商量商量”再作定夺。

他派人向刘邦转达了项羽的意思,想听听刘邦的意见。

刘邦吓了一跳。让他独自西征,比较有自信;跟项羽联手,打死他都不敢去了!

为什么呢?原因有三:

一、孤军深入敌后,风险极大,许胜不许败。项羽部的发挥极不稳定,时好时坏,万一关键时刻掉链子,就危险了!不如专用自己的兵,打成怎样,心中有数,感觉踏实多了。

二、对刘邦来说,哪儿有群众,哪儿就有力量,哪儿就有胜利。项羽部名声极坏,所到之处,群众闻风而逃,带项羽出征,等于自废武功;废了武功,去敌人的心腹地区玩命,还想活着回来吗?

三、刘邦一向重视形象宣传,吕雉掌管的文宣部,编出那么多神话故事,还不是为他擦亮招牌?一个“城阳事件”,已经让他灰头土脸,他再也不愿替项羽背锅了!

当此之时,历史出现了一个岔路口:假设刘邦带项羽出征,后来一切的一切都不一样了,项羽的命运、项氏集团的命运乃至天下运势,都将是另一番光景。

项梁死后,项羽顿失依傍,有学好向上的可能。如果刘邦将他带在身边,施以约束,教以正道,给予立功受奖的机会,他或许不会“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刘邦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这是刘邦觉得对不起他的地方,也是他终生怨怪刘邦的地方。

刘邦不便直接驳回项羽的好意,人家主动助拳,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他私下找吕青、陈婴、共敖等老将,坦陈不能带项羽出征的理由,请他们出面劝阻。

老将们表示理解,向熊心建议说:“项羽的为人,凶悍狡诈(项羽为人,僄悍猾贼),上次攻打襄城,不问男女老幼,都坑杀了,所过之处,无不尽情破坏杀戮。况且楚国多次进取关中,陈胜、项梁都以失败告终。只有派遣一个德高望重名声好的人,向西边播撒仁义,告谕秦朝的父老乡亲,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庶几可以成功。项羽不可派遣,唯独沛公素来是一个宽容大度的长者(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以派遣。”

熊心接受了老将们的建议,又担心打击项羽的积极性,就将项羽召来,婉转劝道:将军急欲向章邯报家国之仇,章邯正在围攻巨鹿,则将军以北救巨鹿为宜。

项羽每天口口声声要为项梁报仇,从报仇的角度来说,他的确应该去巨鹿。

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是项羽奉行的准则,但他毕竟在官场、军界混了这么久,知道报仇不是第一要紧的事,打仗每天都要死人,亲朋好友死掉了不少,报私仇怎么报得过来?只好缓一步再说。现在熊心提到报仇之事,他也不好说早就忘了二叔之仇,无奈,只好打消跟刘邦西征的念头,接受北救巨鹿的任务。

以项羽的才干、资历,不足以独领大任,谁来担任北路军主帅呢?熊心正在踌躇,齐国使者高陵君显推荐了一人:宋义。

推荐理由是:项梁败亡前,宋义曾预言项梁必败,兵未战而能预见失败的征兆,称得上精通军事(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宋义其人,不知来历,可能是响应陈胜起义的秦官。熊心召见宋义,考问了一些军政方面的事务,宋义对答如流,显示了较高的素养。熊心觉得此人可用,跟大家商量后,拜宋义为上将军,号为“卿子冠军”,统领北路军;同时任项羽为副将,范增为末将,率军救赵。

项梁器重的名将桓楚、黥布、蒲将军等,都调归宋义统一指挥。

熊心以及吕青、陈婴、共敖等老将,都是忠厚之人,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对人心的险恶认识不足,他们将项羽和项梁的旧将放在一起,是从事情的实际需要出发,不知其间隐含着极大的风险。所罗门王说:一类人的智慧可以战胜另一类人的智慧。君子很难想像小人的诡谋诈计,正如小人很难想像君子的诚心正意。当君子遇到小人,基本会吃亏;当小人遇到君子,也会被吃进去的便宜噎得两眼翻白。所以说,做君子、做小人,都不容易!

唯一能周旋于君子、小人之间而游刃有余的是刘邦这种人,对君子,他比君子更像君子;对小人,他比小人更像小人,于是,君子乐而为之用,小人无所施其技,他最后威服群雄,不是没有道理。

专业对话

秦二世二年(前208)九月底,宋义率十余万大军,从彭城出发,执行北救巨鹿的任务。刘邦挑选二万精兵,从砀城出发,执行西征任务。

刘邦跟章邯数度交手,对他精准的算路很是忌惮,同时也看清了他的短板——痴迷于细节,大局观不强。对付章邯的最好办法是把头绪弄多一点,把情况搞复杂一点,让他一个脑袋算不过来,这样,他可能在局部得一百分,大局上却会处处失分。

宋义对章邯也有相同的认识。

刘、宋决定打一个战术配合:宋义率大军沿睢水两岸向西进发,作出直取开封、挺进河南的姿态;刘邦向西北方向运动,好像要去救巨鹿的样子,两军齐头并进,边行军边清扫沿途的秦军据点。

这给章邯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你觉得河南重要还是巨鹿重要?

宋义拔除睢阳、亳南(河南商丘东南)等秦军据点后,掉转兵锋,北攻安阳(山东曹县);刘邦在成武(山东成武)大败东郡守尉,拔除了沿途的秦军据点,与宋义会师于安阳。两军配合,攻占了安阳城。

接下来,刘、宋又玩了一手虚实配合:

宋义驻兵于安阳,一面四处筹集粮草,一面积极与齐国联络,邀请齐军助战。

安阳是一座历史名城,商朝曾定都于此,春秋诸侯争霸,多次在此会盟。安阳素有“天下之中”的美誉,道路四通八达,去哪儿都方便。宋义驻兵于此,好比下棋的“试应手”,保留着三个变化:一、挺进河南;二、进击河内;三、北救巨鹿。

这步棋果真让章邯大伤脑筋:假设宋义挺进河南,章邯必须赶紧调兵充实河南,以确保中原要地;假设宋义进击河内,可能切断章邯的退路,章邯也不得不防;假设宋义北救巨鹿,章邯仍可执行原计划,准备在巨鹿的决战。

宋义究竟想干什么呢?章邯捉摸不透。只要宋义再往前走一走,即可判明其行动意图。但宋义偏偏不走了,让章邯摸着脑袋猜,猜对了,只要章邯的兵马一动,宋义换个方向就走了,跟猜错了一样。

刘邦率本部人马,积极北进,作出援救巨鹿的姿态。这步棋好像容易看清,但实际上不一定。因为刘邦的部队是轻装,而且比较小,船小好掉头,你看他朝巨鹿开过来了,没准第二天早上一看,他朝另外一个方向跑出去一百多里。

章邯在巨鹿摆下一子,考校义军的计算能力;现在宋、刘连下两子,测试章邯的智商。双方玩的都是“示形于敌”,追求的都是“敌不动我不动,敌一动我先动”。

这样,双方呈现了一个有趣的局面——楚军扬言救巨鹿,走了一个多月,还在半道上,莫非楚军都是跛脚老太太?章邯扬言打巨鹿,打了两个多月还在打,难道秦军都是兵马俑?实际上,双方不过是以巨鹿为噱头,眼睛都死死盯着对方的脖颈,瞅准机会就一剑封喉。先出手的不一定先得手,关键看谁先抓住对方的破绽。

章邯的智商不在刘、宋之下,但他有一个“软肋”:河南连接着他的身家性命,丢了河南,他负不起责任。反之,丢了巨鹿,死了赵王、张耳,损不着刘、宋一根毫毛。反正巨鹿不是楚国的巨鹿,赵王不是楚国的赵王,别人死了爹,顶多流几滴同情泪,没什么大不了。这一来,刘、宋等于是从别人口袋里掏钱,赌章邯一生的成败和一门老小的性命,这显然是一个不对等的赌局!

章邯心里暗暗叫苦,对眼前的局面感到非常棘手!

当刘、宋与章邯围绕巨鹿大做文章时,共敖的南征军和梅鋗的北伐军先后出发了。魏豹的数千人,也跟在宋、刘后面捡洋落。靠他几千人,打地盘不顶用,打下地盘后,恢复地方政权、发动群众支援前线,他的作用就大了!

当章邯得知共敖、梅鋗两路齐出的消息,不禁大惊失色!多路出击的招数,以前陈胜玩过,玩瞎了。因为陈胜将主要兵力用到秦军最强大的地方,等于上门招打。现在楚军突击秦军的薄弱地区,他分身乏术、无兵可调,一点办法都没有。他只能寄希望于他的部下表现神勇,守住各自的防区。

章邯毕竟是一员智将,很快从万千头绪中,找到了关键点:对他来说,最坏的结果是被楚军封锁在赵地,楚军则乘虚尽略黄河以南的土地;对楚军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将他封锁在赵地,乘虚尽略黄河以南的土地。他最坏的结果正是楚军最好的结果。

楚军封锁章邯,上策是利用黄河天堑。如果宋义直取河南、河内,即可切断章邯南渡黄河之路;刘邦、魏豹联手掠取梁地,即可切断章邯东渡黄河之路。如此一来,章邯要么灰溜溜地退往山西,要么留在赵地,继续欺负赵国的残兵败将。

为了防止这样的结果,章邯不得不立即变招:

一、从赵地抽兵二万,急下河南,加强开封、陈留一线,阻挡宋义西进。

二、命王离为主将,涉闲为副将,率二万军东渡黄河,阻击企图收略梁地的刘邦、魏豹。围困巨鹿的任务暂由将军苏角接替。

三、召回分散在赵地掠粮的小部队,齐集棘原。数万大军调出去后,章邯快要变成光杆司令了,不得不提前结束掠粮计划,将散兵集中使用。

宋义、刘邦的虚实配合,达到了调动秦军的战术效果,减轻了赵地军民的压力,赢了第一招。

从刘、宋两军的行动看,跟御前会议定下的计划有所不同,但牢牢把握了“救与不救”的原则和争取主动权的宗旨,称得上因敌变化而灵活用兵。

城阳杠里大捷

刘邦略地至城阳,跟迎前阻击的王离遭遇。

双方各二万人马,旗鼓相当,斗志昂扬,打败对方的信心都很强。于是,两军摆开阵势,展开对攻。

王离刚出关不久,打项梁,打赵王歇,都打得很轻松,打心眼里瞧不起这班“草寇”。不料,跟刘邦一接战,压力山大,感觉跟之前的战斗大不一样。秦军的前阵就像纸糊的一样,被刘家军一捅就破了。王离多次调整兵力,企图扎稳阵势,但全无效果,被打得节节后退。

双方激战多时,秦军终于撑不住了,被杀得大败而逃。

刘邦趁势挥师掩杀。

追逃是刘家军的常规战术之一,且有自己的独门绝技:一是脚力强,二是敢于反常用兵。一般来说,有经验的败将会派小部队留后阻击,为大部队争取时间。追兵将阻击部队消灭后,败军已经逃远了。刘家军的追逃战术是:遇到阻击之敌,仅派小部队接战,大部队不与小敌纠缠,对大敌穷追不舍。

这种战术看似简单,风险却比较大,因为身前身后都有敌人,弄不好就被包了饺子。但是对敌人的打击效果也很明显——逃敌眼看无法摆脱追兵,会因恐慌情绪而产生混乱;阻击之敌见追兵追到身后去了,再打下去毫无意义,很快会失去斗志而遭歼灭。

王离且战且逃,见追兵阴魂不散地跟在后面,怎么都甩不掉,不由得心慌意乱。一路奔逃数十里,逃到杠里(山东甄城境内),眼看追兵已无踪影,这才定下神来,下令安营扎寨。

刘家军以吃苦耐劳著称,习惯于加班加点干夜活,白天干了一仗没过够瘾,稍稍休息了一下,养足了精神,又潜踪而来,趁夜攻袭王离的营垒。

秦军白天被杀得丧魂失魄,现在又要开打,精神体力都绷不住了,从主将到小兵,都失去了斗志,稍作抵抗,便弃营而逃(攻秦军壁,破其二军)。

刘家军还是老一套,一面咬住大敌不放,一面将阻击的小敌像吃甘蔗一样,一小段一小段地吃掉。

王离心怀惊恐,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逃,逃,逃……就这样被一路追杀百余里,逃到黄河东岸时,部队已损失大半。

王离不敢稍作停留,带着残兵败将,仓皇登上来时的渡船,返回棘原,向章邯请罪。

章邯未料到王离一败至此,不禁暗暗吃惊:真是小瞧了刘邦!

以前刘邦确实打过不少胜仗,但每战都是以众击寡,大家都知道他很强,却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强。现在终于知道了,秦军一比一不是对手!

章邯对刘邦学吴起用“武卒”的传说早有耳闻,但不太相信。吴起的秘法已失传,章邯想学都找不到教材,凭刘邦一个沛县的小吏,上哪儿学去?十有八九是虚假宣传,为自己脸上贴金。现在从城阳、杠里两战的情况看,刘邦用“武卒”的传闻或许竟是真的。“魏武卒”对秦军的最佳战绩是一胜十,王离一对一输给刘邦,也不算丢脸了!

因此,章邯没有责怪王离,将失败归咎于自己的轻敌。他命王离仍与苏角合兵,继续围困巨鹿。

不管鱼儿上不上钩,鱼饵还得留在钩上,这终究是敌方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那就看敌方如何解决吧!

真正的高手,不会轻易出招

宋义在安阳屯驻四十六天,达到了吸引秦军、掩护友军的目的。共敖、梅鋗两路人马挺进淮南地区,进展顺利,攻占了多个秦军据点,将一块块小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刘邦和魏豹联手,掠占了大部梁地。比较麻烦的是,梁地经秦军多次劫掠,饥民甚众,大军筹粮十分困难。

楚国的年成也不好,彭城周围聚集着十几万军政人员,粮食异常紧张,无力供给前方。刘邦、宋义两军纪律严明,不扰民,不掠粮,粮食难免不足,要靠野菜杂粮充饥(士卒食芋菽),经常处于半饥半饱状态。缺粮成为制约两军下一步行动的最大因素。

刘邦、宋义决定变招:宋义打出救赵的旗号,大张旗鼓地从安阳北进,真实意图是借道齐国,在齐地就食。

刘邦先一步赶到巨野泽,为大军筹办渡船、粮草。

巨野泽活跃着一支地方游击队,首领彭越原是巨野泽的水盗,金盆洗手后,被当地的少年推举为头,响应陈胜起义。初时只有百余众,现已发展到千余人。彭越治军严明,这跟刘邦很像;但他志在经营一方,无意角逐天下,这又跟刘邦大异其趣。

刘邦搬出成箱的金子,请彭越帮忙租船、买粮。彭越见钱眼开,自是有求必应。

刘邦在花钱方面向来不小气,价格给得相当诱人。巨野泽每天有商船、渔船往来穿梭,搞船相对容易,彭越很快租来了数百条大船,足供大军渡河之用。粮食却没有买够,灾年到处缺粮,有钱也难备办。

宋义在项梁手下时,多次出使齐国,跟田荣、田横等大佬都打过交道,关系还不错。他遣使齐国,想利用过去的交情,向田荣借粮,最好还借点兵来,一起去剿灭章邯。

田荣还是那句老话:楚国杀掉田假,赵国杀掉田角、田闲,齐国才出兵。

宋义很为难。当初田假刚逃到楚国时,假设楚国以“助剿叛贼”的名义杀掉他,还算名正言顺;现在田假在楚国滞留数月,双方已经处出感情来了,为了求得齐国的帮助而杀掉他,岂非不义?赵国身陷危难,尚且不肯杀掉田角、田闲而讨好齐国,楚国更不会了。

齐将田都出于义愤,背叛田荣,率军万余,投奔宋义,随军还携带了大批粮草。田都也是老齐国的王室子弟,跟田荣、田假都是宗亲关系。

田都带来的粮食可解一时之急,但不足以支持大军渡河作战。

宋义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只能请田荣帮忙。齐国本是富庶地区,尚未遭到秦军破坏,虽是灾年,跟一天到晚打打杀杀的楚国相比,称得上“阔佬”。

宋义决定派儿子宋襄入齐为质(乃遣其子宋襄相齐),向齐国借粮。战国时,“遣子为质”是流行的交易规则,一般情况下,人质的生命安全有保障,如果双方闹掰了,那就难说了。宋义虽为一军主将,在朝廷并无根基,现在把宋襄抵押出去,怕就怕将来楚国赖账不还,那宋襄就危险了!

但最让宋义担心的是田氏兄弟的臭脾气。前者公孙庆出使齐国,一句话没说好就被砍了脑袋,让宋襄滞留于齐国,会不会有凶险?

宋义父子情深,亲自将宋襄护送到无盐(山东东平东部),并在无盐为宋襄设宴饯行,地方上的头面人物都应邀出席。临别时,宋义谆谆叮嘱:说话一定要低调、低调、再低调,宁可示弱,万不可逞强!

章邯对宋义亮出的“救赵”这招棋,又大伤脑筋:假设楚、齐联军渡河作战,加上赵、燕军,总兵力可达二十余万,凭他手上四五万人马,如何吃得消!实力上的绝对差距,不是谋略能完全消解的,何况对方的谋略不在他之下。若从河南调兵,河南又空虚了。宋义天天喊“救赵”,谁知是真救还是假救!没有渡河之前,他随时可能掉转兵锋,杀到河南去。

该怎么办呢?章邯决定以不变应万变。

真正的高手,不会轻易出招,一出招自己的破绽也露出来了。最好引而不发,通过不断的移形换位,寻找最佳出手时机。现在,双方都是高手,就看谁的判断更敏锐、谁先抓住一击必杀的机会。

一件震动天下的大案

秦、楚围绕打巨鹿、救巨鹿,相互窥伺试探,不敢轻易出招,战局暂呈平静状态。

突然,平静被打破了,项羽制造了一件天下大案:谋杀主将宋义,夺得军权。

消息传到彭城,朝野震惊。

消息传到棘原,章邯哈哈大笑。他特别欣赏项羽这样的“奇才”,以前死了个项梁,可惜了!现在又冒出个项羽,太好了!但这样的奇才最好在敌人那边,绝对不能成为自己的手下,千万不要成为自己的上司。现在项羽正好在敌人那边,所以章邯乐不可支。

项羽杀将夺权,从楚国权力重组时就埋下了种子。怀王熊心在刘邦、陈婴、吕臣等实力派的拥护下,真正戴上了王冠;而项氏集团不仅丢了最高执政官的位置,也失去了最高军事指挥权,但项氏在朝中和军中的势力很大,随时有翻盘的可能。

项羽杀将,得到了范增、桓楚、黥布等诸多项梁旧将的支持。大家为什么支持他?根源在于价值观的冲突。以前项梁建团队、拉队伍,以追求私利为目标,将众多热衷名利权势的人聚集在身边,建成了一个私人团体、一支私家军队。

熊心执政后,化私为公,扯出反抗暴秦、拯救天下的大旗,将管理层变成国家公务人员,将军队变成国家军队。对天下来说,这是好事;对项氏集团来说,“私人资产”被“没收充公”,是再坏不过的事了!以项氏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特性,不可能平静地接受这一结果。

项羽杀将,也有一定情绪因素。宋义兵驻安阳时,天天空喊救赵,却迟迟不见行动。项羽对“救与不救”四字没有吃透,以为宋义畏敌怯战,遂生轻视之心。他向宋义建议:全军渡河,跟赵军里应外合,一举击败秦军。

宋义说:“杀牛用不着一一杀死牛身上的虱子(搏牛之鰦不可以破虮虱)。秦军跟赵军作战,胜了伤亡也大,士卒疲劳,我军可趁机出击;不胜则我军无须救赵,直取关中,打垮秦朝,战争就结束了。冲锋陷阵,我不如你;运筹决策,你就不如我了!”

宋义的话讲得蛮有道理,但项羽的脾气,一向对道理不感兴趣,最在乎自己的心情。以前项梁叫他读书、习剑、学兵法,哪句话没有道理?他心情不好,就不干了。项梁的话他都当成耳旁风,宋义算老几!尤其是宋义最后那句话,他听了特别不服气:运筹决策,我怎么就不如你了?让我坐在你的位置,我比你行!

不少将领也像项羽一样,将“救与不救”理解成了“见死不救”,那岂是英雄所为?因此纷纷请求渡河作战。其实他们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巨鹿坚守数月,不是因为守军有多神勇,而是因为章邯没想动手。赵国君臣好比被刀架在脖子上的人质,杀不杀,何时杀,全看章邯的心情。章邯真想干掉他们的话,别人能耐再大也救不了。

刘邦、宋义运用“救与不救”的策略,一方面承认赵国的“人质”必须得救,一方面又暗示他们不值得楚军不惜代价去救。这样巨鹿就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以章邯盯紧目标不撒手的性格,为了引诱援兵上钩,必然保留鸡肋,不会皱着眉头吃下去。

所以说,真救巨鹿根本救不了,“救与不救”反倒是救巨鹿的“偏方”。

这个计策涉及微妙的心理因素,能体会其真味的将领很少,大家觉得,哪怕救不了,还是要救,这样对外面也好有个交代,哪有坐视不救的道理!

宋义懒得多作解释,下了一道命令:服从命令听指挥,否则格杀勿论!

这道命令,一下子将大家激怒了!

这班造反起家的将领,有的是黑道干将,有的是帮会头目,有的是群众领袖,还没有养成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好习惯,领导他们,单凭权力不行,要靠权威。宋义只有权力,没有权威,大家原本不服膺于他,如今他又搬出军纪压人,大家更是满腹怨气。

以范增、桓楚为首的项氏亲信,趁机怂恿项羽:杀掉宋义,夺取兵权。

范增等人还利用诸将跟宋义的矛盾,背地里拉拢非项系将领。

当大军行至黄河东岸时,项羽感觉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动手。

一天早上,项羽借早参之机,在军帐中突施暗算,拔剑击杀宋义,割下头颅,提到外面,假传楚怀王的诏命,对诸将说:“宋义结连齐国反叛楚国,我奉怀王密令,将其就地正法!(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范增、桓楚等亲信纷纷附和说:“首先扶立楚国的本来是项氏,项将军替楚国铲除叛逆,理所当然!”

非项系将领不明内情,哪敢唱反调?于是,大家拥立项羽为“假上将军”,代行宋义的职权。

项羽又派刺客追杀宋襄,一直追到齐国境内,将其刺杀(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在铲除异己方面,项羽深得项梁真传,宁可做得过头,不留半分余地。

项羽命桓楚为使,向熊心报告:宋义结连齐国,反叛楚国,项羽已协同诸将,将其处决。

熊心大惊失色,急召群臣商讨对策。

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疑问:项羽会不会像赵将李良一样,回师直捣都城?

彭城周围有陈婴、吕臣两支近卫部队,加上刘邦的留守兵力,尚有十万人马,且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便宜,单凭项羽一军,还制造不出国都陷落、国王被杀的惨剧,大家最担心的有两件事:

一、项羽搞“窝里斗”,章邯会坐在一旁当观众吗?上次章邯乘项梁内讧之机,连夺数城,这次章邯会不会故伎重施?

二、刘邦会跟项羽联手作乱吗?以前刘、项有过合作,再度联手不是没有可能。一旦刘邦倒戈,彭城危矣!这是大家最感焦虑的问题。

熊心跟刘邦没见过几面,相知不深,凭感觉刘邦不像乱臣,可以争取。大家经过商议,决定派使者急赴刘邦军中,请他站在朝廷一边,防止项羽叛乱。

与此同时,熊心命项伯为监军,赴项羽军中调停。

让叔叔监督侄儿,有点不合常理,想出这个主意的人,一定是个聪明人,那意思是说:项羽是你项家的子弟,教育子弟,是长辈的责任。假设你不能约束项羽,竟敢指使项羽谋反,朝廷就会将你项氏一门老小杀个精光。

项伯出发时,还带去了一份熊心签发的委任状:任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不就是想要军权吗?给你就是了,只要别惹事就好。

刘邦听说项羽杀将夺权的消息,气得破口大骂:以前有个项梁,好歹死掉了,现在又冒出个项羽!项羽不过是个门外汉,哪懂什么兵家胜道,大家苦心经营的主动局面,只怕就要断送在这个小子手上了!

但骂是不顶用的,不如做点实事。他火速将部队撤到济东,控制了项羽的后方要道,同时扣住了准备运往项羽军中的粮草。

此时,项羽在黄河东岸,离彭城有十天路程,刘邦通过扼守要道和控制粮草运输,即便项羽有心作乱,也没有长途奔袭彭城的能力。

项羽会不会像李良一样反戈一击?刘邦不知道。他虽然阅人无数,但是像项梁、项羽这种迷恋权势、罔顾后果的奇葩人物,实属罕见!他不清楚项羽的思维模式,不了解项羽的选择倾向,他的应对方法只能是:不给项羽太多的选择机会。

谜底即将揭晓

楚军换了主帅,章邯感觉先前的设计有了实现的可能。他判断,项羽杀将夺权,犯下大罪,为了免于追究,只有两个选项:

一、一不做,二不休,杀回彭城,将熊心掀下台,自立为王;

二、戴罪立功,将功折罪。

章邯希望项羽做第一选择,但等了多日,不见项羽有回师反扑的迹象,料想是做第二选择了。那么,不妨利用他急于立功的心理,撒下香饵,诱其上钩。

于是,章邯命王离加大了攻打巨鹿的力度,其目的是逼赵歇、张耳积极向项羽求救。

赵歇、张耳早就瞧出来了,巨鹿不过是章邯抛出的诱饵,章邯的兴趣在鱼不在饵。那么,秦军加强了攻势,他们是不是该紧闭嘴巴不求救呢?当然不!他们是局中人,跟局外人的想法不一样——世上不乏钓不到鱼怪鱼饵的人,章邯一生气,他们就得赔上性命,哪敢像局外人那样,将巨鹿攻防战看成一盘棋?为了保命,他们不得不积极求救。

当时赶到巨鹿的援兵已有三路:一路是陈余从常山招募的几万兵,驻于巨鹿之北;一路是张敖从代地带来的一万兵,驻扎在巨鹿附近;一路是燕将臧荼率领的二万燕兵,正在行军途中,离得还有点远。

赵、代军都是临时拼凑的新兵,训练不充分,顶多是民兵水平。燕地远离秦军,非常缺乏战斗经验。如果没有楚军的大举来援,凭这三支部队,要解巨鹿之围,基本没戏。

张耳也听说了楚军换帅的消息,谁当楚军主帅不是他关心的问题,他关心的是楚军到底来不来救巨鹿?楚军九月就从彭城出发,现在已是十二月中,快三个月了,还在黄河那边遛跶,乌龟都没有这么慢!

眼看秦军攻打甚急,张耳派人给项羽送去一封信,先吹捧一番,夸他是少年英雄,敢作敢为;然后给项羽分析了一下形势:救巨鹿即是救自己。你必须用行动证明自己比宋义行,那样不仅赵国人民感激你,楚国人民也会以你为荣。

张耳又派人给臧荼送去一封信,也分析了一下形势:现在楚军即将渡河作战,三五天内就会形成攻势,楚军数倍于秦军,且有齐将田都助战,打败秦军是一定的了!你早点赶来,还可以捡一份功劳,不然楚齐联军一到,就没你什么事了!

张耳也知道,求人不如求己,客军来不来,全在他们自己的盘算,陈余是自己人,勤王是他的本分,向他求援最靠谱。此前张耳请陈余进击巨鹿秦军,陈余都以兵力不足为辞,按兵不动。这一次,张耳派亲信门客张黡、陈泽为使,再去催陈余出兵。

张耳为外黄县令时,张黡、陈泽便投身门下,追随多年,跟陈余素有交情。张耳派二人出使,就是想以情动人。

但陈余并没有被友情感动,拒绝说:救巨鹿如肉投虎,有何益处?赵国元气未复,容不得白耗军力了,不如等诸侯援兵来了再说。

陈余的话不无道理。以数万赵军挑战秦军劲旅,等于给老虎送肉。到目前为止,赵军跟秦军交战,只有失败教训,没有成功经验。失败可能是成功之母,但光有母亲不行,你得给成功找个父亲,没点成功经验,成功能凭空而来吗?就算不怕死,拿命去拼,顶多拼得过王离,章邯在棘原还有几万人马,离巨鹿才十几里,迈迈腿就到了,到那时,已无战斗可言,只剩下屠杀了。陈余可不想为了交情搭上自己的性命。

张黡、陈泽责备道:“秦军围攻巨鹿数月,你拥兵数万,不曾发一兵一卒相救。你曾经与张丞相约为‘刎颈之交’,现在却见死不救,莫非你当初的誓言是假的?”

陈余脸上挂不住了,赌气说:你们执意要救,我给你们五千兵,你们去救吧!

张黡、陈泽不愧是勇士,率五千官兵,以必死之心,向巨鹿秦军发起猛攻。

巨鹿秦军有三万之众,哪会将区区五千赵军放在眼里!不料,赵军一反常态,从家猪变成了野牛,打法十分凶猛,高呼酣斗,不死不休。激战半日,秦军才渐渐取得优势。最后,张黡、陈泽双双阵亡,五千赵军全体牺牲。

秦军的损失也不小,伤亡者多达数千。这场悲壮的战斗对秦军的心理打击也很大:别看人家弱,玩起命来真不弱!

臧荼收到张耳的信,以为楚齐军真的马上就要来了,赶到巨鹿一看,还是冷锅冷灶,离开席还早着呢!既来之,则安之,臧荼在巨鹿附近构筑营垒,对秦军取监视姿态。

燕、赵、代三军相加,总兵力多达七八万,有可能打败巨鹿秦军,却顾忌章邯的夹击,没敢轻举妄动。

王离也停止了对巨鹿的进攻,暂取守势。

秦军跟联军处于对峙状态,双方都在等,等楚军的到来。

章邯到底有什么阴谋呢?只有等楚军来了,谜底才能揭晓。

巨鹿大捷:第四个漂亮的歼灭战

项羽很想立功。他没有反戈一击去打彭城的胆量。因为他像项梁一样,是个顾家重亲情的“好男人”,彭城有他新婚的妻子周氏和尚在襁褓的儿子项隆,还有多位亲属,假设他反攻彭城,他的亲人可能被愤怒的楚国君臣杀光,他的心理没有承受这种惨痛的坚强。定陶之战中,他失去了叔父项梁,他不希望家里再死人了!

杀将夺权是灭门之罪,好在项家朝中有人,可以替他挡灾,但他必须有所表现才行。以前信陵君身为王弟,背景不能说不硬,犯下杀将夺兵权之罪,也不得不避居赵国,后来一战功成,才从罪臣变成功臣。现在,向信陵君学习,建立殊功,正是他迫切想做的事情。

让他恼火的是,刘邦非常不配合,粮草的供应时有时无,没粮食怎么远征作战?

事实上,刘邦控制项羽的粮食供应,除了怕他胡来外,办粮确实困难。砀郡二十余县,没有哪个县没遭灾,作为新上任的地方官,能不顾百姓死活去强征粮食吗?这根本不符合他的政治理念。

以刘邦手头的储备,确实可以一次性供给他十天半月的粮食,那正好够他一口气杀到彭城,也够他去巨鹿打一仗。就算去巨鹿,一过黄河,国内就再无后勤支援能力了,十天半月后怎么办?所以说,刘邦控制他的粮草,不仅是防止他反叛,也是阻止他鲁莽行事。

项羽心急如焚。巨鹿战区的秦军不过数万,凭他的十几万人马,加上赵、齐、燕、代军,必能一举打败章邯,上可为国家立功,中可为项梁报仇,下可为自己扬名立万,公私兼顾,一举多得,现在却因为缺粮,眼看机会在前而寸步难行,他心里不免对刘邦暗生怨气。

正当项羽为粮食犯难时,齐将田安带着一支队伍和大批粮食,背叛齐国,投奔项羽。田安是齐国的亡国之君齐王建的孙子,借着起义的“风口”,控制了济水下游邻近渤海的平原地区,手下兵力、财力充足。论王族血统,田安是嫡传王孙,比田儋、田荣、田横等旁枝杂系更正宗,现在他投靠项羽,自然有借力复国的诉求。

项羽有了粮食,终于可以去巨鹿建功立业了!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二月,项羽命猛将黥布、蒲将军率二万精兵渡河先行(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赶往巨鹿。

项羽不是莽夫,性格中有“僄悍”的一面,也有“猾贼”的一面。当他确信无须承担后果时,他敢作敢为,例如对付那些手无寸铁的平民和被俘的敌人,他敢痛下杀手、毫不留情。假设风险较大,“猾贼”的一面就占了上风,十几年的江湖经验告诉他:安全第一。他知道章邯不好惹,所以先派黥布打头阵,等探明虚实、摸清底细再说。

黥布沿途多次击破秦军的阻击,还切断了王离军的甬道,王离军粮食告急(王离军乏食),于是,巨鹿战场上,出现了一举歼敌的良机。

赵、楚、燕、代联军在巨鹿城下会师,总兵力近十万,足以歼灭巨鹿秦军。当诸军试着围攻秦军时,秦军显示了强大的防守能力。秦军在巨鹿城外屯驻数月,建起了较为完备的防御工事,有效弥补了兵力劣势。而章邯在棘原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出援,必须留够打援兵力,才能对王离动手。这样,十万联军仍感不足。

陈余派使者致信项羽,报告了巨鹿的敌情、我情,请项羽增派援兵(陈余复请兵)。

陈余的意思是请项羽根据情况酌派兵力,项羽思之再三,决定全体出动。

促成他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是:军中粮食即将告罄。

此时,项羽手下楚、齐军总人数,有十五六万,按正常伙食标准(日食一斗,约三斤),一天耗粮四五十万斤;即使半菜半粮,也不能少于二十万斤。黥布渡河作战期间,田安带来的粮食快吃光了,项羽筹粮无方,所以决定,把部队带到赵国去吃饭(因赵食)。他的想法是:大伙儿帮赵国流血打仗,还怕赵国人不管饭?

于是,项羽下令,各人自带三日干粮,全军登船渡河,临行时将住过的营房一把火烧了。下船到赵地,将做饭用的铜釜、瓦器全砸了,渡船也全部凿沉于水底(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

渡船是刘邦从巨野泽租来的,船老大和船夫都是原船上的人,他们靠船吃饭,岂能眼睁睁地看着楚军凿船?免不了有一番争竞。但是,被项羽杀掉几个人之后,他们不得不选择顺从。项羽率性将他们全部充军,分编到行伍中。

大军向巨鹿开拔前,项羽举行了誓师大会,他登上高台,指着满地的残铜碎瓦,喊出了一句响亮的口号:勇往直前,不惜战斗到最后一人(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巨鹿秦军已处于联军的半包围状态,粮草告乏,处境艰难,只要项羽一到,难逃灭顶之灾。章邯为何不采取措施,将王离接应出去呢?这是一个历史之谜。有两个可能:

一、章邯将巨鹿和巨鹿秦军一起当成了诱饵,这就叫“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反正王离是老王家的孩子,不是老章家的孩子,拿别人家的孩子套狼,对章邯这种枭雄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上次王离惨败于刘邦,依军法当斩,不如拿去套狼,废物利用。

二、章邯在粮食问题上,跟项羽发生了一个戏剧性的误会:章邯知道赵地无粮,而项羽军中只有数日粮,不具备到无粮区作战的条件,因此判断项羽短期内不可能渡河。而项羽不知道赵地无粮,心怀“因赵食”的幻想,只带“三日粮”,大胆杀过来,造成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项羽一到巨鹿,即派一部兵力,跟友军一起,将巨鹿秦军围在核心(至则围王离);他亲率主力,在巨鹿南面严阵以待,阻击章邯的援兵。

章邯听说巨鹿秦军被围,急率主力赶来增援,跟项羽发生了激战。

楚军官兵斗志昂扬,面对秦军的凶猛进攻,奋勇反击,人人以一当十,接连打退了秦军的九次集群冲锋。章邯见解围无望,只好带着败兵,退回棘原。

当项羽大战章邯时,联军诸将都站在营垒上观战,激烈的战斗场面,惊得他们一个个面如土色。眼见章邯败退,联军士气大振,纷纷出营围攻巨鹿秦军(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

经过一番惨烈的战斗,二万秦军全部就歼,秦将苏角被杀,王离当了俘虏,涉闲不愿投降,纵火自焚而死,以项羽为首的诸侯联军,打了一场痛快淋漓的歼灭战,被围数月的巨鹿终于走出了生死劫。

章邯付出巨大代价,终于“钓鱼”成功,接下来他会做什么呢?

同类推荐
  • 一本书的故事

    一本书的故事

    一部反映老成都人的生活画卷,一部工业移民给一个城市和乡村所带来的变化。故事跌宕起伏。时光很快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年过八十的职工贺大强偶然间获得了一本关于反映军工人的书如获至宝,他决意要写一本反映他们这一代的书,便纠集了几个早已退休的老职工,说出来了他的想法,大家一拍即合,所有的故事都从移民开始。在安葬老厂长佟凡启的时候,这本书终于完成,放在了他的墓室当中。
  • 西游记

    西游记

    梦回坎坷艰难的西行,在神魔仙境中畅游,与孙大圣一起龙宫寻宝,大闹天宫,修改生死簿;与唐僧一起去取经西方,看途中风土人情;还有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与辛劳的沙僧!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莲花洞降妖,收服红孩儿,女儿国奇遇……世界上最经典的神话传奇故事,你不得不看。
  • 纸醉金迷·第一部·上(张恨水经典文学)

    纸醉金迷·第一部·上(张恨水经典文学)

    《纸醉金迷》作为讽刺暴露现实之作,作品将批判的锋芒直指抗战胜利前夕的国统区的丑陋、卑琐的世态炎凉。以抗战胜利前夕,小公务员魏端本和他的“抗战夫人”田佩芝在陪都重庆的命运起落为线索,写尽迷失在虚荣腐糜的“金色迷梦”中的扭曲人性和世态炎凉。田佩芝,艳冠群芳却又虚荣至极的一个女人,为了金钱和锦衣玉食,把丈夫送进了监狱而差点处以极刑;为了摆脱没有钱的生活,丈夫可以不要,孩子可以不认,最后钓上了一个有钱有声望的钱先生,眼看着就要成为万人瞩目的钱太太,抗战突然胜利,她却成了大汉奸的未婚妻和情妇。揭示了在特殊年代背景下,人性与金钱面前的迷失与挣扎。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 幻灭

    幻灭

    《幻灭》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收入《人间喜剧·外省场景》中。小说以复辟王朝时期的巴黎为背景,塑造了两个外省青年形象——一个是野心勃勃贪图虚荣的青年诗人吕西安,他试图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才华跨入巴黎上流社会,结果身败名裂,黯然回乡;一个是心地淳朴、埋头科学创造的实业家大卫,因没有认清商人的阴险狡猾,被迫放弃专利,隐居乡间。小说展示了法国大革命后从外省到巴黎的广阔图景,描绘王政复辟时期种种富有特征意义的现象,反映在残酷而复杂的现实社会中,青年的才能如何遭受摧残,幻想如何遭受毁灭,文学的圣殿如何被用来作无耻交易的场所而变得污秽肮脏。巴尔扎克本人称《幻灭》是“我的作品中居首位的著作”,“充分地表现了我们的时代”。
  • 河姑

    河姑

    《苹果文丛:河姑》是湖南小说家欧阳启明的一个中篇小说合集。《河姑》小说写的是一个寻找美的精灵的故事。美丽的河姑外表美,内心亦美,不容自己心爱的人有半点瑕疵。恋人老陆的一次失足,竟令她决绝而去。于是,老陆踏上了漫漫的寻找河姑之路。但美丽的梦幻被一一打碎,河姑似生活在现实的生活里,又似生存在虚幻的世界中。《一粒尘沙》写生活的无奈,世事的艰辛,让一个历经坎坷的老人无法从八十年的生活申找出多少快感。临将人士,老人发出感叹:人一辈子,很难按照自己的意愿办成几件事;世间所有的人,如同卷在风暴中的一粒粒尘沙,是升是落由不得自己。
热门推荐
  • 凌辰落初雪

    凌辰落初雪

    浮夸而暴躁的城市,如同抽象派艺术家笔下,扭曲的时间轨迹和破败不堪的空间线条。豪不唯美,却能摄魂夺魄。高楼林立,马路纵横,人行漠然。似乎这是一场关于繁荣的盛宴,需要摇滚的造势,需要演讲家的熏陶,更需要舞蹈家助兴吆喝。场面劲爆,人性疯狂,热舞与爱吾同时进行。当镜头拉近,一切劲爆与狂欢,啜泣与压抑,傲慢与无知肆掠而来……
  • 仙界药童在果园

    仙界药童在果园

    林枫,仙界大罗域青云宗的一个小药童,却是意外穿越到了地球,一个工业文明的星球,在这里,林枫接触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这里没有修仙者,却有堪比修仙者的强大武器,枪械和大炮;这里没有人有御空的能力,却发明了载人飞行的飞机和火箭;......这个光怪陆离的星球,对林枫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
  • 我的独眼男友

    我的独眼男友

    全族被灭,面对着敌人的追杀,独眼人诺亚逃离星球,误入虫洞,迫降地球他该如何逃避敌人追杀,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 地质三局

    地质三局

    听说过地质三局吗?双鱼玉佩到底是什么东西?罗布泊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徐福到底有没有帮秦始皇找到不老药?他到哪里去了?究竟找到了什么?大禹九鼎到底在什么地方?人皮客栈,狐仙庙,巫族祭坛,通天谷,神墓……让我带你走进民国神秘的地质三局,看看当初到底发生了什么……
  • 非典型魔教

    非典型魔教

    这个江湖世界,快意恩仇,金戈铁马,逆天而行,证得大道(bu)。直到新任魔教教主吴茗的继位,整个江湖的画风,突然就变(崩)了。无名魔教教主:“!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否认三连.JPG】”以下是温馨食文提要:1.主要人物基本没有官方cp,作者没谈过恋爱,就不写恋爱文荼毒小天使们了。2.文章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欢迎指正抓虫。3.新手上路,马路杀手请注意。玻璃糖在这里谢谢各位小天使【鞠躬】
  • 穿越俏娘惹不起之王妃很调皮

    穿越俏娘惹不起之王妃很调皮

    她苏落落是跆拳高手,在一次比赛中她获得了第一名本来想好好犒劳和她经常练习的男朋友吃一顿好吃的,没想到回到家时发现男朋友和闺蜜在背叛她。苏落落一气之下直接走到他们面前直接给他们一人一巴掌。苏落落:“祝你们婊子配狗天长地久。”说完苏落落开车离开。在高速公路上苏落落出了车祸穿越到了水晶国……故事正式开始
  • 吾言秋日胜春朝

    吾言秋日胜春朝

    某天,墨石头问陆包子:“以前我如此待你,为何不选择你那个甜甜的小竹马?”陆包子听出了他语气中酸酸的味道:“唉——自古逢秋悲寂寥……”陆包子还未说完,就收到了墨冰块的一记刀眼,夫管严的她立马接下去:“我言秋日胜春朝吗!夫君莫要动怒,莫要动怒……”【这是一个职场小白倒拔大总监的故事,本文部分架空,不喜勿喷啊!】
  • 无限进化的创世神

    无限进化的创世神

    一个啥也不会空有神格的创世神的欢乐万界之旅
  • 封爷夫人又王炸了

    封爷夫人又王炸了

    小狐仙附体的王炸药研所女博士佟倾秋,从没想过自己在拯救世界的路上竟意外穿到璟夏民国的落魄乞丐格格身上。还不小心亲到了了北方第一贵族最嚣妄的太子爷封擎帧,且知道了他的惊天秘密……被逼无奈成了封少夫人,咳……假的!喜讯一夜间传开,佟倾秋瞬间成了北方名媛的公敌,人人喊打。封家太子爷昭告天下,‘我夫人是普通女子,性格温良,她是我的宝,你们别欺负她!’然而,某‘普通女子’却悄悄开始了重生后的王炸之路。“报告封爷,夫人端了假药商人的仓库!”“报告封爷,夫人把她娘家荣王府掀了!”“报告封爷,夫人身受重伤三秒钟复原了!”“报告封爷,夫人的药让人起死回生了!”“报告……”封爷不悦,“够了,我夫人做事自有她的道理!”“不是,封爷,夫人她跟一个男人跑了!”男人带领万般人马全力追赶……第二天,佟倾秋浑身痛大哭,特么,说好的假夫妻,假戏真做了!
  • 替身前妻,总裁一宠到底

    替身前妻,总裁一宠到底

    一夜癫狂之后霸道总裁当着众人将女人抱在怀里深深索吻,要让她给自己生一个足球队!于是她莫名其妙的跌入到了蜜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