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9700000023

第23章 唐太宗李世民皇后长孙氏

长孙氏,唐太宗皇后,洛阳人。其父长孙晟曾任隋朝左骁卫将军。她自幼酷爱读书,博闻强志。长大后嫁李世民。626年,李世民登基,封长孙氏为皇后。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期间之所以出现“贞观之治”的繁盛,与长孙氏的劝诫密不可分。

母仪天下规谏君王

长孙皇后是北魏拓拔氏的后裔。拓拔氏属鲜卑族,经历了南北朝时代的民族大融合,已经汉化。长孙皇后的祖上为魏室高宦,居宗室之长,故称长孙氏。据史书记载,她自幼好学,很懂礼貌。由于父亲早亡,她与胞兄长孙无忌便由才识高深的舅父悉心教养。613年,年仅13岁的长孙氏便“嫁于太宗”,因她识大体,顾大局,有卓见,便为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所宠幸,武德元年册封为秦王妃。武德九年,李世民被册封为皇太子,她被册封为太子妃。

李世民原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其智勇双全,为帮助父亲建立唐朝而拼杀疆场,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被封为秦王。太子李建成嫉妒他威名日盛,担心有朝一日会取而代之成为太子,于是便与其四弟李元吉结盟,企图设谋陷害李世民。李世民获知后,便与王妃长孙氏商讨对策。长孙氏一面尽心地侍奉公公李渊,调和家庭关系,稳定王室内部;一面密谋请其兄长孙无忌以及尉迟敬德等鼎力协助李世民。武德九年李世民先发制人,率部下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于六月四日埋伏于玄武门,发动宫廷政变。李世民亲手杀死了太子李建成,迫使唐高祖李渊改立自己为皇太子,册封长孙氏为皇太子妃。在政变中,长孙氏以秦王妃身份亲临现场助阵,慰勉将士。2个月后,李渊传位给李世民,史称太宗皇帝。唐太宗继位后,即立长孙氏为皇后,改年号为“贞观”。于是,唐代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便由此开始。

在玄武门之变的前前后后,李世民真切地感受到了长孙氏是一位有政治头脑,有远见卓识,有才学能力的贤德女性,是自己的“内良佐”。从此以后,他便很注意尊重和听取长孙皇后的意见。长孙皇后自幼循规蹈距,以古代善恶自鉴,严格按照礼教行事,所以她常说:“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所以,她决不干预朝政,“造次必行礼则”,时时事事都很注意礼节地对唐太宗进行规劝谏言,以此来全力辅佐太宗。

据史书记载:贞观六年,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唐太宗因她是长孙皇后的亲生女儿,特地下令以姐姐永嘉长公主陪嫁两倍的嫁妆送给长乐公主。因此,大臣魏徵在一次上朝时,当着文武百官,用汉明帝封皇子的历史故事讽谏太宗说:“过去,汉明帝想要加封自己的儿子,便对臣下们说:‘我的儿子怎么能和先帝的儿子相比呢?我封给他的封地和俸禄户数只有先帝儿子的一半。’现在陛下资送长乐公主的嫁妆却是先帝资送永嘉长公主嫁妆的两倍,这不是与汉明帝的想法相差太远了吗?”太宗听了,心里十分不痛快。然而,魏徵是谏议大夫,唐太宗应允过他可以“犯颜直谏”的。况且,为了表明自己的大度和圣明,还是按魏徵说的办,下令资送公主的嫁妆按永嘉长公主的一半陪送。回到后宫,太宗把这件不愉快的事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不仅不为自己的亲生女儿争嫁妆,反而赞叹说:“我听说陛下十分器重魏徵,却不知是什么缘故。今天听陛下说了他对长乐公主陪嫁的谏言,这样的臣子,真正是社稷之臣啊!他是在以礼义引导陛下抑制自己的感情而依法行事。这才是真正的社稷之臣啊!”又说:“我与陛下是结发夫妻,能够得到陛下的珍爱和宠幸,可说是情深义重。而我平日对陛下讲话,尚且要察言观色,深怕冒犯了陛下的威严,而魏徵只是陛下朝廷里的一名臣下,他与陛下无论在情感还是礼义方面,都远不及我与陛下亲近,而他却能如此直言谏议,不计个人得失,能够这样做的,连先贤韩非子都说很难,东方朔也说这很不容易,现在魏徵却做到了。这样的贤臣,实在是太难得了!”长孙皇后还借这件事进一步对太宗说:“古人云:忠言逆耳而利于行。对于治理一个国家的皇帝来说,能采纳正确的意见,则国家社稷安宁;如果总是拒绝正确意见,那么这个国家的政治必定会崩乱。我真心诚意地希望陛下仔细考虑古人说的这个道理,使大唐的社稷得到福祉。”

听完长孙皇后的这番话,太宗如释重负,心中豁然开朗。长孙皇后还派人给魏徵送去赏钱400缗,绢400匹,以表彰他犯颜直谏。同时,长孙皇后还传话给魏徵说:“过去只是听说你常能犯颜直谏,这次你进谏皇上资送长乐公主一事,我才真正看到。长乐公主虽是我的亲生女儿,但我以为你讲的有理,皇上已改正了,所以应该赏赐你。希望你一如既往,不改正直。”魏徵十分感动,不但对太宗,对长孙皇后也十分敬佩,并立即回书皇后,表示一定“为大唐江山,不惜尽绵薄之力”。从此,长孙皇后也更明白,魏徵这样敢犯颜直谏的贤臣,是唐太宗不可缺少的臂膊。多有这样的臣子,是唐太宗,也是大唐社稷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所以她也十分注意保护这样的大臣。

有一次,太宗罢朝归来,满脸悻悻然,口中连声愤愤道:“迟早非杀掉这个乡巴佬不可!”长孙皇后忙问他因什么事,要杀谁。太宗说:“就是魏徵这个老东西。他总是在朝廷上当众忤逆,给我难堪,弄得我下不了台。”太宗骂魏徵是乡巴佬,是因为魏徵出身于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西县)一个地方官吏家庭,由于父亲较早去世,魏徵从小生活孤贫,还曾一度做过道士。隋末农民起义爆发,他才参加了李密领导的瓦岗军。长孙皇后见太宗越说越气,便不发一言,只悄悄地退入内室。她谙悉太宗的行事,知道此刻不能时言,生恐太宗因一时暴怒杀了魏徵。

长孙皇后退入内室,换上朝服,再来见太宗。太宗一见皇后这身打扮,十分惊愕。因为在唐代按规定,皇后穿上朝服是参加受册、助祭或朝会等大事的隆重礼仪。只见长孙皇后向太宗表示祝贺。太宗问:“贺从何来?”皇后说:“我读古书,上面写道:君明臣直。只有皇帝贤明,才能有直言进谏的贤臣。刚才听你说的,魏徵敢直言顶撞你,是因为你贤明。我哪能不祝贺呢?”太宗听了,恍然大悟,立刻转怒为喜。长孙皇后又说:“我还听古人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希望陛下掌握这三镜,以防止自己出现过错。”太宗听了,十分钦佩,拉着长孙皇后的手,十分亲昵。长孙皇后接着说道:“古人还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自照,必借忠臣。’魏徵乃忠臣,望陛下爱惜他。”太宗点头称是,并说:“朕定将魏徵的奏章放在案头,贴在屏风上,以便出入观看。”乘太宗高兴,长孙皇后又建议,对犯颜直谏的,除赏钱赏绢之外,还应该提高谏议官的地位,最好规定宰相内议国事,必须有谏议官随入,豫闻国事。这个意见太宗接受了,并且后来还作为一条规定,谕示朝廷。于是,在太宗朝“纳谏之风大兴”。

深明大义勤政爱民

长孙皇后为了辅佐太宗,为了唐王朝的国家社稷,机智地救了魏徵,弥补了太宗的阙失。

由于长孙皇后自幼随舅父熟读古史,所以深谙中国古代自汉魏以来,因外戚专权扰乱国家社稷,以致天下不得太平的事常有发生。唐太宗继位后,时时不忘“以隋为戒”,长孙皇后自然高兴,但她常常提醒太宗,对外戚专权也不可掉以轻心。她曾着书立说,力陈外戚专权的危险。在着论汉明德马皇后时,批评马皇后在抑止外戚专权上是舍本逐末:不是抑退外戚,而只是批评拥有重权的外戚,在生活上腐败奢糜。她以古为镜,严格自律,绝“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

一次,唐太宗要封长孙皇后的兄长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宰相)。长孙皇后马上上书太宗说:“妾位居三宫之首,家已贵宠之极,实不愿父兄子侄再到朝中位居显要。汉代就是因为皇后嫔妃的亲戚都到朝廷当官,结果外戚专权,天下大乱,汉王朝也就此灭亡。这应该是刻骨铭心的教训,希望陛下引以为戒!”其实,长孙无忌与唐太宗本是布衣之交,玄武门之变,长孙无忌功不可没,可谓唐太宗开国的元勋功臣,即使没有长孙皇后这层关系,唐太宗封他高官厚禄,他也是当之无愧的。所以,这一次太宗不打算接受长孙皇后的建议。长孙皇后见太宗执意要加封自己的兄长,便又劝太宗说:“因为我是皇后,我的亲戚就得到高官厚禄,这不是一种好的举措,它容易导致危险。为了使他们和他们的子孙得以永久的保全,所以就得慎重,不要授予他们很大的权力,不要让他们处在非常显要的位置上。如果皇上定要加封,就请封他们到京都之外的地方做一些闲差吧!”一面还暗中密命长孙无忌经常向唐太宗“苦求逊职”。因为长孙皇后反对,长孙无忌多次跑来请求辞职,终于在628年,太宗同意长孙无忌的请求,只好封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长孙皇后这才同意。因为“开府仪同三司”只是一品散文官,荣誉虽高而无实权。

在后宫,长孙皇后是一宫之主,她既能依法而治,又能“下怀其仁”,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贤内助的作用,尽量不让后宫事务影响到为国事操劳的太宗。有一次,后宫中有一宫女不慎忤犯了太宗,太宗大怒,要将她逐出后宫。宫女面露委屈却不敢辩解。长孙皇后见此情景,忙一面顺从太宗的意思,命人将这个宫女捆了起来;一面等待太宗息怒,再慢慢替这个宫女求情。太宗平息下来后,也觉得为一点小事便将宫女逐出宫外,惩罚也嫌过重,便收回成命,宫女的委屈也消解了。就这样,长孙皇后在太宗暴怒时,总能委婉地去排解纠纷,不让太宗在盛怒之下把事情弄糟,既按法处置,又不令宫女们含冤受屈。因而,整个后宫处于一片祥和而宽松的气氛之中,长孙皇后本人亦因为她的宽容大度备受后宫上下的爱戴与尊重。

久病缠身临终叮咛

唐太宗贞观十年的夏天,是一个闷热的天气。立政殿里,笼罩着静穆而又沉重的气氛,人人都在为长孙皇后的病情日益严重而担心。长孙皇后静卧在纱罗帐内,头上放着一条冰带,宫女们在帐前侍立着。太子承乾日夜守候在床前。

长孙皇后早年就患有咳喘病,贞观八年旧病复发,而且十分严重,不管御医怎样多方调治,病情也不见稍减,且日重一日。太子承乾见母后的病日渐危重,便说:“母后,这些天来,该请的医生都请了,该吃的药也都吃了,可病情仍不见好转,我去奏请父皇,请他下诏大赦天下,度人入道,说不定此举会得福免祸,母后的病就会好起来!”

长孙皇后睁开眼睛,喘了几口气,憔悴的面庞现出严肃的表情,她对太子说:“不可。生死乃命中早已注定,不可强力而为。如果说为善可以得福,我这一辈子并没有做坏事;如其不然,事到如今,我还求大赦,做这件事又有什么用呢?况且大赦者,乃国家之大事,不到关键时刻不能随便用,不可为我个人去破坏规定;至于劝人入道,保留它们只是表示我们宽宏大量,照顾一部分人的信仰而已。你父皇从来不求助于这些东西,怎能因为我让他去****所不愿意干的事呢?你如果执意要去奏请,我还不如速死呢!”

太子不愿违背母后的意愿,只是把这件事对房玄龄说了。房玄龄把此事告诉了唐太宗,唐太宗决定下诏大赦天下,长孙皇后知道以后,极力劝阻唐太宗,诏书才没有颁发。然而长孙皇后的病越来越重了。

此时,房玄龄偶然出现小的纰漏,被唐太宗遣归家门。时正逢唐太宗来立政殿,长孙皇后喘着气与唐太宗诀别,她有气无力地说:“玄龄久事陛下,小心慎密,不愧良臣,若非大故,不可轻易将其遣归。我家因是皇亲国戚,因而得到显要地位,无功受禄,最易取祸,千万不要再委之以大权。我快不行了,皇上不必过于悲伤,我死后不要为我的葬礼花太多的钱,干脆依山而葬,不用修陵墓。棺椁也要用最简单的,陪葬物品只用木器、陶器足矣。皇上若真能照我说的办,那就是对我最好的纪念!”说到此处,便咳嗽起来,喘了好一会儿,才算止住了咳嗽,长孙皇后紧紧握住太宗的手说道:“愿陛下以后为政,能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慝,省劳役,止游畋,我虽死亦瞑目了。”唐太宗听到此处,不禁心情激动,品味长孙皇后弥留前感人肺腑之言,不禁悲从心中来。没过几天,唐太宗按长孙皇后的嘱咐,把房玄龄召了回来,恢复了官职。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逝,唐太宗悲痛欲绝。他对近臣们说:皇后常能规劝我,弥补了我的不少阙失。如今再也听不到她的谏言了,我的内廷失去了一位贤良的辅佐,这是我最感哀痛的啊!

长孙皇后死时仅36岁,但她的贤德受到了后世的称赞,被誉为母仪天下的一代贤后。

同类推荐
  • 刘胡兰传(马烽经典作品集)

    刘胡兰传(马烽经典作品集)

    《刘胡兰传》描写了刘胡兰从10岁参加儿童团,不到14岁便入党,当上了区妇女干事,15岁便牺牲在国民党的铡刀下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刘胡兰烈士的光辉事迹,鼓舞了千千万万男女青年的革命热情。千千万万的男女青年们,正在继承着烈士的遗志奋勇向前……
  • 汪精卫第一卷

    汪精卫第一卷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却始终难以摆脱。本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性的复杂性。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乱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胸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
  •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作。二十年代末,莎菲以其独特的面貌出现于文坛,犹如“抛下一颗炮弹”,顿时震撼了整个文坛。这是个漂泊在外,对生活抱有美丽的幻想,但又被肺病缠身和爱情失意折磨着的孤独少女。她集善恶于一身,“多样性、矛盾性和一致性”高度统一在她的性格之中,以至让人捉磨不透而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歧义。
热门推荐
  • 异城之恋

    异城之恋

    石峰和林果果这一对俊男靓女,在一次旅游中邂逅,竟一见钟情,誓言琴瑟和鸣地共度一生。来自南门市的上门女婿石峰,遭到了其父母亲及全家人的一致反对,还遭到了疯狂追求林果果的色魔和色魔指使的凶手惨不忍睹的殴打,差点就命丧黄泉;林果果也一直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甚至他们的婚宴结束后,却因为人为事故而进不了贴着大红喜字的洞房。但是,由于他们宁愿献身于伟大爱情的精神和生死与共的伟大魄力,最后终于走向了极乐与永生的幸福伊甸园......
  • 霍郎的奇异之旅

    霍郎的奇异之旅

    霍郎和张小兰是对情侣,他们遇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事,让他们带着我们去追寻吧。
  • 愿时光为证

    愿时光为证

    糯糯软软的高千馨因为同桌夏止认识了大校草上官晏,可是,馨:"小止,为什么他和他的名字就是两个极端啊~"夏止:"名字是家长起的"馨:“谢谢你因为小止这么帮我”上官:"?…你这么说也可以"在同学聚会上她醉的不醒人事,他送她,馨“求你不要再靠近我,我…会控制不住喜欢…”上官翘起嘴角"那就喜欢啊~"她潸然泪下"…可是,你是夏止男朋友…"他心里微疼可也忍不住满头黑线“你………”“哥~你……”他还没说完,夏止急急向他们走来……
  • 亲爱的只为遇见你

    亲爱的只为遇见你

    简介:十二岁的陈雨蒙,被妹妹推下了楼梯,醒来以后,才发现自己之前所拥有的爱都是虚幻的,父母的刻薄,妹妹的心居叵测,令她对这个家心灰意冷,阴差阳错中,她闯入了另外一个家庭,收获了满满的爱和一份出人意料的爱情!曾经的亲人什么的,你们走开!她说:你认错人了吧!他说:我此生的使命就是,千里万里,找到你……这回,真的就是你。众里寻你千百度,你却总在时隐时现的扑朔迷离中……
  • 你与我的那几年

    你与我的那几年

    故事不长,其实也不难讲。初时我能做的仅仅是当你想起我的时候不再为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学生家庭生活中的108个怎么办

    学生家庭生活中的108个怎么办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书以中小学学生为对象,从家庭生活方面提出了一百多个青少年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学会解决这些问题。
  • 混江小和尚

    混江小和尚

    看小和尚如何从年幼到成熟!从一介草名变为万众瞩目!看小和尚经历生死攸关,看社会变迁。文笔一般,犹如流水,不过故事内容我喜欢!
  • 纯黑的希望

    纯黑的希望

    回忆中的泪沉在了眼眶,少年的心石沉入海底。但他知道他的希望还在,那怕深陷黑暗也要守护……
  • 戕

    一个穷苦潦倒的网络作家,穿越到了自己正在写的仙侠小说世界里,随着实力的逐步变强,却发现这个世界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个个惊天谜团和生死危机接踵而至!(注:新书需要您的支持,收推荐、收藏、点击、评价票、鲜花、板砖……另外,本书慢热,需要大家的持续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