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84700000002

第2章 学问类

古今来许多世家[1],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2],还是读书。

【注释】

[1]世家: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仲子,齐之世家也。”指王侯分封建国,子孙世代承袭,后泛指世代贵显或以某种职业世代相承的家族。

[2]品:这里是等级、品级的意思,并非指人的品格。此句即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之意。

【译文】古今许多世族大家的传承,无不是靠积累德行;世间最高洁的品质,还是由读书培养。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1];修德不期获报[2],自然梦稳心安。

【注释】

[1]究竟:毕竟,终究。

[2]不期:不期望,不期待。报:回报。

【译文】刻苦读书,即使不能功成名就,毕竟使人品质高雅;修养德行,而不期待回报,自然能够恬然安眠。

为善最乐,读书更佳。

【译文】世间之事,行善最令人快乐,读书则更值得赞许。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1]?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2]。

【注释】

[1]擅:擅长。艺:古有六艺之说,一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基本技能;一指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从上下文看,此“一艺”指六经一种。

[2]五伦: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伦理关系。名教:名即名分,教即教化,是指通过确定人的身份、人伦义务来教化天下,以维护伦理纲常、等级制度。

【译文】诸位为何到书院学习?难道只是为了做学问、写文章,习得一门微末的技艺或特长,便可算得上传承文化的读书人?

我所追求的也很明白,只是在为子为臣为弟为友上,尽到五种人伦的本分,成为伦理教化的正人君子。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1]。

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2]。

【注释】

[1]文学:古代的文学既包括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文学,还包括学术思想,是学术与文学的总称。

[2]济:助长,成就。

【译文】聪明若是用在正路,越聪明越好,文学功名更能使其锦上添花。

聪明如果用于邪路,越聪明越坏,文学功名恰好会助长其奸佞。

战虽有阵[1],而勇为本;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注释】

[1]阵:军阵,古代军队的战斗队形。

【译文】对于交战而言,即使有阵法,但勇猛方为根本;对于丧事而言,虽然应该遵循礼法,但内心的哀痛方为根本;对于读书人而言,即使满腹学识,但德行方为根本。

飘风不可以调宫商[1],巧妇不可以主中馈[2],文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注释】

[1]飘风:旋风,暴风。《诗·大雅·卷阿》:“有卷者阿,飘风自南。”毛传:“飘风,回风也。”宫商:本意指五音中的宫音或商音,古人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或五音,这里泛指音律。古人“候气定律”,天地之气合以生风,风气正则音律定。飘风回旋不定,所以不能定音律。

[2]中馈:语出《易·家人》:“无攸遂,在中馈。”古代把女性在家庭中从事膳食洒扫之类的家务活动称为“主中馈”。

【译文】旋风不可以定音律,巧妇未必能主持内务,只会做文章的读书人也不能治理好国家。

经济出自学问[1],经济方有本源。

心性见之事功[2],心性方为圆满。

【注释】

[1]经济:经国济世,指治国的才干。

[2]心性: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范畴。关于心性关系有许多不同的主张,如孟子的“尽心知性”,禅宗的“明心见性”。心性也是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理学也称为“心性”之学。

【译文】经国济世之能,只有立足于学问,才有了本源。心性涵养之道,只有见之于功业,才能得圆满。

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译文】若不见之于功业,世间便没有真正的学问;寻求心性之道,不外乎圣贤文章。

何谓至行?曰庸行[1]。何谓大人[2]?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3]。何以远到?曰近思。

【注释】

[1]庸行:平常的、日常的行为。

[2]大人:指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

[3]下学:指学习人情世故的基本道理。

【译文】什么是至高的品性?即日常的行为。什么是德高之人?即恭谨之人。如何才能通晓德义?唯有学习基本的人情世故。如何才能做到深远周到?唯有思虑当下。

竭忠尽孝,谓之人。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霁月光风[1],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注释】

[1]霁:雨雪停止。指雨后明月清风,用来比喻人胸襟开阔,人品淡雅。语出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译文】能够忠贞不渝、恪守孝道,才能称之为人。能够扶危济困、安定天下,才能称之为学。能够立足天地、治理国家,才能称之为文。能够胸襟开阔、品格高尚,才能称之为度。能够视万物为一体、齐物我,才能称之为仁。

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1],以学问为菑畬[2],以文章为花萼[3],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粱[4],以著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5],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6],以作善降祥为受用[7],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注释】

[1]桢干:古代筑墙时,以两板相夹,填土于其中,立在夹板两端的叫“桢”,立在夹板两边的叫“干”,常用来比喻起决定作用的事物。《汉书·匡衡传》:“朝廷者,天下之桢干也。”

[2]菑畬(zīyú):本意指田地。菑,新开垦的田地。畬,耕种满三年以上的田地。田地为民生之本,菑畬常用来比喻事物的根本。韩愈《符读书城南》:“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

[3]花萼:萼是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花的最外层,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冠。

[4]膏粱:肥美的食物,这里用来说明讲求义理的重要。

[5]居积:囤积、聚积财物。王充《论衡·知实》:“子贡善居积,意贵贱之期,数得其时,故货殖多,富比陶朱。”

[6]修持:本佛教用语,指修行佛法、持守戒律。这里用来指修心养性,坚守儒家忠信笃敬之道。

[7]作善降祥:指人行善可以获得上天的各种福佑。语出《尚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

【译文】以心术为根本,以伦理为主干,以学问为良田,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果实,以书籍为园林,以诗歌为音乐,以义理为美食,以著述为锦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诵为积累,以先贤的言行为师友,以言语忠诚信实、行为敦厚严肃为修身之道,以行善降祥为享用,以乐天知命为宗旨。

凛闲居以体独[1],卜动念以知几[2],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3],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注释】

[1]凛:严肃,敬畏。闲居:安闲居家的时候。这句话就是儒家所强调的“慎独”思想,“慎独”要求人们在闲居的时候,也能自觉遵守伦理规范,不做任何有违儒家道德信念的事情。

[2]卜:预料。动念:心有所动的一时念头。几:事物的端倪。全句仍然是强调一个人应该时刻警惕,在心有所动时要坚守信念,预估一时的念头可能造成的后果,从而保持一分警醒。

[3]敦:躬行。大伦: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凝:凝聚,养成。

【译文】在闲居时也保持敬畏才能体会独处的意味,心有所动时就能预见端倪,谨守庄严的仪态来把握自己的命运,尊崇伦常大道以成圣贤,谨慎各种行为以成就德行,改过向善以成贤良。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1],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2],是圣贤第一等功夫。

【注释】

[1]腔子:胸腹,指人的躯体。

[2]素位:指一个人现在所处的地位。语出《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译文】保存自己的本心,是圣贤的第一等学问;做好分内之事,是圣贤的第一等功夫。

万理澄澈,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译文】事理晓畅,心愈能清楚而专一;心能专一,事理愈能通达而流畅。

宇宙内事[1],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注释】

[1]宇宙:时间和空间的总和,包含古往今来、上下四方。语出《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译文】古今天下之事,乃是自己分内之事;自己分内之事,也是古今天下之事。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译文】身虽生于天地万物之后,心却思于天地万物之前;身虽处于天地万物之中,心却置于天地万物之上。

观天地生物气象[1],学圣贤克己工夫[2]。下手处是自强不息[3],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注释】

[1]气象:境界和景象。

[2]克己:克制约束自我。

[3]自强不息:语出《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观察天地万物的景象,学习圣贤自我约束的功夫。行动上要自强不息,成就时要至诚存远。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1];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2]。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3];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注释】

[1]躬行:身体力行,亲自去做。

[2]克终:坚持到最后。语出《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3]王道:圣王治国之道,仁义治天下,是儒家理想的政治模式。

【译文】用圣贤之道教导别人容易,要求自己却很难;将圣贤之道挂在嘴边容易,身体力行却很难;遵从圣贤之道开始奋斗容易,坚持到底却很难。圣贤之道与实践是一个整体,行仁政必本于德性;后世则截然两分,不修持自己的德性,却只管治理别人。

口里伊周[1],心中盗跖[2],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3];独凛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注释】

[1]伊周:指商代的伊尹与和周代的周公旦,二人均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德之人。

[2]盗跖:相传是春秋时期无恶不作的著名大盗,后来成为恶人、恶行的象征。

[3]挂榜圣贤:意思是表面上尊奉圣贤之道,实际上无恶不作。

【译文】满口仁义道德,心中却是充满恶念,只责令别人而不要求自己,这种人就称为“挂榜圣贤”;白天能严肃独处,在暗处能敬畏鬼神,知晓人事而又能明白天理,这才是真正有根的学问。

无根本底气节[1],如酒汉殴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2],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注释】

[1]底:通“的”。

[2]疱人:古代对厨师的称呼。炀灶:灶台前面烧火。

【译文】没有根本的气节,就如醉汉打人,只醉时勇猛,醒来便勇气消退,没有一点力气;没有学问的见识,就像厨师在灶台前面烧火,只面前光明,身后左右却一片黑暗。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1],不然,耳边口头也;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2],不然,臆说杜撰也。

【注释】

[1]沉潜:集中精神,潜心专注。

[2]博洽:学识广博。

【译文】理要用心体会才能得其精髓,所以应该集中精神、潜心专注,否则便只流于耳边口头;事要以典故为依据,所以应当学识广博,否则就成了主观妄谈、凭空捏造。

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1],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2];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3],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注释】

[1]惟精:语出《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2]淆:混淆。

[3]惟一:见“惟精”解释。

【译文】只要有一点疏略的地方,便会对理认识不清,所以一定要精确,否则,众说纷纭时定会产生疑惑;只要有一点三心二意,便会对理难以坚守,所以一定要专一,否则,面临利害时定会生变。

接人要和中有介[1],处事要精中有果[2],认理要正中有通[3]。

【注释】

[1]介:耿直,有骨气。

[2]果:果断,果决。

[3]通:通达。

【译文】待人接物要平和而耿直,行为处事要精细而果决,对待事理要正直而通达。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译文】生于古人之后议论古人的过失容易,若处于古人的位置能做到古人所做的事却很难。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译文】古时的学者得一嘉言,就会放在自己身上去实践;现在的学者得一嘉言,必定以此取悦他人。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1],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2]。

【注释】

[1]病:担心,忧虑。

[2]讳:回避,忌讳。

【译文】古时的君子为自己没有才能而忧虑,就会发奋学习;现在的君子以自己没有才能为耻辱,因而隐瞒忌讳。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1]。

【注释】

[1]经:指《诗经》《尚书》《礼》《周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

【译文】眼界要开阔,就要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宽宏,就须熟读经史典籍。

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1];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2]。

【注释】

[1]谬:违背,背离。

[2]章句:经学家解说经义的一种方式,剖章析句。此处指不能通达大义,只拘泥于辨析章句。

【译文】先读经书,再读史书,以经论史,评论古今之事就不会违背圣贤之道;读完史书,再读经书,以史证经,读书就不会只拘泥于辨析章句。

读经传则根底厚[1],看史鉴则议论伟。观云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2]。

【注释】

[1]经传:经指儒家经典,传以解释经典。

[2]嗜欲:嗜好和欲望。

【译文】读经传会使治学的根基雄厚,看史书则常有高妙的论述。游山川、观云物会使眼界开阔,戒嗜好、去私欲会使胸怀磊落。

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译文】一方庭院之内,自有莫大的快乐;六经之外,再无珍奇绝妙之书。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译文】初读未曾读过的书,就如觅得一良友;重温已经读过的书,就似故人重逢。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取勿忘[1],为学当如流水。

【注释】

[1]取:通“趋”,指冒进,急躁前行。

【译文】不苦思、不忧虑,心境当如静止不流动的水,平静而无杂念;不冒进、也不忘记,做学问应如流动的水一般永无止境、永不停息。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

【译文】心神不能杂乱,杂乱会使精神恍惚而无法集中;心神不能劳累,劳累会使精神疲惫而无所收获。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译文】内心谨慎,摒除杂欲,就会葆有无尽的美好;目光审慎,不观杂乱之物,就能看到无尽的光明。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1]。

【注释】

[1]索:孤独,孤单。

【译文】桌上的书不能太多,心中的书不能太少。鱼离开了水,鱼鳞就会干枯,心中没有了书,精神也就无从寄托。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1],穷山距海[2],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注释】

[1]届:到达。

[2]穷山:指深山。距海:距离遥远的海。

【译文】只要有远大的志向,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阻挡;只要有坚定的志向,就没有攻克不了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御。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译文】如果能使意念沉稳,哪有不能通达之理?如果能够奋发志向,哪有做不到的事?

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1],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2],一毫转动不得;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注释】

[1]沃:浇。

[2]胶柱鼓瑟:柱:调弦用的短木。意思是如果用胶把柱粘住,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弹奏了。常用来比喻固执、拘泥而不知变通。

【译文】做学问如果不虚心,就像用水浇灌石头,一点也进入不了;

如果不开通觉悟,就像在弦柱被粘住的瑟上弹奏,一点都转动不了;如果不能体会认识,就像电光照在物体上,什么都不能抓住;如果不身体力行,就像在水上行车,陆地上行舟一般,一点用处都没有。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1],渐乃克底有成。

【注释】

[1]渐:循序渐进,逐渐浸染。

【译文】读书贵在能有疑问,有疑问才会启发思考;读书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才能最终有所收获。

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译文】读书求理,要求甚解,能令自己心中信服;与人谈理,能说服他人,要令别人心中信服。

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蹉跎岁月[1],问何时报答君亲。

戒浩饮[2],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多动,多动乱神。戒多言,多言损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挠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苦神。

【注释】

[1]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2]浩饮:酗酒。

【译文】爱惜精神,才能留待他日以担当天下之大任;虚度光阴,何时能够报答君王父母之恩呢?

戒除酗酒,酗酒使精神受损。戒除色欲,色欲使精神消亡。戒除美味,美味使精神昏沉。戒除饱食,饱食精神沉闷。戒除多动,多动使精神杂乱。戒除多言,多言使精神损伤。戒除多忧,多忧使精神郁结。戒除多思,多思使精神恼乱。戒除久睡,久睡使精神倦怠。戒除久读,久读使精神劳苦。

本类简评

以“学问”为《格言联璧》十一类之首,并非作者随意的行为,而是一种特意的安排。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社会影响最为深远,长期主导着社会主流观念。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儒家为社会建立起了一套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的核心价值观。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是一个符合逻辑的递进关系,它以修身为起点,以平天下为最高理想,而所谓的“修身”就是一种“学问”之道。古人心目中的“学问”,并非是一种单纯的知识学习,而是通过学习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进而实现或达到“修身”的目的。正因为如此,《格言联璧》开篇就提出了“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在作者看来,读书学习是最高尚的行为。读书的意义不在于成就个人的功名,而在于追求“人高品雅”的道德境界,此即“士虽有学,而行为本”。当然,由于时代的不同,人们对于“行”也有不同的理解和主张,儒家思想所强调的“行”,主要表现为忠孝仁恕的人伦关系。一个人必须履行君臣、夫妻、父子、兄弟、朋友之间的义务,才能成为“名教中人”。本篇中有不少格言都是强调这种人伦关系的,我们在阅读中应报以温情的敬意,同时也必须明白其时代的局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篇中所选取的格言从多个角度论述了读书活动,既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又强调了读书的态度、方法,读书要做到心灵明澈、意念沉潜、志气奋发、躬行体认,这些宝贵的读书、问学经验同样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汲取。

同类推荐
  • 葬经

    葬经

    魏晋时期,随着朝野上下笃信风水,风水观念深入人心,郭璞所著的《葬经》一书则堪称风水第一书。《葬经》诚如吴沉所说,明白简易。全书虽仅两千余字,并且只是专论阴宅术,但却提出了一系列风水术最基本的观念和原理。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三字经》是一部内容全面的启蒙读物,共分6个部分,编排极讲章法,彰显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儿童教育重在礼仪孝悌,知识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弟,次见闻”;训导儿童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而后读经、史两类典籍;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百家姓》是一部流传极广的蒙学读物,它将常见的姓氏编成4字一句的韵文,类似四言诗,读来顺口,便于诵记。书中收入单姓444个,复姓60个,极具实用性。《千字文》是一部成书最早的蒙学读物,它将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编成朗朗上口的韵文,传诵古今。它构思精巧、条理贯穿、妙语连珠、文采斐然,叙述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等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其知识性和艺术性堪称双绝。《千家诗》是我国古时一部带有启蒙性质的诗集。此书所录诗作作者范围非常广泛,从帝王将相到和尚、牧童、无名氏,不论门第贵贱、名气大小,但凭作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从内容上看,大都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 智囊现代释用

    智囊现代释用

    全书以《智囊》为主干,又不拘泥于它,放开文笔,结合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难题,力图把《智囊》之“智”与现实之“智”融为一体,让读者彻悟并活用,以便一生有成。
  • 海上花列传

    海上花列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素书

    素书

    《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汉族传统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
热门推荐
  • 天煞神传奇

    天煞神传奇

    一次试炼的的遭遇,让自己失去了所有的亲人,成为一个孤儿,但是机缘巧合,又让自己遇上了旷世的天煞石,从此一步步挑战自己,经历万千磨难最后终于成为新一代天煞邪神,成为真正的神,一统天下。
  • 同床共挤:BOSS打滚求熊抱

    同床共挤:BOSS打滚求熊抱

    她不过是陪他几晚的臭女人,凭什么他的事她要管,他哥哥的事他要管,他喷油的事她还是要管,喂喂喂!自顾不暇了还瞎操心,这辈子遇到他算是好命了好不好,还嫌弃他不会做饭不会洗衣不会说那三个字,他都已经对她那样了竟然还不够明显?她以为他那几年过得称心如意?不行了,他要好好得管教管教她。他不过就是有几个臭钱外加长得有点帅而已,干嘛身边那么多如狼似虎的眼睛盯着?好好好,他说厌恶她,她走就是了,干嘛刚回来就看到他那张盯着自己的臭脸,动不动就骂自己水性杨花,她不就是有了几朵烂桃花吗,关他屁事,好了她要睡觉了,靠!有没有搞错,谁准他爬上她的床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财神都市行

    财神都市行

    闲散、悠闲的过日子,追追老婆,泡泡妞。没钱?燕小山吐着烟圈,手臂极有气魄的挥出,往大海一指:钱在那里。海底上躺着、卧着、翻着无数的宝船,里面有金币、银币、镶着红宝石的权杖,有青瓷、玉石印章,整捆的象牙,随便拖上来一艘,你就可以:闲散、悠闲的过日子遇到不顺眼的蠢贼,废了丫的。拍着总统的肩膀,告诉他,搞得不错吗,坚持下去哦……
  • 吞长江浩浩汤汤

    吞长江浩浩汤汤

    【这片文废了】艾薇丝8岁时被母亲抛弃,所幸被陆家二公子陆泽南捡到。陆家四代全是男儿,艾薇丝被捡回陆家后自小被陆家当亲生女儿养。因为是女儿身自小便被宠爱有加。艾薇丝从小被陆家四位公子捧在手心里………前期虐,后期敲甜!放心入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奥特之极光战士

    奥特之极光战士

    还记得迪迦奥特曼第一集里被砸碎的两个奥特石像吗,这就是极光战士阿基雷斯的故事
  • 梦缘千年:倾城嫡女三小姐

    梦缘千年:倾城嫡女三小姐

    当奇特的曼陀罗华化为人形,在冥界,会有怎样的生活?不明不白的成了神界的敌人?啊?你们要我死也要有个理由吧。穿越重生,看她如何绽放光芒!一次意外,救下了一只妖孽,从此。。。。某女:“大爷,你喜欢我哪儿,我改还不行吗?”某男挑挑眉:“哪里都喜欢。”你改呀~~“。。。。。。”
  • 北辰北辰

    北辰北辰

    海中遇难后来到异世,样貌没变,记忆没变,还是个没身份的黑户,这不科学也不玄幻啊,我要回家
  • 时间的暗恋

    时间的暗恋

    一场暗恋,一场艰辛的追求之旅,施冬冬告诉徐佳,无论如何,要明白自己的心,时间,会证明一切。
  • 重生之卡兹回归

    重生之卡兹回归

    卡兹上天就回不来了吗?NoNoNo!卡兹回来啦!是恐怖再临还是新的希望降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