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3100000007

第7章 公冶长篇第五

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孔子说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曾经坐过监狱,但不是他的罪过。”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公冶长。

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孔子说南容:“国家政治清明,他不被废弃;国家政治黑暗,他也不致被刑罚。”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南容。

以上两条是说孔子选姑爷。孔子选公冶长,是说他虽然坐过监狱,但不是他的错。也许公冶长真的无罪,也许是孔子认为公冶长无罪,是被冤枉的或是错判的,无论如何孔子认准了,所以把姑娘许配给他。孔子为侄女选南容,是说南容在政治清明时不会被废弃,有官做,而当政治黑暗时,也不致被刑罚。这是什么意思呢?可能南容是一个踏踏实实做事的人,这样的人一般都会被看重。

3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人是个君子。鲁国如果没有君子,这人的好品德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哪里都有君子有小人。官场如是,乡野如是。孔子是鲁国人,如果有人说鲁国无君子,那就是说孔子也不是君子。孔子是君子,所以他不想听人说没君子。君子不是完人,有时也有不想听的话,也会耍些小脾气。

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子贡问孔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说:“你呀,就是一个器皿。”问:“啥器皿?”说:“宗庙里盛粮食的瑚琏。”

孔子曾经说过一句“君子不器”的话,意思是说,学习和掌握知识不能只是装进肚里了事,重要的是要思考,要运用。孔子还说过,学习要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这就是创造性地运用。孔子说子贡是器皿,可能子贡就是那种埋头苦学学了了事的“好学生”。

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却没有口才。”孔子说:“何必要口才呢?强嘴利舌常同别人辩驳,会让人讨厌。冉雍仁不仁不说,但为什么一定要有口才呢?”

“口给”是什么意思?就是口里想说什么,脑子就给什么,就是好口才。孔子一向对所谓口才不以为然,常说要谨言慎行。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有没有口才其实并不重要。

6 子使漆彫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孔子让漆彫开去做官,漆回答说:“我对这还没有信心。”孔子听后很欢喜。

没有把官当好的把握就先不去当。漆彫开是君子,不像现在的许多人,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符合不符合任用标准,都去争。孔子也许是在试探漆雕开的志向,漆的回答很让孔子欢心。

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说:“我的主张行不通了,我想乘个小筏子漂到海外去,跟随我的恐怕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比我勇敢多了。可这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孔子并不是真的想要去海外,他不过是感慨自己的主张没有被当权者采纳。孔子好为人师,即使在这种时候也不忌为自己的学生指出缺点。仲由就是子路,他听说和孔子漂游大海很高兴,很勇敢,但孔子说这没有什么可取之处。有勇无谋,莽汉而已。

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有没有仁德。孔子说:“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啊,如果是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负责兵役和军政工作,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不晓得。”

孟武伯继续问:“冉求这人怎么样呢?”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啊,有千户人口的地方,可以让他当县长;有百辆兵车的封地,可以让他当总管。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不晓得。”

“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啊,穿着礼服,立于朝廷之中,可以让他接待外宾,办理交涉。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不晓得。”

可以看出,孔子对他的学生谁有什么才能是了如指掌的。但问谁有没有仁德,他闭口不谈,都说不晓得。整天在一起,怎么可能不晓得呢?孔子是想让实践说话。人有没有仁德,与他的权力和地位有关系。有人是平民时有仁德,掌权以后就没仁德了。孔子肯定知道他的这些学生是有仁德的,但当官以后有没有呢?孔子就不敢做结论了。这也是对他学生的鞭策。

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于女弗如也。”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一个强些?”子贡答道:“我么,怎敢和颜回比?他听到一件事,可以推演知道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赶不上他,我和你都赶不上他。”

这里说的是“悟性”。子贡说他的悟性比颜回差远了,孔子认同,并且说,不仅你赶不上他,在这方面,连我也赶不上他。孔子想说子贡不如颜回的话,但直说怕伤害子贡的自尊心,所以他说:“我和你都赶不上他。”这样,即使子贡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又不致伤面子。

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孔子的学生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我能责备他什么呢?”又说:“以前,我对别人的了解,是听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是听他的话以后,还要观察他的行为。从宰予这事以后,我改变了态度。”

困了就睡一觉,这事原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若你经常大白天睡觉,那就说明你是一个懒汉了。听其言而观其行是对的,而且应该经常观察。听孔老夫子说话的口气,宰予在白天睡觉可能不是一次两次,要不然,他老人家不会用绝望的口气来评判他的学生。

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孔子说:“我没见过刚毅不屈的人。”有人说:“申枨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嘛,他欲望太多,哪来得刚毅?”

我们常说“无欲则刚”,还常说“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人有欲望都想满足,从正道里满足不了,就会从歪门邪道里周旋,人就不可能挺直身子。人有欲望好不好?好。人无欲望,人不可能生存,社会也不可能进步。但是,人类必须学会节制,如果不节制,人也不好生存,社会也不能进步,甚至会倒退,甚至会毁灭。想想,地球才多大?它表面能打多少粮?它壳子里能存多少钢铁、多少石油?细水长流,多用些年,狂挖滥采,很快就枯竭了。资源问题很重要,环境问题很重要,而这都与人的欲望有关,所以应该节制。我把孔老夫子说的“欲”具体化了,其实他老人家说的不是这,他说的是主观意识,是一个做人的道理。

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说:“我不想别人欺侮我,我也不想欺侮别人。”孔子说:“赐啊,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子贡的名叫赐。赐能说这话说明他也是君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孔子说他做不到。为什么呢?他不强加于人他能做到,别人强加于他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所谓强加,是不会征求你同意不同意的。话又说回来,假如所有的人都能奉行这个道理,那就好说了,大家都是君子,世界就太平了。

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贡说:“老师的文章学识,我们听得到;老师关于天性和天道的言论,我们听不到。”

孔子不讲或少讲天道鬼神,对人的天性也只是讲过一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实际这话也是一句人生总结。孔子不妄言,他吃不透把不准的话不说,当老师做学问更需要这样的严谨。

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路听到某一道理,还没有去践行,只怕又听到新的道理了。

孔子说要“乘桴浮于海”时,子路很高兴追随着去,孔子说他“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孔子还针对子路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的话。据《史记》记载,子路只比孔子小几岁,是年龄最大的学生。《史记》还记载,子路“冠雄鸡、佩獜豚”,喜用奇装异服。他还讲义气,孔子问他志向,他说:好车子好衣服都可以与朋友共享。可以想见子路在学习上可能有些力不从心,或者有些不太用功,总而言之,在学习上有些迷惘。但这并不影响子路的成就,他是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

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孔子:“孔文子凭什么谥他为‘文’?”孔子说:“聪敏灵活,爱好学问,又谦虚,向不如他的人请教也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孔子的一句名言警句,我们从小都听过。但是,真正能做到不耻下问的可能不多,怕丢人,虚荣而已。

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种行为合乎君子之道:他自己的容颜态度庄严恭敬,他对待君主负责认真,他教养人民有恩惠,他役使人民合于道义。”

子产是郑国的宰相,听起来与已故******总理有相同的风度和做派:注意自身形象,对上忠心耿耿,注重养民。但是,对于一个政权来讲,光有一个好宰相是不行的。历史上,人民总盼有清官出,不断地歌颂清官,但真正的清官寥寥无几。为什么?在一个不清廉不开明的政治统治框架内,清官难做,难做就不做了,所以就少。所以,期盼一个开明的政府比期盼清官更重要。再进一步,期盼一个开明的政治制度比期盼开明政府还重要。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官员,向子产学习,向周总理学习,一定会得到尊重和尊敬,一定会青史留名。

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和别人交朋友,相交越久,越受人敬重。”

晏平仲也叫晏婴,是齐国的贤大夫,很有辩才,做过外交官。有一次他出使别国,别国的人让他走边门,他说,边门是猫狗之道,把我当猫狗,咱们大家就都是猫狗了。别国的人不想当猫狗,于是便走大道。这叫据理力争,以理服人。讲理的人当然会受人敬重。

18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孔子说:“臧文仲给一种叫蔡的大乌龟盖屋,有雕刻着像山一样的斗栱和画着藻草的梁上短柱,谁能比得上他的聪明呢?”

古人迷信,上层人士常养大龟来算卦。臧文仲是鲁国大夫,他盖的龟屋很漂亮,孔子说他聪明。孔子“敬鬼神而远之”,不怎么相信,所以,他说藏文仲聪明,可能只指他龟屋盖得漂亮,不是说他讲迷信聪明。

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子张问孔子:“楚国的令尹子文三次做宰相,没有高兴的颜色;三次被罢免,没有怨恨的颜色。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令全部告诉接位的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尽忠了。”子张说:“算不算仁呢?”孔子说:“不晓得,这怎么能算是仁呢?”

子张又问:“崔杼杀掉齐庄公,陈文子有四十匹马,舍弃不要,离开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说:‘这里的执政者同我们的崔子差不多。’又离开。到了另一国,又说:‘这里的执政者同我们的崔子差不多。’于是又离开。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清白得很。”子张说:“算不算仁呢?”孔子说:“不晓得;这怎么能算是仁呢?”

一个是尽忠于君王,一个是想找一个清白的地方,他俩的品格都得到孔子的首肯。但是,孔子对他俩算不算仁的问题有疑问,这能算作仁吗?一个是为上层统治者尽职尽责,另一个洁身自好,都不涉及大众利益,惠不及众人,所以不能算作仁人。

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做每件事最低要考虑三次以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两次就足够了。”

孔子多次说过要谨言慎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是符合孔子的理念的。但是,做每件事都不一定非想三次不可,更不需要翻来覆去地想,那就是优柔寡断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所以孔子说,想两次就够了。

21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说:“甯武子在国家太平的时候就聪明,在国家昏暗的时候就装傻。他那聪明别人赶得上,他那装傻别人赶不上。

不是特别聪明的人不会装傻,也不想装傻,这就不免吃亏。后来的官场上,不仅装傻,还装病。装傻混不过去时就装病。装病不仅能躲事,还能收到些探视的礼物,也不会影响提拔,所以,很多官员都效仿。孔子看不起这种做派,所以他用嘲讽的口吻说别人赶不上,实际就是说正派人不屑为之。

22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那里的学生们志向高大得很,文彩又都斐然可观,我都不知道怎样去指导他们。”

孔子是鲁国人,他周游列国到陈。古来圣贤多寂寞,大概陈国对他的学说和主张也不怎么认可,所以,他说要回去。我想,他说他们那里的学生们都聪明,不过是一个藉口罢了。

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孔子说:“伯夷、叔齐这兄弟俩不记念过去的仇恨,别人对他们的怨恨也就很少。”

不念旧恶是一种美德,宽宏大量是君子,小肚鸡肠是小人,相逢一笑泯千仇。人与人能有多大仇恨?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常有,但不多,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得上。众多的所谓仇恨其实只是一些鸡零狗碎,让一让就走开了,绕一绕也走开了。实在走不开的,闹腾一段时间也就过去了。非要记在心里,纠缠不清,无非是两败俱伤。我们看一些打斗片,常有一生一世的恶斗,甚至临死还要把儿女叫到床前,嘱咐要报仇。这些人的意思是,不仅要毁掉自己的一生,还要毁掉后辈儿孙,实际说来,一文不值。我们老家山阴县在明代出过一任宰相,后来当过皇帝的先生,他的名字叫王家屏,我们称他为王阁老。阁老的家人因为三尺地界与邻人闹起来,打官司,白花花的银子送了很多,赢不了,就想让阁老出面,压压对方,也压压官府,别让官府的人光顾收银子忘了公道。阁老为此写了首诗,劝慰族人:“邻里纠纷为堵墙,让人一步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诗很有名,到处都有流传。仔细想想,真是至理名言。

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有人向他讨点醋,他却到邻居那里转讨了一点给人。”

有人向微生高讨要点醋,他没有。没有不说没有,而是到邻居那里转要了一点给人。据此,孔子就说他不是直爽之人。那么,微生高到底是不是直爽呢?这要看讨醋的人与微生高邻居相识不相识,如果相识,微生高就应该告诉他:“我没有,你去邻居那里要吧。”如果不相识,他就有义务去转要一些,朋友嘛,这点小忙怎能不帮?微生高可能不直爽,但他太够哥们儿。

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孔子说:“花言巧语,面容伪善,十足的恭顺,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内心藏着怨,表面上却说是朋友,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关于巧言令色,前已解释过。这里主要说那些明明内心有仇恨而表面上又装出十足的朋友姿态。这种人不仅仅是伪善,更是可怕,一定要防着,不防要吃亏,说不定哪天就要死在他手下了。

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不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怨言。

颜渊说:“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向孔子说:“希望听到您的志向。”

孔子说:“老的使他们过得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年轻人让他怀念我。”

子路又名季路。子路说愿意把自己的财物与朋友共同分享,算得上是个义气之人;颜渊说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算得上一个不贪图虚名的诚实之人。看得出这两人都注重自身修养。但他们的老师则是希望别人怎么怎么样。希望老有所养,希望朋友信任,也希望年轻人怀念。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通过自己的行动,也就是宣传自己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孔子的主张,对政府来说就是施仁政德政,对人民来说,通过教育,让他们都成为君子。

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孔子说:“算了吧,我还没有看见过一见自己的过错就自我责备的人哩!”

一发现自己有过错、有失误就自我责备,这种人比起那些文过饰非、明明自己错了硬要说别人不对的人不知要高尚多少倍,也聪明好几倍。因为懂得自我责备的人,至少可以说明他是愿意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人。但要达到完善和提高,只是责备还不够,还要反省。责备是说自己不应该,反省则能发现错在哪里,以后改正就容易了。

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说:“就是一个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地方,也肯定有像我这样忠心诚实的人,只是不如我喜欢学问罢了。”

忠信是一种美德,这种人哪里都有,程度不同而已。孔子想说的其实是末一句:没有人像他那样喜欢学问。老夫子有时也免不了自吹自擂,就让这老头高兴高兴吧,若再苛求,他可能真就乘一艘小筏子漂到海外去了。那样,现存的经、史、子、集类古籍就有可能失传,儒家传统道德也就不可能发扬光大了。

同类推荐
  • 贝姨

    贝姨

    乡下姑娘李斯贝德不如姐姐阿特丽纳漂亮,因此总是抱怨姐姐的好运气:阿特丽纳嫁给了巴黎的于洛男爵,李斯贝德却在一日日重复的活计中蹉跎成老姑娘“贝姨”。一位自杀的青年艺术家文赛斯拉·史丹卜克被贝姨救下,依靠贝姨的积蓄学习雕塑,也因此被有着变态控制欲的贝姨牢牢地看管着。文赛斯拉偶然结识了阿特丽纳的女儿奥当斯,两人情投意合。贝姨得知此事,心中的嫉妒之火熊熊燃起,她勾结风流的交际花华莱丽,从贪图美色的于洛男爵入手,对阿特丽纳一家展开了疯狂的报复……
  • 暴雨将至

    暴雨将至

    这是著名诗人周瑟瑟耗费几年时间重点梳理和打磨的一部诗歌集。诗歌集收录了多年来周瑟瑟的代表作品,所选作品都是作者的得意之作。诗集按时间倒叙进行编排,是诗人周瑟瑟近30年来诗歌作品的总结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 火车上的中国

    火车上的中国

    本书作者留学英伦,在毕业与求职间这段“空窗期”,决定以铁路环线旅游的方式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眼中的中国。一节火车车厢,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在旅途中遇见了形形色色、揣着各种各样目的的人,或亲切,或憎恶,或喜悦,或悲愤,或开朗,或阴郁,或成功,或失意。本书以火车上的真实故事为背景,特地选取了18个城市或地区的18辆火车,通过平实的语言,以期向读者反映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启发更多的中国年轻一代学会独立思考,了解什么是民主和科学,团结起来去为改变我们的国家尽心尽力。
  • 在牛津大学听讲座

    在牛津大学听讲座

    随着中英之间交往的日益增多,中国人到英国去学习、考察、旅行的机会越来越多,愿望也越发强烈;相应地,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希望更多地了解英国。
  • 爱恨如歌(诗歌)

    爱恨如歌(诗歌)

    诗人用平易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将等待自己的爱人的那种渴望与爱人即将到来时的兴奋心情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出来。诗人之所以那么激动,因为爱人不是骑马或搭车来的,她“绕过天狼星的山峰”,为了驱走“紧随我左右的黑暗”,她是真爱自己的。对于即将来临的真爱,又有谁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又有谁不雀跃欢喜,这种心情不同于见到初恋情人的心跳,这更是一种经过审视,经历考验的爱情感觉体验,是强烈的感情沉淀过来的一种深沉的情绪。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百里鸿

    百里鸿

    南无殿擅断生死权谋,掌殿之人却为一绝色女子,名百里鸿。本贵为一国公主,惨遭灭国之后却仍有人断言将成为天下之尊。且看她如何游走在这权力争斗的旋涡之中,一步步权倾天下......
  • 穿越之宠妃太逆天

    穿越之宠妃太逆天

    一觉醒来,顶尖杀手竟成了东华大陆丞相府草包三小姐?爹不疼娘不爱,在府上受尽屈辱,且看我如何讨回公道!某日,正当某女与仇人斗得起劲时,一纸圣旨传到。什么?竟然是赐婚给某暴虐成性的王爷?罢了罢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哼哼,且看我如何对付他!
  • 做一名有力量的小学班主任

    做一名有力量的小学班主任

    作者结合自身23年的教育心得,讲述了自己眼中的小学班主任工作。作为一名班主任需要有爱心,需要因材施教,需要研究与实践。书中首先讨论了班主任的专业定位,进而阐述了对小学生的认识,并从多方面介绍了如何进行班级建设,最后聚焦于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与评价。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站在学生的立场,关注他们的成长需要,唤醒他们的自身潜能。希望本书能对小学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启迪和帮助。
  • 十六号杀人案

    十六号杀人案

    这个世界上最难读懂的就是人心,你永远不可能知道离你最近的人的真实想法。或许在他冰冷的外表下,心里已经跟你表白了一千次,只不过他缺少的是勇气。又或许那个整天对你面带微笑的人,心里早已经把你判了死刑,他在暗自细数着你的刑期。
  • 立飞传

    立飞传

    在康熙年间,家道中落。为了生活努力在底层的摸爬滚打。努力奋斗。后又加入了清军!参加了对沙俄帝国的保卫战。后又回到落魄不堪的家中。为了生计在
  • 上古世纪之太阳的使命

    上古世纪之太阳的使命

    天下无双的“女神之子”伊利温带领着战无不胜的诺亚铁骑横扫整个大陆,古老的萨利姆帝国便是最后的敌人,日食之兆带来惨烈血腥的战斗,染红了沙罗尼卡厚重的城墙和广袤的土地,这是新生枭雄和末代帝王的终极对决,只是为了那封印许久的原大陆和神与英雄的秘密,鲜血和欲望能否重新打开神之庭院,找到通往诸神王座的道路?年轻的龙刃守护者挺身而出,传承太阳的信仰,抛下羁绊,牢记仇恨,去新大陆开启崭新的帝国。
  • 人生真谛的不倦探索者--列夫·托尔斯泰传

    人生真谛的不倦探索者--列夫·托尔斯泰传

    本书共分十章,以及引子和附录。内容包括:早年的憧憬、探索人生、寻觅与追求、创作高潮、艺术之神、走向人民、世纪之交、最后的岁月等。
  • 缘定三生:岚倾天下

    缘定三生:岚倾天下

    她是一国公主,却做陪嫁丫鬟远赴他国;他是一国王爷,却因一件信物错认恩人。她清冷孤傲,他喜怒无常;她身负血仇,他野心天下。她将一生的情给了他,换来的却是无情相向。哀莫大于心死,一句“你只是本王的棋子”扑灭了她一切幻想。她为他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只为他一朝登上那至高之位,他却到她为他跳入万丈深渊时才明白了她的情意,才明白了自己对她早已情根深种。当她以自己的另一身份与他再相见时,早已物是人非。缘是否还能再续?情是否还能不断?一切皆为未知……{岚轩是初三的学生,学业比较忙,更文更的可能会比较慢,文笔可能也不是很好,但岚轩会努力把这篇处女作写好,希望大家能够原谅,蟹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