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3100000010

第10章 泰伯篇第八

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孔子说:“泰伯,那可以说是品德崇高了,屡次让天下,老百姓简直找不出恰当的词语来称赞他。”

泰伯是周朝祖先古公亶文的长子。古公有三个儿子,大的叫泰伯,二的叫仲雍,三的叫季历。季历的儿子叫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据传说,古公预见到姬昌有圣德,是个当王的料,因此,他想打破惯例,把君位不传长子和次子,而是传给幼子季历,这样就能传给姬昌。老大老二听说父亲有这样的意思,便就毫无怨言地相跟着出走到吴国。后来,姬昌成了周文王,果然使国家越来越昌盛,再后来,他又把王位传给儿子周武王,又灭了殷商,统一了天下。孔子在这里表扬老大老二,明里说得是禅让,实际讲得是忍让。兄弟之间更应该忍让。

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兴于仁;故旧不遗,****不偷。”

孔子说:“注重容貌的端庄却不知礼,就会劳倦;只知谨慎却不知礼,就会畏葸懦弱;专凭勇敢却不知礼,就会盲动闯祸;心直口快却不知礼,就会尖刻刺人。在上位的人能用深厚感情对待亲族,老百姓就会走向仁德;在上位的人不遗弃他的老同事、老朋友,那老百姓就不至对人冷淡无情。”

光重仪容,不重礼法,那就是驴粪蛋,表面光。小心谨慎、唯唯诺诺是懦弱的表现。光是胆子大,遇事不讲礼数,不认真思考,三句话不通就伸拳头的是莽汉,会闯祸。有啥说啥,想说啥说啥,不懂避讳,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的话只能刺痛别人没人想听。说话是有讲究的,同样的话,有人说出来好听,效果好,有人说出来就不好听,也不会有好效果。职位越高,越应该有爱心,包括关照亲戚朋友,同乡同事。这样,大家就都会尊重你,效仿你。这里所说的关照,不是利用手中权力徇私情,不是搞鸡犬升天,而是一种正当的帮助。

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参病了,把他的学生召拢来,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上说:‘小心呀!谨慎呀!好像面临深水之旁,好像行走在薄冰之上。’从今以后,我晓得自己不该做什么了!学生们啊!”

曾参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病了,可怜自己,也有一种大彻大悟。也许他觉得自己做过一些不该做的事,或者是做了一些无意义的事,所以,他反省自己,以后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人生脆弱,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所以要小心谨慎。这里也有教导学生爱惜身体、校正行为的意思。下一段话可以作为理解这段话的参考。

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参病了,孟敬子探问他。曾子说:“鸟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哀的;人要死了,说出的话是和善的。君子有三方面应该注重:严肃自己的容貌,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懈怠;端正自己的脸色,就容易使人相信;说话的时候多考虑言辞和声调,就可以避免鄙陋粗野和错误。至于祭祀一类的礼仪,自有专人负责。”

上一段话中,曾参说他从今以后知道他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面应该免去哪些不足之处,或者说应该怎样怎样。应该怎样呢?这里说得明白:注意形象,端正态度,说话和婉,避免粗鲁。这是对人,至于祭祀,按照仪式进行就是了。曾参也和孔子一样,对神鬼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意思是说,对待神鬼走走形式罢了,不必费心。

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说:“有能力的人却向无能力的人请教,知识丰富的人却向知识缺乏的人请教;有学问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经纶却像空无所有,纵被欺侮也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便曾这样做了。”

饱读诗书还要不耻下问,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纵然被人欺侮,也不计较,这是一种大智慧。一般都以为这位朋友是指颜回。

还有另一解释,做学问也和下棋一样,与高手下,你能长进,与臭娄子下棋,越下越臭。交往也要看对象,多与高素质的人打交道,你就会成为上等人,走入上流社会。所谓上流社会,我们主要指它的文明程度而不言钱权。

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孤儿或国家的命运都交付给他,面临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种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哩。”

这样的人当然是君子。平民百姓也许捞不到左右国家命运的机会,但临终托孤这样的事是很可能碰上的。能够被托付并且能够一诺千金,遇上天大困难矢志不移的人肯定是君子。“君子”这称号我认为比英雄更值得钦佩和倡导。

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刚毅,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读书人责任重大,这是因为历史的文明和进步总是要依靠读书人。农民领袖或许能够带兵打仗,夺得天下,但治理要靠读书人,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也要靠读书人。有伟人说过,在一个文盲的国家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这话很对,不仅不能实现现代化,而且很可能被侵占或被殖民。读书人既是这样身负重任,所以就应该刚毅不屈。就像一句话说得:不可有傲气,一定要有傲骨。

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说:“让我心情振奋的是诗,使我在社会上站得住脚的是礼,我的学识的提高和完善依靠音乐。”

诗和音乐是文学艺术,是精神产品,能使人精神高尚,而礼仪制度是治理国家和社会所必需的,所以,孔子对诗书礼仪一向都是推崇备至。

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说:“对老百姓,只要让他们知道干什么、让他们干什么就行,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孔老夫子这句话在“****”时可是没少受批判,愚民政策呗。过去历朝历代也有人反对。在对这句话的解释上曾有许多不同,有的学者煞费苦心为尊者讳,说孔子这里说的“民”是指他的学生,对待学生,好教的就深一些阐释,不好教的就浅些,知道是什么就是了,没必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的解释既不准确,也不严肃。其实孔子这句话并无大错,在许多时候,没必要让干活的知道为什么,知道得太多反而不好,比如打仗。这实际是一种领导艺术。

10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孔子说:“以勇猛自喜却厌恶贫困,是一种祸害。对于不仁的人,痛恨太甚,也是一种祸害。”

胆子大而又不能安贫乐道,这样的人一不留神就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事来,比如偷盗抢劫之类,这就容易给社会造成混乱。对于不仁的人不能仅仅是痛恨,也不可痛恨太甚,痛恨太甚就会采取非常手段、过失手段,比如对小偷实行群殴之类。殴对了无妨,殴错了呢?或者有人找个这样的借口殴打无辜呢?所以,孔子说这也是一种祸害。怎样才能避免祸害呢?孔子的意思就是施仁,要多教育。未尝不可。

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孔子说:“如果有周公那样的才干和美名,使人骄傲并且珍惜,别的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孔子把周公作榜样。他说,如果能有周公那样的才干和美名,他就很自豪,并且珍惜,要好好地保持。如能这样,他就满足了,别的方面怎么也不值得一提了。孔子以济世者自居,所以他学周公,我们平常人,学孔子,先完善自己。

12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孔子说:“读书三年却不抱有做官的念头,这是难得的。”

古来传统,一直是“学而优则仕”,多数人读书都是为做官。而孔子不是,他主要做教育,而且他也希望他的弟子们多做教育。孔子的弟子有许多都从事教育。做官容易,多拿俸禄而且耀武扬威,做教育却不容易,费心巴苦,也得不到多少好处。但是,做教育的功德是远远大于做官的。老师到老,桃李满天下,大家都送脑白金;做官的到老,有些就成****一堆,没人搭理了。为了继续让人搭理,有些做官的就赖在位子上不下,其实可悲。

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发扬光大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祸乱的国家。天下太平,就出来做事,天下无道,就把自己藏起来。政治清明,自己贫贱,这是耻辱;政治黑暗,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对于普通平民而言,不进危险之地,不入祸乱之邦,这一点恐难做到,因为由不得他。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保持贞节,避而远之,做隐士。做隐士其实挺好玩,不入尘世,不同流合污,不坏自己的名声,与大自然亲近,能陶冶性情。但这是我的意思,不是孔子的意思,孔子并不提倡遁世,他只是希望不要在乱世中为虎作伥。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时自己却贫穷,这是耻辱,说明你懒,不求上进;政治黑暗社会****时,自己却能独享富贵,那肯定发的是不义之财,所以孔子说也是耻辱。

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居于那个职位,便不考虑它的政务。”

各负其责而已。俗语说:做甚谋甚,讨吃的谋棍。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叫做爱岗敬业。做甚不谋甚,反而操心别人的事,那就叫做狗揽三泡屎,做的都是无用功,得不到好效果。

15 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孔子说:“当太师挚开始演奏的时候,特别是当结尾演奏“关睢”之曲的时候,满耳朵都是音乐呀!”

“师”是太师,相当于乐队中的首席演奏家。这个名叫挚的太师演奏开始那一段的时候和当结尾处演奏《关睢》那个曲子的时候,老夫子陶醉了。人能陶醉,也算是一个性情之人。什么叫性情中人?乐则大笑,悲则大号,清清纯纯,谁都看好他,谁都愿与他交往。

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率,幼稚而不老实,无能而不讲信用,这种人我是不知道其所以然的。”

狂妄自大,还耍小聪明;幼稚浅薄,既不虚心也不老实;才疏学浅还信口开河,也不讲信用。在孔子眼里,这样的三种人简直是不可救药的。对于这样一些人,孔子那样的大教育家尚且头疼,我们就只能躲得远远的了。

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学习老怕赶不上别人;赶上了,还老怕丢掉。”

孔子在学习上抱这样的态度,也教导他的学生要有这样的态度。

不仅学习,做事也是这样。我们现在常说要有危机意识,过去是说要居安思危,都一样,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8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孔子说:“舜和禹真是崇高的很呀!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却一点也不为自己着想。”

我们小时学过一篇叫做“大禹治水”的文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尧舜是开明圣德的帝王,想的是普天下的庶民;我们是庶民怎么办?至少应该把家里的事情办好,把身边的事情做好,官与民同心同德,社会就进步就和谐了。

19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孔子说:“尧这君主真是了不得呀!高大的很呀!天最高大,只有尧能够与它媲美。他的恩惠真是广博呀!老百姓简直不知道怎样称赞他。他的功绩实在是太崇高了,他的礼仪制度也真够美好了!”

尧是圣君明主,如果哪天不留神,我们也能君临天下,那就向尧看齐吧。做个圣明的君主,千古流芳。但是,我们还要说,做君主与做镇长村长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不过是管理和服务的区域和范围大小不同而已,作为是一样的。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事,做好了,也会受到民众的爱戴和表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要把这些话落实在行动上,不要老是挂在嘴边上。

20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舜有五位贤臣,天下便太平。武王说:“我有十位能治理天下的臣子。”孔子因此说:“‘人才不易得。’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时候,人才最兴盛。武王十位人才中还有一位妇女,实际上只是九位罢了。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向商纣称臣,周朝的道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毛主席也说过“人才难得”的话,这不会错。现在市场上有所谓“猎头公司”或“猎头经纪人”,都是来经营人才的。因为难得,所以,如果得到了,就一定要按人才对待。人才难得,也难用,历朝历代都有打压知识分子的先例,为什么?知识分子代表先进,他们总是想改变现状,坏的想变好,好的变更好,而统治阶级恰恰相反,他们总是想维持自己的统治长久不变。这样一来,知识分子就惨了,就有罪可受了。与此同时,社会的进步也就放慢了脚步,有时甚至会倒退。人才这个角色其实很不好担当。唯其难承当,所以要勇于承当。

21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孔子说:“禹,我对他没有批评了。他自己吃得不怎样,却把祭品办得很丰盛;穿得不怎样,却把祭服做到很华美;住得不怎样,却把力量完全用于沟渠水利。禹,我对他没有批评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恭恭敬敬祭祀鬼神,而自己的吃穿却一点也不讲究,这样的君主是没有什么值得批评的了。在远古时候,祭祀鬼神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不能用现代眼光来看待。

同类推荐
  • 风云大玉商

    风云大玉商

    该作品描述了三个玉商家族“郑家”、“马家”、“王家”的恩怨情仇,以及主人公顾玉鹤与三个女人的传奇情感经历,再现了真实战争环境下小人物的坎坷命运。书中主角顾玉鹤的养父是一位闻名遐迩的玉雕高手,不料他在雨夜离奇被害。顾玉鹤为寻找真凶,带着妹妹月亮来到翠龙谷,随即两人的命运发生了离奇转变。误打误撞、李代桃僵、暗度陈仓、声东击西的怪事频频发生。随着顾玉鹤命运的起伏颠簸,《风云大玉商》中每个人身上都展开了一场真诚与丑恶,忠诚与背叛,放弃与坚守的博弈,在悬念叠生的布局中,最终引发出一幕幕爱恨情仇。
  • 我的快递王子

    我的快递王子

    毕业季到了,同学们纷纷北漂南下,而颇受校花关注的刘德志却选择了“日子还在继续,每天送着快递”的生活,加入了万邦快递。他与房东的养女含月、马小婵演绎了一幕幕啼笑皆非的故事。任务描写活泼生动,故事条理性强,值得一读。
  • 美丽的散文

    美丽的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民间原型与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

    民间原型与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

    本书在神话相对贫弱,民间故事、传说十分富有的汉语言文化背景下,从中国立场出发,把建立在丰富神话谱系基础上的西方“原型理论”与中国经验联系起来,从中国民间故事、传说中发现“原型”在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呈现方式,深入地说明了新时期文学与本土民间文化的关系,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中庸(忠恕之道)

    中庸(忠恕之道)

    作者从一位普通百姓的视角出发,注析解读了经典著作《中庸》。本书按章句解读的形式,逐步解析了《中庸》。让“中庸之道”这门处世哲学,随着时代的进步、变迁,而再次焕发光彩,成为真正经世致用的学问。
热门推荐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军事将帅。如孙武,地米斯托克利、吴起、孙膑、亚历山大、白起、汉尼拔、西庇阿等人物。
  • 个人尊严

    个人尊严

    言必称天下,不以个人面目出现,是知识分子的尊严所在。当然,现在我把这作为虚伪提出,已经自外于知识分子。但也有种好处,我找到了自己的个人面目。
  • 快穿之灵魂委托师

    快穿之灵魂委托师

    人生于世,有人活的如鱼得水,便会有人被殃及池鱼,有人想要自己活得下去,便会夺了别人的东西。人性,是一个未知数。作为一个从对自己一无所知的家伙,想起自己是何人的方法便是,拯救那些炮灰,了却她们的遗憾,而任务,则是不可完全失败的。用命换自己的身份,这波也不太亏。
  • 决战三国

    决战三国

    一次意外,更是一场宿命,天若选你,你又何以拒之!乱世之中,尔虞我诈,人心叵测,亦有真情真爱。真真假假,韩辉带你走过不一样的三国王者之路,从弱小走向强大,坎坷也罢,疾苦也好,举起手中长剑,为这腐朽不堪的汉室送葬,若为天下苍生,我愿逆天而行,决战三国!
  • 三分之一的天使

    三分之一的天使

    喻筱始终相信一个人的心中不仅仅只有天使,还有恶魔,但绝对有人的心中被恶魔全部占据。她们所有人都认为她们的友情是无坚不摧的,像坚硬的石头。可是,滴水终能穿石,它终究也会被风化,留下不可抹去的痕迹。岁月如歌,青春易逝。无论好或坏,都回不去了,就像画轴上的墨迹,再也擦拭不去。
  • 快穿之与君逢时

    快穿之与君逢时

    本是地界资质最佳的种子选手沈子青竟然在一次历练中被人夺走寿辰,险些丧命,是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泯灭,还是渣男花样太多!只得异世修魂,且看我在异世各种反转,闺门风波撕绿茶,江湖快意剑决绝,人鱼指路命多揣,异世修仙男儿身。
  • 朱元璋全传

    朱元璋全传

    朱元璋经典传记讲述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的谋略细节。此书以1949年新中国书局版吴晗定本为底本全新修订。公元1344年,安徽淮河流域,旱灾、蝗灾、瘟疫爆发,16岁的农家少年朱元璋,家破人亡,为了混口饭吃,当了和尚,每天扫地上香、烧饭洗衣,还经常受到老和尚的痛骂,不久沦为乞丐……短短25年后,41岁的朱元璋登基称帝,开创大明王朝,此后独掌中国30年,史称“洪武之治”,深刻改写历史走向,影响延绵至今。朱元璋究竟是怎样从和尚一步步登上帝位?坐龙椅统治中国30年,朱元璋的人生又发生了什么?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有人指其为权力野兽,有人称之为一代雄主。直到史学大家吴晗,二十年中四易其稿,捧出这部被誉为“朱元璋复活之作”的《朱元璋全传》,讲透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的全部谋略与细节,朱元璋的真实面目,终于再无任何遮掩,完全坦露在世人面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真不想当穷神

    我真不想当穷神

    大灵气复苏时代!那一天,依然没有觉醒能力的钱多多被明显就是骗子的少女忽悠,花了钱请她吃了大餐。他被骗了,也觉醒了,代价是——每天的余额为0和收留真的是吃货的神侍。他后悔了,他没钱,他真不想当穷神,哇......
  • 犬神传

    犬神传

    也许你会看到一段匪夷所思的故事,也许你会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事物,也许你会看到独特的修炼历程,也许你会看到不同的世界,也许你会看到太古之始,也许你会看到你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