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73000000006

第6章 春秋

关于《春秋》者,余所著《春秋左氏疑义答问》,大旨略具。今所讲者,补其未备而已。

问《春秋》起于何时?曰:晋之《乘》、楚之《祷杌》,鲁之《春秋》,皆在孔子之前。《周官》“外史,掌四方之志”,郑注云:“谓若晋之《乘》、楚之《祷杌》、鲁之《春秋》。”是《春秋》起于周,非始于古代也。《左传》:“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孔《疏》云:“《鲁春秋》遵周公之典以序时事,发凡言例,皆是周公制之。然韩宣子云周礼在鲁者,所以美周公之德耳。非谓《易象》《春秋》是周公所作也。”《春秋》备纪年时月日,《尚书》往往有年有月有日而无时,其纪年月日,又无定例。如《书序》:“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此所谓“十有一年”者,以文王受命起数,非武王之纪元也。纪年之法,苟且如此,即为未有《春秋》编年之法之故。今人以为古圣制礼作乐,必无不能纪年之理。其实,非惟周公未知纪年之法,即孔子亦何尝思及本纪、世家、列传哉!太史公《三代世表》谓“余读牒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牒终始五德之传,古文咸不同乖异。夫子之弗论次其年月,岂虚哉!”可见史公所见周秦以前书不少,而纪年各不同。今观《竹书纪年》,自黄帝以来,亦皆有年数。而与王孙满所称“鼎迁于商,载祀六百”之言违异。此为古无纪年之作,后人据历推之。各家所推不同,故《竹书》所载与古语不符也。太史公不信谱牒,故于三代但作《世表》,共和以后,始著《十二诸侯年表》。《大戴礼·五帝德》称宰予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令,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耶?抑非人耶!何以至于三百年乎?”如当时有纪年之书,宰予何为发此问哉!刘歆作《三统历》以说《春秋》,班氏以为推法密要,然周以前不可推。以古人历疏,往往有日无月,不能以月日推也。

《十二诸侯年表》,始于共和元年。余意《春秋》之作,即在共和之后。盖宣王即位,补记共和国时事,而有《春秋》也。观《十二诸侯年表》,诸侯卒与即位均书年,可见《春秋》编年之法即在此时发明者,于是厉王出奔,宣王未立,“元年”者,谁之元年乎?《春秋》以道名分,故书共和元年也。《墨子·明鬼》,历举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而始于杜伯射宣王事。前乎此者,但征及《诗》《书》而已。可见宣王以前无《春秋》也。宣王中兴令主,不但武功昭著,即文化亦远迈前古。改古文为籀文,易纪事以编年,皆发明绝大者也。至列国之有《春秋》,则时有早晚,决非同时并作。《晋世家》记穆侯四年取齐女姜氏为夫人,当周宣王二十年,是晋于是始有《春秋》。其余各国,皆在宣王之后。鲁之《春秋》,始于隐公元年,当平王四十九年,上去共和元年历一百一十九年。其所以始于隐公者,汉儒罕言其故。杜元凯谓平王东周之始王,隐公让国贤君,故托始于此。此殆未然。列国《春秋》,本非同时并作,鲁则隐公时始有《春秋》耳,非孔子有意托始于隐公也。后人以太史公“世家”首太伯,“列传”首夷齐,推之《春秋》殆于鲁隐,其意正同。其实太史公或有此意,孔子则未必然。隐公但有让桓之言,而无其实事。云“使营菟裘,吾将老焉”者,不过寻常酬酢语耳,何尝真以国让哉!

周之史官有辛甲、尹佚。尹佚即史佚,其书二篇,《艺文志》入墨家。《吕氏春秋·当染篇》云:“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墨子之学,出于史角,由此可知史角即尹佚之后。鲁有《春秋》,殆自史角始矣。

《左传》所载五十凡例,杜氏以为周公之旧典。盖据传凡例谓之“礼经”,而谓此礼经为周公所制也。然时王之礼皆是礼经,岂必周公所制然后谓之“礼经”哉!余意五十凡例乃宣王始作春秋之时王朝特起之例。列国之史,其凡例由周室颁布,抑列国自定,今不可知。要之,当时之礼即可谓之礼经,不必定是周公作也。

作史不得不有凡例,太史公、班孟坚之作有无凡例不可知,范蔚宗作《后汉书》则有之,惟今不可见。唐修《晋书》,非一人之作,不得不立凡例以齐一之。宋修《新唐书》,吕夏卿有《唐书直笔新例》一卷。《新唐书》本纪、志、表,皆欧阳修作,列传,宋祁作。二人分工,如出一手,凡例之效也。大氐一人之作,不愿以凡例自限。《春秋》本不定出一史官之手,无例则有前后错误之虞。故不得不立凡例。惟《左传》举五十凡例,不知为周史所遗,抑鲁史自定之耳。

自来论孔子修《春秋》之故者。孟子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又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公羊传》曰:“君子曷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公羊》之论,较《孟子》为简赅。然《春秋》者,史也。即在盛世,亦不可无史。《尚书》纪事,略无年月。或颇有而多阙,仅为片断之史料。《春秋》始有编年之法,史法于是一变,故不可谓《春秋》之作专为拨乱反正也。宋儒以为《春秋》贵王贱霸,此意适与《春秋》相反。《春秋》详述齐桓、晋文之事,尚霸之意显然。《孟子》《公羊》,同然一辞。虽《孟子》论人,好论人心,以五霸为假。然假与不假,《春秋》所不论也。贵王贱霸之说,三传俱无,汉人偶及之,宋儒乃极言之耳。三传事迹不同,褒贬亦不同,而大旨则相近。所谓绌周、王鲁、为汉制法者,《公羊》固无其语。汉儒附会以干人主,意在求售,非《春秋》之旨也。要之,立国不可无史,《春秋》之作,凡为述行事以存国性,以此为说,无可非难。今文化之国皆有史,惟不如中土详备。印度玄学之深,科学亦优,而其史则不可考。又如西域三十六国,徒以《汉书》有此一传,尚可据以知其大概。彼三十六国无史,至今不能自明其种类。中国之大,固不至如三十六国之泯焉无闻,然使其堕入印度则易。此史之所以可贵,而《春秋》之所以作也。

问鲁之《春秋》,孔子何为修之?曰:鲁之《春秋》,一国之史也。欲以一国之“春秋”,包举列国之“春秋”,其事不易。当时之史,惟周之“春秋”最备,以列国纪载皆须上之周室。孔子之作《春秋》,如欲包举列国之史,则非修周之“春秋”不为功。然周之“春秋”,孔子欲修之而不可得,鲁为父母之邦,故得修鲁之《春秋》耳。然鲁之《春秋》,局于一国。其于列国之事,或赴告不全,甚或有所隐讳,不能得其实事。既鲁史载笔,亦未必无误。如此则其纪载未必可信,不信则无从褒贬,不足传之后世。以故孔子不得不观书于周史也。既窥百国之书,贯穿考核,然后能笔削一经尔。

嘉庆时,袁蕙□据《左传》从赴之言,以孔子未尝笔削。然此可以一言破之:鲁史以鲁为范围,不得逾越范围而窜易之,使同于王室之史。孔子之修《春秋》,殆如今大理院判案,不问当事者事实,但据下级法庭所叙,正其判断之合法与否而已。传曰:“非圣人谁能修之?”焉得谓孔子无治定旧史之事哉!乾隆时重修《明史》,一切依王鸿绪《明史稿》,略加论赞。孔子之修《春秋》,亦犹是也。所以必观书于周史者,《十二诸侯年表》云:“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据此,可知孔子观周与修《春秋》之关系浅,与作《左传》之关系深。然自孔子感麟制作,以讫文成,为时亦当一年,更逾年而孔子卒。古之学者三年而通一艺,《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事以授弟子,恐非期月之间所能深通。今观仲尼弟子所著,如《曾子》十八篇,无一言及《春秋》者。太史公云:“《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信矣!盖《春秋》与《诗》《书》《礼》《乐》不同,《诗》《书》《礼》《乐》,自古以之教人。《春秋》,史官之宝书,非他人所素习。文成一年,微言遂绝。故以子夏之贤,曾无启予之效。而太史公又谓七十子咸受传指,人人异端,盖之过矣。诚令弟子人人异端,则《论语》应载其说,传文何其阙如。尝谓《春秋》既成,能通其传指者甚少,亦如《太史公书》惟杨恽为能祖述耳。左丘明身为鲁史,与孔子同观周室。孔子作经,不暇更为之传,既卒而弟子又莫能继其志,于是具论其事而作传耳。

孟子曰:“《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案《说文》:“事,从史,之省声。”史所以记事,可知事即史也。“《春秋》天子之事”者,犹云《春秋》天子之史记矣。后人解《孟子》,以为孔子匹夫而行天子为事,故曰“罪我者其惟《春秋》”,此大谬也。周史秘藏,孔子窥之,而又泄之于外,故有罪焉尔。向来国史实录,秘不示人,明清两代,作实录成,焚其稿本,弃其灰于太液池。以近例远,正复相似。岂徒国史秘密,其凡例当亦秘密。故又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义”即凡例之谓。“窃取其义”者,犹云盗其凡例也。《孟子》之言至明白,而后人不了其义,遂有汉儒之妄说。夫司马子长身为史官,作史固其所也。班孟坚因其父业而修《汉书》,即有人告私改作国史者,而被收系狱。《后汉书》亦私家之作,然著述于易代之后,故不以私作为罪。《新五代史》亦私家之作,所以不为罪者,徒以宋世法律之宽耳。若庄廷 私修《明史》,生前未蒙刑罪,死后乃至戮尸。国史之不可私作也如此。故孔子曰窃取、曰罪我矣。

孔子之修《春秋》,其意在保存史书,不修则独藏周室,修之则传诸其人。秦之燔书,周室之史一炬无存。至今日而犹得闻十二诸侯之事者,独赖孔子之修《春秋》耳。使孔子不修《春秋》,丘明不述《左传》,则今日之视春秋犹是洪荒之世已。

《公羊传》云:“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此语不然。公羊在野之人,不知国史,以事实为传闻,其实鲁有国史,非传闻也。董仲舒、何休更以“所见之世”为著太平,“所闻之世”为见升平,“所传闻之世”为起衰乱,分二百四十二年以为三世,然《公羊》本谓“《春秋》拨乱世反诸正”,是指二百四十二年皆为乱世也。

僖公《经》二十八年:“天王狩于河阳。”《左传》称“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似传意以此为孔子所修。然《史记·晋世家》称“孔子读史记,至文公,曰,诸侯无召王,王狩河阳者,《春秋》讳之也。”则知此乃晋史旧文,孔子据而录之耳。是故杜氏以诸称书、不书、先书、故书,不言、不称、书曰之类皆是孔子新意,正未必然。惟《赵世家》云:“孔子闻赵简子不请晋君而执邯郸午。保晋阳,故书《春秋》曰,赵鞅以晋阳叛。”此当为孔子特笔。又《左传》具论《春秋》非圣人不能修,盖以书齐豹曰盗、三叛人名为孔子特笔。外此,则孔子特笔治定者殆无几焉。《春秋》本史官旧文,前后史官意见不同,故褒贬不能一致。例如《史》《汉》二书,太史公所讥,往往为班孟坚所许。《春秋》之褒贬,当作如是观矣。宋人谓《春秋》本无褒贬,则又不然。三传皆明言褒贬,不褒贬无以为惩劝,乱臣贼子何为而惧也。胡安国谓圣人以天自处,故王亦可贬。此又荒谬之说也。晋侯、齐侯,贬称曰“人”,略之而已,无妨于实事。如称齐伯、晋伯,则名实乖违,夫岂其可?如胡氏之言,孔子可任意褒贬,则充类至尽,必至如洪秀全所为。洪秀全自称天王,而贬秦始皇曰秦始侯,贬汉高祖曰汉高侯。可笑孰甚焉?余意“褒贬”二字,犹言详略,天子、诸侯之爵位略而不书,贬云乎哉?

《春秋》三传者,《左氏》《公羊》《谷梁》是也。《史记》称《左氏》曰“春秋”,称《公》《谷》曰“传”。清刘逢禄据是谓《左氏春秋》犹《晏子春秋》《吕氏春秋》也,刘歆等改左氏为传《春秋》之书。东汉以后,以讹传讹,冒曰《春秋左氏传》,不知春秋固为史书之通称,而《传》之名号亦广矣。孟子常称“于传有之”,是凡经传无不可称“传”,孔子作《易》十翼,后人称曰彖传、象传、文言传、系辞传是也。《左氏》之初称“传”与否,今莫能详。太史公云:“左丘明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此谓丘明述传,本以说经。故桓谭《新论》云:“左氏传于经,犹衣之表裹相持而成。”焉得谓是《晏子》《吕览》之比!盖左氏之旨,在采集事实,以考同异,明义法,不以训故为事,本与其余释经之传不同。《春秋》不须训故,即《公》《谷》亦不重训故也。

《春秋》经十二公,何人所题?哀公经又何人所题?是当属左丘无疑。《汉志》:“《春秋古经》十二篇、经十一卷。”此因《公》《谷》合闵于庄,而《左氏》则庄、闵各卷,故《公》《谷》十一,而《古经》十二也。闵公历年不久,篇卷短少,故合之于庄。乃何休则以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不以凿乎?

《汉志》:“《春秋古经》十二篇,《左氏传》三十卷。”是经、传别行。杜元凯作注,始合经传而释之。昔马融作《周官传》,就经为注。康成注《易》以十翼合之于经。皆所以便讽籀耳。《论衡·案书篇》云:“《春秋左氏传》者,盖出孔壁中。”而《汉志》称孔壁所得止有《尚书》《礼记》《论语》《孝经》。《说文序》云:“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又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张苍所献者,是否经传合编,则不可知。今《左氏》经文已经后师用《公》《谷》校改,观三体石经与今本不同可知也。《儒林传》称贾谊为《左氏传训故》,是《左氏传》先恭王坏壁而出,《说文序》云张苍献之,是也。

唐赵匡云:“丘明者,盖夫子以前贤人,如史佚、迟任之流,而刘歆以为《春秋左氏传》是丘明所为耳。”案昔人所以致疑于左氏者,以《左传》称鲁悼公之谥。鲁悼之卒,后于获麟五十年。又称赵襄子之谥,赵襄之卒,更在其后四年。如左氏与孔子同时,不至如此老寿。然考仲尼弟子,老寿者多。《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称子夏少孔子四十岁,《六国表》称魏文侯十八年受经子夏,时子夏一百一岁矣。至文侯二十五年,子夏一百有八,《魏世家》犹有受经艺之文。假令左氏之年与子夏相若,所举谥号在鲁元初年,其时不过八十余年,未为笃老也。又《吕览·长利篇》载南宫括与鲁缪公论辛宽语,缪公之卒,上距元公之初五十余年,南官得见缪公,则何疑于左氏之不逮元公也。刘向《别录》称“左丘明授曾申,申授吴起,起授其子期,期授楚人铎椒。铎椒作《钞撮》八卷,授虞卿。虞卿作《钞撮》九卷,授荀卿。荀卿授张苍。”案《吕氏春秋·当染篇》《史记》列传皆称吴起学于曾子,《说苑·建本篇》称魏武侯问元年于吴子,则起受《左氏春秋》于曾申可信。《十二诸侯年表》云:“铎椒为楚威王传,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微”者,具体而微之谓,即“钞撮”是也。《左传》全文十七万字,合经文则十九万字,简编之繁重如此,观览不易,传布亦难矣。《汉志》云:“《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抑亦未尽之论。恐《左氏》之不显,正为简编繁重之故,此铎椒所以作《钞撮》也。

《吕氏春秋》《韩非子》诸书多引《左氏》之文,其所见是否《左氏》全文,抑仅见铎氏《钞撮》,今无可征。至《公》《谷》所举事实,与《左氏》有同有异。大概《公》《谷》本诸铎氏,其不同者,铎本所无耳。《别录》云铎椒授虞卿,以其时考之,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平原君请封,而铎椒为楚威王传。自楚威王元年至信陵君救邯郸之岁,历八十三年,则卿不得亲受《春秋》于椒。《别录》所述,当有阙夺。又云虞卿授荀卿,荀卿授张苍。虞卿相赵,荀卿赵人,自得见之。荀卿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荀卿废后十八年秦并天下,时张苍为秦御史,主柱下方书。苍以汉景帝五年卒,年百有余岁。则为御史时已三四十矣,其得事荀卿自可信。荀卿之卒,史无明文。《盐铁论》称“李斯为相,荀卿为之不食”,是荀卿亦寿考人也。苍献《左传》而传之贾谊,今观贾谊《新书》征引《左氏》甚多,其传授分明如此。

桓谭《新论》云:“《左氏》传世后百余年,鲁谷梁赤为《春秋》,残略多所遗失。又有齐人公羊高缘经文作传,弥离其本事。”以《公羊》隐十一年传称“子沈子”曰,何休云:“沈子称子,冠氏上者,著其为师也。”《谷梁》定元年传直称“沈子”,则沈子当与《谷梁》为同辈。此《公》《谷》后先之证也。柏举之役,《谷梁》称“蔡昭公归,乃用事乎汉”,《公羊》则改“用事乎河”。盖公羊齐人,知有河而不知有汉。不知自楚归蔡,无事渡河,此公羊不明地理之过也。改一字而成巨谬,斯又《公羊》后出之证也。《谷梁》常引尸子之言,《汉志》云:“尸子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鞅死,佼逃入蜀。”谷梁有闻于尸佼,疑其亦得见《秦纪》。《六国表》称《秦纪》不载月日,谷梁闻尸佼之说,见《秦记》之文,故以鲁史之书月日为义例所在矣。殽之役,《谷梁》言“秦越千里之险,入虚国,进不能守,退败其师。徒乱人子女之教,无男女之别,秦之为狄,自殽之战始也。”范宁不能解,杨士勋疏云:“乱人子女,谓入滑之时纵暴乱也。”案《史记·扁鹊传》云:“秦穆公梦之帝所,帝告以晋国且大乱,其后将霸。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夫献公之乱,文公之霸,而襄公败秦师于殽,而归纵淫。”与《谷梁》之言合符。盖谷梁得之《秦记》尔。《史记·商君传》:“商君告赵良曰:‘始秦戎狄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此亦秦师败于殽而归纵淫之证也。至《谷梁》所记,亦有可笑者。如“季孙行父秃,晋郤克眇,卫孙良夫跛,曹公子手偻,同时而聘于齐。齐使秃者御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偻者御偻者。”此真齐东野人之语,而《谷梁》信之。又如宋、卫、陈、郑灾,《谷梁》述子产之言曰:“是人也,同日为四国灾也。”岂以裨灶一人能同日为四国灾耶?

《谷梁》下笔矜慎,于事实不甚明了者,常出以怀疑之词,不敢武断。荀卿与申公皆传《谷梁》,大抵《谷梁》鲁学,有儒者之风,不甚重视王霸。公羊齐人,以《孟子》有“其事则齐桓、晋文”之言,故盛称齐桓,亦或过为偏护。何休更推演之,以为黜周、王鲁、为汉制法诸说,弥离《公羊》之本义矣。

《公羊》后师有“新周故宋”之说。《公羊》成十六年传:“成周宣榭灾。外灾不书,此何以书?新周也。”夫丰镐为旧都,成周为新都。《康诰》曰:“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召诰》曰:“乃社于新邑。”《洛诰》曰:“王在新邑烝。”“新周”犹言新邑,周不可外,故书。义本坦易,无须曲解。“故宋”本非《公羊》家言,《谷梁》桓公二年传:“孔子,故宋也。”孟僖子称孔子圣人之后,而灭于宋。《谷梁》亦谓孔子旧是宋人。新周、故宋,截然二事,董、何辈合而一之,以为上黜杞,下新周而故宋,此义实《公》《谷》所无,由董、何读传文而立。至文家五等、质家三等之说,尤为附会。《左氏》言,在礼,卿不会公侯,会伯子男可也。《公羊》亦云:《春秋》伯、子、男一也。申之会,子产献伯、子、男会公之礼六。《鲁语》,叔孙穆子言诸侯有卿无军,伯、子、男有大夫无卿。据《周官》,上公九命,侯伯七命,子男五命,即谓公一等,侯伯一等,子男一等。至春秋时,则伯、子、男同等。此时王新制尔。若去素王改制,则子产、叔孙穆子皆在孔子修《春秋》以前,何以已有伯、子、男同班之说?仲舒未见《左氏》,不知《公羊》之语所由来,乃谓孔子改五等以为三等,为汉制法。其实汉代只有王、侯二等,非三等也。

公羊即不见《左氏传》,或曾见铎氏《钞撮》,故其说亦有通于《左氏》者。如元年春王正月,《左氏》云:“王周正月。”“王周”犹后世之称皇唐、皇宋,谓此乃王周之正月,所以别于夏、殷也。《公羊》云:“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盖文王始称王、改正朔,故《公羊》以周正属之,其义与《左氏》不异。乃董仲舒演为“通三统”之说,如董说,则夏建寅,商建丑,必将以二月为商正月,三月为夏正月,不得言王二月、王三月矣。

《公羊》本无神话,凡诸近神话者,皆《公羊》后世附会而成。近人或谓始于董仲舒。案《公羊》本以口授,至胡毋生乃著竹帛,当汉景帝时,则与仲舒同时也。何休《解诂》,一依胡毋生条例。盖妖妄之说。胡毋生已有之,不专出董氏也。《公羊》嫡传,汉初未有其人。《论衡·案书篇》云:“公羊高、谷梁赤、胡毋氏皆传《春秋》,各门异户。”夫三人并列,可知胡毋生虽说《公羊》而亦自为一家之学。汉人传《尚书》者,小夏侯本受之大夏侯,后别立小夏侯一家。胡毋生之传《公羊》,亦其比矣。《别录》及《艺文志》但列公、谷、邹、夹四家。今谓应加胡毋氏为五家,庶几淄渑有辨。惜清儒未见及此,故其解释《公羊》总不能如晦之见明,如符之复合也。惟《公羊》得胡毋生而始著竹帛,使无胡毋生则《公羊》或竟中绝,然则胡毋生亦可谓《公羊》之功臣矣。

汉末钟繇不好《公羊》而好《左氏》,谓左氏为太官厨,《公羊》为卖饼家。自《公羊》本义为董、胡妄说所掩,而圣经等于神话,微言竟似预言,固与《推背图》《烧饼歌》无别矣。今治三传,自应以《左氏》为主,《谷梁》可取者多,《公羊》颇有刻薄之语,可取者亦尚不少,如内诸夏、外夷狄之义,三传所同,而《公羊》独著明文。又讥世卿之意,《左》《谷》皆有之,而《公羊》于尹氏卒、崔氏出奔,特言世卿非礼。故读《公羊》传者,宜舍短取长,知其为万世制法,非为汉一代制法也。

同类推荐
  •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故事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寓言童话、婚姻爱情、航海冒险、宫廷趣闻和名人轶事等,故事中的人物有天仙精怪,国王大臣,富商巨贾,庶民百姓,三教九流,应有尽有。这些故事和人物形象相互交织,组成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复杂画面,是研究阿拉伯和东方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等的珍贵资料。这些口头创作的故事,经过几百年的修改、补充,到16世纪才最后编定。它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力、最负盛名,拥有最多读者和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它的艺术魅力历久不衰,对世界文化,特别是欧洲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 唐诗宋词元曲-元曲(下)

    唐诗宋词元曲-元曲(下)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朝花夕拾——鲁迅作品精选

    朝花夕拾——鲁迅作品精选

    本书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 一鱼三吃:李国文杂文自选集

    一鱼三吃:李国文杂文自选集

    本书收录了杂文家李国文50余篇杂文精品,每一篇杂文均以一种独特的视野,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打开我们的惶惑之门。内容包括:《阳桥鱼》、《海大鱼》、《钓鳏鱼》、《三石之弓》、《羿操弓》、《惊弓之鸟》、《你疼你的儿子,但你的儿子不一定疼你》等。
  • 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

    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

    “文革”结束以后,中国文学结束了一体化的文学时代而走向了多元发展,作家的文化立场与价值取向迅速分化,小说的叙事艺术产生了革命性变化。本书立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主要探讨“文革”后中国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间的复杂纠结联系,即作家的不同文化立场如何决定了他们的不同审美选择与叙事艺术,其叙事艺术又以何种方式、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文化立场的表达。通过对中国当代不同作家创作群体和代表性作家的研究,本书勾勒出了“文革”后中国文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性特征,理清了中国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的整体形貌与个体差异,并就有争议的当代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进行了及时深入的学术研究和探讨。
热门推荐
  • 替嫁宝贝神秘娇妻别想逃

    替嫁宝贝神秘娇妻别想逃

    回国第一天晚上遇到了半死不活的“血”男人,顾念觉得很晦气,结果第二天渣渣大伯就让自己嫁人,还是替自己那白莲绿茶堂姐,嫁人就嫁人,被别人捡剩下来的男人,是否有些过分?不过,为了自己亲爱的爹地妈咪,她还是勉为其难的同意好了。反正结不结婚也没什么关系,互不打扰就好了,但是这个传说中暴虐残忍的薄家三少爷,为什么和传说中不太一样???
  • 友谊进行时

    友谊进行时

    别的孩子牙牙学语之时,她却已与魔鬼定下契约。纵使躯体中的血液再如何之高贵,却抵不过命运之束缚——“我们做个交易,我做你手下的一名死士,附加条件:如果我非自然死亡,自杀排除在外,你就把我身边之所有都焚毁。用这些,换我的命,有朝一日,我要亲手取了这条命!”“交易成功。”
  • 超级吞噬

    超级吞噬

    公元3100年,地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已经移居到了外太空。韩峰在经历一系列坎坷波折之后,能否证明自己的超凡能力?故事才刚刚开始……
  • 冰点纪元

    冰点纪元

    未来水与大陆组成的世界爆发出新的科技奇点,智能AI的诞生,随之而来陷入无尽的战争。一片废墟之上,重建新生代文明,而分割的地域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危机。是重生还是毁灭?主角在得知事情的真相后又该面临怎样的抉择?
  • 首席执事:傅先生,借个婚

    首席执事:傅先生,借个婚

    躲过了闺蜜的心机,熬过了小叔的算计,顾沉沉以为她终于守住了爸爸的遗产。然后老爷子最后的考验竟然是让她必须结婚后才能继承?But没关系,她有全世界最顶级的执事,上的了厅堂下的了厨房,文能考试递小抄,武能当专属沙包。“傅亦,跟我结婚吧,虽然我现在没有钱,但是养你应该没问题。”男人弯了弯唇角,“我的荣幸,小姐。”然而婚后,被冠上临城商业巨头傅氏的总裁夫人的名头后,顾沉沉很懵逼。
  • 征途之战

    征途之战

    所谓装B,被雷P,景阳仗着指挥才能,在游戏中目无一切,无时无刻不在装B。这下好了,被雷P了。重生穿越到征途大陆。征途大陆浩瀚无边。十国鼎立,征战不断。少年景阳,磨砺中出。一路斩荆棘,破万险。遇神杀神,佛挡杀佛。开创万世不朽战国,成为那传说中的武神。
  • 时不待我人在人非

    时不待我人在人非

    不知道若干年之后的你看到现在的你会是怎样一种心情,青春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或缤纷,或黯淡,终究变成回忆,青春的你可曾后悔曾经的选择,我,不曾后悔,却很遗憾……
  • 我的游戏会融合

    我的游戏会融合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把所有的游戏都融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那一定会非常的劲爆吧。
  • 北宋大忽悠

    北宋大忽悠

    死刑毒贩王英穿越回北宋,立志做个有益国家有益社会有益人民的人,不料却成了一个大忽悠。驱鬼,治病,开餐馆。子弹,枪支,筑碉堡。开黑,撩妹,惩大佬。并宋江,平方腊,征大辽,吞西夏。
  • 妙手姻缘师

    妙手姻缘师

    她,一场怪病沉睡多年,醒来就成了乡间的大龄剩女,却多了一桩妙手修姻缘的本事。一时间,乡邻把她当神一般供起来,说来也怪,不管怎样的姻缘问题,到她这里都可以起死回生,让求助者的姻缘迅速回春。可是,她能对自己的姻缘下手吗?这是一个掌握了姻缘线的女子,纵横朝野,跨越人、妖、仙三界追求真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