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87400000009

第9章 仁学的独特气质和神韵

谭嗣同与康有为虽然都属于仁学派,但是,两人的仁学属于两种不同的样式和版本。这就是说,由于都属于近代形态,康有为、谭嗣同的仁学呈现出一致性。尽管如此,这只是与古代仁学相比较而言的。事实上,谭嗣同的仁学具有自身的独特意蕴和风采,绝不可与康有为的仁学等量齐观。通过对谭嗣同与康有为仁学的比较,既可以深刻把握两种仁学的差异,又可以感受谭嗣同仁学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众所周知,谭嗣同与康有为都推崇仁,并且奉仁为世界本原。两人一起成为近代仁学派的代表,将仁学推向了有别于古代仁学的近代形态。一方面,谭嗣同与康有为的仁学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作为近代仁学的时代特征与古代仁学相去甚远。另一方面,两人的仁学具有不容忽视的差异性。对于这一点,蔡元培的话颇具启发性:“方康氏著《大同书》的时候,他的朋友谭嗣同著了一部《仁学》。康氏说‘以太’,说‘电’,说‘吸摄’,都作为‘仁’的比喻;谭氏也是这样。康氏说‘去国界’‘去级界’等等,谭氏也要去各种界限。这是相同的。但谭氏以华严及庄子为出发点,以破对待为论锋,不注意于苦乐的对待,所以也没有说去苦就乐的方法。”【93】蔡元培注意到,康有为的仁学是儒学式的,谭嗣同的仁学则是佛学式的。对庄子的态度也是造成谭嗣同与康有为仁学不同的主要原因和表现。一言以蔽之,谭嗣同的仁学以佛学为底色,与庄子的思想相和合。康有为的仁学以儒学为蓝本,尤其推崇孟子的思想。这使康有为与谭嗣同的仁学渐行渐远。

对孟子、庄子的不同侧重影响甚至决定了康有为、谭嗣同对仁之内涵的界定,并由此导向对博爱与平等的不同态度和取舍。如上所述,康有为、谭嗣同的仁学带有鲜明的近代特征和诉求,故而与作为近代价值理念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对接。在这个前提下,两人对仁的自由、平等、博爱之内涵具有不同的理解和侧重:康有为重博爱,所讲的仁以博爱为基本特征;谭嗣同重平等,将“通”视为仁之“第一义”,使平等成为仁最基本的内涵。

康有为以不忍人之心释仁,仁在他那里又称“爱质”“爱力”“热力”“吸摄之力”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不忍人之心成为仁的代名词,并且又称为“不忍之心”。这决定了康有为的仁学以不忍人之心为发源地——以孔子、孟子和董仲舒代表的儒学思想为主,所讲的仁侧重博爱。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梁启超在介绍康有为的哲学时,将康有为推崇仁的哲学归结为“博爱派”。梁启超断言,“先生之哲学,博爱派哲学也”,理由是“先生之论理,以‘仁’字为唯一之宗旨”【94】。这与梁启超对谭嗣同仁学的评价——“仁者平等也,无差别相也,无拣择法也。故无大小之可言也”——不同,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康有为、谭嗣同的仁学一个重博爱、一个重平等,彼此之间相去甚远。

进而言之,康有为的仁学之所以重博爱,与对孟子的“不忍人之心”和性善说的顶礼膜拜并且借鉴阐发密切相关。在对孔学内容的认定上,康有为以孟子代表的儒家人物及儒家学说为主体,尤其崇尚孟子开创的性善说。如果借用康有为本人的方式把孔门分为两大派的话,就是孟子与荀子。意味深长的是,对于孔门的这两大派,康有为一面对孟子津津乐道、大胆发挥,一面对荀子由褒到贬,并且阐扬不多。康有为的“美孟而剧荀”,究其原因,无非是青睐孟子的性善说和由此开出的“良心”“良知”“良能”说,而反感荀子的性恶论。对于这一点,可以作为佐证的是,被康有为推崇的董仲舒在人性论上笃信性三品说,指出人性之三品中,只有“圣人之性”是善的,“中民之性”有善有恶,“斗筲之性”更是有恶而无善。到了康有为那里,董仲舒变得与孟子一样成为性善说的代言人。性善说对于康有为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奥秘在于,平等、自由之权的实现依凭不忍人之心的发现,博爱是自由、平等的前提。换言之,自由、平等作为天赋权利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抽象概念,离不开人之善性——博爱之心的支持。正因为如此,与对孟子的推崇相联系,康有为将仁与孟子所讲的不忍人之心相提并论,故而又将仁称为“不忍之心”,性善说由此成为康有为仁学的理论基石。

谭嗣同以慈悲释仁,甚至将仁与佛教的慈悲混为一谈。他宣称:“慈悲,吾儒所谓‘仁’也。”【95】依据谭嗣同的理解,所谓慈悲,就是泯灭人我、彼此之分别,破除一切对待而平等。这使谭嗣同所讲的仁侧重平等,又称慈悲。慈悲是佛教术语,用慈悲释仁流露出谭嗣同思想的佛教情结。作为觉悟万法皆空的慈悲,不同于孟子及儒家所讲的不忍人之心、同情之心。慈悲之心不在于有情而在于无情,慈悲作用的发挥在于消解主体性或对象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慈悲之心不在于有心而在于无心。因此,谭嗣同所讲的仁和仁学仰仗慈悲之心,始终与博爱无关。谭嗣同对仁的界定和解释印证了这一点:

无以名之,名之曰“以太”。其显于用也,孔谓之“仁”,谓之“元”,谓之“性”;墨谓之“兼爱”;佛谓之“性海”,谓之“慈悲”;耶谓之“灵魂”,谓之“爱人如己”“视敌如友”;格致家谓之“爱力”“吸力”:咸是物也。【96】

由此可见,在谭嗣同对仁五花八门的解释中,唯独不见博爱或“不忍之心”的影子。他对仁的诠释出现了爱的字样,如耶教的“爱人如己”、物理学上所讲的“爱力”等,最主要的还是墨家的“兼爱”。谭嗣同由以太的相成相爱之能力推出了“兼爱”,将仁诠释为慈悲而平等。对此,他解释说:“夫吸力即爱力之异名也。善用爱者,所以贵兼爱矣。有所爱,必有所大不爱也;无所爱,将留其爱以无不爱也。”【97】尽管并不否认仁与爱相关,然而,谭嗣同并没有直接将仁与博爱相提并论,更没有像康有为那样一面不止一次地断言仁以博爱为主,一面将仁与不忍、恻隐之心混为一谈。

不仅如此,康有为、谭嗣同对仁的不同理解以及对博爱、平等的不同解释与对孔学内容的不同认定一脉相承。在康有为的视界中,孔学的功能是立——性善说和不忍之心;在谭嗣同的视界中,孔学的功能则是破——破除对待,走向致一、通而平等。康有为基于性善说认定“人性皆善”,因而将平等与天赋人权联系起来——因为性善,人人都有享受自由、平等之权的资格,这个权利是天赋的。谭嗣同把平等视为破除对待、通而为一的结果。基于对仁、平等的这种理解,他用以太说和元素说对仁的不生不灭、微生灭予以阐释。正如康有为通过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等一系列儒家人物,将以性善说为主导的仁爱、不忍之心奉为孔教之圭臬一样,谭嗣同在对庄子以及作为庄子后学的黄宗羲、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中,极力凸显孔教的消解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谭嗣同与康有为一样将孔学分为“两大支”,“两大支”的代表分别是孟子与庄子。谭嗣同不惜让庄子挤掉了荀子的位置,更是在肯定孟子与庄子共同担纲孔学“两大支”的前提下,一再强调庄子是孔氏之嫡传。谭嗣同对庄子推崇备至,并且在对庄子的顶礼膜拜中始终关注孔学的“痛诋”功能而忽视其“畅宣”或“畅发”功能——孔学的“痛诋”一支是庄子担纲的,“畅宣”一支则是孟子担纲的。显然,康有为、谭嗣同对孔学的不同界定和理解决定了两人所讲的仁学不可同日而语。

综上所述,作为谭嗣同哲学的基本形态和最终归宿的仁学反映了近代哲学的时代风尚和价值诉求,是一种有别于古代仁学的新形态。谭嗣同对仁的推崇与康有为类似,两人也一起成为近代心学中仁学派仅有的代表。与此同时,谭嗣同的仁学流露出与康有为迥异的致思方向和价值旨趣,展示了谭嗣同哲学的独特风采。具体地说,谭嗣同与康有为的仁学呈现出涉及佛教与孔教、平等与博爱、庄子与孟子等的种种差异。两人的仁学异同互见,为中国近代仁学提供了不同的样式和形态。

同类推荐
  • 身边的哲学(下)

    身边的哲学(下)

    一本值得放在枕边细细品读的心灵之书。人生哲学随处可见,只是我们太过于熟悉而忽略了它的存在,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就能从中提炼出生活的真谛。给予我们激励的也许并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人或事,毕竟生活中的大事件与伟人并不多见,在平凡中获得激励,学会用灵魂去思想,我们就能惊奇地发现,给我们勇气与智慧的往往是那些日常生活里的小事。
  •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约翰·塞尔(1932—)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的、以研究语言哲学问题著称的分析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主要著作:《言语行为》、《词语与意义》、《意向性》、《心、脑与科学》、《心灵、语言和社会》。本书是初稿系约翰·塞尔在1984年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里思学术系列广播讲座上的演讲稿,经修改后以《心、脑与科学》书名于当年出版、被西方哲学评论家誉为“比他以往任何著作都更广,更深地表述了他的心的哲学观点”。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及语言哲学往往拘泥于命题,语词的研究,而忽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也开始回归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而且,其研究方法富于当代语言哲学的色彩。
  • 大学全鉴(第2版)

    大学全鉴(第2版)

    《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学。《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对现代人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本书以《大学》中的至理名言为导言,从处世经验和人生励志的角度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历史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大学》这一传世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 我说参同契(下册)

    我说参同契(下册)

    《参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全名《周易参同契》。书中借用乾、坤、坎、离、水、火等法象,以明炼丹修仙之术。为道教系统论述炼丹的最早著作,道教奉为“丹经王”,是千古丹经之鼻祖。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三年在台湾讲解《参同契》的记录,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认为:《参同契》参合了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且熔于一炉——老庄、道家的丹道,还有《易经》的学问,是一本非读不可的秘密典籍。《参同契》不止是丹经道书,它既是哲学又是科学,也是古典文学之作,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高深之承天接地的文化。《参同契》素有“天书”之称。这部因深奥而埋藏已久的天书,因南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而重新散发光芒。
  • 迈向成功的境界:国学智慧新启示

    迈向成功的境界:国学智慧新启示

    本书是《通达人生的智慧:新解易经六十四卦》的姐妹篇,是作者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作者从诸多方面深入浅出地诠释了《易经》深邃玄妙的千古智慧,让人体悟管理运作,身心修养的哲理智慧,使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增长智慧。
热门推荐
  • 书香润童年:王莉亲子共读实践

    书香润童年:王莉亲子共读实践

    是作者与她的两个孩子多年来坚持亲子共读的阅读笔记,也是其作为阅读推广人的实践记录。在电子产品盛行的当下,许多家长为孩子不爱读书而苦恼。相信读了此书有助于您引领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这个好习惯是给孩子很好的礼物,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 答洛阳主人

    答洛阳主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杜若昕重生记

    杜若昕重生记

    再次醒来,回到了十二岁小学毕业的那年,心中曾经的些许遗憾,而今再来一次,那么她当然不让的弥补了,生活想来越来越好的,幸福,不是也一直在她身边吗?
  • 终极系列之综漫穿越

    终极系列之综漫穿越

    次书是作者的处女作不喜勿入!本书群号:276061813
  • 极道霸仙

    极道霸仙

    一个起于卑微的少年,在仙山林立,宗派无尽的北荒之地,强势崛起之路!
  • 都市最强灵帝

    都市最强灵帝

    一个居于世界顶端的男人,他回来了,来到了忘却已久的都市,且带着无敌的修为,看他如何搅动这混乱的世界。
  • 糖尿病自我康复全书

    糖尿病自我康复全书

    糖尿病真的很难被发现吗?糖尿病的危害到底有多严重?糖尿病可以自查吗?糖尿病患者应该怎样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调养?基于大多数人对糖尿病的陌生,本书将用最通俗的语言和直观有趣的插画,试图把糖尿病彻底说清楚。在书中,我们将向读者传达普通大众必须了解的糖尿病常识,以及一大套简单易行的控制、改善糖尿病的方法,让你真正轻松达到“无病先防,既病防变,小病自疗”的目的。
  • 一生的健康计划书

    一生的健康计划书

    我们人体最需要的,往往是最便宜的。本书是一本奉献给大众的自我养生保健之书!药补不如食补,讳疾忌医要不得,但是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健康是可以实现的。了解自己,善待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只要坚持下去,回归自然,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就会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本书一改健康养生类图书晦涩枯燥的风格,以一种朴实、平和的语言征服读者,从普通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入手,传承老祖宗的养生智慧之法,在观念、饮食、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特别针对中年男人、中年女人以及孩子和老人四类人群的健康养生进行讲解。内容全面新颖,语言生动平易,全面系统地讲解了日常饮食、情绪、习惯等会导致的疾病,告诉读者如何为自己和家人建立可行的健康计划。
  • 超级使魔

    超级使魔

    超级使魔一个姐姐被强奸后,逃避现实成为宅男的人。在一次购买恋爱养成游戏的时候被一个贫乳美少女召唤成使魔,成为了魔法学院垫底生,任何魔法都使不出的魔法师。不靠谱的魔法师与不靠谱的使魔。
  • 学长教我

    学长教我

    “不要,救命,救命啊!”15年不曾展现出的害怕,为何在他面前暴露的淋漓尽致!惧水小萌新vs泳队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