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87400000018

第18章 不生不灭与万物之微生灭

对于谭嗣同来说,既然不生不灭是“仁之体”,那么,不生不灭便是仁的本质规定。这意味着他宣布“仁为天地万物之源”之日,便成为肯定不生不灭是宇宙本相之时。正因为如此,谭嗣同不仅在“仁学界说”中开宗明义地突出不生不灭与仁的密切关系,而且在接下来的仁学内容中进一步论证、诠释不生不灭,并将不生不灭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从本体领域贯彻到包括认识、人生和知行在内的诸多领域之中。按照他的说法,不生不灭即生灭,不生不灭之所以可以理解为——甚至等同于——生灭,是因为不生不灭“出于微生灭”。

如果说谭嗣同所讲的不生不灭源于佛教的话,那么,微生灭则是他的独创,对于理解其生灭观尤为重要。所谓微生灭,是指万物皆处于“代则无日夜”和“方则无生死”之中,故而“无生死”“无生灭”。这用谭嗣同本人的话说就是“旋生旋灭,即灭即生”。对此,他解释说:“非一非异,非断非常。旋生旋灭,即灭即生。生与灭相授之际,微之又微,至于无可微;密之又密,至于无可密。夫是以融化为一。”【200】在佛教那里,不生不灭分为不生、不灭,作为“二不”与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一起统称为“八不”,亦名“八不中道”“八不缘起”“八不正观”。“八不”由四对相互对立的范畴组成,分别回答了世界万物的本原、运动以及时间、空间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等问题。“八不”首见于龙树《中论》的归敬偈,是佛教中观派的方法论。佛教讲“八不”,旨在强调世界万物皆因缘而成,本无自性,故而无所谓生、灭、常、断、一、异、来、去之类的区别。世人由于偏于一边,才执着于生、灭、常、断。只有破除这些世俗偏见,才可能认识到诸法性空之实相,从而拥有最高智慧。很显然,谭嗣同对不生不灭的论证源自佛教中观派的“八不中道”,并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取舍和理解。在此过程中,他的最大创新便是在“八不”中选择“二不”即不生不灭,并将不生不灭与微生灭相提并论。在此基础上,谭嗣同利用以太说、元素说等各种自然科学,一面声称自己所讲的微生灭并非佛教之微生灭,而是作为“以太之动机”的微生灭,一面通过诠释微生灭来阐发不生不灭。

在对宇宙万物不生不灭的诠释中,谭嗣同借助庄子的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和“日夜相代乎前”(《庄子·齐物论》)等语进一步发挥说,万物瞬间万变,本无生灭之际或日夜相代之可言。这表明,万物无时无刻不处于不生不灭的微生灭之中。对此,谭嗣同描绘说:

不生不灭乌乎出?曰:出于微生灭。此非佛说菩萨地位之微生灭也,乃以太中自有之微生灭也。不生不灭,至于佛入涅槃,蔑以加矣,然佛固曰不离师子座,现身一切处,一切入一,一入一切,则又时时从兜率天宫下,时时投胎,时时住胎,时时出世,时时出家,时时成道,时时降魔,时时转法轮,时时般涅槃。一刹那顷,已有无量佛生灭,已有无量众生生灭,已有无量世界法界生灭。求之过去,生灭无始;求之未来,生灭无终;求之现在,生灭息息,过乎前而未尝或住。是故轮回者,不于生死而始有也,彼特大轮回耳。无时不生死,即无时非轮回。自有一出一处,一行一止,一语一默,一思一寂,一听一视,一饮一食,一梦一醒,一气缕,一血轮,彼去而此来,此连而彼断。去者死,来者又生;连者生,断者又死。何所为而生,何所为而死,乃终无能出于生死轮回之外,可哀矣哉!由念念相续而造之使成也。例乎此,则大轮回亦必念念所造成。佛故说“三界惟心”,又说“一切惟心所造”。人之能出大轮回与否,则于其细轮回而知之矣。细轮回不已,则生死终不得息,以太之微生灭亦不得息。庄曰:“藏舟于壑,自谓已固,有大力者夜半负之而走。”吾谓将并壑而负之走也。又曰:“鸿鹄已翔于万仞,而罗者犹视乎薮泽。”吾谓并薮泽亦一已翔者也。又曰:“日夜相代乎前。”吾谓代则无日夜者。又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吾谓方则无生死也。王船山曰:“已生之天地,今日是也;未生之天地,今日是也。”吾谓今日者即无今日也。皆自其生灭不息言之也。不息故久,久而不息。则暂者绵之永,短者引之长,涣者统之萃,绝者续之亘,有数者浑之而无数,有迹者沟之而无迹,有间者强之而无间,有等级者通之而无等级。人是故皆为所瞒,而自以为有生矣。孔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昼夜即川之理,川即昼夜之形。前者逝而后者不舍,乍以为前,又以居乎后,卒不能割而断之曰孰前孰后也。逝者往而不舍者复继,乍以为继,适以成乎往,卒不能执而私之曰孰往孰继也。可摄川于涓滴,涓滴所以汇而为川;可缩昼夜于瞬息,瞬息所以衍而为昼夜。亦逝而已矣,亦不舍而已矣。非一非异,非断非常。……夫是以融化为一,而成乎不生不灭。成乎不生不灭,而所以成之之微生灭,固不容掩焉矣。【201】

在此,谭嗣同首先肯定了不生不灭“出于微生灭”,并以微生灭证明了宇宙万物的不生不灭,也证明了其不断不常、不一不异和不来不去。这印证了他所讲的不生不灭与佛教的思想勾连,尤其是与“八不中道”的渊源关系。尽管如此,谭嗣同特意声明,自己所讲的微生灭“非佛说菩萨地位之微生灭也”。这明白无误地展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谭嗣同所讲的微生灭在他本人的眼里并非从佛教而来,不是宗教式的,而是从出身于自然科学概念的以太那里来的,故而是实证式的。对于这一点,谭嗣同给出的理由是,微生灭“乃以太中自有之微生灭”。与此相一致,他对万物不生不灭的论证沿着以太—元素的思路展开,将微生灭说成是以太的存在方式,并从构成万物的基本单位——元素说起。

接下来的问题是,既然微生灭证明了不生不灭是世界万物的本性,那么,不生不灭便代表了万物的本相,也因而成为万物的存在状态。在此基础上,谭嗣同进一步指出,不生不灭意味着万物不生亦不灭,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故而不增亦不减——纵然有生死,亦没有成毁,当然也就没有存亡。对于其中的道理,他以化学中的分解(“析”)与化合(“并”)为例解释并论证说:“不生不灭有征乎?曰:弥望皆是也。如向所言化学诸理,穷其学之所至,不过析数原质而使之分,与并数原质而使之合,用其已然而固然者,时其好恶,剂其盈虚,而以号曰某物某物,如是而已,岂能竟消磨一原质,与别创造一原质哉?矿学之取金类也,不能取于非金类之矿;医学之御疵疠也,不能使疵疠绝于天壤之间。本为不生不灭,乌从生之灭之?譬于水加热则渐涸,非水灭也,化为轻气、养气也。使收其轻气、养气,重与原水等,且热去而仍化为水,无少减也。譬于烛久爇则尽跋,非烛灭也,化为气质、流质、定质也。使收其所发之炭气,所流之蜡泪,所余之蜡煤,重与原烛等。且诸质散而滋育他物,无少弃也。譬于陶埴,失手而碎之,其为器也毁矣。然陶埴,土所为也。方其为陶埴也,在陶埴曰成,在土则毁;及其碎也,还归乎土,在陶埴曰毁,在土又以成。但有回环,都无成毁。譬如饼饵,入胃而化之,其为食也亡矣。然饼饵,谷所为也。方其为饼饵也,在饼饵曰存,在谷曰亡;及其化也,还粪乎谷,在饼饵曰亡,在谷又以存。但有变易,复何存亡?”【202】按照谭嗣同的理解,事物是由元素(原质)构成的,这一事实本身即证明了不生不灭是万物的本相,其间的逻辑在于:元素是构成万物的最小单位,无论化合还是分解,所得出的最基本的存在都是元素。例如,化学家将诸多元素聚合,从而某物生成;将多种元素分解,从而某物消亡。这样一来,由于元素之间的化合或分解,出现了某物之名、万物之分以及由此而来的生灭。其实,无论是元素化合而某物生成还是元素分解而某物消亡,都不会对元素造成任何影响,元素本身不增不减。这就是说,无论天地万物如何生灭、成毁怎样变化,构成万物的元素本身都不增不损,毫无变化。因此,从万物构成的基本单位——元素的角度看,万物的生成与消亡并不意味着从无到有,当然也不意味着从有到无。水加热干涸,烛燃尽成灰,都是如此。推而广之,不但化学家的工作是这样,矿学提炼金属,不能取于非金属类,而只能在金属类中提取;医学防御疾病,使人免遭细菌的感染,而不能使细菌彻底灭绝。这些共同证明,宇宙万物始终处于微生灭之中,是不生不灭的。至此,谭嗣同得出结论:不生不灭作为宇宙本原——仁的本质规定,表现在万物之中,故而“弥望皆是”。

上述内容显示,谭嗣同所讲的世界万物的不生不灭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从现象上看,万物流转,无一恒常,始终处于“旋生旋灭,即灭即生”的变化之中;从本体上看,天地万物本无生灭,因为万物由元素堆砌而成,所谓生灭并不影响构成万物之元素,当然并非表明万物的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充其量只不过是变换了一种存在方式而已,故而不生不灭——如果硬要说生灭的话,那也是生与灭“融化为一”的微生灭。沿着这个思路,以微生灭为突破口,他对生与灭以及对断与常、一与异、来与去的界定和理解不是注重“不”而是主张“非”,在“非一非异,非断非常”中将生与灭的关系视为非生灭——即生即灭,非生非灭。借此,谭嗣同弥合、取消生与灭以及断与常、一与异、来与去之间的界限,最终推出了世界万物“融化为一”的结论。

同类推荐
  •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学的本质是应时变通、趋时更新的,既有一以贯之的常道,也有因时而异、因时制宜的变道。因此,在今天这个时代,儒家思想是具有今天的时代精神的儒学。在人们都拼命追求物质幸福的时代,凭添了许多的惆怅、无奈与困惑,希望儒家的学问和智慧能引导人们站在今天,赢得未来!在做人中做事,在做事中做人。
  • 每天玩一个逻辑游戏

    每天玩一个逻辑游戏

    本书将逻辑游戏分为趣味推理、数字谜题、图形联想、真假判断、位置顺序及反向推断六个方面。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世界哲学史

    世界哲学史

    古希腊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是哲学的三大王国,古希腊哲学衍生出欧美哲学和伊斯兰思想,中国哲学自成一体地持续发展,印度哲学体现在佛学思想和印度教思想。《世界哲学史》鸟瞰整个人类思想的流变与发展,梳理世界哲学脉络,辨析各大思想源流。
  • 中国哲学的历程(修订本)

    中国哲学的历程(修订本)

    任何一个民族,无论其哲学思维在后来的发展中多么宏富博深,人们在对其开端的探寻中也总是感到茫然和困惑。中国哲学和古希腊罗马哲学可以说最初都是“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的,在发轫的初期,其形态往往是朦胧的、混沌的,经历过与原始宗教意识、神话形式的若即若离的分化、过渡、转化阶段。
热门推荐
  • 符文之地的魅力

    符文之地的魅力

    如果英雄联盟里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结合会怎么样?如果两个世界结合后,不小心穿越回到十年前的瓦罗兰大陆上又会怎么样?如果还是穿越到祖安这样民风淳朴的地方又又会怎么样?陈求安表示:“谁能教我说点有技术含量的脏话?在线等,比较急!”
  • 守护甜心之爱的复仇

    守护甜心之爱的复仇

    【周更】守护者的背叛,只有璃茉和风彦相信她,她要出国,两年后回来,她将是顶级歌手,和璃茉风彦的组合非常有名,敬请期待吧
  • 魔道证天

    魔道证天

    魔以八逝,此为九极,世代相传,诡异黑气,仙灵世界,谁以天地为局?谁可覆灭圣世?
  • 六道集

    六道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霜林染红待君归

    霜林染红待君归

    没想到,十几年的别离,最终还是相遇。唐枫差一点不记得那个让他初中一直欢笑的叶霜林了,但即使想起,也终是让他后悔一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们只是太孤独

    我们只是太孤独

    其实故事很简单,就是讲一个学生之间的简单的故事。很平凡也很普通。既然本就一无所有,又何来失去太多?但本文的主旋律是轻松的,我自己也受不了虐。
  • 我是一个阵灵

    我是一个阵灵

    穿越后被人血祭成为了一个阵灵,又该如何?与我签订契约,助你走上巅峰!穿越诸天万界,引动各路风云,尽在我是一个阵灵!
  • 千年之秘

    千年之秘

    要人性命的三尸虫,吸人阳气的庚申鬼物,玄武衔珠地的尸障,山神庙中被封印的魍魉,喊鬼山上的喊鬼召魂,幻境,迷团,困惑,接踵而来,身负千年使命的李六韬将经历怎么样的凶险?这一切尽在千年之秘。
  • 每天都在攒功德

    每天都在攒功德

    顾倾倾孤儿的时候,她一直期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重生后,她如愿以偿了!父亲是亲的,母亲是继母,兄长是继兄,妹妹同父异母。身份不尽如意,但实现的愿望还是要付利息的。每天都在攒功德还债付利息,还着还着,一不小心发展成了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