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86100000010

第10章 法治与法制

讨论法的概念,学界多年对于“水”治还是“刀”治,也就是要采用法治还是法制的概念,争议不休。在实践中,“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术语常常被交替使用。但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口号之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写入宪法,上升为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法治”的概念被宪法正式确认。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法治体系和法治中国的总目标之后,法治已成为正式的法律术语。

从字面含义上看,“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侧重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各项具体的法律制度,通常指代一个国家或地区现行法律规范的总和。法制主要从法律规则的层面强调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关注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从历史发展来看,“法制”从法律出现伊始就存在了。其伴随着人类社会中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在奴隶社会国家治理中就已经存在。传说皋陶造狱、“画地为牢”时,法律就已产生;此后,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执法公正”、“使法择人”、“使法量功”,即以法为最高准则,提倡“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慎到·君臣》)。其实,中国古代也具有深厚的法制积淀,韩非子甚至提出“治民无常,唯法为治”(《韩非子·心度》),但却始终没有形成“法治”。其根本原因在于皇权至上,可以凌驾于既有法律之上;皇帝口含天宪,言出法随。故宫养心殿有一副对联:“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这也说明了,在封建帝王眼中,法律仍然不过是专制的手段和工具,国家处于虽有“法制”,但无“法治”的状态。

从思想发展史上看,“法治”的理念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中曾提到过作为多数人的统治方式,“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但亚里士多德并没有系统地提出法治的理论。严格地说,法治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时代才产生和确立的,所以,讨论法治一般都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法律中去寻找来源,尤其是从英国普通法能够约束王权等历史中探寻源头。从历史上看,法治“Rule of Law”一词形成于13世纪的英国,在著名法官柯克与国王查理二世的争论中,柯克提出“法律是国王”、“王在法下”的论断,这在实质上提出了现代法治的基本内涵,即法律至上。但学界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一词是由英国学者戴西(A.V.Dicey)所创。他在1885年出版的《英国宪法导论》一书中,多次提到“法治”一词,并对其进行了深刻阐述。按照戴西的观点,法治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对任何人的惩罚必须遵守法定程序;二是任何人平等地受到法律的约束,任何人无权超越法律;三是“法律至上”,这也是法治的核心特征。[1]在欧洲其他国家,法治的概念采用了不同的文字表述,如在德国对应的是“Rechtsstaat”一词,在法国对应的是“Etat de droit”一词,意思是指“法治国”。这些概念与形成于普通法国家的“法治”概念并无二致,体现了相似的权力约束观念。

近现代以来,法治之所以被采纳为国家、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式,是因为这种国家治理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方面,法治作为一种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具,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最佳方式。另一方面,法治也是现代社会治理国家的首选方式,因为其强调法律至上,进而使社会行为规则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因为追求制约公共权力而充分保证公民的私权和自由,因为强调程序之治而能更好地保证实质正义的实现。

在我国,法治就是指依法治理。它是一种与人治相对立的治国方略或良好法律秩序,其形式上要求具备“依法办事”的制度安排及运行体制机制,实质上则强调法律至上、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程序公正、良法之治的法律精神和价值原则。法治既是一种治国方略,又是一种国家治理的目标和所追求的价值。从广义上说,法治可以涵盖法制的概念。法治本身不仅要求良法之治,而且还要求法律制度的完备性和体系性。从这一意义上说,法制是法治在法律体系层面的基本要求。没有相对稳定的法律制度,也就无所谓依法而治了。但有了法制并不一定就实现了法治。后者作为一种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方式,有赖于人们对法律制度的普遍信仰和遵守。作为两个被翻译过来的概念,法制与法治的英文原词也反映了这样的区别:法制的英文为“Legal System”;而法治则是“Rule of Law”。更具体地说,法制和法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法律功能的认识不同。法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法律制度的总称,主要从法律规则的层面强调法律体系的完整性。法制将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工具,法律的地位并不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可能基于不同的需要而对法律的功能进行调整,法律的地位也可能因此发生变化。而对法治而言,法律则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二,所包含的价值不同。法制主要强调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调规则必须遵守,而法治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则包含了约束所有公权力的内涵,这就意味着要运用法律约束国家、政府的权力,实现立法者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法治的固有含义,是以规范公权、保障私权为目的的。一是规范公权。法治主要是治官而不是治民,法治是一种控权的工具,而不是简单的管理老百姓的工具。二是保障私权。法治以保护老百姓的权益为其基本宗旨。当然,法治的内涵和价值是多元的,其应当遵循的准则也是多样的。例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良法之治、无法律则无行政、无罪推定、司法公正等。

第三,与民主制度的关系不同。法制自古有之,与民主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而法治则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法治以民主为基础,只有在民主的基础上,人民才能自主选择治理国家的模式,真正实现法治。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式。它体现的是按照大多数人民意愿治理国家,而不是按照单个人的意愿进行治理。这样一种治理模式能够避免个人的专断、臆断和武断。在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人民才是治国安邦的决定力量和主体,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内容是人民有权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但人民管理这些事务都必须依法进行,所以依法治国的目标就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实现。按照法律办事,就是按照最大多数人的意愿来办事。

第四,是否属于治理的目标不同。法治不仅是一种社会治理方式,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意味着良好的治理状态和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法治也是社会治理所追求的目标。法治也体现为一种理想的状态,它是我们社会治理过程中不断追求实现的一种动态秩序,古人所说的“天下大治”,也表明了“治”包含社会状态层面的含义。所以,法治的“治”还具有目标价值,即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有序、人民生活幸福。相比而言,法制则是一种静态秩序,其可以为法治的含义所包含。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不是对西方法治的简单复制,而是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为基础,实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不实行西方社会的“三权分立”模式。我国的法治建设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总体上,我们之所以要区分法治和法制,就是要看到,现代社会所理解的法治是“以民主为基础和前提的法制”,有法制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法治,而法治则需要具备健全法制的要素。应当说,我国正处于“法治”观念的塑造过程中。实践中也提出了许多口号,如依法治山、依法治水、依法治农、依法治省、依法治市等,毫无疑问,这都是推进法治的重要步骤。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实现了法治,依法而治与法治之间并不能完全等同,法治的内涵更为宽泛。因此,我们应当坚持《宪法》所确立的法治的概念,并按照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建设法治体系和法治中国的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注释

[1]参见[意]布鲁诺·莱奥尼:《自由与法治》,冯辉译,载《律师文摘》,2011(1)。

同类推荐
  • 经济检查实务

    经济检查实务

    本书对经济行政案件调查处理程序和证据调查、审查与运用方法、技巧和策略,以及案件核审、审批和法律适用、执法文书的制作等内容作了全面具体的介绍,具有内容完整、知识系统、功能实用和普遍适用的特征,从而构建起经济行政案件调查处理实务理论知识体系或架构,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培训理清了头绪。既可以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培训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经济行政案件调查处理工具书。
  • 治安管理与执法监督

    治安管理与执法监督

    治安管理违法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而事实上,治安管理违法行为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百姓不懂法。为了让老百姓知晓哪些行为是治安违法行为,本书以浅显生动的语言,精选大量老百姓生活中常见的典型案例,系统讲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治安违法行为。目的在于提高老百姓的守法意识,避免违法行为,并能利用《治安管理处罚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 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是侵权损害赔偿的三种损害赔偿类型之一,也是司法事务中引人关注的损害赔偿。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在《民法通则》中确立下来的。在这个制度建立之初,尽管提出了人身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但是在采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问题上,还是极为慎重的。2001年3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以精神损害赔偿对人身权进行保护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
  • 敦煌吐鲁番法制文书研究

    敦煌吐鲁番法制文书研究

    本书是我在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也是学习研究敦煌学的初步总结。敦煌学是国际显学,在其百年的辉煌历程中,众多前辈先师为敦煌学的发展呕心沥血,为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作出了贡献,他们不仅筑起了敦撞学发展史上一座又一座学术丰碑,而且留下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朴实的人格品德等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年轻后来者发奋。适津敦煌奠高窟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之际,作者以此作为小小礼物以志纪念。
  • 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

    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

    本书浓缩了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法律小知识。涵盖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姻家庭、劳动就业、投资创业、经济生活、人身权益等领域。
热门推荐
  • 魔法纵横之冰火战神

    魔法纵横之冰火战神

    一份情感,让他陷入生死边缘。一份执念,让他巧遇机遇。一次机遇,让他再次感受爱恨情仇。机遇过后的他宛如重获新生,他能否为自己打开自己的人生道路呢?书友群:122101448新书求人气求推荐各种求,保证你们不会失望!
  • 狂欢吧!毕业季

    狂欢吧!毕业季

    三个女孩,因为命运的安排相遇,并立下要当一生死党的誓言。经历一场场打击她们是越挫越勇,还是放弃退缩,面对命运的捉弄,她们能否兑现儿时的诺言?在最后的毕业季里,她们要活出不一样的自己!
  • 末世龙城

    末世龙城

    一夜之间,一切都变得陌生。丧失遍地,幸存者十不存一,空气中弥漫着绝望的气息。姜枫,一个小山村出来的计算机系大学生,如何在这个末世一步步的建立起来这座充满希望的龙城,一步步的发现这个世界的秘密..........
  • 姑娘,留步

    姑娘,留步

    “姑娘,你拿走了在下的东西。”看着眼前的男子,不明真相道:“什么东西。”“在下。”
  • 万界囚笼

    万界囚笼

    第五大道中间开着一家叫春二虫的店铺,尽管它看起来很古怪可总有人愿意走进去,因为它经营着我们一睁开眼就贪图的东西那就是“欲望”。
  • 赤血囚龙记

    赤血囚龙记

    国父中山先生去世后,留下一大笔遗产,就是聚集在一起的武者。他们生性自由,不惧任何权势,蒋总统时代的国民政府以“挟武犯禁”为由将这群武者几近屠戮一空,时至70年代,国安部门又以“不尊王化”为由,将一些的武者圈禁在龙城这个地方,与世隔绝。象征武学至尊的青龙剑也因为戾气太重被囚禁在龙城的王宫里。然而,国手太极陈南山的女婿老妖子偷了赤血剑出游的时候无意发现了这个地方,并且公之于众,天下为之哗然。而老妖子也被判处“无期徒刑”。时隔多年,都市青年于波因家产风波惨遭陷害,无意中走进了龙城这个号称“囚仙亦囚龙”的地方,他开始了自己不平凡的旅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玩赚3D:彩票选号经典

    玩赚3D:彩票选号经典

    本书中涉及3D游戏的相关基础知识,涵盖3D彩民应必备的各种技能和良好心态,包含3D游戏的各种战术和真实的经典选号案例。
  • 小熊软糖颜如玉

    小熊软糖颜如玉

    严浩翔回到那个属于他们俩儿的老地方,万千感慨,却不知从何说起。(只是用这个名字,请勿上升真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