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79500000011

第11章 迷惑的十年

从1958年起到1959年所掀起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总路线”运动,这在当时叫做“三面红旗”,到1959年底破产了。一场灾难降临到中国大陆,据说饿死了不少人,这些不去说它。由于灾难,意识形态稍有放松,因此召开了关于孔子、老子、庄子的讨论会,这些讨论会我都参加并写了文章,收入当时编的《老子哲学讨论集》(中华书局,1959年12月)、《孔子讨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61年3月)、《庄子哲学讨论集》(中华书局,1962年8月)。这期间,我因为要讲授“中国哲学史”,还写了有关墨子、王弼、郭象、朱熹等的文章。所有这些文章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的指导下写的。其中只有一篇,我提出一个与当时流行的观点不同的观点;当然现在我的这个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当时照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看,唯物主义是进步的,唯心主义是反动的。而我在《老子思想的阶级本质》一文中提出:老子哲学反映着没落奴隶主的要求,但是他的哲学是唯物主义的。我所以敢如此说,也是我从普列汉诺夫的《论一元历史观之发展》和梅林的《论历史唯物主义》中找到了根据。不难看出,我们的所谓“学术研究”是多么的教条式了。

1962年,毛泽东又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观点,同时又开展了反对“苏联修正主义”的斗争。实际上,从1957年起我们就在批评苏联的当权者,这主要是由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引起的。但那时还不大公开。到1962年就完全公开化了,因此在国内提出“反修防修”。我当时无疑仍是毛泽东思想的拥护者,曾和几位同行一起写文章批评我们认为那些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我们一共四个人,就起了一个共同的笔名叫“司马文”,就是“四个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的意思。当时在报刊上常发表文章的还有“撒仁兴”,取“三人行”之谐音,他们是由关锋、吴传启、林聿时三人组成的写作集体。当时在中国哲学史的范围内展开讨论,但实际上是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学术观点”。我们与之“讨论”的主要对象是冯友兰先生。在1957年后,冯友兰提出的“抽象继承法”受到了批评,到1962年冯友兰又提出了“普遍性形式”问题,以论证有超出阶级的道德原则可以继承。“抽象继承法”认为:对哲学命题的具体意义,我们无法继承;但其抽象意义,则可以继承。例如,孔子的“仁”是“爱人”的意义,所爱的“人”是有具体含义的,这无法继承;但我们把孔子的“人”的内容抽空,那么“人”就只有其一般的或抽象的意思(即人之所以为人者),那么这个“仁”的“爱人”的意义就可以继承了。关于“普遍性形式”问题,是冯友兰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找出的论证“道德可以继承”的根据。在这里我先把冯友兰引用的一段文字录下:

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抽象地讲,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进行革命的阶级,仅就它对抗另一个阶级这一点来说,从一开始就不是作为一个阶级,而是作为全社会的代表出现的;它俨然以社会全体群众的姿态反对唯一的统治阶级——封建专制统治阶级。它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它的利益在开始时的确基于一切非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还有更多的联系,在当时存在的那些关系的压力下还不能够发展为特殊阶级的特殊利益。

冯友兰认为,既然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共同利益”,那么就有某些超于阶级的思想,也就是说有“超阶级的思想”,而“超阶级的思想”就是“没有阶级性的思想”。从这儿,冯友兰又提出没有阶级性的普遍性形式的思想是可以继承的。冯友兰的这一思想,显然和毛泽东提出的“以阶级斗争为纲”不相符合,必然要受到批评。我们“司马文”也参加到一个批评冯友兰的行列之中。在上面我引用的那段话中有一条马克思的边注:“普遍性符合于:(1)与等级contra(相对)的阶级;(2)竞争世界交往等等;(3)统治阶级的人数众多;(4)共同利益的幻想,起初这种幻想是真实的;(5)思想家的自我欺骗和分工。”我们则抓住这条边注,认为“共同利益”只是思想家自我欺骗的幻想,而在起初某些思想家真诚地认为是如此的,因此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超阶级的“共同利益”,“普遍性形式”的思想无非是“思想家的自我欺骗”。

从1962年到1964年所谓的“学术讨论”大概情况都是如此。由于我们的讨论都要引经据典,因此这一时期我又读了一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我想,我读的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算是不少的。而且我读书比较认真,对搞不清的地方常常要找其他书来参考,所以就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来说,我大概可以算比较有“知识”的了。

1966年,在中国大陆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先是由于我反对聂元梓而被打成“黑帮”,后来在1971年因为我有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又让我做哲学系的教改组的负责人。所谓“教改组”就是改革教学的组织。当时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入学,起初只是学习毛泽东的“老三篇”、“语录”之类,我对此也有些看法,觉得这样学不大系统,因此组织了几个教员根据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编了一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纲”,后来我又组织了几个教员编了上下两册《中国哲学史》,“文化大革命”后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北大哲学系编的《中国哲学史》就是根据我主持编写的那两本稍加修改的。这期间,我还主张学生应学点逻辑学。没想到,1973年夏秋又刮起了一场“反对右倾回潮”的风,看看我又要受到批判。正在这个时候,毛泽东指示北京大学找一些教员参加到清华大学编写的《林彪与孔孟之道》工作中去。于是北京大学的工军宣队的领导就把一些对“孔孟之道”比较熟悉的教员都调到北大、清华两校“大批判组”中。从我当时的思想状况说,我是很愿意到这个“大批判组”中去的,因为这样可以免去遭受批判。而且,那时我对毛泽东是完全相信,认为他一切都是对的;如果我有什么思想和毛泽东思想不一致,那一定是我错了,总要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毛泽东思想。到1975年底,我才开始怀疑毛泽东这样做是否有问题,1976年9月,毛泽东突然去世,当时我马上产生了一个思想:今后我们究竟听谁的?并且对“大批判组”的一些成员说了我所产生的思想困境。不久,“四人帮”倒台,我们这些“大批判组”成员也就被隔离审查了,到1978年才把我们“解放”了。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可以说我几乎没有读什么书,所读的就是毛泽东的著作,其他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也很少读。作为一个教书的知识分子来说,十年没有读什么书,不能不说是十分可惜的,而且这本来应是我生命中最能有创造力的十年,它正是我将进入“不惑”的十年。而这十年恰恰是我被迷惑的十年。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是可以研究而且应该研究的,我今后仍然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众多的学说的一种来加以研究,讨论它的得与失,因此它对我说是“非无”;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永恒的绝对真理的教条,那我将不接受它,因为它必将窒息人们的思想,因此它对我说是“非有”了。

同类推荐
  • 云游——徐志摩作品精选

    云游——徐志摩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所有的雨都会停

    所有的雨都会停

    2012年距今有满满当当的三年光景。在时空悄然变化的期间里,年幼的白杨节节蹿升素着描物与人的成长,绒絮随风飘舞,轻轻旋转,扬起一地的过往。所有的经历,都用来回忆,所有的情感,都被融进亲手创造的一个个人物里。一直庆幸这么多年对写作热情丝毫不减,始终满怀期待,时常感激慈悲的光阴允许我和书籍长相厮守,至死不离不弃。不管在何时,无论身处何地,终能以写作为针,串几孔努力,绣出一幅不朽的奋斗传奇,将与文字有关的故事高高挂起。
  • 既然爱情留不住

    既然爱情留不住

    "豆瓣超人气女作家刘小昭奉上的冬日暖心故事集,写给那些处在爱情、工作、生活的十字路口迷惘男女们。她的那些小小故事和桥段里,充满了清澈的领悟、和细微感动,总是这样真切地留在我们心间.对于爱情,刘小昭说:“要么别想,要么别放。”每次想发吵架脾气的时候,想想小昭说的:“一辈子那么长啊……遇上个喜欢的有多不容易,对他好还来不及,怎么能忍心说恶毒的话做让对方伤心的事呢?”说到爱情的失去,她说“最难过的甚至不是分手,因为人和人的缘分有时真的不能强求,而是那些想做却没有来得及为对方做的事情……想想就难过。很多时候我们遗憾的是:我再也没有机会对你好了。”
  • 我的书(5):阅读与创作

    我的书(5):阅读与创作

    本套系列谈话录,精选同名视频节目《我的书》的访谈实录,由作者讲述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作品核心理念,揭示书里书外趣闻轶事。内容精选高点击量的节目,按照话题聚类结集成册,随新书上市而持续不断的诞生新的故事,其中包含大量因节目时长限制而未能发布的精彩内容,不失为一套贴近粉丝的专业导读图书。本书为系列(5)阅读与创作,节选了不同的作者谈创作的故事。视频节目《我的书》,自2014年在优酷的大型视频网站上线以来,一直在读书节目中名列前茅。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鲁迅作品集(8)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鲁迅作品集(8)

    《鲁迅作品集》讲述了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热门推荐
  • 美女主播:贴身妖孽的守护

    美女主播:贴身妖孽的守护

    三个美女主播,住在一起一个女神,一个萝莉,一个校花有一天,浴缸里钻出一只小狐狸后来,他成了她们的贴身妖孽
  • 我对你很是心动

    我对你很是心动

    天擎战神是一个视修炼为一切的疯子,前世今生都没没有体会过感情,直到对北冥药神一见倾心后才体会到心动的感觉,爱情的甜美。从此天擎战神走上成为一个二十四孝好丈夫的道路。每生每世,往后余生,我对你很是心动,我的心只为你而动......几世纠葛爱恨别离,谱写各式人生,却永远无法消磨我对你的爱......
  • 君远忆之我和我的太监前夫

    君远忆之我和我的太监前夫

    他是权倾朝野的第一首辅太监,叱咤风云,万人之上。她是其父剜心的罪臣之女,侥幸逃脱,流落风尘,卑微如浮萍。一朝替嫁,掀起巨浪滔天的阴谋和过往。风雨飘零,谁对谁错。物是人非之后,他是谁?她又是谁?如果是你,会如何抉择?
  • 这大概是个系统

    这大概是个系统

    李良怎么也没想到在网上买本秘籍都直接穿越了,还成了一座学院里的教习?还意外解锁了个系统?系统:“此人气运如龙未来必成大器!你先去交恶一番!”李良:“交恶???!!!”多年以后李良回忆自己的教习时光感慨道:“大概是命硬吧!”
  • 骑士的世界游历日记

    骑士的世界游历日记

    这是一位少年(未来的少女)带着系统成为假面骑士,在各个世界写作游玩读作什么就不知道了的记事录;Let'sGetReady!Rider-Matrix![主角的主要经历:假面骑士→波纹战士→变身妹子→???]【第一卷的世界:破碎地牢(东方地下城),JOJO(第五部前)和金融街;第二卷的世界:假面骑士Drive,JOJO(第一部/第三部。);第三卷的世界:斩!赤红之瞳,境界触发者,(未完待续)。】
  • 六界之九转魔道

    六界之九转魔道

    人有道,胜天地。成大道,定心境。塑血肉,聪神慧,明耳目。固根本,摧骨肉。尽命数,化身此。问道之路,一念成仙,一念成魔。
  • 写给大家的美国简史

    写给大家的美国简史

    本书是一部关于美国历史经纬的书。叙述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北美大陆上的风云变幻。详细描述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和发展。对历史事件、西方文明、科技发明、美国的政治生活等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 防风

    防风

    红尘乱,诛心战。苏醒后,她忘记了一切,背叛,谎言,原来一直在梦里未清醒的,从来只有她一人。“那你会离开吗?”她望着身边那人,小心翼翼地问道。“天下无不散宴席,分别是迟早的事。”猜到会是这样的回答,她低头闷声,“那你能不能在快离开的时候,提前告知我一声。”话语染上寂寞,她顿了顿,“让我做好心理准备。”那人轻笑,“我还未说完。”“嗯?”“但我会拼尽全部力气,留在你身边。”一扫阴霾,她笑得灿烂,“真的?!你没骗我?!”那人悠然道,“自然是真的,我从不骗小孩子。”“切,你只比我大三岁而已。”“那也是小屁孩。”.......她身为防风世家嫡系,过着锦衣玉食,旁人可望不可即的生活,看似什么都有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盛久必衰,俗事亦然,繁华如梦一场转眼即逝。
  • 如风拂铃

    如风拂铃

    风起从不经意的时刻自窗檐下银铃拂过徘翔于樱花凋落的天际掀起阵阵铃声清脆惊醒多少尘封回忆偶遇自清晨金色阳光那一抹唇角的微笑铭记在最深邃黑亮的眼眸短短一瞬的相视恍若不可磨灭的永恒情生于不可思议的缘初见的相惹相怨日久的相知相恋由最陌生的距离变为两颗心最紧密的触碰爱灭一场浮华的落空爱情只是场美丽的童话如一道绚烂花火诺言敌不过现实的蹉跎徒剩斑驳记忆梦醒忘却所有的眷恋无数个空荡寂寞的夜无数回梦牵魂绕的人注定了等不到的他注定了选择的抉择原点在爱开始的地方时间给与了答案爱的邂逅无法忘却那一幕相拥的身影定格画面墨色深处
  • 宁王朝

    宁王朝

    基于童年的异世王朝幻想,还有帅帅的主人公和漂亮的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