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6100000032

第32章 附录(1)

1.香港三联版《孙绍振如是说》自序

孙绍振

还是在1989年夏天,我突然接到香港《新晚报》吴淮青先生的来信,说是请我“加盟”每周为他们写专栏书评。我写惯了长文章,一下子不知如何在1500字左右的篇幅中施展。好在淮青曾经是我的学生,他给了我一个简洁明了的提示:文章是理论性的,但要有相当的“感情色彩”。

这以后,我就循着在感性与理性的夹缝中前进的路子,一写就是4年。这期间包括我1990年在德国特里尔大学和1992年在美国南俄勒冈大学的时光。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小块文章”居然受到香港读者的喜爱,从编者和读者那里不断传来溢美的赞词,使我深受鼓舞。不知从何时起,淮青把书评专栏变成了“孙绍振如是说”,题头上还画一个乌纱帽、八字胡、戴一副眼镜的书生。起初,淮青把报纸剪下来寄给我的时候,还小心地把这幅小漫画裁去。也许,他以为这种漫画会引起我的不悦吧。其实,我从张诗剑先生寄来的剪报上早已看到了,并且十分欣赏那一脸的天真。在西方,给总统、大名流作漫画肖像乃至漫画塑像被视为时髦。我自然不能贵如总统,但也十分欣赏那老气而又天真的戏谑色彩;那乌纱帽掩不住天性的自由和自在,和我是息息相通的。可惜作漫画的那位先生不认得我,也没有见过我的照片,因而那幅漫画和我只限于神似,毫无形似之痕迹。

我写作这些文章时的心态,正如这幅漫画的风格所示,是比较自由,同时又是比较认真的。虽然篇幅限制很大,但我力求做到感性、理性兼顾。香港读者甚为忙碌,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读书,因而我的分析都力求有充分的,至少是必要的细节为基础。这样,对于已读过该书的,是一种回忆的提示;对于未读过该书的,也可以就事论事,获得思考的资料。

至于论述,我比较着重证明和证伪的结合,对于报界流行的那种例证法,即一个观点加两个例子的模式,我避之犹恐不及。我年轻时受过黑格尔哲学,尤其是他的正反和思维模式的熏陶,成年以后又沉醉于波普尔的“证伪说”之中数年,故我从来不满足于正面论证而力求作正反合证。因而我的观点常常能层层递进,螺旋上升。近10年来我在康德的哲学和价值美学中获得启示,深知审美情感价值与科学价值及实用价值之不同。在我的美学著作《美的结构〉中,我得出了真善美并非统一而是互相错位的结论。于为文为诗之时,我深感情感的美在逻辑上、价值上必须超越于真和善。而在评析艺术形象时则相反,我自觉地从超越中还原。我称这种方法为“还原法”,从感知还原、逻辑还原,直到价值还原。而在还原时,我又习惯于把逻辑的微观分析和历史的宏观概括相结合。

4年来,我把做学术论文的方法尽可:能缩微地运用在1500字左右的短文之中。这本是一种戴着镣铐的跳舞,可喜的是我越跳越感到自由,越来越能想像出在一颗米粒上雕出数百字的艺人为什么感到幸福。愿读者和我分享这种幸福。

1993年7月14日

2.《孙绍振如是说》出版前后

吴淮青

1993年底,舒非告诉我,因本版中的《孙绍振如是说》专栏深受读者的欢迎,三联书店打算选择其中的部分文章结集成册。当我听到这一消息时,感动兴奋莫名。毕竟这证明孙老师4年来的辛勤写作功夫未曾白费,《开卷》版还是取得了一丝成绩的。对此,作为编者,我虽不敢自满,但喜悦却是难以掩饰的。

孙绍振在这本,《孙绍振如是说》的自序中说是我曾对他的文章写作给予提示,这是客气话。事实上,作为他的学生我只能有荣幸的份儿。如果说提示,那不过是因为我邀其写稿,需要什么样的稿,自然要告诉人家而已。

记得4年前,《开卷》版需要一位权威性的书评家压阵。尽管孙绍振以前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方面的权威,不过,写书评却是少有的事,但我对自己的老师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我深信他能将书评写得和其文学评论文章一样好。当时担心的只是他未必肯写,好在孙绍振接到我的信后,便爽然答应“一试”。出乎意料的是,这“一试”竟然“试”出一些成就来。以其书评写作的水平、写作的成果来说,我觉得,除了文学理论家、文学评论家、文学美学研究家等众多头衔之外,还应加上一个“书评家”,才能完全说明孙绍振的身份及价值。这绝不是随随便便的“加封”,只要看到孙绍振的书评文章的人,都会承认深受吸引,获益匪浅,拍案叫绝。试问有此功力者在芸芸书评写作者之中有几个?在我看来,给予他“书评家”的美誉一点也不过分。

孙绍振曾对我说,他写作书评喜欢用“剥竹笋”的方式去写作,即首先细心阅读,吃透书中的内容,然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推敲、思考、分析。下笔时则采用层层递进剖析的手法,引导读者逐步地随着文章去对作品加以回味、鉴赏。他最反对常见的那种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书评写作方式。他认为,这样做将会导致偏颇、论证牵强的情况出现,而且说服力亦不够,所以,他反对这种“传统的方式”。事实上,他的“反传统”是深受欢迎的。虽然是“反传统”,但审美观点、评析准则的基础却是十分“正道”的。只是在他的雄辩、客观、使人信服的推证下,读者读其文章更有新鲜感,更有所得,影响力当然亦就更非同凡响了。

由此可见,孙绍振的成功在于其态度的严谨,修养的深厚,触觉的敏锐,思想的深邃上。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东西为其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他才能在其潇洒随意的幽默之中,一针见血,准确无误地指出书中的利弊。这在他评论贾平凹的《废都》、陈忠实的《白鹿原》、顾城的死因等文章中,都为我们作出优秀书评的范例。他的“大家”气派亦因此在书评文章——“带着镣铐的跳舞”——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其魅力亦因此醉煞了读者的心田。

在此,我除了要再次代表孙绍振对三联书店表示感谢外,亦想作一个说明。孙绍振在《开卷》版写作4年共约有180余篇书评,三联书店在选择时,当然不可能做到有文必录,不过,仍有一些较为早期、亦较精彩的文章未收入此书中。因为孙绍振的书评一周发表一篇,在搜集方面的确有许多不便及困难,这当然不能责怪编者。不过,这在我来看,始终是件美中不足、令人遗憾的事。

3.评《孙绍振如是说》

卫建民

孙绍振的名字是和《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连在一起的。

书柜里有一本孙先生的美学专著《美的结构》,他的著名的论点是“真善美的错位”。可这本专著没有像他的那篇诗评一样,引起热烈的反响。这并非专著的学术水平不高,而是时势发生了变化:人们普遍感到缺乏的是钱而不是什么“诗”。连诗都不需要的社会,还读什么诗评和美学专著呢?——所以,近年孙绍振的名字出现的频率低了。

但是,他并没有搁笔。

六年前,应香港《新晚报》之约,他每周写一篇以理论为体、抒情为表的书评,立即引起内行的注意。他这些别具一格的千字文,偶尔也反馈到内地,给沉寂的文坛带来一丝鲜活的气息。如今,这批篇幅虽小、分量不轻的书评,已选辑为一册,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书的名字就是专栏的名字《孙绍振如是说》。

与过去相比,内地发表书评的园地在逐渐扩张;专门的书评报刊、日报的读书版,甚至广播电视里,都生产着成批的书评。但严格说来,许多书评只是书讯——甚至是误导性的书讯,有如商店门口的“托儿”。越是来路不正、不值一读的书,书讯就越多。认真读,又认真写的书评作者呢?由于缺乏基本的理论素养,总是写老一套的文章——好心办坏事,把好书评歪,产生负面效应。在书评的小圈子里,间或也有“研讨会”,吃几顿,玩几天,发布些大而无当、永远正确的言论。

同类推荐
  • 北京鸡叫

    北京鸡叫

    印象中,世界上最招人喜欢的男孩子都叫小石头。那年八月,尚书街来了个男孩,高高大大,又结实又俊朗。邻居魏大妈上前一问,果然叫小石头。家是泗水乡下的,大学毕业刚找到工作。公司没宿舍,就到我们尚书街顾秀岐老板家租了间房子。顾老板家空房多,顾老板独居,儿女都在国外。顾老板去国外住过一个月,回来了,说住不惯。街上的人都说顾老板贱。他家院子里一年四季人来人往。我们都知道,他怕冷清。我们尚书街口那些花花绿绿的招租告示,都是他贴的。
  • 时代之问

    时代之问

    本书是新华社知名记者对王蒙、冯骥才、余秋雨、陈忠实、王安忆、贾平凹、李敬泽、韩三平、李连杰、郭敬明等不同年龄段的数十位文化界知名人士的大型文化访谈实录,全面反映和剖析了我国当代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 上课记2

    上课记2

    2012年末,王小妮辞去教职,离开讲台。这本书是她2011和2012两年的“教后感”结集,也是《上课记》唯一的续集。《上课记》倾向于记录和感受,在执教初期,王小妮对她的教师身份还有诸多新奇和困惑,这些情绪真实地呈现在她的文字中,是《上课记》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课记2》比前作更为成熟,她对教师身份和学生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更为冷静和内敛,惊讶渐少而悲悯之情愈多。
  • 青春在这里延伸

    青春在这里延伸

    本书共分15章,内容有:一个不愿接受采访的人;当兵的历史;点燃余热;白手起家;学者有其校;走出老年等。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福楼拜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福楼拜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热门推荐
  • 超兽武装之凰腾九天

    超兽武装之凰腾九天

    龙吟凤鸣,麟飞凰腾;虎啸狼嚎,鹰令神谕;群雄争霸,竟逐九天!
  • 无限火力加成

    无限火力加成

    段坤在打游戏的时候突然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获得了无限加成系统,于是废柴段坤就此咸鱼翻身!
  • 我到诸天去

    我到诸天去

    诸天穿越,时空漫游,目标是未知的星辰大海!
  • 君心问情

    君心问情

    什么?背叛!我梁络君岂是任人搓圆搓扁的角色!她是现代大财团的千金,不慕虚荣,只为寻到真心人,但,上天却不肯,让她遭遇背叛。穿越异世,认下天仙妹妹。以后,你我就是好姐妹,你的家仇,我来报!救了结拜兄长,她的人生,至此华丽绽放。认识师父,一个真正知道他秘密的可爱老人。她不再是个单纯的小女生,她不会再相信什么爱情,可是……TO某男:喂,你干吗总邪笑地看着我?哼,我可不吃你勾引人的那一套!TO又一某男:你这张脸太令人怀念了,你的温柔儒雅可以融化我的心吗?还有,那个神秘人,你素哪个?报上名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灿烂若珠

    灿烂若珠

    他和她之间,因一场触犯道德底线的误会结缘。残忍如她,竟然对自己的亲生母亲下毒手;残忍亦如他,竟然是杀人嫌犯!就是这样两个残忍如魔的人,骨子里却流淌着常人所不能及的脉脉温情......
  • 激发青少年的100个名人成才故事

    激发青少年的100个名人成才故事

    阅读本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智慧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相信本书收录的每一个故事,都能告诉我们太多的人生哲理。
  • 君与风归

    君与风归

    他是晋城洛家的二少爷,一点都不受宠,还冷血专横。可就在一场车祸之后,他竟然成了阶下囚,还一跃成为了皇太女的驸马爷,惨遭折磨,养成了受虐狂体质。从初遇时的针尖对麦芒,到陪伴后的双向暗恋,再到最后阴谋揭穿后的表露真心、长相厮守……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却又不可思议。她唯独中意他一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开心,是因为从前你带给我的那些痛苦现在回想起来很幸福流泪,是因为从前你带给我的那些幸福现在回想起来很痛苦当我们经历了误会与分离;时间与空间的考验走过漫漫长路我们再相聚我相信,我们将永远不再分离捡回从前的心跳;麻木的心是否渐渐开始从有知觉在这个太过残酷和现实的中让我们寻回那一份纯真.且看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当事业感情种种压力迎面而来,他又将要何去何去
  • 魔王殿的玩家们

    魔王殿的玩家们

    海德一觉醒来变成了鬼棘族的魔王,手下就剩下了一个女仆和一个大总管。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巧合之下,打开异界的大门,沟通生前的世界,无数披着史莱姆皮的恶魔降临此世界。……他们喜欢偷狮鹫的蛋,喜欢帮助龙马的家打扫卫生,喜欢虐勇者。森林拳皇大蘑菇也惨遭他们的毒手,几乎灭绝。把石山会爆炸的恐石蛋丢进黑石城城主的被窝。他们无恶不做却心中有正义。“圣光啊!那个黑龙值得一战!”“为了部落!”“以敌人之血!祭我大诺克萨斯!”“杀勇者!抢女神!”这一刻…天灾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