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65500000025

第25章 我的学拳经历

?董增辰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身边围绕着一群把生命奉献给武术的人。我祖籍河北省邢台地区任县,那里历代都以武术家众多而闻名中国,每个村都有武术班,传授各派武术。平常这些门派各自修炼,但到了农历新年就会聚首一堂庆祝。他们互相演练本门武艺,偶然有的门派吹嘘自己胜过别派,结果以比武决胜负告终。参与这些比试的内家、外家都有。外家门派以刀、枪、棍对打。有时候场面会一发不可收拾而殃及观众,情况就像今天的橄榄球赛一样。通常不会死人,但伤的人就很多。这种比武在1949年解放以后仍然存在。

董家的太极拳历史始于我的祖父董英杰,他是杨澄甫的首徒,随杨澄甫于中国各地游历十载,代表杨式太极拳传技和跟人比试。当年,教拳是很正式的,师父很受尊敬。当祖父自立门户授徒时,也受到同样的尊敬。他教拳时,弟子是不准交谈的,必须垂首听教,师父说什么就做什么,不得发问。杨澄甫教拳时,会把沉甸甸的绸大衣交给我祖父拿着。在杨宗师教拳的两个小时中,祖父就以掤的姿势把大衣搁在臂上,像个衣帽架般站着。多年以后,他练得一身惊人的掤劲。

家父董虎岭和叔父董俊岭是在河北老家随我祖父学拳的。1948年,家父和三个兄弟为了逃避内战而离开河北到香港去。1950年叔父回到河北,家父却仍然留在香港。

在我正式被传授太极拳之前,我已随家父的弟子练习。我所有朋友莫不如此,他们的父亲多半也是大师。1956年我9岁时,叔父开始教我拳,或者应该说重新教我。当时我已学会整套慢架,不过没有被正式纠正过。叔父教了我们没多久,就去家父董虎岭居住的地方——香港。1956~1959年间,我在祖父的一位弟子吴宝仁指导下练习太极拳。跟叔父学过一点点后,我的太极拳还不到家,我不大满意。叔父离开时吩咐我随吴先生学习。

我的村子里大多数人是从小就开始练拳的,吴先生却迟至30岁才开始学习太极拳。但他的劲非常柔,柔得很强壮的人都推不倒他。当推他时,他像是消失了,没有东西存在似的,他这股柔劲很有效。

我参加的训练班有十个人。我们每天晚饭后练两三个小时,除非下雨、下雪或天气很坏才取消。我们在月亮出来后到田间练习,即使在隆冬,只要有月亮我们就到户外练习。如果没有月色,我们就在以烛光照明的院子里练,当时我们的镇里还没有电力。屋内的房间很狭小,几乎是难以挺直身子。吴家那间给我们练拳的房间只有10米长4米宽,根本没有地方容纳十个人练习。我第一次在冬天的户外练太极拳时,天气很冷。但练了没多久,我就看见热气从双手冒出,即使在最冷的夜里也不例外。我们一班从晚上六七点开始,有时候会一直练到十一二点,时间没有一定,看大家的兴致。有的人会早点离开,回家里练,其他人就留下来。吴先生会在练拳时跟我们讲故事,这可令我们这群小伙子兴致勃勃。那时候没有电视看,没有收音机听,连书也没几本,没有别的娱乐可以做,那些故事激发了我们的兴趣。要是一天不去练拳,就会错过故事的一部分。就这样,太极拳成为我们的娱乐,我们在学习当中同时找到乐趣。1959年冬天,叔父董俊岭开始认真教导我们,那年我12岁。叔父对于择徒是很挑剔的,他一生中总共只教过10个学生,只有一个是入门弟子。他只选择与自己性情相近的人来教,不喜欢教权贵富人。说话多的,也不愿意教。他还认为徒弟应该把所学到的东西作为秘技自珍,我的想法却不一样,我相信应该把所学所得广泛流传,这样技艺才不会失传。

在我跟他学拳的日子里,他只教我和他的儿子。我们大多在家中院落的三合土地上练习,因为屋子里人太多,地方又不够。我们通常在晚上练习,偶尔也会在日间。叔父回来后,吴先生开始来我们家里练拳。

起初,叔父只是纠正我的动作,我试着改正,发觉改过后这些动作做得更加好。我越练得好就越起劲。练过太极拳后,我跳得更远、跑得更快,而且精神更好了。这种感觉好极了,所以我一直练下去,当时没有打算将来要做什么,也不曾想过有一天要当师父。叔父和我经常练拳,早晚都在练。在冬季,学校在午饭后有一段很长的休息时间,从十一点一直到一点。我就利用这段时间在家里练拳。我从不睡午觉,晚上也睡得很少,因为练太极拳令我精神饱满,不必睡太多。

我们这地区夏天热得不得了,因为太热了,人们都不愿意练拳。夏天时学校的午休延长至下午三点。我被指导应该于气温最高的时间、在最炎热的地方练拳。我坚信这一套,所以我在夏天的中午练习。刚开始时实在觉得很热,热得难以在大太阳下站几分钟,但练起太极拳我就觉得凉快。我可以在烈日下练一两个小时功夫,不过一停下来,就热得不能站在那里。以前的人相信要练惊人武艺须下苦功夫,所以师父尝试把你推至极限。他们不会强迫你去做什么,只会跟你解释下苦功有什么好处。我们毫不怀疑,所以我们这样练。

在我9~12岁时,我精力充沛得很,可以从4米高的屋顶上跳到地面。

我家里开的酒家有些1米高的桌子,酒家打烊后,我就从地面跳到桌上,然后又跳下来,再跳上另一张桌上,一直跳遍整个酒家。我们还把一碗水放到桌上,目的是要在跳上桌时不溅出一滴水。如果你把水溅出了,就输掉这游戏。你必须跳得高而又能轻灵落下。刚开始时,我以双足蹬地起跳,后来用单足就行了。我们即使在游戏时也旨在磨炼功夫。

跟叔父练拳是很艰苦的,他按部就班地教,每次只练一个动作,有时候实在痛苦不堪。我们钻研每一个动作的极细微部分,讨论每一细节和它们怎样互相贯串起来,每一个动作几乎都包含一百个步骤。然后他将所有细部接榫无迹地串连起来,直至流水行云。有时候我们会练七八个小时,有时候则只练三十分钟。这期间,我几乎三年来没有一天不练拳。吴先生从来没有这样巨细无遗地教导我们,随叔父这样练拳感受完全不同。

他们教导家族成员时,要严厉得多,更加一丝不苟;教外人就比较客气。对待家族成员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一旦你成为入室弟子,就会受家族成员般对待,师父的要求会大为严格。祖父董英杰在教了吴先生后就长期离开村子,他的学生就开始各自教拳。祖父回来后就考验他们的推手技术。有一个学生花了很大的劲都站不稳,祖父粘连黏随着,那个学生一次又一次被拔根跌出。每次学生推他,董英杰就顺势后退走化,就像倒退着下楼梯般。每次你跨出一步,就不得不继续。吴先生和那个学生说:“你为什么这么笨?为什么要跟着他?”祖父听到吴先生这样说就和他推起手来,他抓着吴先生的手,把他发到两个酒坛中间。这种陶制酒坛很大,上下两端窄小而中间宽。祖父把他发到两个酒坛底部间的空隙中,他的头穿了过去但两肩却卡在那里,要找人把他拉出来。如是者,祖父三次把吴先生发出,每次都把他发到那空隙中。

叔父对我们的严格好比祖父对他的弟子一般。我们练习时,当我正想要继续动作,比如在单鞭的中间部分,叔父会叫我停下来;当我想停下来,他却要我继续动作。他会找动作很困难的地方,然后要我在那里停住,好让我能练好这些地方。这是很困难的事情之一,当想动的时候却要停住,把流畅的动作打断了,但这教导我们一种克服艰苦的能力——中国人所谓的“忍”。

就是在这种注重细节的情况下,我们练习这一个动作直至正确无误为止。如果一个动作做得不好,就不能练下一个。要是我们耐不住性子,他就要我们重复又重复练一个动作,借以训练我们的耐性。当你真的累坏了,再不考虑练不练下一个动作时,他又出乎意料地要求你继续下一动作。只有他认为你已准备好时,才让你继续下一步,并不是你想做就可以。中国有句老话:“水到渠成”。这种思维是和西方迥然不同的。

在我把慢架练好之前,除了它以外我没有练别的东西,这花了三年。只有我的表兄和我这样子练。三年后,那时是1962年,我开始学习推手。有时候祖父的弟子会过来,我们就跟他们推手。开始时,他们只教我们放松身体,保持中正安舒,并不知道怎样推人,这个阶段我们不是要学推人,每晚只有我和叔父的儿子在推手,这样画圈画了两年。如果吴先生来到,我也会跟他推,有时候则和我叔父。我一开始就练掤、捋、挤、按四正双推手。

这样画圈推两年之后,李青山先生来看我的成绩,他是少林拳高手。虽然我从来没有正式向他拜师,但叔父让我在他来我家时,向他讨教些功夫,他大约一个月来一次。事实上,教我发劲的人就是李先生。李先生个子短小精悍,但他动作快得惊人,劲力挡者披靡,是位发劲高手。他发动起来时势若山岳,完全无法把他的劲化走。虽然我们有四两拨千斤之说,但还有一重点:如果来势太强,那根本不能拨开的,面对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只有避其锋头。

他可以一拳把墓碑击碎,这些墓碑是以大石板造的,面积有三尺乘五尺,八寸厚。他能够把它击成两半。他曾服过些强壮筋骨的中药,因为怕会伤到人,所以他才跑去墓园去试验自己的功力。有其他人跟着去看他碎墓碑,所以这不光是个传说而已。

后来在他70岁时,我亲眼看到他单手击碎我叔父家的大门。此事缘于他受邀请担任武术比赛裁判,但被一些和我年纪相若的小子嘲笑,说他太老了,不能当裁判。他为了证明自己宝刀未老,就去打我叔父的大门。那大门是由两寸厚的木板造的,再在三边覆上薄片钉牢,实际上是两扇门组成,从中间推开那种。他一个连续动作,先一个正拳,再来一个翻手拳,雄浑的内劲把两扇门击得粉碎。70高龄啊!我看得目定口呆,其他小子更被吓得呆若木鸡,大气都不敢透。没有人再敢质疑李先生的能力。他一直未婚,一辈子奉献给武术,他的父亲也是一位武术大师。

大约在这时,我开始跟叔父学习化劲。当你学会改变自己的形态时,就能够改变向你击来的力量或化走劲力。我开始随叔父练习发劲和化劲,我们一个推一个化。我们没有固定的练习方式,因势利导,随时机变化,只要是推手范围以内就行,不过只限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不在此列。

我的叔父在教授太极拳方面是位真正的纯粹主义者,除了家族成员的著作外,其他关于太极拳的著作他一概不准我看,所以我就只能看祖父董英杰著的《太极拳释义》。这本书我看过很多遍,每次看都有前所不有的体会,随着见识的增长,对它就有不同的理解;我看得越深入,它就有更多东西告诉我,永无止境。

自1959年我开始认真学习太极拳以来,从来没有中断过练习,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没有停止。起初叔父不让我学其他武术,但后来我和懂得其他武术门派的人一起练习,他们总是倾囊相授。我练习得最勤快的时期要算是16~ 27岁之时,在课堂以外,我和朋友一起练习时,我们都叫对方不必留情,身体每一处都可以打。开始时被打中会觉得很痛,但后来就不痛了。因为这期间我们练了不少气功,那些击到身上的力量都被气功化解了。

到了那时候,我的推手技术已非叔父其他学生所能及,所以我就去找别的太极流派和其他武术来考验自己的技术。大多数人教太极拳是为养生之用,这算不上是武术,因为无用于自卫。很多人只教纯柔的架子,但如果你想把太极拳当做技击术,就必须刚柔相济,要懂得两者如何运用。不过,就算你把太极拳当做技击术来练,懂得招式的应用,如果你不常常跟人练习对打,那它还是不能用以御敌。

27岁那年,我离开村子,开始在武术协会的训练班和县政府资助的班上教拳。我常常往各地去,每一处只逗留两周。还应全国各地武术高手的邀请去拜会他们,我从他们身上各学一点东西。我在外头的日子每天教拳,一个月教三星期。那些训练班是在早上上班前教两个小时,由政府资助在公园办的。我的薪水由政府支付,但学生也给我钱,虽然没有人要求他们这样做。他们把自己收入的百分之十给我作学费,中国人叫做“红包”,代表他们的谢意。他们很珍视太极拳祛病延年、修心养性的好处。

我也拜会过很多在中国以外的武术门派。在新加坡,我造访过很多中国武术外家门派,这些造访多半是不伤和气的比试。外家硬功拳是全力出击的,一旦发动了攻击,势不能撤回或停止,这和太极拳不同。外家拳攻击时,只使用发动攻击的那部分肢体;太极拳一旦攻击,则劲起于足跟,周身合力,完整一气,这样产生的劲是有分别的。以外家拳打人一拳,可以造成淤伤,用太极拳却可以把对手发出数丈之遥。因为劲是来自整个身体的,所以和外家拳完全不同。太极拳讲究刚柔相济,柔过劲,刚落点,这样才能发出巨大的劲。

几乎所有现代太极拳家我都认识,看过各家的差别。陈家爆发力强,老派的吴家威力也很强。但没有一家有像杨式的下盘功夫。我觉得杨式比其他家派更适合一般大众,因为它要求练者缓缓迈步,比其他各派都慢,所以令双脚很强壮。杨式的步幅不大不小,这适中的步幅正蕴藏着最大的力量。

有一个故事是关于刘师傅的,他个子不高,有一次当众被别派挑战,他把对手摔出由五层围观者组成的圈外。另一个对手被发得又快又猛,他像炮弹一样,直穿过五层围观者,围观的人也朝各个方向跌飞出去。有时候杨式是强得令人难以置信的。

你或许会以为自己永远练不出这种功力,但你是做得到的。不管个子是高大还是矮小,每个人都能有所得。有一位好师父从旁指导是很重要的,他可以指出你的优点和缺点。太极拳要练得好有三点是少不得的:必须有信心你会有所得;必须有耐性去学习;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即坚持每天练习,不可松懈。

同类推荐
  • 少林十大健身功法

    少林十大健身功法

    《少林十大健身功法》本书将古老的传统方法和实际应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长期综合性的锻炼,可使人体在精神、气息、脏腑和外在形体、筋骨、肌肉方面得到充分的调养和锻炼,并可提高武术技击的功力和搏技水平,对培养武术规范动作和攻防素质,对发展人体的力量、速度、灵敏、反应、协调、呼吸、内应力、耐力、精神等武术素质都有直接的作用。同时可改善身体各器官机能,达到益寿延年、强身健体的目的。
  • 大众体育运动与健身:竞技运动卷-田径

    大众体育运动与健身:竞技运动卷-田径

    《大众体育运动与健身》丛书,含有奥运会竞技体育以及在大众中易于开展、群众基础好的运动,如:足球、篮球、田径、羽毛球、游泳、排球、网球、跆拳道等十多个项目。书中对这些大众体育项目的基本知识、基础技术、战术入门、竞赛的组织开展、裁判制度记忆如何欣赏等方面都有详细的介绍,其中也包括对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的畅想和展望。
  • 农村体育健身常识——太极

    农村体育健身常识——太极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现代健美追求——健美操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现代健美追求——健美操

    秉承从小树立“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主要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广大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形成体育锻炼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这是一种新兴的体育活动形式。
  • 思维的盛宴2

    思维的盛宴2

    从某种角度来说,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不是爱因斯坦,不是爱迪生,也不是达芬奇,而是福尔摩斯。一个现代人如果拥有了福尔摩斯那样的头脑,那就无往而不胜。如果你掌握了谋略思维,使你拥有了运筹帷幄的能力,那你就拥有了四分之一的福尔摩斯头脑。如果你掌握了逻辑思维,使你拥有了条分缕析能力,那你就拥有了四分之二的福尔摩斯头脑。如果你撑握了科学思维,使你拥有了现代技术能力,那你就拥有了四分之三的福尔摩斯头脑。如果你掌握了博物思维,使你拥有了洞察一切的能力,那你就拥有了四分之四的福尔摩斯头脑。一个侦探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一个推理,一次推理一次启迪,一次启迪一次健脑。
热门推荐
  • 情人湖

    情人湖

    本作品主要讲述了相关的几个主要人物的情感婚姻纠葛,以社会转型中,上一代人与新一代人的文化和观念的冲突,以及新一代的迷茫和对爱情的执著向往为特色。作品以主人公之一的吕岩的视角行文,又以倒叙的方式,用第三者的视角来纵览几位主要人物的人生命运,最终又回到主人公吕岩的的视角结束作品,故事里隐藏着故事,感人肺腑,寓意深刻。
  • 王青文集

    王青文集

    此书是一本集诗歌、魔幻小说、乡土小说、中篇小说集的作品合集。诗歌表达了作者的哲学观、人生观、价值观。魔幻小说《贝秋与小青鸟》的主角是一个十四岁的具有灵气的善良的小女孩,她是女娲娘娘的后人,文章讲述了她从现代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古代以及生活中一系列奇特的冒险经历。乡土小说《村华云》的女主角灵儿是一个出生在土改时期的乡村女人,文章主要描写了她内心的细腻与坚韧的女性精神。中篇小说集有三篇,分别是《春风春雨春又晴》、《河魂》、《新画皮》。
  • 穿越之步步登天

    穿越之步步登天

    前世中商场遨游为了情义,傻也罢、蠢也罢、痴也罢;今生里弱肉强食杀伐果断,但愿傻、但愿蠢、但愿痴;前世里软弱妥协只为众人,苦也罢、恼也罢、累也罢;今生中潇洒人生问心行事,不知苦、不知恼、不知累。看一个贫民的修仙道路……
  • 泛古英雄之

    泛古英雄之

    天才少年家道中落,为了寻找哥哥阴错阳差加入大陆最强宗门,但他却天生注定要做灭世的英雄,骚年,你要闹哪样?
  • 一曲雪虐风饕

    一曲雪虐风饕

    卡罗琳一望无垠、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其中“风,雨,雷,电,冰,火,水”七个核心大家族在这里生活了数千年。每个属性都掌管特定事物,例如水能掌控水,火能掌控火。此外,到达王阶等级极大可能激活特殊能力。长相思兮呀长相忆,短相思兮呀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缤纷人生

    快穿之缤纷人生

    一开始只是为了活下去而做任务,可是之后是为了什么而继续做任务?在这漫漫岁月,经历了不同类型的任务,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坚持着……
  • 诛琅榜

    诛琅榜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们总在逆天而行,却又在行走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第一次写书,可能文笔会不好,请大家见谅。书友群:341547734。欢迎各位书友们多多指点)
  • 莫乌王朝

    莫乌王朝

    无论是前朝还是后宫,无论是皇室还是民间,看似是平静无比的表面,却隐藏着谁也看不见的波涛汹涌,这只搅弄风云的手,是天意,是历史的规律,更是人们自己无法摆脱的宿命。在莫乌王朝,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境遇,每个人都在历史的洪流中努力的活出自己不一样的故事。
  • 重生之狂枭

    重生之狂枭

    前世修罗魔尊遭人陷害被十大天尊合力镇压,含恨而亡。今世道士修宇转生成功,承载前世一切记忆,誓要报仇。“天要挡我,我便捅破这天;地要拦我,我便踏碎这地”“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魔尊修宇,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