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9300000001

第1章 印章概说

一、印章的大致了解

印章是一种雕刻和书法相融合的艺术,是因现实的需要而产生并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印章进行不同的研究和欣赏,比如研究印章的文字演变和制型的变化,也有着重从印章文字雕刻的书法风格着眼的,以及雕刻中的刀法、文字图型的布白艺术与款制形式等。后者逐渐发展成一种专门的艺术或学问,即篆刻学。由于历代艺述家们的努力,各种风格和流派相继产生,可以说,印章是和中国书法、绘画密不可分的艺术样式。

由于印章逐渐发展成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工艺美术,故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印章也就自然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具有相当普遍性的古玩种类,在古玩鉴赏领域和古玩市场之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印章的名称极其繁多,比如"钅尔、"玺"、"印"、"章""宝""图书"、"图记"、"印信"、"关防"、"图章""戳子"等等,不下十多种。

现代人对它的称呼,用的最多的还是"印"和"章"两种,往往义统称之为"印章"。

至于我国第一方印章产生在什么时候,哪年、哪月,现在当然是说不清楚,但殷代已有"玺印"确是有史料根据的,所以印章在我国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那时的玺印,在文图布形上还极为简单,基本上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

继殷代之后的两周时期,经历厂数百年,四周实行大封建,建立了许多诸侯国。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列国互相兼并,任命官员、颁布法令、调兵遣将、外事往来,都需要作为信物的印章。印章在形式上趋向于多样化和艺术性。官印方面,有长形、方形、扁形等;白文通常有边框,而且有十字、田字等字格;朱文常见者是宽边细文,当然也有不加边框的。私印的制形更加多样,如白文印有双边、方圆框结合以及各种复合边等等。这时还山现了大量的古语印。这表明印章已超出厂纯作实用的草创期,开始进入作为一种艺术欣赏品的发展阶段。这种吉语印大部分是方形,也有圆形、贝叶形、鸡心形、花形,甚至还山现了一方一圆一三角的组合形。形制十富多彩,印语为吉祥、长寿、富贵等内容。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各方面都要求统一,印章的形式方面也得到了统一。比如,他开始用玉材治印,并统一规定帝王的印章称为"玺",一般人的印章只能用"印"这个名称。一般官印剧田字格布局;低级官印呈长方形,用日字格布局,大小为正方形官印的一半,所以称为"半通印"。而私印虽比官印样式多一些,然而布局都有框格。秦印的文字,写法很自然,甚至有歪斜、草率之感,风格与当时的秦诏权量上的文字相似,和一般日常书写的秦篆(小篆)稍有区别。印章的刻法多为凿,线条细致,气势疏朗、自然。

秦以后的印章形制逐渐趋于规整,到了汉代,布局严谨,结构方平正直,称山"缪篆"。汉印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被后人评为印章艺术的颠峰,多为后世冶印家所效法。印章文字点画凸出的称为朱文印,点画凹下的称为白文印。汉印大多为白文印。在印材上,汉印有铸印和凿印两种,前者用金属(主要是铜)熔铸而成,后者是在制好的印坏上雕刻。铸印凝重古朴,凿印自然生动。魏晋时期的印章多承袭汉印风格,但水平远远低于汉印。唐宋时期,由于纸的运用及推广,印章不再象古人那样直接印在封泥上,而足先盖上印色(即印泥),再加在纸上,所以这时的印风,在雕刻上趋于细致纤巧。而且铸印渐少,凿印增多。

隋唐时官印,仍用小篆,然而有些笔画曲折叠绕,促使印面完满整齐。一些私印则继续效法汉印,以缨篆人印,求端庄雄浑之势。五代出现了隶书印章,布局紧密严谨。

宋代出现了以楷书入印的印章,有带边框和不带边框的两种。印章发展到宋代,被书画家们较多地用于书画作品之中,以表明作者的姓名、身份,也给书画作品增加了不少的美感,还作为收藏家们的鉴藏。这样,印章的艺术性就很快发展起来了。据考证,宋代著名的书画大家米芾曾自己亲手治印,治印进入文人的艺术创作领域。另外,在印章形制上还值得一提的是"押署印",相传始于五代,宋代已较多地出现,而元代更加兴盛起来。这是一种具有征信作用的鉴署符号,其文字通常是以古代的异型文字的变异,或者是自己名姓字号的变异单写,以求别人不便摹仿伪造。

直到元代王冕首创用花乳石(青田石之类)治印,因便于刀刻,才为印章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虽然以前已有各种印材,但都因不便于到凿而没能广泛流传,而现在,质地细软、便于雕刻、纹理美观的石料发现并用于治印以后,印章就越来越有艺术性和欣赏价值了,不仅用于书籍、书画上款识的印记,而且渐渐成为一种精美的文玩之物。在雕工,石料上极为讲究。

这种欣赏、清玩的风气在明以后渐渐兴旺起来。明代治印成了文人墨客、士大夫们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著名的冶印篆刻家很多。如文彭、何震,他们极有创造性地继承了前人的成就,力图在印章小小的方寸之中,表现出气象万千、丰富多采的艺术意境。文彭风格稳健严谨,何震笔势端庄,后世往往"文何"并称,把他们的治印风格称为徽派。明代还从理论上对前人的治印经验进行了总结,出现了《续学古编》等著名印学沦著。清代时期,文玩之风有增无减,印章成为文人们表达旨趣及审美品味的重要方式,而且随着金石考据之学的盛行,人们对古代文化艺术,特别是古代的文字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治印在清乾隆时期渐渐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各治印大家纷纷出现,各种治印流派陆续产生,如丁敬用涩刀仿汉印,朴实中不失灵秀之气,他的影响颇大而且成一流派,称"浙派";邓石如更是从古人广泛的文字类型中吸取营养,诸如权量、诏版、瓦当、古币文字等都溶入他的万寸印章中,幻化出独具特色的印风。另外晚清更是名家辈出,不可胜数。印章自清以来,成为书法、绘画作品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诗、书、画,印的和谐统一,全面发展,成为文人艺术审美追求的明确目标和最完美的要求。

二、印章与篆刻艺术

印章这个名称是今人的统称,其实它的称号极多,如:玺、宝、印、章、图章、图记、钤印、记、戳记等等,总计不下于二十种。

不过,这也只是称呼不同而已,在本质和用途上没有根本区别,是作为一种信用凭证的东西。

从起源上看,印章已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大致可追溯到商王朝时期,但只是到了春秋战国时,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才渐渐流行起来。从政治上讲,由于社会组织的产生,政治权力的强化,官吏需要有一个凭信,这就促使官印产生。尤其在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外交频繁,出入使节更需要持有诸侯王的任命凭信。从经济上讲,由于生产的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也需要有一种信用的凭证,保证货物的安全转徙或存放,印章也就顺应这种需要而由劳动人民创造出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封建制的加强,又形成了一套带有封建等级色彩的印章制度。

早期的印章在名称和制造材料上是没有区别的,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加强了封建的中央集权制,他自称"皇帝",又规定"玺"是天子的专用称呼,大臣以下只能称"印"或"章"。《六书精蕴》一书对"玺"、"印"、"章"所作的解释是:"玺,印章也,从尔从土。古之制字者,取命尔守土为意。其在臣也,曰君命我矣,所为代君养民也;其在君也,曰天命我矣,所为代天养民也。

秦制惟天子用玺,后人因改从玉。""印,玺节也。刻文以识信,从爪从节,象手持节。立意法守所存,毅然若不可夺。""章,乐之一成也。字意从音从十,条理自始而终也。"虽然"玺"、"印"、"章"三者在意义上相通,实物上无别,但自"玺"被秦始皇定为帝王专用之章以后,臣子庶民均不可称"玺",因此"玺"在后来又被称"玉玺"。谁有拿玉玺的手,谁就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但在汉朝又有了变化,不但皇帝称玺,还规定诸侯王也可以称玺。又规定丞相、大将军以及二千石以上的官吏称章,其余皆称印。魏晋以后,虽各代制度不尽相同,但大体上是沿用了秦汉的制度,无根本变化。到了清朝才又有不少的变化。清朝规定帝王的印称玺或宝,亲王以上印称宝,郡王以下官员印称秩,钦差大臣的印称关防,而那些官卑爵低的众吏之印则称钤记或图记。私人的印一般称为图章、私印等。这些构成了封建社会的一套印章制度。由于受封建等级的约束,这些称号都要绝对严格遵守,不得有一丝一毫的越轨,否则就被视为犯上作乱。轻者下狱问罪,重者因此送命。在现代社会,则或称印或称章,无等级之区分,只是为了区别官用和民用而分称公章和私章。所以印章仍是通用的称呼。

谈到印章的起源时,不能不述及古代的"封泥制度"——以泥封物。"封泥"又叫"泥封",是用一团泥在系物的绳的结头处盖上,再用印在泥团上押出封印人的官职或姓名的印章,等泥团干后,绳子的结头处封在泥里,非经认可,中途不能打开,否则打开后就会破坏了原来的印章痕迹,启封人就会怀疑,也就象西方的火漆封物一样,这种方法就叫做"封泥",是印章最早的使用方式。魏、晋之后,由于纸张的普遍,印章形体也不拘于原来的"封泥",渐渐变大了。又由于印是押在纸上,不是押在泥团上,所以就用水或蜜调合红的胭脂,涂在印面上,再按在纸张上而产生了颜色鲜明的印迹,这也是最初的印泥(油)。如果把印章分为两个阶段,则魏晋以前是"封泥阶段",而魏晋之后则是"濡朱阶段"。

从印章的起源中可以看出印章的自然价值与用途是一种信用凭证,是封物的标志(早期)。但在古代它还有一些其他的用途。

第一,它可以作为手工业者在所制造的器物上的记名,如同现在的产品商标一样,代表着生产厂家。第二,专作佩带之用。印章背上有钮,中有小孔,目的为便于穿绳,随身佩带。后来就特铸一种佩印,用以"辟除不祥"。第三,可作为殉葬之用。第四,还可作为钱币的标记,如战国时代楚国金币有"郢爰"、"陈爰"等印文。

此外,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它还有两大价值。第一,即为考订史实,官印是古代印章中的一个大宗,它对于考订古代的官制情况和某人曾为某官起着不可置疑的证据作用。所以在印章收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私印欲其史,官印欲其不史。盖官名不见于史,是可补古史也。人名大暴于史,是亦发思古之深情。"第二,印章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随着印章使用的范围日广,工艺制作越来越精,用料的讲究,印章已和书法、绘画一起成为我国古代鼎足分立的三大艺术,而且比书法、绘画更富有综合性,特别在元代以后,可以说它的艺术价值已超过了它的实用价值。印章之所以成为独立欣赏的艺术,主要有三大因素。首先,印章的艺术价值与它所使用的文字——篆文有直接的关系。篆文有两种:

"大篆"和"小篆"。大篆的原始象形意味非常浓厚,从这种书法中可窥见自然界事物的形态和痕迹,再经过篆刻家匠心安排,就可以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印面来。小篆是把大篆中所用的形象痕迹去掉,加以纯粹的人工化。它崇尚整齐、包容、方圆,又可以屈伸自如。在一个固定的方位上布置几个整齐的小篆字体就会产生一种平匀、和谐、流畅的感觉。这两种篆书在本质及其外形上,都和艺术所追求的目标相统一,因而,奠定了篆刻的艺术性。而在印章中它又通过章法之美——印文的排列、书法之美——印文的书写、刀法之美——印文的刻法三个方面具体体现出来。其次,印章的形式之美。从形状上看,印章有长的、方的、圆的、椭圆的等等不一,更由于印章的印钮上雕刻着千姿百态的鸟兽虫鱼之类,印章的四周又刻有各种浮雕,不但使印章和雕刻艺术融为一体,而且使印章印文的平面之美和雕刻的立体之美融为一体,再配上各种质地、色泽不同的材料,交相辉映,使人观后不觉心潮起伏,领略着一种强烈的、综合的美的震撼力。最后,印章的材料有金、银、玉、石等等(下文详述),它们有的本身就是自然珍品,再加上人工雕饰就更富美感。总之,从艺术欣赏角度而言,印章中有书法之美、篆刻之美、雕刻之美,有自然之美、人工之美,有平面之美、立体之美,的确具有不同寻常的艺术价值,其收藏鉴赏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从春秋战国时,铁器的应用,商业的发展上看,印章做为商贸使用的凭证,便有了"货贿用玺节"的古籍记述。在当时,封建制逐步形成,诸国政权机构分工也渐趋严密,如任命官职、发动战争等等。也需以印为凭。因此,可以说正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印章得以产生,并开始应用于社会。

战国时百家争鸣的格局,对印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时的青铜古玺,奇逸多姿。如著名巨玺:"日庚都萃车马",字型夸张变形,字间大疏大密,观之,给人以"密不容针,宽可走马"的感受。战国小玺,严谨细致,而多型玺。则为印章款式最早提供了多元化的范式。秦统一后,文字以小篆为正统,它较之甲骨、金文,易识简练,秦印后的汉印文字,多用"摹印篆",这是从小篆向隶书过渡的一种书体,它笔画似小篆,字形却含隶意,反映到以白文为主的"汉印"中,此时,印篆平直方整,布局严谨有变,初步形成了质朴雄健的艺术风格。

在汉印艺术体系中,"封泥"和"肖形印"则别具一番神采。印钮既是装饰,又兼用之持信。汉代统治者还用它以显示官职。《汉官仪》上说,诸侯王,黄金玺橐驼钮;列侯,金印龟钮;诸侯二品以上,金章紫绶龟钮、豹钮或貔钮;三品,银章青绶龟钮,或熊钮、罴钮、羔钮、鹿钮……

汉印,集前人之大成,并锐意创新,形成了我国印篆史上第一个高峰。其品类之多,创作之美,艺术之高深,为后来印家所仰慕。

其不朽印作,已成为我国历代印人所心摹手追的典范。我们所说的"汉印",广义泛指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印章,它们的风格基本相近。但魏晋六朝的印作也确有紊乱乖讹的一面,至隋唐时期又予消极继承,因而导致了这时印章艺术的相对衰弱期。唐宋时,朱文官印曲屈迭绕,名曰"上方大篆"(九叠篆),印文压缩像弹簧一样拙劣难看,意在迭迭层层的笔划里显示出皇权至高的森严气象,使印章始入非艺术化的误辙,如赵佶的"御书之宝"印。这时期印章在文化领域又有所扩展,如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首次从鉴赏角度记述了晋到唐代钤在书画上的五十四枚印章,李泌的"端居室"印,是斋馆印的始作,宋代《宣和印谱》被认为是开官辑印谱之先河。

元代,书家吾丘衍以其真知灼见编写了第一部印论著作《学古编》,又有赵孟创风格清秀的圆朱文印,而王冕首以花乳石刻"王元章"、"会稽佳山水"章,结束了由于硬质材,以往文化人难以自刻的历史。

明清两代,是我国印篆史上名家辈出,印作辉煌的重要时期。

明代,流派印章的先导文彭、何震,在前代先哲拨乱反正的劳绩上,继而高举"宗汉复古"的旗帜,在"方寸之地"咏物抒情,并开创了印学史上第一个流派——吴门派。这时的印家纷纷著书立说。

清乾隆时,是清文化的繁荣时代。印学又有了早春二月的勃发生机,名士印谱被再三翻印,文人涉笔印坛,或绘声绘色,或著印家传记,印学佳作当推《印文略考》和《续三十五举》等。

清代的印家,在汲取秦汉印精华的同时,将权量、诏版、镜铭、陶砖等金石类文字的营养,溶化进自己的印作之中,在此基础上,为创作出能与诗文书画相比肩的传世杰作而呕心沥血,其印文必然是渗透着文人生活情调的十分风雅的语汇,印款作为文学作品,继而充溢着诗人情趣,又兼容书法之美。因此可以说,主要有皖浙两大印学群体的以诸流派为代表的印学家们,在清文化的艺术世界里,以章石为基,扎鼓奏刀,筑起了一座空前的印文化的丰碑。

用来刻印章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按质地种类分,金属材料一般用铜(分黄铜印和紫铜印)、不锈钢、铝和为数极少的铅锌合金;晶质材料方面,有水晶印、墨晶印、茶晶印、棉晶印(晶中有白色像棉絮样的东西)、面晶印(晶中有小汽泡形成一面一面的)、丝草晶(晶中有草或小虫类)、无邪印(一种粉红色的水晶)、金晶印(咖啡色晶中夹着许多金星小粒子,也称金星玛瑙)、冲晶印(又叫人造水晶,实际上就是玻璃印);翠玉玛瑙材料方面,有翡翠印、玛瑙印、人造玛瑙印(带有玛瑙色彩的玻璃)、白玉印、秀玉印(又叫新山玉);角质材料方面,有象牙印、人造象牙印、牛角印(分白牛角和黑牛角);石质材料方面,有鸡血石、田黄石、寿山石、青田石、冻石、大理石等;刻印章用的木料,主要是白桃木、梨木或黄杨木;至于竹根印、瓜蒂印等,大都是书法家刻来自用。用塑胶作为刻印章材料,是近年来才兴起的,目前有冲牙印(又叫假象牙)、拼冲牙印(用几种颜色拼起来)、刻花冲牙印等。此外,用于刻印章的有机玻璃,有全透明的、有色的、彩色夹花的,也有中间夹各种照片的。

同类推荐
  • 我的琵琶行

    我的琵琶行

    我的琵琶行包括琵琶缘、琵琶情、琵琶魂3部分,分别记录了吴玉霞在成长与记忆、观察与思考、艺术与人文方面的所思所想,表达了她对琵琶艺术的难分难解之情。该书的雏形始于2003年非典时期她在家休息时创作的6万多字的随笔,在博客网友的鼓励与支持下,加之为此次独奏音乐会做准备期间的思考,近日终于成书面世。
  • 织染雕刻(上)

    织染雕刻(上)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34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色彩学:传统与数字(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色彩学:传统与数字(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不仅介绍了色彩的产生、体系、特性、分类、属性、构成、调性、感觉等传统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同时对当前色彩设计在不同专业的运用、数字色彩的采集与重构、色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色彩学慕课的建设与应用等现代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作了全面的分析。
  • 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

    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

    电影是民俗的一面镜子。影片中,婚殇嫁娶、灯笼火把、秧歌戏曲、皮影小调、朱门石狮、市井乡里,处处都是民俗生活的呈现。一方面,电影成为民俗的影像记载,而且是带有情感体验的影像记载;另一方面,民俗则为电影提供社会生活的斑驳质感,而且是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人居特色的文化质感。
  •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墨瑶先生生长于滦河岸边,自幼对滦水孕育的皮影艺术情有独钟。他长期从事皮影艺术研究,对唐山皮影的历史有着深入了解,在理论上有独到的见地。虽年逾花甲,仍潜心研究,笔耕不辍。本书是墨瑶先生怀着对皮影艺术的挚爱,积几十年心血精心雕琢而成。该书全面介绍了唐山皮影艺术的演变、形成及发展,从文化史学、民俗学等诸方面,对唐山皮影艺术的历史传说、沿革演变、相关民俗、演出形式、剧本唱腔、操纵表演、皮影造型和雕刻工艺,以及唐山皮影艺术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热门推荐
  • 师傅,我在这儿!

    师傅,我在这儿!

    很抱歉,因为本作品的各个方面都有不足,作为完美主义者的作者实在是不得不停更。可又要想到不能被别人抄袭,就暂时放在了文档里。大家放心,不管是十年以后,三十年以后,甚是五十年以后,总有一天,会恢复更新,请大家相信作者,再次说声抱歉!作者:诺筱小
  • 你是我唯一的心尖狂跳

    你是我唯一的心尖狂跳

    【1v1双向暗恋】十多年暗恋有朝一日成为双箭头暗恋。黄浦江边,少女似醉酒般痴语,“我喜欢你。”她用尽力气将十年暗恋化为简单四字,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破罐子破摔。江风催人智迷,少年把她孤勇安放妥帖,如数归还,“我也喜欢你。”很喜欢,再也没有这么喜欢。
  • 特工太子妃:忽悠一个江山玩

    特工太子妃:忽悠一个江山玩

    初遇那晚,我与他携手同醉。我指着夜空说:唐楚,我来数星星。你智商差点儿,就数月亮吧!抱着一颗琼瑶的心来对待穿越新生,结果还是金庸了。好吧,既然摆脱不了打杀的命运,那就让我来助你开疆拓土,忽悠一整片江山!咱轻轻的来再轻轻的走,挥一挥衣袖,不留一个活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降奇才之都市风云

    天降奇才之都市风云

    他原是天灵大陆的孤儿,一次偶然机会,他得到传说级功法上古战决:混元战决。但之后被朋友出卖,遭大量高手围攻,逃命时来到地球。因为身受重伤,筑基崩溃,灵力尽失。他只好重新开始,一步一步踏上都市的征途……
  • 八零娇女有空间

    八零娇女有空间

    【重生空间年代甜宠1v1】天才研究员宁静终于在一线城市拥有了安身之处,但是没有想到一觉睡到八十年代。虽然缺衣少穿,但是宁静感觉还不错,有家人的呵护,全家都把她当做掌心里的宝呵护,这是宁静从来没有过多感觉。锦上添花一个生活系修仙系统,不需要与天争,与地斗,置之死地而后生,只需要美美的享受生活就能升级:喝到美味的红糖鸡蛋一积分,在炎炎夏日给家人送去绿豆汤二积分,帮助他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总有一个痞痞的人一直在她身边晃,还说什么非宁静无以致远......推荐新书:我是女主的小福星穿书熊猫超凶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只逆袭的丑小鸭

    那只逆袭的丑小鸭

    卢小萍是一个又胖又矮的丑女,爹不疼娘不爱,在班里受尽欺负,想要自我毁灭的那天,卢小萍一觉醒来竟然大变身,成了白氏集团千金白希捷,上学第一天就被骑士王子狂追,然而大众女神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很快她就碰到了个不买账的硬茬……
  • 汉末武圣

    汉末武圣

    二十一世纪关云长穿越成关羽,却只继承了一股蛮力,正当他以为会辱没这位历史名将时,王者荣耀中关羽的技能开始逐渐激活。刀锋铁骑、青龙偃月、单刀赴会,问天下英雄,几人能挡此三刀?一骑当千,鞍刀咆哮,血战到底!关羽纵马提刀,遥指贼将尸体,睥睨敌军:“聪明,就该跟我的大刀保持安全距离。”本书企鹅群:561782183,欢迎大家常驻。
  • 你是温暖的遇见

    你是温暖的遇见

    为了寻找失踪的姐姐,她利用姐姐的身份,阴错阳差嫁给传闻是女人绝缘体的豪门恶霸。凭着她自身特殊预知的能力,从此开启和恶魔斗智斗勇的捉迷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