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6500000006

第6章 精读法:逐字逐句,熟读精思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中〕冰心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怎样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

——〔俄〕别林斯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孔丘

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中〕朱熹

读书不在多而在精。会读书的人,善于吸纳书中的有益营养。精读细览,是阅读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牢记所读知识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青少年读书,应当首先采用精读的方式,以熟读、细读、读精、读透作为基础,过滤掉无关信息,牢记重点内容,达到心领神会,透彻理解的读书效果。

1.精读是打好知识基础的良方

精读,也称为“详读”、“细读”、“十目一行”式的阅读。

对重要的著作,读一本而能充分理解吸收,比浮光掠影、模模糊糊地读三本五本,还是要好得多。“精读法”在读书治学中能起到很大作用。

精读有三个主要的特征:一是有明确的、特定的目的;二是读的速度较慢,甚至反复读;三是要在书上做些勾画、眉批、边注,或做些读书笔记、卡片、心得体会之类。精读者还必须做到三勤:勤查、勤问、勤记。

古今名人学者对精读都有很多精辟的论述。

宋代朱熹认为,熟读之后应该“继以精思,使其忘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意思是说,读书首先必须仔细反复地阅读,使书中的知识都成为自己的思想,这样就可以有所收获了。他把详读方法总结为“提要勾弦”,即把有体会的地方先用红笔勾出,再读时又把新的体会处用青笔勾出,以后又用黄笔勾出。如此寻根究底从全篇的内容到细梢末节的锱铢必较,都不轻易放过,直到“深思有得”,“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

清代学者阮元称精读法是“十目一行”读书法。他说:“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哂之。夫必十目一行,始是真能读书也。”的确,只有十目一行地潜心精读,才能真有所得。对一般性知识,或一般性材料,可以粗看略看,浅尝辄止。对重要的知识、重要的材料或潜心研究的攻关项目的材料等,却非要用“十目一行,字字入心”的精读方法细心研究不可了。古文字家、历史学家高亨的“通一经读书法”也是说读书不但要求自己读得多,而且读得精,读得仔细认真。史学家、收藏家田家英则认为读书时,“对经典著作、基础知识、理论著作和重要的历史书籍,一定要精读、深钻,重要章节甚至熟到能背下来”。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宝贵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的。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读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古代的至理名言现今仍值得每个读书人作为自己的读书座右铭。

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古希腊〕柏拉图

精读要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从一点一滴入手,注意各章节、上下段落、前后句子的联系,不能被表面所迷惑,要取其真谛。读书时采用圈、点、评、注的形式,把重点内容画点点、难点画圈圈,对学习目标有指导意义的句子给予简单评价,对不懂的词、不认识的字加以注释。精读要在少、细、精、慢中求其快,逐步做到:以教学为中心讲究全,以目标为中心讲究细,读有所思,读有所需,不放任自流。

青少年读的教科书是最典型的一种精读。它包括以下几个程序:上课之前先略读一遍,找出问题的难点;上课时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对教材进行反复阅读、勾画,一边记笔记,理解书中的重点、难点;课后要复习上课讲的东西,对关键或生僻词、重点段落、精彩章节、公式、定理、推导过程、图表等,还要背会记牢;在此基础上,完成书中规定的作业。

2.精读的四项基本要求

精读有以下四项基本要求:

(1)精选阅读内容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

——〔中〕郑板桥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把浩如烟海的书籍全都精读一遍,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从读书的目标出发,精选值得精读的书来精读,否则就会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叶秋就曾说过:“精读深研,选材要严。因为精读是在略读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在于求深求精,以期有发明创造。真正钻研透几部好书,闯过文字关,读书就从此豁然开朗了。读书之人才能成为通才,而更深入、进一步用功,必然精进。”

(2)精读要专心

既然是精读,当然要字斟句酌,一丝不苟,逐字逐段,深研细钻,“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忙地阅读一本书。精读时细心与否,其效果大相径庭。朱熹曾提出: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意思是说,一字一句都务必弄明白它的含义,一点一滴地把书中的“精华”采撷出来,积存在脑子里。尽管一点一滴微不足道,但“飞瀑之下,必有深潭”。

(3)精读要理清线索

会读书的人往往能把一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找出来——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说的是几个要点?哪句话是线索?每段是什么意思?它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只有理清这些线索才能找出精读部分,才能够分清主次,读起书来才能更“精”。

(4)读书要把握实质

一本好书,往往它的内涵很深刻,不容易一看就明白,所以要对字、词、句、整篇文章仔细斟酌,才能准确地找出它的实质。如果粗心大意地读,那就会使你对所读东西产生似是而非的看法,这常常是读不好一篇文章的主要原因,更谈不到精读了。

3.好书百读的循环读书法

怎样才能把书读“精”呢?想要把书读“精”,必须循环反复地读,才能读出书中味,把握书中精华。可以说,“循环读书法”是把书读“精”的一个捷径。

古人有句名言:“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一本好书只要不厌其烦来回读,就能读出书中最深奥最深刻的道理来。在循环读书的过程中,每次读都能读出新意,这样才能把一本好书读懂吃透。

许多书籍,尤其是经典,内容丰富,意义深邃,不是只读一遍便能理解的。不少首次阅读过的读物,书中的人物、事件、思想、文笔以及阅读中遇到的疑点、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都会使阅读主体产生相应的印痕和“恋情”。这种“旧情脉脉终难忘”的心理,是促使人们对首次阅读的书进行重复阅读的内在动机。

与首次阅读相比,重复阅读的目的更明确,阅读的欲望更强烈。研究和把握重复阅读的心理需求,对有计划地安排阅读生活,索取最佳的阅读效益实为必要。

当然,这种重复并不是简单地来回看几遍,而是在循环中“消化”、“吸收”书中的精华。好书不厌反复读,特别是一些古今中外有识之士公认的好书、经典之作,循环阅读,不仅可以补充过去阅读时理解不清之处,而且还可以纠正以前阅读时看法上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在循环阅读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新的启示,得出新的结论。所以说:“读书尤其是读好书不在多,而在于精。”

有一位红学专家在讲述他的治学经历时曾这样说,他至今已把《红楼梦》读了142遍。这还是指从头到尾的读,至于零星片断的读,就更不计其数了。在座的听讲者无不为之咋舌惊叹。就这样日积月累,他从这部经典著作中勘探出大量的宝藏,积累成了今天的学问。其实,不仅《红楼梦》这种大部头的著作有必要反复读,中学课本中的散文、小说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阅读,以达到逐步消化,完全吸收的目的。

将读过的书重读一遍,好比去某个名胜景观故地重游,同样的风景、同样的人,却因游览者心情和整个社会环境氛围的不同,产生一种稔熟而又新鲜的感觉。这也正如在人生中与一位多年不见的旧友重逢,你知道他的过去,但是同时又揣测他的近况如何。

这就像上面所提到的,与其读一百部好书,不如将五十部重读一遍,因为仔细地将已经获得的重新加以咀嚼,有时比生吞活剥更有好处,但可惜人生太短,好书不多,人们遂在顾此失彼之中生活,正如有人所感慨的:“唉,那些不能有机会再读一遍的书啊!”

人们所惋惜的,不仅是那些可以重读的书,更指那少数的可以百读不厌的书,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温雅的安静的书,高贵的启迪的书,那些值得埋头细嚼的不仅一次而可以重读多次的书,这些曾经于我有所收益的书,要像老朋友一样记起它们,像邂逅的旧友一样,会获得新知、新的感觉、新的启迪。”

有些书,通读一遍,其义自明;有些书,来来回回地精读数遍,仍嫌不足。但是不管多难读的书,只要用心专一,假以时日,总会越读越明了。这就正如古人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有一位考上文科重点大学的学生在介绍自己的读书经历时谈道:在读书期间,他对语文语法知识怎么也读不进去,什么主、谓、宾、定、状、补,越读越懵。过后总是不甘心,就买来一本《现代汉语》反复读。读不进去,过几天再读,来回读了许多遍,每读一遍时就反复琢磨,终得其要领,“主谓宾”是句之主干,“定状补”是句之枝叶,还有“连谓式”、“兼语式”等,掌握规律,灵活运用,领悟于心。以此方法坚持数年,领会就越来越深了。最后,他终于考上理想的大学。

由此可见,只要不厌其烦,常读多思,是能弄通书中之“义”的。这也是无论名人还是凡人的读书心得吧。

在读书过程中,你会发觉,将自己喜欢的好书或经典之作重读一遍或多遍,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

4.反复咀嚼的重点反复法

在精读过程中,读者欲将知识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东西,总需要经过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孔子曾提出读书要反复的主张,认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他读《易经》时,曾把穿竹简用的牛皮绳磨断好几根,留下了著名的“韦编三绝”的典故。

必须看到,反复阅读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反复读书可以加强记忆,牢固地掌握知识。生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神经元多活动一次,神经上的活路就多开深一次,因而留住人脑中的印象也就加深一层,重复的次数越多,在头脑中留下的痕迹越深。只有不断反复阅读,才能把知识记得牢固。其次,反复阅读可以补遗释疑、加深理解。通过反复阅读,可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深化。

反复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从内容上来说大致可分成全面反复、重点反复和逆转反复三种类型。

全面反复是指把已经读过的书再重新加以全面阅读,全面反复对那些通过首次阅读而印象仍然模糊的书籍尤其显得必要。我国明清时代的一些学者为了钻研历史,不惜下苦功把《史记》、《汉书》乃至《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抄写下来,体味其技巧方法。这样既打好了基础,又拓宽了知识的广度。但是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花费时间和精力太多。

重点反复就是反复阅读书籍或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唐代韩愈在《进学解》中谈到读书时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这就是说,对叙事的书、文,必须掌握其主要情节;对说理的书、文,必须探求它的主旨。运用这种方法必须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书本的重点章节段落,领会其精神实质。

最后一种是逆转反复。它一般运用逆向思维方式,打破常规,摆脱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束缚,以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福井重雅就认为:“读书不妨逆读。”他认为如果第一遍是从头读,第二遍就从最后一章开始逆读,这样使自己从一开始就知道其中心内容,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反复读书法的分类还有其他的形式,如从时间安排上可分成整体反复和零星反复,从科目安排上可以分成单一反复和交叉反复,从记忆方法上还可以分成机械反复和意义反复等。但无论运用哪一种方式,都要注意,一要反复及时;二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复读;三要做好笔记,提高阅读效率。

5.深入剖析的详读详析法

详读详析法是精细阅读的最关键阶段。此阶段一定不要贪多求快,应当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阅读,就像品尝一顿精美的晚餐一样,要细嚼慢咽,把意思抓准,还要注意上下文间的联系,通过思考把实质内容找出来。详读详析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圈点划线

划线最重要的是与前段提出的问题联系起来,在文句中划出答案,也就是重点。划线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以后复习提供记忆线索,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值得温习的,所以我们应在精读时划出来,不要随处都划线。划线应与圈点结合好。一般是读完每一段再确定性地划,划线贵在精,不在多。可利用区分于印刷油墨的彩色笔,确定何种颜色为最重点、次重点,何为一般划线。当然,借来的书应当复印,然后再圈点划线。

(2)在书页空白处写眉批

写眉批是精细阅读的极好技巧。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先提问题引起思考,再作串联全段或全文的解答,从而概括性地也是理解性地阅读。在阅读前,自己应对问题作主动性思考,再带着问题在行文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这样你就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在阅读,而不仅仅是被动盲从地跟着作者的思路跑,可以慢慢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你自己的观点可能会遭遇三种情况:一是“英雄所见略同”,二是作者超越你,三是作者见解平淡无奇,你尽可写批评性评价。

(3)积极独立思考

不求甚解在传统学习里视为大忌。但现在,快速阅读需要对不必要“求解”的内容不求甚解。但是精读性内容却必须要思考,要深入求解,并且要积极地设问、作个人独立性地思考。碰到疑点时也应结合圈点划线与写眉批来进行思考求解。具体的思考求解法有以下几种:

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前苏联〕列宁

第一种:在该书该章节的前前后后寻找答案,用独立又联系的思维方法求解。

第二种:注意上课听老师讲授,课后请教或与同学交流。有价值的问题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授,而与同学的交流则能在同一问题碰撞出新的火花与观点。

第三种:查阅参考资料解决。找同类或性质相近的词典或补充性、拓展性资料,是比较好的“求解”办法。同时要注意同类知识的拓展、延伸及丰富。

阅读时不仅要借助外在条件思考,还要学会充分挖掘自身资源进行思考。应当把书中抽象、枯燥的名词、概念或原理,与感性形象的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将单调的阅读变得生动性、情趣性浓一些,这样自然而然就达到了阅读的目的,掌握了知识。由思考而引发的丰富联想,其实已对阅读内容进行了加工,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机械内容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联想呢?

第一,联想生活中的现实场景,将概念语言转变成具体表现。

第二,联想以往所学知识,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进行知识串联。跨章节、跨学科,甚至是跨领域,例如理化结合,甚至文理结合。

第三,要注意把抽象的原理与形象的图形物体展开联想。这一点在数学特别是在解析几何上体现得最为充分。

(4)系统整理

为了对阅读内容有一个框架性的印象,把分散零碎的资料归纳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就成了精读后的必备工作。可借助前面的阅读技术与思维导图等作整理性复述工作。

利用一些关键图表等列出一个提纲性的东西,由知识点引出知识线,再放射拓展成知识面。

(5)小结每章节

小结其实就是系统整理每章节,把逐章逐节的知识串点为珠、连线为面。由主题性出发,每章就是一个大主题,每节又是大主题下的小主题或是对大主题的论述。把每章节每段文字,甚至是每句话层层解剖,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如此,超级快速阅读的精细阅读就已基本完成了。

(6)总结全书

总结全书是每次阅读的最后一步。总结全书是事物发展普遍螺旋式规律在阅读上的体现,也就是薄一厚一薄。

薄一厚。是在原书相对“薄”的基础上,因为思考、设问,也因为要写心得体会、评论,加上问题注解、记笔记、查阅参考资料,使单一的阅读更加精细深入,从而扩大了加“厚”了知识面。这是知识积累、概念外延、丰富知识面的必要工作与必经阶段。

青少年阅读与学习既要发扬“钉子”精神,钻得进去,又要有“起钉锤”的功能,能让自己拔得出来。

厚一薄。就是把握要点,掌握核心内容。不管怎样厚的一本书,读懂了、理解了、记笔记了、圈点划线了,就抓住了其内核,它就自然而然地变薄了。语文课文的阅读,老师要学生写中心思想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说前一工作是“肢解”全书,那么这步工作就是综合知识的细嚼慢咽后,还要融会贯通,理顺它们之间的有机关系。这样,在温习时,学生才有记忆与复习的线索。

借助笔记是最主要的方法。掌握全书的精神实质,理清脉络,把知识消化,真正达到“透彻”的境界,这才是超速阅读中精细阅读法的最高要求。

6.环环相扣的SQ3R读书法

近10年来,国外流行一种SQ3R读书法。所谓SQ3R,就是SURVEY(浏览)、QUESTION(提问)、READ(阅读)、RECITE(复述)、REVIEW(复习)。如果我们要精读一本书,可以依照顺序进行以下步骤:

第一步,浏览。要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就要先让自己对全书有个总体印象。快速浏览全书,注意材料的结构和重点,不仅能使自己大体了解全书的框架,还能把自己原先掌握的有关知识与经验调动起来,为进一步阅读打下基础。

第二步,提问。根据阅读要求,就阅读材料的标题等重要标示提出一些问题。这种提问能使自己的阅读有所准备,有批判的主动性,有利于我们集中注意力,增强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对加深理解和记忆重点知识都有好处。

第三步,阅读。带着问题深入阅读,逐字逐段,边读边思,理解透彻。掌握各章节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实质以及各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作品的意义、价值。对难度大的段落要反复阅读,以便熟练掌握。

第四步,复述。就是重新反复阅读,达到熟练程度,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重点内容,以检验学习和记忆的效果;发现没有掌握好的难点,还要反复阅读,力求熟练掌握。

第五步,复习。在复习的时候要抓重点,并按照遗忘规律,及时、有计划地组织复习。最好在学习后一两天内进行复习,隔一段时间重复复习。

7.分解凝聚的拆凝读书法

我们这里所说的分解与凝聚,其实就是在精读过程中两种分析的手段,其中,运用分解法,我们可对重点细节、重点内容了如指掌;而运用凝聚法,则文章或书本的主要精华则不会旁落。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阅读,效果都会比较理想。

(1)拆读:以获取重要细节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中〕巴金

你见过一种奇妙的拆读方法吗?它其实就是分解阅读法。一般地,文章有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不同体裁的文章,其“零件”也不同。若是议论文,其“零件”拆开成论题、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论证方法以及论证语言等。若是记叙文,有写人为主的,有写事为主的,也有写景状物为主的。若是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拆开成人物形象、写人的方法、语言、结构等几个面来读。当然,拆开读时,也不是每篇文章都拆成这些“零件”,应根据不同文章重点拆成两三个“零件”。

我们在这里以读《泼留希金》为例吧:

全文有三段:第一段(第1~5节),写泼留希金庄园荒芜、衰败的外观和他的猥琐的外貌;

第二段(第6~12节),写泼留希金内宅的杂乱、灰暗和肮脏,烘托他精神的空虚和卑微;

第三段(第13~14节),写泼留希金的肖像,追述他的生活史,刻画他是个乞丐与富翁、贪婪者与浪费者的结合体。

这时,我们来拆开来读,即在阅读时,从外到内,从现象到本质。仍以《泼留希金》一文为例,要读得深、读得细,还得在“拆开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读到“内部”、“本质”,那就是深入发掘作者为什么要刻画泼留希金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显然泼留希金的生活史表明,俄国农奴制度行将崩溃。这就从本质上认识到了作品的深刻意义。

此外,我们在分析段落的主要内容时,拆读的方法也很好。在文章里,通常是每一个段落说明一个主要意思。读文章的人读完一段就了解一个意思,一步一步地把每一段的意思都了解了,全篇文章的大意也就明白了。

而准确地理解一个段落的意思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怎样才能正确理解一个段落的意思呢?这时一定要运用拆读法。

第一步,要善于归纳和分析,透过段落所叙述的表面意思抓住实质。

第二步,要弄清段落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了解段落表达的层次。

第三步,要了解段落在全文的地位和作用。段落是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了解一个段落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深刻理解段落的意思是十分必要的。

读书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要通过反复使自己学到的东西达到娴熟的程度。

——〔中〕张广厚

另外,有些段落的大意,常常是作者用一句话在段落中加以提示或归纳,这样的句子我们管它叫段落的中心句。对于这些句子,在总结段意时,只要将其划出来,或稍加改变写出来就行了。

最后,我们本着找寻重要细节的目标,也要适当运用拆读法。文章段落的组织及各段落的组合与建造房屋十分相似。建筑工人先建地基,再加上墙、楼板、支柱等建成房屋。同样,当你在阅读时,你是为了寻找一个段落的主要内容或基本内容而阅读的,然后你就要寻找对主要内容起着支持、附加或解释作用的各个细节。

我们也看到,文章的重要细节可能会以几种不同的形式出现。最常见的是说明性的例子,也可以通过列举描述性的事实或事件这一形式出现,还可以通过适当处理重要细节、下定义或把其含义解释清楚来体现。

有一点一定要记住,中心内容就是一个段落的大意,一个重要细节就是有关中心内容的一个事实。

另外,为获取重要细节,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找出段落的要点。

②找出解释、例证和详述中心内容的细节。

③只选出那些与中心内容紧密相关的细节。

(2)凝聚:以获取文章精华

书海茫茫,谁也无法把每本书都仔仔细细地阅读,可是,谁如果能读得越多,谁的知识面就越开阔。这真是一对难以克服的矛盾。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却以自己的独特的才能,使这对矛盾迎刃而解。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并把其他的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到不良之处的一切。

这就是爱因斯坦的凝聚式读书法,就像沙里淘金一样,把有用的“金子”留起来,而将那些无用的“沙子”统统扔掉。

爱因斯坦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先是通过前言、后记、目录了解这本书的概貌。然后,略读正文,此时他特别注意大小标题、黑体字,以及有特殊标记的字、句、段,及时抓住自己需要的内容。翻检完全书后,再细读一遍目录,把自己头脑中吸收的东西加上条理化与系统化,使观点、材料做到有机的结合。采取这样的办法,既使他加快了阅读的速度,也能尽快地吸收更多的知识。

爱因斯坦读专业书时就是用此法。他在从事物理学的研究和创造时,阅读了伽利略、牛顿等前辈物理学家的大量著作。这些书籍经历了200余年的历史,许多观点与19世纪物理学中的新发现产生了矛盾。爱因斯坦抛掉那些已过时的东西,吸取一些有益于研究工作的东西,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相对论”。

爱因斯坦阅读其他书籍时,也是用的“凝聚”法。比如有一次,他得到了一本装帧十分考究的几何教科书,读完之后,搁下这本书,就能将书中的精华部分有条有理地讲述出来,有人很钦佩他读书的本领,向他探询读书的方法,他说,他是“抓住了书的骨肉,抛掉了书的皮毛”。

正因为爱因斯坦善于使用这种凝聚方法读书学习,所以他能不为那些使其大脑负担过重的次要内容困扰,而由“金子”把自己引到深处,不断为现代物理学开拓着崭新的道路,成为世界科学巨匠,而对阅读材料加以浓缩,就是要处理好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重点信息和非重要信息的关系问题。费尔巴哈说:“托乌斯·霍布斯只阅读非常杰出的著作,因此他读的书为数不多,他甚至经常说,如果他像其他学者那样阅读那么多的书籍,他就会与他们一样无知了。”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法〕让·稚克·卢梭

浓缩式阅读法和做笔记、摘要、卡片有密切关系。做读书笔记实际上就是一个把阅读材料加以浓缩、提炼的过程。笔记不应该仅仅是原书的简缩本,而应该是经反复考虑和斟酌挑选出来的重点、核心内容。

而霍布斯所说的则是一种更广义的浓缩,它表现在选择读物上。前人留下那么多书籍,都看是不可能的,只能加以精选。

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阐述读诗如何精选——《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香菱向黛玉请教如何做诗,黛玉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读李青莲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另外,浓缩和精选同博览并不矛盾。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博览解决的是知识广度问题,它是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确定怎样精选,怎样浓缩,从而解决知识的深度问题。读书只有广度而没有深度,人就不能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但是没有广度,当然也就难有深度。

罗丹说过,雕塑成功之诀窍,是把多余的尽数凿去。发现性的阅读,从这一角度来说,即是把一重一重无关的或相关很少的冗余信息除去的过程。

然而,哪些是冗余信息,哪些该忘掉、该删除,却是无法在阅读之初如数预见和预定的。删除的过程是逐步深化的过程。阅读过程就是删除过程,然而,是读了删,而不是删了读。

删除的过程,首先是复读的过程。我们绝不可能在第一遍时,就完全决定该删去或略去什么。所以,能否删得恰当,关键在于掌握复读的方法,进行复读的战略安排。这时,首先就要克服思维定势。

这里,你不妨做一个实验,第一遍读时,就用铅笔把你认为最重要的地方划出,然后读第二遍,把未划的部分仔细阅读,那你一定会发现第一遍划出的部分多数并非重要。这本书的精华所在并不在第一、二遍划出的部分中。原理很简单,读者由于有了第一遍的经验,因而有了新的知觉定势,从而又能在第一遍读时未能感知到东西的地方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当然,要实现凝聚阅读法,就一定要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其主要结构。

有的人反映,读过一篇文章之后,对文章的内容也就都理解了,但是,闭上眼睛一回想,文章的整体面貌却模模糊糊,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来。其实,这就是在阅读时,没有注意把握文章的结构。打个比方说吧,一棵大树,是由树根、树干和树冠组成的;一间房子是由屋顶、墙体和基础构成的。文章也一样,有开头,有主体,有结尾,一层层、一段段紧密联系,互相照应,总是按照一定的样式组织在一起的,文章的这种组织形式就是它的结构。

会读书的人,总善于把握文章的结构,读过之后,文章的内容就有条有理地储存在脑子里,用得着的时候,就能清楚地联想起来。所以,要想有效地读书,非得注意把握文章的结构不可。

8.读写结合的档案读书法

俗话说:“口读十遍,不如手过一遍。”记录读书“档案”,对于加深理解和巩固学过的知识,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从19世纪20年代初,就每天勤于阅读、勤于摘录、勤于写心得,数十年如一日,一生写下的笔记共有五百多万字,达二百多册。这些笔记生动地反映了他一生读书的收获。他深有感触地说:“我的论文书籍就是靠平时积累的资料写出来的;平时不积累资料,不对这些资料反复研究,是写不出有创建的文章来的。”

读书“档案”,是读书者在读书过程中积累资料的结果,它实际上是一个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整体。古今学者按照各自的特点、爱好和需要,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做读书“档案”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批语“档案”法

批语“档案”法,就是在原文的顶端的空白处,加上眉批或在原文后面加尾批,在行与行之间加旁批。总之,读书一有心得,就可以随时随地把自己的感受、体会等批注在书本的天头、地脚、段尾、篇末和空白处。这种方法被人们普遍采用,它的好处是简便、灵活,有助于培养言简意赅的好文风。毛泽东同志早年读过的书,上面朱墨纷呈,圈圈点点。他在阅读《伦理学原理》时,在这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竟然写下了12000字的批语。

(2)符号“档案”法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符号“档案”法,就是阅读时在书本上即兴做下的各种记号,如直线、双线、曲线、圆圈、方框等等。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发现新颖的观点、精辟的论述等,都可以用各种表示不同含义的符号标注出来,便于找出重点,加深印象。对于那些比较长的段落,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层次,使其条理清晰,便于记忆。如列宁做符号笔记时就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在边上划一条直线,表示此处值得注意;划两条或三条直线,表示特别注意;写上“NB”两个字母则表示非常重要等。

(3)摘录“档案”法

摘录“档案”法,就是把原文中的重点、难点、结论、名言、警句或重要的史料等抄录下来,以便日后检索。摘录时必须依照原文,不能断章取义,不能改动原文的字句和标点符号。此外,还要注明出处,包括书名、作者、页数等,以便需要时查找核对。著名史学家吴晗说过:“摘抄绝不是一项简单地机械地抄写工作,而是极其重要的学习方法。每抄写一遍,就更加巩固你的记忆,加深你的理解,激发你的创造。”

(4)提纲“档案”法

提纲“档案”法,即读过一本书后,把原文的基本内容、中心思想,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总结;也可以摘引原文,并加上自己的说明,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韩愈在《进学篇》中说:“记事者必提其要。”指的就是提纲笔记。这种读书笔记首先需求通读原文,理解透彻,抓住重点,然后把基本内容概括出来。文字力求简明扼要,但不要把自己的感想、看法写进去。

(5)心得“档案”法

心得“档案”法,就是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及观点写下来。其写作形式不拘一格,可以针对书中的一个问题或观点来写,也可以针对整本书写,写时要注意联系实际,既可以针对当前的社会现状,也可以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应做到紧扣原文,突出重点,有感而发。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就是典型的心得笔记式的专论。

(6)专题“档案”法

专题“档案”法,就是把书籍或若干资料中的相同内容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综合到同一个题目或专题下。我们在阅读时,有时会发现不同版本的书籍、不同地方的报刊文章讲的都是同一内容。这样我们就可以有目的地做分类笔记,把这些资料归纳到一起。做这种笔记,要求简练、准确、全面。

做读书档案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有的人用笔记本,有的人用活页纸,也有的人用剪贴的方式,还有的人用统一的卡片。但不论用哪种方法都应做到认真、精练,并要做到持之以恒。

如果你在读书的同时建立了读书档案,就相当于给自己营造了一个容量相当可观的“外脑”和知识仓库。

9.熟记成诵的勤读多背法

在精读过程中,细细品味重点章节,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背记,效果也很好,这更利于掌握相关知识,并能长期牢记。

(1)定期复述法

复述式阅读最突出的作用是可以帮人加深记忆。遗忘是读书的大敌,而复述式阅读就可战胜遗忘。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的母亲。”

一般地说来,复述式阅读有以下几个作用:

①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感受

要复述原文,仅读一遍是不可能的,多读几遍,必然会在吟诵潜思过程中,融会贯通文章的精义。

②可以为演讲、写作等积累材料,提供范型

因为丰富的语言材料、理论观点和表达方式是人进行思考、说话、创造的基础。复述式阅读正好可以积累和储备这些材料。通过复述,文章中的精词练句、修辞手法、布局谋篇方式,就逐步在脑子里形成各种范型,一旦需要时,就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③复述式阅读可以锻炼人的记忆力

经常做这种阅读,无异于经常做“记忆体操”,不但可以练习各种记忆的技巧,而且可以增强记忆效果。

复述可分为大意复述和详细复述。大意复述要对原文作较大的浓缩,提纲挈领,抓住要点和中心,其余细节则可简略;详细复述接近于背诵,它要求用自己的话说出原文的大部分内容。

具体而言,复述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

①课后复述

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两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中〕朱自清

上完一堂课或看完一段书后,用几分钟时间概括老师讲授的内容或这段书的中心思想,及时抓住重点。

②临睡前复述

在晚上睡觉前,把一天所学的内容默想一遍,有人称之为“过电影”。

③阶段复述

学完一个章节或几个章节后,可提纲挈领地回顾课本的内容,找出每章节的重点,在认识上从分段走向整体。

心理学研究表示,复述式阅读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阅读材料按内容分成段,同时找出各段间的逻辑关系,必要时可写出内容提纲。

②要明确文章的中心、结构、段落,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并由此出发,先建立文章的纲要、梗概,再逐步充实细节,以至掌握全篇。

③复述不同体裁的文章,应选用不同的方法。研究表明,最容易复述的是故事、训、说,其次是散文,杂文、论文最难复述。复述故事、小说,主要是抓住人物和情节,以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为线索。复述散文、杂文等,应采用分段分层法,抓住关键句,以写景与抒情的交错顺序、叙事与论说的交错顺序为线索。

总之,复述式阅读法是掌握书本知识、进行知识储备的一种好办法。很多名人学者都经常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2)以背带读法

我军著名将领刘伯承元帅历来主张读书要下功夫背一些必要的知识。从小时候上学起,他就想出了背字典的办法,一条一条,一页一页,一丝不苟地背。这尽管要下很大的功夫,但却是一举数得,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毅力,而且增强了记忆。他在戎马倥偬中,仍挤时间背书。他对《孙子兵法》读得最熟,一些重要章节能熟练地背诵。他主张背一些知识,但反对死记硬背。他注重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而著名作家茅盾的读书方法是:对经典文艺作品先粗读一遍,领略大意;精读之,仔细体会要旨,领会技巧,将书的最精彩部分重新过目温习一遍,这是咀嚼的功夫,以便牢记。

当代历史学家缪越说:“‘熟读深思’是我行之有效的一点经验。重要的书,必须熟读、精读,最好能背诵,只靠泛泛浏览是不够的。我读书时,对于重要篇章,常常熟读成诵。至于精美的文章或诗词,更是喜欢反复朗诵,如同唱歌一样,牢记在心。习惯久了,成为自然,记忆力也愈用愈强,感到背书非但不是苦事,而是一种乐趣。”这些话看似简单,但它们的确说明一个深奥的道理:背读是高效学习之母!

(3)全脑强记法

不假思索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终将消失殆尽。

——〔德〕阿瑟·叔本华

我们都知道,书如山高,学如海深,登山涉海,显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即使是天性资质极好的人也不可能将书本知识一次性全部装进脑子。唐代有位名叫常敬忠的学士,一本万言书,他只默读七遍,就背诵如流。其天赋之高令人赞叹自不待言,但在他的学习过程中仍然融会着反复与强记这样两种密切相关的读书方法。一般而言,前面提到过的反复阅读可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反之,博闻强记又必须借助于反复阅读。也就是说,反复法是强记法的基础,强记法是反复法的主要目的,二者相辅相成,在阅读过程中常常综合运用。

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记忆,就无所谓学习,就丧失了阅读的目的。因此,渴求知识的人总是不断地探索增强记忆的办法,使头脑中能贮存更多的“思则生、用则来”的可靠信息。而要提高人的记忆力,通常需要不断地反复阅读和背诵锻炼。绝大部分阅读者的经验说明,非凡的记忆力并非先天的,而是源于后天的逐步培养和锻炼。比如,北宋时的司马光,尽管他对上千年的史料记忆和运用很娴熟,写下了巨著《资治通鉴》,但在年幼时的记忆力却不如他人。他是凭借充分自信坚持锻炼,对于所学知识常常反复多遍学习,直至能背诵如流为止。他一直到晚年都坚持这种反复攻读而熟记的阅读方法。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记忆与反复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通过反复阅读,能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促进知识由陌生向熟悉转化。

总之,人们在锻炼记忆力的过程中,要善于不断揣摩与积累有效的记忆方法。

同类推荐
  •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作业集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作业集

    初学这门课程的学生,教师讲课时能听得懂,但是对知识点掌握不够,为此我们编写了《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作业集,概括了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有助于同学们开拓思维。本作业集内容由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概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平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信息系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等组成。各章习题分为: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习题紧扣教材内容。
  • 中国科技史速读

    中国科技史速读

    历史有助于我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有助于我们建立民族的责任感。因此,我们在参考了大量权威性历史著作的基础上,将中国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资料经过提炼,横向分割,纵向发展,纵横交错,全面而系统地阐述相应领域的历史发展进程,内容涵盖中国宫廷历、政治历、军事历、科技历、文化历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历史知识的最佳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种风景的老人

    种风景的老人

    本书分为“爱的花瓣”、“带刺玫瑰”、“梦幻博客”、“亲亲校园”、“情爱画廊”、“人在旅途”、“智慧光盘”七个章节。
  • 小学生基础语感在阅读教学中的分学段培养与评价

    小学生基础语感在阅读教学中的分学段培养与评价

    语感是在理解和表达过程中,对言语对象进行直觉建构的一种言语能力,其心理表征是一个开放的图式与产生式的复合体。基础语感本质上也是一种语感,不同在于它是基于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文化积累和生活体验的,侧重于理解与表达字、词、句、段、篇等基本言语对象的基础言语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分学段来培养学生的基础语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分学段培养与评价基础语感,应始于培养目标的制定,然后根据目标的教学心理学分类来导学、导教、导测量。在测量与评价基础语感时,还应着眼于学生发展,结合具体语境从外显表现与内隐理解两方面进行整体的、多样化的评价。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探险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探险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
热门推荐
  • 美厨邪妃

    美厨邪妃

    旷世厨艺让她桃花朵朵开,美男排排站。某男一求,答:“我对伪娘没兴趣。”某男二求,答:“我了个呸呸,你愿意娶,本小姐不待见嫁!”某男三求,答:“不好意思,本小姐名花有主,你木的机会。”某男四求,答:“奶奶个熊熊,你疯了,那可是皇帝,你不想活,我和儿子还不想死。”
  • 我的贴身校花

    我的贴身校花

    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无意间得到一瓶丹药,让他身怀数种异能。追校花,被校花追。清纯校花,傲娇校花,野辣校花,都来贴身。此外,还有靓丽性感的美女同居,时尚妩媚的警花……想拥有她们吗,那就来吧。
  • 未来兵王闯异界

    未来兵王闯异界

    五十年后的共和国军人意外穿越到魔法世界,为了寻找可能还幸存战友们,开始了异界的征途!
  • 谜梦追凶

    谜梦追凶

    都市人,都市病,现如今哪个人心里还没点心理疾病!当一个有着被害妄想症的懵懂少年,他的妄想变成一桩桩正在发生的残忍杀虐!是巧合还是人为?究竟是人性的冷漠还是道德的丧失……是视若无睹,还是一查究竟?而他,该怎么办?本书绝对不会太监,一天保证在一到两更。不是全职请理解。书友交流群:129214849
  • 众宠难挡

    众宠难挡

    她,一个被爱情伤到并获重生的女人,不知是否是老天要补偿于她,将她送到自己毫不知晓的古代中。在这个异世当中,她首先被误认身份,成为待嫁王妃,而后又在送亲的路上被掳走。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情造就了她和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
  • 赠你一世温暖

    赠你一世温暖

    【半手游文】“不准欺负我,不许反悔!”她按着技能,刚想躲,就被他杀死。男神微微一笑“下次不会再杀你了,我保护你。”她怀疑自己是不是太笨,她却被他从背后抱住“游戏应该这样玩。”她纳闷,男神这是要手把手实战教学?“本王是不是很厉害?”
  • 穿成丫鬟后我翻身了

    穿成丫鬟后我翻身了

    叶晓穿成了王府夫人的陪嫁丫鬟,夫人无缘无故暴毙,她没了靠山,孤立无助,为了避免被打骂日子过的兢兢战战。可府里的二少爷偏偏不放过她,对她百般刁难,她被欺负的只能转身去抱世子爷的大腿……世子爷和二少爷素来不和,有了世子爷给她撑腰,叶晓底气足了些,可她还是那个被二少爷摁在墙上欺负的小可怜,世子这个纨绔子弟根本护不住她好么?
  • 魔界公主:白衣少年等等我

    魔界公主:白衣少年等等我

    她是魔界的公主,背负着整个家族的使命,魔兽界的未来在她的手中,可是她却爱上了那个剑眉白衫的少年,一切因此而改变。
  • 微风拂过她的脸

    微风拂过她的脸

    学生时期的颜初是公认的好学生、乖乖女而池洂在别人眼中是个不择不扣的坏学生,可后来在颜初眼中池洂跟他们说的根本就不一样。片段一:颜初:“你喜欢什么样的人啊”池洂:“我喜欢心安的”颜初:“何为心安”池洂:“我喜欢她,她喜欢我,这就够了”片段二:某天有人质问池洂喜欢颜初什么,池洂霸气回答道:“我对她的喜欢岂是三言两语就可以随便说清的”后来颜初才明白原来池洂对她的喜欢并不比她少…喜欢你是我一直以来最坚持的事
  • 惊世舜华

    惊世舜华

    敢爱敢恨是她的作风,善恶分明是她的准则,惊人相貌、惊天才华与惊世武功是她的通行证,看她如何咸鱼翻身,从娇纵纨绔的国公府独女变身完美女强人。过程美男多多,结局1对1。轩辕泽:天朝泽王爷,相貌非凡,冷酷如他,一旦爱上,绝不悔改。上官澈:天朝丞相之子,木讷如他,却也为情所困,深陷不得出。叶暝:国公府暗卫,忠诚如他,愿做舜华生生世世的骑士。负清风:天朝首富,温柔如他,定荣宠一世。陌华:舜华的表哥,腹黑如他,却对她表里如一。玉流烟:天朝国师,淡漠如他,却也有为尘世所扰的那一天。究竟谁能夺得舜华的芳心?还有其他各路人物陆续出场,各位看官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