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5900000007

第7章 赤胆忠心扶社稷,肝脑涂地报君恩——重臣篇(2)

不过,魏惠王并未把商鞅放在眼里,默不作声。公叔痤知道魏王不肯重用商鞅,便又对魏惠王说:“如果大王不肯重用商鞅,就务必要把他杀掉,千万不要让他到别的国家去效力,不然的话,将后患无穷。”魏惠王点头答应了。

魏惠王一走,公叔痤就马命人上把商鞅找来,对他说:“刚才我向大王举荐了你,不过,大王对你并不看好。于是,我便建议让大王把你杀掉,大王答应了。你必须马上离开魏国,否则你将有性命之忧。”谁知,商鞅却不以为然,反驳说:“既然大王没有听信您的话重用我,又怎么会听您的话把我杀掉呢?”于是,商鞅照样留在魏国。

果如商鞅所料,魏惠王在离开公叔痤的府上之后,对左右说:“公叔痤已病入膏肓!连脑子都糊涂了,一会儿让我重用商鞅,一会儿又让我把他杀掉。真是荒唐透顶!”

不久,秦国的秦孝公为了摆脱落后挨打的被动状态,便征召天下有志之士。这时公叔痤已经去世,商鞅知道,自己在魏国更加无望,便来到了秦国。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监的介绍,商鞅前后与秦孝公深谈了3次。

第一次,商鞅向秦孝公大讲尧、舜、禹的仁义,要求秦孝公效法他们,行帝王之道,秦孝公听得直打瞌睡。第二次,商鞅依然把第一次的话重复了一遍,秦孝公颇为生气,对商鞅说:“你这么死脑筋,要寡人如何才能重用你?”到第三次时,商鞅已经摸清了秦孝公急于称雄的思想,便大谈富国强兵之道:“国家想富有,必须注重农业;要强大,必须奖励将士;要把国家治理好,必须赏罚分明。重赏能使百姓拼命,重罚能让百姓自律。赏罚分明,朝廷才有威信,才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这次秦孝公听得入了迷,竟一连和商鞅谈了好几天,并决定重用商鞅,走变法图强之路。

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的消息传开后,遭到了秦国贵族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严重地侵犯了他们的既得利益。秦孝公便把大臣们召集起来进行讨论。商鞅说:“有超前意识的人,其做法往往会受到世俗者的讥讽和反对,愚笨的人大多目光短浅,而聪明的人总能做出正确的预见。作为智者是不能和一般人去商量革新和创造的,只能让他们享受成果。所以,只要能国富民强,就不必拘泥传统制度。”

秦孝公虽然觉得商鞅讲得非常有道理。可贵族甘龙却竭力反对说:“据我所知,圣贤之人,是不用改变民众的习俗来推行教化的,明智的人也不会改变原来的制度来治理国家。如果不按祖宗规矩办事,而随意改变,就会引起天下的混乱。”

商鞅立刻反驳说:“只有书呆子才会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让这两种人做官,只能照本宣科,一事无成。三代不同礼、五霸不同法,就足以证明是成功的先例。”

随后,又有几位贵族站起来联合反对商鞅,但均被商鞅的滔滔雄辩驳得哑口无言。就这样,以杜挚、甘龙为代表的守旧派在这场舌战中被商鞅逐一击败,此事也进一步坚定了秦孝公变法的决心。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了在秦国的第一次变法,其主要内容为:(1)编制户口,定“连坐”之法。(2)推行小家庭政策。(3)重农抑商。(4)奖励军功,严惩私斗。(5)制定十二级爵。

新法制定好后,在公布之前,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了一根3丈高的木头,声称谁若能把木头搬到北门赏给十金。百姓都觉得奇怪,却没人愿做。商鞅见状,立即宣布追加赏金至五十。重赏之下,终于有一人将此木搬到了北门。商鞅当场兑现,并借机宣布国家将颁布新法,且强调令出必行,绝不欺骗。就这样,第一次变法在人们的疑虑中大张旗鼓地启动了。

新法实施一年后,秦国百姓并不十分认可。恰在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遭遇阻力,正是因为上层人士触犯后享受特权的缘故。”于是,商鞅便决定拿太子开刀。但太子是国君继承人,是不能施以刑罚的,于是商鞅就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自此再也无人敢抵触新法,结果新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见商鞅能力过人,秦王任命他为大良造,率领军队围攻魏国安邑,迫使他们屈服投降。随着秦国国力的大增,又在咸阳建筑宫廷城阙,并把国都从雍地迁到咸阳。

在一连串的成绩面前,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开始了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是:(1)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2)以县为进方行政单位。(3)废井田,开阡陌。(4)统一度量衡。特别是井田制的改革,标志着是由封建制取代了奴隶制,从而大大加速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使秦国日益富强起来。值得一提的县政改革,彻底颠覆了过去的承袭制度,其官职由国君直接任免,确保了中央集权,使秦国开始走向中央集权的道路。

新法推行了10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而不再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安定。当初批评新法的百姓现在又纷纷称赞法令方便。

就这样,这场在商鞅主宰下轰轰烈烈的变法,从土地到官制,从法律到行政,都得到了改观。彻底打破了过去老世族奴隶主们对秦国的控制,将治国大权交到了有思想、有学识、开化进步的新兴地主阶层手里。这些新执掌国政的人,不但思想进步,而且文武兼备,不论出身都得凭军功得爵。换句话说,就是所有在秦国享受高位的人,不论是世族还是客卿,都必须拥有战功。

因此,整个秦国就变成了一个高效的战争机器,成了随时可以动员、随时能够作战的国家。但这个国家并不封闭,而是大开国门,欢迎任何愿意为秦国效力的人,给秦国带来了多元思想和文化,带来了富国强兵的方略和体制。

由此可见,对当时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商鞅变法,应当说是一场改变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是把中国的奴隶制度和封国制度彻底铲除的光荣之战,但这场变革也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并最终在秦孝王去世后,商鞅遭到了疯狂的反扑。

悲情史

商鞅大刀阔斧的新法变革,虽然帮助秦孝公实现了富国强兵、威震诸侯的梦想,但这一代表社会进步力量的新法的实施,却损害了许多宗室贵戚的利益,尤其是商鞅为推行新法而采取的一系列非常血腥的暴力镇压手段,更是招致各种旧势力的强烈不满,但只是碍于新法的严酷和孝公的支持敢怒而不敢言。这种现状,为他的悲情结局埋下了伏笔。

在商鞅变法10年后,有个名叫赵良的人,胆子非常大,代表贵族集团去见商鞅。一开始,赵良就劝说商鞅最好能主动让位,后来又劝商鞅取消残酷的刑罚,到了最后竟然发出威胁,并说商鞅不遵守旧制,一意孤行,迟早会招致失败,甚至还凶狠地对商鞅说:“别看你现在风光八面,一旦孝公死后,你的苦日子就来了,秦国想收拾你的人太多了!别心里没数,其实你的末日也快到了!希望你好自为之!”

此时,商鞅已然大权在握,从来没有人敢用这种口气对他说话。如果在往常,商鞅一定会立刻命人将其处死,但这次商鞅却意外地放了赵良一马,但对赵良的辞职和免除酷刑的建议并未采纳。事实上,商鞅也知道,在这场变革中,他同地主阶级内部的一些代表人物积怨甚多。对于这种处境,商鞅本人也有些害怕,因此每次出门时,都要安排武装卫士保驾。

半年之后,秦孝公病重,出于国家最高利益考虑,秦孝公也曾打算把王位让给商鞅,但商鞅没有接受。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死,太子驷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秦惠文王。因秦惠文王在新法实施时,曾违犯新法而被商鞅定过罪,所以他一直耿耿于怀。

商鞅已经预感到事情不妙,凶多吉少。而秦惠文王也正在计划报一箭之仇,因而就和那些反对商鞅的旧势力联合起来,捏造罪名,栽赃陷害,硬说商鞅有阴谋篡位之心,并四处派兵捉拿商鞅。商鞅获此消息,连夜出逃。

商鞅在逃亡途中要求住店,却因没有任何凭证而遭店主拒绝,店主对商鞅说:“根据商君的法令规定,旅店留宿人员需要出示相关证件,而没有证件的人就必须判刑。你现在没有证件,我怎么敢让你在此住宿啊?”

商鞅感慨万千,叹了口气说:“看来,是天不容我,没想到我自己订的法令竟害到自己头上了!”这就是后来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作茧自缚”的由来。

商鞅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逃到临近的魏国。可是他曾率秦军打败过魏国,因此魏国对他早已是恨之入骨,更不肯收留他,甚至还有人说:“商鞅是秦国追捕的罪犯。秦国如此强大,若知道他们追捕的罪犯逃到了魏国,且魏国还包庇他,那么秦国就一定会发兵攻打我们!还不如把商鞅抓起来送到秦国,这样秦国就欠我们一份人情,而我们也躲过了包庇的罪名!”

就这样,魏国人就把曾经权倾朝野的商鞅捆绑后押送到了秦国境内。但商鞅被送回秦国后,靠其嘴巴的优势,竟然说服了一些人,不但被松了绑,还在那里组织了一些人马,准备抵抗秦军,但终寡不敌众,最后还是被强大的秦军捉住,然后处以极刑。

商鞅死后,秦惠文王觉着难解心头之恨,就命人把商鞅的四肢和脑袋用绳子拴在了5匹马身上,当众五马分尸。他还告诫众人说:“谁敢反叛国家,就是商鞅这个下场!”接着,他又下令把商鞅满门抄斩。可怜的改革英雄,最后竟然落得个如此凄惨的下场。

事实上,秦惠文王及公子虔等人杀死商鞅,是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并非新旧两种势力的斗争。

因此,商鞅死后,商鞅所倡导的改革并未终止,封建制度仍得以继续发展,并不断得到巩固加强。商鞅也许在九泉之下有了一丝安慰。

评说台

春秋战国是我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从当时的背景来讲,改革旧的制度,包括改变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切旧的上层建筑,是顺应社会潮流的正确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商鞅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敢于蔑视传统势力和旧习俗,积极投身这场封建制改革运动,并使封建制度在秦国取得巨大成功,可谓功不可没。

毫不夸张地说,假如没有商鞅的变法,秦国就根本不足以抵抗强大的六国;同样,假如没有商鞅的变法,也就没有后来张仪的捭阖纵横;就更不可能会有白起与赵国在长平对峙3年而胜之的辉煌壮举。

然而,历史在这里却出现了拐点,就是这样一个功勋式的改革人物,却最终被污蔑成变法谋反,不但自己被五马分尸,甚至还祸及族群,成为痛心撕肺的历史大冤案。

应当说,商鞅的改革遇到了“有道明君”,否则其改革也只能胎死腹中。当秦孝王和商鞅在“富国强兵”的愿景目标上高度吻合时,二人才一拍即合,并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戏。秦孝公以完全信赖、充分授权的支持态度,促使了商鞅得以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强制推进,而且商鞅还相信自己是在为一个国家的成功而作出努力和贡献。

可是,商鞅的改革触动的是秦国富豪权贵的利益,且是以极端的高压方式横扫人心,推行的是威权政治,其执法力度凶险残酷,甚至为达目的不择不手段。或许,这是商鞅帮助秦国进步和发达而不得不采取的强硬态度和非常手段。

但是由于对个人权威无限量地高估,把民众玩弄于股掌之中,使得秦国后来的发展虽登峰造极而又迅速崩溃,也正是受到从商鞅到李斯都笃信厉行苛政的影响。

韩信——胯下爬出来的一方诸侯

人物志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阴人,年少时就钻研兵法、苦学谋略,怀有安邦定国之志。韩信起步时曾投靠项羽,因未受重用而改投汉王刘邦,在萧何的竭力举荐下登坛拜为大将。韩信为汉军平定三秦、打败项羽、辅助刘邦建立汉室立下了汗马功劳,曾先后出任齐王、楚王、上大将军,后贬为淮阴侯。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因韩信功高震主,吕后和萧何就设计诱骗韩信至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罪将其杀死。一代名将,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了汉室江山的一份祭品,成为千古遗憾。

风云榜

韩信,自幼饱读兵书,早已立下了“纵横四海扬威名”的梦想。

秦末农民起义,他当然不愿错过这个绝好的时机,投奔项梁的军营,做了一个级别很低的小官。项梁阵亡后,项羽就接管了项梁的所有兵马,这样,韩信理所当然又成了项羽的部下。

本以为将遇良才的韩信,却没有想到,这样的变故对他来说并不是一次机遇。

韩信自幼熟谙兵法,对军事颇有妙招。然而他多次向项羽出谋划策,可这位西楚霸王项羽却从来没有重视过他,不问青红皂白便统统予以否决。

这种环境让韩信倍感郁闷,觉得在项羽军中难以施展自己的才能,便在刘邦入蜀时,悄悄地投到了刘邦的部队。

但是,刘邦对他也不重视,只让他当个治粟都尉。韩信对刘邦也感到很失望,怀才不遇的痛苦,让他萌发了离去之意。恰在这时,刘邦的高级谋士萧何出现了。

刘邦的大军在西行途中,韩信和萧何偶然交谈了几次,萧何惊奇地发现韩信是个罕见的军事人才,便极力向刘邦推荐,但萧何的推荐依然没有引起刘邦的足够重视,后来韩信便趁着夜色匆忙出逃,萧何知道了之后,未来得及向刘邦请示,便去追赶韩信,这便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萧何返回之后,对刘邦说:“诸将易得,但像韩信这样的将才,国士无双。如果大王想仅仅在汉中称王,那韩信确实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但如果大王想夺取天下,就不能没有韩信。愿大王三思。”这一次,刘邦才意识到了韩信的分量,采纳了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

“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件事情,成就了韩信,成就了刘邦,更成就了大汉王朝。不出萧何所料,韩信很快发挥了巨大能量。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经过韩信训练后的汉军面貌大有起色,刘邦决意挥师东进。张良便献计汉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刘邦为了对韩信一探虚实,故意问韩信有无良策,没想到韩信的计划竟与张良不谋而合,刘邦喜出望外,连声赞叹:“英雄所见略同!”

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悄悄地离开南郑,计划先拿下汉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当时,项羽正被东方战乱所牵制,根本无暇西顾。

于是,韩信就命樊哙、周勃、夏侯婴等将军率领少数人马先去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以麻痹敌军。而韩信则亲率主力部队循古时小路向西北故道挺进,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渭水,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陈仓,迅速夺取了关中地区,为刘邦建立了一个兴汉灭楚的根据地。

随后,韩信又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军事战略,除陈仓外,又先后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成为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并为后世留下不少传颂千古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同类推荐
  • 北大的校长们

    北大的校长们

    北大是中国学术和文化的象征。主宰这所最高学府的校长绝不能是平常之辈。远一点来看,北大历届校长都是著名的学者,他们不仅是北大校长,而且是某一时期知识界的代表人物,在他们的身上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的思想潮流和社会趋势。他们是一群精神火种的播撒者,在他们的星火薪传下,北大一直绵延着不熄的文明之光。这不同于父母繁衍后代那种物质的遗传,而是人类灵魂的塑造与远播。
  • 帝王的手段

    帝王的手段

    《帝王的手段》介绍了:赵匡胤、乾隆帝、唐玄宗等帝王的故事。帝王的位置,原本是属于一家一姓的,谁得到了都不想拱手相让,哪怕是一个白痴都要死抗到底。要想坐上去,靠的是诡计多端的手段。因此,历史上大多数帝王的结局,都是悲局。帝王是权力、富贵的象征,它的诱惑力让人摇着船橹一波一波地驶去,一直驶入腥风血雨之中。
  • 艾青评传

    艾青评传

    艾青是本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他的文化命运既受制于晚清以来的中国历史环境,又为二十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剧烈动荡的社会变革所冲击、所塑造。本书对艾青的人生选择、独立的个性与艺术追求,作了详尽地分析,力图通过一个作家的经历,揭示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刻的文化性格及历史进程。
  • 民国第一家:袁世凯家族

    民国第一家:袁世凯家族

    翻开一部中国近代史,无论如何也绕不开这个名字——袁世凯。一个杰出人物的出现决非偶然,与他生长的土地和环境无不有着千丝万缕密切的关系,其中家族的影响尤其值得一提。而在以往的历史叙述中,历史学家注重的是重大事件中的人物,往往忽略了许多细微之处,比如历史人物的情感、性格、气质等等,也会影响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有时候甚至能使这个历史人物作出改变历史行程的决策和行动。
  • 明开法师生平与著述

    明开法师生平与著述

    本书是作为一本资料出版的,对于明老的思想研究将会逐步展开。大家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到明老原来是一个普普通通、不能再普通的贫寒子弟,由于意志坚强、做事认真、低调处事、思想独特,从童真出家到晚年,甚至到最后圆寂前的一刹那,他的坚定信念都没有动摇过,他对于佛教的奉献,正如古人所讲的“色身交给常住,性命交给龙天”,一切以佛教为重,始终都是把佛教的发展作为第一考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生低调处事,时刻以佛教的戒律要求自己,把佛教的精神融合到日常生活中。
热门推荐
  • 修仙防沉迷系统

    修仙防沉迷系统

    FBIWARNING:抵制不良修炼,拒绝盗版修仙。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修炼健体,沉迷修仙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简介:十二条无限法则,十二把至尊神器。七大仙宗明争暗斗,九州天下风起云涌……
  • 绿影仙踪

    绿影仙踪

    她是青蛇,机缘巧合得了五百年的仙丹,幻化成人。他心有大爱,有天下,有黎民,却也有她。寻觅千年,只为你而来,又怎抵得过命运离别。早已沦为两人配角的他,无论是暗中相守,还是刻意遗忘,又怎样才能从此解脱。
  • 限时婚宠:陆少,求别闹!

    限时婚宠:陆少,求别闹!

    费尽心思嫁给他,却一直被置之不理,洛曦韫绝望之下提出离婚。从此以后,她便再无束缚!白莲花上门找碴,一巴掌打回去!前恶婆婆无事生非,怼到她无地自容!可这离了婚的前夫……怎么还想再吃回头草?!做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出尘之战神

    出尘之战神

    人间三月天,树正绿,花正红,我们正年少,三生定许,可是梁鸿侣。
  • 洗剑志

    洗剑志

    曾经,即便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也从未妄杀一人;后来,在国家与国家的争斗中,他的双手沾满了血腥,纵使瑶池洗剑,也难以涤净剑上的罪孽。可是,他从不后悔。
  • 上古茶语

    上古茶语

    忘忧草配奈何水,使人忘记一切情绪。彼岸花配孟婆汤可以了断前缘。如果你想要,什么茶我都能配置出来。
  • 我好像成了幕后大Boss

    我好像成了幕后大Boss

    我有一个非常温柔的哥哥叫江沫,他是魔王重生。我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弟弟叫江汕,他是魔帝转世。我,叫江涞,从出生起,我心中就藏着一个秘密。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无奈,谁让我有囚天戒呢!江涞家的家庭会议······江沫:“我是魔王,但我很成熟。”江汕:“我是魔帝,但我很稳重。”江涞:“······”我家这是怎么了?江涞有点想抓狂。------幕后BOSS群:482137364
  • 真不想剧透

    真不想剧透

    同样是带着系统穿越诸天,别人仗着先知先觉捞尽好处,虞岩却每次都被系统要求剧透。任务一:在托尼斯塔克从中东回来前,将电影《钢铁侠》拿到院线上映。任务二:在余沧海对付福威镖局前,将小说《笑傲江湖》分别送给林振南、岳不群和刘正风。
  • 亚特兰蒂斯奇缘

    亚特兰蒂斯奇缘

    具有亚特兰蒂斯血统的王子亚伦在一场国会纵火案后开始对全世界同类人种的全面搜捕,与此同时,在二战中遭受病毒注射被中国养父母收养的犹太男孩武朝阳似乎并未意识到人类世界即将全面覆灭的危险。被称为“蝙蝠少年”的肌肉变异的男孩武朝阳不同于其他同类,他在亚伦王子伸出橄榄枝的时候提出了拒绝,拒绝对人类世界宣战。可是当战火四起,人类的航母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全部沉没,连装甲坦克都化成灰烬的危机时刻,武朝阳能够凭借自身的力量,挽回人类世界的危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