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6800000011

第11章 卖官鬻爵,沿途搜刮

慈禧太后一路向西,离北京越来越远,路上虽有些小麻烦,但总算不用提心吊胆了。他们一路来到了陕西境内的潼关。

潼关是中原进入三秦大地的咽喉要道,潼关太守施祥一直想高升一步做个道台,可惜没有合适的机会。不料前方来报,说大内总管李莲英要随着慈禧太后路过潼关,这真可谓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决心做好充分准备,好好在李莲英和慈禧太后面前表现一番,到时候别说道台,说不定还会进京做京官。

待到慈禧的队伍抵达潼关,施祥跑前跑后将慈禧太后和李莲英伺候得面面俱到,不料李莲英根本没有把这位施祥放在眼里。眼看着第二天慈禧太后起驾继续西行去了西安,投入巨额资金办理接待工作的施祥当然不甘心。在闻知慈禧太后驻跸西安之后,他派了自己的得力亲信,赶赴西安,通过关节见到李莲英,说明要谋求一个道台的职位。

李莲英听后,觉得道台的职位非同州县官员,需要禀报慈禧太后才能做决定。慈禧太后听说有人要谋求道台的职位,表示如今虽然蒙尘在外,价格可以适当降低一些,但不宜低于一万两银子,否则州县的官位就更不值钱了。

李莲英领命而出,心想至少要给自己五千两白银,否则自己不会去运作的。李莲英回去后将慈禧的意思和自己的想法如实地告诉了来人。

来人飞奔回潼关,报于施祥知道,施祥一合计,整个打点下来两万两银子就够了,而一个道台在任一两年就可以捞回老本,往后就是净赚,如果这期间再花银子弄个巡抚或者藩台当,赚得就更多了。思来想去都是上算,就决定花这笔钱。

因为上次的那个亲信办事利索,所以这次施祥还是派他前往西安联络此事。他的这名亲信也是乐得不行——施祥做了道台,说不定自己就可以做个七品县令。

正所谓乐极生悲,这个人为了赶快实现自己也能做官的愿望,到了西安便急急去找李莲英。很不凑巧,李莲英不在。他知道李莲英经常陪伴在慈禧身旁,便鬼使神差地到行宫去找。棉线掉进针眼里,巧了。偏偏门口警卫的侍卫只顾和人说话,并未注意宫门口,这个亲信竟然轻松地进入了慈禧的行宫。不仅如此,那么多房间,他居然独独闯进了慈禧的寝宫。刚好慈禧正要起床,忽见窗外有人影晃动,似是有人窥视,立即让护卫将他抓捕。

亲信还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中,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已经被逮捕了。慈禧命人将案子交于岑春煊审问,如实回奏。此案本来非常简单,经审之后,事实很快就清楚了。但由于此人供出是来掏钱买官的,岑春煊就觉得有些棘手。他早就听说慈禧太后串通李莲英卖官鬻爵,如今终于见识了。可是,他若真的如实和盘托出,不但李莲英会恨他,就是慈禧太后的脸上也不好看。倒不如来个“臣为君讳”,将此事永远隐藏起来。于是,就胡乱判了个“冒名人犯禁宫”的罪名,并依律立刻予以正法示众。

李莲英听说此事后,急匆匆赶来,可惜岑春煊已审理完毕,正在整理判词。李莲英取过口供一看,什么都如实招供了。李莲英一想,事情败露了倒没什么,只怕太后知道后会嫌他办事不牢靠,坏了她的名声。因此,他大声替自己开脱,声称自己从来就不认识那个人,更不知道他的名字。也许是因为自己名声太大,才被陷害栽赃。岑春煊等的就是这句话,现在李莲英不承认有此事,这名亲信的供词就更是栽赃了。为了彻底掩人耳目,李莲英还建议慈禧将施祥革职遣回老家永不录用,这才算放下心来。

慈禧命陈丕仁为钦差,到潼关给施祥宣读圣旨。施祥此时还蒙在鼓里,听说钦差到了,立刻大喜,心想这两万两银子果然奏效。他连忙命人设宴,准备盛筵款待钦差。谁知听到的内容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竟然是革职查办、永不录用的消息,顿时瘫软在地,连领旨谢恩都忘了。

施祥费尽了心机,花了两万两银子,却鬼使神差地买了个遣送回籍,真是又急又气,最后竟死于回家的路上。

慈禧在西安驻跸了十个月,终于等到了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同时,为了平息洋人的怒气,朝廷也把端王载漪作为替罪羊削职为民,发配新疆。慈禧解决了这件事后,终于看到了回京的希望。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对自己能够回京欢喜异常,却一点儿都不管这一不平等条约对国家的影响。她一面命李莲英传谕诸大臣准备仪仗,待命起驾回京;一面派崔玉贵先回到北京探听消息。崔玉贵回到北京后,先到各个留守京城的大臣家问明情况,又去皇宫中察看一番,发现宫中人都算安好,殿宇也没多大损坏,只是古玩珠宝丢失了不少,到底是洋兵抢走还是宫中内盗,无可查究。不过,市场秩序井然,买卖铺户正常营业,洋兵也逐渐撤走,回銮谅可无虞,便连夜返回西安,向慈禧太后详细说明了北京城的情形。

慈禧听说皇宫和颐和园并没有损坏,便对李鸿章大加赞赏,称他有功于朝廷,回京后一定要重赏。

因为岑春煊与李莲英在施祥买官案中有些误会,慈禧特意派陕西巡抚升允为前路督办食宿事宜。升允因启銮在即,奏请交卸抚篆。慈禧便传旨,命布政司李绍芬暂行护理陕西巡抚大印,同时并委臬司攀增祥署理布政司,道员吴树芬署理按察司,西安府知府胡延升署粮道,候补府傅士炜署理西安府。

连续的人员调动升迁,使得西安官场一阵莫名的兴奋——真是一人动而全场动,大家各升一级,免不了相互道贺吃饭。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这班人是因为慈禧即将回京,一时高兴升了他们的官,其实都要归功于银子的功劳,否则慈禧不会这么慷慨大方给他们升官加爵。

慈禧准备起驾回京,当地官员和京官都打点行装。慈禧太后起驾回宫,当然要送礼。地方官也要给京官准备礼物,以便日后升迁。因此,所有的官员都在各自忙活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二十四日,慈禧携光绪等人终于离开了古城西安,踏上了回京的路。

西安作为行宫的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市场一片繁荣,让慈禧非常满意。其实,这繁荣是陕西官员刻意打造出来的:街面上店铺增多了,可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没有半点儿益处——都是为那些突然增多的官员服务的;而且为了维护慈禧太后和京官的日常食宿,当地官员对周围的农户横征暴敛,慈禧不但没有给老百姓带来福气,还使得他们的生活日益艰难。所以,对启驾回銮,老百姓不仅毫无挽留之意,而且还盼望他们早早离开。

慈禧在西安收了不少的金银珠宝,回京时需要大量的车马一路驮运。虽然此时关中大旱,但当地官员、慈禧太后和那些王公大臣对此却漠不关心,而是为了一己之私强行向老百姓征集交通工具和人力畜力。

那些京官当然不会亲自去征马征牛,于是把任务摊派到当地官员头上,当地官员又层层摊派任务。八月的关中平原,正是农业收获和耕作的黄金季节,既要收获玉米、大豆、花生等,又要抢种小麦,正是一年中最需要车马耕作的时候。可是,为尽快启驾回京,慈禧给当地官员下了死任务。因此,朝廷的鹰犬们见车抓车、见人抓人,甚至不顾年轻与否,老少都抓。

清朝有着严格的制度,官吏过境,地方官吏均得按品级供应食物。如今慈禧回京,一路上的消耗巨大,再加上随驾的京官品级也大都很高,途经之地恐怕难以供给,因此决定分三批启程:先行一批是在陕西无关紧要之人,其次是回京路上随驾人员,最后是在京中并无要紧职务者。沿途又分为尖站(临时歇脚)与宿站(住宿、休整),以便协调好供应工作。

不仅如此,在饮食供应办法上也严格按官职品级而定。例如,王公大臣的标准餐为每人“上八八”一席,就是鸡鸭鱼肉等八盘八碗:“下六六”一桌或数桌,供随员及卫士食用;中下级官员每人“中八八”一桌,有鸡鸭肉菜。

因为官员众多,这种平时百姓们过年过节才精心准备的一桌菜一办就是几百桌。所经过的各州县,供应酒菜的临时厨房就黑压压占半条街。再加上齐刷刷摆开的八仙桌,真是一片壮观景象。官场的腐败到了这种地步,谁能想到这是一个王朝末期的“颓废”表现?

慈禧还特意搞了一个起驾回宫的盛大仪式。最显眼的是慈禧和光绪的坐轿,这种轿子是八抬的亮轿,十分豪华。李莲英仍然一刻不离地骑马服侍在慈禧的轿子旁边。轿子不仅内部装修十分精致,就连轿夫都穿红绸驾衣,一切都是按照京城的规矩办的:轿前有御前大臣及侍卫并辔而行,再往前就是侍卫,而最前面的是24面黄龙旗仪仗队开路。不仅如此,大道上还象征性地垫了黄土,两旁有护驾军士站道,以示隆重。同时,陕西巡抚升允的陕军、甘肃提督邓增的甘军、四川提督夏毓秀的川军,还有直隶提督马玉昆的毅军都赶来欢送,与一年前狼狈不堪的样子完全不同。

仪式完毕后,慈禧一行出西安东门,当天行进20公里,于临潼县落脚。因为慈禧和皇后要到当年杨贵妃洗浴的华清池去看一看,体验华清池的豪华与高贵,于是在此处休整一夜。

次日继续向东前进,很快就要进入华阴县界。早在出发前,李莲英就派人给自己的同乡华阴县令刘林立送信,要他在慈禧太后路过华阴县时,要做好接待和食宿安排工作。李莲英当然不是要巴结一个县令,只是因为刘林立给他送过大礼的缘故。刘林立见到李莲英的信高兴得手舞足蹈,心中暗喜,接待工作做得好的话说不定自己的官位又要升一级。因此,他派人四处张罗,细心操办。

八月二十八日,刘林立西迎15公里到敷水镇迎接慈禧。在回华阴县城的路上,道路两旁百姓跪地山呼万岁,并托出各种土特产一一进行贡献,大小官员也都随行共同敬迎慈禧太后到华阴县驻跸。

当天下午,慈禧便住在县衙,按例召见刘林立并询问民间疾苦、地方利弊。刘林立对此早就背熟了一套恭迎之词:

“自从太后来到陕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这都是皇太后给老百姓带来的福气。所以,华阴县的老百姓闻知皇太后、皇上的銮驾到来,都不远数十里的路程,来迎接圣驾。”

慈禧本来就是顺便问问,并不是真的要解决民生问题。听了刘林立的这些逢迎之词以后,不由地笑逐颜开,一高兴就下旨豁免从敷水镇至华阴县30里内道路两旁三里之内乡民的本年钱粮。刘林立心中一喜,赶紧领旨谢恩,因为虽然朝廷免了这些赋税,但他仍然可以打着其他旗号收取,这些钱粮可就落入自己的腰包了。

慈禧最近一直心情很好:一来洋人退出了北京,自己可以正大光明地回北京了;二来她在陕西的日子过得还不错,时常有各地官员贡献本地特产,这些东西在京城一般很少见到,令她开了眼界,于是,她决定游览一番华阴县的景色。第二天就传令驾幸玉泉院,并有心要登华山三峰。

在玉泉院游了一遍之后,慈禧面对华山那崎岖山路,不由地一阵害怕,可话已经出口,又不好轻易收回。正自举棋不定之际,善解人意的李莲英见慈禧太后有畏惧之意,连忙劝说。以山势陡峭,难以保证人身安全为由,劝慈禧不要上山登顶,况且太后是万金之体,有个闪失别人难以担当。本来慈禧见华山壁立千仞就已经打了退堂鼓,如今听李莲英这么一说,便顺势就坡下驴,决定不上去了。

回到华阴县县衙,慈禧仍对未能去成华山三峰心有不甘,便命状元陆润庠书写匾额,分别悬挂在山峰的各庙宇之中,也算不虚此行。

慈禧在华阴县住了三天,由于刘林立服侍周到,供应及时,而且有些官员知道他和李莲英的关系,纷纷在慈禧面前说刘林立的好话,慈禧便对刘林立非常满意,忍不住夸赞他是个懂得孝敬朝廷的官员。

有了慈禧太后的亲自夸奖,刘林立立刻觉得趾高气扬起来。《华阴县志》也有记载:刘林立在华阴县东门外树了“多福多寿多子孙”碑,不仅如此,还仿效慈禧太后的做法,将亲自书写的“春华秋实”四个大字镌刻在岳顶东峰崖石头上。

善于钻营的刘林立由于得了慈禧的嘉奖,再经过李莲英的从中斡旋,很快就调署陇州知州,做了五品官。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虽然这一年受到很大压力,但慈禧最宠信的李莲英在这一年却是最有权势的。慈禧太后最信任李莲英,外出的这段时间都让李莲英去打理事务。因此,李莲英的权势比在北京时还大。那些有权有势的京官由于已经有名无实,只好对李莲英又气又妒忌。

不要说那些为了升官而给慈禧上缴的钱,就是地方官要给慈禧送礼,也要给李莲英准备一份,不然就别想把礼物亲自呈送给慈禧。李莲英因此在这一年中聚拢了不少钱财和珠宝。一路上,除了慈禧的箱子,就属李莲英的箱子最惹眼了。由于李莲英存放钱财的箱子太多,不得不用“天字一号”“天字二号”等进行编号。慈禧因为本身也参与其中,况且慈禧的金银财宝就是用了李莲英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妙计得来的,对李莲英的这种搜刮行为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慈禧一路向东,经过陕县、三门峡、渑池,直向洛阳。

慈禧一路悠闲地抵达洛阳。这一年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恰逢河南全省年景好,巡抚松寿又善于逢迎,发动沿途百姓互相竞赛供应,慈禧甚是高兴。慈禧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传旨不用清理沿途街道,让百姓们能扶老携幼,到御驾所经大道两旁跪迎两宫,一睹太后和皇帝的“天颜”。老百姓也都群情激动,争相向他们的轿子敬献瓜果。李莲英一直陪在銮舆之旁,趁机说一些哄慈禧太后高兴的吉祥话和有趣话,引得慈禧不时阵阵发笑。

慈禧在洛阳驻跸三天,顺便和光绪去龙门、千佛岩游览了一番,还去香山庙烧香缅怀了一代诗人白居易。进城的路上还特意去关林庙拈香致意。

离开洛阳后,又一路向东经过偃师县、巩县、荥阳县、郑县、中牟县,于十月五日抵达河南省城开封府。欣逢两宫万寿(光绪生日在十月初八,慈禧生日在十月初十),于是决定在开封驻跸半月。开封是北宋都城,地处平原,场地开阔,便于搞庆祝活动。祝寿定在十月初十举行。

当天,在李莲英的主持下,祝寿活动排场搞得很大,极尽皇家风范,和在北京的皇宫中几乎没有差别。不仅如此,此时正值黄河鲤鱼长成之际,各级官员都吃了个肚大腰圆。虽然花了不少银子,但他们都把这笔开支算到百姓头上,花大钱装面子,一点儿也不心疼。

在开封驻跸半个月期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以及皇后共同游览了龙亭。期间接到了北洋大臣、直隶总督、重臣李鸿章病逝的消息:失去了这样一位有着重大影响力的谋国老臣,慈禧不免内心悲痛;李莲英也十分悲痛——自己又少了一个重要的进财门路。

慈禧看来是真的伤心了,开封是北宋国都,慈禧也没心情到处游玩了。李莲英见慈禧对李鸿章这般倚重,便劝说慈禧下旨优恤。慈禧鉴于李鸿章对朝廷的贡献极大,就传旨除了在各省曾经立功的地方许立专祠外,并在北京准立一祠,赐谥文忠。

在隆重庆祝了万寿之后,又经过几日的休整,慈禧决定离开开封启程北上。开封在黄河南岸,离黄河不过10公里左右,慈禧一行很快就到了黄河岸边。

因随行人员和车马众多,便分别在柳园口、黑岗口两处渡河。黄河的水流本来就不是很大,加上此时已经过了汛期,河面宽度不过十里。加上本地官员精心为他们准备了龙舟,所以一行人很快就安安稳稳地渡过了黄河,这比之前在怀来县仓皇涉险过河不知强多少倍。

自从离开西安向着北京进发,随行大臣的政治斗争又蠢蠢欲动了。就在慈禧离开开封准备启程北上之前,有几位御前大臣认为这场大祸是由载漪惹起的,有意要奏请慈禧太后废掉大阿哥溥俊并逐出宫。可他们又不清楚慈禧的意思,不敢贸然上奏,免得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便凑钱给了李莲英一大笔银子,让李莲英从中劝说慈禧。大阿哥溥俊已年满17岁,西安发生的一切他都亲身经历了。其父端王载漪发往新疆充军,倘若他继承帝位,日后君临天下,肯定会对这些大臣进行报复。

李莲英一来收了银子,二来那些人的话也大部分属实,况且只是提个建议,也不算什么大事。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是放逐端王的主要谋划者,现在不斩草除根,将来说不定真的会被清算。加上慈禧太后年事已高,就算不归天也总会要归政,到了那个时候,如若自己活着,就是插翅也难逃。即使死了,恐怕也免不了戮尸谢罪。这样综合考虑以后,李莲英就立刻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当天晚上,李莲英向慈禧诉说了诸位大臣请求废黜大阿哥溥俊的意思,慈禧不清楚其中对她的不利因素。因此,对这一提议不知道真正动机,就照例征求李莲英的意见。

李莲英连忙将白天听到的那些说给慈禧听,又说太后罢黜端王虽是为洋人所迫,但大阿哥溥俊和端王毕竟是父子,难免登基后做出对老臣甚至对太后不利的举动。不如依从诸大臣之言,趁尚未回京,及早废掉,免得回京后受到各方面的干扰。如果洋人趁机抓住不放,到时候可就比现在麻烦多了。

经过这次出京避难,慈禧早就对洋人非常害怕,虽然把端王放逐到新疆是洋人逼迫这么做的,可溥俊不一定这么想,把溥俊留在身边总是个祸害根子。如今经李莲英这么一说,又是诸大臣的意思,于是点头同意了。李莲英见事情已经取得进展,连夜派人通知了这些大臣。

果然,慈禧在第二天早上召集诸位大臣举行御前会议,降旨废黜了大阿哥溥俊。

就这样,慈禧太后一纸诏书就把溥俊从太子的宝座上轰了下来,地位一落千丈,顿时无人再与他来往。因既无继承大统之望,又无法继承端王的荫职,加上他平日就是个纨绔子弟,如今“墙倒众人推”,很快就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了。

处理完这个心腹大患,慈禧继续一路北行。经顺德(河北邢台)到达正定,在正定驻跸三日。期间,慈禧带了光绪、皇后及诸王公大臣一同到大佛寺降香,并为铜菩萨悬匾一方,算是感谢菩萨护佑自己平安归来。

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听说河南巡抚为了迎接慈禧太后在开封搞得排场十分大,深得慈禧赞赏,好胜心极强的袁世凯决心要在场面上超过他。于是,他加紧督造行宫,重修莲花池,好供慈禧享乐游玩。

袁世凯为了在短期内保证行宫完工,就到处抓壮丁。在抓来的施工工匠当中,有这么两个人:一个是“赛鲁班”关彤山,他能绘画,善雕塑,瓦、木、石工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一个是“夺天工”何璞,他是个专攻石雕的高手。这两个人为人仗义,秉性耿直,技艺超群,脾气也相投。经过这次八国联军入北京的真实经历,他们既痛恨外国侵略者,因为亲眼目睹了英、法、德、意等洋鬼子血洗了这座文化古城;又痛恨朝廷的那些统治者,只顾自己逃命和吃喝玩乐,为了活命就可以投降卖国,却无心抵御外辱。

他们二人被袁世凯抓做壮丁,知道是要为慈禧修建行宫。为了揭露慈禧太后的卖国罪行,讽刺她奴颜婢膝、一味媚外、软弱无能,最终狼狈而逃的丑恶嘴脸,两人共同商量,就决定在自己负责的建筑范围内精心设计一个图案——莲叶托桃。借助这四个字的谐音,指责慈禧不抵抗洋人,连夜脱逃的狼狈样。为了让慈禧很明显地看到这个图案而不至于被忽视,关彤山把这个图案设计在凉亭顶上的戏楼上面,让慈禧留下千古骂名,使后人引以为戒。

袁世凯不仅为慈禧打造了豪华的行宫,而且还要向慈禧奉献礼品,命令何璞制作一件玉石雕刻作为敬献慈禧的大礼,若无法完成就重重责罚。幸好关彤山过去在山里采石头时,得到过一块美玉,为了帮助何璞渡过难关,他把这块玉石交给了他。

何璞见了这块玉非常惊奇,觉得它是世间珍品。只见它天然奇巧,玲珑剔透,下边碧绿,中间发白,顶尖上有一块红,正好雕刻成一件莲叶托桃。如果慈禧太后把这件宝贝带回宫去,那对她可真是绝妙的讽刺。于是,何璞按照袁世凯的要求,日夜赶工,终于赶到慈禧太后来到保定前完成了任务。

慈禧太后率领一干文武、光绪、皇后等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保定。袁世凯亲自带着大小官员,将慈禧接入了金碧辉煌的行宫。慈禧见行宫造得如此气派,对袁世凯十分满意,尤其是见到那凉亭上栩栩如生的莲叶托桃的石雕,更是赞不绝口。一同跟着的文武大臣也是随声附和,对袁世凯和行宫不吝溢美之词。

袁世凯得到慈禧的夸奖,不禁自鸣得意起来。不料,李莲英却一脸严肃地说凉亭上的图案大有文章。随行的王公大臣见他不像开玩笑的样子,可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都直愣愣地看着李莲英,想听听他的高见。

慈禧也是一脸的疑惑,让李莲英说出理由来。李莲英既然看出了其中的门道,当然就不敢直说是讽刺慈禧的意思,因而先行求得慈禧免他“出言不恭”之罪后,才敢将真相和盘托出。

慈禧点头恩准,只见李莲英用手一指那凉亭的石雕,说大家都看到了一个莲叶上面托着一只桃,这明明就是利用谐音在讥笑慈禧太后西巡是连夜脱逃!

其实,官员中也早有看出门道的,只是不敢明说,如今见李莲英一语点破,也都纷纷点头,互相交头接耳。其中,最害怕的就是袁世凯了。虽然此时已是初冬天气,人们都换上了冬装,可听完李莲英的解释后,袁世凯那汗从额角上就滚下来了。他心想,李莲英,我平时对你不薄啊,我又没有对不住你的地方,现在你这么一说,不是在要我的命吗?就算你看出来了,也应该过后告诉我,我换下来就是了,何必让我在太后面前出丑。

袁世凯正在猜想慈禧太后会怎么处置自己,知道当着众大臣的面让慈禧丢脸了,怎么也逃不过罪责,立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向慈禧太后磕头求饶,说并非本意,自己一直对太后都是忠心耿耿,绝对是无心之失。慈禧见袁世凯让自己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出丑,哪里肯听他的,立刻命人把袁世凯摘去顶戴花翎,推出去问斩。

眼看袁世凯就要身首异处,却无人敢上前给袁世凯说话,就连那些平时与袁世凯不错的王公大臣,见到慈禧正在气头上,谁也不敢上前奏本。此时,李莲英却出来为袁世凯说情。本来就是李莲英点破袁世凯的,现在却又出来为他说话,大家谁也不知道李莲英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李莲英不顾大家的疑惑,对慈禧太后说袁世凯不是知恩不报的人,他对朝廷一片赤诚,而且还立过大功,受到过慈禧太后的奖赏,平时对慈禧太后也十分孝顺。所以,袁世凯肯定不会做这样叛逆之事,而且从袁世凯的反应来看,他并不知情。所以,一定是修建行宫的工匠捣的鬼。此人不仅想借此嘲弄太后,而且想把这件事栽赃到袁世凯身上。

李莲英最后提醒慈禧太后,千万不可中了坏人的一箭双雕之计,并恳请慈禧太后让袁世凯立即砸碎石雕,并抓石匠来详加审问,以将功补过。

慈禧对李莲英总是最信任的,如今李莲英的一席话不仅条理清晰,分析透彻、合理,而且让慈禧的头脑清醒了许多,考虑到当年多亏袁世凯告密,光绪的变法才没有成功,自己才避免了被囚西苑的命运,立即下令放了袁世凯。袁世凯谢恩起身,立即让人砸碎图案,并亲自带人去抓负责这一工程的关彤山和何璞。

李莲英为什么会给一向关系很好的袁世凯来这么一出呢?很多人认为他这是在把袁世凯推向自己的对立面。其实,这也真正体现了李莲英的阴险和狡诈。袁世凯急于向慈禧邀功,把场面做得很大,获得了慈禧和众大臣的一致称赞,风头日盛。李莲英在王公大臣面前故意玩这一手,是想让大伙看看,只有他李莲英才是能将慈禧惹怒,然后又能瞬间让慈禧息怒的人。哪怕慈禧怒火冲天,只要他李莲英的一句话,便可以让慈禧的怒气烟消云散。他才是慈禧面前最红的人,满朝大臣都识相点儿,认清谁才是真正的实权人物。

袁世凯会怎样看李莲英呢?他还是对李莲英充满感激的,在危急关头,毕竟是他冒着触怒慈禧的风险出手相救,使自己渡过难关,关系还是非同一般。

愤怒不已的袁世凯带领大队人马到处找人,很快关彤山的儿子关月良得知慈禧要袁世凯拿人的消息,便连夜逃出了保定,告知父亲,要他赶快逃走。

关彤山知道自己一旦逃走,袁世凯肯定会把全省各地搞得鸡犬不宁,说不定会随便冤枉其他人,到时自己的罪过就大了。于是,他决定先让儿子逃走,自己骗他说要去找何璞,其实是抱着必死之心留下来,免得官兵继续为害百姓。

关彤山把消息告知何璞后,不久就被袁世凯抓起来杀掉了。

而何璞得知袁世凯要抓他的消息后,连夜让儿子和女儿带着他雕的“莲叶托桃”远走他乡,他自己却拿了一件玉石雕刻的蝈蝈白菜去见袁世凯,想以此交换老朋友关彤山的命。老奸巨猾的袁世凯却把宝物留下,把何璞也杀了。

民间有敬仰何璞、关彤山的为人者,偷偷买通袁世凯的手下,将关彤山和何璞的尸首偷出来埋在了城外公墓,供后人瞻仰。而且,人们为了纪念关彤山、何璞的爱国之心,又重新雕刻了一件莲叶托桃,放在保定莲池书院里。

慈禧在保定休息了一天,除了“莲叶托桃”,总的来说心情还不错。第二天,她就乘火车赶往北京。当时,火车还是新鲜玩意儿,慈禧把它作为自己的御辇,将火车内部也按照宫廷规矩进行布置:均用黄缎障壁,铺黄龙图案的地毯,整个车厢看上去金碧辉煌,富丽豪华。

半天不到,火车即顺利抵达北京丰台的京汉铁路起点站马家堡车站。京中王公大臣早早得到慈禧要抵达的消息,率领文武官员均到车站迎驾。周围甚至还有一些外国人,他们为一睹垂帘听政多年的中国皇太后以及大权旁落、实属傀儡的中国皇帝的风貌,都赶来车站看热闹。

等到慈禧太后、光绪及皇后出站时,洋人蜂拥向前,毫无秩序可言,而且还有不少人用照相机拍照。这些举动实在是对慈禧皇太后的“大不敬”,要是平时,不等慈禧太后吩咐,李莲英早就让人拿下问罪了。但面对洋人,心有余悸的慈禧也不敢怎么样,只好任他们拍照喧闹。无论如何,外出一年多总算是回来了,这才是慈禧最高兴的事。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2卷)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2卷)

    本书论述并总结了自第十二代至第三十代张天师的生平事迹、道法特点,以及他们对其所处时代的社会贡献,并对他们在中国道教史上的历史地位作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价。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3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3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鬼才魏忠贤

    鬼才魏忠贤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他在位之时,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一时厂卫之毒流满天下,一大批不满他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一大批无耻之徒都先后阿附于他。他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明朝到底是毁在了宦官手里,还是毁在了皇帝的手里?魏忠贤——他是那个时代的覆灭者,还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国家栋梁和支柱?当一个有智慧的人私欲膨胀到极点时,他能够操纵一切,同时他也将毁掉一个时代,毁掉一个王朝和国家。文钦编著的《鬼才魏忠贤》再现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时代,重新解读鬼才魏忠贤。
  • 石屏传

    石屏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石屏传》以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为背景,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追求不止,奋斗不息的一生,重点介绍了石屏寄情祖国航空事业,立足本职工作,设计了K—8和教8飞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外贸出口的神话,改写了中国空军飞行员训练体制等内容,反映了石屏一生浓浓的航空情缘。
  • 西蒙娜·薇依评传

    西蒙娜·薇依评传

    帕拉·尤格拉在本书中以精准的笔触,为法国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西蒙娜·薇依刻画了一幅令人过目难忘的思想画像。与维特根斯坦一样,薇依属于那种最特立独行、最难以亲近也最容易遭受误解的另类伟大思想家。加缪和T.S.艾略特对她崇敬有加,而苏珊·桑塔格有句名言:“在薇依赢得的成千上万读者中,能真正分享她思想的人,我想只是少数。”帕拉·尤格拉无疑属于这少数。他生动简述了薇依圣徒般短暂而非凡的人生,以及她的思想历程,诠释了薇依现象中的多重悖论,探讨了薇依思想所涉及的哲学、政治、基督教、犹太教等多个领域的难题,很多地方都像薇依作品一样发人深省。
热门推荐
  • 荒牧行

    荒牧行

    夜归的少年,该回家了。得到旅途终点的答案,就不在路途中停下脚步。平凡的自己甘愿现在的平凡吗?得与失之间,寻求最终的答案。
  • 误入龙泽

    误入龙泽

    酷爱打DotaC位的林枫在一次车祸中穿越到龙泽大陆,像dota近卫一样,林枫从精灵族的圣地——月亮井,开始启程成长之路。美丽纯洁的精灵公主、爱脸红的温柔侍女、淑女外表下火爆脾气的未婚妻、诱惑人心的魔族妖精,纷纷在林枫成长路上帮助他,不过辅助妹子太多让林枫左右为难,该对那个下手呢?还是全收了。。。。。。有美相伴的成长路上,当然少不了战友的帮助和敌人的偷袭,兽人族、巨魔族、魔族、矮人族……一一呈现。身为一个后期,打钱发育才是王道,只有关键时候才能出手战斗,因此猥琐是必须的。身在龙泽大陆的林枫,会和打dota后期一样,在最后需要他的时刻拯救世界,成为超越神的存在么???粉嫩新人,请多多支持。
  • 蛇王烙印:迷糊小新娘

    蛇王烙印:迷糊小新娘

    英明神武、俊美帅气得人神共愤、受万众拥戴敬仰的蛇王却被新娘子拒于新房外。就因为她是人,而他是蛇王,他绝对不接受这见鬼的借口。
  • 异世界的大冒险家

    异世界的大冒险家

    我曾无声无息潜入恶龙之巢盗走远古巨龙蛋,也曾光明正大踏上众神之庭硬刚元素缔造神,要是你再请我喝一杯,告诉你月之女神的三围也不是不行…
  • 西山缘

    西山缘

    她们在西山相遇的缘分,不可思议;而偏偏世事无常,连相守都无法做到。
  • 天符门

    天符门

    十年前,发展空前的符咒门在一夜之间被人血洗,全门上下八百多人被人屠戮。唯独一私生子自称符咒门少主,可惜少主嗜赌如命……
  • 父亲撰

    父亲撰

    都说人这一生只欠父母,作者从自身角度出发,描述了父亲这一生的经历,通过对这种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
  • 倾城弃妃:王妃绝爱

    倾城弃妃:王妃绝爱

    “不服气?”他钳住她的下巴,指尖深陷入她的肌肤:“你是本王的女人,逃得过和尚逃不过庙,本王不要的破鞋,别的臭男人也休想得到你的身体一分!”一向逆来顺受的她突然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高扬下巴,冷冽决绝:“现在凌少主才是我爱的男人,我曾经爱你,现在,爱已死!”
  • 鸿蒙太虚

    鸿蒙太虚

    茫茫星宇,无边无际,在这里孕育这无数传奇,因银河系本源而诞生苍茫大世界,联通了地球,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 妖域古记

    妖域古记

    彼岸花开,花开有妖。这是一个没有秩序的地方。修武,是这个世界所有人的立足之本。秘术融合演变的铭文,玄奥的心法,诡异的邪法,离奇的异法,在未知的文明里绚烂生辉。天下九州,亿万子民,疆土万里,广袤无边。强者为尊,道法横行,杀伐混乱,弱肉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