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58300000003

第3章 闯荡新生活

1.让简历先瘦身

眼瞅着奔四十的许家印,毅然决然地离开待了十年之久的舞钢,来到深圳。深圳对他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他坚信这里有容纳他野心的地方。

在旁人看来,辞去车间主任的决定是不明智的,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偏偏出去冒险,这是近乎疯狂的举动。许家印揣着2万块钱踏上了下海经商的道路,这些钱是他的全部家当,要拼就动真格的,绝对不含糊。

人生地不熟的许家印,除了千辛万苦攒下的本钱,还有取之不尽的聪明才智。在深圳找到落脚的地方后,他开始琢磨着找工作。现实摆在眼前,可供30多岁的人选择的机会远不如年轻人多,34岁的许家印走在熙熙攘攘的人才市场,必须要承受来自年龄上的压力。遥想当年大学毕业,工作是直接分配的,也用不着他东跑西跑,就去了舞钢,不管好赖,这份工作得来的比较容易。不过现在,他必须和其他需要工作的人一起,在人才市场寻找机会。

在舞钢时,他是车间主任,好歹管着300多号人,大小也算是个官。而且,“许家印”三个字在舞钢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提起他,大家都是崇拜的眼神。如今,他需要放下过去的辉煌,从零开始,再度出发。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轻易做到放平心态的,许家印做到了,他克服了巨大的落差,全身心投入到找工作中去。

半个多月的求职之旅开始了。

来之前,许家印做了充分的准备,不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他奔波于各地的招聘会,为的不过是找份工作。1992年的中国,去找工作,不仅需要一个大活人,还需要带份简历。这是许家印在招聘会上学到的新鲜玩意,简历,这可是他第一次听说这个词,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事。仔细看过别人准备的东西后,他才恍然大悟,这可难不倒他。

火急火燎地赶回住处后,许家印开始构思人生的第一份简历。做人做事,他一向讲究一丝不苟,所以在写简历上,他可是下了十足的功夫。胸有成竹后,他开始动笔,洋洋洒洒,似乎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就这么奋笔疾书了一整天,第一份简历诞生了,足足有三十多页。在这几十页的打印稿中,他详细介绍了自己在舞钢的十年工作经历及积攒下的工作经验,算得上是对过往十年的大总结。

本以为准备好了敲门砖,一切进行地会更为顺畅,谁成想,当他拿着分量十足的简历再次来到人才市场时,结果依然没有改变。有了简历,依旧没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当初的豪情壮志正逐渐被现实消磨。半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一腔热血都快被熬干了,信心被苦闷和绝望取代,这个时候的日子可不好过。

选择从舞钢辞职来到深圳重新开始,许家印对自己是满怀信心的,他坚信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偌大的深圳照样可以出人头地。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凉水,浇得他透心凉。没有一家企业打算聘用他,连个试用的机会都不给,更何谈重用。从人人追捧仰望,到人人不识才俊,许家印感受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境遇。

难道真的如他人所说,离开舞钢来到深圳是个错误吗?在无人赏识的这段日子里,许家印一直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从信念坚定,慢慢变成了失落和茫然,他无法肯定地给自己一个答案。

烦闷许久后,许家印决定必须走出现在的困境,他联系了在深圳的挚友,约他出来谈谈心。见面后,他开门见山地讲述了自己最近的不顺。好朋友耐心听完后,对许家印说了这样一段话,“不是你才能不够,是你的简历实在是太厚了,招聘人员看的是简历,可不是小说,简历顾名思义就是一定要简单,能在最短的时间使人看明白,人家招聘也是讲究效率的,谁又有时间看你的长篇大论呢?”

好朋友的一席话瞬间打消了许家印心中的困惑和茫然。他准备的简历确实非常用心,内容也足够全面,然而试想一下,这么厚的一份简历摆在面前,谁会耐心的一页页翻看呢?搞清原因后,许家印三下五除二,在他的快速精简下,三十多页迅速变为两页,留下最关键的内容,随后拿着精简好的简历再次来到人才市场求职。

信心又回到了许家印的身上,他意气风发地穿梭于人群之中。这一次,不再是无人问津的结果,有目的有选择地投出十几份简历后,许多公司对他表示满意,也有几家公司表示愿意聘用他。得到回应的许家印喜出望外,然而面对多种多样的选择时,他依旧保持着固有的沉稳。经过再三权衡,他选择了一家连锁店——中达,双方很快便签订了劳动合同。至此为止,许家印找到了在深圳的落脚点,这将是他在此地大展拳脚的第一个舞台。

中达的发展前景非常好,足以为许家印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这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一个方面。他对自己在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抱有极高的期望,他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即将从事的岗位和涉足的领域,对他来说,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许久之后,早已功成名就的许家印回忆初到深圳的岁月,都会谈起在中达的经历,他对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仍旧满怀感激之情。

2.业务员也疯狂

毋庸置疑,许家印是商界成功人士的杰出代表,与大部分富豪一样,他也做过跑断腿、磨破嘴的工作——业务员。

谁都知道,业务员的门槛很低,但又不是人人都可以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下去。在中达,许家印接受了业务员这个角色,对此他怀有无与伦比的热情,准备大展拳脚。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后,掀起了一股下海淘金的热潮。尤以深圳的氛围最为浓厚,在十几万的大军中,官员和国有企业职工所占份额最重,其中又以党政干部的比例最大,他们毅然决然地辞去安稳的工作,赶往沿海经济特区寻求机会。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深圳,理所当然地被划为经济特区,享有一系列优惠政策,这是内地城市望尘莫及的契机。正是这一重大举措,中国经济得以迅猛发展,造就了中国传奇。众多有胆识有魄力的人们,纷纷涌进深圳,开始尝试建立中国现代企业制度,成为新时代经济的奠基人。其中不乏有识之士,在优胜劣汰的角逐中,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

车间主任干得好好的许家印,抛开已经取得的一切成绩,大胆投身于商海。来到深圳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毫不起眼的业务员。对于这份工作,许家印很是满意,与其他年轻人不同,他最不怕的就是吃苦,而且他尤为看重的是发展前景和上升空间。确切地说,他要找的不仅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他需要一块跳板,来实现更远大的目标。

向来严于律己的许家印,走上业务员的工作岗位后,依旧勤勉。他渴望用看得见的业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他明白想要有所作为,不下苦功夫是办不到的。他往往一出门就是一整天,四处奔波,苦也好,累也罢,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拉到业务。难能可贵的是,除了具备吃苦精神,许家印还具备聪明的脑袋瓜。他从来不是一个只会埋头苦干、不懂随机应变的人,他的勤勉和智慧成就了他。

在舞钢十年的工作经历,让许家印收获颇丰。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主管的他,十分善于人际交往,多年来交了不少朋友。有句话说得好,朋友就是财富,而且多个朋友多条路。在许家印因为没有一笔业务而愁眉苦脸的时候,他的朋友出现了,为他拉来了第一单生意。有了朋友的穿针引线,许家印不敢掉以轻心,他一丝不苟地经营着这笔业务。有朋友搭桥,再加上他的用心,这第一笔业务为公司创造了10万元的利润。

单看数字,10万块钱似乎不值一提。然而,1992年的深圳,10万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能赚这么多钱,是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以许家印本身为例,他在舞钢工作十年,其中做了七年车间主任,就是这样一个中层干部,勤勤恳恳干了十年后,也不过是攒下了2万块钱。

由此可以看出,许家印能够拿下10万元的业务,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中达老板对这个年纪稍大的打工仔另眼相看,让他从普通的业务员成为办公室主任。许家印最清楚自己能够得到重用,靠得绝非运气。

业务员靠的除了三寸不烂之舌,还有就是情商要高,但凡与客户搞好关系,再谈业务就轻松方便很多。为了拉近距离联络感情,送礼是惯用的手法。

许家印慢慢意识到,送礼是出于一片好意,但是收礼的人却有些为难,花了钱却没能讨人家欢心,这完全违背了送礼的初衷。因许家印决定再也不去送红包了,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还是免了吧。

他坚信,“做业务就是实打实的做业务,容不得我们去搞‘贿赂’工程,真正的业务是干出来的,不是‘送’出来的,铁打的客户关系,是在平日里一点一滴里积累下来的,不是用钱买来的”。

作为车间主任,许家印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作为业务员,他同样有雷打不动的准则。能够从技术员升到车间主任,能够从业务员升到办公室主任,正是基于许家印做人的原则。许家印再一次完成了从低到高的逆袭,这是他在深圳的第一次蜕变。

3.在自己搭建的舞台上演出好戏

凭借傲人的业绩,许家印完成了从业务员到办公室主任的迁升,职位的转变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比起时常见首不见尾的业务员,办公室主任自然清闲许多,不仅不用风吹日晒四处奔波,而且收入也直线上升。

处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在适应周遭的同时,努力开拓着前进的道路。

之前是在寻求平台,如今,稍有能力的许家印琢磨着给自己搭建一处平台。在他看来,环境的利与弊是可以转换的,甚至可以改变。许家印有着格外明确的目标,到底为什么要来到深圳重新打拼,他比谁都清楚,所以他不遗余力地为自己争取机会。

时机成熟后,许家印主动将自己的想法向老板提出,希望得到老板的认可和支持。他的计划是与舞钢联手,在深圳注册一家新的贸易公司,作为新的前沿阵地,以此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老板对这位新晋办公室主任的才智与能力颇为赏识,平日工作的点点滴滴,足以证明许家印的实力。可以说,在没有遇到任何阻力的情况下,许家印的构想有了成为现实的可能。

得到老板的同意后,许家印积极着手实施,不久,一家名为“全达”的新公司诞生了,成为中达公司的新成员。新公司的负责人,则由许家印担当。老板对这件事充满了期待,也对许家印抱以极高的期望。

作为新公司的灵魂人物,许家印对一切充满着无限憧憬,他似乎天生对挑战情有独钟,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跃跃欲试。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不敢妄下结论。唯一能够肯定的是,他会全力以赴,在新的起点上加速奔跑。

“全达”对许家印而言,是梦寐以求的舞台,他为此倾注了许多心血。踌躇满志的他,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厚着脸皮从朋友那借来了些钱,置办了办公桌椅及办公用品,新公司逐渐有了雏形。随后,开始招兵买马,组织团队。至此,全达正式投入运作。虽然建立公司的钱不是许家印出的,但是公司成立的七零八碎的事项都是他亲自操办的,看着一手扶持起来的公司,许家印有着无以言表的喜悦、激动。

公司成立了,要忙的事情更多了。许家印一人分饰两角,不仅是全达公司的老总,还得兼任中达办公室主任,两头都得照顾到。一天就24小时,许家印承担着两份工作,就意味着接下了两份责任。累吗?累。但是,身体上的劳累实在算不上什么,能有这样大展拳脚的机会,他求之不得,自然苦中作乐,浑身上下充满力量,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

但凡能够有助于新公司发展的事情,许家印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完成,他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运作中。作为新生公司,力量还很弱小,能否经受得住市场的考验及同行们的冲击,能否顺畅度过初期的艰难时刻,一切都没有准确的答案。许家印使出浑身解数,为新公司保驾护航,这是他的心血,他不得不拼尽全力。

可喜的是,全达成立初期,在许家印的带领下,公司上下齐心协力,业务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地步入正轨。然而好景不长,一年后,还没等许家印实施更庞大的扩展计划,中达老板却先行打了退堂鼓,全达因为资金、人员等多方面的原因而没能坚持下去,以解散告终。

这样的结果,最心痛的莫过于许家印。全达如同他的孩子,在他的照顾下,得以茁壮成长,本以为会有更辉煌的未来,却草草收场,连奋力一搏的机会都没有。商场如战场,每天都在上演着大起大落,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许家印自打来到深圳,也做好了迎接成与败的心理准备,然而全达的解散,还是给了许家印的胸口重重一击。没人能够体会他的心酸与无奈,纵然有万种头绪,他也只是默默地埋藏在心里。

从大喜到大悲,不过短短一年的时间,让许家印对人情世故看得更加透彻明白。经历过这样的起伏,他更加坚定了信念,同时,也磨砺了他的心态。许家印没有颓废,而是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势头。

在为全达呕心沥血的一年中,许家印没有白费力气,他付出了汗水,也收获了不少经验。作为全达的老总,他全权负责公司的各项事务,小到办公地点的选择、人员的招聘,大到公司的财务及业务情况,都由他一一经手。在短短一年之中,许家印学到了许多公司创业的知识,为以后自立门户做了演练,成为缔造恒大传奇的基础。

表面来看,全达瓦解,许家印当初的设想也成为泡影,但实际上他得到了千金难买的实战经验,要知道,不是谁都有机会做这种尝试的。全达的创立,成为恒大创立的一个缩影,许家印由此积攒下丰富宝贵的经验,为组建恒大做了充分的准备。不得不说,全达的失败是恒大成功的开始,也许这就是失败的最大意义。

1994年,机会再次来袭。中达集团准备组建广州鹏达实业有限公司,原本即将派往长春出任老总的许家印,紧紧盯住了鹏达这次机会,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再次创业的希望。于是,许家印毛遂自荐,向公司申请放弃去长春,而申请去广州。再次如愿以偿的许家印,少了份冲动,多了份成熟。这一次,能够为自己争取到开拓广州市场的机会实属不易,他更加珍惜广州的历练。

许家印有着卓越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不论是在舞钢,还是在中达,他将这种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到达广州后,他再次向世人证明他高超的公关才能和游说技巧。有了全达的铺垫,在组建鹏达的过程中,许家印轻车熟路,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团队建设,有了兵马,他准备“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干一场。

在一次次的挑战中,许家印不断汲取着养分,不断成长着,他对未来的向往远不止于此。每时每刻,都要迎接来自市场的挑战,这不是负担,而是他的追求之所在。在自己搭建的平台上,许家印越战越勇,骨子里那种绝不服输的劲头儿越来越有张力。在不断进取的过程中,他的商业头脑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朝着更广阔的舞台迈进。

许家印的终点,不是舞钢,不是中达,不是全达,也不是鹏达。

4.曾经的苦是如今的甜

正当他埋头苦干的时候却突然传来一个噩耗——岳父病危!由于高血压,老人健康堪忧,第一时间住院治疗,得到这个消息后,许家印放下一切事务,马不停蹄地赶往医院。

当时的交通远不如现在发达,许家印赶紧坐上了回河南漯河的火车,到了之后已经是大半夜,早就没车了,无奈下只能坐三轮车,又是一阵颠簸才见到躺在病床上虚弱的岳父。老人见到亲人后,首先想到的是告诉许家印他有一个心愿,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回到安徽老家。一向极重孝道的许家印,二话不说,立马找来一辆货车,帮岳父收拾妥当后,带着病情愈发严重的老人踏上了返乡的路。

在寒风凛冽的夜里,整整颠簸了12个小时,从深圳赶来后,直到此刻,许家印几乎没有任何休息的时间,一直在忙碌。推开家里的大门,许家印的妻子看着眼前的两个人,不由得哇哇大哭,一个是病重的父亲,一个是满脸风霜的丈夫,让她着实感到心痛。屋内是刚满六个月的儿子,小家伙尚且无法了解此刻发生的一切,许家印望着那张稚嫩的小脸,望着嘶声力竭的妻子,不由得也落下泪来。

时过境迁,当许家印坐拥数亿资产时,每每念及这段往事,仍然难以忘记当初的艰辛与不易。这一点一滴都深深印刻在许家印的内心深处,作为人人仰望的成功者,他的故事被人们追捧,然而他却很少对外人提及过往。那段日子有多苦,只有他自己清楚,他以一个男人的韧劲儿对抗着艰难无比的创业之路。

起初,刚刚来到深圳,破费了一番周折,才得以找到一份业务员的工作。来深圳打工,经费有限,为了尽可能的节约成本,许家印最初都是借住在朋友家的走廊上,一晃就是三个月,再苦再难也坚持了下来。由于表现突出,他被提拨为办公室主任,生活水平稍有改善,终于不用再在走廊上过夜,搬到了公司空闲下来的厨房。然而,厨房的面积就那么大点,放下一张床就已经很勉强了,实在没有多余的空间,甚至连门都关不上。冬天时,就在房门半敞的屋子里生活,那是一种什么滋味,恐怕没有切身经历过的人,实在无法体会。

人到中年的许家印,不是一个单身汉,然而却过着单身汉一样的日子。为了拼事业,不得不暂时舍下家庭,与家人分隔两地。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情景,却又不得不忍受着分居两地的痛苦,对于一个事业心爆棚的男人来说,取舍很重要。他知道妻子苦苦一个人守护着家庭,承受着多么大的压力,他心有愧疚,唯有更拼命地创业,才对得起在身后默默支持着他的家人。

直到1993年,即便已经担任全达的老总,许家印一家人依然无法聚首。大老板知道他的情况后,主动找许家印谈话,他说:“一家人一直分居怎么行,公司出钱,你去租套房吧。”大老板的提议让许家印兴奋许久,他立即着手租房子,期待着与家人团聚的那天。许家印的办事效率就是高,房子租好后,一家人终于可以朝夕相处了。

刚解决了两地分居的问题,新的问题来了。毕竟资金有限,许家印选择与别人合租了两室两厅的房子。其中一间是合租人住,另一间则是许家印一家住,当时的情况是,许家印、他的妻子、两个儿子、岳母、父亲以及朋友,加起来7口人,挤在剩下的面积里生活。

最难熬的当属炎炎夏日,对于许家印的儿子来说,火热的天气就是一种煎熬,他们的房间没有空调,但是另一间房间有,为了稍微凉快一下,许家印的儿子一到夏天就迫不急待地去人家门口打地铺,这样就可以吹吹凉风了。许家印自己再苦再累都能忍受,但是看着儿子怕热却只能去别人那里解暑的样子,苦涩和自责涌上心头。作为父亲,他没能让孩子过上舒服的生活,实在是愧疚难当。

跻身富豪榜首的许家印,吃过太多的苦,但在攀上名利的巅峰后,很少对外提及过去的苦日子。许多富豪乐于讲述自己曾经经受过的磨难,年轻人也乐得从中汲取养分和力量,然而许家印却不,他常对员工说的话是:“我的阅历很简单,毕业后给国企打了十年工,又给私企打了五年工,最后自己做老板。刚到深圳没地方住,我就在朋友家的走廊住了三个月。后来进了一家公司,一个月工资只有五百元,但我就看上了这个老板,我觉得在他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入职几个月我就当了办公室负责人,把公司不用的厨房当卧室用,还是个不到四平方米、门都关不上的小房间,在那里住了一年的时间。”

受过的一切苦难,到了许家印那里,只有简单的几句话。然而了解他的人知道,即便是再复杂、再冗长的文字,都无法全面揭示他吃过的苦,何况是如此简洁的三言两语。

苦日子教会许家印勤勉与节俭。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家人的生活得以大大改善时,他依然秉持节俭的作风。当他的大儿子在香港谋到了一份工作,准备租房子时,考虑到上下班方便,于是在市中心以每月2万港币的价钱租了一套房子,许家印听说后,立即和儿子通话,批评道:“2万块,你一个人才赚多少钱?”批评教育完还不算,督促儿子将租好的房子退掉,重新选了一处便宜些的。其实许家印不知道,当时2万一个月的房子已经算很实惠了。

古人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正是有一颗敢于拼搏的心,正是有一个坚不可摧的信念,才使许家印在吃了那么多的苦之后,依然不改初心,咬着牙坚持到了最后。曾经与许家印一起在中达共事的老同事邓凡这样评价他:“许家印不爱享受,不怎么认名牌,有时候买衣服都是我帮着挑,他好像也没什么爱好,就是一心想把事业做大,把企业做强。”

5.在广州地产界的第一仗

20世纪80年代,中国房地产进入萌芽阶段。当深圳,逐步燃起房地产的苗头时,许家印还只是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毛头小子。当房地产的热度稳步上升时,他还埋头于舞钢,专心致志地搞管理,搞技术。

对房地产一窍不通,甚至毫不在意,是当时大部分人的状态。对于那时候的人们来讲,房地产的发展是太过遥远的事情,与其关心未知,不如着眼现在。许家印也是其中之一,他对房地产行业不感兴趣,也从来没有考虑过往这个行业发展。

在许家印为舞钢殚精竭虑的同时,房地产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年,邓小平同志首次视察深圳彻底点燃了这一地区的发展,如今耳熟能详的大企业,如万科、招商地产、华发股份、广州城建及天鸿集团等,无一不是借着东风迅速崛起雄霸一方的。

1984年,是不可思议的一年,新式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迅速占领了广袤的土地。其中,最令世人瞩目的便是深圳的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刷新了人们对建筑速度的认知。前赴后继的房地产商不遗余力地创造着属于深圳房地产的未来,涉足此领域的人们,怀揣着一份热忱,高效率和高质量是他们不断追求的目标,而且没有止境。

此时,看似与房地产相隔十万八千里的许家印,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探索,谁也不会料到,在房地产界,这个姗姗来迟的男人,竟然会缔造出恒大地产,成为房地产行业无可争议的霸主。

如今,人们习惯性将恒大和万科进行比较,都是行业巨头,自然也要分个高下。但是,当万科早已声名鹊起的时候,恒大的老总许家印还在舞钢当车间主任呢,与房地产行业隔着千山万水。可以说,许家印带领恒大发展壮大到现在与万科并驾齐驱的程度,得益于他骨子里的韧劲儿,要做就做到最好,否则就不要开始。

从1992年初到深圳,到1994年,转眼到了第三个年头。正是1994年,许家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选择了一个分岔路口,一路往前走,视野愈发开阔。得到大老板的首肯后,许家印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广州地产界进军。他对广州颇有好感,再次来到这里,已然褪却了曾经莫名的紧张,只有无以言表的兴奋和决定大干一场的冲劲儿。由许家印领衔的鹏达房地产公司在广州安营扎寨,除了他之外,公司成员还有一个业务员、一个财务以及一个司机,这些人员都是他从深圳带过来的,此外,他还带来了一辆标致车。

除了人力、物力的支持,许家印还得到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此次闯荡广州,中达老板对这位得力干将器重有加。当年,全达在万般无奈之下草草收场时,留有1500万的未使用贷款,而这部分钱则成为鹏达的启动资金,靠着这笔钱,鹏达在广州开始扎根发芽。手里握着一大笔钱,许家印依然精打细算,为了节省开支,四个人在广州黄埔附近的城中村租了农家房,由三个卧室和一个客厅组成。作为顶头上司,许家印拥有独属于自己的一间房,其余三个人则住在剩下的两间房内。在恒大混得风生水起后,许家印对曾经的这段光辉岁月充满感恩,他认为这样的条件与之前在全达住厨房的日子相比,简直是幸福。

简单的农家房,既是鹏达的宿舍,也是办公地点。配备好一台传真机和一个厨师,鹏达公司开始正常运作起来了。从事房地产的生意,办公的人却区区四个人,在别人眼里也许会有点可笑,但是许家印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踏上了征程,事实证明,团队虽小,实力却很大。

许家印清楚,谈生意还是需要讲究环境的,该省的钱一分都不能乱花,不该省的钱绝对不会舍不得。简陋的农家房实在不适合约谈客户,于是,许家印在酒店订了个套房,每每需要与客户会面,都会来到这里。许家印从不说空话大话,性格成熟老练,又有业务员的经验,嘴皮子自然利索,经过多次洽谈后,一举拿下名为“珠岛花园”的地产项目,这是鹏达第一单生意,也是鹏达进入房地产行业的敲门砖。

精益求精是许家印从始至终都在恪守的准则,他之前是如此,对“珠岛花园”更是如此。房地产界的新手,不意味着注定会屈居人后,诸多前辈虽然战绩赫赫,气势汹汹,但是在许家印眼中,他要做的项目必然要有所超越。

公司刚在广州落户时,许家印就没少往外跑,他对本地的房地产行业进行了一次详实的摸底工作,得到不少宝贵的资料和数据。由此,他总结出了广州房地产的诸多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便是大户型较为普遍。于是,许家印灵机一动,决定不跟风,转换思路,选择与大户型背道而驰的小面积,并高调宣传价格低的优势。项目一经推出,还没等到正式发售,就先声夺人,成为一匹黑马,闯入了人们的视线。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项目首期就取得开门红的业绩,不多时便被抢空。

许家印用“珠岛花园”项目向广州房地产行业发出讯号——鹏达房地产公司值得信赖。进入房地产行业的第一仗,许家印赢得漂亮!为鹏达打响了知名度,成为广州地产界新加入的英豪,与成名已久的前辈们逐鹿广州。

这样出彩的结果,是中达老总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对许家印的能力没有半点担忧,但是如此亮眼的成绩着实让他吃了一惊。也许就连许家印自己,都没预料到会收到如此热烈的反响。“珠岛花园”以强势之姿抢占了广州房地产的头条,直至今天,这个项目的运作模式依旧如教科书般指导着地产行业。

“珠岛花园”仅仅是个开始,更为精彩的故事还在后面,恒大的辉煌也在不远处。

6.地产,我来了

提及地产业,很多人脑海里都会闪现出一个名字——许家印。可把时间调回1996年,那时的他不过是一个四处奔走的无名小卒。那一年,他从企业辞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白手起家的他,从无名小卒到地产界大亨,靠的是智慧与双手。

普普通通的7个人,默默无闻的恒大集团,少得可怜的资金,这是许家印的全部家当。但他没有放弃,一直努力寻找契机,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12年后,恒大集团正式上市,他的一番心血没有付之东流。而这辉煌背后的苦涩,又有几人知晓呢?

1996年,许家印正式告别打工生涯,成立了一家公司,名为广州恒大地产。10年的打工生活,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算给他的创业之路奠定了一些基础。那年,恒大地产一穷二白,总共就是一台车、几个人。

后来许家印说:“用最少的钱拿更多的地,发展的时间持续更长。”这话说着容易,真落实起来,有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

项目,是当时恒大地产的首要目标,只有找到合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自己这样的小公司才能存活下去。

万事开头难,许家印在寻找项目上大费周章。他踏遍了广州的千山万水,反复考察、调研和论证,再三权衡之下,终于盯上了一块“宝地”——海珠区广州工业大道的原广州农药厂。

从当时来看,这根本算不上“宝地”,可许家印看到的是这片土地的发展前景。经过思考再三,他买下了这片土地的使用权,作为恒大地产的第一个开发项目——即后来赫赫有名的“金碧花园”。

当时的金碧花园,工厂林立、污染严重、市政配套滞后,是名副其实的远郊区,很不受欢迎。不过,许家印仍投入极大的激情,他相信这片土地会在自己的手中发生翻天巨变。事实证明,他成功了,他真的“化腐朽为神奇”了。

因地处僻静之所,这块地并非多么抢手,可首期也需500万元的地价款。500万元!这对刚刚起步的恒大地产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许家印没办法,只能从银行贷款300万,而因恒大地产一无所有,这300万银行贷款是否能到手也是未知数。

摆在面前的困难一目了然,宛若行走在黑暗的道路上,难以前行。许家印亦是摸索着徐徐向前,他是个喜欢在逆境中寻找希望的人。

彼时,许家印做好万全的准备,信心满满地来到银行,开始了商务谈判。他向银行高层描绘了恒大地产的宏伟蓝图,也说明了付款方式。最终,或许是银行方面的确被其出色的口才所折服,或许是因为的确有赚头,总之,许家印把300万元收入囊中。后又多方走动,筹得了其余款项。

购得了土地使用权,预示着恒大地产有了资源。随即,他立即着手开发,将贫瘠的土地变成一幢幢房子。他复制了珠岛花园的模式——小户型,薄利多销,快速回笼资金。这是个赚快钱的好办法,足见许家印那灵活的头脑及善于变通的行事风格。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许家印勤奋,恒大地产的员工也不懒惰,在他的带领下,员工干劲十足,熬夜通宵已是家常便饭,甚至工作到次日早上6点,之后9点又接着上班。

1996年6月8日,金碧花园破土动工。这是一场硬仗,是属于许家印的第一场硬仗,他没有退路,只能赢不能输。而他也坚信,金碧花园会一飞冲天!

8月8日,金碧花园正式公开发售,开盘价定为2800元/平方米。此价位对属于广州老城区的海珠楼盘而言,诱惑力十足,无数顾客奔走相告。

当日上午,金碧花园首期的323套住宅一售而空,8000多万元资金迅速回笼。这仿若奇迹一般!首期的成功,许家印像吃了定心丸一样,紧绷的神经松了下来。

彼时,恒大地产有了现金流,在第二期开发之时,许家印开始注重环境和配套设施,随之,售价自然也跟着提高了。第二期开盘定价为3500元/平方米。

此次楼价比首次高,可开盘之后,依然很快销售一空,这让许家印也未曾想到。近亿元的回款,解决了当时恒大地产的诸多问题。自此,金碧花园成功了,许家印算是真正意义上成功淘得了“第一桶金”。

当年征地、当年报建、当年动工、当年竣工、当年售罄、当年轰动、当年入住、当年受益……金碧花园从头至尾的活动皆在同一年完成。1996年,是属于金碧花园的一年,也是属于恒大地产的一年,更是属于许家印的一年。金碧花园至此一战成名,被誉为“中国著名城镇化社区50佳”名盘。

1997年5月1日,许家印同中达老板做了一次深谈,他在对老板感恩之余,开诚布公地说:“人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水平、什么样的贡献,就一定要有什么样的待遇。不然,从管理上来说,是留不住人的。”

许多年后,许家印忆起金碧花园,说道:“无论何时,企业运作最重要的问题都是现金流,尤其是刚起步阶段。”这宛若一种信念——是支撑许家印走过数次资金危机的信念。步履维艰之时,他却丝毫不退缩,勇往之前。

在机遇面前,许家印想到的只有一点:机会不抓住,过去了就过去了。他审时度势,看准时机,迅速出手,这是他走向成功的关键。随后,他带着恒大地产一路奔跑,迅速成长起来。恒大地产一跃成为地产界应当当的企业,许家印也渐渐开始蜕变,从默默无闻到名声大噪,一路高歌猛进!

7.急流勇退

许家印骨子里的韧劲儿,是作为商人最为重要的气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奔波几天就喊累的人,注定与成功企业家无缘。他说一不二,有野心,也有压力。进入新的领域,就要面临新的挑战,作为鹏达的老大,肩上的担子很重,但依旧走得健步如飞。

凡是与许家印共过事的人,无一例外地认为他是一个乐天派,就是那种甭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会垂头丧气的人。在地产行业摸爬滚打,就会遇到大大小小的绊脚石,而且优胜劣汰在地产界尤为明显,运作不善的公司很快就会被淹没在滚滚洪流中。

当初带领团队来到广州,是许家印毛遂自荐,而且获得了中达老总的鼎力支持,给了他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可不是白给的,是为了让他开拓广州的市场,把投入进的钱翻倍的赚回来。有所期待,就一定会给予压力,这都很正常,但也看得出许家印的抗压能力是格外的好,不论身体还是精神,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

说实话,作为鹏达的主心骨,许家印对地产行业并没有多丰富的知识储备,在公司成立之初,如果问他“容积率”是什么,他都只能摇头。在舞钢呆了十年,各项业务都颇为熟练的他,如今要重头再来了。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支出也不等人,为了尽快熟悉地产业,他边干边学习,付出加倍的努力。学习能力超强,又肯下苦功夫,他不成功,谁成功?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已经步入中年人的行列,却仍能拿出一定的精力用在学习新事物上,这是一般同龄人所无法比拟的。

许家印身上背着巨大的压力,却以猎豹般的速度向前奔驰。压力就是他不断向前奔跑的动力,他决不允许自己半途而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十分讲求效率,在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提升速度,大跨步前进。

第一单生意“珠岛花园”为鹏达带来了轰动效益,房地产行业的大兵小将们纷纷四处打探鹏达的背景,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刮目相看。不过,骄人的业绩可不是大风吹到许家印手中的,若是没有前期的投入和努力,就不会有后来的产出。

初到广州,一个半路出家的团队,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揽到生意?没有客户,也就没有项目可做,没有项目可做结局意味着没有资金来源,一行人只得坐吃山空。开头第一步走得确实难,但许家印也是踏踏实实地把第一步迈了出去。没有客户,那就出去创造客户。他和同事们一起走遍大街小巷,到处张贴宣传广告,去挖掘一切有可能成为客户的公司。

经过多方努力,刚刚成立不久,还从未运作过项目的鹏达,竟然一口气收购了当地的一家房产公司,“珠岛花园”的项目由此而来。有了可以经营的项目,也就有了接下来的目标。但是,没有项目的时候,许家印犯愁,有了项目,他还是犯愁。这可是他们的第一单生意,做就做到最好,不过问题在于鹏达对地产行业而言是个新手,没有任何经验可言,如何能够将这个项目运作好,如何才能借此扎根下来,是最亟需解决的难题。

在高压之下,许家印的聪明才智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万事开头难,但是走出第一步,就不再怕第二步、第三步。一边摸索实践,一边总结学习,不怕学不会,只怕不肯学,凭借出众的学习能力,很快,不论是房地产的开发还是运作,管理还是创新,许家印都游刃有余,展现出非同一般的创造力。

在各行各业中,房地产行业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类,由于与民生息息相关,国家政府部门对这个行业保持着较高的把控力度。一个项目从正式立项开始,不论是施工还是销售,都有相关部门严格把关。鹏达接手的第一个项目——“珠岛花园”,前前后后去政府盖了108个章,走过一道道程序后,才算是完事。“珠岛花园”创造了“许氏效率”,即“当年开工,当年销售,当年销罄”,这样优异的成绩实属难得。不单单提升了鹏达的知名度,更是让许家印成为广州与地产界家喻户晓的黑马。

在光鲜的成就背后,是许家印说到做到的骨气。他认准一件事,就不会东张西望,而是埋头苦干,就算遇到南墙,也要撞倒它,继续往前走。在鹏达的历练,让许家印快速地适应了房地产行业的规则,从一无所知到触类旁通,也只不过是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跨过了地产界的门槛,成为圈里人,甚至成为举足轻重的角色。

敢想才敢做,敢做才有可能出成绩。奔赴广州从事房地产,到成功运作“珠岛花园”,许家印以实际行动证明着自身的价值。有机会就一定不会得过且过,但凡这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机会,许家印从来没有犹豫过,当机立断,绝对的稳准狠。

1997年5月,正当“珠海花园”二期销售过半的时候,就在鹏达走得越来越稳,大好局面就此展开的时候,许家印做出了让他人意想不到的决定——离开由自己一手操办起来的鹏达。此时,他为中达效力已有五年之久,付出的辛苦和为公司带来的收益,绝对对得起老板的器重。

为什么选择离开呢?说得简单直白一点,就是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俗话说就是工资太低。在许家印心中,中达老总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也不是拐弯抹角之人,离开之前,与老总来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由他带领的鹏达公司,成功运作了“珠海花园”,为中达直接带来2个亿的收益,堪称天文数字。然而,作为最大功臣,许家印每月仅有3000元的工资,一家人的生活依旧得不到改善,这是他最为失望的。其实,坦白来讲,如果年薪可以达到10万或20万,他不会选择去自主创业,毕竟与创业比起来,打工更为稳定,承担的风险会小很多。

许家印离开鹏达不久后,中达的管理层年薪达到10万,这曾是他渴望的标准。不过,他没有半分后悔,路是他自己选的,坎坷也好,颠簸也罢,他都一一笑纳,解决掉一个个挫折之后,就等于得到了一块块垫脚石,所以才有了日后威武的恒大。

提到1997年,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其一,香港回归,阔别已久的孩子终于重返祖国母亲的怀抱;其二,亚洲金融风暴来袭,造成全球经济的动荡不安,中国当然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国内不少企业的命运因此变得摇摇欲坠。但是,鹏达的“珠岛花园”的二期项目却在经济海啸的怒吼下,销售飙红,延续了一期的辉煌。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小背景下,许家印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不管大环境如何危险,不管小环境如何诱人,他都做好了重新开始的准备。对于别人来说,选择放弃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毕竟成功就摆在眼前,谁也不愿意在可以尽情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退场。但是对许家印而言,他看重的从来不是眼前的蝇头小利,也不是一时的水涨船高。即便大的环境不尽如人意,可以说并不适合独自创业,可许家印却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他坚信,机遇与挑战如影随形。

谁不想成功?谁不想问鼎江湖?但是有几个人能像许家印这样,敢于脚踏实地地追求理想呢?房地产发展的势头正盛,这是他创业的最佳时期。

离开鹏达,绝不是逞一时之勇,也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回顾在中达的五年间,业务员、办公室主任、全达老总,这是一个阶段;随后是担任鹏达老总,这是下一个阶段。这期间,许家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用五年的时间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在快速发展变化的深圳和广州,他的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和飞跃。

“深圳五年比舞钢十年的收获更多。”许家印对这段时间做了这样的总结,他非常认可自己的收获,在五花八门的商战中,他已然成为一位优秀的商人,具有灵敏的嗅觉和独到的眼光。

同类推荐
  • 巴顿

    巴顿

    巴顿,美国陆军上将。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加夫列尔一军人世家。1909年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毕业后在骑兵部队服役。1916年作为J.J.潘兴的副官参加对墨西哥的武装干涉。1917年随美国远征军赴法参战。同年11月负责组建美军第一个装甲旅。1918年9月指挥该旅参加圣米耶勒战役。1919年回国后在坦克训练中心工作。1932年毕业于陆军参谋学院。1935年任夏威夷军区情报处长。1940年7月任装甲旅旅长。12月晋少将,任第2装甲师师长。1942年任第1装甲军军长。同年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率部参加北非登陆战役,占领法属摩洛哥。后负责组建美国第7集团军。
  • 首富隆起

    首富隆起

    中国首富是如何炼成的?丁磊、黄光裕、陈天桥、施振荣、张茵、杨国强、再到王传福……他们的财富人生背后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为何有的人最后深陷囹圄?为何有的人依旧笑傲财富江湖?财富成就了他们的非凡人生,财富也让他们如此困惑。他们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们也有着致命的人性弱点。那么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不足,成功攀登上财富的顶峰的呢?透过他们的财富变身轨迹,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也就清晰可见。不可告人的潜规则、诡异莫测的商业手段……
  • 名人传记丛书——杰克·伦敦

    名人传记丛书——杰克·伦敦

    杰克·伦敦来自社会最底层,幼年的他几乎没有享受过爱与家庭幸福,他因贫困而辍学,做过苦力、当过船员,甚至一度沦为小混混。但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创作,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想。本书生动地叙述了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曲折的一生,把他人生的每一个精彩转变展现给青少年读者,了解并学习杰克·伦敦不凡的经历和勇于搏斗的精神。
  • 从乞讨到企业家的发财之路

    从乞讨到企业家的发财之路

    本文是知名作家殷谦为旅意华侨、EEC欧文国际教育总裁陈田忠先生所写的人物传记。这不只是一本传记,而是陈田忠萃取了自己的人生精华与读者分享的成功经验与人生哲学。
  • 刘邦创业记

    刘邦创业记

    这是一部草根闯荡终极职场的实录。刘邦出身农家,年过而立才当上了大秦帝国的基层乡镇干部。就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却在秦末的动乱中脱颖而出。他仅仅用了不足三年时间就把自己的几十名追随者变成了几十万,从泗水亭长混成了汉王。他又用了四年时间,与自己的朋友兼兄弟、历史上最强悍的军事家项羽争夺天下,最终把看似不可战胜的楚霸王逼死在乌江口。刘邦在当上皇帝后,又用了七年时间收拾秦帝国留下的烂摊子,打造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大汉王朝。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他的成功模式历经千年仍有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一元纪

    一元纪

    五个人的旅行,一个引路,一个牵马,一个挑担,另一个享受,最后一个人的劫难。
  • 莱缪尔十平面书世界扉页的自述

    莱缪尔十平面书世界扉页的自述

    全名莱缪尔十平面书世界扉页的自述。凯旋历723年9月:凯撒王下令凯撒骑士肃清黑魔导士,告捷。扉页大陆处于莱缪尔十平面书世界的前端,是为了保护其页下所有世界而创的前端世界,亦称扉页世界!分战争篇、地域篇、王国篇。每个人物都是主角,讲的是扉页大陆勇者的热血故事。轻轻轻小说,整体比较偏向日漫风格。
  • 重生之我的幸福家

    重生之我的幸福家

    长大后每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遗憾的事,如果能重回过去,又该有着一个怎样的未来?一次意外,让陶筠筱重回小时候,不太一样的家,不太一样的时空,这一次,那些遗憾的,那些错过的,将统统握住!看她怎样重塑将来,怎样拥有自己的幸福家!她又会遇上怎样的他??和他们??PS:看书看了不少年,写书却还是第一次,有不足,有生涩,可能有大家以前熟悉的痕迹,但我写的只是我心中的故事。希望大家支持新人新作,多多鼓励,多多推荐,多多建议。
  • 快穿之娘娘天骄惹不起

    快穿之娘娘天骄惹不起

    本想好好投个胎安安心心过好下辈子的汣泱,却被一个快穿系统给砸中了,声称要去做快穿任务,收集那个被她一钗子杀了的杀千刀皇太子的灵魂碎片,让皇太子重生……
  • 幻习录

    幻习录

    世上事,纷繁复杂;世上人,复去更迭。岁月流转间,有多少事被掩盖,又有多少人被雪藏。自古至今,奇人无数,然而世人却知之寥寥。幻习录将带你一步步走进这个奇异的世界,去了解那些曾今遗忘而至今仍在延续的国度。
  • 还梅一段香

    还梅一段香

    寒冬腊月里,一个瘦弱的女孩子,在河边捶洗衣裳,冰冻的河水,再凉不过她的心。她是那位小脚姨妈家的帮工,并且,小脚姨妈还替她说了一门亲,一门她十分不愿意却又不敢违背母亲意愿的亲事。她叫梅香,命运的苦难之手,由此揭开了她的人生舞台之幕。她性格坚忍、豁达,为人善良、勤劳,做事干练,却又只能墨守封建的礼教。她的婚姻,由于成长环境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丈夫与她之间产生的隔阁,最终形成了情感的背叛,她却依然隐忍与坚守;为了一家人的出路,她被邻居介绍去北京做了“帮工”;后因丈夫生病,回乡务农;在四个儿女成年时,为了孩子们的将来,人到中年的她,不得不再次出走他乡,加入了钟点工的队伍……随着孩子们一个个组成了自己的小家族,回到农村生活的她,与丈夫的矛盾再次激化后,最终选择了走出那份束缚的婚姻生活——她要离婚。在孩子们极力的反对之下,她保留了名存实亡的婚姻,而坚决地选择了分居生活,并且和回乡创业的小女儿一起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 我变成了一只猛虎

    我变成了一只猛虎

    《新书发布,都市之绝世妖王》吞噬九爪金龙成功,高度增加:千米,体长增加:三千米,力量提升:99999+,敏捷提升:1000倍……当一只身高千米,体长三千米的猛虎在地上狂奔,大地为之颤栗,无数人为之震惊!!收鹰王为小弟,让狮王做仆从,更是以巨龙为食物。灵气复苏,有强大的人类一刀斩断江河,也有野兽飞天遁地,横行无忌!林浩看着眼前两只正在撕杀的泰坦巨猿,眼中爆出炙热的金光。林浩:“谁说老虎不可以上树?谁说老虎不能飞天?”
  • 希望日志

    希望日志

    我是生活在慧光星的一个普通的智慧生命。我们称自己为“人类”。在这里,我每天努力工作,认真生活。可有些人说我是疯子。我不是,我没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灰异白

    灰异白

    一见如故,为了她,我跌落谷底与黑暗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