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57500000004

第4章 鏖战珠海

“珠海”扬帆

史玉柱是个行动派,为了进一步发展,很快在深圳招兵买马,广纳贤才,招聘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把公司发展为一个拥有50多名员工的新兴高科技企业。后来,公司团队人数又扩大到100多人。这群年轻人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即使是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也只有26岁。

说起公司的组建,这其中尚有一些波折。

当时的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国民生产总值是珠海的两倍,同深圳相比,珠海的经济发展步伐一直比较缓慢。当年,面对这样的局面,珠海市政府急于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发展经济,对科技企业尤其重视。而史玉柱在深圳,用的还是天津的招牌。

1991年前后,史玉柱开发了M-6402,想注册巨人汉卡,就要先注册巨人公司。可深圳市工商局由于政治原因,要他出具县团级以上单位开具的证明,证明自己同“六四”事件划清了界限。

“六四”期间,史玉柱正辞职在家编写软件,所以他与此事无关,可当他回安徽省统计局要求开证明时,得到的答复是:当时已经辞职,单位没法开证明。

这下,史玉柱犯了难。后来,他听说珠海在这方面管制较宽松,不需要开类似的证明,所以,他决定移师珠海,在珠海注册巨人公司。

1991年4月,南国春日,雨肥梅子,史玉柱发布了成立珠海巨人技术公司的消息。

在他的团队名单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了97%。当他带领这个团队挥师珠海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1.9亿元的注册资金和8个分公司。他许诺要做“中国的IBM”,此愿是否达成暂且不提,可以肯定的是,巨人公司已经可以同四通公司平起平坐了。

珠海对巨人十分重视,因为这个年销售额上亿元的民营企业,在全国都不多见。珠海不能不照顾巨人。于是,史玉柱享有高科技企业的免税政策,想出国,可以破例获得批准;户口转移有问题,可以重新办理。

难怪史玉柱说:“特区是干事业的地方,珠海能干大事业。”深圳这个特区装不下他的远大志向,而珠海装得下!

那时的珠海正实行科技兴市的战略方针,为了提高知名度,大量吸引科技人才的加入。市长梁广大更是带头刮起了科技重奖旋风,史玉柱就是被这阵旋风刮来的。史玉柱觉得梁市长的魄力和胆识与自己不相上下,而他也十分看好珠海正在和即将兴建的高速公路、大型国际机场、至深圳和香港的跨海大桥,以及年吞吐量超过1亿吨的特大港口。另外,还有投资百亿元兴建的大型电厂。

此时的珠海,就像中国南部海岸线上的一颗明珠,光芒四射,璀璨耀眼,与史玉柱的“巨人”交相辉映,照亮了半边天。

有趣的是,跟史玉柱“史大胆”的绰号齐名,珠海市市长梁广大也曾被戏称为“梁大胆”。胆大,意味着有气魄、敢干、敢为人先。他在任期间,曾在1992年3月提出一笔30万元巨奖、一套别墅、一辆轿车的方案,在全国首创“重奖科学家”这个政策。

1992年年初,邓小平南巡到了珠海,当听说珠海重奖知识分子,且每个人拿到的奖金有100万时,不禁竖起大拇指称赞梁广大的“胆大”。

梁广大任珠海市长整整14年,在他看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便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把自己的“大胆”归功于邓小平同志。

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重奖科学家’是珠海尊才、爱才最具体的表现,它起初也并非没有遭到任何非议,有人认为我们是在‘做秀’‘出风头’,科学家值不了这么多钱。但我们认为,知识与人才的价值必须得到承认,如果科技人员都不能凭知识致富,又怎能有积极性去为社会创造财富?”

梁广大当时不但关心知识分子的成长,而且对百姓民生也关怀备至。当初珠海的港湾式候车厅,在没有兴建以前,他就同专家和少数政府官员组成的反对派打过口水仗。有人说:“兴建这么漂亮、这么大的候车厅有什么用处呢?”他却禁不住动怒了,批评反对派们说:“你们这些有公车坐的人为什么不去现场考察一下?为什么不去体会一下老百姓排队候车有多苦?为什么不去体会一下日晒雨淋的滋味?”

尊重但不盲从,就是当时梁广大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史玉柱认为,有了这样一位思想开通并极富魄力和创新能力的市长支持,他何愁事业做不大呢?事实证明,他“迁都”珠海的决策正应天时、地利、人和。珠海市政府推动着他的事业蓬勃发展起来。

18层的巨人大厦设计方案,也于1992年正式出台。

巨人大厦的故事,是在史玉柱成为全国青年榜样的前提下开始的。当时,珠海对科技人员的重视受到全国上下的关注。国家希望珠海还能树立一个大学生留在国内创业的典型,因为当时最优秀的大学生基本出国后都不回来,中国面临严重的人才外流问题。如此,梁广大市长的首选当然是史玉柱。

就这样,珠海市政府为了支持这个典型,特意批给巨人一块地,让其盖一座18层的办公楼。当时,巨人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亿。梁广大找史玉柱谈话,希望他能为珠海争光,把巨人大厦建成中国第一高楼,而若建不成,史玉柱做“全国典型”恐怕就有些困难了。就这样,史玉柱便预想将原来的18层增至38层。

1992年下半年,有位领导来巨人视察,被邀请到巨人大厦工地参观。当领导看到工地上热火朝天的景象时,兴致勃勃地对史玉柱说,楼的选址不错,为什么不盖得更高一些呢?这句话,更鼓舞了史玉柱。

是年9月,《珠海特区报》上登出一则新闻:金山公司要在银都对面盖一座47层的大厦。金山一直是巨人的竞争对手,这条新闻无疑是对史玉柱的极大刺激。要做就做第一,于是,巨人大厦从38层改至54层。后来又有信息称,广州正计划盖一座63层的大厦,史玉柱架不住旁人怂恿,一直把大厦加高到70层,这也促成了他日后人生中的一次“滑铁卢”。

1992年,也是他跟日后的副总裁汤敏初次见面的一年。汤敏到巨人集团应聘,看到一个人走到她面前,瘦削的身材,上身穿黑色西装,下身喇叭裤,头发是烫过的,还戴着一副大墨镜。汤敏不认识史玉柱,就坐在原地没站起来。史玉柱站在她面前,盯着她看,她也盯着他。结果,史玉柱被盯得脸红了,尴尬地用手推眼镜,问:“你是汤敏吗?”汤敏回答:“是。”史玉柱马上做自我介绍:“我是史玉柱。”汤敏赶紧起立,向史玉柱道歉,心里却暗笑,她觉得像是自己在面试他一样,因为他看起来腼腆得像个大学生。

可就是这样的史玉柱,有胆子盖中国第一高楼,且带领团队研制出的M-6043,其销售量在当年年底达到2.8万套,利润达到3500万元。

畸形膨胀发展

1992年,史玉柱的巨人资本超过1亿元,他本人也被捧上了天,可谓一路高歌,飞黄腾达。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史玉柱的巨人发展得太快了,其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史玉柱仍不止步,趁热打铁,又推出了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传真卡、财务软件和防病毒软件等,在电脑科技领域四面出击,披荆斩棘,其已经坐拥全国最大的连锁销售网络。

当巨人的资产接近两三亿时,史玉柱的腰包鼓了起来。钱多了,精力也旺盛,他开始实行“多点开花”的策略,甚至还做了酒店管理系统。他曾在赴美考察时,问投行专家们未来发展最快的行业是什么,美国人说会是生物科技和IT。回国后,他立刻上马生物工程项目,甚至还做过化妆品和服装,把公司规模扩大到六七个事业部。

如此多元发展,前期并未让巨人觉得负重太大,在珠海良好环境的支持下,公司的中文手写软件和电脑年销售额竟达到3.6亿元,仅次于四通公司,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

那年,史玉柱只有28岁,成为青年一代的榜样和时代的标兵。

他刮起了一阵旋风,名噪一时,国家及地方领导也纷纷来巨人公司视察——杨尚昆、李鹏、朱镕基、田纪云、李铁映、钱正英、广东省委书记谢非、人事部部长宋德福……他们对巨人公司的发展寄予厚望。

李鹏曾给巨人题词: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的脊梁。

1993年1月,巨人还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成立了38家全资子公司;同年9月,史玉柱获得广东优秀科技企业家的头衔;到了1994年,他又被评为十大中国改革风云人物;同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了巨人集团,用巨人集团出品的中文手写电脑题词:中国人就应该成为巨人。

李鹏总理更是叮嘱史玉柱,新产品开发出来之后给他打个电报。朱镕基副总理在史玉柱做了情况汇报之后,称赞他是精英,巨人的员工也都是精英。

史玉柱一下子获得这么高的荣誉和嘉奖,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如此重视,这是他从不曾想到的。他的心,也越发膨胀起来。他为巨人规划了壮丽和令人神往的蓝图,他集结M-6405汉卡、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等5个核心产品的资金,准备兴建高达70层的巨人大厦,与年产值15亿元的多媒体家用电脑生产基地。

1994年年底,巨人已超过四通,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民办高科技企业。当时史玉柱估计,到2000年,巨人的资产将达到100亿元。按照这样的发展脉络,史玉柱盘算着,要在1995年带领巨人在香港上市。

事实上,巨人能有如此迅猛的发展态势,与1993年以前西方国家禁止向中国出口计算机密切相关。没有国外先进企业在中国大地上的竞争和厮杀,市场机会就完全属于国内高科技企业。史玉柱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开发出“M系列”产品,并运用高超的营销技巧,使其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和巨人的拳头产品,如此才推动着巨人以超高速向前发展。

史玉柱拥有雄厚的技术资本,读硕士时的专业也为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IT技术基础,这种知识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便转化为知识资本,具备着创造价值的能力。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史玉柱带领团队陆续开发出M-6404及M-6405系列产品,注重知识、注重人才的他,招聘的员工大多是熟悉IT的知识型员工,并且一直持续不停地搞研发,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存量知识资本,也创造了更大的财富。

在那个年代,人们对广告的意识还很模糊,史玉柱却已经拥有了超前的广告意识。他向媒体透露,巨人正在研制的第二代中文手写电脑,只有手掌大小,如果研究成功,这款新产品预计能给集团每年带来25亿元的市场收益。

1993年,史玉柱带领巨人进行发展战略的转移。这一年,也是中国电脑业承受严峻考验的一年。

西方16国组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解散,因而西方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的禁令也随之失效了,猛然间,微软、英特尔、IBM、AST、康柏、西门子、惠普等跨国财团纷纷“包围”北京中关村,“中国硅谷”即将迎来一场新的商业大决战。

此时的史玉柱,早已看好生物工程项目,野心勃勃地想实现跨国公司的梦想,因而发掘出保健品这个潜力巨大但还未被开拓的市场。

在生物工程方面,巨人以出售药物为主,但因为还在研究阶段,尚需几年时间才能正式投产。在这方面,史玉柱已动用了几百万元资金。而在金融方面,他打算做一大笔投资。他告诉外界,他参与了在北京注册民生银行,并且该行将要开业,加上信用社,会一起给大家提供贷款和存款服务。

按照史玉柱的计划,他会在一两年之内,在每个省或自治区都收购12家信用社。这场收购计算下来,估计需耗资12亿元。

史玉柱的盘算一点不错,可问题随之出现。他的这些宏大构想渐渐变得不接地气了,他也开始高估自己,以为自己做什么都能成功。

慢慢地,他那股谦虚劲渐渐被志得意满取代。看着自己精心培养出来的二三百人的队伍,每年上亿的收入,还不到30岁的史玉柱有些飘飘然了,欲望的膨胀,让他看不清自己的前路。他开始不注重细节,而热衷于多元化发展。外界也为他身上披了许多无谓的光环,他就在这些人的殷切希望之下,在一年之内,把公司的业务扩展到十几个行业。

史玉柱去美国考察时,发现一种非常好的口红,喝水的时候不会印到水杯上。看这个东西好,他眼睛一亮,想着法儿地把它引进国内;当时,“传销”还没有被法律明令禁止,他就组建了“传销部”,可刚刚建成,传销就被宣布违法。

这一阶段的史玉柱,很多做法除了极其浪费资源外,别无他获。遗憾的是,他并未因此吸取教训。

巨人在管理方面的问题频出,但他还是荣幸地成为珠海第二批重奖的知识分子之一,获得珠海市科技进步特别奖,市政府奖励他一套103平方米的住房,一辆奥迪轿车及63万元奖金。这一年,美国的王安电脑公司破产,史玉柱顿觉巨人需要新的产业支柱。

当向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禁运高新技术和器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解散之后,由于国外软件的大举进入,巨人的汉卡市场份额已经逐渐被抢走,而其他软件产品的生存空间也显出狭窄之状。

史玉柱知道,巨人必须迅速转身,才不至于被国际竞争的巨浪吞噬。这时,他果断地把公司运营目标转向保健品,开发出了一款全新健脑产品——脑黄金。这款产品花了史玉柱5亿元,这还不算,他还发动了另一场声势浩大的广告宣传活动,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卫视,甚至乡镇有线电视台做广告,又扔进去1亿元。他被市场营销圈子里的人评价为一个“既有贼心,又有贼胆的主儿”。他的广告也是无孔不入,铺天盖地,狂轰滥炸。

这番折腾也有成效,脑黄金成了第一款一下就让12亿中国人记住的产品,显然,史玉柱的广告策略功不可没。虽然这种广告形式受到很多批评和指责,然而投资的1个亿不但没有血本无归,还为他赚取了10亿元的收入。巨人的资金周转难关算是渡过了。

1993年,也是中国经济过热增长的一年,此时的房地产是个热门,只要盖楼就不愁卖。甚至,没有盖成的楼都能以“楼花”的形式卖掉。深圳毗邻香港,办公楼价格涨到了1.5~2万元一平米。

正在大举搞建设的珠海,也让史玉柱“耳濡目染”了房地产行业的超速发展,他认为,珠海也会成为同深圳一样的国际大都市。随即,他成立了化妆品实业部、服装实业部、供销实业部等十几个分支机构,急速扩张,手里的产品包括软件、药品、保健品、服装等30多类。

经济过热,人的头脑也容易发热,中国民营企业走多元化发展道路,还处于摸索阶段。

脑黄金,昙花一现

巨人的发展十分迅猛,当时一个电脑软件售价1500元,而成本却只有1/10,这么可观的利润,能为集团提供充裕的资金。史玉柱对集团的发展充满憧憬,而且认为巨人同时经营金融业务,向银行贷款也相对容易,毕竟这对于集团扩大投资是很重要的。

可是,他也察觉到,随着计算机发展的日新月异,汉卡会越来越没有存在的必要。1993年,他推广的GAC电脑没有成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这影响了巨人的效益。这种现实,不得不让史玉柱提高警惕。

史玉柱有一个同学,当时在美国留学,是生物学博士,叫袁彬。他征求过袁彬的意见,知道美国当时正在流行DHA的概念。这是一种深海鱼体内含有的活性成分,被证明可以改善记忆力。

经过审慎考虑,史玉柱觉得“三个最有前途的行业”中,保险业在中国民营企业领域不能做,IT业巨人已经在搞了,那么若是想改变软件领域的窘困,上马新项目,就只有生物工程了。

1994年8月,公司召开董事会,决定上DHA项目,并将这一项目命名为“1018工程”,意指新产品必须在10月18日推向市场。

这款产品是巨人的第一款保健品,虽然经验不足,可众人也做了万全的准备,毕竟GAC电脑的失败给大伙敲了一个警钟,故此在做新产品时慎之又慎。公司经理在产品的生产、策划、包装和媒体等方面分工细致,史玉柱本人带领一个一二十人的团队专攻策划。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内,众人紧锣密鼓地干了起来。

关于产品的命名,有人提议,“505神功元气袋”在当下这么流行,这款新产品就叫“888”如何?史玉柱对此并不满意。他查阅资料,认真思索,有一次看到一篇文章把DHA描述为“大脑里的黄金”,他觉得这个形容很妙,便把这款新产品命名为“脑黄金”。当他宣布出来时,大家都同意用这个名字。

名字有了,广告语又该怎么设定呢?史玉柱想,这条广告语应该既简单又醒目,他让策划部反复修改了设定的广告词,最终还是没有定论。

一次,他请大家到外面聚餐,有人提出,邓小平南巡讲话里有一句“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可不可以借用这句话,改成“让1亿人先聪明起来”呢?史玉柱一听就乐了,欢呼雀跃般地说:“就它啦!”

这句广告语十分切合当时中国老百姓脑海中的邓小平语录,所以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很深,几乎是一下子就被记住了,而且引起热议。毫不夸张地说,这句广告语促成了脑黄金的成功推广。

刚刚出世的脑黄金,其实并非市场上绝无仅有的保健品,在江浙一带,它遭遇了一款叫“多灵多鱼脑精”的保健品的抗衡。价格战当然是最下策,所以只有打广告战。

多灵多鱼脑精投资100万元的广告费,脑黄金就投入200万元;它的广告语是“五盒一疗程”,脑黄金就打出“四盒见效”的金字招牌。而且,脑黄金的地区性广告,有在中央电视台打的形象广告的紧密配合。

史玉柱在央视A特段播出30秒广告,而区域性媒体主打功能诉求,配合大篇幅讲解,分别在晚报、地方日报、海报、科普文章、锦旗等方面下功夫,可谓传统媒体和户外广告数箭齐发。

在华东地区,脑黄金每天的广告费用都高得令人咋舌,可营业收入却是10万元广告费的8倍!

此外,史玉柱紧抓分公司的兴建工作,设立了营销部,重拳出击。1994年11月,他把全国市场分为7大片区:华南、华东、西北、中南、西南、东北、华北。分公司设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制定了“闯三关”的目标,即建立分公司、培训考核、实现销售回款。

史玉柱感觉时间紧迫,所以严格控制日程,要求在华东市场试销阶段必须建成分公司。为了完成总部下达的任务,某些分公司经理甚至直接带汇票赤膊上阵,一个月之内就把分公司建好了。

销售人员的培训工作也由史玉柱自己主抓,他不停地灌输给分公司经理们一个理念:铺开渠道网络经销和健脑观念,且“回款才是硬道理”。他在集团总部设立的营销管理部,也给分公司经理们施以巨大的压力。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除了铺天盖地的促销和全面开花的硬广告,史玉柱还要求加大软性广告的比重,注重消费案例的回收,致力于脑黄金典型病例、临床检验报告和科普文章的宣传。

他还把内刊《巨人报》的印刷数量增加到100多万份,以配合宣传。每天都会有脑黄金的销售人员把一份份报纸直投入户或夹报赠送。《巨人报》一跃成为当时中国企业内刊的印数之最。

这场战役,从1994年10月打响,到1995年2月结束,仅4个月的时间,在紧锣密鼓的宣传攻势带动下,产生了1.8亿元回款。如果不是因为供货不足,回款额度会更大。史玉柱的营销策略,再次被事实证明是成功的,也是超前的。

当时,太阳神和三株口服液还在农村刷墙体广告,他就已经开始发动轰轰烈烈的全方位立体式广告战,并进行严格的渠道建设和管理了。他首战告捷,只待乘胜追击,使出十八般武艺,把整合市场营销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活动、专刊、软文、电视广告、报纸,一应俱全,全面轰炸。

事实上,脑黄金的营销过程产生了很多花絮。在报纸广告方面,史玉柱把文案分为老人篇、成人篇、儿童篇、综合篇。综合篇,主要讲近10年来美国国会号召的10年健脑活动,以及日本政府提出的吃DHA补脑计划。接着,阐述巨人推出的脑黄金系列产品的特色。

为了让广告增强吸引力,史玉柱特地配上了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他在图库里找来找去,没有太多合适的,就决定自己拍摄。他让巨人的职工穿上巨人制服,列队前进。

成人篇的图片也没有满意的,史玉柱就把广告部的经理叫来,让他自己掐住自己的脖子,把眼睛尽量瞪大,如此便拍出了一个非常有震撼效果的图片。

在儿童篇里,史玉柱看中一个图片,上面有个光屁股的小宝宝,在地上爬,后面放着一个大鸡蛋壳,就好像小孩是从蛋壳里爬出来一样。

史玉柱做这么多事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最大限度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他们聚焦于巨人脑黄金的广告。

脑黄金的文案写得也很精彩,让消费者阅读后很容易产生消费愿望。

配合这些宣传性文章,史玉柱还在软文上下了功夫。脑黄金的软文重在说理,有专家签名,重点强调脑黄金在国外的受重视程度,以及国人健脑的需要。软文在硬广告还没有投放之前就刊登出去,十几篇下来,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事实上,此时消费者对于某些理念的抵抗力几乎为零,这时候给他们灌输脑黄金的科学概念,介绍DHA的科学原理,作为铺垫,作为硬广告的先锋,他们也就更容易被脑黄金吸引过来了。

除此之外,巨人还举办了各种宣传互动,比如知识大奖赛等。公司跟各地团委等正规渠道合作,出一些跟健脑有关的科普知识问答题来做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这种方式配合脑黄金的相关宣传推广,效果一样颇为明显。

当时还没有类似的活动,所以这次活动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过,史玉柱仍不满意,又把桌面POP、海报和推拉等先进的营销方式都一并用上。后来,脑黄金又先后做了学生市场和礼品市场,并开发出一句经典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除非巨人脑黄金”。

当时史玉柱投资保健品,大家都不太看好,可是市场销量验证了他的眼光。他知道,消费者会越来越倾向于花钱买健康,所以才极速扩张资产,直至发展了遍布全国的子公司网络。

脑黄金的策划十分成功,在华东的试销也很快见到成效。第一个月投入没有收回来成本,第二个月便大有起色,到了第三个月,直接见到了利润。就这样,脑黄金于1994年年底正式推向全国,并在1995年年初实现月盈利1000万元。

脑黄金的目标消费群体很多,小孩、老人、中青年都可服用。当然,在脑黄金推广过程中,也不可能不遭遇挫折。

1995年,中国发布了《广告法》,史玉柱的脑黄金广告语“让1亿人先聪明起来”被定为违法,工商局下了行政命令,勒令停止,这可怎么办呢?

史玉柱冥思苦想,想出了针对学生群体的“考、考、考,先健脑”的广告词。也就是说,目标市场聚焦在了青少年层面。此番改弦易辙,一样收效甚佳。只是,在1995年下半年,脑黄金的销量出现了下滑。因为该产品做了不到一年,史玉柱并不晓得产品周期如何,7月份销量很不错,他就以为8月份会更上一层楼,可是8月份销量直线下滑。后来他才明白过来,5月份到7月份正是高考期间,热销是正常的。过了这个季节,淡季自然就到了。

在这期间,史玉柱不禁萌生了一种危机感。他感觉,如果不推出新品,仅凭脑黄金一个产品,无法抵御市场低迷的不利影响。因而,从这时开始,他的“多点开花”策略开始全面实施,这使得集中到脑黄金一款产品上的资金开始不足。相应地,广告减少了,而且脑黄金的效果又需要长期验证,凭借一时的服用感觉不出来,故此口碑上颇受影响,加之高考市场需要持续做广告,而脑黄金广告量的减少使得这款产品缺乏后劲,最终,生命周期甚短的脑黄金,逐渐从市场上销声匿迹。

这次“交学费”,让史玉柱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保健品一定要做效果明显的。如果脑黄金的效果能立刻显现出来,即使广告不做,也还是会形成强大的口碑效应。

前有车,后有辙,史玉柱打起精神,准备再战江湖!

广告之“殇”

1994年,脑黄金推出之际,史玉柱当选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福布斯》在这一年第一次评选大陆富豪,史玉柱名列第8位。此时的史玉柱,希望让知识份子的风采在商业领域充分体现。这一言论,对青年一代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而他也在同年跻身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成为青年创业的排头兵和旗帜。

当时,面对国际竞争者的大量涌入,北京中关村风声鹤唳,强敌环伺,处境艰危。电脑市场逐渐饱和,竞争也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巨人管理层感到单一做电脑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以多产品支撑企业,成为下一阶段发展的重中之重。

史玉柱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二次创业”的看法,把巨人的发展用“打战役”做类比,确定了巨人未来的三大主导方向,即概括为“三大战役”,产品包括电脑、保健品和药品。他的梦想是做“中国的比尔·盖茨”,计划在“三大战役”结束之后,把巨人的产值推向100亿元的高峰,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可是,由于没有进行系统详实的市场调查,他的宏伟计划渐渐带上一种“赌”的色彩。

史玉柱之前的创业之路一帆风顺,令他认为自己运气好,天时、地利、人和一应俱全。故此,他和团队几乎自满地认为做什么都能成功。推出脑黄金之后,史玉柱打算再一齐推出12种保健品,把1亿元资金砸向广告。

“三大战役”,就这样因势利导地发动了起来,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巨人健康大行动”。史玉柱的宗旨是:数字就是规模,速度就是效益。他开始引导巨人全面转型,向着新的征途前进。

1995年2月,春节上班后第一天,史玉柱下达了总动员令,采取集中轰炸的方式把所有产品一次性推向市场,产品种类超过30种,包括10种药品、十几款软件和十多种保健品,耗资上亿,力图把全国人民的眼球都吸引过来。

史玉柱意气风发,亲自挂帅。他把公司各级经理称为师长、军长和方面军司令员,这样的称谓,让一些人批评他“野心勃勃”,但他自己评价说,我要的就是霸主地位。

以“脑黄金”为标志性产品,“三大战役”为巨人创造了丰厚的利润,脑黄金也取代汉卡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产品、巨人最赚钱的产品。

同年5月,史玉柱突发奇想,准备搞一个系列广告,以新颖的形式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团队在他的领导下,推出了7个重磅黑体字:“巨人健康大行动”,画面一天一更换,层出不穷,花样翻新,面积也一天天增加,直看得人眼花缭乱。

他指示营销团队工作人员立刻快马加鞭,实施该行动。几天后,巨人的员工拜访了几乎全国每一家大报社。他们夹着广告图样,手里拿着巨额支票,无一例外地在向报社递上支票时,提出同样的要求: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之内,以两个整版的版面或者一版,实在不行最少半版的版面,刊登他们的黑体字系列广告。

就这样,仅5月18日、19日两天,巨人就支付了500万元之多的广告费。

如此铺天盖地的声势,不可能不吸引读者和媒体的眼球。巨人一共发放了138个系列广告,也相应地引起一些反响。

当时这些广告的创意之超前,放到今天恐怕都难以企及。在一个广告中,一架B52轰炸机出现在一座大城市上空,机身带有“巨人”标记,一连串重磅炸弹对城市进行猛烈炮火的袭击,炸弹上赫然写着“医药”“电脑”“健康品”的字样。

史玉柱就是想达到这种对全国消费者的意识进行狂轰滥炸的效果。

另一则广告里,出现了三辆重型坦克,也分别标有“电脑”“医药”“健康品”的字样,夸张的卡通炮口黑而变形,浓重的战争气息令人感受到了非比寻常的创意。

还有一则十分有趣的广告,是调侃世界名人的:他们手挽手昂首向前走,由爱因斯坦带路,他手持《巨人报》,与里根、撒切尔夫人、玛丽莲·梦露、卓别林等7位名人一道,背对着后面的4个脑门。那4个黑黢黢的脑袋略带惊悚的意味,令人不免疑惑是不是二战元凶或克里姆林宫最后的旗手?

史玉柱的本意,是完成巨人的重大战略转型,或借助广告攻势扩大销售量,缓解公司资金周转不灵的局面。不过,他超前的广告创意却给了大家负面的心理暗示,这次广告战引起了一些媒体的批评和抵制。比如四川省的《重庆晚报》就批评这些广告看上去像“地狱”,让人联想到50年前日本对重庆的轰炸。文章还称,这些广告令人感到愤怒。

广东的《华商时报》则认为,这些广告存在误导倾向,内容不健康,违背了当今的和平环境;天津的《北方市场导报》认为,该广告用不良的恐怖方式耸人听闻,造成了不良影响。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此时的史玉柱不再是创业伊始时那个口袋里只装着4000元人民币的名不见经传的家伙了,而是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还屡次受到领导人的盛赞,故此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全国上下的关注。

因而,这次超前广告创意的突然出现,让太多人始料不及,不知该不该接受,以及如何接受,包括如何接受史玉柱的广告方式。

如此,“三大战役”打得愈发艰难。在困境中,史玉柱宣布自己将从管理前线退出,挂帅集团董事长,然后召开职工大会,把原来集团的干部先解职,再重新任命。这一系列决策和组织结构的变动,是在特殊情况下做出的临时决定,这也使得公司人事管理处于一种左右摇摆的不稳定状态。

总之,史玉柱第一次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同年7月10日,他收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紧急通知,“巨人健康大行动”系列广告的创意内容在全国上下引发了众多议论和猜忌,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基于此,工商管理部门紧急通知各地立刻停止发布该广告。

甚至,某些广告创意还违反了《广告法》第三条,关于广告应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规定。此外,“名人手拉手”存在侵犯名人肖像权的问题。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都有,第一排的伟人向后走,第二排就是很多人的头,这样就不是一排而变成两排,第二排人的脑袋露出1/3。而且,脑袋不是问题,甚至有个脑袋的秃头上有地图,可这也没关系,因为那个是戈尔巴乔夫。不过,有个脑袋不行,他跟别的脑袋不一样,其他人的头发是从左向右,他是从右向左——这个人是希特勒。

至此,史玉柱精心策划的系列广告中的坦克篇、飞机篇、大手篇、大靴篇、名人手拉手篇和巨豹篇,均被列为违法广告,自《通知》下发第一天始,这些广告内容在全国各大报纸上消失了。这给史玉柱带来的间接销售损失高达1亿元,而投入了数千万元发动的广告攻势也就此偃旗息鼓了。

史玉柱的广告意识太超前了,而且锋芒太盛,这两点就足以把这次广告战打趴下。

史玉柱的广告,做得沸沸扬扬,惊心动魄,实在不能不引起非议。而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步步深化,史玉柱这样狂轰滥炸式的广告形式,发挥的积极作用也变得有限起来。

史玉柱隐隐察觉到这种广告方式的弊端了。此番,他又亲自上阵,第一个星期就花去5000万元广告费,造成轰动全国的声势。广告不是整版,而是跨版,尽显“巨人”气魄。可是,广告战结束后,经过效果评估,关注度和知名度有所提升,却在消费者需求上迷失了方向——广告的实际效果为零!5000万元巨款又交了“学费”。

也就是从这时起,巨人开始逐渐走下坡路,史玉柱等于是下了一步“臭棋”。

声势浩大的“三大战役”,最后以失败告终,史玉柱觉得,失败的原因是因自己没把消费者研究明白,继而才造成如此不利的局面。

广告打得很虚浮,带有狂妄自大的色彩,忽视了广告的本质,即未能把产品能给消费者带去的益处传递给他们。

同类推荐
  • 过得刚好

    过得刚好

    郭德纲亲笔作品,讲述人生四十年的江湖过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迄今为止,唯一人生回顾,荣辱浮沉,冷暖自知,自浊自清自安然。书中的文字记录了郭德纲这些年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人生、相声艺术、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行文冷静,不煽情,不夸张,不做作,不隐瞒,不回避。本书有着极其鲜明的郭式风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妙语连珠,文字独特,语言幽默风趣,读之不禁令人捧腹,为我们营造了一份无与伦比的阅读快感,这份快感和他的相声作品一样过瘾。即使面对着台下无人的惨淡局面,郭德纲依然保持着他的幽默感。
  • 去礼远众——隋炀帝

    去礼远众——隋炀帝

    《去礼远众——隋炀帝》主要内容分为少年时光、功过是非等章节。隋炀帝杨广(569—618)是中国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14年。
  • 曾国藩成就大事的谋略3

    曾国藩成就大事的谋略3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一个充满矛盾颇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他以一介书生领兵,纵横疆场,剿灭太平天国,中兴清廷,堪称奇伟;他以汉人位居清廷要职,功高震主,而得以善终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2)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才高八斗——曹植

    才高八斗——曹植

    本书介绍建安时代与建安文学,记录曹植的起伏人生与其文学创作生涯。
热门推荐
  • 男装千金:逍遥江湖闯天下

    男装千金:逍遥江湖闯天下

    “小嘛小二郎啊,背着个书包上学堂..."科科,跑调了。。大家好!我就是本文美...啊不,帅得惊天动地得到主角——风如画(其实叫风茹花)如小说套路狗血得一毛一样,我偷跑出来,就是为了在江湖上闯出一番名堂来,为此,我还不要脸地给了自己一个称号——如花公子结果却结识一群逗比同伴,为此我也很无奈,可我能怎么办?但是,欲知剧情如何,请看下回——因式分解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蒋筑英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蒋筑英的故事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木叶之四代的影子

    木叶之四代的影子

    故事的主人公叫“余烬”,他重生在《火影忍者》之日,正是四代火影封印九尾妖狐之时:作为宇智波鼬的同期生,猪脚只觉得自己鸭梨倍大:限界、淘汰、网罗,白眼、写轮、轮回眼,嘴遁、尾兽、楔之力一概没有……但为了木叶,猪脚只能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学得一手神乎其神的飞雷神,Cao着一流的刀法:左手螺旋丸、右手太刀·九十九,从此开启了一个以“第六代火影”为目标的忍者生涯……(已完结,新作《西游大师兄》,敬请关注。)
  • 我和网红结婚了

    我和网红结婚了

    【又名:《老婆比我有名怎么办》】……为了比老婆出名,褚汉进入娱乐圈。结果,老婆却越来越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后册之故园东望

    后册之故园东望

    “阿园,我爱你。”路漫靠在故园的肩上。故园温柔地揉了揉路漫的头,“我也爱你,漫漫。”虽然都有自己的使命,但是,这却阻止不了两人的相爱。#本系列一共两本,均以漫漫为原型的文,前册现言,风格微甜~(甜死人不偿命),后册古言,风格微虐~(虐不哭你算我输),两本书分别独立
  • 年年岁岁有甜甜

    年年岁岁有甜甜

    这就是一本结合了很多小甜饼或者小虐饼的故事集。不定期更新
  • 云端开

    云端开

    仙!到底在哪里?魔!何时将出现?人!应该何去何从?末法将至,道不可触!但云端之上,依旧有朵花在盛开······
  • 驸马转正指南

    驸马转正指南

    魂归大古,女子翻身成了探花郎,桃花劫撞上了堂堂公主,可扰乱师中泰种田心思不止是公主的情敌,还有数之不尽的美女...
  • 跨越时光的爱

    跨越时光的爱

    一场阴某……她曾是他爱之入骨的合法妻子,在命运的捉弄下跟他争锋相对,爱错了人。在复仇计划中,青柏阳发现自己爱上不该爱的人,剡初夏(青瑶),成了他不想去伤害的致命弱点。可是到最后还是伤害了,他永远的失去了剡初夏(青瑶)“青柏阳你不就是希望我死么好啊,我这就满足你。”说完起身望着身后的朔辰逸纵身一跃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嘴里呢喃着:爱情在有些人的心中是甜甜的,但是在另一些人心中是苦涩的,时间久了你就会知道,爱情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它往往在给了你甜头之后,再让你遍体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