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04600000004

第4章 拥有一颗博爱之心墨家

1.世之显学,宣扬仁政

墨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重要的学派之一,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韩非子·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在当时和儒家一起并称为先秦时代的两大“显学”,有“非儒即墨”之说。墨家因创始人是墨翟,世称墨子,故而这一学派被称为墨家学派。

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艰苦实践,“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以裘褐为衣,以跂蹻(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退。墨者中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墨者必须服从钜子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例如钜子腹朜的儿子杀了人,虽得到秦惠王的宽恕,但仍坚持“杀人者死”的“墨者之法”。

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当首领的要以身作则。

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前期墨家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它提出以墨子提出的“三表”为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其内容是:“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以历史记载的古代圣王的历史经验为依据;“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以众人的感觉经验为依据;“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以政治实践的结果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依据。这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命题,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期墨家分化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前者对前期墨家的社会伦理主张多有继承,在认识论、逻辑学方面成就颇丰。后期墨家除肯定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外,也承认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对前期墨家的经验主义倾向有所克服。它还对“故”“理”“类”等古代逻辑的基本范畴作了明确的定义,区分了“达”“类”“私”等三类概念,对判断、推理的形式也进行了研究,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以后,墨家已经衰微。到了西汉时,由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墨家在西汉之后基本消失。但是根据考古发现其最后一代在晚清出现,因为抗夷而全部灭亡。

2.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墨子,生卒年不详,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前476年左右,卒于前390年左右,也有人考证说墨子大约出生在周敬王四十年(前480)左右,卒于周威烈王六年(前420)左右。墨子名翟,鲁小邾国(今山东省滕州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也是先秦诸子中唯一的自然科学家。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其事迹,分别见于《荀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说:“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墨子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和“贱人”,他“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蹬“跋跷”。墨子出身平民,可能是小工业者,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

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鲁班还要高明,曾经在楚惠王面前与鲁班互比攻守城池的技术,结果斗败了鲁班。墨子曾做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的使命,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民生。相传墨子曾阻止强大的楚国进攻弱小的宋国,说服鲁阳文君停止攻郑。他“南游使卫”,宣讲“蓄士”以备守御,又屡游楚国,献书楚惠王,后又离开了楚国。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齐将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没有成功。

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认为儒家“夫繁饰礼乐以淫人,久丧伪哀以谩亲,立命缓贫而高浩居(傲倨),倍(背)本弃事而安怠傲”。墨子最终舍弃了儒学,弃周道而用夏政,创立并形成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二是不遗余力地反对兼并战争,“上说诸侯,下说列士”,为“扶危济困”的正义事业而奔波,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答宾戏》中说:“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又说他“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可以说,墨子为下层劳动人民争取切身的利益,为解决或减轻他们的贫困和免受压迫之苦而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墨子有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尚贤”“节用”为基本点。墨子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爱有差等”的思想,认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极力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提出“非乐”“节用”“节葬”的主张,反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的腐朽生活;提出“尚贤”和“尚同”的观点,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提倡“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人生理想观。除了政治上的建树和理论上的学说之外,墨子在逻辑学、物理学、光学等领域也有所研究。

墨子最早发现了小孔成像原理,而其微分学原理,也比西方要早,因此被西方科学界称为“东方的德谟克利特”。墨子对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进行了相当系统的研究,得出了几何光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墨子几乎谙熟当时各种兵器、机械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有不少发明创造。在《墨子》一书中的《备城门》《备水》《备穴》《备蛾》《迎敌祠》《杂守》等篇中,他详细地介绍和阐述了城门的悬门结构,城门和城内外各种防御设施的构造,弩、桔槔和各种攻守器械的制造工艺以及水道和地道的构筑技术。

墨子之为人,在当时受到很高的评价。《孟子·尽心上》中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对他“士志于道”十分赞扬。《庄子·天下》中说墨子“好学而博”,并且认为他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大好人,由衷地称赞“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3.墨家代表作——《墨子》

《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西汉时刘向把《墨子》整理成71篇,但六朝以后逐渐流失,现在所传的《道藏》本共53篇。《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六篇,一般被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如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按内容划分,《墨子》一书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共七篇,这部分为墨子早期著作,是其关于道德修养、人格完善、思想方法和社会思想的论文。梁启超、胡适曾以为“非墨家言,纯出伪托”(尤其认为前三篇是儒家学派著作),事实上,墨子早年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所以受到儒家影响并不奇怪。然而,这一部分涉及墨家核心理论“兼爱”的“兼士”“兼君”已经提出,主张“君子必辩”也明显地与孔子的态度不同,可以视为墨家已与儒家分野。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混杂,如“修身”一词,为儒家之言,《所染》中的“染苍则苍,染黄则黄”疑是出于名家之性说;后四篇多尚贤、尚同、天志、节用、非乐理论,对后面各篇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二部分包括《尚贤》上中下篇、《尚同》上中下篇、《兼爱》上中下篇、《非攻》上中下篇、《节葬》下篇、《天志》上中下篇、《明鬼》下篇、《非乐》上篇、《非命》上中下篇、《非儒》下篇,共25篇。除了《非攻》上篇、《非儒》下篇之外,各篇皆有“子墨子曰”四字,可以认为这是墨子门弟所记的墨子之言,系统反映了墨子“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十大命题,是《墨子》一书的主体部分,代表墨家的主要政治思想和主张。每篇的上、中、下篇大同小异,其中上篇比较简略,而中、下篇的论证较为详备,可能是墨家后学由于抄写、传授各有系统而各有所本,也可能是由墨子弟子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听到老师的宣讲之后,再依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整理而成。

第三部分包括《经》上下篇、《经说》上下篇、《大取》《小取》篇,共六篇。这部分被治墨者称为《墨辩》,亦称为《墨经》,专说名辩和时间、空间、物质结构、力学、光学、声学、代数、几何等内容,在自然科学理论方面,不仅提出一些自然科学定义性的语言,而且勾画出了堪称之为科学方法的一整套理论(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语)及其显示出的真正科学精神。此六篇难懂难译,古字词较多,辩理深奥,令人费解。前人因其称“经”,定为墨子自著,实为后期墨家作品,是研究墨家逻辑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的宝贵资料。第四部分包括《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共五篇。这部分体例与《论语》接近,为墨子弟子对墨子的言论行事的记录,内容涉及义礼、治国等多方面内容,是研究墨子事迹的第一手资料。第五部分包括了《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迎敌祠》《旗帜》《号令》《杂守》,共11篇。这部分可以视为墨家军事学著作,专讲各种守城技术和兵法的,涉及守城兵员安排、兵器使用、军工器械和战略攻御等各种战术,是研究墨家军事的学术史料。墨子提倡“非攻”,以守御为主,11篇皆以守备之法为主题,故而这一部分和墨子的“非攻”的思想和止楚攻宋实行“非攻”的实践相一致。

4.墨家哲学

墨家在哲学和逻辑学方面的建树,是先秦其他诸子所无法比拟的。墨家的哲学和逻辑思想,在《墨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立辞、归类、推理方面可谓是独树一帜。墨家学者非常自负,如《大取》篇说:“天下无人,子墨子之言也犹在。”《贵义》篇说:“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在哲学的贡献上,墨家主要表现在认识论方面。墨家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是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写道:“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亡(无)为仪者也。请惑闻之见之,则必以为有;莫闻莫见,则必以为无。”(《明鬼》下篇)墨家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闻知、说知和亲知,闻知是传授得来的知识,说知是推论得来的知识,亲知是亲身经历得来的知识。墨家把闻知又分为传闻和亲闻二种,但不管是传闻或亲闻,在墨家看来都不应当是简单的接受,而必须消化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墨家强调要“循所闻而得其义”,即在听闻、承受之后,加以思索、考察,以别人的知识作为基础,进而继承和发扬。墨家所说的“说知”,包含有推论、考察的意思,指由推论而得到的知识。墨家特别强调“闻所不知若已知,则两知之”,即由已知的知识去推知未知的知识。如已知火是热的,推知所有的火都是热的;圆可用圆规画出,推知所有的圆都可用圆规度量。由此可见,墨家的闻知和说知不是消极简单的承受,而是蕴涵着积极的进取精神。

除闻知和说知外,墨家非常重视亲知,这也是墨家与先秦其他诸子的一个重大不同之处。墨家所说的亲知,乃是自身亲历所得到的知识。墨家把亲知的过程分为“虑”“接”“明”三个步骤。“虑”是指人的认识能力所处的求知的状态,即生心动念之始,以心取境,有所求索。但仅仅思虑却未必能得到知识,譬如张眼睨视外物,未必能认识到外物的真相。因而要“接”知,让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去与外物相接触,以感知外物的外部性质和形状。而“接”知得到的仍然是很不完全的知识,它所得到的只能是事物的表观知识,且有些事物,如时间,是感官所不能感受到的。因此,人由感官得到的知识还是初步的、不完全的,还必须把得到的知识加以综合、整理、分析和推论,方能达到“明”知的境界。总之,墨家把知识来源的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认识论领域中独树一帜。

墨家认为,要检验人们的认识正确与否,必须有一个共同标准,即言“必立仪”。为此,从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墨家提出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三个标准——“三表”。“表”是标志、标准的意思。在《非命》上篇中说:“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以历史记载中前人的间接经验为依据;“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以广大群众的直接感觉经验为依据;“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以某种言论主张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是否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为依据。墨家把“事”“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将人们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作为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这是有开拓意义的、十分杰出的唯物主义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它是荀子的“符验”、韩非的“参验”、王充的“效验”等思想的先驱,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墨家的认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片面强调感觉经验的真实性。

5.无差别的爱

墨家的政治思想宣传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其中核心思想是“兼爱”,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字的本意是一手执二禾,引申为兼顾、兼有等。墨子将“兼”表达为整体、全体之意,“兼爱”即“尽爱”“周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劫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墨子把使天下人兼相爱、交相利作为治理天下之乱的方法,因为在他看来爱人、利人乃顺天意。

墨子认为,在当时“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富之侮贫”社会现实中,人民最大的问题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他称之为人民的“三患”(《非乐》上篇)。他所说的“人民”,主要是指“小农”而言。他又认为当时“王公大人”的政治要求是“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尚贤》上篇),他称之为“三务”(《节葬》下篇)。墨子一方面要想解决人民的“三患”,一方面又想达到“王公大人”的“三务”,想通过上说下教,在矛盾中找出一条出路,以解决当时社会上统治与被统治阶级间尖锐对立的矛盾。墨子的所有政治思想及其行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点。

墨子认为天下之“乱”,起于人与人的不相爱,一方面是下层劳动者在艰辛的劳动中不能相互关心,不能以“兼爱”作为艰难物质生活中宝贵的精神慰藉;另一方面则是贵族统治者在穷奢极欲之际仍然在永不满足地攫取,甚至为了这种私欲不惜大规模地征战杀伐,造成天下大乱。

墨子明确指出,这正是天下祸乱的根源:“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兼爱》中篇)与此相伴,自私自利亦是乱世之因,如“亏父而自利”“亏子而自利”“亏兄而自利”“亏弟而自利”“亏君而自利”“亏臣而自利”“乱异家以利其家”“攻异国以利其国”等皆为自私自利之结果。

墨子认为儒家的“爱有差等”是不对的,因而大力提倡“爱人犹己”。这就是说,要把别人看成自己,把别人的亲人看成自己的亲人;爱自己几分,爱别人也应有几分,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子女几分,爱别人的父母、兄弟、子女也应有几分;一视同仁,人人平等,分毫不差。墨子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兼爱包含人己双方:“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墨子相信这种爱会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假如天下人“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那天下就太平了,就能实现和谐、富足。所以说,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在墨子看来,“兼爱”不仅在理论上是成立的,而且是圣王早已实行过的:“禹之征有苗也,非以求重富贵,干福禄,乐耳目也。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即此禹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禹求焉。”“文王之兼爱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也。即此文王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文王取法焉。”(《兼爱》下篇)除了本于古圣贤之外,墨子的“兼爱”还有一个更高的理论依据,即本之于“天”。《天志》篇明确指出,“天”是“爱天下之百姓”的,“何以知其兼而爱之?以其兼而有之。何以知其兼而有之?以其兼而食之”。墨子认为,天不仅以阳光雨露滋养万物,而且赏善罚恶,公平无私,所以兼爱就是顺天之意。实际上,这种以天志面目出现的兼爱理论,反映的正是墨子作为平民思想家提出的“民志”。

墨子出身儒家,但终于否定了儒家。墨学的兼爱观与儒家的仁爱观相比,具有全新的意义。墨子认为,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言亲疏尊卑之异”,这就是说,儒家的仁爱,有厚薄,有区别,有层次,集中表现在自己的家庭里,家庭里又有亲疏差异,其实最后的标准是看与自己关系的远近,因此核心还是自己。这样的爱,是自私之爱。墨子主张“兼爱”,也就是去除自私之心,爱他人就像爱自己。儒家的仁爱观念源于周礼所规定的“亲亲之杀,尊尊之等”。“亲亲之杀”强调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尊尊之等”强调人与人在政治上的上下等级关系,而政治上的尊卑关系又依赖于血缘性的伦理关系。远近亲疏主要考虑血缘关系,贵贱则反映了当时的等级制度,这两者即宗法制的核心。这说明,儒家的仁爱是建立在宗法制度之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等级之爱。而墨子主张“兼以易别”,即用兼爱的主张与儒家的别爱划清界限,把人从血缘性的关系中解脱出来,使其获得了社会性存在的意义。在社会关系中,每个人在政治上都是独立的,都是以对等的身份存在着,这里面显然隐含着平等的意识。

6.墨家与侠义精神

墨家与侠之关系,源远流长,有解不开的缘。春秋战国时期,尚武、养士之风盛行。历史上著名的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等人府中食客数千,其实,食客就是所谓的“士”。士分文士和剑士。文士即谋士,剑士即武士。先秦之侠,是较为纯粹的武士;墨家亦以武士团体为基本组织方式,墨子本人及禽滑厘、孟胜、田襄子等人,都曾是集团的首领,称为“钜子”。墨家门徒有义务对钜子绝对服从,《庄子》载:“以钜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钜子由上代钜子指定产生,代代相传,其相承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墨子的尚贤思想,墨家钜子孟胜以身殉义前说:“我将属钜子于宋之田襄子,田襄子贤者也,何患墨者之绝世也!”说明在墨家内部是以举贤继任的方法来解决墨家领袖的继承问题的。

墨子是第一代钜子,他以自己的品格、道德力量和领袖地位对墨家弟子具有很大的约束力和威慑力。墨家的部众,被外派的弟子离开所在诸侯国时要回集团报告,从而得到许可,成员从事各种活动的收入和外派为官弟子的收入都要上缴集团,由墨子(墨子死后由钜子)统一掌握,统筹使用,而“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淮南子·泰族训》)。由此可见,墨家的团体,与游侠形式中的山寨、帮派等团体之侠相似;而墨家思想中的“兼相爱,自苦以为义”、仗义而为,赖力自强以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等内容与侠义精神也是相通的。随着墨家学说的急速消失,墨家学派一部分人也成为隐匿民间的“游侠”,墨家的许多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都在游侠的天地里绵延不绝地延续了下来。

墨家的所作所为与侠义精神是相通的,止楚攻宋是墨家对“义”做得最好的诠释。墨家拥有精英的救援团队,在遇到霸权的侵凌跋扈时,他们以实际行动救助弱小者。《墨子·公输》篇记载,楚惠王年间,公输盘帮楚国造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一消息,从齐国起程,日夜不停,历经十天,奔走千里,裂裳裹足,赶到楚国见公输盘和楚王,阻止其攻宋。墨子先与公输盘论辩,以兼爱非攻之理折服公输盘,再见楚王阐述兼爱非攻之说。楚王不听,墨子就让公输盘为攻,自己为守,演示战争。公输盘用九种方式攻城,都被墨子瓦解,公输盘用完全部攻城机械,而墨子的守城器械却乃有余。

公输盘欲杀墨子以绝其患,但墨子有备无患,告知楚王和公输盘,自己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自己制造的守城器械,在宋城上严阵以待。这样,楚王才被迫放弃攻宋的企图。当时楚是大国,宋是小国,可以想象,楚国如果攻打宋的话,宋肯定会遭受灭国之灾,肯定是生灵涂炭,血流千里。墨子以一己之力,直言说楚,不但体现他胆识过人,而且还表现了他为了大义而不顾个人生死的英雄气概。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正是任侠精神的体现。

墨子之后,墨家钜子孟胜信诺守义死守楚国阳城君的封地,也是墨者侠义思想的体现。战国著名军事家、改革家吴起在楚悼王时改革,《韩非子·和氏》说,他“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受到贵族的嫉恨。楚悼王去世后,之前妒恨吴起的众大臣群起作乱要杀吴起,最后吴起故意伏在楚悼王遗体上,被弓箭射杀,但有些箭也因此射中楚悼王的遗体。楚国有法律,毁坏王尸是大罪,罪连三族。楚肃王即位后,他要杀光“射吴起并中王尸者”,阳城君也是其中之一。阳城君闻讯出逃,而孟胜作为阳城君的好友,受托守城。孟胜无法守护其属地,认为必须一死,否则将来恐怕没人会信任墨者。他派两个人把钜子之位传给宋国的田襄子,以免墨者绝世。然后殉朋友之义,同时赴死的墨家子弟约有一百八十人。

传信之人转告田襄子后,又要折返楚国与孟胜共同赴死,田襄子以刚接任的钜子地位命令二人留下,但失败。可见,墨家救危济困、轻命重气、勇于牺牲的品格,与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侠的行为和作风是一脉相承的。

墨家与侠在思想上的联系,同样也十分紧密。墨家主张“兼爱”和“非攻”,即主张平等地爱众生而反对不义之战,“兼爱”包含着平等待人和消除暴力的努力,包含着对强凌弱、众暴寡的指责,包含着“以杀止杀”的“非攻”主张。

墨家门人以“兴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害”为己任,走的是平时节用节俭、参与劳动、储备能力、反对暴政和不义之战并慷慨赴死的“千里独行不归路”。以“兼爱”这种团体的共识为基础,墨子极力宣扬兼爱学说,认为天下的每个人都应该同等地、无差别地爱别的一切人。这和侠的朋友义气及其扩而大之的路见不平的侠义品质颇为相似,“兼爱”正是游侠职业道德的逻辑的延伸。这种道德,就是在侠者的团体内“有福同享,有祸同当”。

同时,墨子主张:“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尚贤》)墨家具有这种悲天悯地之心和爱百姓、爱众生、爱万物的思想,并愿意为之“赴汤蹈火、死不旋踵”。这与司马迁所说的游侠“赴士之厄困”及扶弱济贫、见义勇为、吃苦耐劳的侠义精神是相符的。而墨子所说的“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兼爱》)的有诺必承、言而有信的行为、人格与《史记·游侠列传》中“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的侠义之风也是如出一辙的。

同类推荐
  •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这是一本聊出来的书。作者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其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作者在路上“偶遇”,与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其实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
  • 跨越时空的对话

    跨越时空的对话

    没有怀疑一切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社会的任何进步。李华平的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就是“批判一切”,“批判一切”就是“怀疑一切”。思想界要想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只有“怀疑一切”和“批判一切”。作者通过与27位已故名人的对话进行了严肃的学术探讨和理论思考,要想和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政治家进行对话,必须了解他们时代的背景、著作精华和社会评价,可以想见作者读书之广、思考之深。与其说这本书是作者与已故名人的思想交流,不如说这是作者以超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超越时空对话主题的自己的价值判断。“政治”和“思想”,在作者身上已经和“生命”高度融洽在一起了。
  • 知识分子论丛:新天下主义(第13辑)

    知识分子论丛:新天下主义(第13辑)

    《新天下主义》是著名学者许纪霖、刘擎主编的“知识分子论丛”(CSSCI)最新一辑。本辑是在“新儒家”再次进入公共视野的背景下,探讨中国古典政治学思想,如何为当下复兴中的中国提供处理内外关系的思想资源。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新的力量格局,也需要新的理论将中国崛起的趋势正当化,以此抚平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而可能发生的国家间矛盾。扬弃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理论,激活中国传统政治中的“天下”智慧,是一条必须引起注意的路径。许纪霖、刘擎、周濂、秋风……在本期共同阐释当代儒家精神。知识分子论丛,CSSCI来源辑刊。一线学者,一流视角,一个对话空间。以关心国事、有表达能力和号召力的中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以中外思想史、知识分子研究、政治哲学、社会理论及都市研究为核心,每辑聚焦知识界共同关怀的某个公共问题,为中国和全球知识分子的跨学科交往提供一个合宜的公共空间。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突出故事的可读性,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跋,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或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悉心品味这些经典故事,就像搭乘了一叶智慧的扁舟,带你驶向远离虚空浮华的彼岸……如果你想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就请翻开本书吧。
热门推荐
  • 都怪女帝太流氓

    都怪女帝太流氓

    简介:她是刻意埋没前尘的杀手,一朝穿越,竟然变成了南疆的女皇!可为什么人家穿越都是牛逼哄哄的斗智斗勇光芒万丈的逆袭!她穿越不仅败坏了人家的名声,还差点亡了国?丢了命?!云翡:想当年我们陛下英明神武玉树临风风华绝代聪明睿智,可如今——卑鄙无耻下流好色得竟然连和尚都想染指!他是佛前刹那开放的白昙,绝世姿容,美玉无瑕,却背负血海深仇,十几年苦心蛰伏,一鸣惊天下!当她遇到他?她靠近他调戏他欺负他算计他!他躲避她忍让她阻拦她在……最后忍无可忍——扑倒了她!
  • 王爷,我来偷心

    王爷,我来偷心

    “菱儿,我不是随便的人。”他委屈的呜咽。“我知道。”他望着我,两眼放光。“可是你随便起来不是人!”她是堂堂上官府的小姐,她三岁开始随师父习武,师父却只教她轻功。一次任务,她要去凌王府偷取紫灵晶石,先偷心,再取宝,是她的计划!他是堂堂凌王府的王爷。亦是暗夜组织的头‘暗夜’!
  • 小妖翻身记

    小妖翻身记

    昔日你打我、骂我、摧残我,今日我抽你、踹你、蹂躏你!我苏小小是从人变成了妖,但不是人妖!有仇报仇有恩报恩,咱们走着瞧……ps:新人新书,需要您的每一个点击收藏推荐!
  • 出来混迟早要还

    出来混迟早要还

    我只想以此书告诫还在路上的人们。人间正道是沧桑、
  • 酷少爷的黑道订亲千金

    酷少爷的黑道订亲千金

    一段娃娃亲,牵住一段情,“喂,你干嘛啊,我为什么要嫁给你?莫名其妙!”某女子不满的看着某男,“长得帅又不能当饭吃。”某男邪魅一笑,“恩哼?你确定?”“什么?你这人言语表达有问题?”某男不语,看着某女,邪魅一笑。然而,相爱背后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爱情被大海的波澜击打着,一次次的冲上海岸……
  • 生刺

    生刺

    山村少年雨中出现,竹杖芒鞋,踩泥出村。纯净清淡的笑容下是冰河暗涌一般的强大信念。自此,妖魔鬼怪纷至沓来。且看他降服心中不平念,以刺生仙……书群号:1131536879生刺群聊
  • 安全教育综合读本4

    安全教育综合读本4

    《安全教育综合读本4》随着科学发展,人类发明了许多利用电磁能工作的设施。这些设施大量向环境中发射电磁辐射或产生电场、磁场,使环境中的电磁能水平极大增高。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面对这些电磁产品的辐射呢?
  • 只与你一生一世一双人

    只与你一生一世一双人

    “辰瑜”“怎么了子衿”“你后悔和我隐居山林,过这种贫苦日子吗?”“只要是和你在一起,不管是贫苦,富贵,都好”
  • 韩娱之大亨崛起

    韩娱之大亨崛起

    看似一个相似的时间,却有着不一样的娱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