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22000000019

第19章

《内经》曰∶人迎一盛(一盛,谓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一倍也。余盛法同)病在足少阳(胆经),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三焦经);二盛病在足太阳(膀胱经),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小肠经);三盛病在足阳明(胃经),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大肠经);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四倍以上,阳盛之极,故格拒吐逆,而食不得入)。脉口(即寸口)一盛,病在足厥阴(肝经),一盛而躁病在手厥阴(心包经);二盛病在足少阴(肾经),二盛而躁病在手少阴(心经);三盛病在足太阴(脾经),三盛而躁病在手太阴(肺经);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阴盛之极,故关闭而溲不得通也),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脉口,亦太阴也,手太阴肺脉所行),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赢,与盈通。阴阳俱盛,盛极则衰而不相营,故名曰关格,言兼二病也。兼二病则不得尽期而死)。(合《灵枢·终始》、《素问·六节藏象论》两篇文;庞安常曰∶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二脉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绳之大小等。凡平人之脉,人迎大于春夏,寸口大于秋冬。何谓人迎?喉旁取之,《内经》所谓别于阳者也。秦越人但取手太阴之行度,鱼际后一寸九分,以配阴阳之数,而得关格之脉,然不尽取之穴之脉,不先求喉手引绳之义,则昧尺寸、阴阳、关格之所起矣。夫寸四倍于尺,则上鱼而为溢;溢者,寸倍尺之极也。溢之脉,一名外关,外关者,自关以上外脉也;一名内格,内格者,阴拒阳而外出也;一名阴乘之脉,阴乘者,阴生于寸,动于尺。今自关以上溢于鱼际,而关以后脉伏行是为阴,壮乘阳,而阳竭则死,脉有是者死矣。此所谓寸口四倍于人迎,为关阴之脉者也。关以后脉当一寸而沉,过则尺倍于寸,至四倍则入尺而为覆,覆者,尺倍寸之极也。覆之脉,一名内关,内关者,自关以下内脉也;一名外格,外格者,阳拒阴而内入也;一名阳乘之脉,阳乘者,阳生于尺,动于寸。今自关以下,覆入尺泽,而关以前,脉伏行,是为阳元乘阴,而阴竭则死,脉有是者死矣。此所谓人迎四倍于寸口,为格阳之脉者也。虽然独覆独溢,则补泻以生之。尺部一盛,泻足少阳,补足厥阴;二盛,泻足太阳,补足少阴;三盛泻足阳明,补足太阴,皆二泻而一补之;四盛则三阳极,导之以序,当进取少阳、太阳、阳明之穴;脉静者取三阳于足,脉数者取三阳于手,泻阳二,当补阴一。至寸而反之。且脉有九候者,取浮中沉于寸关尺也。越人不取十二经穴,但以足少阴、阳明二经,配合手太阴行度,自尺至寸九分之位,复分三部,部有浮中沉,以配天地人。又谓∶中风木,伤寒金,温水热火。夫温病起于湿,湿则土病,土病而诸脏受害,其本生于金木水火四脏之变。阳浮阴濡为风温,阳数阴实为温毒,阳濡阴急为湿温,阴阳俱盛为温疟。其治之也,风温取足厥阴木。手少阴火,温毒取手少阳火,伤寒取手太阴金、手少阴火,湿温取足少阴水。皆能辨其疑似而不乱,良由定阴阳于喉手,配覆溢于尺寸,寓九候于浮中沉,分四温于伤寒,此皆越人开其端,予则参以《内经》诸篇考究而得其说,审而用之,顺而治之,病不能逃矣(按∶《内经》先外关者,循外、内之序,庞氏先内格者,顺阴阳之义,要亦有见,而非立异于经也。其未言补泻之方,辨四温之治,尤能发前人所未发,学人宜究心焉)。《素问》又曰∶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所谓阴者真脏也(五脏属阴,故阴为真脏),见则为败,败必死也(肝脉至中外急,心脉至坚而搏,肺脉至大而虚,肾脉至搏而绝,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皆为脉见。见则脏败,神去故必死)。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人迎脉气)。

别于阳者,知病处,知病从来(据《玉机真藏论》增此四字);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阴阳别论篇》)。

又曰∶九候之相应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一候后则病,二候则病甚,三候后则病危。所谓后者,应不俱也(俱,犹同也,一也)。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疾,速也,即数也),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形气参伍不调者病。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参舂,谓脉大数而鼓,如参舂杵之上下也),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中部之候相减者死(减于上下两部,亦是气衰),中部乍疏乍数者死(气之丧乱也),中部之脉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与上下两部不相应也),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谓一息十至以上也),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脉不往来者死(精神去也),目内陷者死(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目内陷者,太阳绝也),脱骨身不去者死(去,犹行也),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皮肤着者死(骨干枯也)。(次弟《三部九候论篇》文)张仲景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此皆不治决死也,若计其余命死生之期,以月节克之(阳绝死于春夏,阴绝死于秋冬,此言其应)。

清浊篇第十一

《灵枢》曰∶人气有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故上注于肺(手太阴),其气滑然;清者有浊,清之浊者,下行于经,内积于海。诸阴皆清,足下走于胃(足阳明),其气涩然。浊者有清,浊之清者,上出于咽及口。诸阳皆浊,手太阳(小肠经)独受其浊,此为阳浊独甚也(次第《阴阳清浊》篇文)。

虚实篇第十二

《素问》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寸脉急而尺缓者,经络皆实也。脉口热而尺寒者,络虚而经实也(脉口,即寸口)。尺脉满,脉口寒涩者,经虚而络满也(满,即实也)。大热病,气热脉满者,重实也(气与脉俱实也)。脉虚(经云∶脉虚者,不象阴也。然气口脉之要会,手太阴之动也,故不象阴为脉应)、气虚(经云∶气虚者无常也。谓膻中气不定也,旧注谓寸脉动无常者非)、尺虚者(行步 然),重虚也( 括《通评虚实论篇》文)。

《难经》曰∶病有虚实,出者为虚,入者为实(从内之外为出,从外之内为入)。言者为虚,不言者为实(言者病而尚能言也,不言者病而不能言也)。缓者为虚,急者为实(缓急以病势言)。脉有虚实,濡者为虚,紧牢者为实(濡者,阴金也,按之似有,举之若无。紧者,阳木也,按之有余,举之甚数,状若洪弦,三关通度。牢者,阴木也,寻之即无,按之却有,沉而有力,动而不移)。诊有虚实(诊,视验也,探病之通称,兼望闻问切而言),濡者为虚,牢者为实(濡牢虽与脉相类,然此所包者广);痒者为虚,痛者为实(气欲通则痒,不通则痛);外通内快,为外实内虚,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快,爽也),此为三虚、三实(凡言虚者,谓精气夺也,实者谓邪气盛也)。(次第《四十八难》文)《素问》又曰∶五实死,五虚死(五,五脏也)。脉盛(心实),皮热(肺实),腹胀(脾实),前后不通(肾实),闷瞀(肝实),此为五实;脉细(心虚),皮寒(肺虚),气少(肝虚),泄利前后(肾虚),饮食不入(脾虚),此谓五虚。然时有生者,何也?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稍次《玉机真藏论篇》文)。

客感篇第十三

《素问》曰∶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娄全善曰∶此阴阳以内外言之,而总诸阴阳形气之伤。东垣所谓内外伤也,寒暑风湿属阳,为外伤;饮食男女喜怒属阴为内伤)。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娄全善曰∶即曰喜怒伤气矣,又曰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既曰寒暑伤形矣,又曰寒伤形,热伤气,言若矛盾而理则有归。盖统而言之,喜怒伤人,从内出而先发于气,寒暑伤人从外入而先着于形。分而言之,则怒气从下上而先发于阴,喜气从上下而先发于阳,寒则人气内藏,故寒之伤人先着于形,暑则人气外溢,故暑之伤人,先着于气也。 括《调经论》、《阴阳应象大论》两篇文)。又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

如此则治其经焉。亦有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者(大络,十五络也,病在血络是为奇邪)。《缪刺论篇》又曰∶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寒伤肠及胆,热伤胃及膀胱);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湿胜则营卫之气不行,感则害于皮肉筋脉)。故善治者皮毛(止于萌也),其次治肌肤(救其已生),其次治筋脉(攻其已病),其次治六腑(治其已甚),其次治五脏。

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治其已成,病势已成,可得半愈)。(稍次《阴阳应象大论篇》文)《灵枢》曰∶邪气之中人也,无有常,中于阴,则溜于腑;中于阳,则溜于经。盖身之中于风也,不必动脏。故邪入于阴经,则其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之于腑(《邪气脏腑病形篇》)。又曰∶身半已上邪中之,身半以下湿中之(同上《病形篇》)。

《素问》又曰∶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而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而入五脏,则填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亦作癖,肠 为痔。次第《太阴阳明论篇》)。又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

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四时刺逆从论篇》)。

传变篇第十四

《素问》曰∶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不胜而甚(传克我之经),至于所生而持(传生我之经。持,相持也),至其所生而愈(传我生之经),自得其位而起(居所旺处)(稍次《藏气法时论篇》)。

又曰∶五脏受气于其所生(谓受病气于己之所生者),传之于其所胜(谓传于己之所克者),气舍于其所生(谓舍于生己者),死于其所不胜(谓死于克己者,分位所传不顺,故死)。肝受气于心,而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气之逆行也。故死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朝主甲乙,昼主丙丁,四季上主戊己,脯主庚辛,夜主壬癸。如肝死于肺,位属秋,庚辛,则主脯时死,余仿此)。(稍次《玉机真脏论篇》)《难经》曰∶经言七传者死,谓传其所胜也(七传者,传数至七也。吕广曰∶七,当作次,谓诸病以次相传也),假令心病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一脏不再伤故死(此与下文皆以心部为例,心六传,又至心,心当再传于肺,肺不肯受,是谓一脏不再伤也。传于所胜,谓之贼邪,故至死)。间脏者生,谓传其所生也(间,隔也,间脏乃母传于子),假令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是子母相传,周而复始,如环无端故生(心胜肺,今心病不径传于肺,而传之于脾,是脾隔其所胜矣。脾传肾,今不径传于肾,而传之于肺,是肺隔其所胜矣。肺传肝,今不径传于肝,而传之于肾,是肾隔其所胜矣。肾胜心,今不径传于心,而传之于肝,是肝隔其所胜矣。此间二脏而传也。又如心隔肺而传肝,肝又隔脾而传肾,此间一脏而传也。

传其所生谓之虚邪,无相胜之害,故得生也)。脏病难治,腑病易治,以此故也( 括《五十三、五十四难》两篇文)。

合刻二书后跋

或曰∶彼何人斯,敢操着述乎?予骤聆之,遂赧然障面而退。因自讼曰∶谬矣,妄矣,几乎将废书矣!既而此心,若终有所未释,复反复阅之,不禁喟然叹曰∶噫,是出前贤往圣,精思极论,予不过表章发明,提其目,举其纲而已,岂敢之著作乎?为慨世之征逐者流,不学无术,卤莽应世,自轩自岐,轻操司命,夸浮词,驾高轩,日见其征征也,日见其逐逐也,日持刃以屠,而苦不自觉也,奈何世皆习焉不察,设有叵测,惟委于命于乎!岂不可痛可哀也哉?故每思得晨钟一振,唤醒大地,所以奋然有合刻二书之举,不吝变产鸠工,竭蹶从事,幸邀同志,共襄厥成,又作如是观。效二氏福田利益之说,以异传之遐迩,如暗室一灯,迷津有筏。庶卤莽者,不轻为人司命;乞生者,亦令知所鉴别。不抒鄙人拯救之怀,上体造物好生之德,则未必无小补,云刻既成,复缀数语以见鄙志如此。知我罪我,其在斯乎!其在斯乎!林屋无求子尤乘识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魔方大世界

    魔方大世界

    莫名重生,借由重生时带来的神奇魔方穿越于各个世界(动漫、小说、电影、游戏等),收集着自己想得到的一切!
  • 我在末日里流浪

    我在末日里流浪

    新人作者君努力写够一百万字,就算扑街也会坚持日更一至二章
  • 天道炼魂

    天道炼魂

    人有三魂七破,三魂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人(命)魂。七魄,一魄为合运,二魄为刑诸,三魄为中枢,四魄为灵慧,五魄为拂落,六魄为荒蛰,七魄为天冲。但世人皆以为人只有一个魂魄————灵魂。一个在意外的情况下学习了炼魂决的少年,在神州浩土上开始了他的修仙之路。
  • 涅磐成凰,王爷的宠妃

    涅磐成凰,王爷的宠妃

    上穷碧落下黄泉,有些人,一眼万年。璟王,一场谋杀,她被人算计,从此万劫不复。一纸婚书,她被人杀害,死无葬身之地。大雨夜,她的“尸骨”被人带回,从此形同蝼蚁,苟且偷生。待我凤凰涅磐,屠尽天下叛我之狗,——篱落她以为自己可以算计一切,到头来却发现、唯有璟王与爱情不可算计。从签订谋约开始,她早就在与璟王的这场较量中,满盘皆输。
  • 魔法世界的命运游戏

    魔法世界的命运游戏

    灵魂被封印五道魔法屏障,每一道封印都不是单个法神能解开的。他在剑与魔法的世界,他没有一点魔法的领悟能力——他是一个魔法白痴。笑看主人公和他兄弟的相互帮助下,用吊儿郎当、纨绔子弟和憨傻呆萌的伪装下,在一群商业巨头、帝国政客以及暗黑魔法师的追杀下,一点一点成长。为了解除封印,不惜发动战争。但是,离真相越近、解封的灵魂越清晰,带来的却是惊天的秘密与轮回……
  • 你如一缕阳光

    你如一缕阳光

    沐映华重生了,这一世,她下定决心要守护好属于她的一切,只是,她又遇见了他……前一段看了一个重生打脸文,就也想写一个差不多的,不过我不太喜欢神马失踪,恶毒女配,总之一切影响男女主心情的都不要有,所有的人都要为男女主服务,当然,为了打脸,也会有恶毒人设,不过保证很快解决!超级甜宠刺激的重生打脸文,你,准备好了嘛(●°u°●)?!不定时会有有奖竞猜,大多都是文具之类的,欢迎参与鸭⊙ω⊙
  • 西北神探

    西北神探

    不懂趋炎附势的小警员高义主动请缨来到了最为艰苦的西北小镇做了一名镇所长。原以为这辈子就这么平淡渡过的高义,却发现生活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在他的晚年回忆录中这样写着“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凶神恶煞,他们或许就是你身边不起眼的小人物。”“也不是所有的神探都智勇双全,他这个不懂得察言观色没有仕途的小警员却成了西北有名的神探!”
  • 明末横行

    明末横行

    每当听到别人自豪的说天朝的五千年文明史的时候,卫清只好在一边呵呵一笑……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卫清携带系统穿穿越明末。
  • 黎明前没有黑暗

    黎明前没有黑暗

    有些人天生就身处光明,有些人注定只能行走在黑暗之中。宋黎本可以光明正大的行走在太阳底下,但,一场父辈们的恩怨改变了她的一生。她不得不放弃一直深爱的宋晗,被迫与恶魔范晨阳纠缠在一起,那个恶魔像一场无尽的噩梦一步又一步将她拉入黑暗的深渊!他们都在等待着黎明的到来,届时,所有的不甘都会化作曙光的温暖。
  • 江峰与嫣然

    江峰与嫣然

    嫣然是家中的唯一女儿,上有三个哥哥,全家都视嫣然为宝贝,对嫣然呵护备至,疼爱有加。他是家中的独子,生性风流,两人钟情于对方。嫣然的父母及哥哥们反对嫣然和江峰交往,江峰带着嫣然私奔了。一年多后,江峰带着已生下女儿的嫣然回家,嫣然父母无可奈何,答应了江锋和嫣然的婚事,两人终成眷属。然而江峰改不了花心的生性,令嫣然伤透了心,坚决跟江峰离了婚。而一直爱着嫣然的刘明不计较带着然然的嫣然,和嫣然结婚。作者(徐芹姐)原创,本书未经作者(徐芹姐)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作其他用,违者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