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62000000005

第5章 求谏第四

原文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译文

唐太宗仪容非常威严,让人望而生畏。百官朝见他时,都战战兢兢,手足无措。唐太宗知道这种情况后,每当有官员呈报国事时,他都有意露出和颜悦色的神情,希望消除他们的恐慌心理,听到他们真实的话语,从而知晓政治和教化的得失。贞观初年,他曾经对大臣们说:“一个人要照见自己的形象,必须要有明亮的镜子;君主要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依赖忠臣。君主如果自身很贤明,然而没有臣子匡正辅佐,要想国家免于危亡,怎么可能呢?因此,假如君主失掉了江山,臣子也不可能保全性命和家人。隋炀帝非常残暴荒淫,臣下不敢向他提意见,这使他看不到自己的过失,终于导致灭亡,而像虞世基等一些大臣,也不能够保全性命。如今,前车之鉴不远,你们如果看到有对百姓、对国家不利的事情,一定要毫无隐瞒地向我指出。”

原文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译文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好的君主任用奸邪的大臣,国家不可能治理得好;好的大臣辅佐荒淫的国君,国家也不可能治理得好。只有君臣相得益彰,国家才可能繁荣昌盛。我虽然不圣明,但能得到各位大臣的辅佐,实乃有幸。希望各位大臣有什么意见都能够畅所欲言,使国家太平安乐。”谏议大夫王珪说:“我听说木头用绳子来丈量才会直,国君听取建议才会圣明。所以、自古以来贤明君主的国家都有几个敢于直谏的大臣,而有诤言却不采纳的君主,其国家都相继灭亡了。陛下圣明,广开言路,处于不避讳诤言的朝廷,我愿竭尽全力进献忠言。”唐太宗对他的话非常赞许,下令从此以后如果宰相进宫商议国事,必须和提意见的谏官一起入内,让谏官也能够参与国事,他们有不同的意见,宰相必须虚心地接受。

原文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隋炀帝好自矜夸,护短拒谏,诚亦实难犯忤。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昔箕子佯狂自全,孔子亦称其仁。及炀帝被杀,世基合同死否?”杜如晦对曰:“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仲尼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世基岂得以炀帝无道,不纳谏诤,遂杜口无言?偷安重位,又不能辞职请退,则与箕子佯狂而去,事理不同。昔晋惠帝贾后将废愍怀太子,司空张华竟不能苦争,阿意苟免。及赵王伦举兵废后,遣使收华,华曰:‘将废太子日,非是无言,当不被纳用。’其使曰:‘公为三公,太子无罪被废,言既不从,何不引身而退?’华无辞以答,遂斩之,夷其三族。古人有云:‘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故‘君子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张华既抗直不能成节,逊言不足全身,王臣之节固已坠矣。虞世基位居宰辅,在得言之地,竟无一言谏诤,诚亦合死。”太宗曰:“公言是也。人君必须忠良辅弼,乃得身安国宁。炀帝岂不以下无忠臣,身不闻过,恶积祸盈,灭亡斯及!若人主所行不当,臣下又无匡谏,苟在阿顺,事皆称美,则君为暗主,臣为谀臣,君暗臣谀,危亡不远。朕今志在君臣上下,各尽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公等各宜务尽忠谠,匡救朕恶,终不以直言忤意,辄相责怒。”

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明智的君主能时时反省自己的短处,并且不断加以改进;而昏庸的君主总是力图掩饰自己的短处,因而永远愚昧。像隋炀帝,他自以为是,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又拒绝别人提意见,这样就再也没有人敢提意见了。大臣虞世基不敢直言,怕得罪他。国家危亡的时候,臣子难免明哲保身,为自己打算。商代的时候,箕子假装发疯来保全自己,孔子还评价他仁义。后来隋炀帝被杀,虞世基难道就该一同去死吗?”杜如晦回答道:“君主有敢于直言的大臣辅佐,虽然自己治国无道,也不会失去天下。孔子曾经赞扬过忠臣史鱼,说:‘卫国的大夫史鱼真耿直啊,国家存在道义的时候他直言进谏,国家失去道义了,他还以死相谏。’虞世基怎么能因为隋炀帝无道,不接受忠言,就闭口不提意见呢?他身居要职,还苟且偷生,又不肯辞官隐退,这和箕子装疯离去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过去晋惠帝的王后贾后要废掉愍怀太子,司空张华竟不据理力争,反而阿谀顺应贾后,苟全性命。到赵王伦起兵废掉贾后,派使者捉拿张华时,张华说:‘贾后废太子的时候,我不是不想阻止,只是怕贾后不会采纳我的意见。’使者说:‘你贵为三公,太子没有罪却被废掉,你怎么不站出来说话?即使你的意见不被接受,你又为什么不辞退归隐呢?’张华无言以对,于是他被斩杀,连诛三族。古人说得好:‘危难却不扶持,倾倒却不支撑,还用这样的宰相干吗呢?’所以‘君子虽然面临危难却能坚守节操’。身居高位的张华既没有成全自己的节操,逊言又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已经不复存在。同样,虞世基身为宰相,在该进言的时候却保持沉默,他的确该死啊!”唐太宗听后很赞同杜如晦的观点,说:“你说得对。君主必须有忠臣辅佐,才能够自身平安,国家太平。隋炀帝难道不是因为身边没有忠臣,看不到自己的过失,才使得罪恶和灾祸越来越大而导致国家灭亡的吗?如果国君行为不当,臣下又不尽职,只知道阿谀奉承、苟全性命,凡事只知道说好,那么这样的君主就是昏庸的君主,臣子就是阿谀的臣子。君主昏庸,臣子阿谀,那么国家离灭亡就为期不远了。现在我要使朝廷君臣上下恪尽职守,戮力同心,共同成就一番功业。你们一定要尽到自己的责任,指出并纠正我的过失,我们君臣之间切不可因为开诚布公,指出彼此的过错而相互误会和怨恨。”

原文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

译文

贞观三年,唐太宗对司空裴寂说:“凡是臣子上书的奏章,内容如果涉及广泛,我总是把它们贴在我住屋的墙上,以便进出的时候能够看到,能够对照这些意见反省自己。我之所以这样勤于政务,是为了回报臣子对我的一片苦心,尽到我的职责。每当我思考政务的时候,常常废寝忘食,有时到了三更时分才入睡。同样,我也希望各位大臣对国事兢兢业业,不知疲倦,不要辜负我对你们的期望。”

原文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译文

贞观五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一班大臣说:“自古以来,昏庸的帝王一个个都让自己的情绪肆意滋长。他们喜怒无常,高兴的时候就胡乱赏赐,功过不分;发怒时就任意杀戮,是非不明。天下大乱,一般都是因为肆意妄为造成的。因此我现在非常警觉,无论白天黑夜,无不将此道理铭刻在心,希望各位大臣永远能够对我的缺点大胆地提出批评。同时,你们也应当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切不可因为别人的意见和自己不和就不承认、不采纳。如果一个人不接受别人的批评,那他怎么可以去批评别人呢?”

原文

贞观六年,太宗以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杜正伦、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上封事称旨,召而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主,便宜尽诚规谏,至如龙逢、比干,不免孥戮。为君不易,为臣极难。朕又闻龙可扰而驯,然喉下有逆鳞。卿等遂不避犯触,各进封事。常能如此,朕岂虑宗社之倾败!每思卿等此意,不能暂忘,故设宴为乐。”仍赐绢有差。

译文

贞观六年,唐太宗因为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杜正伦、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大臣上奏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就召见他们说:“我看历朝以来,大臣们尽忠报国的事情不少,他们若遇到贤明的君主,都一心一意对皇上的行为进行规劝批评。可是像比干、关龙逢这样的忠臣,最后都还是难逃杀身之祸。当皇帝不容易,当大臣就更难了。不过,我听说龙的喉下有逆着长的鳞片,它是可以被驯服的。你们就是不怕触犯龙颜的大臣,都呈上了言辞激烈的奏章。如果你们能一直这样大胆进谏,我哪里还用得着担心国家会衰败灭亡呢?每想到你们这番心意,我都非常感激,所以摆下宴席款待你们,以表心意。”此外,唐太宗还赏赐了他们绢丝。

原文

太常卿韦挺尝上疏陈得失,太宗赐书曰:“所上意见,极是谠言,辞理可观,甚以为慰。昔齐境之难,夷吾有射钩之罪,蒲城之役,勃鞮为斩袂之仇,而小白不以为疑,重耳待之若旧。岂非各吠非主,志在无二,卿之深诚,见于斯矣。若能克全此节,则永保令名。如其怠之,可不惜也。勉励终始,垂范将来,当使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古,不亦美乎?朕比不闻其过,未睹其阙,赖竭忠恳,数进嘉言,用沃朕怀,一何可道!”

译文

太常卿韦挺曾经上书唐太宗,指出他治理国家的功劳与过失。唐太宗写了一道诏书送给他,说:“你所呈上的意见极其珍贵,里面的言辞和道理都值得称道,我对此感到十分快慰。春秋时齐国发生内乱,管仲的箭曾射中齐桓公;晋国蒲城的争斗,勃鞮曾用剑斩断晋文公的衣袖。但齐桓公重用管仲,没有猜疑;晋文公对待勃鞮与其他大臣一视同仁,没有什么差别。这是臣子心怀坦诚,为他们的君主效劳。你的忠诚,从行文中就可以看出来。如果你能一直这样实事求是、刚正不阿,那么你的好名声就可以永远保全了。如果你在这方面懈怠了,将是多么可惜呀!我希望你能自始至终地做后人的表率。这可以使后来的人看今天所发生的事,就像今天的人看古代所发生的事一样,这难道不是很好吗?我过去没有听说过我犯下了哪些过错,也没看见我所做过的事中有什么缺陷,这些功绩都是依靠你们这些中正、诚实之人的结果。你们不断地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用来告诫提醒我、丰富我治国的思想,至于我个人,哪里值得一提呢?”

原文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译文

贞观八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每当我一个人静坐的时候,就从内心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我一直害怕上不能顺应上天的旨意,下又被百姓所埋怨。我兢兢业业地工作,只是想着要不断通过臣子的进谏来纠正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让自己的耳朵和眼睛能听到和看到真实情况,不被外界的假象所蒙蔽,从而使臣子和百姓心情舒畅,没有怨恨停留在心里。我曾经看到臣子奏报事情,一个个都十分害怕,说话也语无伦次。向皇帝汇报一般事情的时候都这样紧张,更何况对我提出批评呢?他们一定会因为害怕冒犯我的威严而一个个心生畏惧。有鉴于此,凡是对我提出批评的人,即使所说的不符合我心意,我也不认为那是冲撞我。要是我当场责怪,弄得人人心怀恐惧,非常害怕,哪里还有谁敢再说呢?”

原文

贞观十五年,太宗问魏徵曰:“比来朝臣都不论事,何也?”徵对曰:“陛下虚心采纳,诚宜有言者。然古人云:‘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信而不谏,则谓之尸禄。’但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人虑不便身而不敢言。所以相与缄默,俯仰过日。”太宗曰:“诚如卿言。朕每思之,人臣欲谏,辄惧死亡之祸,与夫赴鼎镬、冒白刃,亦何异哉?故忠贞之臣,非不欲竭诚。竭诚者,乃是极难。所以禹拜昌言,岂不为此也!朕今开怀抱,纳谏诤。卿等无劳怖惧,遂不极言。”

译文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询问魏徵:“最近以来,朝廷的大臣都不谈论国事,是什么原因呢?”魏徵回答说:“陛下虚心采纳臣子的意见,理所应当有来进谏的人。可是古人常说:‘不清楚真实与否就进谏,会被认为是诽谤自己;情况真实但不去进谏,这就叫作白吃饭。’但是每个人的才识胆略各不相同。懦弱的人,即使光明磊落,也不能说出来;被你疏远的人,害怕得不到你的信任,所以不会说出来;身居高位的人,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因而不敢说出来。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大家就都保持沉默,无所事事地过日子。”唐太宗说:“的确像你说的那样。我每天想这些事,臣子想向皇上进谏,要担忧动不动就有杀身之祸,这与一个人赴汤蹈火有什么区别?所以说忠贞的臣子,并不是不想尽忠。能尽忠的,都是极其难得的。因此,禹拜访昌言,难道不是因为这个吗?我今天敞开心扉,目的就是采纳正确的言论,你们不必害怕,大胆进谏吧!”

原文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译文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一些大臣说:“能够了解自己的人英明,但人们事实上却很难做到这样。一些舞文弄墨、投机取巧之人,都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即使那些著名的文人,他们也会在文章中污言秽语,互相诋毁,行为拙劣可恨。从以上可以看出,国君需要得到敢于直言其过失、辅佐治理国家的直谏之臣,来指出他的错误。一个人处理很多国家大事,即使再辛苦,又哪能十全十美呢?我时常想到大臣魏徵,他能根据事情的实际情况进谏,很多时候都直指我的过失。就像镜子照人一样,美的丑的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于是唐太宗举起酒杯,对房玄龄等人进行赏赐,鼓励他们进谏的行为。

原文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译文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过去舜制作漆器,大禹雕刻花纹来装饰祭器,当时就有十多人因为此事进谏。我想这些都是食器,哪用得着进谏呢?”褚遂良回答:“精雕细刻,就意味着过于追求奢靡享受,这样就会妨碍耕种,繁复的纺线绣花也会使纺织者感到过度劳累。一开奢侈糜烂生活之先河,国家的衰败灭亡就慢慢来临了。享受精美漆器的欲望没有止境,发展到最后就会想用黄金来打造制作;对黄金的器皿追求不止,发展到最后必然就会想用美玉来制作。所以进谏的臣子必须在事物发展的开始进行劝谏,等事物发展到最后阶段,就用不着再进谏了,因为国家已注定灭亡,无法挽救。”唐太宗听了,赞许地说:“你说得对,我所做的事情,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无论是开始还是最后,你们都应当进行规劝。与过去的历史对照比较,有臣子对一些事情提出批评,如果用‘已经做了’或者‘已经答应了’这样的话来回答,而且还不停止错误的行动并进行改正,这样国家灭亡的灾难,可以说转眼就到了。”

解读

求谏是鼓励臣下提意见,这可以算是唐太宗用人思想的精华。贞观年间,特别是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这一兼听纳下的思想和行动,形成了谏诤蔚然成风、君臣共商国是的良好风气,是“贞观之治”中最引人瞩目的重要方面。唐太宗因此成为一个从谏如流、有雄才大略的古代帝王,一个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宣称:“君暗臣谀,危亡不远。朕今志在君臣上下,各尽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公等各宜务尽忠谠,匡救朕恶,终不以直言忤意辄相责怒。”贞观第一位谏臣魏徵也说:“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颜、触忌讳也。”这对于一个古代的帝王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况且,唐太宗能从制度上保证广开言路。他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如健全封驳制度,反对盲目顺旨施行,重视谏官作用,还诏令宰相入阁商议军国大事时,必须使谏官随入列席,以便他们对军国大政充分发表意见。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书收入曾国藩家书126封,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既阐述伦理纲常,又慨叹人生艰辛,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 鬼谷子——六韬(中华国学经典)

    鬼谷子——六韬(中华国学经典)

    本书是学经典,荟萃中华文化精髓,弘扬中华精神文明。轻松阅读国学经典读本,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学会做人。
  • 孝经全鉴(典藏诵读版)

    孝经全鉴(典藏诵读版)

    《孝经》是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中国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伦理、社会秩序起了很大作用。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这是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叙事翔实。
  • 合浦珠

    合浦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十方圣主

    十方圣主

    九州和八荒并存的大世界中,上古剑灵的苏醒,八大超级势力的崛起,远古龙族的分崩离析……神秘大陆光怪陆离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秘密?【境界:肉身境、真武境、天武境、轮回境、永生境、史地境、罗天境、亘古境、太一境、十方浩普境】
  • 人生最初的邂逅

    人生最初的邂逅

    青春是一树一树的花开,花开花落,带有许多的碰撞。这是校园里关于爱与现实的故事。
  • 时光宓雨

    时光宓雨

    (1v1男女主纯洁双处)都说一中校草大人程雨哲目中无人,高冷的很,可那个死皮赖脸,笑的一脸痞坏的骚年又是谁?自打宓雨开学泼了他一身水起,某程就时不时去骚扰某宓。“你有病吧!我怎么你了!”她心态彻底崩了,形象全无。“对!我就是有病,…可我的病只有你能治!”肆无忌惮的说完,某程勾唇一笑~迷倒无数女孩纸。这……这,这又是哪门子的土味情话?围观的众人狠狠一愣,“变了,程哥真心变了。”纯属原创,若有相关情节,纯属雷同/毕竟都是老套路了~作者小萌新~/注*背景虚构架空。女主名字:宓(fú)雨,多音字,宓(mì),所以有一外号叫“小蜜蜂”。
  • 军婚玉缘

    军婚玉缘

    算命的说张小宁命中有贵人!她小的时候坚信不疑,可到底念了十几年的书,长大后,她对此嗤之以鼻!可是算命的说对了一半,她命中有贵鬼,而她,是徐子阳的命中贵人!这个贵鬼让她直接从贫困阶级大跳跃,然后还有了一个持续生财的手艺——赌石!可是她这个贵人却当的有些窝囊,被徐子阳骗了做媳妇外,还得被徐家人欺负,她是脾气好不错,可是再好的脾气也不能这样压榨吧?于是,一直躲在龟壳里被保护的张小宁决定出来履行她贵人的义务,用平民的心机来对抗贵族的手段,保护她的便宜老公!感谢悠然小君同学制作的封面可是,徐子阳宠溺的看着她,笑笑,转身,笑话,欺负他,他可以当做没看见,但欺负他老婆算怎么回事?
  • 重生之我的Buff加错了

    重生之我的Buff加错了

    “啧,脸真疼”自从遇到某人开始,她就一直被打脸,立的flag碎了一地……重生前,她母亲朋友被害,被父亲送出国,最后一人异死他国。重生后……“嗯?说好的重生逆袭呢,为什么我重生在死的前一天?有毛用啊!”“算了,好歹不用死了”沈柯雨想要好好惜命。奈何大佬有buff,带我报仇带我飞“我是绝对不会回国的”最后被大佬抱回来。“我还小不适合谈情说爱”最后大佬成功亲到了女朋友“我是不会结婚生娃的”最后她摸了摸凸起来的肚子欲哭无泪。……“你混蛋,你明明是预谋已久”某人抱着怀中人一脸满足。以前,高中时她是我的可望而不可及,大学时她是我的可望而不可见,现在重来一次,咳……可见,可撩,可亲,可……
  • 三界战灵

    三界战灵

    天才少年,与上古神兽吞世麒麟结下血祭契约,从此奔向三界巅峰。
  • 欢迎来到亡灵净土

    欢迎来到亡灵净土

    命运的安排让其走上末路,善良的回报却并不是重生!莫子来到了亡灵净土——克隆地球,开始了全新的冒险之旅!
  • 皇天诀..more

    皇天诀..more

    王风,一个惊才绝艳的人物,横扫六合,异界诸雄纷纷败北,十万年后,世界屏障正是最为微弱的时候,修罗界五大高手进入人之间,并在不经意间被王风所发现,王风以一敌五,最后燃烧生命之力将儿子王楚藏入陨石中,送离战场,最后王风陨落,王楚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星球,且看他如何让父亲重新显化如大地之上,如何成就独尊之位
  • 雅世之恋

    雅世之恋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小女孩,身上有一个淡淡的茉莉花胎记,刚出生家里破产,而她又患了病,父母没钱怕养不活她,便把她送给了一位富人。几年后父母成了世界首富,便去接小女孩回家故事,想要知道后事,就进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