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5400000008

第8章 禅海蠡测(2)

悟——拨云雾,见青天

一路行走一路歌是一种人人向往的境界,一路行走一路愁却是大多数现代人的常态。

步履匆匆,以至于忽视了路边美景;身在花丛,却嗅不到满园芬芳。古人说“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禅门语“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细沙中包含的那一方世界,野花中蕴藏的那一座天堂,你是否看到了呢?

生活中禅机无处不在,无处不可修行,万物皆是如来,只怕人不“悟”。

佛教的悟是“觉”的意思,有三个层次:小乘的自觉,大乘的菩萨或者觉他,佛的自觉、觉他、觉满。小乘的自觉指个人破除了诸种烦恼,而不再在生死轮回之中接受苦报,从开悟修到彻悟;大乘的觉他指菩萨不仅自断烦恼,而且广度众生;佛的悟指断了烦恼,度了众生,自利利他圆满究竟。

相比之下,禅宗的悟又有所不同。圣严法师分析了两者的区别:佛教所说的悟有顿、有渐、有深、有浅,禅宗则属于顿悟;佛教的悟是一悟永悟,而且是彻悟,禅宗则需悟了又悟,重重突破。

人的慧根不同,所受的障碍不同,悟的程度不同,境界也会有深有浅,悟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曾经悟过的人才知道悟真正是什么。

有一则著名的公案,出自宋末江西青山惟政禅师的《上堂法语》。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后世对这段公案的解释颇多,从中可以窥探到悟境的端倪。

有一位僧人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于是去向一位禅宗大师请教。

大师解释说:“最先的状态和最后的状态是相似的,只是在过程中截然不同。最初,我们看到的山是山,最后看到的的山还是山。但是在这过程之中,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为什么呢?”

弟子摇头不知。

禅师继续说:“因为一切被你的思维、意识搅乱了、混淆了,好像阴云密布、云雾缭绕,遮住了事物的本来面目。但是这种混淆只存在于过程中。在沉睡中,一切都是其本原;在三昧中,一切又恢复其本原。正是关于世界、思想、自我的认识使简单的事物复杂了。”

弟子自以为明白了禅师的解释,于是叹气说:“唉,这么说来,凡夫俗子和开悟者之间也没有什么区别嘛!”

“说得对!”禅师回答,“确实没什么区别,不过是开悟者离地六寸。”

开悟者“离地六寸”,自然和站在地上的凡夫俗子有所不同,他们离地的过程正是不断修行的过程,“离地六寸”的位置也正是悟后的境界。在尚未修禅之时,我们眼中看到的是一个物理化的世界,山水就是山水,世间一切历历分明,存在即为合理,不需要做任何的探讨与解释;在第二个阶段,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禅修之后,禅定过程中的澄明境界与清净修为常常会令人产生幻觉,认为世间一切不过是过眼浮云,浮光掠影般闪过,如梦如幻,极不真实;第三个阶段,禅修得悟,人已经达到了自由境界,身体和灵魂已实现了独立、清澈和自在,一切无可无不可,山水就是山水,与我无碍无牵绊。

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越是追求得紧越是会陷进难以自拔的泥潭。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开悟的过程本身就是目标。开悟不是有形的财富珍宝,不是将手掌攥紧就可以掌控的,既需要个人努力地修行,也需要顿悟的机会。顿悟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但这之前长期的修行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佛法的人既要好好研习佛经,专心参禅打坐,还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树立正见,只待时间一到,自会水到渠成。

在南山脚下有一座寺庙。庙前有一块荒地,年复一年地荒着,甚至连野草也不长。寺中僧人每每经过,从来都不曾转头看上一眼。

一日,庙中来了一位双目失明的和尚,他偶然听到身边僧众谈论到这块荒地,于是就放在了心上。从那之后,他便开始拎着锄头摸索着在荒地上忙碌,翻地、浇水、播种、施肥。日复一日,参禅念佛之余,和尚总是会出现在荒地上,在其他僧人的嘲笑声中,他播下的种子竟然奇迹般地发芽了。

其他人非常诧异,不知道为何瞎眼和尚播下的种子居然发了芽。

后来,花苗的嫩芽抽枝长叶,一夜春风过后,荒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芳香四溢。寺中僧众清晨走出庙门,瞬间惊呆了。

几十年后,这位双目失明的和尚成为了受人敬仰的一代禅师——心明法师。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一片荒地,不去打理,荒地自然寸草不生。而一旦开始用心去经营、去管理,只待一夜春风,心灵的荒漠也会成为美丽的花园。生活中总有层层迷雾遮蔽着我们的心神,一朝开悟,就会发现原来曾经的阴霾之上都是同样的湛蓝天空,那时候再回首一路寻找的旅程: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莲心禅韵:

慧根: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悟性、灵性。心为万法源,心经的智慧是大智慧,智慧的功能来源于心。心是智慧体,也是智慧根,简称慧根。

菩萨:指已经觉悟的众生,“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即开悟之后又以觉悟他人为己任,在佛教中地位仅次于佛,是协助佛弘扬佛法,拯救众生的人物。在古印度,菩萨一般是男子形象,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菩萨逐渐演变为温柔慈祥的女性形象。现在在信徒之中影响比较大的菩萨主要是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分别代表悲、智、行、愿而被称为四大菩萨,是中国佛教徒菩萨信仰的主要内容。

空——风过疏竹不留声

风从竹林中穿行,风过之时,竹叶随风而舞自然簌簌有声;雁从清潭上飞过,雁过之时,清澈潭水中必倒映雁群身影。但风落、雁过之后呢?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无论喜怒哀乐,还是悲欢离合,长长短短的因缘际会之后,一切皆空。诸法都是空相,飘然而过不着痕迹。常人将出家修佛称作遁入空门,四大皆空,如去如来,无遮无碍,是为空。

福州市鼓山涌泉寺被称为“闽刹之冠”,这座寺庙山门有一副对联: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这副对联的由来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在该寺的山门外有一条青砖铺砌的小路,路旁是参天大树,路上常常会有很多落叶,但由于山门直接对着山坡口,所以山风直吹过来,路上的落叶就会被吹走,而不需要寺中僧人再做打扫;福州地区,夏秋交际台风频发,寺中的山门经常会被狂风吹垮,几经修葺之后问题也得不到根本的解决,索性后来就不再设寺门,而以空门迎接四方信徒。

正如涌泉寺以空门笑迎万千信徒,佛门亦是如此。佛门即空门,悟极返空,既然众生都在苦苦求索着“空门”真谛,佛祖自然不会将门关闭,而是大开佛门,只待有缘人。空是悟后所抵达的一种境界,悟来悟去终是空。根据否定的对象,可以将“空”分为两种:一种是我空,即小乘佛教中人无我的观点;另一种是法空,即大乘中法无我的观点。这种观点依然无法将“空”的概念述说完整,圣严法师则通过对其意义的阐释来具体地说明了什么是“空”。

一是无常。空并不是指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而是指不能永恒、虚幻而难以捉摸,随时变化才是“空”,只有空才是不变的真理,理解了无常,才能放得下心中的执著。

二是无我。人的烦恼多来源于常常以自我为一切的中心,人为了维护“我”以及“我的”所属物,而陷入无穷无尽纠缠中,既和外界争执,也和自己较量,心中太多牵绊,以至于无从解脱。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连“我”都不存在,又何苦执著?放下,忘记,抛却,才是悟到空的途径。那空又是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存在呢?

石恐禅师和西堂禅师是师兄弟,经常在一起参禅。有一次,石恐禅师开玩笑地问西堂禅师:“你会捉虚空吗?”

没想到西堂禅师马上毫不犹豫地回答:“会!”

石恐惊奇地问道:“怎么捉?”

西堂禅师用手在空中抓了一下,说:“就这么捉。”

石恐摇了摇头,说:“你不会捉,不是像你那样捉的。”

西堂不服气地反问道:“那师兄你说应该怎么捉?”

石恐一把拽住西堂的鼻子,痛得西堂大叫:“师兄快放手!这个‘虚空’会疼的。疼死了,鼻子要被你拽下来了!”

石恐禅师松开师弟,笑着说:“必须得这么捉虚空才行。”

西堂摸着红肿的鼻子,笑呵呵地对师兄说:“多谢师兄的指点!”

故事的最后,西堂悟了,这时候他才真正捉住了虚空;石恐禅师告诉了他一个真正的事实:我们唯一能抓住的实际的东西其实也是虚空的,实有其实是虚空的另一种表现。

圣严法师所理解的空,并不是指一切都没有,而是说人可以努力地去促成某事,但是一旦成功或者失败之后,都不需要放在心里,也就是“君子事来而心始观,事去而心随空”。因此,禅宗能够将世俗哲学中相对立的“空”与“有”这两种状体融在一起——真空妙有,“真空不空而空,妙有非有而有”则是对这种状态最好的解释。

赵州禅师曾经说过一句禅语:佛是烦恼,烦恼是佛。众弟子不解,纷纷前来询问:“禅师你说佛是烦恼,那么佛在为谁烦恼呢?”

赵州禅师说:“佛在为芸芸众生而烦恼。”

弟子又问:“怎么做才能免除烦恼呢?”

赵州严肃的责问弟子:“免除烦恼做什么呢?”

还有一次赵州禅师看见一个弟子在礼佛,就打了他一下,问:“你在做什么?”

弟子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错误,惴惴不安地回答:“我在礼佛。”

赵州斥责他:“佛是用来礼的吗?”

弟子顿觉十分委屈:“禅师,礼佛不是好事吗?”

赵州禅师又打了他一下,说:“好事不如无事。”

烦恼不必放下,因为对于佛祖来说,本就不曾提起;礼佛本是好事,但与其惦记着礼佛这个过程的本身,倒不如将这个念头抛却,为消除众生烦恼而忙碌却不认为这是烦恼;为开悟而修行却忘记本在修行中。

芸芸众生,或反复,或执着,或超越,或沉沦,都逃不过一个空。

莲心禅韵:

四大皆空:佛教用语,古印度把地、水、火、风为“四大”,后随着佛教的发展,用来形容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虚空的,无论是人身,还是佛法,都是空。后世常常把看破红尘、超然脱俗的状态称为“四大皆空”。

入空门:佛教以观察诸法“空性”为入道的法门,故称“空门”。信徒在佛陀的教导和指引下,开启智慧,净化人生;寻找生活的真谛,寻求解脱之道,找到自己的清净法身即为遁入空门。

同类推荐
  • 一念间:星云说喻

    一念间:星云说喻

    本书是《舍得的艺术》、《定不在境》、《宽容的价值》三本书的合集。主要讲述了星云大师所主张的对待他人与环境的态度。要懂得取舍,舍得放下,与人方便于己方便。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调解人世的悲欢离合。读来令人受益匪浅。
  • 定不在境

    定不在境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是浮澡的,人们常常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本书通过一系列佛理的故事,讲述了如何做人及该做怎样的人的道理。
  •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

    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金刚经》,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人世间时的本来面目与讲话实录,全文5176字,字字蕴含佛法精髓,句句都是人生真谛。作者费勇教授结合20年的读佛心得,将《金刚经》深奥的道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趣妙横生的精彩阐述,让您轻轻松松读懂佛经、感受佛法智慧,获得来自佛陀的正能量,不知不觉中变得平静、放松、喜悦和幸福。翻开本书,让您两小时读懂金刚经的全文与精髓,轻松汲取“万经之王”的终极智慧,收获来自佛陀的正能量,使自己内心强大平静,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一扫而空!
  • 百年佛缘:文教篇

    百年佛缘:文教篇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热门推荐
  • 穿越民国无双

    穿越民国无双

    穿越到民国不一定争霸天下,过好自己小资生活也不错。因为遇到大官就是自己身上有钱的时候。遇到鬼子就是自己建功立业的时候。遇到大师就是自己有投资渠道的时候。虽然不喜欢打仗却被一直打胜仗,虽然不喜欢加入党派却一直有人想要他加入党派。比较搞笑的扯淡民国,比较好看的冷醉轻侯!
  • 异界狩猎场

    异界狩猎场

    重生的同时又穿越到未来?孙狩表示很懵。在一个既先进又落后的世界。人们该如何摆脱生存危机,回到地球霸主的地位...
  • 红妆颜殇

    红妆颜殇

    从小,她以嫁给他为目标,闯妓院,踏雪山寻草药,为救他一次又一次闯鬼门关,她爱他如命;而他却以为是她拆散了他和九儿,他恨她入骨。大婚当日他扔下一纸休书,不顾她和她腹中的骨肉,她双手颤抖拿起休书,他冷笑道;“沐沁雪,你若撕了它,我可以再写一份,你若撕它百次,我便写上百次,今日你我休定了!”她苦笑道;“南宫公子想多了,沁雪只是想要好好保存罢了。以前是沁雪不懂事,以后沁雪不会再纠缠南宫公子了。望公子与九儿姑娘幸福。”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脱下一身红袍,扯下凤冠,三千墨发如飞,只一身白色亵衣走了出去,从此相逢是路人......
  • 千秋碑录

    千秋碑录

    位于清气充盈的千大陆已经是天下盛世,当朝君王李圣创造唐朝最后的繁荣,表面上大陆安宁祥和,实则暗流涌动,徐缪为追求父亲失踪真相,闯入大千世界,开始修炼心路。
  • 妃常妖娆:暴君你走开

    妃常妖娆:暴君你走开

    西冷一出生就成为孤儿,寄养在丞相府。随着西冷的成长,对于西冷,几位皇子都势在必得,皇位之争,美人之争,本想要平淡一生的西冷陷入进去,想要抽身又何其之难,最后西冷花落谁家?是温柔善良的七皇子轩辕泽,还是霸道残忍的太子轩辕昊?亦或是孤独终身?
  • 自由天空之用游戏

    自由天空之用游戏

    很久很久,很久很久,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后
  • 转生后我的异世大陆

    转生后我的异世大陆

    身为天才神童的青年,因车祸莫名去世。转生后来到异世大陆,成为一所王国的王子,但很快国家就因得罪了强敌灭亡了,被前宫廷法师收养来到了其它国家。跟随法师学习魔法,凭借前世的知识,打破了异世界的常识。
  • 青春狂想曲:校草请就范

    青春狂想曲:校草请就范

    校草不喜欢校花,偏偏喜欢灰姑娘。错位的故事真是太令人烦,但请允许我一个人继续仰望着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黄小米逆袭记

    黄小米逆袭记

    黄小米由于体弱多病成了学渣,前途一片渺茫……偶然机遇,他发现自己能隐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