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5400000021

第21章 心灵的净化:安心于道,做上等人(1)

面对贪婪,奉献是一种信仰

以前,有一对兄弟,他们自幼失去了父母,相依为命,家境十分贫寒。他们俩终日以打柴为生,生活十分辛苦。即便这样,兄弟俩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起早贪黑,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而且,哥哥照顾弟弟,弟弟心疼哥哥,生活虽然艰苦点,但过得还算舒心。

观世音菩萨得知了他们二人的情况,为他们的亲情所感动,决心下界去帮他们一把。清晨时分,菩萨来到了兄弟俩的梦中,对他们说:“远方有一座太阳山,山上撒满了金光灿灿的金子,你们可以前去拾取。不过路途非常艰险,你们可要小心!并且,太阳山温度很高,你们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下山,否则,就会被烧死在上边。”说完,菩萨就不见了。

兄弟二人从睡梦中醒来,非常兴奋。他们商量了一下,便起程去了太阳山。一路上,他们不但遇到了毒蛇猛兽、豺狼虎豹,而且天空中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兄弟俩咬紧牙关,团结一致,最终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太阳山。

兄弟俩一看,漫山遍野都是黄金,金光灿灿的,照得人睁不开眼。弟弟一脸的兴奋,望着这些黄金不住地笑,而哥哥却只是淡淡的笑。

哥哥从山上捡了一块黄金,装在口袋里,下山去了。弟弟捡了一块又一块,就是不肯罢手。不一会儿整个袋子都装满了,弟弟还是不肯住手。此时,太阳快出来了,可是弟弟却仍在不住地捡。

一会儿,太阳真的出来了,山上的温度也在渐渐地升高。这时,弟弟才慌了神,急忙背着黄金往回跑,无奈金子太重,压得他步履蹒跚,根本就跑不快。太阳越升越高,弟弟终于倒了下去,被烧死在了太阳山上。

哥哥回家后,用捡到的那块金子当本钱,做起了生意,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可弟弟却永远留在了太阳山。

生长在同样的环境,经历了同样的磨难,面对同样的机遇,却遭遇了不同的命运:哥哥因为不贪而享受了富有的恩赐,弟弟因贪得无厌而命丧黄泉。“贪”的危害可见一斑。

众生不能解脱,是因为有贪嗔痴慢疑五种覆盖众生心识,使人有了不能明了的烦恼。五毒的存在,使修行人的本心本觉被遮蔽,而难以明心见性,其中贪被列在佛教中的五毒之首。

贪婪的本质是不安定,它像是长在人内心深处的一棵毒草,不断地腐蚀着本来清净的心灵。它时而蛰伏,时而膨胀,人若不能摆脱就只能受制,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过于贪婪而没有节制只能招致生活的惩罚。

人心中欲望太多,而不能一一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烦恼,就会觉得苦。人为了摆脱这种感觉就会竭尽全力地再次索取,像是困在海上的水手,船仍在海上,彼岸遥遥而淡水枯竭,无边浩瀚的海洋就像是诱惑无数的花花世界,第一口海水本意为了解渴,哪知命运却也就此断送在了这一口海水中。

欲望是无穷的,贪婪像是一把利刃,不能丢下就不能踏上苦海之岸,心中揣着太多的贪念,行走尚且蹒跚,又怎么回头?不回头,哪里是苦海的岸呢?

要想上岸,必须破除贪念,在修行中要将慈悲心提起,将奉献当作一种快乐。

儒家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圣严法师在阐释这句话时说道:“这句话是勉励凡人也要见贤思齐,希望自己也能逐步地迈向圣贤的目标。在佛教而言,这就是发菩提心,是要求自己效法佛和大菩萨们的心行。”在这修佛与济世同步进行的过程中,六种波罗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波罗蜜指得是超度、超越、度脱、救济、度过。六度中的第一波罗蜜是布施。圣严法师曾给法鼓山的僧俗四众弟子写过两句共勉语:“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所以法师认为付出是救济社会、改善人间第一优先的方法。

“布施如挖井,将土挖得越多,则井中的水量越广越深。”布施也就是奉献,所奉献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还包括精神和理念。这是抵制贪念的第一利器,是一个人充满慈悲心的具体表现,更是一个人有智慧和有责任心的表现。

王舍城旁住有一位非常穷苦的老太婆,名叫南陀。在一个每百年才能见到一次佛祖的日子里,南陀虽很想供养一盏灯火,但用她仅有的钱却只能买到一点点灯油。南陀就带着那盏小灯跟着其他富有的信徒来到佛祖处,点燃灯火后诚心参拜。说也奇怪,那天晚上城中无故刮了一阵强风,将所有供奉佛祖的灯火都熄灭了,唯有南陀的那盏小灯火,依然在那里燃烧,大放光明。

布施,财物多寡无关紧要,重要的在于心;供奉神佛,关键在于是否虔诚。南陀虽只点亮了一盏油灯,却已经倾其所有,六度万行,“布施”为首。《二规教言论》中这样谈布施:布施虽小果极大,受用虽多获利少。往昔布施今富足,今若未施来世穷。

布施是一种奉献,既指一颗虔诚修行的佛心,更要在生活中随时尽己所能帮助困境中的人们。布施不但是给予他人,也是给自己一个体验的机会——只有通过帮助别人才能体验到的快乐。

与其被困在苦海中不得解脱,不如快乐地行走在奉献的修行之路上,善待别人,也就是善待了自己。

莲心禅韵:

度驴度马

一个远游僧人前来拜访赵州禅师,一番机锋之后僧人说:“久闻赵州石桥大名,今日一见,也不过是一座小木桥罢了!”

赵州禅师说:“你只见了木桥未见到石桥。”

“何谓石桥?”

“这座石桥上,既过驴也过马。”

机锋:机,指契合真理的关键、机宜;锋,指活用禅机的敏锐状态。在禅宗中常用来指禅师或禅僧与他人对话时,常以寄寓深刻、无迹可寻乃至非逻辑性的言语来表现自己的境界或考验对方。

面对嗔怒,宽容是一种美德

在贪嗔痴疑慢五毒中,“嗔”是烦恼毒的根源,所谓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在日常生活中,贪欲可以隐藏在内心深处,而很少有人能够喜怒不行于色。大多数人是喜怒无常的,快乐可以不动声色,而怒气却往往很明显地就浮现在脸上或者付诸于报复之中。

圣严法师说:“生活中,很多人只要心中有嗔有怨有恨,很快就从面色、言辞、行动上表现出来。修行人要得心安稳安定,感到喜悦安乐,一定要把嗔心除掉。有些人没有表现贪欲,但嗔心很重;他不求名位、利禄、权势,也不想追求男色、女色,但对很多事情、很多人都看不顺眼。既然对任何事都怨忿不平,对任何人都采取对立的心态,心中岂能安定?”在贪嗔痴这三种最常见的烦恼心中,圣严法师认为嗔心的毒害最大,因为贪往往是需要个人来背负的重担,通常只是带来个人的烦恼,而嗔怒的爆发是有指向性的,一旦发作,害人害己,是“双重的罪恶”。

嗔怒常常发生于不知不觉之间,当人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却往往已经失控。嗔怒就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跑的方向已经难以掌控,只能在它闯祸之后,自己再来面对一个更加尴尬,更加难以把握的结果。“杀嗔心安稳,杀嗔心不悔;嗔为毒之根,嗔灭一切善”,因此,人往往会有悔,但是能将这错误归结到自己身上的也是少数,很多人甚至会认为这易怒的品性来自于自己的父母。之所以会有这样荒谬的想法,一方面可能是愚蠢,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刻意的推卸责任。

有一位学僧请教禅师:“我脾气暴躁、气短心急,以前参禅时师父曾经屡次批评我,我也知道这是出家人的大忌,很想改掉它。但是这是一个人天生的毛病,已成为习气,根本无法控制,所以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这个毛病吗?”

禅师非常认真地回答道:“好,把你心急的习气拿出来,我一定能够帮你改正。”

学僧不禁失笑,说:“现在我没有事情,不会心急,有时候遇到事情它就会自然跑出来。”

禅师微微一笑,说:“你看,你的心急有时候存在,有时候不存在,这哪里是习性?更不是天性了。它本来没有,是你因事情而生,因境而发的。你自己无法控制自己,还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你不认为自己太不孝了吗?父母给你的,只有佛心,没有其他。”

学僧惭愧而退。

故事中的学僧就是一个典型的没有认清自己嗔心源头的人。他把自己的“脾气暴躁、气短心急”归咎到父母身上,却不知这样的品性本非天生,而是后天养成的。既然如此,嗔心就是能够改变的。一个人若能够时刻提醒自己以一颗宽容心对己对人,以一份豁达的心境面对人与事,那么,这个人就能够除却很多烦恼,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布施心让人变得更加坚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心让人更加柔韧,坚韧是一种特质,像水一样,刀剑斩不断,绳索缚不住,牢笼困不得,而水滴却能穿石。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人,那人愤怒地冲进精舍来。原来是他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这里来了,因此他大发嗔火。

佛陀默默地听了他的无理辱骂后,等他稍微安静时,对他说:“你的家偶尔也有访客吧?”

那人回答:“当然有了,你为什么问这些?”

佛陀不答,继续问道:“那个时候,你偶尔也会款待客人吧?”

那个人说:“那是当然了。”

佛陀继续问:“假如那个时候,访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么,那些菜肴应该归谁呢?”

那个人回答:“要是他不吃的话,那些菜肴只好归我了。”

佛陀以慈祥的目光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然后说:“你今天在我面前说很多坏话,但是我并不接受它,所以你的无理谩骂,那是归于你自己的啊!婆罗门啊,如果我被谩骂,而再以恶语相向时,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样,因此,我不接受这个菜肴。”

然后,佛陀说:“对愤怒的人,以愤怒还牙是一件不应该的事。对愤怒的人,不以愤怒还牙的人,将可得到两个胜利:知道他人的愤怒,而以正念镇静自己的人,不但胜于自己,而且胜于他人。”

面对他人的无理谩骂,佛陀并未生气,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甚至以一颗宽容之心为他剖析其中缘由,实际上这是佛陀对他的点悟和开示,是否能够参透,则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在圣严法师眼中,灭嗔心是修行的必经之路,“如果能灭嗔心,就能修行一切善法。当嗔心的火熄灭时,对人会生起慈悲心,会以关怀、原谅、同情的心待人;当嗔心消灭时,对一切事物的决断,会以纯客观的智慧来处理自己的问题,分析他人的问题,化解一切麻烦的问题。所以说一旦嗔心灭,一切善法生了。”所以,众生在修行之时要学会以豁达的心胸待人处事,不以人之犯己而动气,以祥和慈悲的态度面对一切事、一切人,如此,就能够在世事面前如流水一样,可方可圆、顺其自然,过幸福的人生。

莲心禅韵:

四摄:指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种方便来摄取众生生欢喜心,信受佛法,实践佛法,超脱生死苦海。

六度:指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种行门来度脱众生。

弥勒菩萨偈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面对愚痴,醒觉是一种快乐

在金陵有一位法灯禅师,他性情洒脱,为人豪放不羁,不受世俗的一丝羁绊。其他人有时候不满于他的无所事事,因此总是对他心有成见,然而法眼禅师却非常器重他。

有一天,法眼禅师问了众人一个问题:“你们之中有谁能够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铜铃解下来呢?”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有吱声。法灯禅师坐在角落里,眼睛眯着,俨然一副已经睡去的样子。旁边的僧人不满地推了推他,他睁开眼睛,看到法眼禅师正面带微笑地看着自己,便开口说道:“我们怎么能解下来呢?谁系上去的谁才能解下来啊!”

法眼禅师点头称赞他回答得妙,并在事后对众人说:“心铃也是自己系上去的,也只有自己解得开,法灯早就已经解下了自己的心铃,而你们的却还挂在那里,所以你们不能小看他。”

在法眼禅师眼中,这法灯就是“心魔”这头猛虎的系铃人和解铃人,其余嘲笑他的弟子只给自己系上了铃,却不知只有自己才能还自己自由。圣严法师说:“身为修行人,如果遇到心外的、物质上的、环境上的困难,别人也许可以帮上忙。然而,内心的烦恼、生死的烦恼,以及根本的无明,谁能解决?它是怎么生起的,就得靠你自己去解除。这就像老虎身上的铃,只有挂铃的人才解得下来。”生死烦恼都是自作自受,也要自证自悟,别人不能为你消业。“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的烦恼只有自己能够消除,自己的愚痴只有自己能够醒觉。

禅宗中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以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痴者就是缘于无法明了事理的实相而“痴”,《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

同类推荐
  • 百年佛缘:新春告白

    百年佛缘:新春告白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敬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太虚法师致力于佛教改革,提倡人间佛教,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1927年,出国巡回讲学,遍历英、德、法、荷、比、美等国家,弘扬佛法。在巴黎首建世界佛学院,开创了中国僧人跨越欧美弘传佛教的先河。法师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虽出家为僧,但救世济民之心让人感佩,是一位侠骨热肠的高僧。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 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

    这部唯一由中国人写的佛经,记载了六祖慧能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和他亲口传授的佛法精髓,是公认的禅宗至高经典,只言片语都蕴藏无穷智慧,任何人都能从中获益,因为六祖总能用一语点醒梦中人的独特方法,让你顿悟人生的本来面目,教你放下妄念执着,在瞬息万变的世界,更快乐地活在当下,每时每刻都能享受最活波、最自在的生命状态!
  •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经典。《古兰经故事》中所有的篇幅都是《古兰经》中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传闻轶事,主要是穆罕默德之前的历史人物,即历代先知的故事。这些故事在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国家普遍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确实,先知们光明磊落、公正无私、爱憎分明、疾恶如仇、任劳任怨、积极进取、洁身自重、临危不惧、宽宏坚忍、劝善止恶、敬老爱幼、赈困济贫、意志顽强、信仰忠诚……这些优秀的品质和精神,不光是每一个穆斯林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典范,也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基本生活准则。同肘,从故事中讲述的古老部族的兴衰成败,告诫我们要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热门推荐
  • 易烊千玺我的妈呀

    易烊千玺我的妈呀

    【第二部《易烊千玺是命》】初心易烊千玺初衷护玺【底线易烊千玺勿碰谢谢√】【全文长文章不喜勿喷谢谢√】【书评区规矩不遵守者别怪我对你不客气,我们只对值得我们素质对待的人有素质】
  • 拘天传

    拘天传

    从凡人世界走出的小子,一步步登上修仙之旅,成为万古巨头。周衍,大周三皇子,走出九州后开始接触修仙者。
  • 星际战甲之天诺苏醒

    星际战甲之天诺苏醒

    本作品有我本人单人完成,这是星际战甲7周年纪念做,以游戏主背景。有时出现游戏主线剧情场景,毕竟是纪念作。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国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国文学大作

    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和中国现代文学精品两大分类阐述中国文学大作。
  • 你藏于星夜里

    你藏于星夜里

    想回到学生时期,午后的数学课上,同桌在认真听课。而我的课本下藏着一本言情小说,抬头就能看到暗恋的男生的后脑勺。明明在空调房里却感觉自己的心跳一下比一下跳的更快。
  • 或许是一个人的旅行

    或许是一个人的旅行

    夜晚里我曾梦到的有爱,童年与疾病有这世界的万万千千还有未到来的你
  • 世界守护者

    世界守护者

    官方名:世界守护者,常用名:神之战士,日常被叫小名:宇宙城管。我们是来自主神空间的世界守护者,接到任务来保护你们的世界,放心不收保护费。这是一个主神帮助所有轮回者变强,并让轮回者守护世界的正能量故事——轮回者是正经合同工,无限资源、无限升级、无限装备,不用互相厮杀,只需要彼此诚信合作拯救世界就可以获得积分变强。想见识用万剑归宗放阿瓦达索命咒吗?想看看皮卡丘是怎么用雷神锤打神奇宝贝比赛吗?想见识超人是怎么和灭霸开黑打联盟吗?想见识传统角色,获得主神的无限资源的支持,能多强吗?欢迎来到守护者主神空间!(以更新副本1、异形契约2、惊天魔盗团。3、不一样的网文世界预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诸天道元

    诸天道元

    诸天破灭,一个少年通过诸世浮图,进入蛮荒盛世……蛮域、苍荒、玄异、楚丘……世界之大,无言以诉。
  • 修真葫芦

    修真葫芦

    古有莲花化身的哪吒,今有奭瓠化身的胡远飞!奭瓠为何物?“盘”与“奭瓠”之“奭”古通用,“古”与“瓠”音近,“奭瓠”即为“盘古”,而“奭瓠”则就是葫芦!上古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而今又是一个葫芦,再次踏上一段震撼天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