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1800000005

第5章 仁者的心肠——国学经典中的仁爱

仁者爱人:仁与爱是大智慧

【原文】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选自《仁者爱人》)

译: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其所存之心。君子以仁义、礼义存心。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的人,有礼者是尊敬他人的人。充满慈爱之心的人,人们永远都会爱他;尊敬他人的人,人们也永远都会尊敬他。

【背景链接】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的经历和孔子差不多,都是周游列国,去宣传自己的思想。

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其中“仁”是他所有思想的核心所在。不过,在宋代以前,孟子的地位并不是很高。直到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他的思想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而他也因此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孟子首次被当时的皇室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此后,《孟子》一书便升格为儒家经典。到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大学》和《中庸》被认为是孔子弟子曾参和孔子之孙子思的著作。从此以后,《孟子》一书便与孔子及孔子嫡系的著作平起平坐了。元朝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智慧感悟】

仁爱是我国传统儒学精神中的灵魂。儒学中所提倡的“仁爱”二字,意为遵从仁德,施爱于人。这也就是说,人要拥有一颗善良博爱的心灵,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并使其遵从于社会价值,与人为善,施爱于人。

究竟什么才是爱呢?

爱的定义有千万种,它是无条件的接受,也是无条件的付出。爱也应当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一个人不管他拥有多么伟大、辉煌的事业,爱永远是不能替代的支撑,生命因为付出了爱心而更为富足,生活因为拥有爱心而更加和谐,而一个拥有爱心的人自然也会比其他人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因为他们有三个幸福来源:自己的幸福、别人的快乐和自己对别人的付出。

仁爱是一个人的大智慧,而仁爱之举则蕴涵在举手投足间。只要心中常怀善念,那么举手之劳之间就有可能给予了别人莫大的帮助。给迷途者指路、向落难者伸出援手、真心祝贺他人的成功、真诚鼓励失意的朋友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能给别人带去无穷的力量,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付出的快乐和良心的安宁。这些就是最简单的仁爱之举,看似微不足道,然而却意义非凡。

世界上最强大最富于力量的并不是坚船利炮,而是一颗仁慈的爱心。所以,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一颗仁爱之心,坚持对真、善、美的追求,坚持做善行行善举。虽然地位、财富等外在条件固然重要,但毕竟真正使人获得永久尊重和帮助的还是那颗善良仁慈的心。

雪中送炭:困境中的善行最有意义

【原文】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选自《大雪送炭与芥隐》)

译:并不是朋友在大雪时必需炭,只是借送炭来讨要朋友的新做的诗篇来了。

【背景链接】

宋太宗即位后,因深知创业的艰难,故生活非常俭朴,甚至禁止在皇宫之中使用金银做装饰品。他也很能够体会百姓的甘苦,处处为百姓、为社稷着想。

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冷,鹅毛大雪下起来没完没了。宋太宗在屋子里,身上披着狐狸皮外套,仍然觉得浑身发冷,宫外更是天寒地冻。太宗命人端来取暖的火盆,奉上温热的美酒。他烤着火,品尝着美酒,忽然看到院中树上的枯枝随着寒风,被吹落到了地上。他心中不禁一动,暗想:这么寒冷的天气,汴梁城中的百姓,有许多缺柴少米的,他们的日子要怎么过呢?

想到这里,他马上下令召府尹进宫,他对府尹说:“如今天寒地冻,城中那些缺衣少食的百姓如何受得了?你马上带些衣食和木炭去城中走走看看,帮助那些无法过冬的人们,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府尹领旨,带领衙役,备好衣食和木炭,给有困难的人家都留下足够的东西。受到救助的百姓感激万分,于是,便有了“雪中送炭”的佳话。

【智慧感悟】

人们总是乐于做一个锦上添花的人,因为这样既能显示自己的善心善举,又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麻烦和潜在的危险,这正如那句俗话所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的确,比起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难度要大许多,而且可能会为自己也带来危险。可实际上,困境中的善行要更有意义,而且更能考验你的仁爱之心。

爱是将人连在一起的纽带,这个世界因为有爱而更加生动更加精彩,试想倘若人心冷漠,那么这个世界又会是怎样的呢?

对于每个人来说,考验你是否真正具有一颗爱心、是否在努力修善行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你能否做到雪中送炭助人于危难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形:当某个人获得表彰或赢得荣誉时,很多人前来争相为其祝贺为其鼓掌喝彩;但当某个人陷入困境生活不如意时,那些曾经在其风光时围绕在其身边表现“善举”的人全都消失不见了。如果思考个中缘由,答案并不难得——这些所谓的“善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发自内心的善。

其实,最考验一个人到底是真善还是伪善的方法,就是看其能否在他人处于危难时毫不犹豫地予以帮助。锦上添花是可有可无的,雪中送炭却如救命稻草,而能及时为他人递上一根救命稻草的行为,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善良仁爱的外在表现。

每个人都有可能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遭受挫折,当别人处于危难时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助其走出阴霾重回晴朗的天空,这才是善行最富价值的体现。所以,在自己过得很好时,不妨想想那些还在困境中的人们,尽自己的所能,伸出援助的手,让这个世界因为你的爱而多一些美好。

子产放生:小事中更能彰显向善之心

【原文】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选自《孟子·万章上》)

译:有人给郑国大夫子产送来了一条活鱼。子产叫来一个掌管池沼的小官吏,让他把这条鱼放在池塘里喂养。这个小吏竟然背着子产偷偷地把那条鱼给吃了,并且告诉子产:“在刚放入水中时,那条鱼还蔫蔫呆呆,懒洋洋的样子,不一会儿,它就游动起来,很快就游得不见了踪影。”子产听了信以为真,高兴地连连说道:“到了它该去的地方!到了它该去的地方!”

【背景链接】

春秋初年,郑国的武公和庄公都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特别是郑庄公打败北方的山戎,成为中原各诸侯国的主心骨,被后人称为“春秋初霸”。庄公治理郑国43年,使郑国达到极盛。不过庄公死后,郑国很快陷入内乱,二十年的时间里六易其主,国力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弱。而此后郑国的权力,仍被一些大家族执掌。

此时,齐、晋、秦、楚诸国逐渐强大起来,地处各国之间的郑国就处在了火力交叉点上。各国争霸,使郑国兵连祸结,灾难深重。

在这样风雨飘摇的日子里,郑国的大家族为了争权夺利,相互倾轧,愈演愈烈,闹得郑国鸡犬不宁。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郑国经历150多年的停滞和衰败后,子产应时而生。

子产是郑穆公之孙,贵族子国之子,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心地仁厚,在郑国为相数十年仁厚慈爱、轻财重德、爱民重民,常济贫并救人于危难,执政期间在政治上颇多建树,被清朝的王源推许为“春秋第一人”。此外,他还是第一个将刑法公布于众的人,曾铸刑书于鼎,史称“铸刑书”,是法家的先驱者。

【智慧感悟】

孔子称赞子产说:“有仁爱之德古遗风,敬事长上,体恤百姓。”子产也因为其聪明和善良的本性,而被人们传诵至今。

我们说善心善行,并不是说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才能真的表现出自己一心向善,毕竟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很难总是出现什么大事情,但看似不足以为人称道的小事却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的。因此,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里,更能体现出善行的价值。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不要因为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善事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是一件很小的坏事就去做,因为生活其实就是由这些小事一点一点堆积形成的,没有小事的日积月累也就无以成大事。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小善和小恶会成为日后那些大善和大恶的基础。

因此,要想修善行之心,不妨多去留意身边的小事,将行善作为一种日常的习惯,尽自己所能去扶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去做有益于整个集体整个社会的事,并以此来不断滋养自己的爱心。

仁爱之心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善举,都会改变一个人的心境,甚至可以左右一个人命运的走向。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一声问候,一句话,甚至仅仅是一个关爱的眼神,都可以给别人带来极大的关怀和鼓励。所以,请不要忽视身边的小事,在点滴之中付出你的爱心,修炼你的仁爱之德。

隋侯之珠:善行存在于举手投足间

【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选自《庄子·让王》)

译:今天若有人在这里用隋侯的宝珠去弹射千仞高处的飞鸟,世上的人肯定都会嘲笑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所用的东西极为贵重,而想要得到的东西则不值一钱。

【背景链接】

在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历史上,有两件齐名天下、为历代帝王所必争的宝物,那就是和氏之璧与隋侯之珠。自古以来,就有“得隋侯之珠与和氏璧者富可敌国”之说,而隋侯之珠的来历,也颇具传奇色彩。

战国时候的一个秋天,西周的隋侯(今湖北一带的封侯)例行出巡封地,一路游山玩水。这天行至渣水地方,隋侯突然发现山坡上有一条巨蛇,被困在热沙滩上打滚,头部受伤流血,隋侯怜悯,急忙以物用药敷治,然后用手杖将其挑入水边让它恢复体力后游去。

一天夜里,隋侯从梦中惊醒,发现那只巨蛇口里衔着一颗硕大溜圆的珍珠盘踞在他的床头。巨蛇见他醒来便放下珍珠离去。原来巨蛇为报答隋侯的救命之恩,特意从江中衔来一颗硕大的珍珠给他,这就是“隋侯之珠”。隋侯看到这直径一寸,纯白色,发着白光的珠子,一时间惊呆了,因为这珠子可是价值连城的。

【智慧感悟】

行善是一种美德。善行既可以帮助身处困境中的人,又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安慰,使自己的修养得到提升。

最耀眼的宝石往往深埋在无人知晓的地方。善行不是华美的舞台剧表演,真正的仁慈就是朴实的善良。人之行善,并不是体现在夸张的表演中,也不是体现在喋喋不休的说教中,而是酝酿在无声的行动中,有时一个举手投足间的小小善举也可以让你成为拯救他人出苦难的人。

善良是不求回报的,当你做善事而心存回报的企图时,善良已然变味。然而,当你用一颗无私的心去付出时,你收获到的也将是累累硕果,因为万事万物都有联系,你输出的多,别人自然回馈给你的也就越多。寄予仁爱之心就如同友人之间馈赠礼物一般,送出的不仅仅是那份礼物,更多的是内心的情意。当对方接受你的关爱之心,感受到你发自心中的真情实意,他自然就会以同等之心来对待你。一个心存善念且不分大事小事都乐于行善的人,当他处于危难时,必定会得到众多的援手来助其走出逆境的沼泽。所以,人要及时行善,你的善行,将是你获得无穷回报的不竭源泉。

人要让随时随地的行善成为一种习惯,绝不能因事大就主动行善,因事小就满不在乎。其实越是小事,人们越能感受到你的善心。善行是你在世间刻下的一个印记,虽然很小,但随着岁月不断在后面的添加,你会发现它会逐渐扩展到无穷大。在不断的行善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人生的道路会越走越广,而拥有一颗仁爱之心,用自己的行动去关爱周围的人,你就会发现,自己离幸福越来越近。

屈原发米:存赤子之心,修善良本性

【原文】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译: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

【背景链接】

诗人屈原在幼年时期就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当时正逢连年饥荒,屈原家乡的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时有沿街乞讨、啃树皮、食埃土者,幼小的屈原见之不禁伤心落泪。

一天,屈原家门前的大石头缝里突然流出了雪白的大米,百姓们见状,纷纷拿来碗瓢、布袋接米,将米背回了家。

不久,屈原的父亲便发现家中粮仓的大米越来越少,很是奇怪。

有一天夜里,他发现屈原正从粮仓里往外背米,便将屈原叫住,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屈原把家里的米灌进了石缝里。

父亲没有责备屈原,只是对他说:“咱家的米救不了多少穷人,如果你长大后做官,把楚国管理好,天下的穷人不就有饭吃了吗?”

自此屈原勤奋治学,成人后楚王得知他很有才能,便召他为官,管理国家大事。他为国、为民尽心尽力,被后人称颂,真正做到了由小善转为大善。

【智慧感悟】

屈原的悲天悯人情怀早已流传千古。他自幼怜悯他人,此乃小爱,乃人之常情的爱;而他后来的爱国情怀,乃大爱。

人生来便应有一颗不沾俗尘、不染污土的赤子之心。孟子曾经说:“存其心,养其性。”意思是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为他人奉献善心。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说过:“立德,是人追求中的最高境界,每天只要做一点点,每天能约束自己一点点,就是大写的人。”这句话换作一句古语名言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善心应当是表现在一点点的小善中,而这些点滴的小善又会反过来滋养人的善良本性。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和不断滋养,人才能渐渐立下自己的德行,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做好事不在于大小,也不是勉强自己才做的,它是一种自然流露出来的情节。有人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但是坚持一辈子做好事就非常难能可贵了。很多很小的好事,如果你坚持下来的话,就会比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好事要更加有意义。而促使你坚持下来的,其实正是你的赤子之心和善良本性。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在日常生活中多存好心,多行善事,多为他人、为集体、为整个造福祉。只要你多多行善,那么他人和社会必定会以善回报你。

卖狗嫁女: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

【原文】隐之将嫁女,石知其贫素,遣女必当率薄,乃令移厨帐助其经营。使者至,方见婢牵犬卖之,此外萧然无办。(选自《晋书原传》)

译:吴隐之的女儿要出嫁,谢石知道他家穷,“遣女必当率薄”,便吩咐手下人带着办喜事所需的各种物品去帮忙操办。到了吴隐之家,只见冷冷清清,毫无办喜事的气氛,唯见婢女牵了一只狗要去市上卖。

【背景链接】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由于家境贫困,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等到他做官以后,本来可以享受生活,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全家住在几间茅草房里。

不久,吴隐之的女儿出嫁,人们猜想他这回一定能好好操办一下。谁知结婚当日,吴家仍然冷冷清清。大将军谢石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你可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我还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

谢石的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以节俭出了名,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智慧感悟】

与几十年前相比,现在的生活确实在一天一天地富裕起来,以至于人们经常会忘记节俭为何物,奢侈浪费胡乱攀比的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些人觉得,在当今社会再去谈节俭已经有些过时了。

这种想法实在是可怕。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承袭至今的美德,是最不应该被遗弃的美德,纵然是物质生活优越的现在,人们也应时刻保持节俭的作风。我国自古就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之说,意思就是说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勤俭是一种美德,还可以让人避免因为贪心而招来祸患。任何事物都是来之不易的,如果轻易浪费,则是在糟蹋他人的劳动成果,是一种对他人不尊重的行为;勤俭节约,则会让他人对你生出崇敬之情。

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家人皆节俭,则一家齐;国人皆节俭,则一国安。盖人人以节俭之故,而资产丰裕,则各安其堵,敬其业。自古国家以人民之节俭兴,而以其奢侈败者,何可胜数!”意思就是说,一家人都节俭,那么这个家一定会兴旺,一个国家的人都节俭,那么这个国家必然安定。每个人都节俭的话,那么社会就会非常富裕,大家都各安其分,各敬其业。那么国家肯定会发达,反之,大家都浪费挥霍,社会就会贫穷,国家也就会衰败而导致灭亡。节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节俭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而俭以养德更是为人处世的良训。节俭看起来虽是微小得有些不值一提的行为习惯,但正是在这样小的点滴习惯中,才彰显出一个人最伟大的德行。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菜根谭)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菜根谭)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本书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 韩非子

    韩非子

    韩非子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被誉为“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尊崇的地位。
热门推荐
  • 中华国学经典(冰鉴)

    中华国学经典(冰鉴)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拜相为妃

    拜相为妃

    边关深夜,春风一度,他以身为她解毒,醒来,却若黄粱一梦。城门相迎,她一身男装贵为一国丞相,而他一袭白袍背负的却是东凤病秧子六王爷的名号。一场醉酒。“你……是她?”“错了,本相堂堂七尺男儿,又怎么会是王爷心中念及的那个人。”他害她计划败露,害她入狱沦囚,甚至以毒迫害了她性命。一直以来她都想杀了他,但是,兵临城下那一刻,她却犹豫了。“小姐,帝漠倾孤身深入只是为了和北离太子下一局棋。”她惊愕的抬头,“什么棋?”“大地山川为棋盘,天下百姓为棋子,锦瑟江山为代价,一场生死迷局。”“帝漠倾,你知不知道,我本该杀了你。”
  • 重生军妻之军少慢点,追不上了

    重生军妻之军少慢点,追不上了

    于雨潇重生前是小姐,重生后,也是小姐,不一样的是这次她背负了上次的仇。君宇墨,人人都知道的霸气军少,掌握军事大权,身边小弟如云。为了报仇,于雨潇想要攀上君宇墨这条“大鱼”,于是便是各种心机,君宇墨不予理睬。有一天于雨潇发现自己爱上了君宇墨,于是决定不在纠缠君宇墨,隐秘于世,这时君宇墨才知道他已经爱上她了。于是开启了漫漫寻妻之路。
  • 尘世很美你很值得

    尘世很美你很值得

    (五个小故事,不同女孩不同的人生)1.一个一夜暴富女孩的故事。2.一个追星女孩的故事。3.一个在叛逆期初中女孩的故事。4.一个进厂打工妹的故事。5.一个离婚的农村女人。
  • 这个赘婿有点强

    这个赘婿有点强

    沈若玲原本只是想找一个渣男入赘把自己的婚姻敷衍过去,却没想到,这个便宜丈夫不管去到哪那些她触及不到的大人物都对他下跪。(本书单女主,那些觉得女主有毒的,觉得男主舔的,请花点耐心看到100章再说。)
  • 强婚夺爱,宠妻成瘾

    强婚夺爱,宠妻成瘾

    姐姐假装失明,只为挖出她的双眼:“学长不是说你的眼睛好看吗?那我倒是要看看,你的眼睛瞎了后,他还会不会说你的眼里有星星!”她只是云家的养女,姐姐要挖她的眼睛,爸爸不会为她讨公道,最多给她钱,让她一生衣食无忧。可是,这个狠毒的女人,还害死了她最重要的人!“你要杀了你!”她仓皇出逃,等待复仇时机。却不想,遭到绑架。不索命,不劫财,居然狠狠要了她的第一次!他说:“这是你应得的。”他还说:“记住,这只是开始。”她是他的杀父仇人之女,他囚禁了她,一次次侮辱她。“全世界都欠我的!”她要复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先婚后爱:他的爱情浅

    先婚后爱:他的爱情浅

    你有没有尝过,先婚后爱的极致诱惑?超市的第一次贴面相逢,她跟他回了家,凑合就成了夫妻,他却抵不住旧日红颜的诱惑……有一种爱,来得太晚,看似太浅,注定要缄封成秘,心比刀锋更伤人。许多年前,谢熹雯与温至臻偶遇,一见钟情,无疾而终。许多年后,熹雯与他再度重逢,实践日久生情的爱情……最轻描淡写的爱情角逐,最无从割舍的狭路相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屠出个黎明

    屠出个黎明

    每个人的身体里面都有一只猛兽,而将它困住的除了法律还有道德。或许在某一天,道德彻底的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法律将不会再起到束缚的作用。到了那个时候,每个人身体里的猛兽都会挣脱枷锁,展现出它那最真实和最丑陋的一面。人类仿佛回到了最古老的时候,杀戮无处不在。当一切不再需要借口,人类最伪劣的一面将渐渐的浮出水面。机械横行,丧尸游弋,妖兽遍地,人类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
  • 你曾经是我年少的欢喜

    你曾经是我年少的欢喜

    初见,你着一件白衬衫,跟所有偶像剧的剧情一样,我心萌动,自认我不过一的过客。再见,你一身校服,我觉得你我缘分也就到此为止,你是闪闪发光,我自岿然不动,从小的经历告诉我,不要去奢望太多。后来,你依旧是那个神坛上的人,我虽已认清现实,却还是想离你更近,我努力登上神坛,你却……在此,致年少的欢喜,一生无忧
  • 洪荒之妖尊

    洪荒之妖尊

    穿梭时空,横接过去与未来:睁眼间满目苍夷,荒芜的大地、沸腾地江河,天地颠倒,日月反转。少年于洪荒中醒来,诸神相争,万族争霸。争气运,夺造化。巫妖大战、神佛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