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8500000030

第30章 歌德抒情诗咀华(9)

《重逢》的产生尽管有歌德个人经历感受的契机,但却具有远远超出个人情感的涵盖着宇宙人生的意义。这样的诗,毫不夸张地说,恐怕只有老年歌德才能写得出来。这是一位伟大的哲人写的伟大的爱情诗。我们姑且称它为爱情哲理诗。

在结束本文之前,笔者怎么也忍不住还要介绍一下《苏莱卡之书》中最后的一首,同时恐怕也是最美的一首情诗,并且以它和《重逢》为例,来分析整个《西东合集》独特而精湛的艺术手法——

任随你千姿百态,藏形隐身,

最最可爱的,我立即认识你;

任随你蒙上那魔术的纱巾,

无所不在的,我立即认识你。

看青葱的扁柏蓬勃生长,

最窈窕美好的,我立即认识你;

看河渠里清澈涟漪荡漾,

最妩媚动人的,我定能认识你。

当喷泉的水花欢跳向上,

最善嬉戏的,我多高兴认识你;

当云朵的形象变幻无常,

最丰富多采的,我在此认识你。

看鲜花撒满如茵的草原,

灿如繁星的,多美啊我认识你;

看藤蔓千条伸臂向四野,

啊,拥抱一切的,于是我认识你。

当朝霞开始在山顶燃烧,

愉悦众生的,我立刻认识你;

于是,晴空笼罩着大地,

最开扩心胸的,我随即呼吸你。

我内外感官的一切认识,

最启迪的心智的,我获得通过你;

我用一百个圣名呼唤阿拉,

每个圣名都回响着一个名字,为了你。

哈台姆——歌德用了世间一切最美妙、最可爱、最神圣的事物,来赞美“你”,赞美他的爱人。对于诗人来说,爱情就是他信仰的宗教,爱人就是他崇拜和热爱的阿拉、上帝。诗中以严整而包含变化的格律,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怎么怎么你,使我们读着自然产生一个印象,“你”就是诗人的一切,“你”占据了诗人整个的头脑、心胸;日里夜里,醒里梦里,他都思念“你”、“看见“你”。在歌德所写的所有爱情诗中,这应该说是色彩最绚丽、感情最深挚然而表现又非常含蓄的一首。全篇不见一句我多么爱你、多么崇拜你这样的表白,却将钟爱与倾慕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这首诗像《重逢》一样,也只有老年歌德才写得出来。它们连同《西东合集》中另外一系列杰作,都可算世界爱情诗中的精华、绝唱。

除去前文已指出的阿拉伯东方的异国色彩和神秘气氛以外,以《重逢》和上面这首诗为范例,我们还可以归纳出《西东合集》的以下几点统一的艺术特征:

1,阿拉伯式的近乎狂热的激情。这激情在诗中时如喷发的火山,时如飞泻的瀑布,时如汹涌的狂潮,激荡和震撼着读者的心弦,引起它的共鸣。这激情往往蕴含着宗教的虔诚的和哲理的深沉,于是获得一种不可抗拒的神秘魔力,也赋予了《西东合集》以一种特殊的魅力。

2,与上一点紧密联系着内容的本质特征相适应,是使用的语言和其它表现手段极尽夸张和渲染之能事。诸如最后一首引诗中之“最……”和“最最……”,以及《重逢》里用世界的创造过程来比附男女两性相爱与离合悲欢,都十分典型。

3,语言的格外富于形象性和大量地使用比喻和东、西方的典故。尤其是比喻,更可谓奇特新颖,五彩缤纷,巧喻、妙喻乃至险喻层出不穷,使不少成功的篇章于抒情之中更添一层机趣和智慧的光辉。上面的最后一首引诗,整个艺术构思都建立在隐喻之上,却妙就妙在通篇没有一个“像”、“似”、“如”甚或“是”字。

4,最后,十分重要但却极易被忽视的一点,是整个诗集明朗、欢快的近乎戏谑的基调。是的,歌德之乔装改扮成阿拉伯商人和诗人,戴上缠头骑上骆驼,这本身便有做戏的性质。他与苏莱卡谈情说爱,也是明知不能成为现实而假戏真做,以至于弄假成真,既享受到了欢乐,也经历了痛苦。与上面讲的“激情”、“夸张”相结合,这又使诗集中的不少篇什带了幽默和调侃的味道。当然,在戏谑、幽默的背后并不缺少严肃的现实和深刻的思想,正如舞台上杰出的喜剧表演。问题是老年歌德以他高超卓越的艺术手腕,把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因素揉和在一起,成功地创造了《西东合集》这一不朽杰作。

无论就内容或形式,笔者都无法在短短两篇文字里将《西东合集》谈深、谈透。德国另一位伟大诗人海涅曾对它有一段精采评论,兹谪引于后,以为本文结束:

书中充满了鲜艳夺目的短诗,坚实有力的格言,包含着东方的思想方式、感情方式。全书香气馥郁,情绪火热,犹如一座东方的后宫,到处是浓妆艳抹、柔情脉脉的嫔妃宫娥、灵眸漆黑、纤臂如雪。读者会感到浑身颤栗、心动神摇……有时候读者还仿佛四肢伸展,舒舒服服地躺在一张波斯地毯上,从一把长颈水烟袋里吸着土耳其斯坦的黄色烟草。一个女黑奴手执一把色彩斑斓的孔雀毛扇给他打扇,一个俊俏的小厮递上一杯真正的摩卡咖啡:歌德在此把最令人心荡神迷的人生享乐变成诗句,这些诗句是那样的欢快轻柔、那样的飘忽空灵,不由人感到惊讶,德国语言竟能写出这样的诗句……这本书魅力实在无法形容,它是西方向东方发出的问候。这里面颇有些奇花异葩,肉感殷红的玫瑰花,像精赤雪白的少女****一样的绣球花,诙谐有趣的金鱼草,像修长的人的指头一样的紫色毛地黄,扭曲错结的番红花,悄悄地躲在百花丛中的是娴雅沉静的德国紫罗兰。这个问候的意思是:西方已经厌倦了它那僵冷枯瘦的唯灵主义,又到东方健康的肉体世界去恢复元气……歌德写下了《西东合集》,仿佛他和精神一起投入了唯感主义的怀抱。”[183]

这就难怪,歌德的《西东合集》对德国和欧洲的诗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潘多拉与缪斯

——关于《爱欲三部曲》

读完前面八篇赏析,大概谁都能体会到歌德的诗歌创作是何等地丰富多采。不过,以题材而论,仍要以爱情诗的数量最多,而且也最动人,最出色。这是因为,歌德在他漫长的一生中,经历过无数次的恋爱;爱情的悲欢离合和酸甜苦竦,他都有过切身、充分和深刻的体验。故尔,歌德的爱情诗,从最早的《塞森海姆之歌》到晚年的《爱欲三部曲》,都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绝非古往今来充斥诗坛的那些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的作品可与同日而语。歌德在1823年9月18日对艾克曼说:“我所有的诗都是即兴诗,都受到了现实的激发,在现实中获得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歌德抒情诗的上述特点,诗人的这段话可以讲是一个很好的注脚。

然而,本文要谈的重点,却是使歌德爱情诗更加寻人耐味和出类拔萃和另外一个特征,即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性。

例子可谓俯拾即是,而越是后期的作品,随着诗人体验的加深,思想的成熟,这一特征也越发显著。但是,为说明其一贯性和普遍性,在谈《爱欲三部曲》之前,我们先回过头去看看歌德青年时代写的两节短诗——

青年男子谁不渴望这么爱,

姑娘你谁不渴望这么被爱,

这是我们最神圣的情感啊,

为何竟有惨痛迸涌出来?

亲爱的读者,你哭他,你爱他,

你要拯救他被玷污的声名,

看,他的灵魂在泉下示意你:

做个堂堂男子,别步我后尘。

此乃歌德的书信体长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于1775年出第二版时的题诗。诗中的“这么爱”和“这么被爱”,确切地说就是像小说主人公维特和绿蒂一样地爱和被爱,既真诚又热烈又执着地爱。鉴于小说问世后引发了“维特热”这一时代病,以致有不少人模仿主人公轻生自杀,歌德就感到有必要以题诗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在第一节诗中,他以正视现实的态度,揭示了人生的一大悲剧之源,一大矛盾。那就是人人都渴望爱,爱情是神圣的;然而,正是这神圣的爱情却会酿成悲剧,带来不幸。古往今来,人类经历的大大小小的爱情悲剧层出不穷,无以数计;敏感多恋、对爱情热烈追求的诗人自己所遭遇的不幸,所经历的痛苦,也可谓多矣。

问题在于,该如何对待这人生难免的矛盾和不幸呢?正视它是重要的,只有正视才能获得情醒的认识。但仅仅正视和认识还不够,还必须克服矛盾和消除不幸。要做到这些,都需要勇气。因此,在第二节诗中,年青的歌德对问题作了简单明确的回答:“做个堂堂男子”。

诗总共才八行,却探讨了千万年来就存在着的人生大问题,思想虽说不很深刻,却内涵丰富,一针见血,难怪在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它经郭沫若译成中文后,在我国为争取婚姻恋爱自由而斗争的青年中广为流传。“青年男子谁不关头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至洁至纯;为什么从此中有惨痛飞迸?”[184]这一句句诗由血气方刚的胸中涌流出来,于彼时彼地便汇成了一声声反对封建礼教的呐喊、抗议。

写成《维特》,作了一次他所谓“诗的忏悔”,歌德从痛不欲生的不幸境地中解脱出来了;但是,在往后的生活中,他仍不断地追求爱情,虽然也有过甜蜜幸福的时光,可失望与哀痛却更经常、更多。他继《维特》之后写成的许多作品,不论是剧本《克拉维歌》和《斯苔拉》,还是小说《亲和力》,还是诗歌《西东合集》和《爱欲三部曲》,都直接间接地反映了歌德本人的体验和思想,都是无望与不幸的爱情的产物。

既然失望多于满足,痛苦多于欢乐,那么干吗还要去追求爱呢?对于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评析过的《幸福的渴望》和《重逢》等许多诗中,歌德已作过深入的哲理性思考;而他的长篇小说《亲和力》,更给了一个既明确又带有神秘色彩的答复:爱情是由各人身上存在的所谓“亲和力”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爱就是命运。[185]

1823年,歌德在忍爱和战胜维特式的精神危机整整五十年之后,他再一次——所幸也是最后一次——受到了“命运”的播弄。这一年的夏天,在风光如画的疗养胜地玛丽温泉,歌德碰见了他原已认识的莱维佐夫母女。其时女儿乌尔莉克年方一十九岁,刚长成一个秀丽温柔的少女。这可爱的少女对年已七十有四的老诗人怀着像对父辈乃至祖父般的爱慕,与他十分亲近。不想这却唤起了歌德心中的爱欲,使它如我国某位大作家讲的“像老房子失火”一般地熊熊燃烧起来,简直无法挽救。以致整个夏天,老诗人都神魂颠倒地追随在两位女士身后,临了儿甚至托朋友代他公开向乌尔莉克求婚。结果当然不但未能如愿,反而遭到了世人的嘲笑,亲属的白眼。

9月5日,歌德痛苦地离开了自己真诚热爱的少女,从玛丽温泉返回魏玛。旅途中,整整有一周之久,他神不守舍,沉默不语;对于他,同坐在一辆马车中的两位随从仿佛不再存在。他眼前只看见自己与乌尔莉克相聚和离别的种种场景,脑子里只翻腾着他一生在波涛汹涌的爱河中沉浮的桩桩往事。这一次的恋受,给予他的已不是再烦恼和痛苦,而是沉痛乃至惨痛;他感到的不只是失望,而是完全地绝望和断念。

在痛苦之中,世人默然无声,

神给我力量,让我倾述苦情。

在歌德的诗剧《塔索》中,被视为“变得成熟了的维特”的主人公有这么两句自白,它们确乎可以作为一次次忍受失恋之苦的诗人的自我写照。在颠簸的马车里,老歌德痛未定而思痛,而述说,于是便产生了著名的《玛丽温泉哀歌》。

《哀歌》里有最美好的回忆,最热烈的恋慕,最凄惨的离别,最沉痛的怨诉。一回到魏玛,他就将自己关在房中,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来亲手誊清这首长诗。抄诗的纸是精选的,字体也大而讲究。抄好后又自行装订成册,并且秘不示人,不论对自己信赖的秘书还是亲属,就好像保护一件圣物似的。直到一个多月后的10月27日,老诗人才叫来艾克曼,郑重地向他朗诵这首震撼人心的哀歌。此时,“整个房间都充满着庄严肃穆的气氛……”歌德多么珍视它,可想而知。

当代研究歌德的权威学者H.A.可尔夫认为,这首哀歌“也许是歌德写的最优美、最杰出、最感人的一首诗”。根据它诞生的前后情况,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创作成功一篇传奇,题名就叫《玛丽温泉哀歌》,对处于命动转折关头的老歌德的形象和内心,作了细腻的描绘和准确的刻划,读来同样十分感人。

《玛丽温泉哀歌》构成了《爱欲三部曲》的主体和核心,本身也堪称世界诗苑里的一支奇葩,只可惜长达138行,此处无法抄引。在它产生的前后,歌德还写过一首《抚慰》和一首《致维特》,内容都有联系,因此在1827年被他编起来,成为《爱欲三部曲》这个整体。让我们读一读被颠倒作了第一篇的《致维特》,并分节作一些分析——

万人哀悼的亡灵啊,你又一次

勇敢地来到这人世,

在洒满鲜花的草地上遇见我,

全不惧怕我的注视。

你像活着,在清晨,当朝露

覆盖田野,令我们心旷神怡,

在傍晚,一天的辛劳过去了,

夕阳的余晖令我们心醉神迷。

我被选中留下,你被选中离去,

你先走了——却也损失无几。

1824年3月末,为纪念《维特》问世50周年,歌德应莱比锡书商魏冈特之约替即将印行的纪念版作序。此事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仿佛早已死去的可怜的维特复活了,又来到了他的面前。这节诗最堪玩味的是最后两句:维特死了,得到了万人的哀悼,且保持了青春的形象;相比这下,歌德又经历了许多爱的痛苦,眼下已垂垂老矣,所以慨叹先走了的“却也损失无几”。

同类推荐
  •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笔下的鲲,是一个属灵的生命。它本来只是一个还没觉醒的生命,天天困在海中,等待它的命运就是去死。但它选择了另一个活法,它飞了起来。它为什么飞得起来?因为它有信仰,它相信海运和风可以把它带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因为它的信心,它获救了。它的意志不是出自自己,而是出自信仰,因此意志就大,能力就强。它的自由不是来自自己,而是来自上帝,所以是真正的自由,“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自由不是无所事事,它是一种做事的良好状态。上帝给我们自由与能力,是要我们去完成使命,不是让我们只是玩。鲲化为鹏后,它想的第一件事不是去玩,而是“而后乃今图南”,向更光明的地方飞去。所谓“自由意志”,就是指一颗完全信仰的心。
  • 价值论美学

    价值论美学

    美学不仅是知识学,而且是价值学的建构。基于此,从比较美学方法出发,《价值论美学》先行论证了价值论美学的基本结构。然后,着力探讨了审美价值形态与审美价值体验的内在机制。在确立了价值论美学的基本问题之后,作者从价值论美学的思想渊源与价值论美学的艺术实践两方面,系统地分析价值论美学的文明根性。作者认为:康德与马克思的价值论美学,展示了现代西方文明的价值追求;道家和新儒家的价值论美学,则展示了中国文明生活的诗性价值追求。不过。也应看到,乡土中国生活的悲歌,则突显了现代价值论美学重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全书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激情和理性,显现了现代人诗性生活价值的创造意愿。
  • 天下大道

    天下大道

    或许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老子对于这个逃世幽隐的思想该负多少责任?殊遽难下肯定之答复。被称为老子著作的《道德经》,其文学上之地位似不及“中国尼采”庄子,但是它蓄藏着更为精练的俏皮智慧之精髓。
  • 宗镜录略讲(卷一)

    宗镜录略讲(卷一)

    《宗镜录》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寿禅师著,是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延寿禅师为禅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当时禅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产生的种种流弊及争论,乃邀集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并以禅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书。书中引用佛经及中印圣贤论著达三百本之多,可谓“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这在佛学的相关论著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宗镜录》撰成千载以来,以其规模宏大,辞美旨深,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被大众读者视为畏途。南怀瑾先生有鉴于此,乃就此书精要部分,深入浅出,详加剖析。本卷内容包括全书中有关禅宗以及唯识论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时,融会各种佛门要义,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当代学人得以借此进入这部博大精深的佛学著作。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热门推荐
  • 咬牙奋起录

    咬牙奋起录

    天剑大陆,是十把惊天上古神剑所守护的一方存在。然而,岁月流逝,十把上古神剑,终究消失殆尽。仇冲,原本是一个很平凡处处受人欺压的少年,因为一把锈剑,意外的获得了十大剑灵之一的剑灵,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破剑道,凝剑气,逆转乾坤,虐尽天下装逼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花为谁开墨少的蜜宠甜心

    花为谁开墨少的蜜宠甜心

    听说叶璇背后有金主?听说叶璇背后的金主不简单?小剧场一:“小璇璇,怎么样?有了我是不是拥有了全世界?”某人不知廉耻道。“…………”小剧场二:“我不在乎你有多少红粉知己,但我希望在这段关系里面的时候,你只有我一个!”叶璇冷声道。“呵,你以为你是什么?也配跟我谈条件?”墨少不削的眼神扫描了对面。“我当然是墨少的甜心啊!不过,我希望墨少能保持我这种优良传统。”叶璇甜笑道。小剧场三:“小璇璇,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女人!”墨少霸气道。“你确定我是你的女人,而不是你是我的男人吗?”叶璇气定神闲道。
  • 红尘渡君归

    红尘渡君归

    贵为公主又如何,迎来一朝覆灭,她满腔仇恨沉浮于世间,满手业障,凭一己之力撼动朝局。此恨绵绵,谁渡君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江东芳华

    江东芳华

    每个男人,都希望他生命中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同期的,相间的,点缀他荒芜的命运。毕业前夕,任平生因女友宋叶嫣,与“一生对手”赵穿林发生冲突,差点无法顺利毕业。后来在贵人宋朝雨和林晴舒阴差阳错帮助之下才顺利毕业。任平生最终选择专业对口的江东机械厂工作,通过一步步努力,终于成为江东机械厂分厂的“一把手”,在新的区域里开始大展拳脚,并逐渐获得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在奋斗的历程中,宋朝雨为任平生出谋划策,林晴舒对他一直以来的无私帮助,让他在感情之中陷入挣扎和徘徊,也让进入新时代的任平生逐渐迷茫,陷入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时代浪潮。
  • 南宋天骄

    南宋天骄

    工科研究生朱恩泽,一不小心来到南宋,本来想金华门前唱名做一名救国救民的士大夫,可宋金战争却把朱恩泽变成地位低下的武将。武将就武将吧!只要能拯救华夏民族,朱恩泽并不在乎自己的职位,可当他为国立下盖世功勋的时候,等待他的却是功高盖主可杀之的命运。是做愚忠的岳飞还是奋起造反?如果造反成功,君临天下的朱恩泽能不带着华夏民族率先开始大航海?能不能在华夏的土地上率先开始工业革命?……一切尽在本书。
  • 为你杀戮的恶魔

    为你杀戮的恶魔

    他为了她化身恶魔,为了她在她背后为她灭杀一切敌人,为了她付出了所有。当她说出那句话时他才明白自己是愚蠢的,回头看去发现在原地有一个人在等他。(作者是新人,求关注,多多留言)
  • 魔法与工业

    魔法与工业

    意外的穿越,来到了魔法的大陆,掀起了工业革命的浪潮,法师和骑士的时代将被火枪和大炮扫进历史,推翻贵族的统治,建立红色的联盟,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