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3800000081

第81章 陆游

在国难中诞生与成长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令渐江绍兴)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

陆游的父亲名宰,在北宋末年担任淮南计度转运副使。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十月,他奉命到东京(今河南开封)朝见,就带着家眷,从淮南出发,由水路向京城航行,十七日的早晨,阴云笼罩着整个天空,不一会儿,骤雨便陆游像像倾盆般地泼了下来,浪花飞溅到船上,远近水面都是白茫茫的,什么也看不清楚,就在这样的时刻,诗人陆游诞生了。

当时宋朝的国运也正处于暴风雨的前夕,一场严重的灾难已经迫在眉睫。就在陆游出世的这一年,我国北方新兴的金国,正在酝酿着一个进攻宋朝的计划,而在陆游出世的前十天,这个计划已经成熟了。它的具体部署是从东西两路进军,西路由粘罕率领,从云中(今山西大同)直扑太原;东路由斡(卧)离不率领,从平州(今河北卢龙)直扑燕山府(北京);然后两路会师,拿下北宋的首都东京,北宋的广大军民对南下的金兵,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是由于北宋统治者醉心于腐化享乐生活,只求苟且偷安,对于爱国将领和士兵则横加贬斥和压抑,以致两路金兵得以顺利地会师,于靖康元年年底(1127年初)攻陷东京,把宋徽宗、宋钦宗连同大批公卿官员,嫔妃宫娥,以及大量的珍宝文物,一并掳掠北去,北宋也就此灭亡,东京陷落以前,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以大元帅的名义领兵在外,幸免于难,于是老将宗泽等人便拥戴他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这就是宋高宗。在敌人长驱直入的威胁下,不久他又逃到扬州、临安(今浙江杭州)、越州、明州(在今浙江鄞县东)等地,直到绍兴二年(1132),他才回到临安,正式建立了南宋小朝廷。

陆宰进京的时候,正值抗战初起,他被调任京西路转运副使,担任泽(治所在今山西晋城)、潞(治所在今山西长治)一带军队的粮饷供应工作,但不久就被免职。随着战事的失利,陆宰只得携带家眷南归,实际上也就是逃难。他们一家人扶老携幼,在兵慌马乱之中,东逃西躲,不但困苦万状,而且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有时听得一队金兵来了,他们便只得伏在草间,提心吊胆地隐蔽起来;饿了只能吃点干粮,常常十来天吃不上饭菜。这种困苦、恐怖的情景,给陆游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在诗里追述说:

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

在逃难的路上,他们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停了一段时间,那里暂时还没有敌人的铁蹄,因此得到了一个喘息的机会。以后他们再从淮水通过运河,回到了山阴故乡。

但是没有多久,敌人又杀来了,陆游只得随着一家人再度逃难,从山阴来到东阳(今浙江金华)陈宗誉的家里,这时他才六岁。陈宗誉是一个英勇的地方武装首领,在抗金战争中,曾两度组织地方武装,保卫自己的乡土。陆家来到这里以后,受到了陈家的殷勤招待,一住三年,直到赵构建都临安,大局初步稳定下来以后,才重返山阴老家。

这一段逃难生活,在陆游的幼小心灵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陈宗誉的豪侠义勇、保境安民的爱国行动,也给了他很大的鼓舞。后来他写诗自述说:“少小遭丧乱,妄意忧元元。”他终身主张驱逐金人,收复失地,解救沦陷区人民的痛苦,这一思想根源就在于此。

宋高宗是一个贪暴而又软弱的皇帝。他对内残酷压榨,对外屈辱妥协。在他即位之初,朝廷上下分成主战、主和两派,他实际上是主和派的头子,因此除了在最危急的时候,利用主战派暂时替他出力以外,一贯重用主和派。

绍兴十年(1140),金兀术(务竹)率兵大举南下,被南宋主战派将领打得落花流水。其中岳飞的战绩尤为辉煌。他在郾(眼)城大败金兵,直追到朱仙镇,距离东京仅四十五里。北方的义兵也到处打击敌人,父老百姓都顶盆焚香欢迎岳家军渡河北伐,把金人赶走。可是正当岳飞准备渡河的时候,宋高宗却在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令岳飞退兵。原来他怕岳飞在战场上立了大功,不受朝廷的制驭;又怕北方的义兵在和岳家军合力战斗中壮大起来,成为南宋政权的威胁;尤其怕一旦徽宗、钦宗被迎接回来,自己便做不成皇帝了。这样,岳飞就不得不放弃以鲜血换来的全部战果,撤兵回到鄂州(今湖北武昌)。

绍兴十一年(1141),秦桧为了卖国投降,把岳飞逮捕入狱,十一月,和金人订立了可耻的“绍兴和议”,从此南宋向金称臣纳贡,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广大地区,完全割让给金人。以宋高宗为首的南宋统治集团,偏安于一隅,再也不想恢复中原失地了。

面对着这样黑暗的现实,广大军民痛心疾首。陆宰这时已经五十开外了,看到豺狼当道,决心不再出去做官,便在家乡修建了一些房子,开始了他那消极退隐的生活。但是,人是不能和社会隔绝的,何况山阴离临安很近,陆宰又有着相当高的社会声望。因此,尽管他退居林下,当时的士大夫们还是不断地来拜访他,和他谈论国家大事。这些人中有博嵩(松)卿和李光等。他们都是陆宰的好友,在政治上都是主战派。当他们谈到徽、钦二帝的被掳,人民的苦难,以及敌人的残暴等情形时,人人咬牙切齿,痛哭流涕,恨不得和敌人去拼命。谈到秦桧的卖国罪行时,更不禁拍案大骂,怒发上指。由于过分地愤激,他们常常面对着摆下的酒饭,食不下咽而惨然告辞。陆宰在送客回来之后,也没心吃饭,只是呆呆坐着。这种激动人心的情景,被少年的陆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给他极为深刻的教育。

一个饱经患难的孩子,懂事总是早一些的。他知道正是由于这些爱国者和广大人民的努力,才能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扭转了南宋的危局;当然他也知道是哪些坏蛋,为了个人的利益,媚敌投降。谁是准非,谁邪谁正,他是看得很清楚的,爱憎也是很分明的。

当时往来于陆家的,还有很多优秀的文人学者。他们常常在漫漫的长夜和陆宰灯下长谈,论述着诗文的流派和创作上的一些问题。这对陆游的学习当然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陆游在很小的时候就热爱学习,自称:“我生学语即耽(喜爱)书”,又说:“少小喜读书,终夜守短檠(灯架)。”可见他对知识是多么爱好和努力钻研。可是在十岁以前,由于连年逃难,他没能得到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这时好了,他在自己的家里,既可以纵观家中藏书,又可以从父亲那里获得指导,听到前辈们的议论。有这种种优越的条件,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进步自然很快。他在十二岁的时候,已经能够写诗了,后来他又入了乡校、正式从师受业,和同学们一起过着紧张而愉快的学习生活。

在陆游少年时代的功课中,诗是一个很主要的学习科目。他对诗有着特殊的爱好,并且有着早熟的、杰出的欣赏能力。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偶然看到父亲的藤床上摆着陶渊明的诗集,他就拿来诵读。谁知越读越有味,一直念到天黑,家人唤他去吃饭,他还舍不得把书放下,索性连这天的晚餐也不吃。他小时所喜欢的诗人还有李白、杜甫、王维、岑参等人。从这些前代大诗人的集子里,他获得了有益的滋养,为自己的诗歌创作准备了条件。

十七八岁时,陆游正式开始写诗。恰好这时著名诗人曾几来拜访他的父亲陆宰。曾几不但是南宋初期的诗坛领袖,而且还是一个著名的爱国者,陆游对他早就非常钦慕,这时得以拜见,真是喜出望外。而这位老前辈看到聪颖好学的青年陆游,自然也格外高兴,对于他的请教,一一给以亲切的指点。从此,他们便建立了亲如父子的师生之谊。陆游诗集的第一篇诗,就是为曾几作的,这样编排,当然含有纪念老师的意思。

青年时代的双重打击

陆游少年时代的遭遇是苦难重重的,他青年时代的遭遇也同样的不幸。

绍兴十四年(1144),陆游20岁的时候,他和舅舅的女儿唐琬结了婚。

唐琬是一个美丽多情的姑娘,对于诗词也有相当修养,和陆游兴趣相投,所以他们婚后的生活是非常美满的。但不知为了什么,陆游的母亲对自己的内侄女大为不满,最后甚至逼着陆游和她离婚。

陆游和唐琬的感情很好,当然不忍分离。但是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他只能向母亲解释、争辩和百般恳求。而当这一切都无效之后,他只得瞒着母亲,表面上把唐琬休归娘家,暗地里却在外面另赁了一所房子,私下去和她相会。可是,不久这个秘密被陆母发觉,竟又寻上门去吵闹。这对爱人虽然事先得到消息,巧妙地避开了,但事情已无法隐瞒,也无法继续同居,只得忍痛分离。后来,陆游另娶了王氏,唐琬也迫于家长之命,改嫁绐同郡的赵士程了。

十年以后,陆游三十出头了,在一个柳暗花明的春天,他到山阴禹迹寺南的沈家花园去游玩恰好不先不后,唐琬和她的后夫也在这时来到园内。尽管唐琬再嫁已历十年之久,但地对陆游的旧情却如藕断丝连,始终摆脱不掉。这时,看到陆游一个人孤零零地在那里徘徊,真是又惊又喜,又愁又怨,便告诉了赵士程。赵士程是一个文雅、开朗的人物,知道唐琬内心的痛苦,当下便按照她的意思,叫家僮给陆游送了一份酒肴去向他致意。陆游这时当然也看到了唐琬,体会到她的深情,不禁想起当年情景,以及别后十年来消息的隔绝和人事的变迁。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今朝一齐涌上心头,那痛苦是难以忍受的,最后,他把这杯苦酒吞下,提起笔来,在一堵粉墙上题了一首伤心断肠的小词:

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的大意是这样:红润而柔腻的纤手,擎着黄封的美酒。全城弥漫着春光,宫墙边摇曳着杨柳。狂暴的东风吹来,吹散了欢乐的情怀。几年的离愁别恨,一齐都涌上心来。不该!不该!不该!今年的春光还似当年,人儿却已瘦损不堪。红泪浸湿了罗帕,点点斑斑。桃花片片飘零,池阁冷冷清清。纵有山盟海誓,也难写信表达自己的衷情。不行!不行!不行!

这就是为后人所传诵的《钗头凤》。不久,唐琬走来,看到了这首词,自然更触动了她的“一怀愁绪”,回去以后,也和了一首,并且从此愁闷成病,不久便死了。

这一幕婚姻悲剧,在诗人心底成为不可平复的创伤,特别是沈园之会和唐琬之死,更加重了他的悔恨和伤痛。后来,虽然事过境迁,但他总是不能把这件事忘掉。直到诗人的晚年,每当年底,总还要登到禹迹寺的楼上眺望,来怀念自己跟唐琬的爱情,并且作了不少的诗来抒写自己心头的隐痛。

婚姻悲剧是陆游在家庭生活方面的不幸遭遇,而科举考试的被除名,则是他在政治生活开始之际所受到的另一严重打击。

在沈园之会的前两年,陆游二十九岁的时候,曾到临安参加省试;通过这次省试,第二年便可参加殿试了。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陆游的经义、诗文都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看来很有取得第一名的希望。可是偏偏秦桧的孙子秦埙也来应考。这个汉奸头子一心想要他的孙子通过省试;殿试,博取状元及第的荣誉,便让人把这番意思透露给主考官陈之茂,要他照办。陈之茂是一个公平正直、不畏权势的人物。他在阅卷之后,发现陆游实在比秦埙考得好,便将陆游取为第一,秦埙取为第二。秦桧知道之后,大为震怒,到第二年殿试的时候,他不但公然把陆游除名,并且触动旧恨,要办陈之茂的罪。幸而寿桧不久死掉,这事才算罢休。

陆游这次遭受打击,固然是因为秦桧要使他的孙子得中头名,但也还有政治上的原因,那就是因为他是主战派人物的子弟,而且他本身也经常发一些恢复中原的议论。这是秦桧所最忌恨的,当然不会容他出头露面了。

陆游因为这件事而失掉了由科举取得功名的机会,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可是,他不但绝不变节迎合,而且坚持爱国立场,继续进行斗争。诗人的骨气是令人钦敬的。

隆兴抗战期间的活动

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宋高宗让位给太子赵,就是宋孝宗。他是南宋皇帝中惟一有恢复中原之志的人,因而相应地也想整顿军政,选拔人才。这时,陆游的诗名已经很高了,他的诗才华出众,风格豪迈,和唐朝李白的诗很有相似之处。一天,宋孝宗问朝臣周必大,当今的诗人谁能比得上李白,周必大就说,惟有陆游。从此,陆游的“小李白”的美名就传开了。接着,朝中大臣史浩、黄祖舜两人又推荐陆游善于写作诗文,并且熟悉以往的典章制度。因此,宋孝宗便亲自召见了陆游,陆游也把自己平素的主张,如刷新政治,加强防务,以及恢复中原的步骤等等,都当面向宋孝宗讲了个大概。末孝宗听了很满意,立刻赐给他进士出身,并派他担任枢密院(当时的最高军事机关)编修官和编类太上皇帝圣政所(记载、整理高宗政绩的机构)检讨官(掌编辑、校对一类工作)的职务。

这时,朝廷上弥漫着北伐的空气。隆兴元年(1163)正月,宋孝宗起用抗金老将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东南一带的军权完全由他掌握。他用这些军队,从江阴、镇江、建康(今江苏南京)、池州(今安徽贵池),直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布置了一道防线。

接着朝里的大臣们集议,准备在外交上联络西夏,争取它的协助,共同抗击金军。同时又对沦陷区的军民散发传单,发动他们武装起义。这两个重要的文件,都是由陆游起草的。现在他的文集中有《代二府与夏国主书》和《蜡弹省》两篇,就是当时的原稿。二府是指中书省(当时最高的行政机关)和枢密院,蜡弹是封缄秘密文件的蜡丸。这样机要的文件都特命陆游执笔,可见他的才德是怎样被朝廷所器重了。

做了这一些准备之后,这年的四月,开始北伐。当时发兵六万,号称二十万,由李显忠、邵宏渊两员大将分别率领北进。在战事发动之初,进展颇为顺利。五月十四日,两军渡淮,十六日围攻宿州(今安徽宿县),很快就把宿州克复。可是,由于二将不和,在敌人反扑的时候,邵宏渊竟坐视李显忠被困而不加援救,以致李显忠成了孤军,只得放弃宿州,溃退到符离集一带。

抗战失败,主和派又抬了头,陆游在朝廷上便也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另外,他又揭发了宋孝宗的亲信曾觌等人的贪污不法、结党营私等行为,更引起了宋孝宗的厌恶。于是,陆游被贬为镇江通判(州或郡的副长官)。这时正值张浚巡视江淮,来到镇江。一来张浚和陆游的父亲本是旧交,二来彼此又都是主张抗战的,所以张浚对陆游很是器重,而张浚的儿子张和幕僚们更是和他天天见面,亲热异常。他们在一起计划着如何重整武备,进取中原。可是正当他们的准备工作大致就绪的时候,主和派包围宋孝宗,于隆兴二年四月撤销了江淮都督府,罢免了张浚,重新和金人议和。

就在和议进行期间,陆游还曾上书朝廷,建议国家应乘和约未定之前,宣布建康和临安都是临时首都,以便将来迁都建康,凭借有利地势,积极从事收复中原的准备。但这样的主张,当然不会为主和派所接受。

不久,主和派竟给陆游加上一个“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在乾道二年(1166)免掉了他的职务。

入蜀与参军

陆游被罢官以后,在家闲住了四年之久,生活越来越困难,甚至有时全家靠喝粥来过日子。直到乾道五年(1169)十二月,朝廷才又任命他做夔(葵)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通判。这时陆游已四十五岁,因为久病不能赴任,第二年初夏,才携带家眷由故乡动身。他沿着长江行进,经过现在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最后通过山势险峻、江流湍急的三峡,终于到了四川。他把一路上所见到的山川名胜,历史古迹,以及民情风俗等等,都写进了自己的日记里,命名为《入蜀记》。它不但是一部很优美的散文游记,而且还是研究地理沿革的参考书。

陆游在夔州任职三年,这个地方很偏僻,要办的公事也不多,生活孤寂单调,因此他感到很苦闷,态度也有些悲观消极。所幸任满之后,正赶上王炎来做四川宣抚使,聘他担任干办公事的职务,他这才又活跃起来。

王炎是当时主战派的领袖之一,他的政治、军事才能都是很出色的。他这时以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身份出任宣抚使,西北一带的军事、财政等权都集中在他手里,是很可以有一番作为的。他把行政公署设在陕西南郑,正是当时宋金边界上的重镇,随时可以出师北伐的地方。

陆游是一个诗人,同时也是一个爱国志士,为了实现他的报国壮志,他曾经锻炼过身体,也钻研过兵书战策,可是在这以前,他一直没有机会到军中工作。现在他从夔州调到南郑,从后方来到前方,获得了这样的机会,因此他非常高兴,甚至唱出“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的高昂欢快的调子。他意气风发,觉得建功立业,为期不远了。

那时候,陆游除了为王炎出谋划策以及处理一些日常公务以外,还骑着马东奔西走,到各处去了解情况,传达上级的命令,协助作些安排。南郑附近,他常到的有西县、定军山等地。他也到过大散关下的鬼迷店和仙人原上的仙人关。这两处都是宋、金对峙的最前线。

在前线上,当然宋、金两军之间也免不了接触,这样的小战斗,陆游也参加过。有时候,情况很紧张,士兵们顾不上搭锅做饭,大家只好吃点粗糙的干粮充饥。可是,对这样艰苦的战斗生活,陆游丝毫也不在意,过后还非常留恋地在诗里一再提到。这是什么原因呢?用他自己的话来回答,就是:“一寸赤心惟报国!”

在陆游未到西北以前,他的眼光只局限在江、淮一带,以为北伐应当从山东进军。现在经过实地考察,他对川、陕一带形势的险要,物产的丰富,人民的豪健与义侠,获得了新的认识。他认为这些条件比江、淮优越得多,可以作为反攻的基地,因此他向王炎建议:经略中原,必须从长安开始;取长安,必须从陇右(甘肃西部)开始。应当积粟练兵,一旦有衅可乘,就向敌人发动进攻。

在王炎、陆游和幕府中其他人员的策划之下,北伐的准备工作积极地进行着,而且条件逐步趋于成熟。沦陷区的广大人民不堪金兵的蹂躏、迫害,殷切地盼望着宋军的到来。他们不顾敌人的严密封锁和监视,冒着生命危险,把敌人方面的情报密封在蜡丸里传递过来。他们甚至还携带着洛阳的竹笋和黄河的鲂鱼来慰劳前线的将士。后来陆游回忆起这种情景,写道:

忆昨王师戍陇(今陕西西部和甘肃东南一带地方)回,遗民日夜望行台(指军营),不论夹道壶浆满,洛笋河鲂次第来。

这样的爱国热情使陆游万分感动,他深深地了解到人民期待反攻的迫切心情,也看到了中原人民反抗奴役的伟大力量。在这样强大的力量威胁之下,敌人已经发慌了,他们被迫在长安的四周挖掘了三道护城河,作为防御的工事。看到了这些,陆游是多么兴奋,多么着急啊!他一心在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赶快下令出兵吧!只要我军一动,敌人就会在里应外合的夹击下逃走的,沦陷的河山就可以收复!

但是,这样的机会又错过了,诗人的热望又化为冰冷,沦陷区的人民又受了一次欺骗。乾道八年(1172)朝廷把王炎调回中央去了,一切反攻的计划和措施又被搁置下来。面对着这样的现实,陆游悲愤到了极点,他常常登上高处,望着沦陷的河山,仰天悲歌,泪如雨下。

王炎的幕府解散后,陆游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乾道八年十一月,他携带家眷,重回四川。这是个空衔,没有什么公事可办。以后又代理过嘉州(今四川乐山)、荣州(今四川荣县)等处地方官的职务。淳熙元年(1174)的除夕,接到四川制置使(掌措置边防军事,捍卫疆土的高级指挥官)的命令,要他去做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他于第二年正月再次到成都。

不久,范成大来做四川制置使。范成大也是南宋有名的诗人,在隆兴元年陆游担任编类太上皇帝圣政所检讨官的时候,他们同过事,和陆游是文字之交。因此这时他们虽然一个是长官,一个是属员,但彼此都不拘形迹,仍然保持着朋友的关系。在处理日常公务以外,他们经常一起饮酒赋诗,互相唱和。

不过,陆游和范成大之间也不是没有矛盾的:陆游所追求的是随时做好准备,一有机会,便挥师北伐;而范成大的态度则是从容坐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范成大也写过不少好诗,但这时的作品却贫乏无力,只是用来表现他的儒将风流;而陆游虽然也不免写些应酬诗文,和朋友唱和,但他主要是拿诗来倾诉自己的满腔忠愤,作为战斗的武器。这种矛盾被两人的友谊所掩盖起来了,范成大对他总算很客气,很优待。但是别人却看他很不顺眼,觉得他幕僚既不像个幕僚,诗歌又不合大家的口味,因此背地里难免有很多风言风语。陆游听到人家笑他狂放,他也就索性自认为狂放,称起“放翁”来了。陆放翁这个别号,就是从这时传开的:

策策桐飘已半空,啼蜇渐觉近房栊。一生不作牛衣泣,万事从渠马耳风。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樽中。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

从这以后,他越发狂放了,他的足迹更多地出入于歌楼酒店,过着饮酒、赋诗、赏花、听歌,以至斗鸡、射雉的生活。他想借这样的生活来麻醉自己,暂时解除自己心头的苦闷。这当然是消极的表现,是陆游软弱的一面。但是,这主要是当时的环境所造成的,我们还应该透过这些表面现象,去了解他那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怀。

淳熙四年(1777),范成大奉诏东还临安。陆游对于这位好友的离去,不胜留恋,送了他很远一段路程,并且写了不少诗为他送别。在一首诗里,他说他喝酒只是为了暂时麻醉自己,酒醒以后,仍旧常为祖国的灾难而流泪。他痛心失地未复以及沦陷区人民的痛苦遭遇,因此嘱咐范成大回朝之后,要向皇帝提出先取关中、次取河北的抗战策略;并希望他团结在朝的朋友们,一致为驱除敌人而努力。由此可见,诗人的报国宏愿是始终不渝的,他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进言的机会。但是,可以想见,尽管他这种主张范成大会替他转奏,也不会被朝廷采纳。

不过,陆游这次入蜀与参军,虽然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但在诗歌创作上却起了很大的变化,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就他的创作历程来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前面我们曾提到过,在入蜀途中,他游览了山川名胜,凭吊了历史古迹,观察了民情风俗。这一切都使他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尤其他在南郑前线的一段时期,接触的是王炎那样的名将;他的职务是出谋划策,参赞戎机;他的生活内容,有酣宴、打球、检阅马匹、郊野射猎等豪华放纵的一面,也有侦察敌情、枕戈待旦的艰苦斗争的一面。总之是丰富多采的,积极奋发的。特别是在这一个时期,他得到接近广大士兵和沦陷区人民的机会,那些勇士健卒、遗民故老的忠肝义胆,更使他的思想感情得到鼓舞,得到提高。本来入蜀以前,陆游在诗歌创作方面,已经打好了深厚的基础,对于练字、造句、用典故、讲对仗等等艺术技巧,已经运用自如了。到了这时,完美的形式更和具有高度思想性的内容结合起来,因而他的诗便成为李白、杜甫等前辈大诗人之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的诗了。他后来总结创作经验时,也说自己是从“四十从戎驻南郑”,才获得“诗家三昧”的。“三昧”就是要诀的意思。其实这里并没有什么要诀,只是由于他参加了实际生活与斗争,受到了现实的启发而已。

陆游这一个时期的诗,内容是充实的,感情是热烈的,风格是豪迈的。它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和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感染着读者,在社会上传播得非常普遍,甚至一直传到临安,得到宋孝宗的赏识。因此,在范成大离开成都以后不久,陆游也奉旨调往临安了。

晚年的农村生活

陆游东归以后,在福建、江西和浙江等地做了几任地方官。在江西的时候,曾经赈济遭受水灾的难民。在严州(今浙江建德)做知州的时候,厉行节约,发展生产,为老百姓做了一些好事,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淳熙十五年(1188),陆游六十四岁的时候,被召到临安任军器少监(掌监督修造兵器的官)。这时孝宗也已经六十余岁,暮气很深,对恢复事业早已绝望。在朝的大臣们偷安享乐,更无意进取。陆游看到这种腐败的情况,极为愤慨,常常用诗来加以讽刺。结果遭到统治者的厌恨,加给他一个“嘲咏风月”的罪名,免掉了他的职务。

这次的迫害是严重的。由于陆游一再主张抗战,一再指责统治者的昏庸无耻,他已经成了皇帝和权贵们的眼中钉,因此这番把他革职还乡以后,就不再起用。除了中间一度要他入都修史以外,二十年的悠长岁月,他都是在山阴老家度过的。

山阴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禹迹寺,兰亭和镜湖等名胜古迹,更为人们所向往。陆游的住宅就在镜湖岸边,他在这里度过了晚年,并且写了大量描绘农村景物的诗篇。

陆游虽然在朝里朝外做了几十年的官,但是由于他的正直和廉洁,并没有多少积蓄。因此在罢官以后不久,生活就渐渐地困难起来。在他晚年的诗篇中,有以“贫居”、“长饥”等类字眼为题的,在这些诗中,他描述自己住的是破房子,吃的是粗茶淡饭。虽然所谓“贫居”、“长饥”,只是同官僚、地主们富裕奢侈的生活相比较而言,并不是真的像贫苦农民那样困难;但是,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退职官员来说,毕竟是难于忍受的。然而他却并不在意,还是照常地读书作诗,而且表示:

丈夫穷空自其分,饿死吾肩未尝胁!

诗人的骨头是硬的,他说自己宁肯饿死,也不去奴颜婢膝地巴结统治者。

另外,陆游还参加了一些种菜、栽树等轻微的农业劳动。在我国文学史上,亲身接触过农民生活的大诗人,除了陶渊明、杜甫以外,恐怕只有他了。

陆游在生活上接近农民,和他们的感情也就日益浓厚起来。当邻人们有什么婚嫁大事的时候,陆游常常带一些礼物前去祝贺;陆游出门闲游的时候,乡亲们也常常把他邀到自己的家里,款待他一些简单的酒食。

陆游有一些家传的医药知识,他就用来为乡亲们治病,并且施舍药品。有时,他还带上药囊,骑着驴子到远近村落闲游,遇有生病的人,就拿药送给他们。因此老百姓非常感激他,每当他来到的时候,都热烈欢迎。有的人为了报答他的恩情,还特地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叫“陆”,来纪念他。在他的诗里,也欣慰地记下了这动人的情景:

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

陆游这时虽然远离朝廷,生活在农村,但他对于国家大事是一刻也没有忘怀的。他的爱国抱负不能施展,得不到达官贵人的同情,于是就转而寄希望于人民。在他和田父野老们聚会的时候,除了谈一些农活和家常以外,他还慷慨地向他们倾谈自己的满腔忠愤,把恢复中原的爱国事业,寄托在这些穷朋友和后代子孙们的身上。他给他们分析当时宋、金对峙的局面,讲述宗泽、吴等民族英雄的抗金事迹。他还说,虽然咱们都老了,但是要把爱国精神传给子孙,一旦朝廷发出北伐的命令,大家要跟我一道拿起武器去和敌人作战。

同时,人民的爱国精神也教育了他,鼓舞和支持了他。一次在他出门闲游的时候,路上遇到了一位老农民。这位老农民向他诉说:“金人仍在横行,自己心中感到忧愤,经常难过;每一想到报效国家,又不免感慨万端,涕泪交流。”陆游听了这些话,深受感动,回家以后就立刻写了一首诗,把它记下来:

几年赢疾卧家山,牧竖樵夫日往还。至论本求简编上,忠言乃在里闾间:“私忧骄虏心常折,念报明时涕每潸。”寸禄不沾能及此,细听只益厚吾颜!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自己是一个知识分子,以为至理名言只有在书本里才能够得到,谁想忠君爱国的言论,却在老百姓的口头上说出来。老百姓没有领受过一点儿俸禄,还能如此仇恨敌人,热爱祖国,自己心中就更加惭愧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陆游对劳动人民的尊敬和重视。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对待人民的态度,在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中是极少见、极可贵的。

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南宋朝廷命陆游到临安去编写史书。这时,正是韩胄在朝专权的时候,他打算建立功勋来巩固自己的权位,因此“北伐”、“恢复”的呼声,又高了起来。在这种形势下,陆游当然很兴奋,便不顾年老体衰,毅然应诏到了临安。他是打算借着这次在朝的机会,把自己关于北伐的主张和对敌斗争的经验,贡献给朝廷,以实现自己多年来的理想。但是,韩胄另有自己的打算,他只是为了增强自己的权势和威望,为了自己小集团的利益,才准备北伐。他所重用的都是手下一些党羽,一些浮华谄佞的小人,而对于陆游,则只是表面上尊重,并不让他过问军国大事。因此,陆游很失望,在史书修完之后,就立刻告老还家,在京城只停留了一年光景。

韩胄草草地做了一些安排之后,就在开禧二年(1206)夏天,兴兵北伐了。这样一场准备不足、动机不纯、又没有发动广大人民参加的战争,当然逃不了失败的命运。最后是南宋政府内部的反韩集团用计把韩胄杀了,用匣子盛了他的头,赴金国议和,接受了苛刻的条件,结束了这次丧师辱国的战争。

前面提到,陆游进京并没能参与北伐的计划,但是他认为不论是准,只要敢于和敌人作战,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都是值得欢迎的,功劳簿上不一定非有自己的名字不可。因此,在北伐战争开始和进行的期间,他的心情兴奋鼓舞,渴望着胜利的消息,并且写了《出塞》四首诗,来歌颂这次战争,鼓励民心和士气。现在战争不幸失败了,他的热望又化为冰冷。朝廷上权奸当道,所做所为更加卑鄙无耻,国势更加衰危,人民的负担比以前更多更重。所有这些,都使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诗人痛心疾首,难过万分。

诗人的内心被悲愤煎熬着,诗人的健康也由于年老而一天不如一天了。嘉定二年(1209)的秋天,他得了病,到这年的除夕(按阳历计算,是1210年1月26日),我们敬爱的诗人终于与世长辞了。

陆游在临死之际,还是念念不忘恢复中原,报仇雪耻。他觉得个人的死并没有什么值得伤心,伤心的是没能看到中原的恢复,祖国的统一。他用诗当做遗嘱留给他的儿子说: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就是千古传诵的《示儿》,也是陆游最后的一篇充满血泪的诗篇。

爱国主义的诗篇

陆游活了85岁。由于他长期地、辛勤地从事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将近一万首诗和许多其他作品。他的诗集叫《剑南诗稿》,在数量上是古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在质量上也达到了高峰。在我国文学史上,他的名字可以和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最伟大的诗人并列。

陆游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爱国诗人,他对中国文学的杰出贡献,就是他的那些反映了南宋前期社会现实的爱国主义诗篇。这种爱国主义的精神,发自诗人内心,而体现于优美的艺术形式。在他将近万首的诗篇里,都贯串着这种爱祖国、爱民族的思想感情。比如,他抒写早年抱负的诗说: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抒写壮年志趣的诗说: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抒写82岁时的意气的诗说: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他甚至希望和想象,就是将来自己死去的时候,也要死在战场上,壮烈地为国捐躯,他说: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从这一系列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从少到老始终不渝的爱国和报国的雄心。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他的爱国思想的进步性。他的爱国思想是以国家和民族为重,而不仅是忠于宋朝皇帝一家一姓的。构成陆游爱国思想的主要因素,首先是他对沦陷区人民的关怀,如他在诗里说: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里的河,指黄河:岳,指西岳华山。三万里和五千仞并非实数,是一种夸张的写法,但用来形容山河的壮丽则是相称的。诗人以祖国有这样壮丽的山河而自豪,失掉了它们,则非常痛惜。特别是想到那些沦陷区的人民,诗人更为关切。他称他们为“遗民”,暗示那是由于宋朝统治者的撤退逃跑而把他们遗弃在那里的。他们含悲垂泪、年复一年地盼望着宋军的到来。可是,他们的希望却总是落空。诗人对他们充满着同情,他们的希望也就是诗人的希望,所以写得这样真切,使人感动。

正由于他的观点进步,所以他对南宋时代的社会现实,能够认识得比较正确而深刻,并且能够在诗里全面地反映出来。试看《关山月》这首诗: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这首诗是淳熙四年(1177)陆游在成都时写的。大意是说:自孝宗隆兴二年向金人屈辱议和以来,豪门贵族一直过着极其奢侈腐朽的生活,将军们按兵不战,士兵们白白地在边疆驻守,消磨岁月,因而金人得以长期占据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却忍受着极大的痛苦,殷切地盼望着宋军。

在这首诗里,陆游用了三方面对照的写法:遗民是渴望恢复的;战士是极愿为国效死、杀敌立功的;只有朱门在那里酣歌醉舞,甘心向金人称臣纳贡。从这三方面的鲜明对照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就其所表现的内容来说,几乎概括了南宋一代的全部社会现实,而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悲愤也充分地流露出来了。

陆游的诗也真实地反映了在南宋统治者压榨下的人民生活。他的名句:“富豪役千奴,贫老无寸帛”,是那样鲜明地写出了当时社会上阶级对立的情况。而这种隋况是怎样形成的呢?他在另外一首诗里具体地解答说:“有司或苛取,兼并亦豪夺,正如横江网,一举孰能脱?”这真是一针见血的活,封建社会的剥削实质——官府的掠夺和地主的兼并,形象地反映在这二十个字之中了。

陆游的诗就是这样:它不但深刻地写出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揭露了劳动人民所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榨,并竭诚地为他们呼吁,因而也具有高度的人民性。爱祖国、爱人民是他的诗歌的两项主要内容,而二者又是紧密结合起来的。

另外,陆游也写了一些日常生活,农村景物,以及歌颂祖国壮丽山川的诗歌。这些诗也贯注着诗人的真情实感,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如《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是陆游在1167年闲居家乡时写的。前面六句十分慨括而又形象地描绘了这个村庄里柳暗花明的风光,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农民款待客人的纯朴真挚的感情。最后两句,说出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作者在这里无异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景色绚丽的年画,使我们如身临其境,分享丰年的快乐。

陆游的创作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他对用词造句,常常反复推敲,改了又改。现在流传的《剑南诗稿》是经过他亲手删定的,有很多诗都淘汰了,没有编进去。他的诗虽然不能说每首都好,但在艺术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他灵活地运用各种形式的诗体来表现丰富多采的内容,概括地说来,他的古体诗的特点是气势豪放,词句精练,而结构尤其谨严。所以往往篇幅很短,而意思却表达得非常明确清楚,如前面我们提到的《关山月》就是这样。他在律诗方面的成就,比古诗更要高些;七言律诗更博得历来批评家的赞扬。它的特点是“使事(用典)必切,属对(对仗)必工”。如前引《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就是对仗工整、千古传诵的名句。又如《书愤》诗中,以“苏武餐毡”来形容自己的“厄穷”,以“张巡嚼齿”来表现自己的“忧愤”,都非常贴切,而又能突出自己的处境与心情,这是善于运用典故所收到的效果。至于他的绝句或抒写一时的感触,或描绘眼前的景物,也往往深入浅出,由小见大,能给读者以启发和艺术享受。

陆诗在语言方面,具有一个共同特色,那就是“清空一气,明白如活”,因而通俗易懂,加强了说服和感染的力量。

陆游的词也很有名。他的词虽然内容不如诗的广阔,风格不如诗的豪迈,但是其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基本上和诗是一致的,如《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首词的大意是说:从前我为了建立功名,曾经到过遥远的梁州去从军。可是现在边疆的要塞,我连做梦也捉摸不到了。在军队里穿过的皮衣也因多年不穿而陈旧不堪。金人还没被消灭,而我的鬓发早已白如秋霜,只有空流眼泪罢了!我本来是一心一意到前线去担任抗敌工作的,那里料得到这一辈子却老死在故乡镜湖边上呢?我们知道,陆游在川陕从军的时候,是很想干一番恢复工作的,可是失望而归。他后来直至老死,都念念不忘这个志愿,曾经多次表现在他的诗里。这里是又借词的形式抒发出来了。

在另外一首小词《卜算子》里,他还曾借梅花来比方自己不幸的遭遇和高尚的品格: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种坚贞高洁的情操,这样清新秀美的意境,在他的诗里也是常见的。

总起来说,陆游的诗在南宋诗人中是成就最高的,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着极其光辉的一页。他的词虽然为数不多,但在南宋词坛上也是杰出的。另外,他还有《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优秀的文史著作。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丘东平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丘东平作品集

    赛娥出世的时候,那将一切陈旧的经验都神圣化了的催产婆,把耳朵里的痛苦的呻吟声搁在一边,冷静地吩咐着:“尾审仔,来啦!……”
  • 记忆与印象

    记忆与印象

    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散文质朴通透,蕴含深刻的生命哲理,被誉为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记忆与印象》是一部构思独特的散文集,主旨深刻、文字优美,以饱含深情的细腻笔触讲述了故乡、故人、故事。书中写童年伙伴、青年际遇,写故乡变迁、隐秘家史,写了邻居小姑娘姗姗、写了B老师、传奇的梅娘,写了看电影……一篇篇极精彩的凡人小传,连缀成一全本悲欣交集的人间戏剧,京味浓郁,动人心弦;完整展现了作者的成长历程和坎坷心路。站在人生的此岸回望,史铁生发现了隐匿已久的生命真相。他充满神奇魅力的文字,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并有一种对命运的诗意把握,让我们重新思考活着的意义。
  • 为爱延续的生命

    为爱延续的生命

    记录了主人公遭遇噩运以来与家人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感人故事。作者试图通过那些一痛楚绝望的日子里悟来的道理,告诉天下所有和她一样承受苦难的朋友:在任何艰难田苦申都要珍爱自己宝贵的生命,勇敢、坚强地去战胜一切困难。为求生存,一定要战胜心理的障碍和软弱,拉长生命的极限。
  •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一个人的时候,无所谓孤独,细思下来,那是上帝赐予的一个人的安静时光。享受这份清静,体味这一个人的好天气,原来这寂寞也是能打动人的。人,生来就是一座孤岛,经历多了,这条道理才体味地越发深刻。如今不在犹豫,也不在徘徊,拿出直面真相的勇气,奋力经营人生这座孤岛,终于下定决心,过好这一生。
  •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讲述了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海外华人文学逐渐繁荣,发展到现今已经很成气候。一些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仅蜚声华人文学界,就是在国外主流文学界也崭露头角。他们身处异域,思想和生活无不与传统的母语文化以外的异邦文化形成冲突并不断磨合;而在内心世界里,都有不同文化碰撞后闪现出的亮点和火花。尽管他们在国内不如一些畅销作家来得更有知名度,但在域外,他们的写作俨然是与中国文学连在一起的,与中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华人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简捷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国内的读者对海外作家的作品更有兴趣。
热门推荐
  • 武魂帝尊

    武魂帝尊

    星辰满天,三域称尊,掌控天命武魂。万族林立,群雄争锋,他是世界最强者。一段热血而不乏幽默的故事,带你开启一片波澜壮阔的斑斓世界。
  • 分子模拟力场方法与应用

    分子模拟力场方法与应用

    本书主要讲述分子模拟作为理论与计算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可以从分子微观层面上认识和解释各种物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机理和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结合统计力学对宏观体系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进行模拟和预测,逐渐成为人们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等内容。
  • 无量寿经会译

    无量寿经会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君临天下之影子刺客

    君临天下之影子刺客

    盗贼,月光下的舞者。速度是他的追求,暗杀是它的手段。如风般身影,将敌人玩弄于鼓掌之内。于他们而言,最大的乐趣便是偷取敌人的生命。在他们的眼中,杀人是一种艺术,能死在他们的手中,绝对是死者的荣幸。作为一名盗贼,哪怕即将死亡,也要用手中匕首偷去敌人头颅,将之抛洒空中,饮其血,祭奠手中一点寒芒!盗贼从来不畏惧死亡,他只会用手中匕首让那些自以为是的人,知道什么叫君临天下!匕首现,月轮舞。夜下独鸣,百鬼夜行,鬼魅之影,帝王之名,圣城之内,唯有影帝!
  • 千足龙

    千足龙

    冰与火,两大主宰,大战天穹,群星陨落,万界破灭。淼与焱,冰火交融,因果循环,忘忧伊始,从零开始。忘忧城,万灭成空,冰火纪元,女娲入主,众神归一。千足龙,吞噬万刃,千足成龙,忘忧主宰,超脱成龙。PS:千足龙书友交流群:534598601
  • 神逻辑2:绝地反击的高级吐槽

    神逻辑2:绝地反击的高级吐槽

    “女朋友为什么又生气了?”“别问了,说了你也不懂。”“你再努力也得不了奖,那么认真干嘛?”……在现实生活中,让人无言以对的往往不是大道理,而是神逻辑。《神逻辑2》集结各类奇葩人、奇葩事、奇葩问题,以“神吐槽”为切入点,对风靡网络的逻辑学事理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与破解。教你识别语言陷阱,跳脱逻辑怪圈,开始绝地反击!
  • 剑之气

    剑之气

    讲述了主角醒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的科学世界变成了崇高剑气,在这的每一个人都想成为一个最强的剑气王者,这里每到9岁就会有剑气觉醒,测试你适不适合学习剑气,而男主的父亲却是一个社会中层的一个比较可以上班族,而他的姐姐是一个.......
  • 穿越异界开公司

    穿越异界开公司

    凌维宇宙公司各大分世界负责人第一次全体会议:海贼世界负责人——香克斯打了个酒嗝,对一个留着小胡子的男人说:“托尼,能帮我打造一批战衣吗,我想给我的船员一人一套。”漫威宇宙地球区负责人——托尼?斯塔克一脸傲娇道:“钢铁战衣要多少有多少,不过我要一颗自然系果实。”“成交。”“这就是科技的魅力。”DC宇宙代表——韦恩老爷一脸平静:“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战胜敌人靠的是脑子,不是装备。”斯塔克愤怒道:“你是在和我说话吗!”韦恩老爷依旧平静:“你觉得是,那就是。”香克斯:“麻烦大家给我个面子!”会议现场更乱了……看着被韦恩老爷轻松点燃战火的会议室,大BOSS张晓眼角抽了抽,无奈地对身边负责做会议记录的超人说:“我现在理解,为什么你妈妈也叫玛莎了。”克拉克内心:“!!!”穿越诸天,不是只有冷冰冰的机器、黑得发亮的技术,还有不经意的回眸一笑,被忽略的妗妗佳人...只有拥有了这些,才能说:“我去过,并征服了哪里!”
  • 最缺的那一块

    最缺的那一块

    不同的生长环境,塑造了不同的性格,故事记录了罗纹、汤莎莎等朋友们的情感和生活经历,从校园到工作,从不明所以到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