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78600000007

第7章 君当恕醉人——《饮酒》诗二十首初探

《饮酒》诗二十首

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

其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晨,远去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其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其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褛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认真、全面地评述陶渊明的《饮酒》诗的论者并不多见,而从他二十首《饮酒》诗中,仅摘录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几句,或至多援引一首诗作为论据,便认为陶渊明“静穆”、“悠然”者,历代有之。笔者在本文中欲对陶渊明的二十首《饮酒》诗,作一次综合探讨,以便对这一组诗和陶渊明的为人作出较全面的评价。

陶渊明的《饮酒》诗主要反映了他哪些思想情绪,从诗前的小序便可以看出其梗概。其小序有云: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简短几句话,便反映诗人在写这组诗时的孤寂痛苦的心情。与其说他在饮酒赋诗“以为欢笑”,倒不如说他在借酒浇愁,用酒来排遣他深切的苦痛与孤独寂寞的心情。人们不禁要问,陶渊明从哪儿来的这么多痛苦与孤寂?这要从他写作《饮酒》的时代和他当时的处境来作分析。

《饮酒》诗写于义熙十三年(417年),作者五十三岁。这时陶渊明已归田十二年了。刘裕这个新起的军阀,此时权势日益巩固,代晋形势渐近成熟,这正是晋宋易代的前夕,最高统治集团正进行着剧烈的权力之争;文人们在新的形势下,大都依附新贵,表现出无行的品德。陶渊明不仅对东晋政治不满,对刘裕将要代晋也更不理解,这就使他感慨极多;而这些感慨就在《饮酒》诗中抒发出来。

《饮酒》诗反映陶渊明感慨最深的是易代。在二十首诗的第一首,便写了这个内容:“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从诗的表面看好像作者懂得了事物的“衰荣”、“代谢”乃其规律,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但其内心却对此无限感慨;故其诗的重点乃放在“衰”与“谢”上面。清代方东树已看出这一点,他指出:“以衰为主,以荣陪说,其理乃显。”▲正因为诗人感慨的是“衰”与“谢”,他又无力挽回此形势,为此在诗末才“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用酒取“欢”,不,实乃用酒遣愁。

十一: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十二: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十三:

有客常同止,趣舍邈异境。

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炳。

十四: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在《饮酒》诗中,使诗人感慨与愤激的还有社会黑暗和世俗败坏。如第二首,作者怨恨社会的善无善报,恶无恶报:“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第三首则愤怒地指出:“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涉及社会昏暗的诗,占二十首《饮酒》诗的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至于慨叹世俗败坏的和“文人无行”的也有多处。如第六首的“雷同共誉毁”和第七首的“众草没其姿”等等。在《饮酒》诗中,陶渊明表现了自己的耿介拔俗、刚正不阿的节操。如第九首中“田父”劝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实际上是要他与黑暗的社会制度妥协。

一方面不想苟活于当世,另一方面则以清高而自许,这是《饮酒》诗中反映出的又一重要内容。如第八首说: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十五: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十八: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诗的开头,作者以孤松自况,表现自己高洁坚贞的人格。诗的结尾“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两句,从表面上看好像消极,实际上诗人是说人生如梦幻之中,何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之中呢!这里的重点是要摆脱世俗尘网,表现了对现实政治的蔑弃态度。在全诗中,尤其“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几句,作者把自己比喻成青松,在寒冷的季节里,许多野草均被冻死了,而它却昂然挺立。这种思想品质是极为可贵的,它正是《饮酒》这一组诗精华之所在。另外表现诗人上述思想情感的还有《饮酒》第十七首:“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在这里诗人又把自己比作馨香的幽兰,她与随波逐流的“萧艾”是迥然不同的。还有第十六首,陶渊明说:“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这里诗人坚定地表示为了抱着“君子固穷”的节操,即便在生活中遭受多少饥寒之苦,也在所不辞。从上述的诗中,我们想起了伟大诗人屈原,他在黑暗政治面前,不妥协,不与之同流合污,宁可被孤立,也要保持自己高尚的品德。陶渊明虽然与屈原所处的时代不同,地位也不同,但他在昏暗政治中,要保持自己高洁的品德,这是难能可贵的。

十九: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二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在陶渊明看来,要做到不同流合污,并保持自己高洁的人格,就必须坚持其归隐道路,这是《饮酒》诗的又一主要内容。如第六首:“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第十首:“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第十二首:“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第十五首:“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等等。尤其是第九首,诗人用与渔父问答的形式,表现出归隐决心的不可动摇,并以“吾驾不可回”的誓言,表示要与时政诀别,归隐到底。

《饮酒》诗中,就其内容来说,易于被论者歪曲者是第五首。此诗历代被引用较多,解释不同,尽管该诗已被很多人熟悉,但为了论述方便,我们还是把它写在下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对此诗的解释与态度,历来分歧较大。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两种观点和态度:

其一,封建时代的文人认为这是陶诗中精华所在。在他们看来,此诗不但意境高超,思想感情也绝妙。为此,他们在其庄园或租界中雇花匠,种几十盆菊花,作诗命题为“赏菊效彭泽体”。

其二,有些论者试用新观点来分析这首诗。他们认为此诗表现了统治阶层的隐士陶渊明的远离人世,避居田园,过着悠然、静穆、闲适的田园生活,无论诗中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均无可取,为此认定此诗是陶诗中的糟粕,应当严加批判。这类论者还据此诗和另外几首歌颂田园的诗,便认定陶渊明是个“浑身静穆”、“悠然自得”、“欣然愉悦”的田园诗人,从而对整个陶渊明也持否定态度。

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第二种观点也有偏颇。我认为此诗确是陶集作品中的复杂部分;它确实表现了陶渊明某些消极的情趣一面。然而,就是对这首很容易被歪曲的作品,也应当进行具体的分析,不宜全盘否定,因为作者在此诗中仍然表现出一种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然风光的喜悦。这样的理解,是笔者把此诗同《归园田居》等诗联系起来得出的结论。陶渊明在刚归田时,曾把自己比作“羁鸟”和“池鱼”,把他的乡里比成“旧林”和“故渊”,并把上层社会比作“樊笼”。此种痕迹在《饮酒》第五首中也有所表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是说,虽然居住在世间,却并无世俗的车马来打扰。心既然远远地摆脱了污浊的官场,那么虽处于喧哗之地,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一样。诗的后半所说的“真意”与“望南山”的喜悦,也包含着“羁鸟”归林喜悦的因素。这首诗与那些毫无人间烟火气息的“隐逸”、“游仙”诗相比,毕竟不同的。它是有自己的现实思想的隐衷在内的,而又用非常含蓄的意境表达出来。也许正因为如此,它在艺术上却相当成功,在文学史上有相当大的影响。

我们比较全面地考察了《饮酒》诗所表现的主要内容:诗人有感于政局易代,世俗败坏,故要坚守自己高洁的品德和归隐的道路。在归隐的岁月中,诗人也有过闲情逸致,采菊,望南山,悠然自得。但这欣然的心情,在诗人来说仅属一刹那,在二十首《饮酒》诗中也只占一首。诗人在写这一组诗时,其痛苦是很深的。因为他原是“猛志逸四海”,曾想干一番事业的人;只是当时的政治形势,以及他的处境,不得已才迫使他选择并坚持归隐的道路。在《饮酒》诗中有许多地方流露出此种心情。如第十九首他承认自己“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只因为“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因而才“拂衣归田里”的。十六首中,也说自己“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因为“淹留遂无成”,这才回家来守“固穷”的。所有这些都说明,他的心情长期处于矛盾和痛苦中。此种矛盾和痛苦是极为深切的。如第十六首:“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仅仅几句诗,使我们看到封建社会中期的陶渊明,他既不肯与当时世俗同流合污,归田后虽然参加一定劳动,与农民有接触,但与农民仍有距离,他看不到自己的前途,于是他感到孤独、痛苦,甚至彻夜失眠。

陶渊明在晋宋易代前夕,把政治上和生活中的感慨,内心的各种矛盾与痛苦,总归在《饮酒》这个题目下面,其用心也是相当悲苦的。他在写《饮酒》诗时,已是饱经沧桑的老人。他不仅了解现实的政治,也了解魏晋以来的历史。嵇康的不满时政,慷慨直言,终被司马氏所杀害;阮籍虽然也不满时政,又不愿与司马氏合作,但能用饮酒作掩护,以隐曲的《咏怀诗》的形式,抒发其感慨与不平而能终其天年。上述这些,陶渊明是了解很深的。为此,他要学阮籍,借饮酒为名,还把自己不满时政的话和感慨所写的诗命题曰《饮酒》,就是既要把话说出来,又要避免掉脑袋。他为了更保险一点,不仅把组诗总题为《饮酒》,还在这一组诗的最后一首的最后两句,用“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作结语,其用心也是很苦的。

宋人在评陶渊明的《饮酒》诗时早已指出:“晋人多言饮酒,有至沉醉者,此未必意真在酒。盖时方艰难,人各惧祸,惟托于醉,可以粗远世故。”陶渊明喝酒,说醉,正是为了避祸。倘若我们把全诗的最后两句和诗前的序言一并来读,就会发现其矛盾与痛苦有如巨蛇一样缠住了他的灵魂,使他无法摆脱。陶渊明的苦痛,有的是他的时代所赋予,有的则是他出身的阶级所赋予。总之,在陶渊明诗中反映出他的真正快乐、“悠然”、“静穆”,是极少的,仅是时间的刹那,便过去了。

这里有个问题仍须探讨一下,即为什么过去和现在总有些论者仅据《饮酒》第五首和其他几首诗,便认为陶渊明“静穆”和“悠然”呢?我们认为其根由有三:

一、研究作家与作品时,仍在沿用摘句的方法。例如只摘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诗,或只选取《饮酒》第五首,便说他“浑身静穆”;而不是把《饮酒》其五放到二十首诗中进行全面考察,更没有把自己的结论放到作家的全部作品中去考察,因此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主观的、片面的。

二、有些论者,尽管有时也从陶渊明的未忘世情和“悠然”、“静穆”两方面去论述,但却往往忽视再进一步找出其主要方面;而过多强调他“浑身静穆”和对后代的消极影响。

三、未能把要分析的作品放到一定的历史时代。比如《饮酒》诗写于晋宋易代的前夕,作者感慨极多,悲愤、苦闷是他心情的主要方面;了解这一点,便不会因为一首诗便得出陶渊明“浑身静穆”、“悠然”、“闲适”的结论的。

同类推荐
  • 智慧诚信

    智慧诚信

    本书所写的,都是我们民族光辉历程中的关于智慧、诚信的一部分优秀人物的故事。这些人和事,是我们中华民族美德的形象体现,千百年来感染、教育、鼓舞了无数的人。可以让小读者在阅读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快些成长为国家的栋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人。
  • 荀子学院

    荀子学院

    《荀子学院》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能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那么编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主要讲述的是地方县——蓟县的一些地区文化和历史。
  • 字解人生:汉字中的生命智慧

    字解人生:汉字中的生命智慧

    汉字,深沉而博大,古老而神秘,青山绿水中掩映着汉字的形,古刹庙宇间隐藏着汉字的义。本书于浩瀚的字海中择取三百多个常用汉字,用故事串起它们的演变,解释其形与义,辨其异同,与你一同走进汉字的王国,回顾汉字的前世今生,探寻汉字的起源,品味汉字的魅力与人生的智慧。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在中国当干部最应该向国学借智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是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国学常识必读书。与其他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罗列了历代职官政事、法律典章、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科技、体育娱乐、民风民俗、风水命理、书画艺术和医药养生知识,而且收集和详解了大量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著作及谈话中涉及的国学常识,是国学常识中精华的精华,助力领导干部发现国学之美、领悟政治智慧、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热门推荐
  • 曾经存在的故事

    曾经存在的故事

    从前有只妖怪,她有一个梦想,她想把那个世界变成这个世界。可是那个世界就是那个世界啊,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佛陀普渡,众神威严,群魔乱舞……那个世界,毕竟不是这个世界……小妖啊,你是想多了。现在有个少年,他也有一个梦想,他想把这个世界变成那个世界。可是这个世界就是这个世界啊,宇宙浩瀚,物种起源,生老病死,金钱万能,人心险恶……这个世界,毕竟不是那个世界……少年啊,你是多想了。但他们,还真是,都挺傻逼的。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啊。反正我挺佩服他们的。就这样,那就开始吧,这曾经存在的故事……
  • 飞仙之风云起

    飞仙之风云起

    红尘滚滚炼心人,画地为牢为情困!只待今朝拔剑起,傲然凌云上九霄。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0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0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审判者传奇(卷一):钢铁心

    审判者传奇(卷一):钢铁心

    十二年前,天际迸现的血红色祸星,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邪恶的异能者不知缘由地出现,他们肆意掠夺、残暴杀戮,利用自己的特殊能力强迫政府妥协构建以异能者为首的统治阶级,暴力残杀随处可见,普通人类人心惶惶,步履维艰地生活在异能者的高压统治之下,如蝼蚁般苟延残喘……十二年后“钢铁心”成为了芝加哥新一代的异能统治者,在“钢铁心”用异能镇压城市的那晚,还是少年的大卫,亲眼目睹了“钢铁心”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而大卫是那场战乱中的唯一幸存者。从那一刻起,他决定倾其一生研究如何消灭这些残暴的异能者,向这个黑暗的世界宣战……终有一天,英雄会归来!世界将重新迎来黎明曙光!
  • 绝世传说

    绝世传说

    时间不是一种客观存在。<br>三十世纪之后的人们都知道,时间只是记录相对运动的一种方式,时间不是人们老去、死去的原因。宇宙当中,时间是不存在的。人们之所以会老、会死,一切的原因都是——运动,人体生命细胞的运动,当这种运动达到了极限,再也无法运动下去时,人便会老去、死去。有意出版作者作品的或者有其他事情的请邮件联系:yeyinghan@21cn.com
  • 魔人十三

    魔人十三

    从欢乐到复仇,由复仇滋生野心,由野心而孤独...路在何方?心归何处?
  • 木夏之冬

    木夏之冬

    黑暗中的我,等来的却是被命运操控的木偶,只到遇到他(她)时,我才明白,这世间有爱的存在。
  • 黑暗血荒纪

    黑暗血荒纪

    当荒古裂缝撕裂时空的平衡,黑暗降临世间。人类步入新纪元。是毁灭还是新生?一个波澜壮阔的新纪元,一个危险和机遇并存的世界,一个无数强者涌现的时代。带着后世界十年记忆重生的唐天重新踏上征途。手执死神镰刀,问苍天,谁主浮沉?
  • 主宰我的未来

    主宰我的未来

    我的未来不是由上天主宰我的未来不是由命运主宰我的未来不是有这个世界主宰我的未来,是由我自己来——主!宰!读者群:513222984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