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78600000002

第2章 一语天然万古新——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离开人间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历代论陶者对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曾从不同角度,发表过很多意见。倘把这些意见加以概括分析,对我们正确评价陶渊明在文学史上应享有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唐之前,在陶渊明生活的晋末宋初,以及他死后的百年时间,他的诗在社会上没有多少影响,可以说是处于未被重视的阶段。虽然他的朋友颜延之写过《陶征士诔》,赞扬了陶渊明的为人,至于他的作品价值则很少提及。梁太子萧统始给陶渊明以较高的评价。他的《陶渊明集·序》不仅认为陶的诗“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而且认为其为人“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自唐而后,对陶渊明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评述渐渐多起来了。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中国诗史和断代史的角度。宋代真德秀认为:“渊明之作,宜自为一编,以附于《三百篇》、《楚辞》之后,为诗之根本准则。”这是说陶诗不仅在诗歌史上具有《诗经》、《楚辞》的同等地位,而且后代作诗者,应以陶诗为学习榜样。蔡絛指出:“渊明意趣真古,清淡之宗,诗家视渊明,犹孔门视伯夷也。”这也是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点出陶诗具有“真古”和“清淡”的特色,特别就“清淡”来看,陶处于始祖的地位。

还有些评论家,从六朝这个特定文学发展阶段给陶诗以很高的评述。蔡正孙说:“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人而已。”清贺贻孙在《诗筏》中说:“晋人诗,能以真朴自立门户者,惟陶元亮一人。”为了强调陶渊明在诗歌史上应享有重要地位,许多论者又把陶诗同阮籍、谢灵运、谢朓、鲍照等著名诗人的作品比较。尤其是把陶同“二谢”对比,多数论者认为谢“不及陶”,如《沧浪诗话》。

二、把陶渊明同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和最著名的古文大家相提并论,来说明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苏东坡曾经把陶渊明《闲情赋》同屈原的作品并论(《题文选》)。刘熙载也认为,陶渊明“赋品之高”,可与屈原比美。梁启超甚至认为:“古代作家能够在作品中把他的个性活现出来的,屈原以后,我便数陶渊明。”有的论者把陶渊明同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并论。例如陆九渊说:“李白、杜甫、陶渊明皆有志于吾道”,把陶渊明同杜甫并论者尤多。如明代王圻说:“情之所蓄,无不可吐出;景之所触,无不可写入;晋惟渊明,唐惟少陵。”还有些论者把他同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并提。清人胡凤丹指出:“靖节为晋第一流人物,而其诗亦如其人,澹远冲和,卓然独有千古。夫诗中之有靖节,犹文中之有昌黎也,文必如昌黎,而后可以起八代之衰,诗亦必如靖节,而后可以式六朝之靡。”在胡凤丹看来,陶渊明、韩愈在诗歌发展史和古文运动史上地位是崇高的,各作出了重要贡献,皆足以传颂后世。此外,还有许多论者将陶渊明与白居易、柳宗元等等相比,不再赘述。

三、从诗体和诗派的角度,肯定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从诗体角度评陶成就者,如宋代刘克庄认为“四言诗自曹氏父子、王仲宣、陆士衡后,惟陶公最高”。在他看来,靖节之《停云》、《荣木》诸诗篇超越建安诗人在四言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魏晋时代一般诗人无法比拟的。宋代陈子仁作了这样的分析:“渊明四言所以不可及者,全不犯古诗句;虽间有一二,不多见。他人未免犯古句,又殊不类。”李重华对陶的五言诗作曾有很好的评价,他说:“五言诗以陶靖节为极诣,但后人轻易模仿不得,王、孟、韦、柳虽与陶为近,亦各具本色。”从诗派的角度肯定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就所见最早始于钟嵘。他在《诗品》中认为陶渊明是“古今隐逸之宗”。这个评价,过去论者往往认为是誉词,其实誉中有贬。还有一些论者如明代郭子章认为“江西诗派当以陶彭泽为祖”。清人张泰来也说:“江西之派,实祖渊明”(《江西诗社宗派图录》)。近现代从诗派角度评陶的人则更多。许多论者认为陶渊明是“田园诗人的开山祖”,有的还把陶看成是“平民文学的代表”。不管这些评论的准确性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公认陶渊明在文学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正如历史上其他重要作家曾经引起过争论,存在着不同评价一样,在评价陶渊明的作品及其为人时,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许多论者高度赞扬陶渊明,也有一些论者贬低陶渊明。到了唐代,他的地位虽逐渐增高,然而也就在唐代,杜甫就批评陶诗道:“观其著诗句,颇亦恨枯槁”。苏东坡有过“李、杜诸人”都不如陶的说法。针对苏东坡的言论,清人吴觐文却有异议:“杜老诗已独绝千古,而谓其不及渊明,吾尤至死不服。”近现代贬陶的论者更不乏其人。然而,通观历代评论,贬低陶渊明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到底只是少数。这就说明:陶渊明的诗歌创作,经受了漫长历史的考验,是我国诗歌宝库中的一支清潋的溪流。

历史上对陶渊明的评价,在封建社会中就出现了起与落、低潮与高潮的局面。六朝时期,是研究、评价陶渊明的低潮阶段。在这段时间内,不仅出现了许多诗人,而且也产生了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刘勰与钟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陶的为人和诗作,只字未提,而钟嵘在《诗品》中,仅列陶诗为中品。据此,有些论者便认为刘勰和钟嵘对陶诗持偏见,有意贬低陶渊明及其作品。笔者认为,这样看似乎不够全面。刘勰和钟嵘都是齐、梁间人。萧统编定《陶渊明集》是在梁代。在萧统未把《陶渊明集》收集整理出来之前,他的作品是否曾广为流布,是否为多数评论家所知晓,就值得怀疑。即使文集整理流传之后,在当时传播手段落后的情况下,传播速度和范围都会受到限制的。诸此因素的存在,我们也就很难判定刘勰和钟嵘是否见到了陶渊明的主要作品。同时,我们还须考虑:一个作家的被认识,也往往需要时间。有许多伟大作家,当时默默无闻,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的作品逐渐为读者所鉴赏,大放光辉。中外文学史上,这种现象不乏其例。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一些历史现象包括文学现象在当时是难以正确认识的,即使是伟大的批评家也不例外。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淘汰,假象慢慢剥落,本质慢慢显露出来,同时代人的偏见也不再起作用了,这时再来看待这些历史现象包括文学现象,也就会客观得多。例如屈原便是很好的例证。屈原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之一,但在战国晚期、秦代以及汉初的数百年间,他的作品价值和他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并未得到承认。待到了汉武帝时,司马迁才在《史记》中为屈原立传,给予崇高的评价,认为他的为人及作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见陶渊明之在当时和南北朝时期被人忽略,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责怪刘勰与钟嵘。

陶渊明的著作到了唐代,不仅被许多著名诗人重视,而且评论他的人和作品也形成高潮。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三点:

一、唐代田园诗盛行,一批诗人寄情于田园,在田园乐趣中寻找精神的寄托,寻找人生的欢乐。他们把写田园情趣视为诗的极境,把安静悠闲的田园境界视为理想的诗美。这批作家,既追求田园诗的美的境界,自然也就缅怀田园诗的创始人陶渊明。他们从陶渊明的田园诗中玩味、探索这种美的境界,从中得到启示,为之倾倒。这样陶渊明也就时髦起来,声誉日高。

二、一部分政治上曾经遭遇坎坷的诗人,当他们政治上失意之际,隐逸或者田园乐趣就往往成为他们精神上的慰藉。这时候就用得着陶诗了。由于自己的境遇的变化而在陶诗中得到感情上的共鸣,这恐怕是唐代的白居易以至后来宋代苏东坡等著名作家极力推崇陶诗,并给陶在文学史上以较高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唐是诗的鼎盛年代。五言诗、七言诗等诗体在汉魏六朝期间逐渐产生并得到发展。陶渊明的五言诗,无论就其反映现实来说,或者从艺术技巧来说,在东晋和南北朝当是最卓著者。唐代诗人们在比较前人成就和继承前人成果时,发现了陶渊明诗的价值,是很自然的。

当然,我们尊重古代论者肯定陶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的同时,还应该看到他们的观点有不足之处。“五四”以前的论者,他们在评价陶渊明时,常常是三言两语,或者是一两段文字;而且这些评论往往停留在某一角度或某个侧面,为此他们的观点不免有片面性。要全面地、准确地估量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除参考古代论者的评价外,还须进一步探讨陶渊明对中国诗歌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陶渊明的文学贡献,首先表现在他的诗文在晋末宋初这个历史时代里,起了革新的进步作用。他以其诗文的创作实践,反对当时盛行的玄言诗风。玄言诗盛行于两晋。此种诗风与当时的玄谈风气有关。玄谈风气盛起于魏末晋初。两汉,尤其是武帝之后到东汉末,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许多儒生都来注经,把儒家学说搞得支离破碎。到了曹操统治时代,儒家的一统天下始被打破;待到魏末晋初,由于天下大乱,特别是司马氏的杀戮政策,便产生了所谓玄谈学风。此种学风具体表现在许多知识分子不再以儒家学说作为他们唯一的人生哲学,而是从《易经》、《老子》、《庄子》书中寻求一种人生观。此种人生观的特点是:一方面极为悲观,另一方面又从悲观中寻求快乐,于是在行为上放纵,在言论上大兴玄谈。西晋末年,由于永嘉之乱,玄学思想极为兴盛。与此种玄学思想相适应,这时玄言诗也盛行起来。钟嵘的《诗品序》说:“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之风尽矣。”永嘉之后,从东晋到宋初,在这近百年时间里,玄言诗成为诗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文体。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孙绰、许询。我们仅引孙绰二首为例,看看他写的是怎样的诗:萧瑟仲秋日,飙唳风云高。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

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

抚叶悲先落,郁松羡后凋。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

澹澹古怀心,濠上岂伊遥。

——《秋日》李老无为,而无不为。道一尧孔,迹又灵奇。

塞关内境,冥神绝涯。永合之气,契长两仪。

——《老子赞》前一首诗是写秋日感怀。作者到底要说什么,我们不能完全了然,但还是可以从中悟出一点道理来:“郁松羡后凋”是在宣扬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至于后一首的《老子赞》不仅没有一点诗味,简直是为“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玄理在说教。难怪钟嵘批评这类诗“平典似道德论”了。

陶渊明以他自己的创作实践打破了这类玄言诗的一统局面。陶渊明的诗取材广,描写的范围广,尤其是他能把日常生活中的事,如教子、游玩、与友人交往、读书的乐趣和个人嗜好等,都能在诗中反映出来。就这一点来说,陶渊明打破了玄言诗的死气沉沉的诗坛。同样描写秋天感怀的诗,陶渊明就与孙绰迥然不同: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异,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己酉岁九月九日》这是陶渊明秋季咏怀的诗,从思想内容来说,是他诗中情调比较低沉的,绝非他的佳作。但与孙绰的《秋日》诗对比,陶诗一扫孙绰诗的玄言诗风;尤其是以接近口语的语言写诗,全诗一读便懂,仅就通俗这一点来说,也绝非玄言诗作者所能比拟的。

人们对自己的儿子都是关怀的,这本来是生活中常见的事。但在陶之前和他同时代人就很少把这类所谓生活中极平常的事入诗,而陶渊明却写了《责子》诗: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这是陶渊明对几个儿子带有玩笑性的批评。在批评中绝无板起面孔训人,干巴巴似“道德论”那种玄言诗风。此外如陶渊明同朋友的赠答诗和《悲从弟敬德》等,都写得感情真切,语言通俗流畅,同当时流行的玄言诗迥然有异。当然,我们不避讳在陶诗中有不少老庄思想的痕迹。例如《归园田居》第四首说:“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岁暮和张常侍》一诗中也出现了“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的诗句。很明显,上述诗句是作者受了老庄思想影响的反映。但它们在诗中只是反映了作者委运自然的变化和在情绪低沉时的某些消极因素,它与玄言诗中用老、庄思想来宣扬玄而又玄的哲理与放诞的思想是有区别的。对这一点,明人许学夷说:“晋人贵玄虚,尚黄、老,故其言皆放诞无实。陶靖节见趣虽亦有类老子,而其诗无玄虚放诞之语,中如‘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等句,皆达人超世,见理安分之言,非玄虚放诞者比也。”生当玄言诗兴盛的时代而能不受此种诗风的束缚,进而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写出来大量一反玄言诗风的诗篇,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陶渊明的功绩是不应磨灭的。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他开辟了田园诗的艺术园地。

我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三曹、七子、阮籍、左思等,有其光荣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但是在诗歌中反映田园的题材则不多见,仅仅在《诗经》中的《甫田》、《大田》、《丰年》、《良耜》、《七月》诸篇中对农事有所表现。特别是《七月》这首长诗,叙述了农民一年四季的生活。农民在严重的剥削下,从事着艰苦的劳动,为统治者耕田、打猎、织布、盖房子、造酒,而他们自己却过着“采荼薪樗”、勉强糊口的苦难生活。此外《甫田》中“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和《大田》中“彼有不获穉,此有不敛;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等诗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不平等的生活状况。《诗经》中出现了反映农事的诗,这与作者有关。《诗经》中的《国风》基本上是民歌,后虽经统治者加工、整理,但仍遗留民歌的痕迹。《诗经》的作者,极少数是统治阶级官吏,大多数是无名氏的劳动大众。劳动大众直接从事农事生产,而且西周农业又发达,为此农事诗得到一定的反映。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促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进一步分工,到了封建社会之后,专业作家就多起来。这些专业的诗人大都属于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仅脱离劳动,而且轻视劳动,为此在封建社会初期统治阶级的诗人的作品中,很少有以农事为题材的。此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中古的陶渊明时,才有了较大的改变。

陶渊明能以农事为题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当时政治腐败,他看不惯官场的污浊,不愿跟官场同流合污,于是倾向于农村。同时他的家世又非世族,产业不仅不多,连维持长期不劳动的生活均不可能。社会地位、经济状况,致使陶渊明要从事农业劳动,以便生活下去。这样的生活境遇是陶渊明写出了反映农村风光、农民生活的某些侧面的田园诗的主要原因。陶渊明的田园诗,无论其题材之广泛和数量之多以及描写之深刻,在他之前的诗歌,是没有任何人能与他相比拟的,真可谓前无古人;甚至在他以后的诗人中,也不多见。如唐代的储光羲和宋代的范成大,均以写田园诗著称。我们将此二人及其作品同陶的为人和所写的诗稍加比较,便可显示出其高下:第一,储光羲和范成大在诗的生活实感方面不如陶渊明。这是由于储、范未能参加农业劳动,而陶渊明却在较长时期躬耕垄亩,对农村、农事感受较深。第二,在对劳动和农民态度上,储光羲和范成大也不如陶渊明。陶渊明不仅参加农业劳动,而且歌颂劳动;不仅同农民来往,而且同农民建立起一定的感情,同情农民的疾苦,这些均是储、范二人不能与陶比拟的。由于上述两方面的不同,即便在储光羲和范成大的诗中对农村有某些反映和对农民疾苦有某些同情,但他们的诗是站在封建统治者文人立场上写出来的,与陶渊明由歌颂劳动,并与农民在劳动中建立起一定感情的基础上写出的诗篇,不能同日而语。第三,在诗歌风格上,储光羲、范成大跟陶渊明也不相同。如果说储光羲、范成大的诗歌风格是清新、明快的,那么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便是朴素、淳厚的。此种风格的不同,与作家的世界观、特别是与对待劳动和对待农民的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上看来,陶渊明不愧为中国田园诗人的开山祖,而且在整个封建社会中的田园诗人基本上没有人能与之比美的。

要全面地估价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须进一步弄清陶的为人及其作品对后代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由于陶为人耿直及其作品的魅力,致使唐和唐以后历代杰出诗人,用诗歌来表示对他的钦羡。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说:“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被后世称为“诗圣”的杜甫也赞扬陶渊明:“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杰出诗人白居易写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爱国诗人陆游在诗中说:“陶谢文章造化侔,诗成能使鬼神愁。”爱国词人辛弃疾在词中也说:“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须知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常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金时元好问赞渊明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清代诗人龚自珍论及陶诗说:“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澹,二分《梁甫》一分《骚》。”这里我们仅把历代著名诗人对陶渊明的赞颂作一简介,至于历代评论家的诗话和大量评论文章中对陶的赞美之词,这里均无法顾及。一个诗人,能像陶渊明那样影响如此众多的著名诗人,并使之动情,发而为诗,这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陶渊明对后代的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其原因须从下述诸方面进行考察。

一、为人和思想方面。陶渊明生活在政治昏暗的晋末宋初,他在为人方面能做到“贞志不休,安道苦节”,并始终保持“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的态度,这就给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树立了一个不随波逐流,不与黑暗势力妥协的榜样。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受陶渊明上述思想影响的一例。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非常喜欢陶渊明的作品。当他谈及所受陶的影响时说:“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与苏辙书》)苏东坡要学陶渊明的不与世沉浮的思想来保持其晚节。在陶渊明死后的一千多年中,或因政治黑暗,或因个人失意而在思想上与陶归田后的思想共鸣,在行为上采取与统治者不合作,这些事例表明陶的思想和为人,在封建社会的文人中影响深远。

二、艺术风格方面。陶诗的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为朴素、自然。他这种艺术风格对后代之影响极广而又深远,特别是对唐代诗人的影响,更为直接。许学夷指出:“惟陶靖节不宗古体,不习新语,而真率自然,则自为一源也,然已兆唐体矣。”这段话包括两层意思:其一,陶渊明的五言诗不模仿前人,有独创性;其二,陶五言诗的真率、自然的艺术风格,给唐代五言诗以启示和影响。贺贻孙曾经具体论及陶诗风格对唐代著名诗人的影响:“唐人诗近陶者,如储、王、孟、韦、柳诸人,其雅懿之度,朴茂之色,闲远之神,澹宕之气,隽永之味,各有一二,皆足以名家,独一段真率处,终不及陶。”此处说的“朴茂之色”,即指陶诗的朴素风格。在贺贻孙看来,储光羲、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这些诗人能学到一点陶渊明的朴素的诗歌风格,而于陶的“真率”,则仍未能企及。唐、宋两代的著名诗人不仅学习陶渊明朴素的艺术风格,而且还学习其自然的诗歌风格。吴瞻泰对此讲得比较透辟,他说:“古诗自汉而下,定以靖节为宗,其词旨冲澹,弥朴弥巧,真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者也。后人穷搜心力,犹不免刺口菱芡。柳子厚、韦苏州、白香山、苏子瞻,皆善学陶,刻意仿佛,而气韵终不似。扪虱子谓子厚语近而气不近,乐天学近而语不近,东坡和陶百余篇,亦微伤巧,盖皆难近自然也。”这是说唐代诸诗人和宋代的苏东坡都极力学习陶的自然、朴素艺术风格,但总是学不好,特别是陶诗的自然风格,苏东坡即便用了很大力气,模仿陶诗一百多篇,也难于在这方面取得明显的成就。可以说,陶五言诗的真率,尤其是自然、朴素的艺术风格,使后代诗人为之倾慕;陶渊明之后的历代著名诗人,几乎很少不受他的诗歌芝术风格的影响。

三、诗的题材方面。特别是他的田园诗,后代许多诗人都用田园题材入诗,如唐代的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上述诸人不仅受影响,而且在陶渊明田园诗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田园诗派。以田园为诗的题材在宋代还有杨万里、范成大等诗人。宋以后写田园诗的,不乏其人。

综上所述,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在诗歌风格方面,他又享有“平淡之宗”的地位。他的创作成就对后代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尽管在诗歌史上,还有比他更伟大的诗人,但是陶渊明是不可代替的,也是不可泯灭的,在文学史上把他置于杰出诗人的行列,他是当之无愧的。

同类推荐
  •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阳光是上天的礼物,无论春夏秋冬,阳光的品格就是普照大地万物,不会给你多照一点,给他少照一点。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在享受阳光,可谁又会在意阳光?无论人们是否在意,阳光总是一种最朴实最可贵的存在。再说,我们什么时候会想起来感谢阳光?生活中,除自己之外,都是他人。他人即阳光。我需要他人,他人也需要我,我们相互都应该是各自的阳光。
  • 兰州历史文化:民俗民风

    兰州历史文化:民俗民风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世界文化之最总集

    世界文化之最总集

    本书主要内容为:古老的建筑,追踪第八奇迹——琥珀房子的秘密,奇妙的旅行——马可·波罗游记之谜。
  • 宁夏文化产业研究报告:2007~2012

    宁夏文化产业研究报告:2007~2012

    《宁夏文化产业研究报告(2007-2012)》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前行在历史发展节点上的宁夏文化产业;宁夏文化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跨入历史拐点;推动文化生产力成长为宁夏跨越式发展的硬实力;宁夏文化产业现状及其发展之思考;2010年宁夏文化产业统计报告;2008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统计报告等。
  • 书与人

    书与人

    本书为“书文化”系列之一,是围绕“书与人”展开的读书随笔。分“书与人”、“人与书”两个部分,以众多爱书人与书的不解之缘,以及书中讲述的人的不同生活和命运为线索,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精心解读和深入感悟,在与读者分享阅读之美、阅读之乐的同时,致力于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承,展示众多作家、学者的思想文化成果以及生命深处无法泯灭的人性的光辉。
热门推荐
  • 摘星七重楼

    摘星七重楼

    千星大陆上……万兽祖地,有万兽至尊,统御万方;二十四祖兽,血脉之威,震慑诸皇。神兵之列,《周天皇兵谱》,七十二皇兵,戮圣杀皇;《玄天圣兵录》,三十六圣兵,诛天灭地。武修之途,有武之圣者,开府养灵,化灵成兵,崩天裂地,移山填海。魄修一道,有至圣天师,修神炼魄,参玄悟道,扭转阴阳,窥探生死。而紫薇星动之时,诞生的那位风流少年,生来便要搅动这片大陆的风云。这风流少年,胯下骑着墨云骓,手中执着黑铁枪,腰间别着黄玉笛,放声高歌:“我本凡尘一狂生,何惧悠悠三世情?鞭挞人间不平事,赢得万古风流名!”这风流少年,生于公国,起于王国,扬于帝国,终在五域之上!这风流少年……
  • 指尖少女高冷心

    指尖少女高冷心

    一位千金,经过两年的风雨,终于和一位男生走到了一起,可是高中三年,两年过去还有一年。他们……会幸福吗?
  • 穿越空间之后

    穿越空间之后

    空间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客观存在形式,但两者密不可分,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从奇点爆炸之后,宇宙的状态由初始的“一”分裂开来,从而有了不同的存在形式、运动状态等差异,物与物的位置差异度量称之为“空间”,位置的变化则由“时间”度量。空间由长度、宽度、高度、大小表现出来。通常指四方(方向)上下。空间有宇宙空间、网络空间、思想空间、数字空间、物理空间等等,都属空间的范畴。
  • 海贼王之神秘领域

    海贼王之神秘领域

    拥有财富、名声、权势,这世界上的一切的男人“海贼王”哥尔·D·罗杰,在遭到处刑之前说出了一句话,让全世界的人都奔向了大海,“想要我的财宝吗?想要的话拿去吧!你们去找吧!我把所有的财宝都放在那里!”,于是,这个世界迎来了“大海贼时代”!
  • 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八:人脉历练智慧(上册)

    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八:人脉历练智慧(上册)

    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告诉我们:追求需要了解人生的轨迹,而成功则需要科学地认识自己。人生的成败,究竟是命运主宰的还是自己创造的。探讨与预测人生的发展,是一门学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生的未来是由现在的自我多种要素决定的。本套丛书集当代多家的研究成果于一体,系统地阐述了各种要素对人生历程的影响,它通俗易懂、体例活泼,重点突出,内容丰富,风格清新,读者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享受与愉悦。人生测试,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好的人生未来。愿本丛书能给读者带来发现自己的快乐,带来明天的幸福人生。
  • 青梅独爱:竹马情深

    青梅独爱:竹马情深

    后来,我听说很多人都和我们一样,喜欢爱情但又不敢接触爱情——杨一没有插曲我们都不会唱歌——乐爯我爱过一个人,他是好人却不是爱我的人——侗语没有爱情我也爱你——黎姎相信深爱会是时间最完整的治愈——傅惜那是她深深扎根在心底小小的羞涩回忆,就算多年以后再怎么刨根究底都无法面对着他说出的纯纯爱意。那种简单到无法用任何字眼来形容的萌芽爱情,她从始至终都不敢提起。记忆里最深的一直是那一句——爱到风平浪静才可怕。但总是在旧时光里想起,也许波涛汹涌都未必是爱情。那是她遇见过的爱情,没有开花亦没有结果,轻轻的就被微风吹散了。听说留住它的地方叫——天堂!
  • 官场现行记

    官场现行记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者李伯元,共60回,结构安排与《儒林外史》相仿,演述一人后即转入下一人,如此蝉联而下。作品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这里既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杂,他们或龌龊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构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可以说为近代中国腐朽丑陋的官场勾勒出了一幅历史画卷。
  • Joe the Hotel Boy

    Joe the Hotel Bo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凡战棋之风灵传说

    超凡战棋之风灵传说

    20岁大学毕业生任风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醒来,这是一个被称作超凡战棋的神奇世界,因为某种隐秘力量,与任风之前所在的平行世界相碰撞,导致时空产生了扭曲。这个世界也因此有了后遗症,魔物横行,东西大陆板块之间的鸿沟被彻底打破,新时代正式开启。身为东方大陆板块的“一级剑客”,任风必须适应这里的日常战斗---战棋!
  • 最后的诺瓦

    最后的诺瓦

    星年2098年,人类科技先进,造出大量战争机器人“黑铁三代”,导致人们家园尽毁,生离死别,星星大陆末日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