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50000000066

第66章 诸葛木牛承千载 道佛结缘大旺山

熟读历史的一代帝王李世民,他要让天下繁荣,百姓富裕,在自己贞观之策号令下,决定再次开发蜀地良田。而所用官员,必当是有识之士。李淳风钦差剑南道,组建水司衙,兴修水利,开垦耕地,乃最佳人选。至蜀地后,大刀阔斧,力行水利兴修、荒地开垦的李淳风,时得遇眉州知府范斌。这范斌为一熟悉蜀汉历史之人,二人使用了诸葛孔明垦荒之策,不到十年,蜀地耕地巨增,再现了当年蜀汉雄风。李、范二人自是那个时代开发者中的领军人物,最终赢得了不负圣恩,造福百姓之美名。

蜀地广袤肥沃之土地,在大唐伊始,再次得以比蜀汉时的更大面积开发。因平原气侯温和,土地众多,之后历朝代均往蜀地移民。大唐年间,就曾有不少的能人志士,被派遣入蜀。后世苏东坡之祖上‘苏味道’,就被武则天派任眉州刺史,为朝廷监守这一方宝地。这些被派往蜀地的能人,均大有作为,他们或落户蜀地,或留下后裔。蜀地民间,流传着他们之故事。

这日已时,大旺山下江边上,李淳风、田永亮、李过几人立于岸边,对江船上的师兄们以及范斌挥手作别。平原雨季将至,众师兄要回衙安顿防汛。吴越能至眉州近一年中,在打制闸件中,将许多铁匠技艺授与了眉州人,以致后来的眉州一直引领着蜀地的铁匠技艺,在眉州留下的铁匠沟、铁匠村地名流传至今。早已接得朝廷公文的吴越能,今要入朝至太史局铸造司,与兄长吴越成专司打造兵器。范斌回衙,安顿各州县,配合水司衙防汛,更有那垦荒之事,他记挂于心。

虽骄阳似火,风象塔建造处却一片热火朝天。木匠、石匠、泥瓦匠们人人忙碌,徐清大师穿行于他们之间指点着。抬石、砖的青壮们呼出的号子吆喝声、石匠的叮当声、木匠的叮咚声、解木者拉动大锯的哗啦声、各种声音响成一片,令这昔日宁静的大旺山凭添了不少生机。

正与徐大师言说的李淳风,闻得一阵吱吱呀呀之声。循声望去,山坡上临时辟出的道路上,十余头木牛正绕树穿行。那是自己昨日就见得,只是未曾细心观看的木牛队伍。早就闻说,这木牛乃是先贤诸葛孔明发明,今日无有甚事,不妨细观一番,即迎上前去。

吱呀之声临近,淳风数了一下,一行二十余人,牵引着十二架木牛,除却一领队外,其余一牛二人。一人在前,背负一根绳索,绳索另一头系于木牛前端,牵绳者似船广子一般,肩负牵绳,蹬腿用力。后者则是一根宽牛皮绳搭肩,牛皮绳两端系于牛架把手上,既省力,又可保持木牛之平衡。因是上坡,前者弯腰,靠着背上之绳用力拉拖,后者弓背,捏握着双把之手,用力往前推送。牵送木牛的人们,都汗流浃背,然而,口中似乎还在叫着哎咋、哎咋的号子声。虽木牛发出的吱呀声掩盖了号子声,但从牵推二人之步覆配合,以及二人嘴唇微动中,听力极好的李淳风,还是听到了他们低沉的、前呼后应的号子声。

只见那坡道上的引领者,窜上跑下,一会去帮牵一下绳,一会去帮推一下牛。片刻之后,木牛近至堆放处,大旺村几位村民立时与众人送上茶水。

只闻一阵咚咚之声,喝茶后的壮汉们将条石卸下后有序置放,徐清对方才引领之人叫道:

“赵头,现今塔座之石已够,你等隔日再背围基之石。明日须用塔砖,歇息后即背送,今必得两趟,方够我明日使用。”

那赵头抬头笑道:“大师放心,绝耽误不了你。”

趁众人歇息,淳风蹲身,对住一架木牛细观了起来。

一旁徐清见得李大人对木牛感兴趣,也跨步上前陪着。

观注木牛的李淳风,在徐清释解下,明白了它缘何称木牛。牛架用十分结实之木料做成,木架为四横两纵,架下有两个再结实不过的硬木,名叫‘木耳’,安装于纵木上。木耳下端掏有一圆孔,十分结实的圆形木轮,中心横穿一硬圆木,名‘耳心’。木轮耳心套于木耳孔中,实则,整头木牛之负重全在这木耳和耳心上,故而木轮、耳心和木耳,都是不仅耐磨、且是最为结实之木做成。想必这木牛打造,颇费功夫。木牛一次背载数百斤,行走于崎岖山道,确是了不起。木牛架前面造型颇似牛脸牛鼻,牵绳之人似在牵牛,加之它似牛一样能负重,故称‘木牛’。

大人笑问徐清:

“如此结实木牛,在你等木匠手中,恐得三五日方能造就一头。”

“可不,打造一架木牛,非简单之事,必得选择结实木料。李大人你看这牛架、木耳,它们都是青杠、钉檬树类,且都在百年以上生长期。此等树木,我蜀地倒是颇多,但木匠们做起来却十分费力。木质越硬,造出之牛越结实耐久,然造起来也越是费劲。三个木匠合力,非得三日以上方能造出一头牛,鲁班门之作坊,就有工匠专造木牛。尤其是木耳,那斧头砍上去,力小了仅一道印痕,稍不小心,还砍伤自己,一个木匠两日能做成一对合用之木耳,已属高手。”

听过徐清言说的李淳风,啧啧称赞中,竟抬起一架木牛,在山道上推行了一段来回。徐清见大人问得仔细,即问道:

“大人难不成还有什么高明之举,不妨言说。”

大人笑言:“高明之举不敢言说,我倒觉得这木牛还可改进。”

眼见喝茶歇凉后的牵牛者们离去,他们一人推牛,一人坐于牛背,说笑中伴着那吱呀声下山而去,淳风转身对徐清续言道:

“据传此木牛为前朝丞相诸葛所创,可是属实?徐清大师你倒与本差说道说道。”

几人去至苇棚,摆上茶水,略作停顿回忆的徐清言道:

“早年致远跟随师父学艺时,就曾在作坊中制作木牛。那时闻师父言说,据传诸葛丞相为稳定巴蜀,用了三年时日南征,令蛮尤首领孟获臣伏。南征路途遥远,除却山地,多有沼泽。大军所行,粮草必备。山路崎岖,沼泽难行,骡马运粮,常掉下悬崖,陷于沼泽。丞相只得抽出近半数军士运送粮草,此时丞相研创出了木牛。据说最早之木牛只能承载二、三百斤,就这二、三百斤已当两匹骡马负重,然它不食草粮。两军士一架木牛,山道上一推一拉。若遇陡坡,众军士相帮,立时而过。若经沼泽,取下牛架上木板,卸却圆轮,木牛架置放木板上,绳索牵引,任你沼泽地多宽,皆能?通过。粮草送至,二军士一背牛架,一负圆轮返回。若遇平路,还可似方才那样,一人推牛,一人坐牛。据传,当年丞相创就木牛时还设有‘机括’。若遇‘蛮尤’劫粮,军士应战或回避,即将牛腹下机括锁定。那些蛮尤不知,只得望牛兴叹!待得蛮尤离去,躲避后的军士又将木牛牵走。”

淳风问道:“观今之木牛,想必是大有改进?”

喝水后的徐清回道:“其实也没多大改进,除却选择结实木材外,因无有劫道者,也就少了那锁牛机括。诸葛丞相南征回朝后,屯兵汉中。蜀地平原所产粮米,须供汉中军需,运送粮米,自然又得使用木牛。据传,丞相发明木牛为两种,一为负重二、三百斤,日行二、三十里,专用于崎岖山道;再就为此等木牛,在山道上能载粮三、四百斤,而在平原路上则可载四、五百斤,日行八十里。李大人方才参看用心,难不成你要想将其改进?倘若用得着,徐清定助大人一力。”

淳风笑道:“方才我算计一番,每牛载四根条石,足有了四百余斤,说明此牛能承重物。若运粮米,也能载四、五百斤,岂不更好。改日本差绘制图样与你,在你那作坊中制作一架看看。”

徐清为建造大师,自是特喜创研之事,闻李大人之言,喜言道:

“大人若能将木牛之不足改进,是再好不过,致远等待,必当尽力而为。”

言毕后的徐清离棚去塔前巡看,淳风转身,指点着永亮、李过制作风象塔沙图。

数日后,李淳风交与了徐清自己改绘之木牛图样,他将木牛架改为了前窄后宽,在牛背上中心处安装了高约一尺之木架。粮米装袋,可用绳索捆于架上,如此粮袋可重叠,行走时也不掉落。因可重叠置放,木牛可承粮五、六百斤。为了减少圆轮与地面之磨损,在圆轮外圈加了一道铁箍,以减少磨损。

巴蜀平原,不同于北方平原。除却蜀地平原外,它到处是丘陵、高山。陆地运输,多靠骡、马或肩挑、背扛。自蜀汉后,有了木牛,木牛成了主要的陆路运输工具。据传,唐时李淳风在眉州对其进行了一次大的改进,改进后的木牛,它功能与之前一样,但能承载更多货物。它之形态也不是牛状,之前称其为木牛是因它力壮如牛,在前面牵绳之人似在牵牛,故名木牛。被李淳风改制后的木牛,前窄后宽,它凸起的支架状似鸡冠,站立前面观看,车架状似公鸡嘴脸,天长日久,人们称其为‘鸡公车’。木牛之名被鸡公车取代,千余年来,鸡公车肩负着巴蜀的陆路运输,不少人一生,甚至几代人靠推鸡公车为生计职业。一人推车,可运货二、三百斤,二人合力,最多可运五、六百斤。因鸡公车负重增高,推车者为掌握其独轮的平衡,除须极好的腰力外,还得左右摇摆,以保持平衡,故而推车这一行当有一句行话流传,‘推车不看巧,全靠勾子甩得好。’

随着历史的前移,鸡公车不但是巴蜀的陆路运输工具,且出现了略为小些的鸡公车,成为长途客运工具。郭沫若老先生在他的回忆录中曾有记载。十六岁离家,前往日本留学时,从老家沙湾场,赁了一架鸡公车,载上行李,途经峨眉、夹江、眉山,后至成都,再坐蒸汽汽车至重庆。

上世纪五十年代,蜀地平原上还有不少人以推鸡公车为职业。木牛、鸡公车,承载了巴蜀千余年历史,今已被电动机械替代。鸡公车已成为文物,成为历史,然勤劳的巴蜀人仍将它们记在心中,不少人将其改为铁架胶轮车,用于家庭。

风象塔动工已一月之久,徐清与工匠们努力,今已至第三层。塔身周围,竹、木有序支立,苇席遮掩,不容人靠近。对面平顶山坡上,大旺书馆也正在建造中。

这日未时,外出巡察,安顿了各州县垦荒防汛事宜的李淳风、范斌返回,来至大旺山。

二十日前,二人离却时,知府范斌安排府衙书办‘朱雪映’与师爷石从宽专司学馆建造。此二人均是自己少年时之学弟,自是可信之人。加之有里正、王宽、王厚几位乡绅相助,书馆建造,自然无虑。永亮、李过、庞师爷三人留在大旺山,淳风也自然放心。

巡观一番后,去至苇棚,永亮、李过果然不错,已将风象塔沙图完成,且在塔顶安置上了合力雕刻的三足神鸟。细观下,沙图与绢图对比,更是逼真。塔顶上三足鸟雕刻精致,栩栩如生。神鸟展翅,似在引颈高鸣,又势欲展翅腾飞,李过言道:

“按二叔所言,风象塔成后,此鸟立于塔顶,它头之朝向,即是风之方向,故而它足下轮轴,必得十分灵活。此事我与永亮想了多日,今无有完整方案。”

徐清笑道:“不劳烦小李大人二位,李大人已授我轮轴之技。你二人只须按此图样放大,雕刻出来日塔顶神鸟即行,徐清定会令其转动灵敏。”

永亮笑问徐大师:

“闻说大师你雕刻技艺一流,今我二人沙图之鸟仅只模型,而无有其神韵,我想这塔顶之鸟,还得由徐大师捉刀方妥。”

徐清笑道:“观你这沙图上小鸟,雕刻精细,知晓你二人有些功底,想必百丈山中,定有雕刻高人。若让徐清捉刀,只是不知这神鸟出自何处,恐找不到它之神韵。”

永亮道:“徐大师所言没错,永亮在山中曾习雕刻、雕塑,这神鸟之传说,还是由淳风师兄讲与你吧!”

徐清连忙拱手对李大人言道:

“徐清知晓,李大人学富五车,请大人与我等讲讲吧!”

淳风笑道:“神鸟也是传说,我就讲讲吧!我等均知,传说月宫中有嫦娥、玉兔及道家诸神。而太阳中却住着一只三足神鸟,因太阳光芒万丈,世人不能观得。

后羿射日后,太阳躲着,再不出来,这可苦了大地生灵。此事惊动星神,星神知神鸟原居住在大地森林,与山鸡们属同类。神鸟乃鸡类首领,常引领鸡群飞翔天空。太阳十姊妹中的小妹,特喜这只神鸟,将其请至,抱于怀中。神鸟也喜太阳,即久居于太阳中。

星神知道,要想唤起太阳,必得请神鸟相助。星神去至森林,找到鸡群,请它们对神鸟言说,大地处于黑暗的不幸。果然,神鸟在鸡群的啼说中,知晓了大地黑暗,生灵不幸。

在神鸟的劝慰下,太阳知道自己应给大地送去光明,帮助大地生灵。神鸟展翅,太阳同行,大地又是一片光明。人类感谢神鸟,也感谢鸡群,将鸡们请回家中饲养着。从此!公鸡啼鸣之时,神鸟即伴着太阳一同升起。先生将神鸟设立塔项,除却将其设为风向标,供我等研修风、象外,还将其作神灵供奉,也言说着古老之故事!”

“哇!袁天师真乃一代高人,一只风向标,竟然寓意如此之深,徐清知道了,这神鸟应塑出何等神韵!”

正说话间,庞师爷入棚,道是有一佛家禅师,自称‘了然’的,欲求见‘梅霞’道长。

众人闻得,面面相观,谁是梅霞道长?

只见李淳风起身出棚,他知道来了佛家高人。早就闻先生言说,今为峨眉山普贤寺住持的了然大师,年轻时曾至百丈山习学。除向先生习学医技外,同时也习武学。因道家医技、武学同属一脉,道家人习武是为健体强身,御抵疾病,故而先生授教其医技时,将道家拳、剑、掌等功夫一并授与。习学中,了然感恩,常将自己所知晓佛家之学讲与先生。二人交好,从未断音信。淳风知晓,这了然今已是一代佛家高人,自己道号梅霞,定是先生告知。想必了然是先至青云观,拜见先生后,再来见我。

出得苇棚,见树荫下站立一年长大僧人。只见他鹤须童颜,长长的寿眉足有三五寸长,挂于眼睑,他身着青布袈裟、足蹬麻窝草鞋、背负行囊、观其面容,自是年过花甲之人,而足有七尺的高大身躯却腰不弯,背不驼。老僧正自取下头顶草帽,捏于右手中轻摇,胸前那一串铮亮的佛珠,十分引人注目。淳风知道,此人必是自己敬仰已久的佛家高人了然大师。

见得苇棚中走出高大之人,老僧忙将手中草帽系挂腰间,前行几步,双掌合什,念一声:

“阿弥陀佛!贫僧峨嵋山普贤寺了然,今至大旺山拜访,想必此位定是袁天师高足,李淳风李大人”。言说中弯腰施礼。

淳风连忙竖掌唱一声:“无量寿佛!,在下李淳风,字居民,道号梅霞子。大师之名,淳风久仰,今至大旺山,定有要事。天气炎热,请入棚说话。”言毕,接过大师背上行囊,请入苇棚。

见淳风迎进一老和尚,十分恭敬,众人连忙起身相迎。永亮立时捧上一碗凉茶,请大师饮用。

待干渴的了然喝茶后,淳风即逐一引见。先与范斌见礼,一听是知府范大人,了然连忙合什躬身:

“贫僧拜见大人,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省却了贫僧再去府衙拜见。”

还礼中的范斌笑言道:

“想必大师至眉州,定有事找下官商磋,请坐下说话。”

与大师引见徐清时,了然笑道:

“老纳知晓,徐大师蜀地人称活鲁班!你师段绍康当年曾为我佛家建造伏虎寺,故与老衲交情。改日贫僧还有事劳烦你徐大师相助,你等道学之人,直让我佛家佩服。”

徐清施礼笑言:“大师言重,徐清就只能修房造屋,若有劳烦,尽管吩咐。”

了然也不倚老,与庞德谦、田永亮、李过一一见礼后,方才落坐。只见他手捻佛珠,对淳风言道:

“夕年贫僧曾拜在孙神医门下习医,时值神医年事已高,全凭了天师袁天罡。天师不吝赐教,了然不仅习得医技,还习得道家武学。多年来,除用医技救治百姓外,还用那武学授教僧众。道家有恩于佛家,了然自记挂于胸怀。今虽年逾花甲,然同为一师,了然应称你李大人一声兄弟。”

闻大师之言,且见他一脸真诚,李淳风不竟童心大发。自己在青云观习学经年,晨练、晚课常与佛家弟子相交,识得多人,知道他们有些正是了然之弟子。虽未与了然蒙面,然已是神交,即笑指一旁田永亮言道:

“大师言重了,若论年岁,你应为长辈,我等应当尊重。如按大师之言,我这师弟仅二十出头,与大师兄弟相称,岂不坏了礼数。”

了然一脸严肃:“哎!此为必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佛家不能坏了世间礼数。袁天师授我技艺,在了然心中,他老人家就是师父,永亮小师弟也就是我师弟!”

言说后,了然起身,双手合什,又对众人唱道阿弥陀佛!行一团礼。

这一举动,引得众人开心,原来这了然是个认死理之人,众人连忙起身还礼,淳风笑问大师:

“请问大师,今至大旺山,所为何事?且请言说吧!”

了然言道:“说来话长。我佛入至东土以来,已有数百年之久,承蒙道家相容,历代高人相助,致使佛家发扬光大。今值太平盛世来临,今圣重道、重儒、重佛,且与我教玄奘结义。佛众们昨年汇聚峨嵋山中,论说弘扬佛法,嵩山少林寺住持圆通师弟、普佗山静安寺住持圆静师弟来至峨嵋山。贫僧与圆通、圆静二位师兄弟聚会后,为宏扬我佛,决意前往百丈山,拜望袁天师,请其为之指点迷津。老天师既是当世高人,也为当今天下道教主,天下之事,自在胸中。我等去至百丈山,老人家寥寥数语,即为我等指点了迷津。”

趁大师喝水,淳风笑问:

“先生怎言?”

放下茶碗的了然言道:

“老天师道言,佛家‘普渡众生’,道家‘造福百姓’,本就殊途同归。那普陀山、嵩山、峨嵋山诸多名山中,既有我道家道观,也有你佛家寺庙。若干年后,道佛融为一体,道亦是佛,佛亦是道,心中有佛,行之以道,苍生之福也!好一句‘心中有佛,行之以道’!一番交言,令我师兄弟茅塞顿开。老教主早测得道佛相融,望佛家人放手而为,老天师那道家大度胸怀,令我师兄弟佩服之至。在山门辞别天师时,天师拉着我手言道:

“那小青山脉中,美女山、大旺山、钟崖山、蒙自山、凌云山,均与佛有缘,尔等佛家弟子,切勿错失机缘。尤其是凌云山,大师定当用心考究一番。”

辞别天师,圆通师弟回了嵩山,圆静师弟则去了鸡爪山,贫僧仍留守峨嵋山。此时的了然,对李淳风们道出了一段道佛之缘。

却说佛教进入东土为公元前后的东汉末年,最早落脚于华夏东部普陀山。它之‘普渡众生,慈悲为怀’思想颇受世人接受,故尔佛教发展迅速,教众逐年增多。经年时日,佛教发展逐渐至北,再至西南。因佛家宗旨与华夏道家宗旨一致,迅速与之相融。佛徒、道徒、佛学者、道学者们常相聚研讨交流,也就是今人所言‘讲经论道’。道佛两家,在不知觉的磨合中,虽是各行其事,然而思想已融合在一起。道佛两家,取长补短。佛家在向道家习学医技、自然科学,故而东土佛教中,有不少学说、论述来自道家。世人称有学问的年长佛僧,不单称‘高僧’,而尊其为‘有道高僧’,缘即在此。

中医医学、药学起源于道家,道家人研修医、药学同时,知晓生命在于运动,身体须当锻炼,发明了‘五禽戏’(今之体操)、捭阖术(今之武术,捭阖术最初用于对付野兽)、内气功(调理五脏六腑),这些道家技艺被佛家习学,不但得以很好的传承保留,且有所发扬光大。袁天罡预测,未来天下,道佛融为一体,早已应验。

因佛教迅速发展,那一年普陀山佛家派遣弟子‘凡尘’,前往蜀地,欲开辟道场。因道家起源于蜀,凡尘前往蜀地的目的是、宏扬佛法的同时,习学道医。

年仅三十来岁的凡尘,自幼出家,一心向佛,在普陀山经历了二十余年清灯孤影,人虽年轻,在佛家中时也算佛学高深者。常年的粗茶、淡饭、素食,致其无有一副好的身板。

离却普陀山的凡尘,一路餐风露宿,化缘而行,一月有余,方进入蜀地。正值隆冬,天气寒冷,一路劳累的他,身染风寒。好不容易熬至百丈山下,昏倒在青云观山门,被道众救起,背回观内,孙思邈立时施手相救。杵针、药剂同时施用,半个时辰后,凡尘苏醒,口谢神医后,又昏睡过去。

在青云观道众精心治疗、调理下,半月时日,凡尘康复。神医知他至蜀地为弘扬佛法,即为其指点迷津。道是凡尘命相,与峨嵋山有缘。那峨嵋山南去数百里,应是佛家未来香火道场之地。我道家洞天观设立于‘九老洞’旁,凡尘师傅去至,可请我同道师兄‘一鸣’道兄相助。师兄乃古道热肠之人,定会助你。神医随即休书一封,交与凡尘。

眼含热泪的凡尘,接过书信,拜辞神医及众道友后,往峨嵋山而去。

十年后,峨嵋山‘普贤寺’初具规模,且佛徒众多。师父凡尘一番安顿后,离山而去。

青云观中,凡尘拜在神医足下,道是当年得神医相救相助,凡尘没齿不忘。蜀地民众,人心向善,化缘建寺,诸事顺利。一鸣道长鼎力相助,方有今日之普贤寺。感激之余,凡尘道言:

“我佛慈悲,普渡众生,若习得医家之技,可似你道家一样救助众生,岂不更能彰显我佛慈悲。故今安顿寺庙诸事,前来拜观谢恩,更要恳请神医收凡尘为徒,授我医技,万望神医恩准!”

闻凡尘之言的孙思邈,将其扶起,欣然应允!

至此,凡尘在青云观习学医技,不曾想,比自己年少的袁天罡,诸般技艺甚是了得,令凡尘佩服不已。整日与天罡为伴,习学三年中,诸多技艺均是天罡代授。

三年后,凡尘习得医技同时,袁天罡还授了他健体强身之技。因道家太极内功不得外传,天罡只是授与了凡尘内气功,助其强身。牵挂寺中诸事,凡尘只得拜辞而去。此后,凡尘一直不断派出弟子,至青云观习学医技。了然、圆通、圆静,都曾至百丈山习学,三人均视袁天罡为师。五禽戏、捭阖技类武学,佛家习学者自然习得,他们同样遵守教规,不得以技杀生,持强斗狠。

几年前,凡尘不顾年迈,再次去了百丈山拜观。回山后不曾言语,即入关自闭,半年后方出关,召集伏虎寺、翠云庵僧众,去至普贤寺。弟子齐聚后,师父将几名年长弟子召至禅房,言说了半年前百丈山拜观时,袁天师对其所言之事。

原来是天师告知凡尘,小青山脉大旺山、钟崖山与佛有缘,更有那凌云山,乃是佛之圣地。再过八十年,佛会起坐,卧佛起坐,福映华夏后世子孙,怎样请佛起坐,此乃佛家大事,也为佛家大功德之举。

凡尘虽比天师年长,而他之道行,自是不及天师。早年凡尘偶至凌云山,即觉此山不凡,冥冥之中,总觉其与佛有缘。之后,数度而往,观那山形水势,终不得要领。此番不顾年迈,前往百丈山拜访天师,就是请其指点迷津。闻天师一番言说,凡尘大吃一惊,原来天师早测得凌云山为佛家圣地。一番指点授言,凡尘茅塞顿开,辞别天师回山,闭关半年。半年时间,凡尘绘制了坐佛草图,交与了然,要弟子们必当致力而为。为弘扬我佛,它年定将睡佛请起,交待诸事,年已九旬绘制坐佛图耗尽精力的凡尘大师,坐化而归!

听大师言说后,众人一番嗟叹!李淳风知道,道佛之缘深远,数年前,先生就曾言,大旺山、钟崖山、蒙自山、凌云山均与佛有缘。今大师来至,必是为建寺而来,即对其笑言:

“想必大师此行是除却在大旺、钟崖二山建寺庙外,还着手凌云山坐佛之事?”

“正是,正是!贫僧于数月前就到凌云山,也上过钟崖、大旺,均是拜天师所赐。他老人家在我拜观离却时,还曾附言,大旺山至凌云山,佛家香火会经久不息。若须相助,可去眉州拜访梅霞道长李淳风,他会助你。我那寺庙,还得请道长为我选址择‘风水’!”

淳风笑道:“好说,好说!”

了然续道:“除却拜访李大人,贫僧还欲到眉州,拜见知府范大人,求得一纸批文。不曾想,我佛缘至,在此与范大人不期而遇,幸会、幸甚!想必大人不拂佛意?”

一直端坐,闻了然言说的范斌,闻得了然相问,立时起身笑道:

“大师言重了!如今天下太平,今圣重道、重儒、重佛!建造寺庙,弘扬佛法,静化人心,乃功德之事。道、儒、佛落脚我眉州,自是大好事,本官求之不得,还须甚批文。范斌只望大师速速选址动工,日后此山风象塔、学馆、寺庙汇聚,有得闹热了,不知大师钱粮是否齐备?”

闻知府相问,大师言道:

“神女庵白云师兄处也为之筹办一些,眉州百姓士绅尽皆善良,化缘建庙,定然助捐者众多,只请李大人为贫僧选址,即可动工。青州士绅闻说钟崖山建寺庙,已有多人相助,大人你尽可放心,眉州两山寺庙会很快建成。”

知府笑道:“如此甚好!大师你选址后呈本府衙备案即可,只盼你早日动工。”

一旁李淳风笑道:

“看来知府大人比我等还急,既如此,大师请随我行,前些日淳风就知此山与佛有缘,故而留心。离风象塔不远处,面对琉璃江,那鹦鹉岭下呈鸡窝之势,正是大师建庙之地。”

言说后的李淳风又对知府言道:

“劳范兄巡看一番后,我等至江边相会。今晚回衙,淳风与范兄、大师有要事相商,此事已刻不容缓,我等回衙再议。”

言说后,淳风陪着大师出棚而去,范斌、李过、永亮三人也往山坡上行去。

同类推荐
  • 命兴大明

    命兴大明

    从现代穿越到陌生的大明朝,怎么样去生存?是否能适应陌生的生活?
  • 复楚传奇

    复楚传奇

    几百年的恩怨,五兄弟的联合,只为了百年之仇,为了项氏的天下。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的百胜之师惨遭败北,霸王无言面对江东父老,自刎乌江,霸王一死,项氏一族便惨遭屠戮,无一幸免,不过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埋葬项氏族人时,被朝廷分派下来埋尸体的一位平民,在一名已死的妇人怀中发现了一名婴儿,婴儿还有气息,那位平民便私自藏匿了婴儿,带回家抚养,项氏一族才得以保存,而这一切,谁也不知道,项氏的复兴之路,也在此起航……
  • 重寻近代中国

    重寻近代中国

    中国政治精英利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系列战败编织了一整套饱受外族剥削、欺侮为内容的“民族叙事”和“历史建构”。但在中国经济崛起的背景下,持续强化“悲情叙事”正在将中国从世界大环境中孤立。马勇从现代化视角出发重塑中国近代史,一方面重新评估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功过是非,理清世界走进中国的路径及客观效果,另一方面剖析在现代化冲击之下,中国走向世界的艰难过程。
  • 帝国如梦魇般淹没

    帝国如梦魇般淹没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止转动,变迁的是时代,更迭的是王朝,唯有那兴衰得失的历史规律亘古不变,在每一个王朝身上重复上演。本书从历史上的25个王朝出发,深入探讨王朝兴衰的原因,揭示朝代更迭的秘密,向读者全方位展示各个帝国从崛起到淹没的历程。
  • 陌上行

    陌上行

    所有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都需要保护!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需要捍卫!
热门推荐
  • 豪门少夫人:总裁的小保镖

    豪门少夫人:总裁的小保镖

    因为自家无良老爸的嫌弃,直接被“卖”给了战友的儿子当保镖,本来以为是份好差事,结果发现这就是一个大麻烦·······为毛除了保护雇主人身安全外,还要解决雇主的生理需求兼顾洗衣做饭,当司机;传言,总裁是高冷禁欲系男神,温暖表示,他就是一个大尾巴狼
  • 易烊千玺,忘记你太难

    易烊千玺,忘记你太难

    “如若修的三生苦,才能换来一世福。那么我这一世,就要有无数个三生。邂逅你,就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易烊千玺,我爱你......”百里千易烊玺
  • 夏雨新辰

    夏雨新辰

    她没有过下其他孩子一样显赫的背景,也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的惹人喜欢,她就是那么普通。她原本就想这样一直普通下去,可终究没想到上帝就喜欢和她开玩笑,在面对那么多的层层阻扰当中,她选择不了面对,只好跟着成了恶魔.....或许,是有那么一个是男孩的天使才会使她觉悟了吧.....。樊星沐晨,能不能——不忧伤。
  • 这个厨神有点帅

    这个厨神有点帅

    欢迎来到做菜带特效的美食世界!灵气复苏来了,人类却没有进化。进化的,是香飘十里的珍馐美味。美食之道升为大道,我吃故我在。美食称尊的世界,吃货杨逸开启了一段咸鱼而快乐的人生。(附言:生活流美食文,唤龙等拉风特效大后期才会出现。)
  • 黑暗圣器

    黑暗圣器

    命运之锁链不可挣扎,命运之战争从不停歇。拥有不同能力的被古代英雄执着之心所选中的人,为了不同的目的,走上了彼此战斗的宿命的棋局。在这场迷雾茫茫的棋局里,谁胜,谁败?
  • 玄天战神

    玄天战神

    玄天战神,融诸天血脉,闯九天十地,所向披靡,战无可敌!会炼丹、能炼器、通铭纹。我无所不能!!
  • 谁将被淘汰

    谁将被淘汰

    近日,国家人事部研究员吴德贵指出,随着中国入世,在某些行业和领域高素质人才“走俏”的同时,有“八种人”将会“滞销”,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将遭遇麻烦事,即将被淘汰,成为“困难户”:知识陈旧的人、技能单一的人、情商低下的人、心理脆弱的人、目光短浅的人、反应迟钝的人、单打独斗的人、不善学习的人。而相反八种“走俏好销”、即将崛起的人,便是与这八种即将被淘汰的人刚好形成对立:知识更新的人、技能多样的人、情商出色的人、心理坚强的人、目光远大的人、反映敏锐的人、团结协作的人、善于学习的人。
  • 盛宠娇妃:皇帝,请和离

    盛宠娇妃:皇帝,请和离

    堂堂设计天后竟然穿越了!成为尚宫局毫不起眼的宫女,看她如何一步步上位,成为皇后,凤倾天下!
  • 欧先森,快点跑

    欧先森,快点跑

    霸道又闷骚的欧凌有个技能,就是经常能把天给聊死,无人能敌。比如,某日成功将呆萌小胖瓜骗进总裁专用梯之后……比如,小胖瓜喝醉酒撒酒疯之后……又比如,好心上赶着要送小胖瓜回公司上班的时候……可是能怪谁?自己把天聊死的,那么就算开挂也要补回来!所以欧一霸开始奋发图强,努力地打“排位”提升自己的IQEQ,以身作则,成功地展示了从青铜晋级王者的霸气追妻之路。
  • 学神有主:盛宠娇妻

    学神有主:盛宠娇妻

    第一次遇到楚意,季祁看他犹如看一个聚宝盆,会生钱的那种。恨不得天天见到,可惜,未果。两年后,再次相见,却成了同班同学,空了许久的同桌的位置,成了这人的专属位置。季祁看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男同学。可是……这个男同学居然对她有非分之想?“楚同学,学校第一条校规不准早恋,请你正视。”“哦?是吗?我怎么不知道。”欲再争论,季祁最后的声音渐渐消失……经年流转,季祁最庆幸的一件事就是“缘分让我们相遇,和你携手共度一生是我最大的心愿,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