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5600000038

第38章 不冷静的华沙起义 (3)

——关于华沙起义的情报交流,还有一个近乎恶搞的乌龙事件。在8月9日和斯大林的会谈中,米柯瓦伊契克提到了他们手里有个苏联大尉卡卢金,希望通过他和罗科索夫斯基取得联系云云。而事实上,不知道波兰人是装糊涂还是真糊涂,这个被当成红军联络官的卡卢金早在1942年就被德军俘虏,后来参加了红军叛将弗拉索夫领导的“俄罗斯解放军”——估计斯大林同志了解到这个“李鬼”的背景后得郁闷一下吧!当然,苏联确实向华沙城内空投了情报员,比如代号“奥列格”的伊万·科洛斯中尉。不过有资料说他发回的情报没少揭国家军的短,诸如起义的同时对犹太人、乌克兰人、共产党员等举起屠刀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政府和军队当然不可能全力支持华沙起义——毕竟起义的目的是反对苏联、排挤苏联,那么,苏联凭什么要支持你们呢?

8月13日,塔斯社发表声明,把流亡政府事先没有向苏军指挥部透露任何有关起义消息、没有与其协商向华沙进攻时间的前前后后,向全世界公布。16日,在给丘吉尔的信中,斯大林明确表示,在进一步了解华沙起义的过程后,他确信这“是一个轻率的、骇人的冒险举动”,表示苏联和“华沙的冒险行为”没有关系并且不承担任何责任。后来斯大林干脆把华沙起义的发动者称为“一帮罪犯”,说他们为了夺取政权而“把很多几乎是赤手空拳的人民推向了德国大炮、坦克和飞机的炮口”(某种角度上,他是对的)。

但是另一方面,红军确实并非故意放任德军镇压起义者。红军一方面实力确实受到了巨大的削弱,不能拿出更大的力量支援起义,而且红军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支援起义者。

在华沙起义前,红军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刚刚进行了代号为“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巴格拉季昂是1812年抵抗拿破仑入侵的格鲁吉亚裔俄军名将,在1812年9月的博罗季诺战役中为国捐躯),经过激战取得了不小的胜利。红军的四个方面军并肩作战,粉碎了敌“中央”集团军群并重创了敌“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解放了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和维斯瓦河东岸的土地。但是,经过这场战斗,红军无论在人员还是装备上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苏军的伤亡和失踪人数将近18万,外加近3000辆坦克和近2500门火炮。不仅如此,德军在撤退中不断破坏桥梁、铁路、公路,因此使得红军的损失无法尽快补充。考虑到1920年的苏波战争中,在有“红色拿破仑”之称的图哈切夫斯基指挥下曾同样占有巨大优势的苏俄红军在华沙城下的前车之鉴,站在苏联的立场,红军似乎就更加有理由在维斯瓦河畔转入休整、停止进攻。

事实上,即使在西方,也有很多声音指出,苏联在此停止进攻更多的还是自身实力有限。英国的利德尔·哈特就指出,苏联对华沙起义的消极反应,主要是出于军事原因而不是出于政治动机,不管有没有起义,红军都会在华沙城下停止进攻。而同是英国人的杰弗里·罗伯茨、艾伯特·爱克赛尔在其著作中也持相同的观点。甚至就连一些德国将军也指出了这一点。如曾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情报部部长、集团军司令的库尔特·冯·蒂佩尔斯基希将军也提到,8月1日华沙起义爆发时,苏军先头部队也已经几乎弹尽粮绝。

此外在这个问题上,斯洛伐克的起义可以作为一个旁证。这场起义在时间上和华沙起义大致相同,而在政治上却是反德亲苏的,而最终的结果也是相同的。

8月29日,共产党领导下的斯洛伐克游击队举行大规模起义,攻下了斯洛伐克的大片地区,其中包括班斯卡·比斯特里察等主要城市。为对起义进行支援,苏联红军以及在苏联组建的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发起喀尔巴阡·杜克拉战役,进攻喀尔巴阡山的杜克拉山口。经过血战,红军和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虽然在10月6日占领了杜克拉山口,但是由于德军实力增强、起义军配合不力等原因,8日红军被迫停止了进攻。而斯洛伐克的游击队也在德军的压力下,被迫再次退回山区重新进行游击战。

当华沙起义爆发时,距离华沙较近的红军部队是在谢德尔采地区的第47集团军和在维斯瓦河东岸的布拉格(普拉加)接近地的坦克第2集团军。此外,波兰第1集团军等三个集团军正在华沙以南大约40公里的马格努谢夫附近渡过维斯瓦河开辟登陆场。

8月2日,德军和苏坦克第2集团军在普拉加方向上进行了战斗,德军在战斗中具有优势——在这一地区德军集中了四个师,其中包括坦克第4师、“赫尔曼·戈林”坦克第1师等精锐部队。除此之外,在华沙前沿地带的德军精锐部队还有党卫军“维京”第5坦克师和“骷髅”第3坦克师,以及其他数个坦克师和步兵师。此后,红军多次向德军阵地发起攻击,但始终没有什么效果。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并仍然付出不小的伤亡,但是从后方得到的新兵补充,不仅数量少,军事素质也很差,对战斗力的提高没有太大的作用。最终8月29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左翼部队转入战略防御。

直到9月11日,苏联第47、第70集团军、波兰第1集团军等部队才重新腾出手来开始攻击维斯瓦河东岸的布拉格区。至9月14日,红军解放了布拉格区(按照罗科索夫斯基的说法,“这才是波兰首都举行起义的最合适时机”——前提是起义者从华沙城内向东突击,夺取维斯瓦河上的桥梁,那么就可能解放并守住华沙,而这也是他所能期望的最好的结果)。随后在9月16日到23日,为了援助起义军,波兰第1集团军司令官贝林格将军率领登陆分队渡过了维斯瓦河,但是却发现对岸本应由起义者控制的地段却由德军占领。波兰军队虽然在河西岸浅滩上建立了桥头堡,但是却承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国家军甚至没有和他们进行联系。最终在23日前,遭受了严重损失的波兰军队撤回了东岸。在美英的空投失败后,9月13日至10月1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也空投了包括步枪、子弹在内的大量物资。当然,应该说红军空投的效果也并不好,因为在起义者控制区内很难找到适合空降的地点,而且物资损坏也比较严重。

说完了苏联,我们再来说说美英方面。流亡政府刚刚制订出起义计划就告知了英国政府,并请求英国政府给予援助,但英国方面也只是承诺提供物资装备。在起义爆发的数日后,8日起,从意大利出发的英国飞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向华沙起义者空投了武器和补给品,但由于空投高度过高,其中不少物资落入了德军控制地区。随后英国空军在13日起的三个夜间,又出动100多架次的重型轰炸机进行空投,但效果依然不好。后来英美空军降低了空投高度,但是这却导致了损失的增加。随后,英美开始寻求在向华沙提供援助上与苏联配合行动的可行性——包括支援起义者更多的武器装备,轰炸华沙的某些地区和空投波兰伞兵部队,由美国的轰炸机使用红军控制的机场进行“穿梭飞行”,但是始终得不到苏联的同意——问题到这里成了一个类似“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的问题:苏联不让美英使用苏联飞机场,美英偏要使用苏联飞机场……双方电报往来倒是热闹,只是苦了那些在德军炮火中苦等着美英援助的波兰起义者。据丘吉尔回忆,9月18日,104架中型轰炸机飞到华沙进行了一次空投,当然,为时已晚。不管是盟军还是苏军的空投最后都成了“空”投——损失巨大,杯水车薪。

不管怎么说,出于战时的同盟关系,筋疲力尽的苏联无论如何还是对起义进行了一定的支援,也并非西方一些人所说的袖手旁观坐视不理,虽然这种援助应该只是斯大林出于维护同盟关系的考虑而进行的,而且可以推测,起义如果是由波兰人民近卫军等组织发起,则苏联的支援会更多一些(比如同意美英用苏联基地对起义者进行空投——当然,如果真是波兰人民军或者人民近卫军发起起义,美英估计也不会提这个要求,而且起义的结果依然未必会成功)。事实上,当西方要求帮助的时候,只要没有什么特别的“阴谋”,斯大林还是会伸一把手的。比如,当德军在阿登发起攻势的时候,斯大林就应美英的要求提前进行进攻以牵制德军——也是在这次行动中,红军(当然还有波兰部队)于1945年1月一举解放了华沙。

——退一步讲,就算是斯大林内心阴暗到借德国人的刀杀人,那又能怎么样?美英会一拍桌子和斯大林翻脸,为了华沙轰炸莫斯科?当然不会。国际政治中实力永远是第一位的,拳头多大,嗓门就有多高。斯大林在这方面显然有巨大的优势,而波兰流亡政府归根结底只是一个流亡政府,是一个棋子而已,而斯大林则是一名棋手。必要的时候,棋子是应当被舍弃的。这也就是卡廷之后相当一段时间西方保持沉默的原因,为了波兰而得罪苏联,这赔本的买卖当然没人会做。只是可惜,大多数波兰人看不到这一点,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沉浸在悲情之中——这就不应该了。

说了这么多,一言以蔽之,华沙起义中,流亡政府出于自身反对苏联的目的,过早、过于仓促地在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发动了起义。说重一点,流亡政府的“政治家”出卖了他们的人民,人民的热情成了他们用来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美英和苏联(虽然不情愿)为了支援华沙起义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至于苏联的按兵不动,军事成分即使不是首要原因,也是一条重要原因。

说了华沙起义这么多的问题和阴谋,但是通过这些,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次起义中那些真正的英雄们——华沙人民。

虽然有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这次起义归根结底是华沙人民为了追求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斗争,他们的爱国热情值得我们尊敬和佩服——那些以血肉之躯和德军坦克相搏的战士、用砖块等简陋武器反击德军的市民、在瓦砾中从容战斗到最后一息的伤员、在齐腰深的污水和毒气中宁死不降的起义者……对他们,我们仍怀有深深的敬意。正是因为他们的爱国热情,即使在人民波兰时期,这次起义也受到了纪念。在1964年和1984年起义20周年和40周年的时候,人民波兰都发行了纪念邮票。

下面的文字来自华沙陷落前最后几次广播之一:

“公正的上帝……您的英雄们是一些士兵,他们用左轮手枪、汽油瓶作为武器跟坦克、飞机、大炮搏斗。您的英雄是那些妇女,她们在弹雨纷飞的炮火下护理伤员、传送信件,她们在炸得倾塌的地下室里搞炊事、喂养小孩、供应成人。她们安慰死者,减轻他们的痛苦。您的英雄是这些孩童,他们在还在冒烟的废墟间安静地嬉戏。这些就是华沙的人民。”

这些,才是波兰真正的英雄。

同类推荐
  • 谈谈唐伯虎的爸爸

    谈谈唐伯虎的爸爸

    我认为自己写的是一部考证体小说,有可能开创了一种新的流派……
  • 登陆诺曼底

    登陆诺曼底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
  • 朕才是天子

    朕才是天子

    天啊,刘邦,项羽,张良,韩信,虞姬,吕雉等人居然都是现代人,由于种种原因让一群穿越时空的好朋友不惜拔刀相向,且看一群现代人在古代的恩怨情仇。
  • 自觉

    自觉

    自觉者,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体现自我意识,更能感知人生的深刻内涵。本文主人公,在自觉之前的前世,默默无闻,无名无利,只是一个生活在劳苦大众之间的平头百姓,一生的积蓄只有一身的实践技能,骨子里继承的老话,艺多不压身,什么时候都凭手艺吃饭的朴实勤劳之小民。在重生之后,凭借着实实在在的四十余年的工作和人生经验,在异世他土开创了老百姓式的神龙帝国。鏖战四方,建立基业的故事。本文为种田建设文,在生产制造中崛起,在征战中感悟,如喜欢此类型文体的朋友,让您与老耕一起相约,遨游在异世他乡,共同分享其带给我们的愉悦,有你相伴耕之梨将无往不利,耕耘出肥沃土地,在您的播种下,收获汗水侵染的果实。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世人皆盼自己有个官大钱多的好爹,可生在乱世的刘和却摊上了一个忠厚仁义的傻爹。袁绍和韩馥联名推举老爹当皇帝,他坚决不干!部下公孙瓒瞒着老爹吃里又扒外,他视而不见!袁术骗老爹一起去长安拯救小皇帝,他真信了,然后派出五千精骑南下,结果……摊上这样一个憨傻老爹,刘和彻底暴走了!
热门推荐
  • 洪流之歌

    洪流之歌

    人类末日之战的洪流涌动之时,所有人都会卷入其中。超凡者也无法置身事外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只有清香似旧时

    只有清香似旧时

    她,出生于前清遗老之家。庶出、眼疾和古怪的性情让她失去了家人的关爱。疼爱她的叔叔带她去日本治疗,她却在另一个家庭找到了温暖。她厌恶家人的冷漠与虚伪,一生都在寻找抚慰心灵的良药。然而,爱被“罪恶”束缚,情在坎坷中煎熬。努力换取一个自由身却难以寻觅心灵安栖的地方。 她,出身于同一个家庭。嫡出、美丽和讨喜的姿态赢得全家人的赞赏。她随丈夫赴欧美,博得上海滩的浮华与追捧。人们说她天生好命,但她同样厌恶那个冷漠虚伪的家。大起大落的人生背后,她唯一渴望的是一个幸福温暖的家。然而,她爱的男人永远爱着别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是你妖后大大

    我是你妖后大大

    凌憬,可盐可咸可甜的夜店女王,一夕酒醉。得罪了人人闻风丧胆的大佬阎幽煞。逃命途中,意外身亡。从此踏上穿越不归路,等等?这个二皇子怎么和现代男神一毛一样??再等等,大佬怎么成了国师??子啊!!带我走吧!这个打开方式有BUG!为了男神上位,和国师斗智斗勇。最终以0.5分的比喻险胜。可笑的是,登基之日成了我的丧命之时。魂归地狱,却见跪满一地孤魂野鬼:“恭迎妖后回城”!
  • 我和仙女在荒岛

    我和仙女在荒岛

    高中生乔穆乘坐飞机途中,遇到不明龙卷风闪电雷击,飞机坠海,一群美国黑人拳击手、、、、、
  • 炮灰小悍妻

    炮灰小悍妻

    十年前她不过是炮灰一名,十年后,她勇敢选择了一条她上辈子唾弃的那条道路,爬上了那个人的床,成为她的小情人。当然,不仅仅如此,她还要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梦想。梦想一:成为金主的老婆。梦想二:金主只能有我一个。梦想三:我还想做大牌影后,哼。金主:乖乖的伺候我,这些梦想都会成真。
  • 泣婴

    泣婴

    熟悉的叫唤声以及婴儿啼哭,如同恶魔踏在这片布着阴霾的土地上,传出的脚步声。——来抓住我。【更新时间:周三周六22:00】
  • 神殇之雀儿

    神殇之雀儿

    自从进入宗门的那一刻起,霉运和谜团就一直伴随着她。单纯的心思在与邪宗虚与委蛇中慢慢转变,亦正义邪的性格使她走上了杀戮之道,这条路还能否回头......
  • 长沙方歌括

    长沙方歌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