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2000000023

第23章 择偶秘方 (3)

一谈到正题,各国记者就开始询问冰川消融产生的影响。我们怎么也没想到,艾尔布莱齐觉得冰川消融没什么影响。他幽默地说:“大家都来看冰川了!”好家伙,按照科学家的说法,冰川消融促进了旅游生意,游客还以为来晚了就看不上了呢。在旅游旺季,阿莱奇冰川能吸引五六万游客,大部分是外国人。那么冰川消融对当地百姓有什么影响呢?艾尔布莱齐说,靠旅游谋生的当地人住在山的另一边,他们的生活没什么影响,他们也不来看冰川。”阿莱奇冰川体积巨大,如果全部融化,按照每人每天一升水的用量,它能供应全世界六年。由于各国记者一再追问冰川消融的负面影响,艾尔布莱齐又幽默地说:“这附近的水电站能获利,因为下山的水多了。”天哪,这哪里是负面影响!

后来,科学家终于想到了不利影响,他说:“全球变暖为高山旅游业带来挑战。由于冬季温度升高,德国的一些滑雪场只好移到海拔更高的地方。”听到这儿,同行的印度记者对我说:“我们国家那么多人连干净的水都喝不上,他们却让我们减排,就为了冬天滑雪少爬几米山?他们把气候搞砸了,现在却让我们来收拾!”

陪同记者的另一位科学家格林沃德博士则提醒大家:“冰川融化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会,比如雪崩和滑坡。另外,如果影响了冰川的景色,旅游业会受到影响。”说来说去,冰川消融的速度并不惊人,所以当地人不太把它当回事。另外,瑞士监测、预报、应付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强,一旦有灾,可以提前通知当地百姓转移,损失不会太大。

采访期间,瑞士的高山牧场引起了我的兴趣。为了养牛,瑞士人不惜在海拔2000米的高山上砍树种草,开辟人工牧场,而且牧场的生存全靠政府补贴。20世纪80年代以来,瑞士的农业补贴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有了政府的慷慨资助,农民为奶牛买的保险中居然包括空中救援。牛是平原动物,在山上走路难免摔跟头。如果牛在山上受了伤、得了病,直升飞机就会把它们运到山下诊治,养好了再送回高山牧场。这样的赔本买卖源于瑞士对农业自给的重视,代价再高,政府也要保证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这看上去与气候变化无关,其实,农业适应能力是气候变化对人类的最大挑战之一。对于瑞士这样的发达国家来说,农业就业人数仅占总就业人口的5.4%。无论从产业结构、科技水平,还是资金支持来说,富裕的瑞士都有充足的资源适应气候变化。但是在发展中国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非洲:不一样的气候变化

告别瑞士,记者团兵分两路,一队去了东非肯尼亚,一队去了西非的毛里塔尼亚,我加入了西征队伍。毛里塔尼亚是撒哈拉沙漠西部的一个欠发达国家,可耕种土地只占国土面积的0.2%,大部分人口靠农牧业为生。首都努瓦克肖特位于西海岸,从首都往西都是沙漠。全国只有一条主干路,连接首都和沙漠中的城市。西征之前,有人跟我说,到了毛里塔尼亚用不着担心迷路,因为全国只有一条公路。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协助下,记者团深入沙漠腹地,五天走了2500公里,深刻感受了生存和发展的艰难。以能源为例,老百姓烧水做饭用的是木炭,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植被破坏。烧炭就要砍树,沙漠国家里的树本来就不多,政府也规定了伐木制炭的指标,可是实践中执行不力。前文提到的格林沃德博士20年前曾在毛里塔尼亚工作三年,据他讲,当年曾有援助机构鼓励当地人用电,但是没有成功。因为不但要提供电,还要铺设输电线路、提供家用电器,投入太大。

水也是大问题。最近几年,干旱是毛里塔尼亚外债高筑的重要原因之一,30%的人口遇到季节性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就是说,天一旱老百姓就要饿肚子。当地人把干旱归结为气候变化。UNDP的工作人员把我们带到南部城市基法附近的一个山谷,我们沿着干涸的河床,踩着滚烫的石头一直走到山谷尽头,才找到了残存的绿色植物和一潭绿水,但是附近已经没有百姓居住了。

干旱严重影响了百姓生活。沙漠里的水井很深,人力提水太费劲,要用毛驴拉,才能把水提上来。UNDP帮助一些村子搞了太阳能项目,用水泵把井水源源不断地抽到蓄水池里,既不浪费,又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灌溉。但是UNDP不可能为每个村子安装这些设备,对于当地人来说,无论是太阳能电池还是修建除了一望无际的沙漠,毛里塔尼亚还有700公里海岸线。我们来到距离首都努瓦克肖特北部160公里处的渔村Mamghar。这个村子有150户人家,世代以出海打渔为生。村长对记者们说:“我们村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没有毛里塔尼亚的时候就有Mamghar。以前,毛里塔尼亚有句谚语,‘想打渔就去Mamghar’。现在鱼少了。”我们问村长,能感觉到气候变化吗,村长十分肯定地说:“当然,天气冷的时候和暖的时候海里的鱼不一样。现在鱼不按着季节来了,总要晚两个星期。”

毛里塔尼亚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但是由于近年过度捕捞,破坏了近海植物并且加剧了沿海的沙漠化。村长说:“以前我们出海,肯定满载而归。如今在海上待一两天都捕不到鱼。20世纪80年代政府开放渔业后,二三百艘带发动机的外国大船没完没了地捕鱼,从来不停。我们没饭吃只好向政府要救济,以前从没出过这种事情。”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政府建设了沿海国家公园,Mamghar渔村在自然保护区里,附近海域禁止带发动机的渔船和外国船捕鱼,但是过度捕捞的影响仍没有消除。

毛里塔尼亚的工业化

处于初始阶段,温室气体排放微乎其微,气候变化更多地意味着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如何生存、发展。沙漠化、土壤退化、自然资源过度开采等生态问题在欠发达国家具有普遍性,如果进一步恶化,很可能引发政治和安全危机。这并非危言耸听,达尔富尔就是前车之鉴。在苏丹西部的达尔富尔地区,阿拉伯人和黑人因为争夺水和草原屡发冲突,目前已经造成20万人死亡、250万人流离失所。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把这场人道主义灾难的根源归结为气候变化。他写过一篇文章,叫《达尔富尔的气候罪人》。文章里说,大约20年前,苏丹南部降雨量开始逐年下滑。由于降雨量减少,苏丹边远地区的生活物资开始变得匮乏。达尔富尔地区的暴力冲突就在旱灾之中爆发。达尔富尔的阿拉伯牧民和土著黑人原本相处融洽,共享井水,但在旱灾到来之后,农民们担心放牧会毁坏土地,把地圈起来拒绝牧民进入。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双方时有摩擦,最后升级为大规模冲突。潘基文写文章的目的是警告世界,非洲许多冲突都是因水源和食物安全而起,如果对气候变暖听之任之,类似达尔富尔的问题还将在世界各地出现。

木船上的篝火

既然气候变化关系到国际安全,那么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从我做起,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前面说过国家之间的利益难以协调,其实关键是个人的生活方式难以改变。归根到底,国家代表的是老百姓的利益,而老百姓的利益来源于平时的日子怎么过。那么谁更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日子呢?

尽管西方在环保意识方面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面,但是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个人生活方式的转变。根据联合国2003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美国是20吨,澳大利亚是18吨,中国是3.2吨,印度是1.2吨。发达国家的百姓愿意为缓解全球变暖放弃奢侈的消费模式吗?发达国家的百姓能把人均一二十吨的排放量“自我绿化”到三四吨吗?

仔细审视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和环保意识,人们会发现,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占上风的不是有利于全人类的绿色思维。早在千年之交,80%的美国人、66%的欧洲人就认为自己是环境主义者。然而,事实告诉我们,“绿化”每个人的消费模式任重道远。十多年前,克林顿政府曾打算针对石油和煤征收碳税。但是,老百姓和能源企业老板反对,于是计划泡汤。老百姓当然支持环保事业,尤其是口头上。不过一旦环保干扰了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哪怕是一点点,阻力必然出现。再举一个例子,几年前,英国航空公司曾倡议乘客买机票时多掏几个钱,以弥补自己旅行造成的碳排放,结果却是有人喝彩、无人响应。问题的症结还在于大多数人不能适应环保的生活和消费方式,这是一个世界通病。

我在日内瓦参加研讨会期间,曾和一个当地记者谈到公共交通问题。他说,四口之家从日内瓦到巴黎坐火车并不比开车便宜。出于环保考虑,他每次出游都极力游说家人坐火车,但是最终仍是开车,原因不外乎经济、舒适、自由。最近几年,欧洲许多大城市都掀起了环境友好的自行车运动,伦敦、巴塞罗那、斯德哥尔摩、里昂、阿姆斯特丹名列其中,但是深入持久的并不多。自行车不过是这些城市交通的点缀而已。城市道路情况、自行车租赁、维修、停放点的维护都是问题。时髦的群众运动终究无法改变广大百姓的出行习惯。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地球发热都是西方发达国家惹的祸,而我们可以无动于衷。恰恰相反,发展中国家正在重走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路子,如此下去地球将面临灭顶之灾。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里说:“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不发达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来者未来的景象。”快一个半世纪过去了,这句话仍然没有过时。我们不妨拿北京的情况做个例子。首都的路越修越宽,可是交通越来越堵。为什么?小汽车太多。上班高峰期间,多少小汽车里只有一个人?你想让这些刚富裕起来、追求生活质量的白领改变生活方式?他们宁可堵在路上,也不会去骑自行车或者挤公交!但是开车上班一路堵就应该是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吗?既然那么多人选择堵车出行,恐怕也有他们的道理吧。

在日内瓦的一次讨论中,UNDP日内瓦办公室负责传播的副主任法布雷(JeanFabre)反思了西方创造消费需求以拉动生产的发展模式。法布雷曾经在一家世界闻名的家用电器公司工作,那个公司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开发消费需求。他认为很多人为制造的消费需求根本没有必要,且浪费了大量资源。比如频繁更新换代的手机,时尚得让你刚买了一个就发现新款更时尚。时尚消费是什么呢?大概是一种先进文明吧。

法布雷引用了甘地的一句名言。一个记者问甘地:“您怎么看待西方文明?”甘地说:“那可能是个好想法。”20世纪早期,甘地就意识到,如果印度按照英国的发展模式实现现代化,地球将不堪重负。因此甘地号召人民驱逐现代西方文明,反对金钱至上和追求物质享受。在气候变化的争论中,我们不妨重温甘地的另一句话:“世界为每个人提供所需,但无法满足任何人的贪婪。”(Thereisenoughforeveryone’sneed,butnotenough敦大学学习法律。forevenoneman’sgreed.)在甘地的思想中,人与人、人与其他物种是平等的。为了生存繁衍,各个物种应该在大自然中各取所需、和谐相处。而工业技术的发展导致了部分人对大自然的掠夺和对弱者的剥削。甘地提醒世人反思自己的需求,体谅其他人和其他生灵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用现在的话来说,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话又要说回来,有几个现代人愿意像甘地那样布衣素食,放弃异彩纷呈的消费文化呢?

或许这样的人不是主流,但是幸好这样的人存在。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谈到气候变化时,曾经警告世界:“关键是生活方式。吸烟损害他人健康,对此人们达成共识并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生活方式中的浪费呢?”目前,越来越多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百姓正在享受工业化带来的生活便利,他们正在重复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在尤努斯眼中,购买高耗油的汽车与地球的生存法则背道而驰,“你怎么能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让你的生活方式摧毁这个星球呢?这就像在木船上聚会时点燃了一把篝火”。问题是大家都想围着篝火享受生活,谁来关心船呢?

同类推荐
  • 树人文库-触动一生的神话故事

    树人文库-触动一生的神话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安全与自救

    安全与自救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进行功能性扫盲,努力使扫盲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以及个人发展相结合,力求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为学习者提供生存、生活及发展所必需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他们现代生产与生活的新观念、创业求发展的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
  • 秋获集

    秋获集

    本书分中国春节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年节两部分,介绍了春节的形成及演变、春节的习俗、古代宫廷的春节礼仪、港澳台地区的春节活动、中国春节在海外等内容。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实践教学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实践教学

    为适应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第三次全教会提出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一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无疑对中小学教学管理提出挑战。显然,过去中小学教学管理与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不相适应,广大一线干部教师呼吁,中小学教学管理亟待改革,如果不紧紧抓住管理这根缰绳,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不可能的。
  • 一生要读的1000条西方谚语

    一生要读的1000条西方谚语

    本书从大量的西方国家谚语中精选了磨砺思想、鼓励好学、陶冶情操、教人处世并富有时代气息的谚语1000余条,以激发当代青少年奋发向上的精神。
热门推荐
  • 叶落云浮

    叶落云浮

    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存在意义是什么?我们到底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未知的东西,面对死亡是又该怎样?孤独,冷漠,阴谋,大义,亲情,友情,爱情,十四岁的少年面对这世界的真相,又该何去何从?
  • 快穿我某得感情

    快穿我某得感情

    1V1,快穿,逆袭,虐渣,沙雕产物一个身世凄惨少女的奇幻之旅……不,一个苦逼少女的莫名奇妙穿越,遇见了一个奇奇怪怪的系统管理员,还拥有了一个不靠谱的系统。管理员:做任务去顾阑珊:我懒管理员:攻略目标对象去顾阑珊:我懒管理员:扶老奶奶过马路顾阑珊:我懒。(把懒惰贯彻到底)管理员:目标对象要死了。顾阑珊:我这就起!!#论怎样变得这么懒##任务员在线调教##怎样让高贵冷艳的管理员臣服#
  • 独尊天上天下

    独尊天上天下

    孤独的站在绝颠,他不知道自己该干嘛。生命仿佛失去意义。直到她的出现,光的出现。他!回来了,天上天下,独尊。
  • 诸天轨迹

    诸天轨迹

    叶枫身上多了个单人无限冒险终端,这里可以买到无数有趣的东西,可以学会无数有趣的能力,于是他去了警匪都市与许正阳、陈家驹、袁浩云激斗,在江湖中与风云煮酒,在《仙剑》、《蜀山》中御剑长空,偶尔也帮着清扫清扫丧尸,或者帮终结者对付对付天网……
  • 18号侦探社

    18号侦探社

    吴奇找到侦探社,却到了异世界。天上飞剑,公鸡比汽车还要大,这里的人都能修炼,可他偏偏是个普通人。异世界里,最不缺的就是人命。这也让他强烈感知到一件事,时间就是生命,不做任务就得死。他不但得在规定时间去破案,还必须在有效时间接受任务。于是,吴奇带着的18号侦探社,开始了新的人生。
  • 万界通行

    万界通行

    崔神无意中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玩的东西,那就是--随便他拿起什么奇怪的东西丢在水里,就能开启通行阵,到达一个与他丢的这个物品属性相同的异世界里面。他曾去过剑侠世界,然后收了个剑仙回村子当保安。他还去过二战战场,然后弄了辆坦克回村子来退敌。。。。他还曾经丢过一个妹子下海,跳进去到异世界一看···回来后他就成了老司机···
  • 成为法师的我

    成为法师的我

    张悦然,一个普通的高三毕业生,当别的同学开始收到清华北大亦或是蓝翔、新东方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却收到了一些奇怪的信。蓬莱术法大学,蜀山剑仙专修学院,昆仑文武学院,现在的骗子都开始看修仙小说了么?
  • 七日为限

    七日为限

    七天很短,七天也很长,热血小帅哥在系统加持下,经历各种危险,游走在生死边缘,阻击罪恶,除魔卫道,成为生活另类的救赎者。
  • 当黑魔仙穿越到古代

    当黑魔仙穿越到古代

    不过就是看守黑魔法图书馆时踩了本书,竟然穿越到人类古代,莫罗拉黑暗之神,不要这么搞吧!幸好原身家庭关系简单,正直帅气爹爹疼爱,温柔美人娘亲宠溺,本以为就此可以开始咸鱼生活,可谁知天降大锅带走帅气爹爹,而伊诺为了自己的咸鱼生涯不得不走上了解救爹爹的道路,一路过关斩将,破解多件悬案,因此成为整个长安城泥石流闺秀,也因此结识了大理寺少卿陈慕,与他开启了朝九晚五无双休的欢喜冤家道路小魔仙人设灵感来自电视剧巴啦啦小魔仙,无电视剧原型,背景不重复
  • 我的小鱼

    我的小鱼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一条愿意用心呵护的小鱼,她美丽而脆弱,渺小而孤独,却是毕生真爱。季筱虞在人生最困苦之时遇见了北柳,两人相依为命,北柳一往情深,却没有治愈她内心的伤口,三年后,青梅竹马的向翎见季筱虞自甘堕落,不知不觉心疼,不知不觉付出,不知不觉深爱,季筱虞也不知不觉动心,创伤一点点愈合,由于一次机缘,两人更是逾越了最后的底线。然而,因为现实的枷锁、刻骨的默爱,季筱虞狠下心与向翎情断义绝,在那句“我愿意。”说出口的那一刻,向翎万劫不复。五年之后,向翎以帝王的高傲姿态回归,面对瘫坐在地,泪水冰凉的季筱虞,他一脸淡静,空洞的眼中只剩下冷酷无情,“你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