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2000000020

第20章 声名显赫的成功人士 (3)

其实,英国警方一直在打击街头寻春的嫖客。1998年至1999年,英格兰西约克郡警方实施试验项目,对抓捕的嫖客进行再教育。警方内部报告承认,该项目效果不理想。2001年8月,英格兰和威尔士警察获得逮捕街头嫖客的权力。对于警察来说,这不是份好差使。尽管英国的夜晚寒风阴冷,装扮成妓女的女警不得不衣着暴露地走上街头。不仅如此,她们还要藏好无线话筒,录下确凿证据。然而,有经验的嫖客用词考究,比如“你做生意吗?”至于做什么生意,你知我知,就是不明说。即使铁证如山,抓捕成功,被捕嫖客有的惊呼上当,有的居然义正词严地训斥警察:“可悲!这是警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恐怖分子遍布各地,你们却在这儿浪费时间!”

近些年来,警方在各地都配备了打击非法卖淫的专门力量——“治恶小组”。但是毕竟警力有限。伦敦的“治恶小组”只有六名警察,抓嫖数量沧海一粟。即使抓了,做个记录也就放了。有些地方的警察采取“指名道姓加言辞羞辱”(nameandshame)的办法,在报纸上公开寻春客姓名和车牌号。这招儿比较有效,但是时间长了,抓到的嫖客都变成了外地人,本地人都另辟蹊径了。对于打击嫖客的做法,一个有25年买春历史的男子在英国《卫报》上匿名发表过一篇文章。他说,打击街头寻春是徒劳的,因为嫖客可以轻而易举地换个地方,他们熟知哪些地方能满足自己的欲望。他还断定,就是街头嫖客都消失了,妓女也不会老老实实地在屋里待着。因为她们往往毒瘾缠身,都迫不及待地走上街头。

对于街头抓嫖的警察来说,有一件事情让他们十分感慨:嫖客竟然来自各行各业。开时髦玲珑车的青年、驾驶“大奔”的80岁老头、政府官员、地方贤达,社会各界应有尽有。开车寻春的人车里也挺热闹,有的车里有小孩座位,有的车里坐满了人,还有的车里坐着情侣。更让便衣气愤的是,送比萨的少年和开出租车的黑人没话搭话、骚扰不断。一个女便衣曾对记者说,一个收了工的司机曾把一辆偌大的公共汽车停到她身边,要求她上车“做事”。“我真不知道他哪儿来的钱,难道把卖票的钱给我吗?”

街头抓嫖是有争议的。不少妓女政策专家坚决反对。他们认为这种劳动密集型的警方行动劳民伤财、弊大于利,而且会导致更多的伤害妓女事件。道理很简单:警察摧毁了“老据点”,妓女只好开辟“新战场”,新环境不利于妓女辨别危险。警方也对此类行动的长期效果表示怀疑。但是,有总比没有好,至少可以给出门的嫖客提个醒:别碰上警察。

爱丁堡的萨拉曼德(Salamander)街。科尔伯格街的居民把妓女赶走后,萨拉曼德街成为许多卖春女的新战场。但是没过多久,房地产商开始在这里建造住宅。随着城市的发展,爱丁堡市对妓女和嫖客的打击力度逐年加大。根据2007年10月份通过的法律,对嫖客的罚款增至1000英镑,按照当时的汇价折合人民币约15000元。2008年8月,曾有社会团体提议恢复港口区的“卖淫容忍地带”,市政府认为是“倒退”。

性工作者的未来

西方有各种各样的非政府组织,它们的任务是摇旗呐喊,为组织代表的人和事业争取权利。为卖淫合法化呐喊的组织也不少,不过他们从来不用妓女(prostitute)这个词,取而代之的是性工作者(sexworker)。性工作者不但没有贬义,而且蕴涵着卖淫也是正常职业的含义。在英国,的确有很多性工作者站出来,说卖淫是自己的职业选择,卖淫是一项和其他工作一样的谋生方式,不应该受到社会歧视和法律制裁。

2008年三四月间,英国爆出一个大新闻。曾经13岁就被牛津大学录取的数学天才苏菲亚·优素福(SufiahYusof),居然为了交房租在网上招揽嫖客。英国小报《世界新闻》记者在网上发现了优素福的艳照和联系方式,并找到了她在曼彻斯特的狭小公寓。记者了解到,23岁的优素福以每小时130英镑的价格,每天中午11点到晚8点接受客户预约。她虽然早年就被名校录取,但是由于个人生活经历坎坷,并没有完成学业。为了完成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经济学硕士的研究生课程,她只好靠卖身半工半读。这则新闻震惊英伦后,优素福再次接受了《世界新闻》采访,这段采访视频至今仍在网上挂着。在采访中,年轻漂亮的优素福虽然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但表情从容镇定,并为社会对卖身女的歧视打抱不平。她说:“这一行中的许多女性既聪明又有能力,她们的工作很专业。对她们侮辱和蔑视的行径令人羞耻。”出于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优素福没有透露客户的详细情况,但她说“有些客人十分可爱,极具魅力,是每个女孩子向往的约会对象”。但是,半年后优素福向舆论低头了。2008年年底,她公开承认自己做错了,并立志投身社会工作。

在英国,有许多探讨卖淫行业治理的论著,治理途径无外乎全面禁止、依法治理和承认该行业合理存在。优素福对媒体的态度转变,反映出一种主流观念。即,讨论归讨论,这种行业终究无法得到主流价值观的认可。有一本书的结论既幽默又不乏深度。书里假设了一个场景,并把问题抛给了读者。这个场景是这样的:一个干了半辈子妓女的母亲对自己的小女儿说:“孩子,妈妈干这行积累了丰富的职业经验和工作技巧。你长大后接妈妈的班,妈妈把所有让男人出大钱的高招儿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你,你一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哪个母亲能对女儿说出这番话呢?

Ⅲ漫步欧洲

法国南部艾斯小镇的一尊石雕像,雕像下刻着三句话:我为谁而生?谁为我无眠?我身许何人?

来自瑞士山谷的爱情秘方

爱情,永远是说不尽、说不清、说不透的话题。

如何寻找意中人,乃人生大事。这个问题之难不在于没有答案,而是答案太多,多得让局中人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在将信将疑的徘徊中,心理学家出现了,媒体人登台了。这两拨人互相配合,把各种学家开出的情感指南用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和网络轮番包裹,铺天盖地地砸向心烦意乱的情感消费者。市场经济嘛,一旦需求刺激了供给,后者就要变着花样地一边迷惑一边满足前者。至于产品质量,优胜劣汰有个过程。虽然顾客有权选择,但是情感偏方这东西一旦使用,就无法退换。消费者只能吃一堑,长一智。

心理学家与情感向导

在全球化的今天,交通和通信技术异常发达。时代为越来越多的“外来和尚”和“他山之石”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如何选择人生伴侣,同样有外国经验可供参考。我认识的两位瑞士心理学家在这方面就有多年研究和高深造诣。

葛安倪和葛碧建夫妇一起学习、生活、工作了半个世纪。1980年,他们在瑞士首都泊尔尼开办了私人心理诊所,家庭问题是他们的咨询重点。葛安倪的研究领域是性学,曾经出版过一本小册子《性生活、婚姻关系与精神成长》,这本书还被翻译成了中文。葛碧建以精神分析见长,对催眠和释梦很有一套。我们中国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国人也不例外。葛氏夫妇既搞心理咨询,也四处讲学,参加研讨会。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两个人的足迹遍布60多个国家。现在,两位老人已经退休,经常在中国搞培训,还起了中国名字。

西方的心理学流派很多,兼容并蓄是这一行的职业传统。在一些外国人开的心理诊所里,墙上贴满了咨询师学习各种治疗方法的培训证书。证书越多,表示心理师了解和掌握的治疗方法越丰富。满墙的证书还有另一个效果——促销,跟我们国家饭馆里老板和明星的合影有异曲同工之妙。与西方相比,我国的心理咨询业十分薄弱,但是最近十来年,心理咨询成为热门。大概是因为日子好过了,大家都向往精神愉悦。另外,大众传媒也推波助澜。大城市里层出不穷的时髦杂志和电视访谈节目,都相中了心理咨询加感情问题这一新增长点。似乎“心理咨询”这四个字一出现,再扑朔迷离的家务纠葛和闺中秘事统统脉络清晰、迎刃而解。

于是乎知心姐姐和主持人都变成了心理医生,争先恐后地为局中人出主意、想办法。这样的节目是否有效姑且不谈,市场是肯定有的,而且正迅速扩张。拿葛氏夫妇来说,1996年他俩首次来中国讲学。当他们发现中国需要普及心理学专业知识后,便作出决定,把余热发挥在中国——成立咨询公司,搞些心理培训打发退休时光。没想到,公司成立后老夫妇忙得不亦乐乎,培训课程一个接一个。他们索性在北京和珠海都安了家,回瑞士的时间越来越短。参加培训的什么人都有,但是搞专业咨询的并不多,不少人都是抱着好奇心来的,比如教师和一些职员。可见同胞们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后,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葛氏夫妇的培训课程迎合了这种需求,重点讨论婚姻、情感和子女教育等让凡人操心的大问题。这大概是培训受欢迎的主要原因。谁不想过舒心日子呢?

深山取经

世纪之交,葛氏夫妇时常受邀在北京举办讲座。我听了一次觉得不过瘾,便经常上门请教,后来逐渐成为忘年交。2004年去英国前,两位老人热情地邀请我留学期间去瑞士旅行,于是有了第二年夏天的瑞士之行。葛氏夫妇家在瑞士南部的小村庄兰达,地处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山峡谷区。山谷地区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有数不清的终年积雪的山峰。比如经常在明信片上出现的马特宏峰就离兰达不远,一到夏天,慕名而来的各国游客络绎不绝。这些景点之所以闻名于世,不仅在于老天爷赏赐了自然风光,老百姓对大自然的精心呵护同样功不可没。比如马特宏峰脚下的采尔玛特和被誉为“阿尔卑斯之珠”的萨斯菲,这两个小镇子内完全禁行汽车,以保证空气不受丝毫污染。不过,当我走进这两个镇子时发现,想开车也不可能,路太窄,游人太多。

葛氏的家原来在瑞士北部城市比耶,一栋五层楼房的诊所兼住宅。决定去中国后,他们卖了楼房,在山谷里租下了一幢木屋的二层。山谷里的生活犹如世外马特宏峰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登山勇士的身影在峰顶的积雪上依稀可辨。桃源,平静而安逸。城市里的躁动和喧嚣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深山鸟空鸣”的幽静和走在楼板上发出的咯吱咯吱声。我曾经问葛氏夫妇为什么不在瑞士山谷里享清福,他们给我讲了一个笑话。

天堂是什么?天堂是英国人当警察、法国人当情人、意大利人下厨房、瑞士人管银行。地狱呢?地狱是英国人下厨房、法国人当警察、意大利人管银行、瑞士人当情人。言外之意,就是瑞士人没有生活情调。在葛氏夫妇眼中,瑞士人是山里人,有刚毅的性格,但是不善于表达情感。葛碧建老爷子是波斯移民,具有东方人的幽默。他有一次嘲笑瑞士人的无趣,说:“你知道瑞士人去哪里度假吗?撒哈拉沙漠!多愚蠢。脑袋上顶一个火辣辣的太阳,脚下一片大沙漠。除此以外,啥也没有,还不如在山里待着。”说罢,他哈哈大笑。按照老爷子的逻辑,中国的确是个好地方,光这份热闹就世界无双。恰恰是这份热闹中的躁动,让葛氏夫妇的心理学有了用武之地。

他们平静了一辈子渴望热闹,而躁动的中国人却需求一份精神生活的安逸。在兰达小住期间,我经常骑自行车去附近的雪山看风景,沿兰达到采尔玛特的山间公路徐徐而上。由于登山游客大多坐火车,这条保养得很好的山谷小路上几乎见不到什么人。在对幸福的认识中,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一个人在山谷中游荡不就是被大自然拥抱着的天人合一吗?每每想到此处,不由得一阵阵窃喜。不过,骑车上山的筋疲力尽又在不断提醒自己,路上如果有几声同伴的欢声笑语,上坡肯定多几分轻松。人嘛,毕竟是社会动物,关系的产物。即使被美景拥抱,如果不能与人分享,很难说体验到了真正的幸福。如何找到共同享受幸福的伴侣呢?这是将自然美景纳入眼帘后的任务。

每天下午回到木屋,我就跟葛氏夫妇一起做饭聊天。木屋里现代化办公设备一应俱全,电脑、互连网、复印机、传真应有尽有,唯独没有电视。多亏了没有电视,我们愉快的晚餐闲谈才能持续到临睡前。我刺探最多的,就是选择人生伴侣的原则。聊起这个问题,两位长者的真知灼见不但轻松幽默而且富有生活智慧,言语中还充满了心理学知识和长辈经验。于是乎,有了这份择偶秘方,现在公之于众。老一辈对感情持严肃而现实的态度,这份秘方的目标是建立长久而稳定的两性关系,读者应该是想结婚的人。

同类推荐
  •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本书在厘定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概念、阐释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化背景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在梳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中,在“扬弃”哲学观的指导下,从组织保障制度、考评激励机制、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创新与突破。本书成书过程中,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充实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 好故事教出好孩子

    好故事教出好孩子

    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而每个故事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本书360多个哲理小故事,分别从勤奋好学、自强自立、志存高远、诚实善良、团结友爱、宽宏仁爱、机智勇敢、忠诚守信、谦虚谨慎、乐观向上等多方面为家长提供素材,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进行针对性教育。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智慧防骗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防骗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现代人智慧全书》,从生活各个方面介绍各种各样的现代人智慧,包括读书术、防骗术、教子术、修身术、做人术等。
  • 《歧路灯》称谓研究

    《歧路灯》称谓研究

    本书共三部分,对《歧路灯》中的称谓进行了归纳与整理,从语义学角度将称谓分为八类,即姓名称谓、亲属称谓、拟亲属称谓、敬谦称谓、排行称谓、身份称谓、职业称谓、俚俗称谓。
  • 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本书从班主任的素质修养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的组织与设计等方面对班主任的工作艺术进行了系统阐释。
热门推荐
  • 那飘渺

    那飘渺

    “我们这缥缈的浮生,到底要向哪儿安宿?”——郭沫若
  • 萧闫都市行

    萧闫都市行

    萧峰为了宋辽两国人民能够止戈换来和平,偶然的机遇穿越到了现代寻找天下太平之法,认识了一个因为一粒诺氟沙星胶囊而扬名的医生闫亿,他也是处处受着现代人的排挤,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两个难兄难弟最后都会有怎样的境遇呢,本书一一做了幻想解答。大侠萧峰,神医闫亿两个分别来自古代和现代文明下的人物最后的命运又将如何?
  • 枪神纪之混沌世界

    枪神纪之混沌世界

    战斗,未来,希望,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人类的旅程,这源于他们无止境的索取,贪婪的本性,能源争夺的战争正在不断的上演,战火和血痕绘出新的世界,钢铁和生命交织着战歌,正义与邪恶或许永远不会停止争斗,但那些被称为枪神的人们,注定要重新书写历史,属于你的历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竟然能预知未来

    我竟然能预知未来

    (提示和悬疑分类无关,灵气复苏向!!!)“这是一周后的高考题,还有双色球二等奖中奖号码!”“你在逗我?”验证后的落寒高呼:“我要发了,我要当首富。”落寒穿越而来获得预知系统,先知一日,富贵十年!“是否领取新手大礼包?”“是是是!领取!这个必须领。”【一年后的今天灵气全面复苏】“什么,灵气要复苏了,不,我要当首富,不要玩命修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七豆八笑

    七豆八笑

    豆逗的生活从到了少梁国就发生了变化,温文尔雅的管言,青梅竹马的洛水,捉摸不定的风一,让豆逗不知该何去何从,,,,
  • 浅夏忧伤

    浅夏忧伤

    她因为为就一位与他素不相识的女生,而被他记住了。她因为一次昏倒而结识了哥哥的好盆友,他冷酷而聪明。你还记得樱花树下那美好的约定吗。夏日的风,轻轻吹拂着我的脸颊,让我们一起来谱写着夏日之歌----【浅·忧】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哈佛家训(最新升级版)

    哈佛家训(最新升级版)

    家训,是家族里的长者为家庭成员、后代子孙所规定的有关持家、立身和处世的训诫,是家族成员必须遵守的法则。那么,设定家训应该以什么样的价值观作为依据?我们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又是什么?我们对孩子的未来该有什么样的期待?富兰克林·罗斯福、乔治·W·布什、贝拉克·奥巴马、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都曾就读于世界最顶尖学府——美国哈佛大学。这些成功人士对于子女的教育方式当然大多来自于他们曾经就读的哈佛大学。哈佛之所以高居当今世界大学之巅,是因为在这里有顶尖的教育专家,他们能用正确的训导,帮助孩子们设立自己的奋斗方向和目标。在哈佛大学,孩子们能够充分体会到真、善、美的含义,他们能够主动完善自己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