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83000000028

第28章 牛津乌云 (2)

除了语言,同样让我难堪的是知识面。很多在其他国家属中学生水平的常识,比如以色列问题、巴尔干问题、印巴问题,我都知之甚少。原来总以为自己缺的是“理论”,现在才意识到,我的基本知识信息的匮乏不比理论薄弱的问题更轻。这使我深刻体会到专业学术研究和公共信息传播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虽然成长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国内媒体对国际新闻的报道依然极其有限,分析和评论基本不存在。媒体对国内的报道也是日复一日,用同样的话语,信息量小,更谈不上分析性或者批判性了。我是到了英国之后,挣扎着看点报纸和电视,才第一次体会到实证信息的力量,体会到,调查、分析、辩论、反思不是为学术而学术的工具,而是民主社会里大众的自然要求。我反复感概,在这要的社会条件下,学者们自然要刻苦工作,系统搜集数据,发展严密的逻辑,以和别人的观点竞争,面对公众的拷问、经受历史的检验。

社会科学的学术水平归根到底要靠社会环境来推进。近1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界有重要的发展,选题越来越真实,分析越来越深入,这一变化很大程度上由中国整体思想环境的变化而推动的。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所谓“左-右”的争辩,以及以《南方周末》为代表的媒体平台,给社会科学界带来了新生机。

我语言不行,知识有限,可又偏偏给自己加压,要掌握人类学的理论“真谛”。这个压力直接来源于当时国内社会科学界的理论焦虑。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知识分子思考的主要是两个问题:一,如何理解“文化大革命”、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二,如何重建国民经济和社会规范?

对前一个问题的探讨多半集中在哲学和意识形态领域,通常是宏大余事,高度抽象。而后一个问题则要直接干预政策的设计,要做方案,出规划,其中最活跃的通常是有理工科背景的学者(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计划生育政策)。这两者在实践中完全可以并存而不矛盾,很多活跃在1980年代的知识精英,就在二者之间来回穿梭,产生巨大影响。

但是居于哲学思辩和政策设计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专业社会科学研究处在边缘地位。到我进大学的时候(1990年代初),情况开始有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国家在1980年代末之后加强了对意识形态争论的控制,知识分子在经历了巨大的风波之后,也对意识形态和政治哲学争论推动兴趣。另一方面,知识分子成为技术官僚的道路一度受阻,自觉不自觉地边缘化。在这种情况下,学院工作者视专业化的实证学术研究为其主流活动,专业上的自主性成为主要的追求。当建构自主话语的时候,我们猛然发现可资利用的理论资源相当有限。

比如,对一个事实现象应该怎样在概念上界定,在方法上从哪里开始,我们几乎没有什么积累。于是导致了对西方理论的深切渴望,和对自己不足的募大焦虑。“海归”学者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学生的额外尊敬。“你用的是谁的理论?”成为了一个甚至在闲谈中都不可回避的问题;说不出一些大人物的名字,将会是一种尴尬。大量的西方理论著作被翻译成中文--不少翻译生吞活剥,无法卒读。(比如,我发现一个令人吃惊又叫人捧腹的例子是,哈贝马斯一本书中的“后现代主义”被译成了“邮政现代主义”!)但是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学生,对理论和貌似理论的说法似懂非懂,反而更觉得神秘莫测,妙不可言。因此,到牛津读博士在当时也不算是件小事,我自己、以及我的朋友们把它看成是孙悟空去西天取经--要去寻求人类学的“真经”。

牛津在表面上满足了我的理论饥渴。当时的西方人类学正流行所谓“流散国外”(diaspora)的说法。“流散国外”宣称要重新思考民族国家、文化、历史、认同等等。它把人类学从1980后期开始的文学化或者文本化趋势推向极端,用相当复杂的语言层层缠绕,无穷辩证。我事后体会到,这些研究经常没有什么关怀或者问题。它们要说的是一种状况,一种情况,和这个情况景下的个人体验。它拒绝清晰的定义,拒绝严密的推理,强调一切真义都蕴藏于文本的叙述之间,要靠读者自己去领悟。我去那些研讨会或讲座,只能听懂其中三分之一的句子,但是这并没有使我对这个范式作重新的思考,反而让我变得更为焦虑。

博士生到了牛津之后不久,就要决定论文选题。我要做非中国研究的心不死。当时我对印度和澳大利亚所知甚少,甚至毫无兴趣。我本来想做东南亚,但是担心部分东南亚国家在历史上受中国影响比较深,现在又有大量华人在,怕别人认为我去外国找中国的影子。我也因此觉得,东南亚和我的背景差别不够大,不能达到我想象的要直面不同、文化震撼、大彻大悟的效果。

同时我也想过非洲。非洲是英国社会人类学、甚至是全世界的社会人类学最重要的是研究基地,产生了一系列基本的人类学理论。非洲对我来说也很神秘,因此很“正宗”。但是考虑到我学英文已经困难到这个地步,再学第三种语言并不现实。最后在综合考虑下,我选择了印度。对语言的考虑也促使我将“技术移民”确定为目标群体,因为那样我可以完全用英文采访。而我选择悉尼作为移民城市的案例代表,则是因为我听说那儿的生活费用要低于绝大多数印度移民聚居的城市。而且从直觉上判断,我认为研究澳大利亚应该比已经引起广泛兴趣的美国更有趣。

尽管基于这些现实的考虑而选择了这个题目,但是在申请晋升为博士候选人的时候,我不得不装作自己有深厚的理论储备。根据牛津的体制,我们第一年的学生叫做“试用研究生”,一年以后要交一篇“厚实论文”(a substantial piece of work),详细论述自己的研究计划,经过答辩,以晋升为正式博士候选人,在此之后才可以开始实地调查。我花了一整年的时间来疯狂阅读(或者更准备地说是用眼睛来扫描书籍)和抄录短语,在西方后现代人类学的文字轰炸之下作无力挣扎(不是要抵抗,而是要进入而不能),发挥我所有的想象力编撰了“厚实论文”。

该报告称,我的研究要描述“流散于国外的空间”(diasporicspaces),具体针对在悉尼的两个印度移民群体:医师和IT专业人士,比较他们在家庭和工作场所中体验到的“流散经历和感受”,要对这个多维度、多层次、分裂而又整合、随时变动而又历史悠久、既是想象的又是实体的空间举行解构又重构……这完全是我似懂非懂照猫画虎。

我相信我的长篇报告在牛津大学人类学学院--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学系--的百年历史留了一笔。在答辩过程中,一位主考官两次忍不住脱口而出outrageous(“怒不可遏”或者“气死人了”)。气过之后,两位主考官还是咬咬牙让我过。主考官们的答辩报告指出,我本来没有资格成为博士候选人,“但是经过思考之后,我们认为让这个学生重写报告也不会有什么益处。因此我们决定让他先去澳大利亚调查试试看”。系办公室看了这个报告不免惊慌,和我联系要谈话,幸亏我当时已经到了澳大利亚。我说“幸亏”,是因为在那种情况下,只能越谈越糟。如果两位主考官真要我重写“厚实”,我确实可能崩溃。

阴云低垂,这是那一年牛津留给我的所有记忆。在那年,我申请了几项补助金来支持实地调查,结果全军覆没。我不得不用牛津的奖学金来支持实地调查,同时学习上世纪的拓殖者,积极开发多种生存策略,以最低资金投入获取最大身体能量。我发现煮玉米是相当不错的食物--便宜、便于携带、真饿的时候也会觉得滋味不错,澳大利亚的清水玉米,应该记得我探索、寻找新世界的艰难第一步。

雪上加霜的是,2000年7月的一个下午,存有我所有资料的笔记本电脑在澳大利亚被偷走。我只能安慰自己说这个贼还算仁慈,要是他光顾我再晚一点,损失将更大,我恐怕无从回忆、重录访谈的诸多细节。

同类推荐
  • 男人要放养女人要圈养

    男人要放养女人要圈养

    本书记录了许多真实的案例,以前所未有的漫画式语言,对都市男女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大胆剖析解构。
  • 败退中国:知名外企溃败迷局

    败退中国:知名外企溃败迷局

    国际正规大型企业在中国频频受挫,世界的,为何不是中国的?中国通行,却又为何不能通行全球?这其中固然不乏其自身经营技能的问题,然而大多数源起“水土不服”,而水土不服的根源就出自不习惯或不接受体制内无所不在的“权本灵魂”。
  • 读者文摘:最珍贵的礼物(上)

    读者文摘:最珍贵的礼物(上)

    《读者文摘》以温情的风格面对广大读者,用持久的、人性的观念打败颓废、腐朽的东西,不追求过眼云烟一样的热点,守住人性道德最根本的观念,就是真、善、美。只有人性的东西,才能征服人心,即使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还是应有所敬畏。人性中简单朴素的真、善、美可以拯救、平衡人的心灵,读者文摘在平淡中蕴藏着真、善、美的力量。在人文关怀中温暖,抚慰读者备受创伤的心。
  • 原创经典作品:父亲的墓志铭

    原创经典作品:父亲的墓志铭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单向街003:复杂·性

    单向街003:复杂·性

    单向街系列,坚持“纪录、探索、批评”的理念。以非虚构类的报道、评论,摄影作品为主。将全世界最好的作品引入中国,鼓励一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将更多年轻人重新吸引到书籍、艺术与思想的情绪中去。《单向街》的特性,在于它思维的更年轻化与更敏锐的时代感。内容与时代贴得更近,中国正是一个各种社会实验的万花筒。在设计上他更与国际潮流接轨,在写作上它则试图树立非虚构类写作的标准。它还建立起一支以调查性记者、年轻学者、摄影师、艺术家为主的作者队伍。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呆萌甜心奋斗吧

    重生之呆萌甜心奋斗吧

    中考失败后的打工小妹卿酒酒为救一只猫惨遭车祸,而因祸得福重生
  • 我的短裙

    我的短裙

    她已经一忍再忍,为何他仍咄咄相逼?结婚前夕,他明目张胆的去会前女友。她,只是一个他闲暇时候的消遣工具而已?当友情、爱情双双背叛,她还岂能再当弱女?臭男人,看招吧!
  • 异世我为妖

    异世我为妖

    是的,她承认,她是被闪电劈中的那个“妖孽”……奇怪了,怎么别人穿越都是扑街啊,睡觉啊,要么就是从空中直降啊……她竟然万死不死的被个雷劈了……好好好,醒来就被两个美男给争着抱着,搞得自己好像真是啥宝贝疙瘩似的。一摸自己的脸,哦靠!啥玩意,竟然一手的毛……不可置信的拿在手里研究,细细的毛啊,长长地,极富光泽,还在尾端优雅的显出微微的淡黄色……不是吧——穿越成妖怪了?!且看“小妖孽”如何在皇子的“宠物”里,俘获皇子的心,一步一步帮助那个“孤僻”的皇子取得了天下,赢得了后位!群号——64135196
  • 纵横天帝

    纵横天帝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兼纳术,炉养万千大道;分势术,手转天地乾坤;攻杀术,道衍无上轮回!一卷纵横诀,一条通天路,我为天帝,纵横寰宇!
  • 三个小仙女之修仙那些事儿

    三个小仙女之修仙那些事儿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形成一个平面所需要至少是3,建立一个界面所需要的支撑点最少是3,明确一个空间概念所需要的维度至少也是3,上百种,上千种颜色,所有的色彩也都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做人三十而立,不孝有三,三碗不过冈,三打祝家庄,3借巴蕉扇,三打白骨精。兵统三军,3节为令!上古有3皇,道家有3清,天有3宝:日、月、星。地有3形:高、下、平。今有慕容婷、南宫静、东方娟义结金兰,有酒一起喝,有帅哥一起泡。
  • 烟雨江湖行

    烟雨江湖行

    夏雷阵阵雨雨,落地声声,隆隆。雨花打落,谁曾绿枝头,烟雨少年行,彳亍缥缈影。雨过天晴,只怕阴云雷声,缺少万丈光明,只等雨霁云消,看我一往前行,乘风。挥手萧瑟,问一句:这个江湖,还能否修行?
  • 陆少的甜宠心尖

    陆少的甜宠心尖

    他F市的首富拥有着迷人的长相一脸妖孽,待人总是很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但唯独对她玩世不恭中总带着一种温柔,,她韩家大小姐,在朋友面前总一副大大咧咧,唯独在他面前唯唯诺诺,,偶尔撒娇,,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
  • 天界,来战

    天界,来战

    时少来袭,这是他的天下。撩妹?不!咋们的蓝颜伪男神励志要泡咋家大神!男女通吃!各方系统快快来助咋家宿主,完成这个重大的任务!
  • 王俊凯0h

    王俊凯0h

    【新书《TFBOYS之时代》已发,求支持】 明知这是一场意外,你要不要来?明知这是一场重伤害,你会不会来?总之我会,不管是哪一个我,都会不顾一切的来爱你如果我们的相拥只能隔着荆棘,那么我愿意用力、更用力一点地抱紧他!即使荆棘刺穿我的肌肤,刺进我的心脏,只要能距离他近一点、更近一点!
  • 超神主角光环

    超神主角光环

    恭喜你获得神级主角光环,你将从下面四个选项中任选三项,一:运气二:魅力三:看破四:修改现实苏渝想了再想,还是决定放弃魅力,选择修改现实。只见自己突然出现在一个猥琐的胖子家里,正坐在电脑桌椅上发出邪恶的笑声,一边扣着脚码着关于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