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6500000050

第50章 千古一个“秦始皇” (1)

嬴政实现了老秦人祖祖辈辈的梦想,从西陲出发,底定天下。现在的秦王嬴政,实际的控制权远超过周天子,也超过传说中的部落首领三皇五帝。

这就是伟人,他的伟大就在于他惊人的前瞻意识。

他登基仅仅26年,就完成了统一大业,这是后世任何人无法比拟的开创之功。在他统一华夏之前,“联合国”式的东周其实已经丧亡了28年。

历经28年的逐鹿、28年的烽烟,分裂的华夏终于被永远连接在了一起,并将矗立万世而不倒。

商周两朝是分封制,是松散邦联,而现在的秦国版图覆盖整个华夏,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封国了。

蛹化为蝶——国号未变,但实质变了。

最先意识到这一点的就是嬴政。

扫平六国后,嬴政想到的第一件事,是“正名”。他给丞相、御史下了一道谕令说:“天下大定,今名号不定,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是呀,秦王还能再叫秦王吗?名不正则言不顺,再叫“秦王”岂不是将来有退回关中去的危险?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和廷尉李斯受命,与70位博士商量了几天,提出一个方案:叫“泰皇”最好。他们认为,上古有三皇,即天皇、地皇、泰皇;这“泰皇”,就是人皇。

对这个方案,嬴政甚不满意。他认为自己功过三皇、名超五帝,叫一个泰皇哪成?于是下令:“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皇帝”这个词,最早在《尚书》里就有过,但不是嬴政的这个概念。因此嬴政所提出的皇帝名号以及对皇帝身份的神化,都是首创。

还有一个问题是,这皇帝传世怎么传?

第一皇帝嬴政,索性给臣下交代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今后就不要用谥法了,免去“惠文”“庄襄”之类的啰唆,“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这样,他本人当然就被叫做“始皇帝”。

这真是超级现代派的思维。

始皇帝嬴政,刚打下了天下,建立了开天辟地的大帝国,乐观得很;臣子们更不敢去细想“无穷”是怎么个无穷法。君臣的喜悦之情,从这世系的规定就可以看出来。如果秦始皇的憧憬能够实现,到清末也还是“秦三百五十世”左右,想想“万世”是什么样子,就连现代人也要犯晕!

谥法缘于周朝,废除谥法也是嬴政的独创。他认为,君王死后,由儿子和大臣给先王议一个尊号,带有评价的性质,是为大不敬,犯了“子议父,臣议君”的错误,今后,掰着指头数数儿就行了。

皇帝既然是前所未有,天下独一,那么皇帝的自称也要独尊。以前周天子或诸侯自称,说“我”的时候,就说“余一人(我一个)”、“寡人(寡德之人)”,都有点谦虚的意思在内。而秦始皇不同了,从今往后皇帝要自称为“朕”。以前这个“朕”字,也就是“我”的意思,不论贵贱谁都能用,今后它的知识产权只属于皇帝了。

皇帝下达命令,叫做“制”或“诏”;臣子上书,叫做“奏”。上奏文件中,凡是遇到“始皇帝”或“皇帝”一词,就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为什么呢?因为古代书写是竖着写,如何能容许别的字压在“皇帝”二字头上?

皇帝的名字也不能再提了,嬴政的名字叫政,那么凡是叫“正”的地名,都得改名叫“端”。皇帝的父亲庄襄王名叫子楚,楚国虽然已经灭了,文献也都得改叫“荆国”。

这套神化皇帝的礼仪,除了谥法在秦亡以后立即被汉朝恢复外,其他的大多被汉朝承袭,传至后代。这种唯我独尊的思想甚至固化为一种文化习惯,不论衙门大小,最高的头儿都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而且潜意识里希望最好把官职传至万世。

秦始皇的天下是靠武力所得,但他可不是武夫,知道权力的合法性还需要有天赐依据,于是他重新修正了意识形态,开始崇尚阴阳家邹衍创立的“五德循环说”。

“五德”也就是金木火水土。秦始皇认为,周朝是火德,循环下来就是秦之水德,为此他下令把黄河改名叫“德水”,黄河不干,水运就长久。

老秦人的祖宗是颛顼高阳氏,这位神人也叫北方之帝或黑帝,北方属水属阴,这就与秦的运势相合了。于是,大秦帝国的衣服、仪仗、旗帜都尚黑。

按照古人的方位观念,上下东南西北为六大方位。大秦帝国既然是无所不包,那就要崇尚数字“六”,帽子高六寸、车子长六尺、拉车的马要六匹等等。

秦始皇搞这一套,就是为了加固皇权的“合法性”,让你敬畏、让你服——知否?我的权力来源于天命。

至于具体的统治,光玩这套虚的当然不行,他的一项大功,就是建立了完备的中央机构和官僚体系。现代的读者,往往一看这个就头疼;其实认真地想想,最高权力出自中央,官员队伍服务于国家,有没有好处?当然有,那就是增强了管理效率,中央集权总比大小诸侯、领主各自为政好。

一个农业国家,涵盖了那么大的地盘,没有一个有效率的中央体制不可想象,更别说想传至万世了。尽管后来的皇帝姓什么的都有,但帝国这个框架,是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了,直至转化为现代中国。

改制这套花样,后来也有不少君主玩过,但只有秦始皇所玩的才有决定性的意义。

现在,秦国升格为秦朝了,有一整套的中央政府制度,自丞相以下,各司其职。要说明的是,秦朝的丞相沿袭旧制,分左、右相,秦俗尚右,但实际上左相往往更有实权,比如李斯很受秦始皇器重,他就是左相。

丞相是百官之长,等于皇帝的副手。秦朝的丞相只管执行,没有决策权。丞相下面能管的也就几个办事员,没有一个庞大的中央机构。此外还有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是用来分丞相之权的;太尉,国防部长,但徒有其名,皇帝才是军队总司令。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这就是权势显赫的“三公”。

再往下就是“九卿”了,“九”是言其多,大约有15个官职,分管其他。

此外还养了大批博士,专门议政,目的也是为了分丞相之权。

以现在的标准看,这些官儿的总数并不多。那时候的全国地域已经不小了,交通、通信和办公的工具都不发达,这样少的官员就能管理得过来,很令人吃惊。不像后世越发达,人头越多,设立官职好像不是为了办事,而是为了养人。

秦朝的地方政权,就是著名的“郡县制”,包括郡、县、乡三级机构。至于乡的下面,叫做“里”,就是居委会了。城里和交通要道上,还有“亭”,相当于治安队,刘邦那时就是治安队的队长。

秦始皇就靠着这一套体系一竿子插到底,管理全国的老百姓。他年轻狂傲,不把万民当回事,下令改“民”为“黔首”。黔首这俩字,不好看,也不好听,意思就是“黑脑袋瓜”吧。始皇帝到死也不知道,这“民”实际上有多厉害。

秦朝的政治、军事、财政,大事小情最后都汇总到始皇帝那儿去决断,这权力大得可怕,任何人大概都羡慕,但工作量也大得可怕。丞相、大臣只管执行,秦始皇要每一件事都说了算,他处理公文每天有规定重量(文件都是竹简),日夜往上呈递,看完一件就处理一件,不处理完就不休息。

秦始皇是个勤政的皇帝,深怕江山传不到万世;但他也没经验,不懂得分权给丞相。他倒是能吃得起苦,但他以后的太平皇帝都是含着金勺子出生的,哪能像他那样吃苦?

这样辛苦,他还是做了大量好事的,特别是在文化上,做了几件影响深远的事,堪称功在千秋。

归纳起来,就是“五统一”吧。首先是统一文字。

中国古代,有文字证明的历史是从商朝时起,可见文字是在商朝以后普及的。到春秋战国,文字已经从甲骨文进化到“金文”,也就是钟鼎文,刻在青铜器上。

这种金文,形制华美,各诸侯国在使用时,笔画也比较一致。可是其他刻或写在兵器、陶器、竹简和丝帛上的文字,就大不同了,有的字形差异很大。如果齐国人读不懂赵国的字,那太正常了。这就是《说文解字》上说的,“语言异声,文字异形”。

秦一统天下后,这事就显得比较麻烦,说方言咱管不了,可是皇帝的诏书发到南边的桂林郡,当地官员全不认识,那还怎么工作?秦始皇觉得这是大问题,就交代李斯他们来做统一文字的工作。

李斯等人领命,以老秦人习惯用的“大篆”为基础,吸收了齐鲁一带流行的蝌蚪文,创造了“小篆”,其优点就是笔画简略。为了普及,李斯用小篆写了《仓颉篇》、赵高写了《爰历篇》、胡毋敬写了《博学篇》,作为儿童识字课本,发到全国去。

在文字上更进一步的改革,是出现了更简单的字体“隶书”。这种新文字的创始人,是一位叫程邈的衙门小吏,因犯了罪,在监狱里待了10年,没事就琢磨文字演变,大有成就。秦始皇认为他太有才了,开恩予以释放,还把他提拔为御史。

秦始皇大概是批复公文批得太累了,认为写篆字跟画画一样,不科学,就命程邈发明一种更简便的新字体。

程邈这一研究,就不得了啦。他把篆字笔画转折处的圆弧形,全部改为直角转折,成为后世“方块字”的起源。从此,华夏主体文字就变得横平竖直、方方正正,与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的曲里拐弯分道扬镳。

当时秦朝实行严刑峻法,因此征发民夫、派遣戍役、监狱断案这类事特别多,文书工作繁重。这种新字体,因为易写,深受当时抄写文书的“徒隶”欢迎,一下就流行开来,后世也就把它命名为“隶书”。到汉朝,隶书已上升为主流字体。

秦始皇对文字的改革,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只可惜这文字后世并未冠名为“秦字”,反而给了承袭者以冠名权,叫成了“汉字”。

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建设强势文化,在后世还曾影响到周边国家。华夏族群之所以有强大的凝聚力,统一文字的作用,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至于说我们今天还在受用秦始皇的恩惠,这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

秦始皇的第二功,是统一度量衡。

度量衡,也就是计量标准,关于长短、容积、轻重什么的——也就是斤两、斗升、尺寸。这东西既跟国家税收有关,也跟老百姓过日子有关。秦国从商鞅变法起,就对计量标准进行了统一规定,官府每年都要校准一次。秦国的量制(升斗)也比较科学,是十进位制,不像齐国是四或五进位制。

秦始皇的统一意识特别强,他就是要把秦国的先进标准推广到所有的“新区”去。

同类推荐
  • 秦邪游世

    秦邪游世

    秦邪,由一个毫无血缘而又最为亲密的师傅取得名字。师傅是谁?秦邪不知道。自己的来历,秦邪也不知道。秦邪自懂事起就一直跟着师傅,直到有一天,师傅告诉秦邪:滚蛋吧,臭小子!
  • 汉之纹

    汉之纹

    一杯毒酒,让年仅十六的汉末少帝刘辩龙驭归天。但阴差阳错之下,那枚消失的传国玉玺重现人间,让刘辫得以死而复生。再活一世,又能改变些什么呢,如今皇权旁落,烽烟四起。面对满目疮痍的大汉江山,是苟活于世?还是力挽狂澜?
  • 天地英豪

    天地英豪

    崖山之后无中国!若是崖山之前,历史的车轮稍稍改变一点方向,那么结果又会如何?公元1236年,蒙古铁蹄残破四川。成都城破,一百四十万汉人百姓惨遭屠戮。沉睡许久的老天突然翻了个身,一段传奇就此展开。——————————————【起点第一编辑组签约作品】持续裸奔中,请关注。群:6162386
  • 穿越到汉朝那些事

    穿越到汉朝那些事

    我从一个无所是事的青年,到了汉朝用现在的科技自立为王的故事
  • 历史年鉴之1920

    历史年鉴之1920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热门推荐
  • 镜像法则之我在未来当法医

    镜像法则之我在未来当法医

    镜子里的自己是否真实,未来的世界是否如自己希望,最强法医,穿透世界,是否能在未来——这个法医没落的时代绝处逢生.这不仅是“我”的故事,也是镜子之下未来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民国之我要打鬼子

    民国之我要打鬼子

    体育老师穿越到民国,成为宠女狂魔民兵队长的女儿,开始了她揣着金手指的抗日人生……
  • 见灵之人

    见灵之人

    何不凡怎么都觉得奇怪,为啥自己的父母长辈给自己起个这么名字。四岁见怪,十岁打怪,二十岁就已经觉得见怪不怪,说好的鬼呢?说好的灵呢?为啥一家子爷爷姓谢,爸爸姓何?为何咱就不能享受一下平庸的宅男生活非得卷进这人类与某些个存在的战争里。灵不是鬼,但却比鬼狠百倍千倍,我该怎样回到我那本该平凡的生活里去呢?这就是一个纠结男的自述。
  • 大叔轻点爱

    大叔轻点爱

    青梅竹马,她深爱着他。没想到一场大火将她的梦毁得支离破碎,她什么都没有了,如今连幸福都没了…可是,这个要娶自己的大叔是怎么回事?“女人,我们天生一对。”富豪萧家未来的继承人?开什么玩笑,她才不会答应!可是在自己遇到危险的时候偏偏都是他第一个站出来,当真相被层层剖开,她才发现自己被拉入一个巨大的阴谋,“大叔,告诉我你到底是谁!”
  • 镜决命

    镜决命

    那面镜子是他唯一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事物他能否成功完成。。。
  • 捉妖大师兄

    捉妖大师兄

    羊角山小道士入世捉妖,却阴差阳错惹得各路女妖精倾心相许。总的来说,这是一个老流氓教育出来的小流氓在现代都市捉妖的故事。辛原:不要问我为什么总是和女妖精做羞羞的事情,其实我只是在保持初心……
  • 昭絮录

    昭絮录

    废柴如她,灵力低微还爱惹事,不是受伤就是丢灵器,不过还好总会有人护着她。自问没有那人护着难道就不能活了?嗯,活不了。再醒来后,才渐渐明白这一世是为何。
  • 机械战士

    机械战士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科技水平愈发强大。宇宙未知的世界正逐步揭开,然而,外星物种却有着另类的想法。。
  • 鬼田斋祭

    鬼田斋祭

    这是一个祭品和祭主的故事。六百多年前,赋雪公子在鬼田里种植出了一头女鬼,唤名月篱。豢养月篱到十五岁的时候,赋雪公子把她送上了祭台。结果,月篱发狂了。吃贵子,灭五族,还顺走了被她咬断半个脑袋的赋雪公子。———————————————人类命短,鬼怪命长。可偏生身为人类的赋雪公子是个老不死的。600多岁的灵魂,如花谪仙美少年的脸蛋,还顶着胤安第一贵子玉公子的尊贵头衔。月篱一觉从稻田里醒来。她怎么又成了赋雪那厮的祭品?还是心甘情愿、死心塌地、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