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32900000058

第58章 东南互保,老成谋国 (2)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末代皇帝溥仪嗣立后,他被加封太子少保,后晋太子太保,权位显赫一时。

鹿传霖的功名和影响力,远不及他的小舅子张之洞,却先于张之洞入参军机,且领大学士位,这实在让人觉得不公平。但古往今来,搞政治投机的人,往往都走捷径。对此,我们不予肯定,也无须多评。

老成谋国

姐夫退出了,张之洞也不好勉强什么,他只好敦促盛宣怀尽快与帝国列强订约。

五月三十日,经过多方努力,“东南互保”订约仪式终于在上海举行。盛宣怀和余联沅为代表,刘坤一、张之洞及三江两湖各省都派代表参加。

当日,双方议定了《东南互保约款》九条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十条,规定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

会上,各国驻华公使表示,只要参与东南互保的各省督抚确保治下和平稳定,除了正在进行战争的北方外,不需“忧虑我们这方面的任何攻击”。

东南各省倒是无忧了,但张之洞和刘坤一却不能不忧,因为他们已严重违抗了朝廷和慈禧的旨意,大有同朝廷分庭抗礼之嫌。

相信关于这一点,很多人提出过质疑。近年来,一些历史学者研究认为,张之洞在日、英、美等帝国列强的支持和操纵下,欲抛弃大清,做帝王之梦,即建立另外一个中华帝国。我认为这事并非空穴来风,以他当时的势力、地位、影响力和权谋手段来说,是可以实现这一切的。但他处事谨慎,圆滑机智,面面俱到,既不会授人以柄,也要给自己留足后路。

在签订《东南互保约款》的当天,他就联合刘坤一电奏慈禧,表达自己的苦衷:

“就目前而言,北方已同八国决裂,前途不堪光明,东南各省若再遭蹂躏,中国就无一片净土。到那时,会弹尽粮绝,全局瓦解,不可收拾。只有稳定各国,才能保疆土平安。纵观长江商务,以英国为重,但其他各国觊觎已久,只是惧英不敢动而已,而英国亦虑其他各国干预而不敢强占,我正可就其所忌相互牵制,此实委曲求全之策……  倘若各国一定要刀兵相见,派大队兵舰来长江攻我营台,如果真到了这种地步,臣等受恩深重,有守土之责,必将尽力抵御,存亡与共。”

这道奏折写得非常圆滑,滴水不漏,慈禧看后竟然赞赏他们“度势量力,不欲轻构外衅,诚老成谋国之道……”后来,慈禧还称东南互保与朝廷“意见正复相同”。

慈禧倒是搞定了,可《东南互保约款》签订后的第三天,慈禧的宣战令就在上海公布,盛宣怀担心八国知情会反水起兵,于是立即通知了张之洞。

张之洞闻讯后,非常冷静,他想到了两个应对措施。

第一,他和刘坤一商定,打死也不承认接到朝廷的宣战令,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不要改变东南互保的约定。

第二,继续扩大东南互保的面积,紧密动员其他各省督抚参与互保。在他和刘坤一的号召与影响下,先后有山东、广东、广西、浙江、福建、四川、陕西、河南等十几个省都参与了进来,面积相当于近半个中国。

张之洞策划的东南互保,尽管有抗旨和搞分裂之嫌,但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却是一种明智之举。因为《东南互保条款》的签订,避免了近半个中国遭受战火侵袭,确保了这片疆土的和平稳定,其目的和意义值得肯定。

然而,中国北方却没有这么幸运。在八国联军的侵犯下,中国北方真是山河破碎!

侵华战争

正如张之洞所料的那样,慈禧慑于八国联军的强大,宣战不到十天,她就反悔了。

六月初二,她通过驻外公使向各国道歉,并表示会保护各国使馆,并惩办义和团乱民。但这对于八国联军来说,一切都晚了。他们就是要教训一下慈禧和义和团。

六月十八日,八国联军占领了天津,直隶总督裕禄兵败后自杀身亡。裕禄死后,慈禧调长江水师大臣李秉衡入京防守。这时,慈禧的态度又发生了转变:主战!坚决主战!谁要是主和,谁就得死!

没过几天,总理衙门大臣许景澄和袁昶就撞到了枪口上。许景澄和袁昶是张之洞第一次主持浙江乡试时选拔的门生,他们都特别有才,却因为反对慈禧用义和团抵御八国联军而被处死!

七月初八,八国联军集兵三万自天津沿运河两岸向北京进发。这时,内阁学士、礼部侍郎联元,户部尚书杨立山,总理衙门大臣徐用仪,竟然不怕死地提出主和。慈禧怒不可遏,在端王载漪等人的怂恿下,慈禧一口气都把他们全杀了!

也就在这一天,李秉衡在通州抗击八国联军兵败,他也自杀身亡。至此,京师防守部队溃散,八国联军长驱直入。

七月二十日凌晨,八国联军集结于北京城外,向北京发起总攻。截至二十二日晚,他们基本上占领北京全城。

慈禧惊慌失措,慌忙挟持光绪皇帝和大阿哥溥俊以及皇族亲贵逃离北京。她的逃跑路线是经河北怀来、山西大同、太原,最后到陕西西安。慈禧逃跑后才想到中国必败,才想到求和。逃亡途中,她一次次电令总理衙门大臣奕劻和两广总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电令东南互保有功的张之洞和刘坤一为会办大臣同联军谈和。

这四个人,奕劻在北京,张之洞和刘坤一无须到京,需要到京的只有李鸿章。慈禧为了让他尽快进京,又令他复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慈禧看来,甚至在全世界的人看来,李鸿章是中国对外谈判的不二人选。

其实早在宣战之前,她就多次电令李鸿章进京,可李鸿章不希望五年前的事情再次发生,便拖着不动。可现在北方局面不可收拾了,他不能再袖手旁观,因此只好赶到北京。

滔天罪行

李鸿章赶到北京前,德军陆军统帅瓦德西已率兵三万来华。至此,八国联军总数达到十万人。攻占北京后,他们又分兵多路,分别攻占了山海关、保定、正定、张家口及山西等地。

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所到之处,奸掳烧杀,无恶不作,无所不干。天津被烧毁三分之一,北京更是一片残垣断壁,无数村镇都沦为一片废墟。攻占北京后,瓦德西还特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致使紫禁城、颐和园、西山、圆明园等皇家园林的奇珍异宝被抢劫一空。

最令人痛心的是,明成祖朱棣组织编写的《永乐大典》以及大清第一才子纪晓岚主编的《四库全书》,也遭到了致命性的毁灭或抢劫,这几乎给中华文化的传承带来了灭顶之灾!

八国联军在大肆抢劫、损毁中国珍宝和文化瑰宝的同时,还展开了疯狂而恐怖的屠城,致使无数义和团义士和平民百姓,都惨死在他们的屠刀和淫威之下。

最骇人听闻的是,法国的军队竟然持机枪钻进北京胡同扫射居民。最后,“北京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他们,任凭野狗去啃食躺着的尸体”。

这是一个英国人的真实记录。最惨无人道的是,八国联军对中国妇女的凌辱。

大学士倭仁的妻子已90岁了,竟被侵略军百般侮辱而死,全家人不堪其辱,最后俱死。

国子监祭酒、张之洞妻兄王懿荣,不堪忍受联军对中国妇女的凌辱,全家投井自尽。

同治皇帝的皇后的父亲、户部尚书崇绮的妻子和女儿被拘押到天坛,遭到联军数十人轮奸,归来后全家挖坑依次自尽。随荣禄赴保定护驾的崇绮闻讯后,也服毒自杀……

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同时,俄国又单独调集步兵和骑兵17万人分五路攻占东三省。他们所到之处,同八国联军一样灭绝人性,他们在东北制造了很多骇人听闻的事件。

东北尸横遍野,山河破碎,大地呜咽,一片狼藉……

闰八月十二日,俄军攻占沈阳,捉拿住盛京将军增祺后,又迫令其签订了《奉天交地暂且章程》,该章程规定俄国继续驻兵东北,中国军队不得留守,并拆除一切军事设施;东北行政官员的任用,要经过俄国许可;俄国在沈阳设总管,办理交涉东北一切事宜……

至此,东三省成了俄国独占的殖民地……

五、镇压起义,表忠上位

门生起义

在八国联军进攻中国北方的同时,国内另一支军队也在紧密集结,意图推翻慈禧,拥立光绪复位。这支军队便是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及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联合组建的自立军,领军人物便是张之洞的门生唐才常(1867—1900年,湖南浏阳人)。

唐才常和谭嗣同并称“浏阳双杰”,他于1894年考入两湖书院,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张之洞非常器重他。但唐才常愤世嫉俗,常常抨击时政,也是一个典型的愤青。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唐才常愤然指责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是“奸臣卖国,古今所无”,并极力赞扬张之洞“力争和约,直言敢谏,不避权奸,一时无两”。随后,他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一道推行维新变法,是维新派的骨干。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戊戌变法期间,谭嗣同邀请唐才常进京举事。然而,唐才常刚抵达汉口,慈禧就发动了政变。唐才常担心自己也遭慈禧通缉,于是逃到了日本。

特殊党派

在日本,唐才常和康有为、梁启超会合后,又结识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人孙中山。当时,孙中山在日本创立了兴中会,意图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一种新的民主和进步的社会制度。

孙中山深深地影响了唐才常,唐才常蓦然发现,以孙中山为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其思想要比以康有为领导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先进得多。因为孙中山推行的是革命,意在推翻满清王朝和封建社会;而康有为推行的是政治改革,意图推翻慈禧,力保光绪皇帝复位。也因为此,康有为等人又从原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演变成了“保皇派”。

唐才常在思想和行动上,比较倾向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但他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儒家教育,脑子里装的还是忠君爱国思想。因此,对于推翻满清王朝和封建社会这事,他一时还无法接受。那段时间,他的思想一直在保皇派和革命派之间摇摆,是一个处于两派之间的特殊人。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秋,唐才常同孙中山订立殊途同归之约,商讨回国以武汉为中心,在长江中游各省发动起义。唐才常回国时,孙中山和梁启超一起为他壮行,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豪情。

策划起义

唐才常回国后,在上海筹建“正气会”,后改名“自立会”,秘密联络“大刀会”等反清会党,发展清军力量,组建自立军,并在上海、汉口等地设立秘密机关,择机发动起义。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北方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大举入侵,清政府内忧外困。康有为、梁启超认为这是推翻慈禧、扶立光绪复位的绝好机会,于是联络唐才常趁此机会武装勤王,并答应提供资金和武器装备。

与此同时,孙中山也认为这是一个推翻满清王朝和封建社会的绝好机会,于是派兴中会会员吴禄贞、傅慈祥等人协助唐才常起义。随后,在日本留学的林圭、秦力山、毕永年等人也回国参加起义。

这样一来,起义军的成分就十分复杂了,既有保皇派,又有革命派,还有中国内地的反清派,而这几派起义的终极目标都不尽一致,唐才常该作出怎样的选择呢?同在日本一样,他依然在保皇派与革命派之间摇摆,于是他作出决定:推翻慈禧和清政府,扶立光绪复位,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国家。

密谋与反密谋

七月初八,八国联军进军北京。唐才常认为机不可失,于是秘密来到汉口,决定将自立军部署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要地,并计划于七月十五日同时发动起义。

唐才常为什么选择以武汉为起义中心呢?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武汉是“九省通衢”,南北交通枢纽,长江中游中心,兵家必争之地,欲定中原,必先占武汉。

第二,武汉属英国势力范围,又加盟东南互保,英国一向支持帝党,如果打着“推翻慈禧,扶光绪归位”的旗号起义,英国不至于干涉。因此来到武汉后,他把总部设在英租界内。

同类推荐
  • 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学家、实业家。出生在波士顿一个皂烛制造商家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通晓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还大量阅读了欧洲各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著作,对自然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也有很深的研究,最终成为他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并领导美国人民完成了独立革命,成为和乔治-华盛顿同享盛誉的领袖人物。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林巧稚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林巧稚的故事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李敖全传

    李敖全传

    本书不是以“记时”手法,以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李敖全传》从正文来看是文学的;从脚注来看是历史的;从时间上来看又是整体的(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它是文史的结合,作为历史,“务求其真”,立足于真实,真实得像磐石一般稳固;作为文学,“力求其美”,美中亦求生动有趣。
  • 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传

    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传

    三毛,一个传奇而洒脱的女子,她将流浪的灵魂安放在撒哈拉的黄沙上。她的文字平实简单却富含着饱满的感情。她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华人世界红极一时的台湾著名女作家。她踏遍万水千山,寻找梦中的“橄榄树”,带给读者一个流浪远方的梦;在她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中,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真情博爱的世界。而她的一生又是一个精彩绝艳的传奇。三毛的作品具有传奇性,三毛的一生也具有传奇性。她的人与她的书,以不可抗拒的魔力吸引众多人。她的浪迹天涯,她扑朔迷离的婚恋,她令人扼腕叹息地离开人世的方式等等,无不牵动读者的心。本书用温柔的文字、通俗易懂的方式,将三毛的一生娓娓道来。
  • 大清相国魏裔介

    大清相国魏裔介

    本书从明末写起,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采用纪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刻画了清初名臣魏裔介从生到死,从入仕为官叱咤朝廷,到激流勇退久居乡野,死后却迟迟未能得到皇上封谥的辉煌却又布满凄凉的悲情人生。
热门推荐
  • 神域之始

    神域之始

    他,不是神,不是魔,在这个只有人与妖的世界里却拥有了神与魔的经文。他到底是谁,来自哪里,或许只有他自己变强之后才能去寻找答案……
  • 第一嫡妃

    第一嫡妃

    王府丑嫡女,难逃一朝为后,凤临天下。世事难料,夫君竟对庶姐一见钟情,废她皇后之位!庶姐口蜜腹剑,亲临冷宫,害她腹中子,灌她穿肠毒!对天起誓,若有来生,再不与人为善!云阳王府,嫡女重生,丑女回归:庶母恶毒?巧计送你上黄泉!庶姐伪善?狠狠揭你美人皮!
  • 誓不为人之我欲成魔

    誓不为人之我欲成魔

    遭遇背板,修为渐高后,魔血的影响也渐渐显露。。。。。。
  • 炮灰说她不想死

    炮灰说她不想死

    仙侠游戏里的屹立万年NPC凌霜老祖成了言情小游戏里的炮灰?恶毒?不不不,老祖我要当圣母。愚蠢?不不不,老祖我智商高绝。抢男主?不不不,让老祖我孤独终老吧。出场就死?死是不可能死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死的,只有把所有主角都熬死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这是一个女主拿了炮灰剧本,但是怎么也死不了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道非道人不仁

    道非道人不仁

    天地大道,本无仁义可言;讲求仁义,表明大道已失。这人可怜,这事可悲,这天下可笑!
  • 废材小姐默默等

    废材小姐默默等

    本以为她是个十恶不赦的恶毒女人,不曾想自己竟会爱上了她。心痛如刀割,撕心裂肺的疼痛,这三年来无处不在。“三年了,你何时才愿醒来?”下巴抵在及腰的芊芊长发上,墨离悠悠道了一句。他是错了。这些年来,最需要他守护的人是她,但伤她最深的人却是他。
  • 重生之萱天下

    重生之萱天下

    她,现实版”灰姑娘”父亲因病而终。过后,继母暴露出她原来的面孔——冷酷、无情又残忍,和自己的女儿们将她推上了风尖浪口。当她陷入绝境时,一个自称舅舅的男人出现了。帝高成为她与姐姐们争夫的战场。他,高高在上的云端王子,蓝色的冷瞳里满是寒意,而她却成了他心中的那股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哈萨坟记事

    哈萨坟记事

    这是一本叙述行走的随笔。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对行走者而言,与其说行走于异地的山水间,毋宁说行走于自个的心灵中。在我看来,行走者于山水的行走是外象,于心灵的行走是真谛。我于多年的旅游,是爬过一些山的,如本书写到的衡山、嵩山、天台山、莫干山、烂柯山、九华山、黄茅尖、清凉峰等,但爬山不是真正的行走。爬山的目的是爬到山顶,一览众山小,而真正的行走,并无明确的目的,千纵百随,随遇而安,遇到意外,意想不到,这就有意思。”
  • 龙灵天下之金龙使者

    龙灵天下之金龙使者

    隋末唐初,天下民不聊生,无意中的一天,我发现自己背负重责,八王四尊,是敌是友?护龙破龙,爱恨情仇,又将刮起怎样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