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6800000050

第50章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1)

1933年3月9日,29军先头部队进入喜峰口。

在实际交锋之后,才发现鬼子不是那么好打的。

由于枪械简陋,在喜峰口,29军平均每打死一个日军,己方就得倒下几十个人。

情况越来越严重,请求紧急增援的电报不停地从前线发往29军军部。

显然,形势的发展,与当初的预想差距很大。

要想坚守喜峰口,必须有更大投入,然而这无疑也意味着风险的剧增,弄得不好,甚至有可能把老本都给赔进去。

29军长期用抗战激励士气,可是在现实中真正面对这一难题时,又不得不备感踌躇。

客观地说,作为地方部队,在与日军对阵时,往往有比中央军更多一层的顾虑。他们能在蒋介石面前挺起胸脯,也就是依仗着手里有人有枪,一旦这些都赔得差不多,就意味着再无可讨价还价的本钱。轻则地盘缩小,编制砍掉,重则只能灰溜溜地通电下野,躲进民巷做寓公了。

29军虽然是由宋哲元当头,实行的却是现在流行的圆桌会议模式。部队草创时,包括宋哲元和萧振瀛在内,一共八个结义兄弟,大家达成默契,不管多大的事情,都要集体商量,集体负责,计议好后再行动。

此时此刻,“八兄弟”感觉自己站在了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不仅关乎个人荣辱,还决定着这支初出茅庐的地方新军的未来命运。

东北军都打成这个样子,我们还有必要在长城上跟日本人死磕吗?

有!

一个人霍然站起,全力主战。

此人就是萧振瀛。

他认为,跟身后的华北大平原相比,喜峰口地势险要,实为可战之地。29军只要在这里抱定死战的决心,赢是大有希望的。

至于退,大家就别想了。那是条绝路。

见萧振瀛如此坚决,宋哲元当即表态,就算拿出全部的老本,这回也要跟鬼子们拼了。

其他兄弟也大多赞成萧振瀛的主张,只有一个人仍然保持着沉默。

让大家都甚感意外的是,这个人不是别人,却是第38师的师长张自忠。

当然,张自忠没说他不同意。他病了。

什么时候不能生病,这时候病,摆明了就是装病。

也没有公开表示不同意,不过就是那意思。

萧振瀛最讲究待人接物的一个人,情急之下也顾不上了,跑过去就是一脚。

你给我装什么装,是不是怕死?

要是你用其他法子旁敲侧击,张自忠或许还要哼哼啊啊一会儿,说他“怕死”却是最要命的。

他腾地一下坐了起来。

我不是怕死,可我们就这点人,这点本钱,你们非要一股脑全拿到前线去。我看,赢不一定,拼光却是绝对有可能的。

下面有句话估计还强忍着没有说:

儿卖爹田心不疼!

萧振瀛松了口气,不是怕死就好,这点道理我还是能给你点得透的。

抗战呼声,全国已响彻一片,29军如果不继续参与抗日,就难以得到国人的同情和拥护。作为一个到处受人排挤,几无容身之处的地方杂牌部队,这样一来,路只会越走越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退,将输得一干二净,进,甭管打得过打不过,得到的永远比失去的多。在这一点上,大家都要想明白想透彻。

最后,萧振瀛撂下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

将来谁肯抗日,谁才能站得住。如果守着这点本钱,不敢下注,早晚必将被淘汰!

这句话一语中的,对张自忠来说有如醍醐灌顶。

他腾地站了起来,我懂了,我听你的话。

大哥还是大哥,不服不行。

至此,兄弟们的意见得到统一。宋哲元授命赵登禹担任前敌总指挥,率强力援军出征喜峰口。

中国人论武,最喜排名,而且不分出个子丑寅卯誓不罢休,哪怕是关公战秦琼,遂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之说。

在29军的武林排行榜上,有“打虎将”之称的赵登禹要是排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当年赵登禹到西北军来投军找饭吃时,募兵的日期早已过了,但征召者一听到他自报家门,马上就另眼相看,破例把他招了进来。

其实赵登禹的老家并非西北,然而在剽悍的西北人眼里仍然如雷贯耳,这个地方就是山东省的曹州(今菏泽)。

在中国百姓口耳相传的民间传奇里面,山东响马恐怕比东北胡子还要更具影响力。如果没了这个职业,那就等于没了秦琼,没了程咬金,一部《隋唐演义》立马就要黯然失色。

曹州就是专出响马的地方。宋朝的时候,由于响马实在太多,后来便都挤到一座叫做水泊梁山的山寨里去排座次了。

再后来,又从这里飞马蹿出了一支轻骑部队。

当年,曾国藩能指挥湘军击败太平军,却对他们无可奈何,这支部队的名字叫做“捻军”。

居于此地,你要是不会打架,出门都不敢跟别人打招呼!

赵登禹出生的地方据说离武松打虎的景阳冈不足百里之遥,而他从军后竟然也真的如法炮制,在湖南乡下单人干死了一只老虎,“打虎将”因此得名。

那只大虫事先虽遭枪击,但并没死透,当时还在给冯玉祥做警卫员的赵登禹愣是直冲上去,打死老虎并骑在虎背上拍了张靓照,其力气和胆量实非常人所能及。

时人称赵登禹“躯干修伟,负膂力,精骑击”。“躯干修伟”并非虚饰之词,他跟冯玉祥几乎一般高,一米九的个子,也是顶天立地一巨人。

既然枪械比不过人家,赵登禹这次就准备在长城岭上亮出29军的“特种武器”。

不用说,当然是大刀。

29军上上下下,普遍建有大刀队,官兵一般也都人手一把大刀,几乎可以说是靠大刀吃饭的。

没办法,因为他们的枪械实在太差。

29军的步枪不仅既老又少,而且好多还不配刺刀,后面这东西看似不起眼,工艺却很精密,很多小兵工厂能造土枪土炮,却愣是造不出合格的刺刀来。

于是便很自然地想到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那个从秦琼武松程咬金,到捻军湘军太平军,一直都在使用着的冷兵器。

对29军来说,它的优点真是太多了。

取材方便:有铁就行,用N把菜刀的料就可集成一把大刀。

制造简单:一个乡下铁匠就能完成,连普通机床都不要。

最重要的当然就是省钱,不仅前期投入少,后期也几乎不需要增加任何投资,拿过来就能使。

练打靶还要费子弹呢,耍刀的成本无非就是出身大汗。

然而事情还远没有这么简单,如果你没有武功底子,不熟稔刀法,再怎么卖力地挥来舞去,大刀的威力也不得不大打折扣。

在周星驰版的《鹿鼎记》里,韦小宝要向他的师父学习功夫以防身,后者给了他一本书——只是目录,这位师父告诉他,等你把目录上的所有武学秘笈都看完,差不多就能在江湖上露个小脸了。

韦小宝立刻打了退堂鼓。

这就是做梦与现实的区别。前者只要拿到一本秘笈就可以笑傲江湖,后者穷数年之功,仍可能不得其门而入。

岂止武术,任何技艺莫不如此。

当兵打仗舞大刀,就是马上要派用场的,谁能等这么久。

那怎么办呢?

有办法。

我们退一步想想,你用大刀干什么?不是要当武术家,也不是要做明星当演员,那是拿来砍人的。

不需要铺垫,不需要花哨,不需要眼花缭乱地一招又一招,因为战场之上没有拿着笔打分的评委,决定胜负的唯一标准,就是你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对方砍倒。

经过无数次实践,29军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刀法。此即“破锋八刀”,又称无极刀法,也就是从传统刀法中提炼出来的八个要诀,拿它们来对付刺刀,够了。

这八个要诀我都看到过,可如我等笨人既看不懂,也记不住。能不能再简单一点。

当然可以。

一套缩成了一招,如果写在秘笈上,半页纸都不要。

名字很俗,叫做“缠头裹脑”。

包括两个动作,就是先磕一磕(挡开刺刀),再抡一抡(一圈够了,多了没用)。

简单吧,然而实用。

不会武术不要紧,脑子转得不快也不要紧,咱就记得把这个动作弄到熟就行了。

29军平时练得最多的,就是大刀,而且也就“缠头裹脑”这一招俩动作,翻来覆去地练,没完没了地练,练到最后,不管处于怎样的境地,第一个从他们脑子里跳出来的,都是这个规定程序。

这已经不是熟,是烂熟。

在29军里,舞大刀的高手到处都是,但高手中的高手,还数打虎将赵登禹。

人家撒豆成兵,他是让人把满把的黄豆撒过来,用刀罩着自己,竟然能一个不留地把豆子都拨拉到老远。

当然了,好马配好鞍,赵登禹用的大刀也是梁山好汉杨志用的那种,据说共有两口,每口都要超出“三千贯”,近200块银元一口,不带还价的,当的是“砍铜剁铁,削钢如泥”。

到达喜峰口后,赵登禹赤着膊,舞着他的那两口宝刀,身先士卒,始终冲在第一线。

前敌总指挥操刀肉搏,古代很多,现代却极少,估计也只有赵登禹这样的武林高手才能做到。

已近傍晚。黄昏,夕照,刀光,剑影,勇气,热血。

最好的武侠小说,也难以尽述真实战场上的这种刀刀见肉、招招见血的生死搏斗。

端着刺刀的鬼子对好汉们的刀法很不适应,眼见得对方只是一磕一抡,自己的脑袋竟然就被抡飞了。

太不可思议了。

日军当场被砍得人仰马翻,以至于“长城之坡,尽弃遗尸”,连赵登禹本人的两口刀都砍缺了刃口。

面对着中国武术,日本武士道大失锐气。

可是日军有大炮,近战打不过你,他远战。

血肉之躯终究难以抵御炮弹,赵登禹在肉搏战中勇不可当,杀敌无算,却也躲不开四处飞溅的炮弹片。

大将受伤,前线因此再次动荡,外界甚至有29军可能会因顶不住,弃阵而逃的传言。

后方大本营给29军军部发来了一份电报:既然赵登禹已经不行了,喜峰口必须更换新的前敌总指挥。

收到电令后,宋哲元并没有急于行事。

临阵换将,为兵家所忌,何况喜峰口争夺战正处于生死攸关,如果此时把赵登禹换下来,无疑会动摇军心。

他把萧振瀛召来,让自己的军师再去了解一下详情。

萧振瀛先从侧面打听了赵登禹的伤势,得知后者只是腿部受伤,并不十分严重,心内稍安。

接着他给赵登禹打了个电话:听说你腿上挂花了,要不要紧?

是慰问,但还有更多的意思包含在里面,那就是你还能不能,或愿不愿再战。当此之时,别说受伤了,有人没受伤都可能装病躺医院。萧振瀛知道赵登禹不是这样的人,不过他更希望听到一个明确而响亮的答复。

回答果然没让他失望:区区小伤,无足挂齿。

萧振瀛锁眉一展。

那么,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死于前线,为国尽忠。

后者慨然应诺:好!

同类推荐
  • 逃离长安

    逃离长安

    故事讲述的是三国时期董卓部将樊稠在公元一九五年参加李傕的宴会时,被密谋杀害,而这时发生意外,樊稠大难不死,逃过了李傕的算计,逃出长安,拉起自己的部队与李傕展开角逐的一系列故事。主人公并非天资聪慧之人,也没有万夫不当之勇,像平凡的你我他,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会有一番什么作为呢?我们共同期待!
  • 美人膝下

    美人膝下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作为一名穿越者,赵星拱很成功,文武双全不说,还勾搭上了皇帝的私生女,但就在他以为自己可以走向人生巅峰的时候,忽然听说皇帝要挂了,这是什么鬼?!
  • 献玉

    献玉

    和氏璧的故事千古流传,个中细节却被淹没在故纸堆中......
  • 好男人在宋朝

    好男人在宋朝

    作为一个好丈夫,他最基本的生存标准就是——只能对一个女人好。作为一个好男人,他的最基本的存在标志是——必须对一群女人好。好丈夫简有之重生了,成就北宋仁宗年间第一好男人!
  • 诸天万界至强版东汉

    诸天万界至强版东汉

    这是和新锐洪荒、经典神话比肩的至强版东汉末年背景。作者脑洞清奇不拘一格,以另类的方式切入东汉末年的风云变换。本书可以承诺,绝不是千篇一律的三国常规文。
热门推荐
  • 田园神医

    田园神医

    魂穿古代农家,脑海里多了些奇怪的记忆片段,更拥有奇异的医术。爹亡娘逝,祖母只认钱,祖父只疼男,大伯冷漠,三叔恶毒,堂兄弟姐妹一个比一个自私极品。被欺狠了奋起反抗,不想却面临更大的算计。为自保,与人合谋自救,伪造婚约。生活在田园农家,哪知画风又变了?一路走来,他人步步谋划,而她逾加强大……
  • 盛夏与岛

    盛夏与岛

    (中二少女吃药找病友系列)十七岁的我们,站在青春的十字路口上。突如其来的死亡与悲伤,少年站在远处嘴角冰冷的弧度,白色的衬衫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张扬,微风轻轻掀起发丝,在这场只属于你的葬礼上,一切,是如此普通。「我想你也根本不甘心吧?」「可不可以杀了我?」少女站在绿得耀眼的草坪上,站在他面前,宽大的病号服让她本就憔悴的身体隐藏起来,只剩下瘦的只剩骨头的脚踝露在外面。少年睁开眯着的双眼,她看见了那片足以颠覆她的血红。「好。」告别世界的方式,不仅仅是这一种,可对于我来说,只有这一种,才能显得引人注目。只剩下一两秒,只需要眨眼的时间。「好了。睁开眼睛吧。」那是她最后一个夏天。剩余的夏天,像是被所有人掠夺完之后的施舍。
  • 在时光尽头寻你

    在时光尽头寻你

    在江北的一生里就没有少过何暖,但在最后只有他一个人时,他发现他的一生里就不能没有何暖。
  • 偏执大佬又被偷心了

    偏执大佬又被偷心了

    ‘希希,希希,你在哪?你快出来吧’‘你醒醒吧,她已经死了!死了!’‘不!她没死,她说过要陪我一辈子的,她说过的…’三年后…
  • 我中毒已深,而你是医我的药

    我中毒已深,而你是医我的药

    我为你步步为营,却陷入你的世界,到最后竟然连守护都那么的无力
  • 成砚

    成砚

    大多数人在青春都会遇见这么一个人,相貌不是很出众,成绩也不算优异,可我们却甘愿把那为期不长的青春,都给了他,以至于现在的回忆,都是他
  • 葬天尸墓

    葬天尸墓

    鬼尸、尸将、尸王、尸皇、尸君、尸帝、尸尊……强者之路,从第一滴血开始。元古界!这是正道法师、外道魔尸、邪道妖孽争斗的新战场。且看祭无碑如何谱写这条血腥路……PS:应广大人民群众建议,开设书群:203371385
  • 情锁迷咒

    情锁迷咒

    “等着,十年后我一定会回来找你!”妹妹说这是魔鬼的咒语,只有她知道真正的魔咒附在妹妹的身上。她不能去怪,因为她亲爱的妹妹是那样的单纯无辜,唯有把自己裹在冰冷里,谢绝一切靠近。却偏偏有一个大男孩无视冻伤,对她痴缠。他的出现是会再次卷入万劫不复的魔咒里,还是会从此打破魔咒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废材崛起之小姐不能惹

    废材崛起之小姐不能惹

    她是商业界神话,也是黑道老大,然而,聪明如她,却没想到会被身边的人背叛,生死之间,她选择了死,只为换来亲人的活!再次睁眼,她是一个二流家族的嫡系三小姐,废材?天才?她一笑置之,且看她如何玩转异世!乱世之中,他看着她的眼:“只要你还活着就够了!”百转千回,她嗜血一笑:“你若不在,这世界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 道欲

    道欲

    这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经历,这是一个人对生命的探索,这个世界有着战争的气息,这个世界有着长生的秘密。这是一个宏大的世界,这是一个残酷的世界!杨超生活在其中,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将这个世界看个通透,将其掌握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