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86700000003

第3章 啊,母亲

1997年初夏的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奔赴滦南县采访这样一位母亲。我们坐在老妈妈的身边,望着她饱经沧桑的面庞和白发,听着她深沉舒缓的述说,我们仿佛回到了艰辛的岁月,那是不堪回首的岁月,刻骨铭心的岁月啊!

在那漫长的岁月里,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把一颗最朴素、最高贵、最平凡、最圣洁的心奉献给了儿女,奉献给了人间。

我们被感动了,眼眶里蒙了一层泪花。在这喧嚣的尘世里,我们整日陷在纷呈的世态中,繁杂的一切,麻木着我们的神经和心灵,我们好久没有这样感动了。更加深了我们对母亲的理解,她的至高无尚,任何一种爱都为之逊色,母爱是无可替代的温暖和宽厚,是无可替代的崇高与神圣。

她叫张兰茹,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过了八十八年的风风雨雨。

十九岁,张兰茹出嫁来到了滦南县姚王庄乡南张庄,与张乃垚结了婚。日子虽穷,却也过得温馨平静,然而没多久,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冀东大地一片硝烟。张乃垚不愧一名热血男儿,他毅然投身抗日救亡斗争。为了隐蔽身份,他先后到崔楼寺、白李营等小学当教师。名义上教书,其实是宣传、动员抗日。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丈夫参加革命后,张兰茹承担起了所有的农活和家务,当时家里只有她、婆母和三个年幼的孩子。婆母上了年岁,帮不了她什么忙,而且老人信奉佛教,为了入教,把家里仅有的三十几亩地都卖了。失去了土地,家里就更困难了,张兰茹只能靠帮人家缝缝补补,东找西借换些米粮供全家人糊口,生活十分艰难。

1942年至1945年三年间,是抗战的最严酷时期,张乃垚为抗日工作紧张奔忙。有时回家,常常是带来几个同志,张兰茹跑前跑后,烧水做饭,看门放哨,还时常给同志们缝缝补补的,凡是来过家里的人都感到温暖可亲。

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终于胜利了。

1946年日本鬼子宣告无条件投降后第一个春节前的腊月二十三(小年),张兰茹高高兴兴地做了粉条炖肉,盼着丈夫回家过年。她和婆母、三个孩子等啊,盼啊,直到年三十,张乃垚的本家弟弟从县城回家过年,带来了一个惊人的噩耗:乃垚已于四天前牺牲了!

当时的冀东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国民党反动派垂死挣扎,他们纠集地主恶霸、伙同土匪,向广大乡村群众进行大扫荡、大屠杀,就在这时,张乃垚带着一只小分队由路北受训回来途经滦县,由于当地有人告密,被驻防的国民党匪军阻击,敌众我寡,加之敌人突然袭击,张乃垚等十多位同志终因寡不敌众被捕了。由于他颇具文采,写得一手好字,敌人就软硬兼施,劝他投降,张乃垚义正辞严,宁死不从,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国民党反动派一定会灭亡”。敌人穷凶极恶,未到刑场,就向张乃垚连打三枪,张乃垚英勇不屈,直到第三枪,这位英雄的身躯才倒下。这些灭绝人寰的刽子手竟将尸体扔到了滦河里……

丈夫牺牲了,这个家完全失去了男人的支撑,上有年迈的婆母,下有年幼的孩子,一切的一切都要靠一个女人的肩头背负着往前走啊!

张兰茹从失去丈夫的绝望中挣扎过来,决心活下去。

这一年,张兰茹三十六岁,家徒四壁,衣食无着。村里不少人议论,认为这家人没法过,张兰茹守不住,肯定要改嫁。然而张兰茹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为了担起丈夫未尽的责任,让他走得安宁,她主意已定,决不改嫁。张兰茹说:“宁可白来世上一回,也不改嫁。孩子是革命的后代,是我的命根子,我把他们拉扯大,送到社会上就知足了,也算对得起他们死去的爸爸。”

凭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张兰茹开始了艰辛的人生跋涉。在极其困苦的日子里,她对生活、对未来总是满怀信心。

婆母年岁大了,总觉得是自己连累了兰茹,连累了这个家,于是经人介绍走道了。张兰茹心如刀割,向婆母下跪,央求婆母维持这个家,但婆母还是走了。没多长时间,婆母的日子过不下去了,想回家来,张兰茹得知消息后,把婆母接回了家。婆媳相见,百感交集,抱头痛哭。

家无一粒米,母亲只能做糠菜给孩子们吃,即使糠菜,也时常断炊。对于一个三十几岁的女人来说,挨门讨借,该有多么难啊!乡亲多是善良的,张兰茹一家在困境中得到乡亲不少帮助,但也时常遇到这样那样的冷眼和讥讽,为了孩子,张兰茹什么脸都得看,什么苦都能受,她对生活总是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从不悲观厌世。全村人都称赞她“那是个刚强人”。

日子一天一天过,一天一天熬。

土改了。张兰茹家分了地,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生活比过去好多了,但她身为女人,支撑一个五口之家仍有许多困难。尽管政府补发了张乃垚的抚恤金,每年不定期给些救济款,但因那时国家仍很困难,救济款也只有十几块钱,加之这时大儿子已经上了中学,女儿和小儿子也上了小学,生活仍十分艰难。早上,她把孩子送出门,傍晚把孩子接进门,晨曦和晚霞里,母亲的脸上映着欣慰的笑容。随着儿女们逐渐升入高年级,他们纷纷离开家到外地上学,这样一来,她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为了给孩子们准备足够的学费、路费和必需的衣物,她就忙着替人家做些缝缝补补的活儿,换些零钱,钱不够,就又四处拆借。为了糊口,就连土改分的座钟、铡刀、笸箩和几个大竹杆都卖了。

每当节假日,孩子回家来,张兰茹又喜又忧,喜的是孩子们回家团聚,忧的是孩子们返校的路费和学费还没着落。在孩子们面前,母亲总是乐呵呵的,忙这忙那,但当孩子们坐在饭桌前,端起来之不易且只有几粒米的稀粥时,她心酸的泪水却止不住地往肚里流!

在众人眼里,张兰茹具有一个女人少有的刚强,在众人面前,张兰茹平静如水,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完全不像一个失去丈夫饱经风霜的女人。然而,又有谁知道她心中的痛楚呢!每当夜晚,张兰茹一边做针线,一边哭,泪水浸湿了衣服。丈夫牺牲后,张兰茹几乎每夜都与眼泪为伴,她每每叫着丈夫的名字,泣不成声。她是个女人,是个有感情的女人,她的泪水中有怀念,有哀痛,更重要的是对面前生活的困惑。孩子们还小,加之世态炎凉,又有谁去同情、去理解、去安慰、去帮助她呢?按张兰茹说的“我进张家门,没享一天福,有什么法?认命吧!”

在母亲的抚育和呵护下,孩子们长大了,儿女们更加理解了敬爱的母亲,每年寒假,他们都冒着凛冽的西北风在冰天雪地里去拾柴。柴草不好找,孩子们就冰里刨、雪里打。孩子们都很懂事,手冻裂了,脚冻肿了,没人吭一声。母亲用点面给孩子们贴在口子上,边贴边掉泪。默默地念叨,这苦日子何时是尽头哇!孩子们,快快长大吧!

儿女们都很有志气,他们在贫困中发奋学习。没钱买肥皂,张兰茹就用麻雀粪做成“肥皂”,给孩子们洗手用。每逢过年过节,街坊邻居煎炒烹炸,而张兰茹家却连粗茶淡饭都难以维系,但孩子们中,没有一个羡慕和眼馋,母亲常常对他们说:“人活着要有志气。”女儿上到中学还没穿过一件花衣裳,土布衣服伴随了一个女孩子的花季。一次回家,女儿去推碾子,为拣一个从碾盘上溅出来的苞米粒,滚动的碾子碾碎了她右手的食指,鲜血一个劲儿地往下滴。大儿子上中学时,因差一分钱不能买从唐山到新寨的车票,他就冒着初冬的严寒步行回家。作为大儿子,他想念母亲,惦着这个家,一百六十里路,走了一整天,鞋子走掉了,赤着脚走回家,两脚打满了血泡。

这一切都让母亲心碎。为了给孩子们筹集足够的学费和路费,她只有省吃俭用,不停地劳作。她常常饿肚子,满脸憔悴,累啊!她真想躺下来歇一歇,但一想到孩子,她就继续咬紧牙关不停地操劳。她想:只要孩子们能上学有出息,我就是再苦再累也值得!

1955年,正读小学四年级的小儿子患了孔洞性肺结核,吐血休克。村医摸过孩子的脉,摇摇头,他对张兰茹说:“这孩子恐怕不行了。”母亲决不信儿子会离去,她说:“我就这么一个老儿子,他爸牺牲了,我不能再失去我的孩子,我要救活他,就是背,我也要背他到唐山去治!”

为救治儿子,张兰茹找村干部,召集了十几个青壮年,连夜抬着孩子赶往唐山人民医院。经过紧急抢救和两个半月住院治疗,十一岁的小儿子奇迹般地从死亡线上活了过来。出院后,孩子的身体还很虚弱,不能走路,张兰茹又每天早晚背他去小河边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小儿子休养一年,张兰茹背了一年,在母亲的精心抚育下,小儿子的身体很快得以康复。

在母爱的阳光里,子女们立志成才,先后走上工作岗位。他们听从党的召唤,牢记母亲的嘱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大儿子从唐山卫校毕业后,到工作条件差的开滦勘探队做医务工作。女儿从甘肃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乌鲁木齐铁路局做教育工作(现已在新疆退休)。小儿子从新疆八一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陕西省工作,为了照顾年迈的妈妈,先后调到秦皇岛市、唐山市工作。而今,儿女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好。

在滦南县姚王庄乡南张庄的老房子里,摆设简单,家具陈旧,引人注目的是室内摆放着两尊毛主席塑像,张兰茹老妈妈在这里生活时,每天都虔诚地为塑像擦去落尘。

丈夫生前从事的革命活动以及丈夫的壮烈牺牲,对张兰茹产生了巨大影响。她对党和毛主席怀有深厚的情感。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她常对孩子们说:“只要有共产党在,我们就能活下去。”当年,婆母信佛教,张兰茹却不信,她说:“我只信共产党。”解放后,干部经常下乡工作,张兰茹对党派来的干部格外亲,主动张罗派饭,干部进了门,亲切地叫一声“大妈”,张兰茹卷上旱烟递过去,小屋里一片温馨。饭菜是最朴素的,高粱米饭熬白菜,干部要给钱和粮票,张兰茹总是说,大娘这儿就是你们的家,哪有在家吃饭交钱、交粮票的道理呢?凡下乡干部到张兰茹家吃饭,从没收过一分钱。

作为母亲,她含辛茹苦把孩子们抚养成人,供他们上学,上到中专,上到大学,她从没有过让孩子们出人头地,将来自己坐享清福的想法,她只有一个质朴的信念:让儿女们有出息,长志气,使他们都成为对党和国家有用的人,这才对得起他们牺牲了的父亲。

在极度困境中,张兰茹老妈妈总是自己想方设法渡过难关。作为革命烈士的家属,她是有资格、有权力要求有关部门解决一些困难的,但她从不这样做。60年代初期,国家处于暂时困难,张兰茹只身一人生活更难了,但她最理解政府的难处,从不抱怨,从不向政府伸手。她宽宏大度,诚实待人,从来不吝惜钱财。孩子们给她寄些钱或者救济款下来,谁困难就叫谁去用,村里孩子们帮忙担担水、抱抱柴,她就给几毛钱,是全村有名的大方人。到晚年,子女们都在外地工作,要接母亲出去,母亲却不去,她舍不得离开这片故土啊!她孑然一身,生活中有许多不便和困难,尽管如此,她总是满怀生活的信心,每当想到儿女们已长大成人,在为党、为人民工作,她就感到非常欣慰和幸福,这几乎成为她生活的全部支撑。她对三个孩子很关心,要求也很严,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要走正道,要好好为党工作,多为老百姓办事,咱全家有今天,全靠共产党毛主席啊!”

在张兰茹老妈妈眼里,儿女们只要跟党走,老老实实做人,当干部和不当干部都一样。所以,她从不因为儿子当了干部就有优越感,更不因此对人炫耀,她总是那样和善乐于助人。作为恩重如山的慈母,她却从不伸手向孩子要钱,她常说:“妈妈苦了一辈子,就是为把你们培养成人,妈要人不要财,我有你爸当年那腔子血就够了。只要你们好好为党和人民做事,不犯错误,妈闭上眼睛也就放心了”。

张兰茹老妈妈今年八十八岁了,她的头发白了,眼睛也花了,但她的心圣洁依然。这位伟大的母亲,她博大的母爱照耀了儿女的心田,展示了中华民族女性特有的善良、纯朴与坚韧,为人间装点了一份真善美。

同类推荐
  • 旅馆里发生了什么

    旅馆里发生了什么

    本书是著名作家王安忆的最新自选散文集,精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写作的随笔,包括游记、书评、序跋、访谈,分为四辑,共计24篇作品,12万余字,最新一篇写于2018年12月24日(未发表)。本书开篇即为3万余字的作家旅居美国纽约期间的一组随笔,涉及自然、政治、外交、文化以及生活习惯、风俗风情等方方面面,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是作家思想与情感的一次集中展现。其他主要内容,则是作家阅读最新出版的外国小说的观感;围绕新长篇《考工计》及重版《母女同游美利坚》,与提问者的互动问答;写父亲写长辈写同道的陈年记忆……字里行间尽显作家对世界、对世情的幽微洞察,其感性的体察,理性的思考,独到而深刻。
  • 读书、读人、读文化

    读书、读人、读文化

    标题的这句话出自我们的温总理于2009年2月28日在线与网友交流答问中:“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提倡读书,大概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共同愿望。道理很简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持续进步,离不开知识的涵养,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提高国民的文化技术素养,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 小确幸不如大欢喜

    小确幸不如大欢喜

    那些被时光掩埋过的不努力,带着在旧时光里呼啸而过的恶意,狠狠一巴掌煽了过来,对准了你的脸,啪!嗡嗡作响。现实冷笑地站在一边,望着你默默蹲下去捡起被踩在地上,粘着灰尘和沙砾的那些颓废,一口又一口艰难地咽下去。不要再把梦想放逐天际遥不可及,小确幸是别人给的,而大欢喜才是自己博来的。
  • 跟穷人一起上路

    跟穷人一起上路

    这是一本关于情感的书。它的出现来自回忆,来自生命最初的忧郁,来自一个简单而亲切的名字——80后。黑天才、刘卫东、恭小兵、萨之鱼、手指、陈错、刘脏、beaidid、杨莎妮、小饭10位80后的青年,带我们一起去体验这一代人眼中的世界……没有当下,我们不可能感受到什么是未来。所谓未来,就是对生活的希望尚未泯灭的时代。让我们满怀希望,跟穷人一起上路。
  • 大唐文青

    大唐文青

    本书用诙谐的文笔,以诗人们的作品为切入点,叙述了初唐、盛唐时期一些诗人的风骨与事迹。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人生,首次将这些一千多年前的“文青们”有血有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诗人们有的狂妄,比如说陈子昂;有的是杀人犯,比如说王勃;有的情感关系复杂复杂,比如王维;有的命途多舛,比如杜甫;有的是假土豪,比如李白……他们形形色色的人生,构成了中国文艺史上的一段又一段的绚丽,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
热门推荐
  • 奥德特斯:史诗之战

    奥德特斯:史诗之战

    上帝与撒旦?天神对冥王?呵呵...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的力量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乘决疑论

    一乘决疑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帘幽梦入繁华

    一帘幽梦入繁华

    风霜雪月,星辰交替。千年前的爱恨情仇却要他人弥补。她,现代的一名外科医生。因为意外来到了南宋时期。被强迫更改当年的种种屠杀惨案,却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他。他,从杀人为乐,嗜血成魔的废帝刘子业变成了一个爱过爱民的天下明君。让即将毁灭的南宋王朝进入繁盛。三年之约化作一帘幽梦,旧梦逝去,她不知该喜该忧。法师,萱儿走了,愿君一世平安康健。
  • 爷还没死呢!

    爷还没死呢!

    爷还没死呢……谁让你用我的身体去泡妞的?谁让你用我的身体去参军的?要泡也得泡爷们啊!打仗也得是技术流,运筹帷幄之中,你拿把刀冲前面砍算什么啊?喂!当心啊!那是我的身体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医为凰

    天医为凰

    暗夜杀手凤汐遭渣男女设计背叛而死。一朝穿越竟成了沐家大废柴沐云汐。无奈。既来之则安之,修经脉,复丹田。你弃我,骗我如覆鞋履。我虐你,甩你如虎添翼。白莲花表妹:“表姐这样是不是不太好,大家毕竟都是一家人……”某女不同意,哼,放你娘的狗屁!“一家人啊,呵呵,最近表姐手头有点儿紧……”炼神丹,驭万兽,炼神器,控万物。青龙朱雀养着玩儿,白虎玄武留着逗。人家九天神凤到我这儿变成傻叉鸟,大陆帝尊还赖在她那儿不走了。靠!要不要这么玩!恶毒女,白莲花,绿茶婊接二连三上线,结果通通被虐,据听说还有一个惦记我家夫君?去你娘的!老子我让你死无全尸!腹黑如我的帝君帝北溟上线“娘子快到为夫碗里来。”“你别过来,你再过来我可喊了喂,喂喂,你干嘛呢?你再动我真喊了。”“娘子为夫等不及了,你快喊吧!”某女毫不留情把他一脚踹开扬长而去。
  • 六扇门大案要案

    六扇门大案要案

    一个痴迷于侦探小说的现代人,穿越到明朝,如何侦破六扇门各种离奇诡异的大案要案?
  • 我和僵尸有个幽会

    我和僵尸有个幽会

    学渣张旭锋,无意中碰到驱魔龙族马晓晴得到僵神之血,化身僵尸,为了摆脱这该死的命运,一步一步攀上巅峰。修真九重天一步一登天练气筑基聚丹,凝婴、化神、洞虚、空冥、渡劫、飞升后续再议马晓晴说“张旭锋你敢再贱一点吗在贱一点我就收了你”尹雨菲说“想要娶我,就必须要打赢我”帝芊芊说”张旭锋,是男人就给老娘站住胡媚儿说“阿锋啊你说我们生个宝宝会是狐狸精呢,还是小僵尸呢,不会是只狐狸僵尸吧”
  • 从学生到学生

    从学生到学生

    记录我在各个学生时期的心路历程,悲与欢,得与失,愿每个人都能收获成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