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78400000001

第1章 “学术”总序

本书曾于一九九二年荣获国家文化部颁“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什么是“学术”?我想,这个问题一定会让很多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张口结舌。如果问到的是外国人,他很可能结结巴巴说出一大串不同的词语:Scholarism、Academic Research、Learning Theory、Teaching、Science……断断续续,没完没了,却更不知道怎么定义了。

我只能说,学术,这是一群奇怪的人所做的奇怪的事,做得专注、沉闷、漫长。远离身边实利,远离流行热点,远离通俗话语,既缺少表情,又缺少色彩,更缺少社会关注。但他们相信,自己是在寻找种种事物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高低美丑。如果找出,就有可能贯通时空,推进文明,教育后代。

对此,我还要作一个特别的补充。

我认为,学术研究的最大意义,是研究者本人的自身建设。学术,只有学术,才有可能使我们的人生更理性、更宏观、更周密、更深入、更清晰。

其实,除了研究者之外,对学术著作的阅读者来说,也是这样。

因此,不管周边的世界多么诱人,自己的生命多么强劲,都应该静下心来接触一点学术,哪怕是一段时间也好。否则,我们很可能在潇洒喜乐间,失去重量,失去根基,失去制衡。

学术,是人生长途中的“必要枯燥”。

我的人生堪称丰富,但一直没有离开过学术。为此,我深感庆幸。我是一条远行的船,永远烟波万里,而学术,则是一个神奇的港湾,以一系列无形的缆索,牵引着我,佑护着我,慰抚着我,安定着我。

其实,我的绝大多数著作都带有很浓的学术成分。例如,收入《秋雨合集》中的《中国文脉》《何谓文化》《君子之道》《山河之书》也都可以看成是学术书。甚至,我对庄子、屈原、苏轼、《心经》的译写,也不失为学术行为。但是,如果要从中选择更纯粹、更完整意义上的学术著作,那么,就是这套丛书中的六卷了。

对于这六卷学术著作,且作以下说明。

第一卷:《北大授课》

这是我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艺术学院的部分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课目为中国文化史。本来没想到出书,谁知一份根据课堂录音整理的粗疏文本,居然在极短的时间内狂销了十二万册。这事让我认真了,便将那份录音文本整理了一遍出版。结果,立即成为海峡两岸最畅销的学术著作。潘之刚教授撰文说,他周围,“从老教授到大学生,对这本书都爱不释手”。这种说法显然是“溢美”了,而我看到的事实是,参加这门课的北大学生,由于在书中都有名有姓,口才无碍,毕业后成了各单位争抢的对象。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生气勃勃的课堂对话,传达了一种具有生命温度的文化哲学。由于话题紧贴着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因此也使几千年的文化历程变成了一部“当代史”。

第二卷:《极端之美》

这是一个规模不小的美学实验。

我素来反对在康德、黑格尔的古典美学之后,继续用抽象概念来打造“现代美学”。现代人越来越明白,美是具体的感性现象,人类不同的族群都在享受着各自的美学系统。每个美学系统的寻常部位可以互相交融,而它们的顶端部位却只能互相仰望,难于彻底沟通。当年欧洲艺术家对于非洲木雕、东方绘画的惊讶,就已经印证了西方古典美学的严重局限。

我为中华民族的顶端美学,选定了两个项目:一是书法,二是昆曲。为了凸显越来越重要的生态文明,又加入了普洱茶的品鉴美学。

这个美学实验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我对这三种极致形态已经深度投入,取得了比较充分的发言权。在书法上,我有幸成为国内被邀请题写重大遗迹碑书最多的人,可见大家在这个领域对我的信任;在昆曲上,我的论述曾在很多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成为昆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理论支撑;在普洱茶的品鉴上,本书的论述已被国内诸多茶研所、茶庄、茶园、茶厂所接受。

我以自己的这些经历告诉年轻读者:研究艺术和美,切忌空泛,而应该“真懂”,争取成为那些领域的专家。年轻人不要看了一些概论和资讯便发表很多意见,用权威的口气说着外行的话。

第三卷:《世界戏剧学》

这本著作通论了世界上十三个国家的戏剧学发展历史,在收入“学术六卷”中时删去了三分之一篇幅,还是显得相当厚重。其实它本身就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我在该书的新版自序中已经作过详细介绍,在这儿也不妨复述几句。

从此书的初版年月,可以断定它的宏大构架奠基于“文革”灾难时期。“文革”是一场民粹主义的政治灾难,但为什么还打着“文化”的旗号呢?因为灾难的起点和图腾都是戏剧,从《海瑞罢官》到“八个样板戏”都血泪斑斑。在当时,只要有人在戏剧上说一句与极端主义潮流不合的话,就有牢狱之灾、生死之虞。在这么严酷的背景下,我居然独自在写作这部宏大的书,其中每行每页都触犯天庭,真是不要命了。抗暴之勇,人格之尊,以此为证。

比勇气更麻烦的是,本书中论述的各国典籍,直到今天也没有完整地被翻译成中文,我却在当时通过脆弱的私人关系钻入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的外文书库,默默搭建起了一座学术上的“影子大厦”。等到几年之后时势好转,灾难过去,“影子大厦”变成“实体大厦”,此书就不断获奖,我本人也因为上海戏剧学院全体教师连续三次民意测验均名列第一,而成了该院院长。但不知为什么,在以后三十年学术自由、资料充分的正常岁月,却一直没有出现一部新的同类著作替代它。它在作为教材使用很多年后被授予“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直到今天,它似乎还是这门学科的唯一教材。

因此,这本书也在告诉今天的青年学者:比较像样的学术成果,与条件无关,与经费无关,与背景无关。学术,是对身边潮流的一种勇敢抽离,一种逆反回答。学术的等级,只看抽离的力度、回答的品位。

第四卷:《中国戏剧史》

同样书名的著作,应该已经不止一本,但是,早在二十多年前白先勇先生就评价说,这是从文化人类学立场研究中国戏剧史的开山之作。我很佩服白先生的眼光,把他视为“学术知音”。

读过前面那本《世界戏剧学》的读者已经了解,我对欧洲人文思潮的流变并不陌生,但我自己所选择的学术立场,却比较专一,那就是文化人类学。以文化人类学来研究中国戏剧史,就不会限于史料考订、剧目汇集等等琐碎、枯燥的低层学术技能了,而是要从根本上发问:人类为什么要戏剧?中国为什么长久出不了戏剧?元代为什么成了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明代为什么会一次次出现万民欢腾的演出现象?……

更重要的是,在人类各种艺术中,只有戏剧需要通过各色普通民众的自愿集中、当场观赏来延续自己的生命。因此,这是考察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群体心理的最准确窗口。我把中国戏剧史和中国人的精神动态史连在一起进行阐释,既把戏剧现象推上了高位,又使精神现象摆脱了抽象。

这样的学术立场和阐释路径,也使我获得了一种介乎理性和感性、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改变了在同一课题中一直存在着的资料杂碎堆积的状态。因此,读者阅读这本书,应该不再生硬难近。

第五卷:《艺术创造学》

我对艺术文化的上述历史梳理,不管多么受到欢迎,也会在整体上产生一个误会,那就是,以为艺术文化的生命重心在历史,在陈迹,在既往;这一代的任务,只是总结,只是继承,只是追寻。这个误会,在近二十年文化复古主义和艺术复古主义的低级潮流中,显得更严重、更荒唐了。我在二十几年前就有预感,因此,在这本书中早早提醒中国读者: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而且,只在于创造。

在《艺术创造学》中,我故意重点选取近代以来创造意识特别强的法国,请法国的艺术家一一论述创造的理由。我为这本书预设的读者是中国艺术家,而中国艺术家大多缺少理论习惯,因此尽量讲述实例。什么实例能够形象、完整而又动态地说明理论问题?莫过于电影。于是大家看到,这本书列举了比较多的欧洲当代电影,来印证艺术创造的理论。

在写作这本书之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经参与审核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统一教材《艺术概论》。在审核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如果一直陷落在一个陈旧的“左”倾思想体系里,能向学生讲述的“艺术理论”是多么的“非艺术”、“非创造”、“非国际”、“非美学”。因此,这本书处处反其道而行之,建立了一种完全相反的学术体系。这就是可爱的八十年代,老教材还统治着课堂,却又允许老教材的审核者作出“否定的审核”,用自己叛逆性的著作。

这本书,曾被公认为当年人文学科的突破性代表作之一,一度拥有了大量年轻读者。更有趣的是,这本书还在台湾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版,有不少台湾学者告诉我,此书对他们的冲击,甚至超过《文化苦旅》。

这本书曾经出过诸多版本,其中有一版用的书名较长,叫《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很多艺术界的朋友更喜欢这个书名。

第六卷:《观众心理学》

这本书从另一个方位上,否定了传统艺术理论的根基。

传统艺术理论习惯于“高台教化”,从上而下地宣布艺术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大量的规则和条文,都以空泛的框范抑制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现象,阻碍了无限可能的艺术创造。

其实,艺术和美没有那么多规则。我们应该反过来,不再从上而下,而是从下而上,先从根子上探测观众接受时的心理反应,并在这种心理反应中建立新的美学。例如,不必抽象地争论喜剧的理论定位、滑稽的美学本质,而应该细细考察观众“发笑”的各种心理机制。因此,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在欧洲,心理美学已经取代了概念美学。

我在《观众心理学》中逐一证明,所有的艺术措施其实都来自观众接受时的心理元素。这样的书,本来应该由心理学家来写,我却为心理学家们提供了另一个方位,那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立场。“审美”,其实已经属于心理学范畴。因此,在《观众心理学》看来,“美学”的更合适的内涵,应该是“审美学”。

与纯粹的心理学著作不同的是,本书讲究一切审美实例的艺术等级,谨守一切心理反应的艺术台阶。当然,这种艺术等级和艺术台阶一定是具体、感性的,所以本书比一般的理论著作更切合创作实践。

此书由于理论格局的别开生面、孤标独立,曾在一批高层学者的强力推荐下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我也因这一著作,接受蒋孔阳先生的邀请,担任了复旦大学美学专业博士学位的答辩委员会主席。说起来,这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把这些学术著作集中在一起出版,我很高兴。

直到今天,很多不太熟悉的朋友仍然对我表示不解:辞去各种堂皇职位,拒绝一切社会活动,究竟在忙什么?忙得连谣言、诽谤也绝不反驳,连电脑、手机也不会使用,太离谱了吧!

这下,总算透露了部分答案。

学术研究就像爬山,一旦起步就停不下了,而且,山那么高,又那么多。

值得攀爬的山,总是离闹市很远。对闹市而言,爬山者等于失踪者。偶尔,失踪者回来了,但很快,又不见了。

山,实在太有吸引力了。因为它的高,因为它的远,因为它的险,因为它的静。

这些著作以前一本本出版的时候,在学术书籍中也算是最畅销的。但是,与现在的实用文化、应景文化、流行文化、嬉闹文化一比,那就太冷寂、太严肃了。记得两年前遇到一位以前不认识的企业家,他热情地向我索取“新著”,我正好拿到刚出版的那本《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就送了他一本。他谢过之后高兴地告诉我,最近他也出了一套书,一共十本,要回送给我。说着,他向秘书挥了挥手。

“十本?”我惊讶了。

“全是坐车时想出来的成功诀窍、搞笑段子,包括每次开会的讲话,几位助手帮我整理的。”他说。

我看到了那十本书,绸面精装,烫金封面,道林纸版,气魄非凡。

从此,我再也不敢谈书、送书,也决定不再写书,只想把以前的那些书集中印一下,算是对自己作一个交代。感谢目前国内出版界的翘楚山东出版集团及其旗下的山东教育出版社,主动提出把这套书交给他们出版。原来,他们对深山老林里的小路和脚印,抱有很大的尊重。

那我就不客气了,任由他们出吧。时至今日,这么一大堆学术话语能不能找到较多的读者,完全没有把握。真可谓:山深无日月,雨淡等人影。

癸巳年秋月

同类推荐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欣赏篇·近代变迁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欣赏篇·近代变迁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 银幕春秋

    银幕春秋

    自童年在清华校园两棵树间的一块白布上,第一次观赏过光与影的艺术后,至此终生追逐于银幕之间,乐此不疲。每闻佳作,必先观之,后藏之。半个多世纪来,每遇寂寞,总有影片陪伴。李翰祥、侯孝贤、吴宇森、杜琪峰、成龙、冯小刚、张艺谋、姜文、陆川、徐峥,早成心中之爱。从好莱坞到横店,从华纳到华谊,从奥斯卡到百花,从南加大到北影学院,从斯皮尔伯格到李安,从玛丽莲梦露到刘晓庆……本书以一个观影人大半生的体验,讲述了许多关于梦想、关于忧伤、关于欢乐的那些人生故事。黑暗的影院,永远是一片创造梦想并收录记忆的地方。
  • 救猫咪Ⅱ——经典电影剧本探秘

    救猫咪Ⅱ——经典电影剧本探秘

    本书列举了50部标志性的影片,分析了这些影片的结构和故事节奏。内容包括:“鬼怪屋”型、“金羊毛”型、“如愿以偿”型等。
  • 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上)

    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上)

    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
  • 女娲的遗珍——琉璃

    女娲的遗珍——琉璃

    本书介绍了琉璃的起源、发展、制造、鉴赏、辨伪等知识及相关的琉璃文化。同时配以270幅精美的图片。
热门推荐
  • 少侠为何如此狡诈

    少侠为何如此狡诈

    鸿蒙仙者:“这一世,我就许你一番滔天的因缘际遇,天苍地茫任你闯,人道妖途由你浪!如此这般,你看如何!?”诡道人格觉醒后的唐不凡:“狗系统,净给我整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老子只想逆天而行!”狂兽、凶妖、恶人:“这厮修为极烂、看似弱鸡,但狡诈得不像话!大家当心,别被他阴!”唐不凡:唉,只想一心修个仙,奈何靠嘴逆个天。我这该死的无处安放的魅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贺影帝又来碰瓷啦

    贺影帝又来碰瓷啦

    青梅竹马×久别重逢热血梦想×甜宠爱情文案娱乐圈中人人皆知,贺影帝有一个青梅竹马。不过N年前小青梅给贺影帝带了绿帽子,并且成功靠唱作抄袭、私生活混乱退出了娱乐圈。而N年后,小青梅强势回归,其雇主贺影帝纠缠不休。阮念:贺黎,我绿了你啊!贺影帝却一脸淡定表示:可阿念,我不介意。娱乐圈中又人人皆知,贺影帝自从再遇小青梅后,活跃的像一个假影帝,因为他实在是太太太双标了……对阮念:“阿念,你看看我。”(头掰过来)“小阿念,这件衣服好看吗?”(搔首弄姿)“念念,能不能理我一下~”(委屈ing)可对别人却是:抱歉,我的错。(冷漠)好,谢谢。(无情)嗯,再见。(一本正经)众人:他一定喜欢你!阮念:嗯???只有我一个觉得贺黎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的做法不怀好意吗?众人:没错!只有你一个人!
  • 日月涅磐

    日月涅磐

    一个奔波劳碌之屁民,意志力量传送至明末,成为一无所有又悲催的崇祯私生幼子,同时成为半吊子的日月教教主,为了能在乱世中生存,他与天斗、与地搏,在江湖中浴血奋战。同时本书会把研究金庸武侠各武功来龙去脉一事,推到高峰。作为第一主角,是按照原历史让大清问主中原,还是举旗救明,让日月教历凤凰涅磐,大明王朝浴火重生。小说将历史与架空融为一体、虚实相间,史书与武学相结合,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江湖画卷。本书主人公:朱慈燝(刘志强)、宝相、时间灵徒(半神)、‘天道’(女性,本书最强高手)。
  • 黑与影

    黑与影

    临近深渊,黑侵蚀了影,笼罩了整片大地。是被无尽的深渊吞噬,还是在长长漫河中漂泊。
  • 网游之非常剑仙

    网游之非常剑仙

    心目中的网游,厌倦了现在的游戏呆板无聊毫无生气,写出属于自己渴望的网游,当然也希望能成为真正的游戏。
  • 狂撩帝尊之痞妃太放肆

    狂撩帝尊之痞妃太放肆

    一朝穿越,身为孤儿的唐小柒不但有了宠她如命的父母,还天降绝世美少年一枚。唐小柒表示很满意!然而看到自己的短胳膊短腿,不禁泪流满面...且看唐小柒如何废柴逆袭,打怪升级脚踢白莲,收一众萌宠亮瞎吃瓜群众钛金狗眼。。。
  • 碧波上的战舰少女

    碧波上的战舰少女

    命运与阴谋交织的幻想曲,天真的少女不得不沦为战争的机器。无论国王还是政治家,军阀还是新兵,都将面临生存的抉择。在汹涌波涛中艰难征伐的他们,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各位提督拭目以待吧。
  • 巫妖王异界纵横

    巫妖王异界纵横

    一个年轻人自杀后穿越到了异界,成为炎黄大国中赫赫有名的叶家唯一继承人,文不成,武不就的他被人称之为‘废物’。一次意外进入自己的脑域空间拥有了魔兽争霸里剑圣的职业技能,却也启始了同样封印在脑域中沉睡的巫妖王之怒。看他如何面对脑域中巫妖王及手下茫茫望不及边际的亡灵军团,纵横异界走出属于自己的至强之道!!觉得本书不错的朋友,恳请收藏下。稳定更新,放心阅读!
  • TFBOYS之微风中的承诺

    TFBOYS之微风中的承诺

    “我对你承诺过,要好好守护你。”微风吹过,吹动了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