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3800000115

第115章 汉武帝,上演求仙闹剧

秦始皇求仙失败的教训,并未被后代统治者所吸取,大约一个世纪后,汉武帝又步其后尘。

有一个叫李少君的方士,自称有祭灶、驱鬼、辟谷、长生不老的药方,还说曾到海上见到了仙人安期生,安期生吃的是一种大枣,像甜瓜那么大。要见仙人,须先祭祀灶神,鬼神就会降临,丹砂就可以化为黄金。用这种黄金做饮食的器皿,就可以益寿延年,见到神仙。再进行封禅,就可以长生不死。可惜就在汉武帝兴致勃勃地准备的时候,李少君死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化去”。

李少君去后不久,另一个方士公孙卿又出现在武帝宫里。虽然吃了少翁、栾大的亏,汉武帝对公孙卿所言仍深信不疑,他说:“我如能像黄帝那样成仙,我视离开妻儿如脱鞋耳。”于是他拜公孙卿为郎,让他去太室山为自己候神。同时,开始有关封禅的准备工作。他后来去泰山行封禅大典,根本的目的在于求仙。

汉代的方士中,公孙卿大约是对汉武帝急切求仙的心理揣摸得最透彻的。这年冬天,他声称在河南的糇氏城上发现了仙人的踪迹,武帝兴冲冲地赶到那里欲一见“仙人迹”,却是一场空欢喜,失望之余,欲问罪公孙卿,谁知公孙卿不慌不忙地回答:“仙人对人主没什么求的,是人主有求于他。若非宽以时日,仙人不会来。”武帝竟心悦诚服,于是下命郡国修路,各名山修造宫观,以求神仙降临。为了候仙,举国行动起来,这种折腾,在公孙卿的蛊惑下,如火如荼,势不可当了。

武帝46岁那年冬天,先是到桥山黄帝冢祭祀黄帝。第二年的3月,他礼登太室山,据说从在山下听到有叫“万岁”的。下山后,武帝即直奔东海,今山东一带的百姓似乎都如痴如狂,“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尽管“无验者”,武帝还是不断增加船只,命令自称见到过海上神山的几千人,出海去求所谓的蓬莱仙人。公孙卿则拿着皇帝的符节,带领大批随从,在一些名山候仙,他走到东莱的时候,又声称“夜见大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武帝又兴冲冲地赶到东莱,亲自观看那巨大的足迹。不知是巧合还是迎合,他手下的大臣们也说他们见到一老人牵着一条狗,说了声“吾欲见巨公”就不见了人影。武帝断定此人即是仙人,就在那里住下,同时让方士们乘皇家传车四处去找这个“仙人”。这次派出去的人数也在千人以上。

因为没有结果,汉武帝暂时离开东莱,于四月顺便封禅泰山。然而他念念不忘的还是求仙,在方士们的怂恿下,他“欣然庶几遇之,乃复东至海上望,冀遇蓬莱焉”。两千多年前的这一幅求仙图景今天看来十分荒诞,一个东方最大国家的皇帝,带着他的大臣们以及无数的百姓,翘首伫立海边,希望看到蓬莱仙山与仙人。那些日子,海市蜃楼正好没有出现,如果正好出现了,我们不知道汉武帝及他的臣民们当时会有怎样的想法,会有怎样的举动。

汉武帝的求仙,公孙卿起了最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公孙卿又向54岁的汉武帝发表了一通议论:仙人可见,但皇上您来去太匆忙,所以见不着。接着,公孙卿第一次提出“仙人好楼居”的意见,武帝于是在长安、甘泉山一带大造高楼。这在中国建筑史上是可以写上一笔的。当时在长安造的高楼称“蜚廉桂观”;甘泉的则叫“益延寿观”。后来又在甘泉造了更高的“通天台”,这“通天台”,唐司马贞注《史记》时引《汉书旧仪》云:“高三十丈,去长安二百里,望见长安城也。”他还命人准备了仙人用的房屋用具,时刻等待仙人的降临。

汉武帝还命人扩建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建章宫是完全可以和秦始皇的阿房宫比肩的一大宫殿建筑群,不仅四面皆建有宫观楼台,还有虎圈、大池,大池名太液池,池中建有“蓬莱、方丈、瀛洲”等神山,建章宫的“神明台”、“井干楼”高五十余丈,与其他楼观皆车道相属。

武帝一方面大兴土木,四处造楼候仙。另一方面,又前后三次亲自万里迢迢来到东海边,希望遇见仙人。但都毫无结果,《史记·封禅书》云:“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而公孙卿之候神者,犹以大人迹为解,无其效。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终羁縻弗绝,冀遇其真。自此之后,方士言祠神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这段话有两层意思值得注意:一是尽管方士们始终没有找到仙人,武帝对他们的怪迂之谈也有点厌倦了,但他还是心存希望;明明“其效可睹”,即其事可知,武帝还是“冀遇其真”。二是武帝信方士求神仙造成的社会后果,“言祠神者弥众”。司马迁的批评非常含蓄,他似乎一点也没有涉及大规模求仙活动对当时经济活动的干扰和对社会风气的败坏,然而,他的批评又是非常大胆与尖锐的。如果我们比较一下司马迁对汉文帝的不同评价,可能会看得更清楚。

汉武帝的求仙活动是一场为满足私欲的闹剧,它对当时人们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小影响。在文化上,它使得神仙方术思想蔓延,还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方士集团。后来东汉的道教,吸纳了神仙方术,方士们则逐渐蜕变为道士,而在道士们的主导下,神仙思想与求仙活动仍不绝如缕,如大诗人李白就写过“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和武帝一样,也做过一场“神仙梦”。

同类推荐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生死请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禅

    生死请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禅

    禅是什么?是一种心灵的状态?佛教的宗派名称?一种语言的艺术?一种灵魂出窍的特殊体验?一种修行的功夫?诗歌里的一种况味?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佛光祈愿文

    佛光祈愿文

    本书是中国台湾星云大师撰写的100篇祈愿文并配以100副民家画作,包括对父母、老人、国家、工作以及社会各类普通民众的祈愿,充满了佛家慈悲为怀的情怀,读来能净化身心,增长智慧,并有着良好的道德教化的功用。
  • 根本没烦恼

    根本没烦恼

    本书作者辜琮瑜透过唯识学,侦察出“烦恼”的真面目以后,有了这样的灵光乍现!如果能够明白各种烦恼的身世由来、性情特征,是不是可以化敌为友,转烦恼为菩提?本书希望能萃取佛教的千年智慧,就着唯识学的烦恼分类法,让这些烦恼贼一一现形。作者不但以“透视烦恼”短文,揭除了三十一种烦恼的面具,让我们认识它们的真面目;更以六十篇心灵随笔,分享她与这些烦恼互动的种种心情故事。不论是做为优美的散文品读,或是实用的炒药解烦,本书都能把烦恼融化为清凉甘露,那就根本没烦恼啦!
热门推荐
  • 石碑记

    石碑记

    万历十七年,九州界,雷州,一个偏僻的小王国,正在惨遭徐大石的剥削和压迫,于是,九州界史上最大的一颗老鼠屎诞生了!“道友,要不你再好好摸摸,真没有了么?”徐大石一脸狐疑的看着前方的小老头。“大石道友,真没了,小老儿全身就剩下了这一条遮羞裤了啊。”面前一小老儿紧紧的拽着仅剩的一条裤衩,悲愤的看着徐大石,快哭了。
  • 一本书读懂法律常识

    一本书读懂法律常识

    一本书读懂法律常识,并没有就法律谈法律,而是采撷生活中的真实法律事例,用生动的笔触和精彩的语言,描述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常遇到的法律关系,并给予深入的解析,让人们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哪儿?去哪儿了?怎么办?使法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众,是老百姓掌握法律知识的读本,大众维权的利器。
  • 跨越千年:妃常了得

    跨越千年:妃常了得

    大婚之夜某皇后:“本宫心里说一,你的心里不能想二。”某皇帝:“……”朕可以想三。某皇后:“本宫心里想东,你的心里不能想西。”某皇帝:“……”朕可以想南。某皇后:“本宫想玩,你不能想睡。”某皇帝:”……“朕可以想一些”更有意义“的事。
  • 丞相千金不为后

    丞相千金不为后

    她是丞相府的嫡女,他是尊贵的二皇子,本来美满的爱情应该开花结果,却被当今太子一纸求婚圣旨,她被迫嫁入东宫。他位居东宫,权势滔天,却独独爱上那个总是违抗自己的女子,狂傲如他,又怎么会看着心爱之人嫁给自己的兄弟。
  • 阅读是最好的独处

    阅读是最好的独处

    读书塑造人的一生:读什么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麦家说,读书就是回家。毛姆说,读书就是给自己构建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阅读拥有温暖而强劲的力量,能够长久不衰地体贴灵魂、拨动心弦,触碰到我们情感深处最柔软最深刻的部位。这种力量,并不会因时间流逝和年代更迭而减弱。黄桂元以多年阅读写作的经历,反照自身,思考个人成长路径,以及读书的意义与目的、为何读书、如何读书、读书之乐等一系列有趣话题。
  • 凤绝天下:毒医七小姐

    凤绝天下:毒医七小姐

    (如果你们找不到月初云,请搜风华止。)凤顷月,中医院里最古老的医药世家传人。医术超然,容貌绝美,却生性懒惰散漫喜好毒术。一朝穿越,成为赤炼大陆凤家的那个张扬跋扈鬼见愁一般的草包七小姐身上。漫不经心,勾唇一笑。嚣张能怎样?草包又如何?看不起她的人,毒。她看不上的人,揍。随手用毒,伸手为武,一身医术冠绝天下。纤纤素手中,生死在握。睥睨天下间,谁人敢挡?(已完结)
  • 华佗的锦囊

    华佗的锦囊

    《华佗的锦囊》收录了《俺想要个女娃》;《为你撑了十八年》;《皮日休吟诗露踪迹》等故事。为中国的孩子们、为芸芸众生讲述最沁人心脾的故事。
  • 剑侠情缘之侠客行

    剑侠情缘之侠客行

    你就跟我的重剑一样,一旦扛起就再也放不下了——藏剑生死之后,我们都将化为白骨灰烬——五毒我愿执笔弃花间,从此以后,离经易道只为一人——万花你说冰心冷硬,我便为你云裳一人——七秀你曾说你想隐退江湖安定生活不再沾染罪孽——唐门生死何必论,长枪独守大唐魂——天策如今纯阳的雪越下越大,还是未能等到你归来—纯阳这一次隐身了,便是一辈子——明教......当雁门再次落雪,也许我的身影早已经成为一种回忆,不知哪时哪刻长眠于此。
  • 只为韶华不负君

    只为韶华不负君

    安韶桦作为安国公主,却被一个搪塞的理由被南宫一国灭国,一路上到处都在指责安国,可她安国又做错了什么。作为安国唯一活下来的皇嗣,安韶桦一人来到南宫国,沦为一代舞姬,改名换姓落儿,只为报仇雪恨。可是,她却真的动情了,这该如何是好……
  • 尘環

    尘環

    纵然世间繁华三千,我只与你把酒言欢。——恒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