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3000000041

第41章 关羽果真华容道上纵曹操么?

“华容道关羽纵曹操”是三国故事里十分精彩而且耐人寻味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更把这个故事写得起伏跌宕,曲折生动;通过这个故事把曹操之奸、关羽之义、孔明之智表现得淋漓尽致。无怪乎毛宗岗在批三国此回时,于“回批”里大声赞道:“如关公者,忠可千霄,义已贯日,真千古一人!”对关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那么这个故事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呢?关羽又是否如罗贯中所写、毛宗岗所评那般“忠义贯日”呢?我想这是很多三国迷和读者迫切想知道的一个事情,下面且听我娓娓道来。

从现存的史料来看,曹操在赤壁确实打了败仗,军队被周瑜、黄盖烧了大半,像《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记载: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说,孙权遣周瑜、程普等与刘备并力于赤壁迎战曹操。曹操军众水土不服,刚一交战,曹操的军队就败退了,于是退驻江北。而周瑜等人则在南岸与之对峙。后来黄盖周瑜连使苦肉计、诈降计,将曹操的水军火烧连营。于是曹军败退,退保南郡。

曹操大军被烧,最后只以八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做结,并未言及华容道情形,在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中也有稍详细的描写:

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於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

这一段的记载与《周瑜传》大同小异,除了描述诈降烧营外,结尾也只有八字“北军大坏,曹公退走”作结,语焉不详。那么曹操退走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我们再来看一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的史料: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此段大意是说,曹操在赤壁和刘备作战,水土不利,军遭病疫,官兵死亡很多,曹操回师。刘备于是占有荆州、江南诸郡。其后注引《山阳公载记》说:

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该记载是说曹操败走途中,经华容道,路途泥泞,天起大风,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才得通过。此时,文献中才算是出现了“华容道”三字。让我们来仔细地看一下《山阳公载记》这段文字:曹操的舰船被刘备所烧,于是率兵从华容道步行退军,遇到了泥泞,道路又不畅通,天又刮着大风,于是曹操命令身体虚弱的士兵都背草填路,自己与骑兵乘马才能过去。虚弱的士兵为人马所踩踏,陷倒泥中,死亡得很多。军队已经逃出后,曹操很高兴,诸将不明白,问他,曹操说:“刘备啊,是我的对手,只是得到计策略晚,假如他早放火,我们这些人都活不了了。”不久刘备也放起火来而没烧着什么。

那么这本《山阳公载记》又是一本什么书呢?首先来说一下“山阳公”,他是谁呢?这位山阳公不是别人,正是被迫让位的汉献帝。史记汉献帝让位曹丕以后,受封“山阳公”,而“载记”呢,则是在一个朝代正史中记述其他政权首领的文体,例如记载晋史的《晋书》,便会有记载十六国政权首领的载记,例如前秦苻坚的《苻坚载记》,后赵石勒的《石勒载记》等等。

汉献帝让位以后,不做皇帝了,自然不能用“本纪”,而曹丕的皇位又是这位汉献帝禅让的,曹丕自然也不好意思以臣子的方式对待这位“前总统”,所以写作此书的人索性给他来了个《山阳公载记》。

《武帝纪》和《山阳公载记》都是出自魏国史官或者士大夫的手笔,所以言辞之间对曹操颇有回护,无论是将赤壁之败的原因说成“于是大疫”也好,还是称赞曹操见机快于刘备也好,总之曹操是败了,但也逃回来了。

可是曹操败军华容道的事于正史无征,仅在野史《山阳公载记》中出现了“华容道”的败军路线,而且并未见有刘备、关羽陆军截击曹操败兵的记载,而且刘备追击曹操也在“军既得出”之后,所以“华容道关羽纵曹操”当出自于后世艺人的杜撰而无疑。

那么后人又为什么要杜撰出这么一出戏呢?我们也不难想像,这一是民众心中所愿,二来也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必要。

我们知道曹操在与袁绍打官渡之战前,曾经先行出兵击破刘备,俘虏了刘备老婆和关羽等人,曹操敬重关羽的为人和才干,所以“遇之极厚”。厚到什么程度呢?按照《三国演义》的渲染,不但封官拜爵,而且又送良驹,又送锦袍,尤恐怠慢,又“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地款待,换在今日,作为上级,对下级做到了这点,那下级自然是感激涕零,跳槽不及了。

所不同的是,关羽却心念旧恩,没有跟从曹操,而是在得知刘备下落后,立即“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往依刘备,于此也可看出关羽的忠义,其道德情操确实高尚。

而这期间曹操与关羽的关系就很复杂了,有些说不清、道不明。首先曹操“擒而不杀”,又“遇之极厚”,已是一恩,就算如关羽自己所说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之,那么他出走之后,又“过五关、斩六将”,且曹操下令“勿追也”,这又是一恩了。这一恩却始终未见关羽报答。

因此不但作者记在心里,便连读者和后人也念念不忘,颇以为意。所以作者为了塑造关羽、孔明形象,便在曹操落难之时,索性杜撰了“华容道”故事,叫关羽把这一恩报了,那也就和“曹贼”两清,以后可以划清界限了。且于塑造关羽、孔明形象大有推动作用,于是乎就诞生了这个流传千古的故事。

“滴水之恩,犹当涌泉相报”,何况于是?中国人心目中那根深蒂固的施报伦理给这故事以土壤,正如毛宗岗在“回批”里写得明白:曹操许田打围欺负献帝时,关羽欲杀曹操,是出于忠;而华容道上,关羽能杀而又不杀,则是出于义,所以关羽于忠、义二字得到了双全。忠义双全也是那时士人孜孜以求的道德情操,宋江不就是为了“忠义双全”才带领梁山全伙兄弟走上了“不回头”的招安之路么?关羽这一杀一纵,“武圣人”的形象便立于千古。

孔明智算华容,既然能杀曹操,为什么又派关羽去呢?是他不了解关羽的为人么?显然也不是。正如毛宗岗所言,孔明在故事里是通晓天意的人,他不杀曹操,是代表了天意不想叫曹操死于彼处,而蜀将张飞、赵云皆在,众人皆可杀曹操,唯独关羽不能杀,所以作此安排,以顺天意,又成关羽之义。另外明知关羽不杀,还迫其立下军令状,又做收服关羽之用,真是一举双得,孔明之智也于此得见。

正如孔明所料:曹操若死,北方必乱,于刘备无益,这一解释虽然牵强,却又大大启发了后来西安事变中的中共领导人。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尤以日寇侵略为意,而张学良、杨虎城拘禁了蒋介石,发动兵变,当时“主杀”与“主不杀”的两派意见分歧,争议激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在事变后迅速统一了党内意见,并且强有力地影响张、扬,决意由“兵变”改为“兵谏”,由“杀蒋抗日”改为“逼蒋抗日”,这大概也是从华容道这里得出的一点启示吧,而且运用得比孔明更为合理恰当。

当时蒋介石若死,后果必然是要么国内大乱,要么“亲日派”的何应钦等人得势当政,这两种情况都不是中共乃至中国人所希望看到的,所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才选择了“逼而不杀”,另外留住蒋介石,也是知道蒋介石才干不是毛泽东敌手,而为以后的“民主”或者“解放”留了后手?这又是不得而知的事了。

同类推荐
  • 隋唐罗成传

    隋唐罗成传

    游走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他的出现给多少人带来了一生中都无法忘怀的记忆。他的亮银神枪、他的白衣白甲、他的追风白马、他的如玉容颜,一个个支离破碎的的片段渐渐的拼凑出了一个完整但又模糊的他。在有的人眼中,他是生来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翩翩世家公子;在有的人眼中,他是战场上的罗刹,银枪所到之处所有鲜活的生灵瞬间封喉;在有的人眼中,他是面若冠玉,内心阴险毒辣,为了一己之私什么都可以出卖小人;在有的人眼中,他是一个因一纸绝婚书竟然差点哭昏过去的痴情种。这么多的他,到底那一个才是真正的他?
  • 传世少公

    传世少公

    一位兴致勃勃要去入赘的暴发户少爷,为了尝试这神奇而刺激的人生体验,慢慢步入了某种安排,或者说某种使命,一切都是无意间的传承所致,正义使然,道义有道。
  • 1911:让我们谈谈革命

    1911:让我们谈谈革命

    《1911:让我们谈谈革命》详细介绍了辛亥革命前后,参与这场历史大事件的各派势力和主要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与心路历程。着重描写了袁世凯、黄兴、孙中山、宋教仁、黎元洪等人在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各自的真实心境与抉择本末,将与辛亥革命有关的众多历史细节进行了细致刻画,重现了100年前那场改变了中国发展方向的大革命过程。
  • 纳曲安歌

    纳曲安歌

    天性慵懒却官运亨通。单挑皇子却不落下风。皇帝的器重,公主的垂青,兄弟的豪情。他,叫纳兰楚。他,是主角。
  • 文侯

    文侯

    好男儿征战沙场,自然为的是立下战功,封侯拜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唱着《满江红》,功名赚上一箩筐。
热门推荐
  • 旅游生态与环境管理

    旅游生态与环境管理

    《旅游生态与环境管理》编写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列举了国内外案例,使读者在理解相关内容时能更加切合实际。全书简要阐述了旅游生态与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方法,介绍了旅游地环境承载力的内容及其主要理论和评价方法、旅游环境影响评价、旅游景观开发和保护模式、生态旅游及其开发模式与管理,并对历史古城镇保护利用的原则、旅游循环经济、环境审计和旅游企业环境责任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 天荒囚

    天荒囚

    小村少年,跟随族叔上山猎兽,惨遭猛兽攻袭。少年欲走出大山。走出村子的少年有何奇遇,是否成为强者。
  • 青梅竹马:大少爱你入骨

    青梅竹马:大少爱你入骨

    慕容玉韵和轩辕志标是一对天之骄子。由于受到现代浪漫爱情注意的渲染,他们一早就偷吃了禁果。但是玩浪漫有时候是要付出代价的……慕容玉韵的爸爸得了肾衰竭,需要立即换肾,为了挽救爸爸,慕容玉韵做出了一个违心的痛苦决定……一次偶然的相遇,使轩辕志标和慕容玉韵这一对旧情人再次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畸形之爱缔造无尽的伤痛,爱情、复仇、报恩。一段虐恋由此拉开帷幕……
  • 青涩之恋:霍上的叛逃妻

    青涩之恋:霍上的叛逃妻

    五年后,她为复仇归来,看看着大屏幕上幸福甜蜜宣布结婚的两人,唇角冷冷一勾,我都还没有幸福呢,你们怎么好意思幸福?她设下陷阱,引君入瓮,勾起前男友的回忆,当他对她好奇有加时,她又飘然而去。大婚这一天,牧师问新郎:“霍擎,你愿意娶顾瑶小姐为妻吗?”新郎还没张口,就听到话筒里传来优雅的声音:“霍擎,你忘了顾绵了吗?你说过这辈子只娶顾绵一个,可是你还记得她是如何被顾瑶害死的吗?”现场一片大乱,她冷眼旁观,亲爱的姐姐,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好戏还在后头。顾绵看着身后怎么都甩不掉的尾巴,忍无可忍的吼道:“陆启帆,你到底看上我什么了,我改还不成吗?”
  • 明日走马

    明日走马

    或许从很久开始,我们就失去了拥有昨天的机会,因为昨天开始不被记住;或许从很久开始,我们就开始了永远的遗忘,因为三生石的消亡;所以,这里是现在我唯一可以做到。
  • 废柴狂妃:致命诱惑四小姐

    废柴狂妃:致命诱惑四小姐

    不幸穿越到异世,却幸运的遇见了此生最爱的男人。君年年:何其有幸,此生遇到你。南宫凉川:许你凤冠霞帔一世无忧,此生清风明月长伴天涯。看邪魅王爷萌恋伪高冷废柴,甜污日常软到不行(//▽//)~
  • 农门悍女

    农门悍女

    她好不容易混成了有房有车一族,却不想意外穿越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村姑,家里穷的叮当响不说,要债的逼上门要拉她抵债,苏雅怒了,尼玛,活人还能让尿给憋死,看她如何带着一家子脱贫致富奔小康,顺带着解决一下大龄剩女的婚姻幸福问题。
  • 网王同人之夏末拾忆

    网王同人之夏末拾忆

    苍天啊,她一觉醒来居然魂穿到网王时代,温柔乖巧的她竟然穿越到脾气火爆的不二夏诺身上。“周助我喜欢你。”樱花树下她手握球拍含羞的说着。“早在六年前我就知道你会爱我,”周助单手将夏诺搂在怀里:“我一直在等你长大。”
  • 名门私宠:帝少,有点坏

    名门私宠:帝少,有点坏

    母亲病重,父亲带着小三高调回家,她无奈签下一纸卖身契约成功地把自己逼上绝路。从此,白天当血库,晚上还要承受他无节制的索取。她意外怀孕,狼狈逃走,他下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找到她,只是上天入地却找不到有关于她的痕迹……三年之后,她低调回归,他高调迎接,当着全城所有人的面宣布:“三年之前,我主动毁约,从此家产归你,我也是。”
  • 李世民的智慧

    李世民的智慧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赞颂秦王的千古名句。诗中的秦王是一个史诗般的英雄:他气宇轩昂、壮志凌云;他文治武功、丰功伟绩;他英明神武,统一中华……众所周知: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的赢政,在称始皇帝前就称秦王。大约1000年后,中国历史上又出了一个秦王,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大唐帝国的唐太宗李世民。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秦王李世民从小驰骋疆场,身经百战,亲冒矢石,出生入死,平定天下。他在战场上多次死里逃生,再一次使中华大地海晏河清,昭陵六骏可作见证;玄武门兵变后,唐太宗励精图治,又以封建盛世“贞观之治”而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