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236900000002

第2章 国外其他地区人士有关中国模式的讨论

一、理解“中国模式”的两种路径

非西方国家理解“中国模式”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两分法,将“中国模式”理解为经济的和政治的结合体;另一种是三分法,将“中国模式”理解为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结合体。

二、对“中国模式”的三种方法论判断

(一)事实判断

这是对“中国模式”的内涵与特征的判断。在这一点上,非西方国家的判断基本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新加坡和韩国等国家在理解“中国模式”的内涵时,在经济和政治维度之外,还强调文化的维度。

对经济的事实判断主要包括五个维度:

1.循序渐进的经济改革

2.政府对经济有强的控制权

3.高GDP增长率

4.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

5.国内高储蓄率

对政治的判断主要包括三个维度:

1.渐进主义的政治改革

2.大政府、小社会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对文化的判断主要包括两个维度:

1.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传统延续至今,并影响着“中国模式”的构建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仍然包含了儒家思想。

(二)价值判断

有的学者肯定“中国模式”,有的否定“中国模式”。

否定的原因主要有:

1.“模式”是足以成为其他国家模仿的方式或范例,但是中国却是独一无二,根本无法模仿的,因为它有着特殊的国情和文化。

2.中国的发展存在着优点,却也有着弊端,其他国家的发展同样既有缺点也有优点。

3.“中国模式”未来将何去何从还不明确,因此不能称之为“模式”。

肯定的原因主要指:

1.中国在政治稳定的情况下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

2.中国政府从未放弃对经济的控制权

3.中国经济的成功得益于好的政策设计

4.中国在实行渐进主义的政治改革时,并没有抛弃历史,而是维持了政治统治的连续性。

5.“中国模式”所体现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根据本国国情设计发展道路的思路,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三)政治判断

关于“中国模式”对其他国家有利还是有害,主要有三派观点:

1.认为“中国模式”对于其他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有利的;

2.认为“中国模式”对其他国家的发展有害;

3.认为“中国模式”与其他国家的发展关系不大。

三、对“中国模式”具体问题的理解

(一)对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解

从事实判断的层面看,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这种模式不可持续;另一种认为这种模式在未来一长段时间内仍将持续。从价值判断的层面看,也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中国的这种发展模式将影响到其他国家,例如市场和资源的威胁;另一种认为不应该对中国的外向型经济过分担忧,而应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争取利益最大化。

(二)对中国政治模式的理解

对中国政治模式的判断主要是与民主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一角度出发,非西方国家有三种主要观点:

1.认为中国的政治模式是缺乏民主的政治模式

2.中国的政治模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模式

3.中国的政治模式是混合型民主模式

(三)对中国崛起的理解

这个问题关乎中国崛起是否对他国构成威胁的问题,主要有:

1.认为中国崛起不是威胁

2.认为中国崛起是威胁

3.认为中国崛起目前不是威胁,但未来并不明确

(四)对“中国模式”前景的理解

非西方国家的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模式”要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推进经济、政治和社会转型,而关于如何推进则有不同的主张:有的认为应该采取西方自由民主国家的模式,有的认为应该继续坚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有的认为改革的动力必须来自社会,有的认为应该继续发挥中国共产党的有效领导;有的认为经济发展仍然具有优先地位,有的认为政治改革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四、中东欧转型国家

从苏东剧变以来,中东欧转型国家的学者就开始对以“休克疗法”为主要特征的激进变革与中国的渐进变革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一直持续到今天。

中东欧学者对“中国模式”的研究有三大特点:

1.不关注“中国模式”这个术语,但非常关注对中国发展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的研究

2.注重中国转型模式与中东欧/苏联-俄罗斯转型模式的比较

3.关注中国的崛起对中东欧国家的影响

在中东欧国家,对“中国模式”的理解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认为不存在中国模式,以J.科尔奈为代表;另一类认为存在着某种可以称为“中国道路”或“中国特色”的东西,以G.科勒德克和A.伊诺泰为代表。

(一)否认中国模式的存在

2010年,J.科尔奈接受《财经》记者的采访,当被问及是否存在一个“中国模式”的问题时,他明确地说:“根本没有‘中国模式’这东西。”

1.对不是“中国模式”的“中国模式”的剖析

尽管J.科尔奈否定中国存在一个可供他国“模仿”的中国模式,但他无疑认为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了某种中国特色。

(1)中国发展的试验性

(2)经济增长率过高

(3)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

(4)中国的改革主要是低成本方面的

2.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

J.科尔奈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关乎中国进一步的改革与发展。

(1)中国的银行部门存在一些大问题

(2)要处理好收入差距的扩大化问题

(3)中国必须接受出口市场必将缩小这个事实,调整以出口和投资为导向的经济政策,扩大国内的个人消费与社会消费。

(4)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工资成本差距将会缩小,中国必须预料到这将导致的一系列结果。

(5)要保障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法治政府是必不可少的。

(二)肯定中国的发展模式

中东欧转型国家还有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并且希望从中吸取促进本国发展的经验。以G.科勒德克和A.伊诺泰为代表。

1.中国模式的内涵

在G.科勒德克看来,中国模式无疑是渐进主义的转轨,它区别于中东欧转型国家的“休克疗法”。具体而言,“中国模式”包含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经济上的,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市场看不见的手与国家看得见的手之间的完美合作;另一层含义是政治上的,中国的民主化进程适合中国的国情。

A.伊诺泰没有用“中国模式”这个词汇,而是用的“中国特色”。他认为,21世纪将被认将具有中国特色,包括:

(1)经济追赶

(2)社会政治的转型

(3)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的再解释具有重要作用

2.中国模式面临的问题

不平等问题是中东欧许多学者都认识到的一个问题。G.科勒德克认为,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不平等问题。尽管不平等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如果中国仍然继续它自己的、独特的发展道路的话,这种不平等的趋势似乎远不会结束。

3.如何应对中国崛起

A.伊诺泰认为,一方面中国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威胁,另一方面近年出现的“中国热”的片面的肯定观点也应该被控制住。明智的做法是在处理全球事务时应该考虑中国这个崛起的力量,并且认识到“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一个成功的中国,而是来自一个被控制、阻止的中国”。

4.对中国未来的预测

中国统一性的维持、中国的民主预期、全球化对中国的可能影响、作为其他国家的模式的中国发展,等等——仍是难以预测的。

五、俄罗斯

俄罗斯国内对“中国模式”的研究明显呈现出几个不同的派别。

(一)俄罗斯学者的观点

1.V.波波夫对“中国模式”的理解

(1)中国模式的特征

首先,“中国模式”是不打断传统的集体主义结构(“亚洲价值”)地沿着循序渐进的道路前进的能力。其次,“中国模式”是植根于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策略。最后,“中国模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有效政府的管理与创造。

(2)“中国模式”成功的原因

首先,中国的改革与“华盛顿共识”的方案非常不同。其次,近来中国的成功以毛泽东时代的成就为基础。再次,与苏联-俄罗斯不同,这些成就在中国由于渐进的而非休克模式的经济自由化和民主化过程中没有被挥霍掉。最后,很可能是最重要的,即直到今天中国从来没有真正地离开过集体主义制度,这个制度使低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得以维持。

(3)“中国模式”面临的威胁

V.波波夫认为,“中国模式”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威胁就是日益增长的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4)对“中国模式”的未来预测

2009年,V.波波夫仍然认为,根据完整的标准,中国今天是最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并且潜在地在10年左右,将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国家。

2.远东研究所对“中国模式”的理解

(1)“中国模式”的内涵。首先,循序渐进的改革拒绝休克疗法;其次,“中国模式”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最后,“中国模式”坚持自己的民主化探索。

(2)“中国模式”的国际意义。普遍认为,“中国模式”下的中国发展不会威胁到其他国家,相反,“中国模式”对其他国家尤其是俄罗斯具有借鉴意义。

(3)“中国模式”的前景。远东研究所所长认为,“中国模式”的理论基础没有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质,而是对其进行了创新,认为中国的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将根本改变社会各阶层以及个人的处境,导致政治体制的完善和群众政治文明水平的提高。

3.俄其他学者对“中国模式”的看法

俄政论家A.基瓦这样理解“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是国家资本主义方式的一种,就像俄罗斯曾经推行过的新经济政策一样。这种模式许多国家都在采用,而且是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这种模式的实质是,逐步地、分阶段地为形成市场经济和代表制式的民主创造前提。

(二)俄共的观点

久加诺夫高度肯定中国在这30年里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首先,高度肯定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认为中国惊人的改革成就发生在“红色中国”,发生在意识形态方面没有向资本主义国家做出任何让步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其次,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性持有高度信心,“绝对相信”中国所制定的未来30年的发展计划。最后,中国经验是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特色和外国经验。

(三)俄罗斯官方的观点

《纽约时报》2009年10月17日发表文章《俄罗斯领导人将中国看作执政模板》,指出普京的统一俄罗斯党正越来越多地思考它能如何仿效中国共产党。这篇文章挑起了俄罗斯国内热议“俄罗斯是否应该仿效中国模式”。很快,梅德韦杰夫就出面否认俄罗斯要复制“中国模式”。

(四)其他人的观点

俄罗斯前杜马议员V.雷日科夫指出:“中国模式”不适合俄罗斯,正如梅德韦杰夫总统正确地指出的那样,不仅经济上不合适,而且政治上也不合适。

六、韩国和新加坡

(一)韩国

1.“中国模式”与“东亚模式”的比较

关于这个问题主要包括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模式”分享“东亚模式”的主要特征;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模式”不同于“东亚模式”,而更接近盎格鲁—撒克逊模式。

2.近年来对“中国模式”的热议

自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后,韩国学者不再简单地用“北京共识”来说明“中国模式”,而是结合中国崛起的事实,对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

(二)新加坡

新加坡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具有以下总特征:

1.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关注“中国模式”;

2.学者和官方都很重视“中国模式”,并且能够以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对待“中国模式”和中国崛起;

3.肯定“中国模式”提供了一条不同于“美国模式”的发展道路,甚至提供了一种迂回的前进路线,从而绕过当前源自西方的经济问题;

4.“中国模式”或许能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在全球化时代迅速走上现代化崛起之路的模式;

5.认为面对西方热炒“中国模式”的情境,对中国而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还必须意识到“中国模式”并非完美,未来仍有许多困难需克服,如何建立更具包容性、有更多民众参与的公共决策体制,对完善“中国模式”更为重要;

6.主张新加坡与崛起的中国互求启示。

七、现实社会主义国家

(一)越南

2009年底,越南共产党中央宣教部前副部长陶维括,从社会主义理论的视角,对“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做出了理论概括:

1.最重要的是选择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符合自身潜力、符合国民意愿、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发展道路。

2.中国改革开放是在具有先进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保持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和睦。

(二)古巴

2007年和2010年,古巴分别两次掀起了热议“中国模式”的高潮。以R.卡斯特罗为代表的很多古巴官员都认为,如果古巴进行经济改革,最应该借鉴的模式就是“中国模式”。学界也主张借鉴“中国模式”。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模式”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但古巴不会照搬“中国模式”,而是会从古巴的国情出发。

八、亚非拉的资源友好型国家

(一)拉丁美洲

1.“中国模式”的特征

拉丁美洲的主流观点是结合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关系——主要是中国与拉丁美洲的资源和市场关系——来分析“中国模式”的特征,认为“中国模式”是一种依赖投资或以出口为基础的增长模式,这种模式在一种威权主义体制下完成;“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与拉丁美洲快速发展的贸易和政治关系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军事威胁的基础之上。

2.拉美国家对“中国模式”的反应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拉丁美洲对“中国模式”普遍怀有一种敌意和不安。随着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拉丁美洲关于“中国模式”与拉丁美洲关系的评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面评价“中国模式”对拉丁美洲关系的积极性的声音增多。

3.对“中国模式”的未来预期

中国经济在短期内仍有望继续强劲增长,同时,如果外部需求一直虚弱的话,中国也有能力设计合适的政策融合以刺激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这将导致向以国内为导向的增长模式的转移。这或将带来“中国模式”的某种转型。

(二)非洲

非洲人心目中的“中国模式”充满吸引力;“中国模式”意味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繁荣、政治稳定。非洲人之所以接受“中国模式”,主要原因在于:

1.“中国模式”不仅使中国人受益,而且使非洲人得到实惠。

2.在与非洲的关系中,中国采取与西方不同的外交政策,非洲与中国平等地建立起外交、经济交往。

3.非洲人民从“中国模式”中看到方向。

(三)亚洲

1.伊朗

早在2004年,伊朗学者就开始使用“中国模式”一词,这与雷默于2004年提出“北京共识”的概念有关,也与伊朗国内政治,即当时即将举行总统选举以及保守主义的复兴有关。

2.巴基斯坦

200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60华诞之际,巴基斯坦首家专门研究中国的智库——巴基斯坦-中国研究所正式成立,标志着巴基斯坦对“中国模式”研究的新阶段的开始。

九、印度

(一)“中国模式”的概念

印度尼赫鲁大学斯S.辛格教授这样来概括“中国模式”:在构成“中国模式”的具体要素中,有些争议很大,但共识最多的是中国经济和军事现代化。除此之外,这一模式吸引外界的地方还有中国在公共卫生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扶贫等领域渐进而又富有开创性的变革。中国当今并没有形成稳定的发展旋律,仍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验阶段,还必须弥补许多极为严重的缺陷才能以“当仁不让”的心情亮出“中国模式”。其中最严重的缺陷集中于两大问题:政治体制是官员的染缸;资本主义享乐主义消费是中国官文化的致命毒菌。

(二)对中国崛起的反应

随着中国崛起以及由于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更加密切的中美关系,甚至出现了“中美国”的说法,印度对中国崛起和“中国模式”非常警惕和敏感,“疑华”、甚至“反华”成为印度国内涉华舆论的“政治的正确性”。

(三)“中国模式”的民主问题

2009年M.辛格访美接受采访时,强调印度的体制、民主的价值观等跟美国是相近的。这一点也正是印度很多学者在将“印度模式”与“中国模式”相比较时所强调的印度的“优越性”,即认为印度追求一种民主的模式,而中国则是一种父权制的、威权主义的模式。但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中国是一种“混合体制”。表现为法律秩序、正义、市民社会、选举透明和公民-政治权利的“公共需求”正在增加。

(四)对“中国模式”的未来预期

关于中国民主的未来预期,提出以下几点:

1.中国自己也认为民主是发展的结果;

2.在中国邻邦中出现了民主体制的高涨,民主化的压力日益增加;

3.由于经济的繁荣、增长的消费主义和互联网,中国的市民社会正在形成;

4.中国正在走出一个单一领导人的个性化统治时代,领导人终身制一去不复返;

5.中国确实对促进“党内民主”感兴趣。

6.中国在亚太地区采取地方主义和多边主义。

(五)“中国模式”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

印度学者也看到不平等问题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并指出中国需要讨论的关键问题是它是否能够使社会和谐的政治成为恰当的。

十、其他国家

爱沙尼亚学者R.穆乐森积极评价“中国模式”。关于“中国模式”的未来预期,R.穆乐森认为,中国的政治和经济都将逐渐变得更加开放,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和市场自由的结合;另一方面是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加强。同时,他还认为,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的进一步开放与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加速这一过程是错误的和危险的。

土耳其青年学者E.布鲁特在一篇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化》的文章中,重点分析了中国政治模式的未来。

由此可见,世界上有很多小国家也在关注“中国模式”,但是不同国家本身的意识形态传统决定了他们的视角和立场,尤其表现在对中国政治模式的评价上。

十一、关注和思考国外人士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评议

(一)总体评价

与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国模式”的讨论相比,非西方国家的讨论似乎热度要低一些,但是态度却更加实际。

(二)对中东欧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研究的评价

1.中东欧的社会主义探索之路

社会主义探索之路在中东欧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之前,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和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就已在中东欧国家产生深刻影响。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中东欧学者对“中国模式”的关注点以及态度,对理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所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着两个基本范畴,一是“中国特色”,二是“社会主义”。

同类推荐
  • 驱邪扶正

    驱邪扶正

    佛道儒巫混杂合流的宗教文化现象,成为贵州民间信仰文化历史进程中的主旋律和贵州本土文化的显著特色。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但它们构成贵州本土文化……
  • 萧山记忆:改革开放40年启示录

    萧山记忆:改革开放40年启示录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砥砺前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肩负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要求新使命新期望,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继续书写萧山催人奋进的实践创造,为世人提供敢为人先的“萧山样板”和“萧山智慧”,为历史留下令人感知感怀的萧山记忆。
  •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本部著作对新世纪中国在战略部署、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民生问题、领土主权、人文社会、生态环境、外交格局和改革方向等领域面对的种种成就和挑战进行了全景式扫描与透析,对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成就与挑战逐个进行客观理性地梳理,是一部对中国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集中分析解读的战略性、前瞻性、可读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战略性著作。
  •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大道至简。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并不复杂,复杂的是缠绕在规律周围的、种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一旦把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及由此产生的干扰、误解逐一消除,规律也就水落石出了。电视品牌决非有些同志想象的那么繁复,电视品牌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一、核心价值的精确定位;二、普通观众对核心价值准确的认知;三、核心价值得以持之以恒的坚持。这是电视品牌对立战略的核心任务。
热门推荐
  • 重生归来之崛起之路

    重生归来之崛起之路

    他原本可以飞升成仙,在最后一步他却选择重生归来。他发誓这一世要守护自己的亲人。他回来了!
  • 达磨出身传灯传

    达磨出身传灯传

    《达磨出身传灯传》,又名《达摩传灯传》,神魔小说中佛教小说之一,根据《景德传灯录》、《续传灯录》等书编写而成,描述达摩一生成佛传道的故事。
  • 荧之光

    荧之光

    唐果不是艺人,却是荧屏内外比名流巨星更加耀眼的存在意外的重生,她将如何完成荧屏之上的华丽转身?当时光倒流,他和她又将上演怎样的浪漫爱情?
  • 冷情公子太难追

    冷情公子太难追

    那年,她十六,他二十。她慕容云喜欢他阡吷公子是满城皆知的事。世人皆赞叹阡吷公子温文尔雅,温润如玉,待她慕容云也是重情重义,很是特殊。可她慕容云深知,他梅阡吷的眼中向来没有特殊,他这辈子都不会爱上任何一个人,可她还是不愿放手。那年,她十八,他二十二。她在门外雪地里站了很久,只求能再见他一面,可他冷言相向之后,便将她拒之门外了。那年冬天很冷,她站在雪地中,望着他远去的身影,轻声呢喃,“可是啊,梅阡吷你知不知道,我就要走了,以后怕是再也见到了。”直到当他听闻向来顽强的慕容云离世了……(1v1.双洁本文有甜有虐,结局完美)
  • 叶洛逆袭攻略

    叶洛逆袭攻略

    叶洛本是叶国公主,不想却错爱情郎,最后落得身死陨首,不过却无意之间激活秘宝得以重生。重生之后的她,奋发图强,脚踩万千白骨,登上称霸大陆的帝王之路。她是该情续前缘还是绝情杀戮。且看叶洛深思细量,定夺终身。
  • 陌主沉浮

    陌主沉浮

    “九霄雷霆,响彻天际,紫耀冲天,光芒万丈,魔帝身披紫霞,踏天归来?,天地浩劫重现,血杀、灾难接踵而来,万物生灵将永远处于黑与红的世界当中,万劫不复!”这是一个古老的预言,当灾难显现,恶念笼罩之时,人们又该何去何从。一个少年自小山村走出,看似普通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是命运纠葛的无奈,还是自强不息的奋斗。
  • 寒夜炙爱

    寒夜炙爱

    舒夜浅身着白色的纱裙,飘然穿梭于宴会宾客当中,如同一片轻盈的云朵。银铃般的笑声从金色的面具后面传出来,她飞舞地奔上楼梯,一边朝身后的好友摆手道:“我马上就下来!”
  • 亲亲宝贝,来一个

    亲亲宝贝,来一个

    “啊,变态呀!”慕容芸吼道“你说谁是变态?”宫正楠,眼底打量着慕容芸“就,就你呀。”“哦?要不要我变态给你看啊?”“喂,……”这可不行,话还没说完,宫正楠吻住了那张喋喋不休的小嘴“嗯,味道不错,很甜呢。”慕容芸的小脸红极了,心里不停咒骂着这混蛋。
  • 贺家惊世嫡女

    贺家惊世嫡女

    贺家惊世嫡女——简介女主,贺涵曦男主,夜隽21世纪王牌特工穿越到贺府有神骨却是个废物的嫡女身上。是个废物?别逗了,天赋No.1段位咻咻咻的往上升,炼丹能力绝无仅有,有上古神兽作伴,看贺涵曦绝地反转!被白莲花陷害?看贺涵曦反将一军!酷爱红色衣衫的贺涵曦最喜欢扮成男子的模样去招蜂引蝶。可不料某男在后面委屈巴巴。她闯祸他摆平,她杀人他放火……且看贺家嫡女如何逆袭,请敬请期待。
  • 凤睨天下

    凤睨天下

    十年前,听家一百三十七口惨遭灭门,只剩年幼的她跪在坟前,指天发誓,生只为报仇雪恨。十年后她携恨归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每个王朝的灭亡几乎都与女人有关。上古的夏商周三代不例外,北狄国帝王也不列外,她要让北帝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当马蹄声踏过北狄国的每一寸土地,广陵散响起,兵临城下,朝堂颠覆,望着跪在脚下的满朝百官,冷冷一笑,早知如何,何必当初。随着北帝灭亡,各国暗潮汹涌,阴谋才刚刚开始,天下注定要变了! 当她拿下那铜面具,倾倒世人,他们是四国的君王,却视她为心尖上的人,为了她血染江山又如何?!为了她弃负江山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