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207300000002

第2章 寒风吹彻 现世温暖

今天给大家讲我的文章《寒风吹彻》的写作背景,以及我对人生的寒冷、死亡等终极命题的思考。

《寒风吹彻》这篇文章,写于1996年的冬天,那时我三十四岁。三年前,我辞去沙湾县乡农机管理员的职务,在乌鲁木齐打工。刚来乌市打工时,我还一头乌发,前额的头发能遮住眼睛,仅仅几年时间,就谢顶了。谢顶是头发的谢幕。当那些黑发一根根从头顶脱落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中发生了什么,头发不告诉我它因何脱落,只是额头有了一种光秃秃的感觉。

刚谢顶那会儿,还有一丝裸露的羞涩和不好意思,后来也就渐渐习惯了。

我记得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我茫然地走在乌鲁木齐的街道上,寒风携裹着雪片,吹打在我裸露的额头上,那一刻,仿佛这个世界所有的寒冷,都堆砌在我一个人身上,那些被我忘记的寒冷也全部袭来。回到宿舍后,我写了《寒风吹彻》这篇文章,收录在最早出版的《一个人的村庄》里。后来,在这个世纪初,被选入苏教版中学语文课本。

《寒风吹彻》收入语文课本,成了当时网络上的一个语文事件,各种讨论反响都有。有教师认为这篇文章过于寒冷,可能不适合这个年龄的学生阅读。但是,有那么多的老师喜欢它,做了一份又一份别开生面的教学课件,有那么多的学生被感动,我在自己的博客中看到好多学生的留言,他们把《寒风吹彻》当作中学时期最刻骨铭心的一篇课文。

在你们这个年纪,人生的寒冷和死亡都遥不可及。你们只是经历家人、亲人、熟人和陌生人的死亡。

对于个人来说,死亡是一件不存在的事情,我们活着时看见和经验的都是别人的死,自己的死远未到来,或者说我们到老都走不到自己的死亡跟前,死亡是另一重天,活着时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死后又什么都不知道了,无法把死亡的感受和消息,传递给活着的人,那是完全隔绝的两个世界。

就在去年冬天,我在村里经历了一个老太太的死亡。

这个老太太住在我们书院后面的路边上,每次经过时都会看到老人家坐在墙根晒太阳,我还想着等我闲下来,过去跟这个老人家聊聊天,她的头脑中一定装着这个村庄的许多故事,一定有那么多没有说出的微笑和眼泪。但是,我永远错过这个机会了。

老太太的丧事一下子来了好多人,路边停满了大车小车,从车牌号看,有来自本地的、自治区首府的和其他地州的。这个荒寂了多少年的只有两个老人居住的破院子,一下有那么多人进进出出,仿佛是被他们忘掉的一个家,突然人都回来了。

葬礼举办了三天三夜。

来参加葬礼的有老太太同辈的兄弟姐妹,都老了,儿女陪着过来。再上辈或许没人了。有儿女的同事朋友,远远近近的亲戚,再就是本村的男女老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不会在老人活时来看她的。活着是她个人的事,小事。死了就成为全家族全村庄的事,大事。

生为小,死为大。

我们是向死而生的民族,一切的生,都向死而准备。

站在这个老人的葬礼上朝回看,她一生中有过多少跟自己有关的礼仪场面啊,出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到最后的葬礼,一个比一个热闹。最后那个自己看不见的由别人来操办的葬礼应该最为隆重,从这个隆重的葬礼望回去,一生中所有的礼仪似乎都是为最后的葬礼做的预演。

由此,体面地操办一场葬礼,也是活着的人的一个心愿。尤其在村里,这样的心愿体现在人们参加葬礼的热心上。老人在上,谁都要送老。谁家的老人不在了,知道的人都会去送。这叫帮忙,积攒人情。为自己家人的老、自己的老,积攒足够的体面和场面,最后成功地办成一场葬礼。

这就是我们身边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的一生。从一个村庄到一座城市,到一个国家,我们都在这样活、这样死。

《寒风吹彻》写到了人生的寒冷与死亡。写这篇文章时,我三十多岁,还年轻,但是已经到了能够感知人生寒冷与死亡的年龄。

文中写了四个人物。

第一人称的“我”,在三十岁这一年的冬天,看着大雪降临到村庄田野。

“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文章第一句,给全篇营造了一种特别的氛围,在这场漫天大雪落在村庄、落在我的院子之前,已经有许多年的雪落在这里。多年的雪积累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每一场雪背后都有无数的落雪,每一年的落雪之外,都有几十年、百年、千年的落雪。这一句话,把文章带入一场铺天盖地、经年累月的大雪中。

三十岁的我,在这个冬天回忆自己经过的半世人生,用那双冰冷的手,从头到尾抚摸自己的一生。想到自己处在自然界的一个寒冷冬天中。这样的冬天有可能过去。但是,人生中还有一种冬天,叫生命的冬天,正在一步步到来。当一个人的生命像荒野一样敞开时,他便再无法管好自己。每个冬天的大雪,看似过去了,其实都在生命的远处飘。每个冬天的寒冷看似被暖过来,但是它还在生命中残留。如果生命是一个大院子,一生中的每一扇门,我们都无法关好,每一扇窗,我们都不能完全掩住。寒冷总是通过那些看不到的缝隙,侵蚀你的生命。

这是文章中的第一重寒冷。

第二个人物是我目睹的冻死在村里的一个外来乞讨者,我在前一天还让他到屋里烤火。但是,他的寒冷,显然不是一小炉火可以烤暖。第二天,我看到他倒在残雪中,半边身体被积雪掩埋。他被生活和寒冬彻底冻透。

第三个人物是我的姑妈,她年老多病,一到冬天就蜷缩在屋里,围着小火炉,她总是担心自己过不了冬天,她在自己的冬天里盼望春天来临。其实,她的生命中或许已经没有春天,那个自然界的春天,只是来到大地上,来到别人的生活中,她的生命已进入无法转暖的寒冬,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姑妈死在了一个我不知道的冬天。这是文章中的第三场寒冷。

第四个人物是我的母亲,她如今七十多岁,跟我们一起生活。母亲二十多岁时生了我,我在她身边待了五十年,半个世纪,几乎从她最年轻的时候,看到最老,我是看着她长老的。但是,当我看着身边的年老的母亲,竟然一点都想不起她年轻时候的样子,仿佛她很早就老了,在我一两岁的时候她就老了,她的年轻被自己过掉,又被她的儿子忘掉。

母亲生了七个儿女,个个孝顺,她的老年生活应该是非常幸福的。可是,作为她的儿子,我知道,我们对她所有的关爱和孝顺,都不能抵挡时间中那个寒冬,它早已来到母亲的生命中。每当我看见母亲的鬓发斑白,病弱身体,我便知道她正一年年地走进自己的寒冬,在她的生命里,那些雪开始不化,日子不再转暖。就像文中所写“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单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

这是文中的第四场寒风,还未吹彻,但已彻骨。

行文至此,屋外的大雪和生命中的寒风,已然交汇在一起。雪越下越大,这场自然界的大雪,它每一年都落,我们每一年都躲不过去。自然界用这样铺天盖地、让每个人都躲不过去的一场场大雪,从我们的童年开始落起,落到青年、中年、老年,在它的凛冽寒冷中我们长岁数,增添承受寒冷的勇气和能力。

这篇文章固然有彻骨之寒,但是,正因为有一场一场的寒冷,我们等来了寒冷后面的那个春天。一个又一个黑夜之后,我们等到了黎明。尽管冬天过去,还会有寒冬,我们从这周而复始的寒冷中,学会了坦然接纳这一切。

大雪覆盖,大雪并未覆盖掉一切。寒风吹彻,寒风并未彻骨所有生命。村庄里还有燃烧的火炉,还有年轻年老的生命在过冬,尽管每个冬天都有人被留住,下一个春天的大地不再有他的脚印,空气中不再有他的呼吸,但是春天依旧来到大地上,来到所有蓬勃生长的生命中。

知道生命终有一个走不出去的寒冬,知道人世间所有的温暖都抵不过那场最后的寒冷,所以坦然地去走,走过所有开花的春天和落叶的秋天。

坦然,是我们在世间获得的最为珍贵的温暖。

2017.11.12

清华大学,北京

同类推荐
  • 如樵采拾集

    如樵采拾集

    本散文集以文化抒怀为目的,对历史上一些已然淡远的镜头或久已沉寂的人物重新捕捉梳理,掬呈上一份自家的理解和怀恋,而对那些坐落在都市间的山水风物并不着笔亮丽的景致,只一味从厚重的人文角度出发,予以品读和寄情。全书分闲话、人物、山水三部分,其中闲话篇包括将军与美人、问景渔樵、失落的天衣等十二篇,人物篇所回顾的人物包括作者的奶奶、外公及闽王王审知、柳永、李清照共十二个人物,山水部分描写了鼓山、西湖太姥山等福建知名山水景胜,全书等共三十篇,约十二万字,另有九幅硬笔书法作品,分别为作者对书中部分作品有感而发所的诗歌。
  • 隐居三年

    隐居三年

    这是一本自我之书,是一幅风景画卷,也是一画镜子。徐南歌子画着画,把生活过成诗,蓦然回首还创造了一个新自己。在创立的“南歌子丝巾品牌”蒸蒸日上,获得资本投资时,她毅然放下企业与品牌,在上海隐居,“我的内心需要表达,我也急需滋养,我只是与人群保持一定距离,稍离五色五味。”徐南歌子这样形容自己的隐居生活。隐居三年是诗意而长情的三年,是举轻若重的三年,是不为旁人的自我修炼、寻找生命底色的过程。她把对艺术、对创造、对生活的不同视角的体验和思考及时记录下来,把对自我生命的追溯与表达记录下来,整理成书《隐居三年》,提醒我们也许真的可以慢下脚步,一边滋养一边前行。我们本可以不按牌理出牌,我们本可以另有轨迹生活。
  • 古堡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古堡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探案故事从19世纪中期开始发展。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被认为是西方探案故事的鼻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段时期,称之为西方探案故事的“黄金时代”。仅英美两国,就出现了数以千计的探案故事。当时阅读探案故事已不仅仅是有闲阶级的一种消遣,下层阶级的人也竞相阅读。
  • 老上海,旧时光

    老上海,旧时光

    本书是作家程乃珊和连环画家贺友直联袂完成的“老上海画卷”,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上海开埠至今150年来的小资情调、人情世故、风俗名物、海派风情等。从旗袍到包包,从冰激凌到自助餐,从弄堂到亭子间,从茶馆到电影院……无所不包。出生于上海金融世家的程乃珊,对上流阶层的生活有着丰富自然的感受,她的文字细致入微,被夸赞为“触摸到了老上海的灵魂”。2013年4月,程乃珊病逝;有人说,程乃珊是张爱玲的“传人”,程乃珊走了,张爱玲式的上海也缺了一角。同样身为“老上海”的连环画泰斗贺友直,为本书配图45幅,他的画被誉为“老上海社会文化记忆中的珍宝”,常常一幅画就可以让人联想起一个时代的上海记忆。
  • 趣谈写作

    趣谈写作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热门推荐
  • 重生红楼去修真

    重生红楼去修真

    少女穿越成宝玉——想我堂堂一出身于书香世家的花季美少女,竟然会因为一场车祸而丢了小命。黑白无常阎王判官神马的都是浮云,咱有当神仙的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咱重生到红楼,变成贾宝玉,戏戏众姐妹,和林妹妹修修真,好不悠闲。且看我加入重生大军,谱写一曲新红楼梦。终极任务:和林妹妹修仙,让林妹妹幸福附带任务:改变红楼众人命运
  • 佛说罪福报应经

    佛说罪福报应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开天宝鉴

    开天宝鉴

    昨日之日皆可留,今日之日无烦忧。抽刀截断河水涌,举杯吞江对底愁。醉枕美人雪股睡,醒屠仇眦黄泉休。人生在世方称意,朝妻暮妾逍遥游。
  • 诸天万界归来

    诸天万界归来

    五年前,柳苏离奇消失。五年后,他终于奇迹般归来。没有人知道,他是在诸天万界浪迹了五百年之久,并已成长为身怀诸般神通奇能的霸者。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回首往昔,恍如隔世。已不求名满天下,不求长生不死,但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我才不是你的爱

    我才不是你的爱

    “抱歉,先生。我并没有在你手中的菜单里。”她微微抬额,不屑的看着眼前的他。“是吗?”他猛的站起来,轻轻捏住她的下巴:“你只能属于我。”“你!休!想!”她咬牙切齿到挤出三个字。
  • 系统老婆爱吃醋

    系统老婆爱吃醋

    我的老婆是一个系统看我如何政治我的系统娇妻!
  • 浪漫之词

    浪漫之词

    为了让遥理逃离被献祭给远山女巫的命运,父母死在女巫的手上,遥理离开了故居小镇开始流浪,一次一个名叫秦知书的男子从一群坏人手里救走了她,这位面容姣好,说话温言细语的男人却语出惊人:“你能嫁给我吗?我好像对你一见钟情了。”遥理吓坏了,这位男子,有着漂亮的脸蛋,温柔的嗓音,强大的魔法,却是个浪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娘娘别撩了

    娘娘别撩了

    【爽文,妖孽】新帝登基,南絮身为太傅之女,为让家族重回巅峰,在父母和两个哥哥的不舍中进宫了。胎穿的南絮表示很激动,想体验宫斗。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美艳无比,又撩又酥,家产丰厚,这一世,看她如何翻云覆雨,登上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