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27600000044

第44章

尽管我们学校周边糟糕的治安情况和美国那难以下咽的“西餐”叫我们这些中国来的小留学生无法适应,可是和中国的大学相比,美国大学优良的条件和设施还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首先说说我们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学生宿舍吧。伊利诺伊理工大学为大一新生提供了两个住宿选择:其一是选择住宿费较为便宜的“MSV”,而另一种则是费用相对更高的“SSV”。“MSV”就是我所选择的那栋六座主宿舍楼连在一起的大楼,除了我之前已经提到过的公共活动大厅——“Lounge”以及里面的沙发、茶几、钢琴、电视机,还有地下层的洗衣房、桌游室、台球室之外,由于六栋主宿舍楼每栋都有四层,所以在每一层走廊靠近楼梯的位置还设有一个小型的“Lounge”。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在这些坐落在每一层楼的小“Lounge”里面,沙发、茶几、冰箱、微波炉、电视、桌椅板凳样样俱全,所以我们住在“MSV”宿舍楼三层或者四层的学生们如果偶尔犯犯懒的话,完全不用来到一楼的公共大厅,而是只呆在每层楼梯旁边的小活动室就可以了——比如,谁要是夜里饿了的话,可以来到小“Lounge”里面热一杯牛奶、泡一碗面条,一边坐在里面大吃大喝,还同时可以把手中的“Xbox”连到电视上面玩一会儿游戏、或是把电脑和电视连在一起放个电影什么的,非常悠闲自在。“MSV”一楼几个公共活动大厅之间的通道里,除了供大家随时使用的电脑、打印机、扫描仪之外,还摆放着几个自动贩卖机,各种各样的薯片、饼干、巧克力或者雪碧、可乐、芬达等零食饮料样样俱全——这几台自动贩卖机也会偶尔“抽抽风”:有时候我的零钱投进去了,结果我要的零食饮料没有自动弹出来——可是在大学的学生宿舍里面备有这样的设施,足可以提现美国大学对于学生们的尊重和关照了。“MSV”的六栋大楼和一楼的连体大堂全部由一套统一的空调系统调节室温,无论冬夏,整栋“MSV”里面的每一个角落都保持着平均70至75℉(大概21至24℃左右)的恒温,但是考虑到每个宿舍房间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纬度的学生们对于室温有着不同的需求,所以每一个宿舍房间里面还安装有一个单独的空调,专门供给每一间屋子里面的两人自行调节室温。沿着每一栋宿舍楼的楼梯走到地下一层,就会看到一个洗衣房,里面摆放着数台洗衣机和烘干机,而价格也很便宜——一个小时的洗衣时间加上四十分钟的烘干时间,一共才只要花费1.5美金,前提是只要大家能接受这些公用的洗衣机和烘干机——没什么卫生概念的美国人往往将包括内裤、袜子甚至鞋子在内的所有衣物全部一起扔进洗衣机,而这些洗衣机不但是来自各个国家、有着各种卫生“癖好”的学生们共用、并且还是男女共用的——住在美国的大学宿舍,就算有洁癖的人也得接受这些共用的洗衣房,因为不管怎么说,大学宿舍里面的洗衣机和烘干机至少还是给学生们用的,无论如何都比校外街头上的洗衣房要干净。更何况在美国大学宿舍,你只要把脏衣服扔进这些全自动的洗衣机和烘干机,轻轻按一下上面那个“Start(开始)”按钮就可以了,一个多小时之后,衣服就已经洗好烘干,直接便可以穿在身上,与此相比,国内的大学生们在每天下课回到屋子里之后,还要自己去打水、自己亲手洗衣服然后再一件一件用衣架挂起来晾在宿舍的阳台外边…

另一栋住宿费稍高的“SSV(State Street Village的简称)”和我们“MSV”之间仅有33街这么一条马路之隔,步行的话两分钟就足够了——其实我们IIT的整座校区也很小,徒步横穿校园也只需要大概10分钟的时间。“SSV”的外形和“MSV”完全不同:“MSV”就是传统的宿舍大楼的模样,但是“SSV”这座建筑不但建得又细又长,外立面还采用了完整的一块银色金属,金属表面呈弧形,像一张大网一样整个倒扣在了地面上,而金属网上面那一个个镂空的长方形缺口就是一个个宿舍房间的窗户,整栋建筑非常有设计感,让人即便来到了这座大楼脚下仔细看去,也完全看不出这居然是一栋学生宿舍楼——芝加哥地铁“绿线”的轨道紧贴着“SSV”宿舍楼驶过,再加上“绿线”在我们学校这站的站台几乎和“SSV”的大楼连在一起,让整栋“SSV”大楼看上去更像是一座高架轨道的车站一样。虽然“SSV”的外形非常时尚,可是这毕竟是一座宿舍楼,以我作为一名建筑学“业内人士”的眼光看去,事实上这栋建筑的设计是非常失败的:

首先,“SSV”是由三栋更小一些的单体宿舍楼“North Building(北楼)”、“Central Building(中楼)”和“South Building(南楼)”连接而成,这三栋楼的外形完全连接成了一个整体,只凭大楼一层的三个入口来区分,可是楼体内部却又没有任何相连的通道,让这三栋宿舍楼在楼内又被分割成了没有任何联系的三个独立的个体。

其次,“北楼”、“中楼”和“南楼”是按着从北至南的顺序依靠南北向的“S State St(南州街)”沿街而建,整栋建筑东西向的宽不过二十米左右,可是南北向的长度却达到了近二百米,从而形成了由南至北长长的一条。稍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在芝加哥这样的北半球城市设计住宅建筑的话,采光是首先要考虑的设计因素。为了最大可能地获得建筑内部的光照,绝大多数建在北半球“北温带”气候带内的住宅都是“坐北朝南”的朝向,主要负责采光的窗户也纷纷设计在了建筑南、北两个面上。可是不知道这位“SSV”的设计者是怎么想的,居然把整栋“SSV”大楼建成了“坐西朝东”的朝向,南北两个面的采光面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整栋建筑内部也互不连通,让处在中间的“中楼”楼内几乎没有任何的光照可言,而东西两面大面积的玻璃窗户又让阳光只能在早上日出、晚上日落的两个瞬间直射进室内,刺得里面的学生们纷纷拉上窗帘——除此之外,住在“SSV”里的同学们几乎是常年不见阳光的。

不仅仅是采光问题,当年设计师在设计“SSV”的时候,旁边已经有了“绿线”地铁线那条高架轨道,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设计师居然把“SSV”的建筑主体建在了高架铁轨仅仅几米之外的位置,完全没有考虑到高架轨道即将对住在“SSV”里面的学生们带来的噪声、振动、电磁场等环境污染。“SSV”的三栋主楼均为四层,每一栋都配有一座直梯——这也是“SSV”唯一让我觉得强过我们“MSV”的地方了,出了电梯之后,左右手两边各有一条小走廊,左边的楼梯间门口是一个带有冰箱和灶台的厨房,右手边的走廊尽头是洗衣房,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类似“MSV”的“Lounge”那样的公共活动空间。“SSV”之所以住宿费用会比我们“MSV”要高,主要是因为每间宿舍同样为双人间,可是面积则要比“MSV”里大得多——“MSV”宿舍里,两张床之间的过道不足半米,连一个大点的行李箱都塞不下,而“SSV”的宿舍面积却足以摆下五、六张床铺,并且每两个双人宿舍、也就是每四人就配有一个带有浴室的独立卫生间,而“MSV”楼内每层几十个房间仅配有一至两个公共卫生间和公共浴室。尽管“SSV”的宿舍面积比“MSV”要大得多,可是大多住在这里的人却仍然后悔选择了这儿。想想也是,“SSV”的每间屋子墙体都安装着通体落地式的整块玻璃,这样的落地窗不但让住在里面的同学在日出和日落的时候纷纷被刺眼的阳光晃瞎了眼,更是连屋内最基本的隐私都无法保证,害得大家只能长时间地拉着窗帘呆在屋子里面。而因为整栋建筑设计上面的缺陷,导致建筑内部几乎没有一丝光照,再加上宿舍里面没设计任何公共活动区域,弄得楼里一点人气都没有,让人刚刚走进“SSV”的大门,就觉得一股阴森森、冷冰冰的空气扑面而来…

我不知道是因为我当初的英文水平有限,还是“MSV”这栋宿舍楼因为价格较便宜的原因,在学校住宿信息“MSV”的页面上好像只是让我大概地描述了一下我所希望的室友是什么种族——比如East Asian Race(东亚人种)、Arab(阿拉伯人)、Latino(拉丁美洲人)、Caucasian(白种人)还是Black(黑人)等等。由于出国之前不知道美国大学究竟是什么情况,只是听大家建议,如果找一个美国人或者讲英语的室友的话,对于自己英语口语的提高会非常之快,所以当时在这一项上面,我毫不犹豫就选择了“Caucasian”。因此,我大一的一年中上、下两个学期的室友都是学校随机分配的、地地道道的美国人。我的第一任室友是在IIT就读机械工程专业(Mechanical Engineering)的“Mike(迈克)”,来自俄亥俄州(Ohio),家里在俄亥俄州与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简称宾州)交界处的平原地区经营一个小农场,而Mike也是土生土长的美国农村人。Mike一副典型“美国人”的相貌特征:身高和体重和我都差不多,头发虽然是黄色的,但是却并不是那种发亮的金黄,而是蓬乱干枯的稻草黄,眼睛不大,眼窝并不是很凹陷,薄嘴唇,白得发红的脸上长着满满一连的雀斑——Mike虽然五官都不怎么精致,可是却长了一只高挺笔直的鼻子,让他从侧面看去脸庞的轮廓还是很帅气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生长在荒无人烟的美国大农村地区,Mike并不是我们脑海中那种开朗活泼的美国人,相反,Mike非但每天晚上跟我一同呆在宿舍里面的时候很少讲话,只是自己坐在书桌前点着台灯看一些英文小说,而平时当我在教学楼或是宿舍的“Lounge”里面看到他的时候,也几乎没怎么看到过他和其他人聊天的样子,他留给我的印象永远是一个身穿紧身红色T恤、双手插兜、表情木然地匆匆走过的身影。刚刚开学的前一天上午,Mike突然一反常态,满脸兴奋地对我说道:

“Hi Carlos, do you know that we can get a free I-pad from IIT?(嘿卡洛斯——我为了避免让美国同学和教授们一遍遍生硬地叫着自己名字的汉语拼音,于是就给自己起了一个英文名字‘Carlos’,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西班牙语的名字——你知道我们可以从学校免费领取一个I-pad吗?)”

“Never heard of it. Are you sure about that? Is it really for free?(我之前没听说过啊,你确定吗?真的是免费的?)”

“Yeah, I’m pretty sure about that. Not only free——you know, you can also sculpted your name on the back side of it, and everybody from first-year can get one!(是的,我非常确定。不仅仅是免费的,并且每个大一新生都可以拿到一个,你还能把你的名字刻在I-pad的后面!)”

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居然给每一个新生免费发放一个“I-pad”!多亏了我这位室友Mike,要不然我还不知道除了我的“巨额”奖学金之外,IIT还为我们准备了如此的福利!可是如此好事儿,我之前却没有在学校相关的文件上面看到,这也让我在来到美国之后又一次对于自己的英语能力表示了怀疑。

领取到属于自己的免费I-pad之后,我发现包装盒和“苹果”店里面的那种白色的、上面还画了一个I-pad图片的包装截然不同,仅仅是一个棕黄色、没有任何图案或文字的普通纸壳盒子而已。我一向对电子产品不是很感兴趣,像“苹果”系列的手机、平板电脑就更是一窍不通了,是后来“蛋蛋”告诉自己,学校大一时候发的那个I-pad有可能是从“苹果”厂家回收的翻新机,并且每个I-pad的成本都已经包含在我们大家交给学校的学费里面了,因此才用普通的纸盒简单包装之后就免费发给了大一新生。虽然这中间的“内幕”可能就像“蛋蛋”分析的那样,但是当时学校免费给的这个I-pad质量还算不错,在我手中磕磕碰碰四年之后,如今还能正常使用,可见美国大学对于学生的福利待遇真称得上丰厚。记得Mike在领取到属于他的那个I-pad之后,激动得连续几个晚上都没好好睡觉,他用I-pad下载了各种各样的游戏,白天就像“PSP”一样双手抱着按来按去,晚上则躲在被窝里面关了声音,让我只能透过他那条淡蓝色的被子看到里面好似无声的雷暴一样,不停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光芒——虽然“苹果”是美国人造出来的,但Mike生长的地方方圆几百英里以内没有城市,更没有任何的“苹果店”了,所以我猜他来到伊利诺伊理工大学之前,除了在电视上面见过“苹果”产品是什么样子的,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第一次真正地拥有吧。

渐渐地,Mike对于I-pad的新鲜劲儿过去了,重新恢复成了那副茫然的样子,我在他的脸上也再也没见到过其它任何表情。在我们两个长达半年之久的室友关系中,说得最多的就是:

“Hi, Mike!(嗨,迈克!)”

“Hi, Carlos!(嗨,卡洛斯!)”

即便我们两人都呆在宿舍里面,也往往在这样极其简单的招呼之后就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搞得宿舍里面的气氛总是有些尴尬。由于专业不同,我们两人的作息时间也完全不同:Mike的“生物钟”还算正常,可是出身建筑系的我就很难保证了,尤其是大一的那一年,我为了赶项目,经常直接在工作室里面席地而睡、或是干脆几晚不睡,就算勉强挤出点时间返回宿舍,也总是凌晨三、四点之后的事情了,我的室友Mike早就进入了梦乡;而Mike每天早上起床时,我要不根本不在宿舍里面,要不就因为前一晚上熬夜的关系一直蒙头大睡到第二天的下午——所以算起来,我和Mike很少有共处的时间,而我和自己这位室友之间,甚至还称不上是朋友…和我的室友不同,住在“SSV”的“泽明”、“徐畅”和“煦子”他们的室友都是中国留学生,而“泽明”和“思雨”他们两人在来到美国之前就已经通过我们建筑学的QQ群聊得火热,所以他们两个就同时向学校申请将对方作为自己的室友,而这样的合理要求也得到了学校的支持。虽然“泽明”和“思雨”两人成为了共同住在“SSV”的室友,可是因为“SSV”这栋宿舍楼没有设计“Lounge”,所以为了和我们其他建筑学的同学待在一块儿,住在“SSV”的这些人几乎每天都是泡在我们“MSV”的公共活动室里面,或是一起聊聊天、或是把电脑也搬了过来,大家一起做做设计、互相共享一些实用的设计软件。偶尔也围坐成一圈,脑袋挨在一起看看电影、玩玩游戏什么的。说到底,像我们这些留学生呆在教室、工作室或是“Lounge”的时间远远多于呆在宿舍里面,所以像我们之前设想的——准备为自己找一个纯正的美国室友,利用室友来锻炼自己英语能力的想法,在来到美国之后证明了只是我们这些中国留学生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就算我们想和自己的美国室友“飙”英语,可是美国室友未必会有足够的时间陪着我们,因为在所有美国的学校里面,都有着一个叫做“Fraternity(兄弟会)”或“Sorority(姐妹会)”的组织——很多朋友应该在各种各样的美国电影或美剧中看到过类似的镜头:一群美国男生或女生住在一栋单独的房子里面,经常聚在一起开一些“Party(聚会)”,偶尔也会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专业而划分为不同的活动小组讨论一些专业知识之类的。绝大多数“兄弟会”或“姐妹会”都为美国学校里的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大家可以通过加入这样的组织来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和交际圈,不过在同时,这种学生组织也会在聚会上面玩一些尺度非常大的游戏,我们称之为“hazing(羞辱、性侮辱之类)”——和那些新关进监狱的囚犯往往会被其他人一顿胖揍的道理差不多,在美国大学,一个新生想要加入“兄弟会”或“姐妹会”的时候,他(她)必须按照其他老会员的要求被灌得酩酊大醉、在大晚上跑到外面裸奔、或是只穿着胸罩和内裤跑到一堆大老爷们的房间里面卖弄风骚,等等——纽约一所大学在2013年甚至发生了一名华裔新生被兄弟会老会员虐待致死的暴力事件。这样的学生组织,显然只适合那些比我们中国人玩儿得更“疯”的美国学生,而事实也的确如此,美国大学里面大部分的美国学生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兄弟会”或“姐妹会”的背景,就算不和其他会员住在一起,至少也会经常参加一些定期的“Party”——包括我大一上学期的室友Mike在内,他虽然没有住进“兄弟会”的那栋小房子里面,可是每次“兄弟会”要搞“Party”的时候,Mike都会在宿舍里面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将自己打扮成日本动漫《七龙珠》里面的“孙悟空”:脑袋上顶着一头爆炸式的黑色假发,深蓝色短袖T恤外面套了一条橙色的连体衣,脚上不知道从哪弄来了一双深蓝色的布靴,屁股后面还用胶布粘了一条毛茸茸的长尾巴。每当我看到我的室友穿着这样一套装扮,手里拎着一条塑料的“金箍棒”,甚至连个招呼都没跟我打就表情郁闷地走出了门,我便知道,一定是“兄弟会”的那帮老会员们又要恶搞我们这位刚刚入会的Mike了。

很多美国的学生们在学校的时间大多是在这些“兄弟会”和“姐妹会”里面度过的,所以就算我们想要拉着我们的那位美国室友练习口语,他八成也会匆匆对我们说一句:

“I’m sorry my friend, I gotta do something in Co-ed, they are waiting for me, so see ya latter!(抱歉朋友,Co-ed里面的人还在等着我呢,我得赶紧过去了,咱们回见!)”

现在很多学校里面的“兄弟会”或“姐妹会”也不再只招收单一性别的会员,而发展成了男女混合的学生组织,也吸引了更多地道的美国学生加入进去——这样的混合型“兄弟会”在美语口语中可以用“Co-ed”这个词直接表达。在这些“兄弟会”中,就算有一些黑头发、黑眼珠的亚洲面孔,他们也只是一些生长在美国的“ABC”罢了,亚洲的皮肤下面已经有着完全美式的思想,也更容易接受“兄弟会”这样的学生组织。因此,去掉“兄弟会”里的美国学生、再去掉讲着“Chinglish(中式英语)”的中国学生和满口“稀巴”的“棒子”,美国大学校园里常听到的口音就剩下那些以说“Hinglish(印度式英语)”为主的中亚地区暗色人种:

“Douli!I’m dirty!”

听上去好像是这个“老印”在说自己脏兮兮的,但是其实他想说的是:

“Sorry!I’m thirty!(抱歉,我已经三十岁了!)”

主要讲“Espa?ol(西班牙语)”、以墨西哥人为主的拉丁美洲人种:

“Canalo cum u lumodo dunaide plizia?”

这句让人听得好像自己舌头都要抽筋的“墨式口音”,其实是想说:

“Can I come to your room tonight, please?”

还有以非洲黑人和美国本土黑人共同组成的黑人学生们了。和他们相比,虽然我们中国人的英语说得并不地道,可是得益于我们汉语丰富的发音规则,我们不会把英语中“r”念成“le”、“dr”念成“de la”而“tr”念成“te la”,因此至少能让别人能听得懂我们中国人讲的是什么——所以在这样的美国校园、甚至整个美国社会中,中国学生们想要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同类推荐
  • 探索生存的意义日记

    探索生存的意义日记

    作者:小兄弟你很强,十年磨一剑,又用十年磨成匕首,我就是想用自己的方式把我的故事说出来!每个人的身体里都藏着一个魔鬼,魔鬼的力量是强大的,强大到每个人都不敢去触碰,如何的借用这股力量,收放自如,这就是我想写的。
  • 重生之颠覆前生

    重生之颠覆前生

    他,仙逝与那一年的秋季,年仅32岁。但是,在此之前,需要用药物维持大脑正常运转的日子长达11年。他,此生无德无能,更无妻无子,然而,在死去的那一刻,他获得了重生……从此,他的前途、他的婚姻、以及家庭会有怎样颠覆性的转折?敬请看此人的重生之路。
  • 爱与恨好与坏

    爱与恨好与坏

    一个家庭的日子爱和恨那个重要,好人难做还是坏人好当
  • 许君入我怀

    许君入我怀

    “你怎么那么笨啊!”“我哪…哪笨了!”“我贪图你的感情,难道你看不出来啊!”“我看出来了,但我们…不可能!”“那你去死吧!”
  • 感悟随想录

    感悟随想录

    书中记录的30篇短小的文章,都是自己关于人生、文艺以及哲学的探讨
热门推荐
  • 从天而降是否错误

    从天而降是否错误

    刚到新世界竟然从天而降,身旁有一只会说话的边牧,两只可以站立行走的熊猫,下面的不明庞大生物,不知道吃不吃素
  • 你的人生是我来迟了

    你的人生是我来迟了

    那一年,浑身带刺的梁州月谁也靠近不了,除了路迟。只因为他的一句话,仅仅一句话“如果你觉得高跟鞋磨脚你可以穿上小熊袜子”。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忍冬

    忍冬

    年少轻狂,总会有那些一二三事。这是一个在年少时犯错,长大后救赎的故事。
  • 希利尔趣讲世界史

    希利尔趣讲世界史

    所有人都知道,历史中有大智慧。所以,爸爸妈妈们都常给孩子讲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正如许多给孩子看的历史读物一样,它们的讲述都不系统,也缺少基本的历史感,有的甚至就是另一种形式的道德说教。希利尔通过精彩的历史故事,激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书中不仅将发生在这颗星球上的历史囊括殆尽,而且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一种崇敬之情,那就是——不论何种文化,它所经历的苦难和它所创造的辉煌,都值得钦佩尊敬。
  • The Lost House

    The Lost Hou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万古帝尊重生都市

    万古帝尊重生都市

    万古劫难将至!万古天帝重生!他能否扭转乾坤?重铸人族之荣耀?
  • 吾道长不孤

    吾道长不孤

    红尘觅仙缘,吾道长不孤。一个山村少年,偶得仙缘,踏上修仙之路。
  • 寻夫王妃:重生古代御膳房

    寻夫王妃:重生古代御膳房

    跨国集团总裁严悦茹被丈夫刺死,重生在自己的前世御膳房宫女颜如月身上。宫女地位低怎么破?会做美味佳肴千千万,管你王爷、娘娘、皇帝,统统征服你们的胃。皇宫处处有宫斗。什么?小小宫女没资格斗。好吧,你们斗,本姑娘围观。什么?看到不该看的被追杀。不是我要斗的,是你们逼我斗,我斗宫女、斗女官、斗娘娘。斗败了女官,我就当上女官;斗败了娘娘,我就……噢,NO!我不要当娘娘,我是来找我老公的,找到他我们一起回家。
  • 元能之主

    元能之主

    得天独宠皆为假,亲手伐来方是真;以为重生了就是主角?不,没准你只是个工具人。以为有系统就是王者?不,你只是系统中的黑铁。被猎杀够惨了,还要被直播?是的,还是全球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