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050300000005

第5章 明王朝的“高考分区划线”

说到朱元璋的统治,有一个名词不容回避——残暴。残暴的方式,就是屡兴大案。

历史学界,很早就有“洪武四大案”之说。所谓“四大案”,即空印案、郭恒案、蓝玉案、胡惟庸案,简单的名词后面,是千万颗人头落地。

四大案中,空印案和郭恒案都是贪污腐败案,前者因官员使用盖有官印的空白文书,激起朱元璋震怒,前后株连数万人。后者因户部侍郎郭恒贪污官粮,再次兴起大狱,株连上万官员。蓝玉案和胡惟庸案都是谋反案,受牵连的大多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前后十余年,屠戮上万人。桩桩案件,皆是血雨腥风。

但要论对后世的影响力,四大案中不论哪一桩,都有限得很。胡惟庸案、蓝玉案两案株连无数,朱元璋的本意是为他的后人接班扫清障碍,谁知事与愿违,反导致即位的建文帝无将可用,靖难之役中败给了朱棣。至于空印案和郭恒案的目的,则是为了整顿吏治,扫清腐败,然而即使在当时,面对贪官屡杀屡不绝的情况,朱元璋本人也曾感到绝望,发出朝杀而暮犯的悲叹。而后明王朝吏治腐败,贪污横行,或许更是朱元璋生前想不到的。

然而却有这样一桩案子,论株连人数和规模,皆无法与四大案相比,但案件产生的影响,却远比四大案深远,不但终明一世,甚至波及今日。这就是发生在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的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又称刘三吾舞弊案,与四大案公说公有理的争议不同,这桩案子,是一件彻头彻尾的冤案。

明朝洪武三十年二月,正笼罩在蓝玉案血雨腥风中的明王朝,迎来了其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在这个蓝玉案株连甚众,无数官员落马的非常时期,此次科举的结果,也无疑将对朝局产生微妙的影响。正因其重要性,在主考官的选择上,朱元璋煞费苦心,经反复斟酌,终圈定了78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刘三吾在当时可谓大儒,此人是元朝旧臣,元末时就曾担任过广西提学(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明朝建立后更是多有建树。明王朝的科举制度条例就是由他制订,明初的刑法《大诰》也是由他作序,此外他还主编过《寰宇通志》,这是今天中国人了解当时中国周边国家的百科全书。他与汪睿、朱善三人并称为“三老”,《明史》上更说他“为人慷慨,胸中无城府,自号坦坦翁”,可谓是人品才学俱佳的士林领袖。选择他为主考,既是朱元璋对他本人的认可,也是朱元璋对这次科举的期望。

然而刘三吾不会想到,他的一世英明乃至身家性命,都会因为这次科举而葬送,一切,都源于一个谁都不曾想到的低概率事件。

洪武三十年二月,会试开始,经一月考核,选出贡士51名,又经三月初一殿式,点中陈安邸为状元,尹昌隆为榜眼,刘鹗为探花。然而仅仅6天过后,明朝礼部的大门就差点儿被告状的砸破,大批落榜考生跑到明朝礼部鸣冤告状,南京街头上,更有数十名考生沿路喊冤,甚至拦住官员轿子上访告状,短短几日里,整个南京城沸反盈天,一片喧嚣。科场舞弊成了南京百姓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话题。

喊冤的原因,很简单,也很奇特。当年会试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街头巷尾各式传言纷飞,有说主考收了钱的,有说主考搞地域歧视的,种种说法,皆是有鼻子有眼儿,直让主考们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

消息传来,明王朝上下震撼,先后有10多名监察御史上书,要求朱元璋彻查,朱元璋的侍读张信等人,也怀疑此次科举考试有鬼。朱元璋本人自然恼怒,穷人出身的他,一生最痛恨的就是贪污腐败,营私舞弊。事件发生仅几天,三月初十,朱元璋正式下诏,成立了12人的调查小组,这其中有曾经怀疑此次科举舞弊的张信等人,也有以学问著称的严叔载、董贯,还有以忠直敢言闻名的周衡、黄章等人。成员的选择上,可谓是做到了公平、公正。

然而调查小组经过数日的复核,到该年四月末做出的调查结论,再次让朱元璋瞠目结舌: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以考生水平判断,所录取51人皆是凭才学录取,无任何问题。

结论出来,再次引起各界哗然。落榜的北方学子们自然不干,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们更纷纷抨击,要求再次选派得力官员,对考卷进行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然而震怒下的朱元璋,却做出了一个更加极端的决定。

是年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指斥本次科举的主考刘三吾和副主考纪善、白信三人为蓝玉余党,尤其是抓住了刘三吾10多年前曾上书为胡惟庸鸣冤的旧账,认定刘三吾为反贼,结果涉案诸官员皆遭到严惩,刘三吾被发配西北。曾质疑刘三吾的张信更惨,因他被告发说曾得到刘三吾授意,落了个凌迟处死的下场。其余诸人也被发配流放,只有戴彝、尹昌隆二人免罪。此二人得免的原因,是他们在复核试卷后,开列出的中榜名单上有北方士子。六月份,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开出了一个更令人瞠目结舌的录取名单: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

该事件以后,明王朝的科举制度,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从此明朝的科举录取,不再是全国统一划线,相反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这个制度不但此后沿用于整个明、清两朝,与今天高考中的分区划线,也有异曲同工之意。

朱元璋用搞平衡的办法处理了这次震撼明王朝的科举大案,但案件背后的谜团,依然值得深究。

深究南北榜案,第一个疑团是:为什么经过两次复查,中榜的依然清一色是南方人,究竟是舞弊,还是巧合?

解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现象——中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

这个现象,从唐王朝安史之乱时就已开始,到南宋时期则进一步扩大。北宋灭亡后,大批的北方文化精英南逃,使南方文化开始了长足发展。南宋灭亡后,元王朝一度废除了科举制,虽然在后期重开科举,但汉人的录取比例极其少,科举出身的官员,在元王朝政府中的地位也极低。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在历经了金朝、元朝几百年的异族统治后,无论经济还是文化,早已大大落后于南方。在元王朝的科举中,中榜的汉人,也多来自安徽南部与江南地区。朱元璋起兵平天下的年代里,彼时中国文化界最负盛名的人物,更是来自浙江的浙东四才子——吴征、刘基、章溢、宋濂。早期创业的朱元璋,也正是因为笼络到了大量的江南文化界名人,才得以迅速壮大实力。朱元璋的谋士朱升、李善长等人,同样都是来自安徽南部与江南等地的才俊。

明朝以前,中国南北方文化教育的先天差距是巨大的,明朝建立后实行的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非但没有弥合这个差距,相反则继续拉大。先说教育体制,明王朝的教育体制,早在朱元璋打天下时就确立了,各地的府学、州学、县学,最早都设立于朱元璋早期的占领地,如安徽、江苏等江南地区,北方大规模重设学府,普及教育,多是在洪武元年朱元璋北伐元朝之后,无论从师资水平还是开展程度,比起南方都相去甚远。当然北方并非无人才,山东、山西两省一直为教育大省。但朱元璋厉行文化专制,明朝早期,北方士子对新政权多持观望态度。朱元璋的几度文字狱,遇害者大多是北方文人,因此许多名士们隐居山林,对明王朝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如此境况,明朝早期北方教育远落后于南方,似是情有可原。

明朝科举,以八股文取士,这种考试方式本身就给南方学子提供了优势。今人说八股文,多以为是明王朝首创,其实八股文取士,开始于北宋王安石变法,当时王安石革新科举制度,提出以经义之学取士,但对文体无特殊要求,这是八股文的开始。随着时间推移,对八股文的要求越发细化,其风格特点也日益明朗。明朝科举的实际制定者,正是浙东四子中的刘基和宋濂,其考试规范、考试范围、考试要求,更适合江南学子。每次开科,南方学子自然驾轻就熟。

事实上,从洪武三年明王朝第一次科举考试开始,南方考生的成绩,就一直在北方考生之上。比如洪武三年的科举乡试,南方的录取名额是350人,北方仅有250人。南北榜案之前的明王朝6次廷试,状元清一色都是南方人。而从录取比例上看,也有南方中榜者逐渐增多,北方中榜者日益减少的趋势。南强北弱的大格局,明王朝上下其实早已心知肚明。

然而饶是如此,为什么到了洪武三十年,会发生清一色南方人中榜这样的低概率事件呢?而早已心知肚明的朱元璋,为什么会做出激烈的反应?

事实上,科举考试,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考试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低概率事件的发生,以及朱元璋的激烈反应,都与一件政治事件有关——蓝玉案。

震动明王朝上下的蓝玉谋反案,持续数年,株连人数达到10万人,其中尤以各级官吏居多。蓝玉常年镇守北方,案件爆发后,因他而遭株连的官员,也多为北方人,其中科举出身的北方官员甚多。血雨腥风下,许多读书人甚至视做官为畏途,纷纷逃避科举考试。其实在这次科考之前,明朝礼部的奏报上就曾说:“今北方士子,应试者减半也。”

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朱元璋自然深懂恩威并施之道,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清洗之后,“威”已施过,选择合适的机会施“恩”,缓和与北方知识分子间的矛盾,稳固统治,就成了他的必然选择,而科举是最好的方式。然而无论是最早作为主考的刘三吾,还是曾质疑刘三吾,后来又受命复核试卷的张信,都是心无杂念的纯知识分子,坚持以才学取士,南北考生水平上的差距,外带二人的公正,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事件。满朝哗然之后,朱元璋自然不能承认南北考生水平差距的事实,这样等于开罪于北方士子,南北榜的出台,也就成了最好的折中办法,诸位公正的考官,只好无奈地做了替罪羔羊。

在南北榜事件中,既然朝廷上下对这种现象心知肚明,却依旧引起轩然大波,使各路朝臣议论纷纷,在案件中相互指摘,推波助澜,最终酿成各考官的冤案。除却上面所说的政治目的,还有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中国科举制度的南北矛盾。

说到这个矛盾,还要追溯到宋朝。中国官场向来有“南相北将”之说,但在宋朝,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北宋的科举,素来重北轻南,北宋真宗以前,所有的宰相都是北方人,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曾在宰相堂手书“南人不得坐此堂”。宋真宗后,南方考生得中者渐多,宋朝的文化名士,如“三苏”等人也多来自南方,到司马光为相时,又曾设置“分路取士”法,压制南方考生的录取名额。到元朝时期,虽恢复科举,但色目人和蒙古人得到优待,汉人遭到排挤,被打压的考生,又多为南方人,南北方考生之间的名额之争,其实由来已久。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位30年里,南方学子可谓扬眉吐气,在历次科举中占有绝对优势。北方学子除了争夺科举中极少的名额外,只能通过监生、举荐等非科举方式入仕,在官场中也多受压制。南北榜事件的发生,恰好给了诸多北方官员反攻倒算的机会。在整个事件中,连篇弹劾考官的御史们,大多来自北方,告发张信与刘三吾串通舞弊的,正是河南籍御史杨道。如此情形,连后来修《国榷》的谈迁也感慨:“众议汹汹,非为公怒,乃为私怨也。”

随着洪武三十年南北榜糊涂案的落幕,明王朝南北分榜的考试制度也就此确立下来,在其后的时日里,它不断被修正,到明朝中期,终变成了南榜北榜中榜(安徽以及西南诸省)的划分方式。录取比例也固定在南榜55%、北榜35%、中榜10%。万历时期更进一步,在科举中增开了“商籍”,解除了朱元璋时期对商人子弟应试的种种限制。清朝建立后,也沿用了这个分榜制度。

客观上讲,明朝的分榜制度,积极作用确实不少,比如普及文化教育(提高落后地区考生的学习积极性),平衡政治关系,乃至维护国家统一(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科举制度),等等。而负面作用也不容回避,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明朝官场老乡政治的推波助澜。

自南北榜划分之后,明朝官场上的官员关系,除了师生关系外(座师与门生),老乡关系也呈越演越烈之势,同期中榜的考生,地域之间的亲疏尤其明显。甚至同榜而出的考生间拉帮结派,也渐成常态。明朝万历时期大臣丘橓就曾总结道:“而今朋党有三途,同榜而出为其一,座主门生为其二,同年而出为其三。”乡党关系,反而凌驾于师生关系之上。万历末期至天启初期令后人诟病的党争,朝中分为齐党、楚党、浙党相互攻击,分榜制度,确是其温床之一。

同类推荐
  • 乌孙公主

    乌孙公主

    来疆之后,先是从教于一所学校。由于教学需要,曾有一段时间潜心精读《汉书》和《古诗源》。时常被一首《悲愁歌》所深深打动:“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常思汉土兮内心伤,愿为黄鹄兮还故乡。”读着这首凄楚哀婉的诗歌,仿佛还能清楚地看到那位从东方而来、跃然飙升在苍茫亘古西疆秘域上的那位大汉公主风姿绰约的身影,仿佛还能清楚地聆听到二千多年前的那位美丽的姑娘,伫立在伊犁河畔,首望着回飞的天鹅行阵,怅怅悻悻、忧忧悒悒的扼腕浩然长叹声……
  • 大唐好先生

    大唐好先生

    泱泱大唐,巍巍国风,唐亡至今已有千一百年,世上仍有唐人。倘若大唐当初更加强大,那未来的路,是否可以更改?雄才伟略的李二陛下,又该是怎样的绝世风采?
  • 重生纪晓岚

    重生纪晓岚

    此纪昀非彼纪昀,他博览古今,通晓政变;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他想位极人臣,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他有着他的念想,他能否改变和绅,将大清朝带入空前焕荣,真正的四方来朝,不受外国欺掠?且看他怎样在乾隆年间叱咤风云!【红尘书友会:75340820】
  • 回到三国的穿越者

    回到三国的穿越者

    赵兴成为徐闻县县长之子,他心中的抱负有多大?
  • 至尊富豪

    至尊富豪

    人分三种:大人,小人,中年人。钱分五种:很没钱,没钱,有钱,很有钱,特别有钱。当人和钱加在一起,那么就只剩下两种:穷人和富人……谁都想当富人,于是故事开始了。
热门推荐
  • 花都极品刁民

    花都极品刁民

    离开陈家沟老头子的陈潇,来到了繁华的都市,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他是人人喊打的刁民。他是美女校花的未婚夫。他是好好学习的陈潇同学。同时,他也是……
  • 至尊圣医:娇艳美妻安定生

    至尊圣医:娇艳美妻安定生

    她,因执行任务最后被逼跳崖,后转世重生,爹娘不知所踪,被大伯不管不顾,白莲花姐姐三番五次陷害,收复神宠,美男缠身,却被他一一清除,他宠她入骨,一个小包子跑到她身边说“娘亲,爹爹为什么那么喜欢妹妹,不喜欢我,我是不是不是你们亲生的?”他,身为总裁。因她去世而自杀。意外穿越。世称鬼王,人人惧怕。她却一次次闯进他的世界,令他再次动心。对世人霸道宣誓她,只能是他的。无论在现代还是异世。
  • 风会往哪吹

    风会往哪吹

    陈岁站在天台,朝着风的方向,何旧站在她的左手边陈岁突然张开手臂,拥抱风“何旧”“嗯”“你说,风从哪来,它又会往哪去”“北方吧”“为什么?”“你最喜北方,它会带着你的理想和骄傲去到北方”
  • 替嫁新娘:神秘老公宠上天

    替嫁新娘:神秘老公宠上天

    叱诧风云的商业之子墨凌渊发生车祸昏迷三年。醒来后,发现新娘被替换!看在对方还有点利用价值的份上,好心将人收留。在相处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曲清绾强势的性格下,还有着一颗易碎的玻璃心!没办法,自己选择的夫人,就算嫌弃也要宠着。两人强强联手,本来只想一心搞事业。总有几个搅屎棍来恶心他们,在解决他们途中,意外发现墨凌渊车祸,曲清绾父母死亡的真相!
  • 快穿我家的宿主小可爱

    快穿我家的宿主小可爱

    这是一个主神大人扮猪吃小可爱的故事。他是九重天上尊贵而遥远的主神大人。而她是一个小可怜,在一次意外中,她失去了记忆,而后,被主神所救又被主神养了下来。为了报答主神的救命之恩兼养育之恩,她前往三千小世界主神的神魂碎片…(事实就是主神自导自演散了自己的神魂碎片,被蒙在鼓里的只有小可爱)本眠不喜欢小可爱和位面里的男主女主勾心斗角,所以,每个位面都是男女主宠着小可爱的。本文男主身份是原来小说中没有的,直到小可爱去了任务位面,才会生成出来一个新身份给男主。
  • 至尊归来当赘婿

    至尊归来当赘婿

    十万年前扬辰是大陆主宰,被未婚妻谋害,十万年后,他重生归来,居成为了赘婿!
  • 宠你一世又有何妨

    宠你一世又有何妨

    哼,既然这样,就别怪她抱紧别人的大腿来报复你了!萌宝助攻,她怕什么!
  • 第一次宅世界大战

    第一次宅世界大战

    2012年,众神离开了我们的世界。神力从天空散落,各种特异的能力者们逐渐觉醒,新的时代在我们面前展开。获得力量的“宅”们为了各自的目的在大地之上展开新一轮的激战。尚小云离开了电脑,走出了屋子,见证了这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宅世界大战。这是属于你的战争,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战斗。
  • 何为病娇

    何为病娇

    他,是暗阁的阁主;他,是天下第一公子钰;他,是安顺王朝的平安王;民间称呼其为病王,一身病体病了16年,世人嘲笑他,所有人都看不起他。被算计,被下毒,他全部都忍了,有朝一日,他有了自己的势力,皇帝不敢动他,世人敬他、惧他。可谁知他本身就是一代尊者,穿越而来,生来为王。更无人知晓他,其实是,她!
  • 猫咪夫人

    猫咪夫人

    不在沉默中恋爱,就在沉默中改变状态。而世上最郁闷的,不是变人妖,而是变猫妖!轻松诙谐的故事,希望带给大家一个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