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90300000007

第7章 佛教的因果轮回说(1)

佛教不主张神创世界,这同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是有差别的。佛教的基本主张是济世度人,即既救度自己又普度众生。佛家对生死的基本看法是生死转化,永无止境。人生虽有死灭,但灵魂处在永生状态,不过它不断地变换存在的形式而已。佛教的轮回转世说虽满足了信仰者的诸多愿望,但对现实的人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影响,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这里对佛教的轮回生死观做一考察。

1.灵魂怎样永存

中国的圣人一直认为“生死事大”。然而,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传播佛教教理的过程中,对生死问题原持回避的态度。例如,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结发童子拜见释迦牟尼佛,请教了十四个问题。其中有几个问题涉及到生死。如问到“生命是否是物质身体?生命与物质身体并非同一?佛死后不存在?佛死后存在又不存在?”这些问题涉及到世界的本质、身心关系、灵肉关系、死后续存与不续的问题。释迦佛对这些问题拒绝回答。他认为这些问题的讨论与真理不相应,与正法不相应,不能使人达到智慧、觉悟和不生不灭的涅槃。他认为世界万物,各类众生皆悉无常,谁都免不了生老病死,并由此产生种种烦恼,从痛苦中解脱才是人们要着力解决的迫切问题。

佛教之所以淡化生死,这同它的根本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有关的。佛教认为一切都是无常的,所谓实有是因缘和合而成。各种因素和条件相聚就形成了事物,而这些因素和条件相散事物也就消失。世界的一切都是无常的。《金刚经》有四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这就是说世界上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暂时的、易逝的,好像露珠闪电,只不过存在一瞬,而会刹那即逝。从这个观点看来,人的生命是转瞬即逝的。应当说人的肉体和灵魂都不会永存。

但是这种生死见解同佛教的普度众生,同佛教关于人的最终追求发生了矛盾。既然生和死一样,佛和有情众生都必死必灭,那今世的修养和劳作为了什么?于是,佛教不得不接受印度教的自我不灭的思想。印度教笃信:“肉体即使消灭,自我将获转世,依然继续存在。”佛教创始人和信仰者把轻视生死转向为超越生死。所谓超越生死就是今世念佛修德,多做好事,来世可以到阿弥陀佛主宰的极乐世界。

当释迦牟尼的忠实弟子阿难询问极乐世界的问题时,释迦牟尼告诉阿难,有三种人可以超脱生死进人极乐世界。《无量寿经》对佛祖的解答这样记载: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随已修行诸善功德。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饮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摄受导引,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无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其下辈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若有众生住大乘者,以清静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愿生其国。闻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获得一念静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从释迦牟尼提出的三种人都可进入极乐世界的方式看,有一个共同点是都要忠实信仰佛教,一门心思专念阿弥陀佛佛号,诚心诚意发誓愿就能够结得佛果,进入阿弥陀佛所居的西方琉璃净土世界。

这里又需要解决一个难题:那些修成正果的人可以到极乐世界,而那些更多的有情众生,他们的归宿何在呢?他们的灵魂和肉体永远灭亡了吗?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佛教又提出六道轮回理论,认为众生的情况差异很大,所以他们死后就有不同的归宿,大体上有六种去处。

一是去天道。这类人寿命极长,道德高尚,神通自在。这类众生实际上指神仙之类的人物,如四大天王,寿命逾万年,“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比地球的还要长。这类神可以在天上飞来飞去,无任何障碍。

二是去人道。我们地球上的人多属这一类。这类人据说寿命在百岁左右,最长的不过千岁。

三是去阿修罗道。亦为非天道。这类人在世低于天道的那些人,但又高于那些常人。这类人以极度好斗与天争权而著称,寿命与四大天王相当。

四是去鬼道。这类人都称为饿鬼。其形色各异,多近似于人而较人丑陋。这类人依赖他人的施舍而生活,自己不劳动。

五是去畜生道。一些作恶不善之人在今世欠有血债愤怨,死后多会转化为各类畜生。他们的基本特点是愚痴、不自在,为人类宰杀,或互相蚕食,生涯恐怖。

六是去地狱道。这是佛教认为的三界中最苦之处。去地狱的灵魂纯苦无乐,常受火烧、水煮、扒皮、抽筋、锯解、油炸、上刀山、下火海等苦刑。

由此可见,佛教的生死观最后仍然归结为灵魂的轮回转世。只有少数成大功德者才超脱六道轮回,进入不生不死不轮回的永恒状态,如佛祖释迦牟尼就是这类永恒者,而其他众生都要在六道轮回中折磨无数次。其中功德圆满、修养高尚的人可以进入天道。修养中等的可以在来世进入人道、阿修罗道,而那些缺少功德的带罪之人可以多次变成饿鬼和畜生,再熬阴间或人间的苦难。

2.业力是轮回的动力

佛教认为,世界是一片空相,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暂时的、易逝的。它们的存在不过是因缘和合而成,一切事物、一切现象及一切行为后果都是由某种因缘产生,都有某种缘起。某种因产生某种果这是一条铁的定律。佛教讲四圣谛,所谓四圣谛就是四条大德大智者所见,真实不虚、不可变易的真理。这四圣谛称为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提示人生的痛苦和缺陷,指出人生的特征是苦。集谛阐明人生痛苦的原因。灭谛是讲苦的断灭,即断灭世间诸苦产生的原因,达到理想的无苦世界。道谛是讲消灭烦恼,实现理想境界的途径和方法。

佛教在概述人类生活状态时坚持了一点论,认为人生就是苦,而否定了人生乐的一面。他认为人生从生到死都处在痛苦之中。人处母胎中热时如沸鼎,冷时如冰山,犹如在地狱中,称为胎狱。人在出生时承受巨大的痛苦,犹如两山挤堕,万刃刮体。出生之后,有八万四千菌类咂啮皮肤,脓血并流,痛苦切身,人人厌恶。有的人变成聋、盲、哑等残疾人。人到少壮时,也伴随各种更大的痛苦,一旦走向衰老,齿不能啮,腹不能化,手无力运,足无力行,筋骨酸疼,耳目不济,事事需人。人到死时,更为痛苦,“命根断绝,四大分散,如生龟解壳,螃蟹落汤,神失痛苦离形”。人死后痛苦并未结束,根据各人生前的造业,一一遭到报应。有的灵魂会遇到刀山剑树,有的会遇到锉烧舂磨,有的入饿鬼中饥火常烧。灵魂转世后,苦难并未消除,根据前生的业缘,有的失去父母,有的堕入贫贱,无衣无食,有的虽生富贵,但灾祸横生,仇人残害,骨肉分离。佛教把人生描绘的如此的苦难和恐怖。

什么是造成人生苦难的原因呢?佛教用集谛作了解释。集谛梵文之意为生起、产生之意,是阐明种种痛苦的原因。佛教的始祖释迦牟尼认为人生诸苦不由外力产生,也不是天地鬼神所制,而以人心所起的各种烦恼为根源。人的心里的种种烦恼造成人的不安和痛苦。佛教对人的烦恼从唯心观出发划分了若干类型,其中“三毒”即贪、嗔、痴三种本能型的烦恼;“四倒”是指颠倒是非的错误见解造成烦恼;“五盖”指遮盖心灵使其不得明净的东西,包括贪欲、愤恨、贪睡、怀疑、悔恨。这一切都根源于人的内心,根源于人的主观意识。人们在集谛的诱导下,会产生诸多不良的行为,也就是作业,指人的行为和实践。业有善业也有恶业。今世的好德行会得到来世的善报,今世的恶德行会得到来世的恶报。

为了消除人类的集谛,即产生痛苦的根源,佛教提出了灭谛的宗旨。灭谛是人自消灭造成心中痛苦的根源。这种根源在佛教创始人看来主要是烦恼,只有烦恼止息才能消除痛苦,获得解脱。怎样才能实现人生的无烦恼呢?这又提出了第四条圣者之见,即道谛。道谛是指消灭烦恼,解脱烦恼的路径和方法。佛家提出的方法很多,其中有八正道、三十七道品,概括为戒、定、慧“三学”。

佛教讲的四真谛从哲学上看是坚持一种因果相连的方法论,按佛教的语言讲为“此有彼有,此无彼无”的缘起法则。其中“苦谛”是指人类业行不善造成的结果,“集谛”为形成痛苦的因缘,“灭谛”为消灭痛苦的根源,“道谛”为净化业缘的方法。这四谛归结起来是要人们认识痛苦的根源,寻找消除痛苦,达到解脱的原因和方法。归根结底就是人们要在业力上下功夫。

佛教把世界看成一个火坑,认为人人得在此接受考验。人生前死后都同苦恼订立了合同。人们都不能对幸福如愿以偿。生死离别纠缠不休,天然的灾害,意外的祸患不断跟在人的后面,即使有钱有势的人也摆脱不了灾祸。佛教认为这些都是因惑造业,即因人的迷惑、烦恼引导人的行为走向偏斜,做出种种业果,从而就出现永无休止的痛苦。那么怎样才能使人彻底摆脱苦难生活,实现解脱呢?佛教指出的根本道路是学佛修业。

佛教所指出的学佛修业,摆脱痛苦的途径首先从自净其心开始。认为心是起惑造业,生死轮回的掌权者。由于人的心理迷惑,不明真理,不知因果,不懂因缘合和的道理,从而在行为上随意造就恶业,产生恶果。得了恶果心里更烦恼、更糊涂,从而在行为上又去造就恶业,再受恶果。因果报应循环不已。这就是生死死生永不停息的缘故。人们要断除生死轮回,要跳出三界,必须从起心动念人手,以此造佛因,结佛果。

佛教往往把因果关系绝对化和主观化,认为一切后果都是由各个人前生主观上的业因引起,与客观的条件无关。人的痛苦灾难的具体显现都是从前世的行为造成的。佛教对好人往往有恶报,恶人反而有好报的现象也作了解释,认为这样悖理的事是合理的。因为今世的好人可能在前世做了坏事,在今世才有了报应,今世的坏人可能报应的时间还没有到来,也许后世得到报应。佛教认为六道轮回无人能逃,连上帝也逃脱不了。六道中的哪一道都会有痛苦,天道最享福,寿命也最长,但进入天道的也因业力所致,天福享尽了再进人人道和畜生道,也不能脱离六道轮回。

无论是六道轮回,还是成佛涅槃,在这一切生命转化的形态中,佛教认为业力起决定作用。业力是一切的因,有什么造作的因,就有什么必然的果。正如五祖对六祖惠能离别时的偈语云:“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只有“有情”众生播下了种子,才能在因地结果,如若无人来下种,那什么东西都不会有的。

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认为三界的一切,业力所造,人生诸苦,以业为因。《华严经·十回向品》说:“一切世间之所有,种种果报各不同,莫不皆由业力成”。业力在佛教中是指人的行为造作,简言之,人的各种行动。《阿含经》把业分为三种:身体所做的动作、行为称为身业;开口讲话、念咒、写作称为语业或口业;思维、思考活动称为意业。可见业力对人来说如影随形,人从想到说到行都在造业力,不是善业就是恶业。有什么业,就会产生什么结果,业就是一切形态和现象之因,它决定产生一切物质或非物质形态的果。它如希腊神话中的命运之神,是人们难以逃避的。佛经中有四仙避死的故事。四位勤奋修炼的和尚,成就了仙果,由于神通广大,自知业报成熟,就要死去。为了逃避死亡,各人尽显技能,一人凌空升腾,一人钻入地下,一人躲进岩石,一人潜人海底,结果四人的神能都敌不过业力,都没有逃脱死亡的业报。

那么佛教给我们指出了脱生死的道路是什么呢?总体上看佛教认为摆脱人生痛苦的根本道路是修炼佛学,要以释迦牟尼的思想为纲,不断修炼佛教理论和佛教戒律。他们提出了学佛的人要遵循佛、法、僧三宝。佛教特别重视思想信念的修炼和净化。他们倡导“万法唯心”,要人们按照佛教的四圣谛、十二因缘、五戒、六戒等要求,学佛造业。佛教对教徒和信仰者的修行有一种常人看来显得奇怪的要求。比方说,要念佛号。包括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要求对佛号要不断念、反复念,甚至每天要念数百遍,甚至千遍,认为把佛号念十万遍才算完成了一个周期。特别是要求信徒在临终时要不断念阿弥陀佛的佛号,周围的亲人还要助念。认为这样“阿弥陀佛”才有感应,把他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另外,佛教还有念咒语的习惯。最通用的咒语是“唵、嘛、呢、叭、咪、吽”,称为六字真言,认为不断诵读可以消灾灭难,转祸为福。奇怪的是密宗产生后,佛教始祖和上人传授的咒语只能读不能解释,认为解密会失去咒语的威力。例如佛教《心经》中的咒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波诃”。此咒在经典里是无解释的。不过近代以来无论是佛教徒还是信仰者,抑或是研究佛学的人,都开始试图对佛教咒语进行解释,禁区在逐渐破除。

3.涅槃为超脱轮回的最高境界

佛教把人生的基本特征命名为“苦”,而这种苦是循环往复,难达尽头的。人们的肉体和灵魂总是在“六道轮回”中度过,“六道”中的有些道看起来似乎幸福,如入“天道”,像是到了西方净土,但是业力还没有偿还尽,也可能再沦人“人道”和“饿鬼道”的泥潭,人生真是苦海无边。

佛教所说的人生特征是苦,又指出苦是由人的业力决定的。业力观有二重性,其消极性可为一切人生的苦难和社会的不平辩解,各类苦日子皆是人类行为的结果。而其积极性则可表现为人可以通过静心修炼,创建善业,减轻来世之苦,做好事者可进入六道之中的上品之道,或减少进入畜生道和饿鬼的次数。佛教给人们提出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修佛而摆脱六道轮回。这一境界可以用两个字表达即“涅槃”。

同类推荐
  • 伦敦AB面:首次展示真正的英伦贵族范儿

    伦敦AB面:首次展示真正的英伦贵族范儿

    《伦敦AB面》不仅仅是一部旅游书,它还是一部关于英伦文化的“大观园”。《三联生活周刊》《ELLE世界时装之苑》《南方人物周刊》资深主笔王星、李孟苏、黄景路、王年华娓娓讲述你所不知的英伦故事。全书总体上分为两部分:A面,上流贵族阶层;B面,市井伦敦。内容共四章,分别从贵族和平民两方面讲述故老伦敦的过去、现在还有将来。包括英国皇室的渊源、贵族生活、贵族运动、新旧贵族之间的微妙关系及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的市井街区的历史文化和现状等,为读者呈现出与传统认知完全不同的更为亲民的英国皇室、贵族及与之和谐共存的传统却不保守、轻松、自由与日趋繁华的市井生活,并由内而外解读了伦敦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即:上流与市井泾渭分明,有阶层没斗争;对王室真心敬爱,有君主无专制。此外,《伦敦AB面》收入了大量真实、有价值的一手照片,囊括了大量珍贵素材,包括珍贵的白金汉宫全景图、英国王室成员的日常照片以及众多伦敦实景唯美照片,极大地增强了该书的审美和可读性。
  • 外贸谈判英语助手(双语版)

    外贸谈判英语助手(双语版)

    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的上公关、文秘、外贸、旅游、酒店管理、外企管理、涉外会计、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商务英语、应用英语等专业作专业英语口语教材和商务英语函电写作教材,也适用于外贸、银行、海关、进出口贸易公司、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公关文秘人员、外贸业务工作者、国际营销人员、口译工作者、海关业务员,以及与外商打交道的厂长、经理、政府官员作专业英语口语和商务英语应用文培训教材,也适合广大读者作自学教材。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本书作者通过列举不同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们民族传统性格。作者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经验为基础,诚实而仔细地分析了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
  • 红色同心

    红色同心

    本书设了“聚焦西征”、“西征文献”、“往事回顾”、“人物春秋”、“艺文论坛”、“历史遗存”等栏目。
  • 悦读MOOK(第六卷)

    悦读MOOK(第六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如吃如醉,总裁的单身妻

    如吃如醉,总裁的单身妻

    第一次,她摔跤,不偏不倚地,脸扑向他。第二次,落水,她抓着他不放。她不懂爱情,却做了一名杂志社的编辑,撰写爱情专栏。她不知道什么是婚姻,却因为自家老宅嫁给商界巨擘的他。新婚当夜,她的合法丈夫说:“我的婚姻里没有约束,你可以做任何事,包括找男人。”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中国好丈夫。所以,她结婚就跟没结一样,别人问,她答:“我单身。要追我么?”可是,为什么给了她自由身,却处处掐她的桃花。就在她想好好地和他生活做个好妻子时,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他家争夺财产的一枚棋子。而最后导致离婚的,却是因为她生不出孩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宿主今天作死了吗

    宿主今天作死了吗

    ???叶钱钱自从被某个无良系统绑定之后,每天不是正在作死就是在作死的路上……???系统: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宿主上呀!扑倒那个男主!叶钱钱:“……”我的内心是拒绝的本来好好的逆袭任务,在经过无数次作死之后,叶钱钱终于成功的………嗯?………收获了一只男主?!!!(本文1v1双洁)?
  • 男主黑化我功不可没

    男主黑化我功不可没

    穿书成为女配之后,叶明薇唯一想明白的就是:男主就是支稳赔不赚的股,女配投资者需谨慎出手,任凭男女主你侬我侬,她自乐得清闲,岿然不动,却不曾想这一放任,男主的画风就朝着变态的路子越走越远——:)“楚蘅之在爱上她的时候就知道,有些东西,需得把自己失去的一切通通夺回,才有肖想的资格。”色厉内荏小美人×偏执冷漠旧太子1v1慢热玻璃碴甜文,稳定更新,求点收藏求评论求票票~
  • 让女孩成为小淑女的好故事100篇

    让女孩成为小淑女的好故事100篇

    本书包括:圣母的小酒杯、一千零一夜故事的由来、野黄蜂救人、蜡烛照亮冷漠的心、踩面包的女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八仙过海、一个小小的金币面包、渔夫和小金鱼、星星金币、画眉、鹦鹉和乌鸦、三只蚂蚁、白葱头和红葱头、白天鹅和黑天鹅等。
  • 墨色绯页

    墨色绯页

    传言,有一本墨色金边绯页之书,命曰司命天书。传言,司命天书能窥天机、筑修为。然而神魔大战后新任的司命,这位天书所有者,像是突然冒出的迷一样的人物,却突然失去了踪迹。司命消失的几百年后,天生异象,天书亦失去踪迹,却又莫名破世而出,引得天下大乱,各界大战不止,生灵涂炭,直到天书再次消失。大战后时隔几百年,天书,竟又重现江湖?---------------然而没有人知道,那本天书隐藏着的真正的秘密与阴谋。
  • 非彼金枝

    非彼金枝

    (《非彼金枝》——大白话就是:姑娘我不是你的女人!)一场十年前的遇见,化作一场整整十年染血的梦。十年后,他与她情归何处?一幕十年谋划的阴谋,带着风花雪月,带着爱恨情仇,他的执念,又该交由谁来赔偿?【千暖走出去很远后,忍不住回头去看。一片废墟前,倾城的贵妃为孤独的帝王披了一件外衣。她勾起了唇角,觉得这一幕最是讽刺。】【祁昱,你说,我们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 天敌传奇

    天敌传奇

    取名天敌,意指天之敌。修炼本是逆天之事,要成为绝世强者,就要与天为敌,与地为敌,与人为敌,其乐无穷。天意使然,让十六岁的华天敌,成为父母双亡的孤儿,却成就了一段强者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创造未来的生存

    创造未来的生存

    在3620年人类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名为X-H-Z的化合物。不过在实验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X-H-Z虽然对人体无害可是却会引发动植物的变异,从而使其变为更具有攻击性。甚至会的人类照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经过科学家们一至决定将X-H-Z交给军方保管。
  • 天才妖妃归来

    天才妖妃归来

    重回帝都,被逼嫁给残暴的夜王?洛倾夭手指一竖,轻蔑道,“狗屁!”她要的是怼天又怼地,虐白莲踩渣渣!不料,夜王处处宠爱,有求必应,还附赠小包子。“爹爹,娘亲想要国库里的宝贝!”“把国库钥匙送去。”“爹爹,娘亲想打邻国国王!”“我亲自去帮她打!”“御!千!绝!”洛倾夭揪起黏着她叫娘的小包子,瞪着男人讨说法,“你的儿子,和我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