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90300000027

第27章 泰戈尔“梵我合一”的生死观(2)

泰戈尔不仅在诗歌、小说、随笔中倾吐爱国之情,也是一个实际的爱国勇士,他爱印度的一草一木。人们称泰戈尔是“森林的情人”。他对残暴毁坏森林深恶痛绝。他创立了植树节,在印度广泛树立以植树护林为荣的思想。他的植树护林实践获得了成功。桑地尼克坦曾是不毛之毛,他号召人们在这里大量植树。印度大大小小的工业城镇,在他的影响下,植树护林蔚然成风。他为了祖国,唾弃了英国殖民者给他授予的“爵位”,数十年如一日身居茅屋,从事教育和改造农民的实践。他越到晚年爱国激情越强烈。他通过游行、集会、著文和书信,反对法西斯,声援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也警示印度人民为免遭法西斯蹂躏而斗争。“他经常希望国家觉醒,“进入那自由的天堂”。

3.永恒的生死观

泰戈尔接受了印度流行的一种“梵”天唯一的哲学观。这种哲学观认为“梵”是宇宙的最高存在,在“梵”以外不存在任何其他的实在,天地万物都是一种“梵”的幻现,人若证悟了“梵我如一”就达到了解脱。泰戈尔从“梵”天决定一切的哲学观出发看待生死,认识到黑与白、生与死具有同一性,人不必畏惧任何一种状态的出现。

他认为“梵”能给人以“天地万物”一种巨大力量,这种力量赋予人一种敏感和爱,给人一种欢乐的根基,使整个宇宙充满欢乐、人生充满欢乐。泰戈尔在他的《孟加拉掠影》中写道:

就像万有引力在物质世界中对大小物体都同样起制约作用一样,这种无所不在的欢乐在我们‘的整个内心世界也发挥着引力作用,而当我们用一种片面的观点去领会它的时候,我们便会困惑不解。我们何以在人类和自然之中找到欢乐,奥义书中所给的唯一合理解释是:万物皆从欢乐生。

从“梵”给人欢乐的生命力出发,泰戈尔把整个宇宙看成是欢乐的,不论是白昼还是黑夜对人都是实在的,人在白天和黑夜都应有欢乐的情绪和感受。他有一次亲身体验夜半与早晨。夜里波涛汹涌,天空云朵片片,巨大的陨星在水中形成瑟缩的倒影。半夜时分观察这样一种景象,使自己变成了另外一种全然不同的人,白昼的生活变成了幻象。而在早晨,“那子夜的世界又逐渐消隐”,变成了一种梦幻。尽管两者截然不同,对人来说都是实在的。在泰戈尔看来,人们不仅应当接受白天,也应当接受夜晚,在白天夜晚都体会欢乐,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在随笔中作出了如下哲理性的判断:

在我看来,白昼的世界似乎像欧洲音乐——他的和声与非和声,在宏大的和谐进行中相互转化;夜的世界似乎像印度音乐——嘹亮、洒脱的旋律,沉郁而又浓烈。尽管它们的差别如此显著,也无关紧要——两者都让我们动情。这条对立原则正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而天地万物又是由国王和王后、夜晚和白昼、一和多、永恒和演化来分而治之。

这里泰戈尔用辩证统一的观点观察世界,把世界各个不同部分的差异看成必然合理的,无所谓好与坏之分。他要人们适应世界的不同表现方式,看到世界的演化,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保持人生的欢乐。

从生与死存在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泰戈尔不认为死是绝对的死,死中有生,生生不息。他举例说:“死叶消失在土地中时,便渗透在森林的生命里了。”他对生物界的生死转化描述得如此富有哲理和诗情画意。他用宗教哲学观进一步肯定生与死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死则众多合而为一。”他以轻松的口吻谈论生与死。生是“一化为众多”,人自出生到成长,生活丰富多彩,这真是“一化为众多”;而人死亡时就将生命历程中的一切经历化为统一的遗产,真可谓“众多合而为一”。

既然有生就有死,是梵的规律,人们就应欢乐地对待死。泰戈尔用诗句曾同死亡进行对话。他说:“死亡来临时,对我悄悄说话,‘你的日子穷尽了’。让我对他说,‘我不仅仅生活在时间里,我生活在爱里。’”由此可见,人的生命有时间的终点,但这没有什么,人生只有充满爱,生命才是有意义的,人的个体生命存在于有限的时间内,爱则是永恒的、永垂不朽的。

泰戈尔在其生死观中提到了积极创造的“灵魂”问题。他所说的灵魂实则为人的创造性。他说:“死亡是永生之门”,人们的生命历程中有不断的死亡和新生,工作的一个阶段结束即像死亡,工作的另一个阶段开始即像新生。但我们不能停留在一种陈式的工作方式中,“工作随同你的生命一起流动时它能表现你的兴奋”,否则就会阻碍你的生命。他指出,人若因怠惰或热衷追逐那些毫无自由可言的东西,“生命就会像坏死的果实一样”,回到了“原初的幽暗之中”。泰戈尔作出结论说:

生命就是不停地创造,当它在无限中超越自身,它就具有真理。然而,当他终止,贮藏并返回自身时,当它失去对外界的观察力时,它必然会死亡。

泰戈尔提到的“永恒之物”的灵魂,并且用《伊莎奥义》中的“一”来表达灵魂。他认为这个“一”能超越心灵的局限性,“它永远活着而无片刻死亡”,这个“一”就是灵魂,灵魂的特点是既静止又运动,能超越近和远、内和外。泰戈尔尽管用印度神秘的宗教哲理表达“灵魂”,但从泰戈尔的字里行间反映出“灵魂”不是别的什么,而是人的创造力。

他用“灵魂”不死的说教,倡导人们要热爱生活,勤奋工作。他说那些为了金钱而工作的人,只限于得到报酬的程度,一旦工作超过时间就认为是吃亏;而受到“自豪感”驱策而工作的人,不停地干活,工作超过时问,也不觉得吃亏。泰戈尔自己是抱着“自豪感”工作的人,所以是“习惯忙忙碌碌,连眼睛也不眨一眨。”由于他一生创造性的劳作,因而才体会到自己的存在。“空间和时间里充满了丰富的万物,却仍不可能剔除我这个自我。”这是一种极为积极进取的人类生死观。

4.泰戈尔生死观点评

泰戈尔无论对生还是死都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因而他的生死观是一种永恒奋进的生死观。

泰戈尔认为世界总体上充满光明,他说:“早晨我看到光明,我立刻感到我在这世界上不是个陌生人。”他把世界看成一种花的世界。他在《飞鸟集》中吟道:“大地的泪水,使大地的微笑如花吐蕊。”他指出世界也有明暗、黑夜和白天的区别,但是黑白二者是转化的,白天有白天的乐趣,夜晚有夜晚的美丽。人类不论在白天黑夜中都要体验“梵”给他的美好礼物——大自然。

泰戈尔把爱看成人的生命的核心,他说:“爱便是充实圆满的生命,正如斟满了酒的杯子。”他在种族歧视盛行、民族压迫沉重,妇女儿童受到虐待的印度,提倡爱,呼吁爱,无疑是对那个不平等社会的抗议。

泰戈尔认为人的生活应充满着欢乐。在他的笔下到处是阳光、鲜花、微笑,人生是一部生命的交响乐。他激励人们乐观地看待世界,拥抱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他把自己看作万物之一,把自己看作美丽世界中的一员。如他所说的,“空间和时间里充满了丰富的万物”,但自己的存在也是“事实”,世界剔除不了“我这个自我”,对自己的作用和力量是坚信不疑。这无疑是启迪人们自信、自立地看待自己,对待生活。他在《一个艺术家的宗教观》中用如下一段话赞美人生的乐趣:

让我们生活吧,让我们享受真正的生活欢乐吧,那是诗人将自己倾注在他的诗歌中的欢乐。让我们在我们周围的万物中,在我们所做的劳作中,在我们所用的器物中,在我们交往的人们中,在我们对周围世界的享乐中,表达我们的无限性吧。让我们的灵魂浸透我们周围的一切,并在万物中创造它自己,以满足一切时间的需求来显示它的丰裕富足。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赐福神的赠礼。群星为它歌唱,晨光为它每日祝福,果实为它成熟香甜,大地上铺展绿草的地毯供它歇息。让他像个乐器,随着那无限灵魂的触动。充分迸发出它灵魂之乐。

他始终用辩证分析的方法看待死亡。他指出“死亡之隶属于生命,正与诞生一样。走路之需要举足,正如需要落足一样。”他看出生死转化的必然性,教诲人们不要惧怕死亡,要乐观的对待死亡。死亡可能是生命元素的转化,而不是绝对的消灭。正如枯叶掉在泥土里,转化为肥沃的土壤,再养育生命的种子。

泰戈尔虽然以坦然的态度对待死亡,但他不像中国道家抱着那种消极的“齐生死”的人生态度。他把人的生命历程看成一则奋斗曲。泰戈尔主张人的本性要创造,要劳作,要给人类作出贡献,留下遗产,这些才是不朽的、永生的东西。泰戈尔在《断想钩沉》中说,医生劝他“歇歇吧,别紧张”。他的回答是:“如果我歇手不干,事情怎会进行下去呢?”他赞扬那些“受自豪感驱策工作的人”。泰戈尔本人就是这种一生“受自豪感驱策”而勤奋工作的典型。他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个剧本,一千五百多幅画,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他就是在劳动、创造和忘我的工作中走完人生之路的。

当然,泰戈尔的人生观也有消极的方面。他受印度占宗教哲学的影响,认为宇宙最高的存在是“梵”,天地万物都是“梵”的“幻现”。他说:“运动的一切都是由神的无限所掌握”,人与“上帝”的意志相联系。这就是陷入了神秘主义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同科学的人生观拉大了差距。

泰戈尔既反对妥协,也反对暴力。他的泛爱人生观,削弱了他与不平等、封建习俗和殖民主义的斗争精神,也一度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总体上看,泰戈尔的生活观是积极向上的,是近代思想发展史上观念性的突破,是引导人们为正义、真理而斗争的珍贵的精神遗产。

同类推荐
  •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两会,聚焦民生新常态。城镇化规模持续扩大对房价有何影响?高房价还能持续多久?看病难、看病贵能否缓解?实体经济持续衰退,哪些领域值得投资跟进?
  • 中国现代留欧学人与外交官、华工群的互动

    中国现代留欧学人与外交官、华工群的互动

    本书把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外交官和留学生与华工群这三个群体置于中西交汇的宏大背景之下,作为一个整体,梳理他们各自的谱系传承和发展轨迹,考察他们在异国的相互交往、相互影响、角色变迁。
  •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胡华文集(第六卷)

    胡华文集(第六卷)

    本书是胡华文集的第6卷,收录了胡华生前的书信、笔记、自述性文字等,反映了胡华作为一名学者,其对待治学和生活的严谨态度,全面展开了他的学术思想以及对于人生、治学的看法。
  • 袁宝华文集第五卷: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五卷:文选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热门推荐
  • 穿书后成为一名炮灰

    穿书后成为一名炮灰

    看一位炮灰追求主角之路,在路上越做越死。
  • 或许所有偶遇都是人为的

    或许所有偶遇都是人为的

    “我只是碰巧路过而已!”“这么巧?你也在这?”“好巧啊”“是啊,好巧啊,我也是路过”“是啊,我在这”“是挺巧”“我喜欢你”“好巧,我也喜欢你”
  • 夏之青春

    夏之青春

    小时候偶然的一次机会,是他们彼此认识,两人深刻的记住了对方的眼睛,但是却因为爸妈工作原因,是两人相离,由于种种原因,使两人同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者之归来

    天行者之归来

    一场神秘的谋杀案后,两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天行者隐世千年,韩嫣父亲死因待解;天行者避世厌战,韩嫣欲报父仇;天行者仇敌临近,韩嫣身处险境;天行者和韩嫣命运何去何从,是继续藏身于世还是挺身而出,是任人宰割,还是绝地反击,英雄不会永远沉默,英雄即将归来……
  • 破界神座

    破界神座

    少年范辰得天缘,入大道,用铮铮铁骨抵御世冷暖,用燃烧的热血书写不凡的人生。
  • 麦瑞的秘密

    麦瑞的秘密

    这是一个从梦境回到现实,再从现实改变梦境的故事。故事讲完了,也许再过很久,再看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心境。期待和读过这个故事的您再相逢,开的新书《我不想当球王》,起点体育,足球类,欢迎点阅!
  • 三国之随身空间

    三国之随身空间

    林昊在玩超级农场时,穿越成了三国一乡村少年,此时刘备正蜗居新野,赤壁之战即将爆发!好在超级农场成为了林昊的随身空间,空间15亩土地,时间流速100倍,还有空间精灵一只!刘备孙权曹操依然在互相攻伐,女儿国国王林昊看着街上骑着自行车,听着收音机的国民们,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哥,你在想什么呢?”ps:本书为平行架空世界,人物历史货币以本书为主,与现实无关!书友群:281986813(进群请看上架感言后一章)
  • 穿书之总裁的未婚妻

    穿书之总裁的未婚妻

    林韶穿越了!穿的还是她之前看的一本霸道总裁文!关键是--她穿成了书中和她同名同姓的总裁未婚妻女配。为了自己以后的人身安全,林韶决定--远离男主!但是,“喂喂喂,身后的那个谁?你跟着我做什么!”
  • 星际一战——顶级上校

    星际一战——顶级上校

    不喜勿喷!这是一个十分十分十分科幻的小说,讲一个高智商的少校所领导的战舰的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