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6500000049

第49章 四双八辈与辟支佛

声闻乘证道的圣位,分为初、二、三、四果,每个果位又分向位(接近)和正果位,合为八个阶梯,称“四双八辈”。

初果须陀洹,意译“预流”,初入圣者之流义。于世第一位,在定中继续深入观察四谛,于四谛现前证见,称“圣谛现观”,现观,谓真理自然显现于直觉中。由亲自证见从来所未曾见到过的真实,故名“见道”、“见谛”。见,是以直觉“证知”,而非仅由理性推论而知。

证初果的过程,分无漏十六心,前十五心为见道,断三界见惑尽,名“预流向”;第十六心为须陀洹果,永断三恶道之流转,最多只经欲界人、天中七返生死,必证阿罗汉果。一说观四谛得八种“忍”(完全接受)为初果向,亦称“八人(忍)地”,得“信解脱”(确立了对三宝的正信),于命终前必得初果;得八种智为初果,亦称“见至”,得“见解脱”(确立了正见)。《杂阿含经》卷十六第440经佛比喻说:如是多闻圣弟子具足见谛,得圣道果,断诸苦根,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成不生法,余不尽者,如彼士夫发毛指端所滴之水。同经卷五第104经佛言,须陀洹人见谛所断众苦,如50由旬方、深的池水,未断者如人以毛、草或指甲所蘸之水。

二果斯陀含,意译“一来”、“一往来”,谓证此位者命终生欲界天,只须再来人间一次,必证阿罗汉果。以见道所见智慧修治自心,渐断思惑,至烦恼微薄。三界思惑各分九品,已断欲界三四品思惑的初果人,名“家家”,谓还须于天上受生三次(天三人二或人三天二)、二次(天二人一或人二天一)。断至欲界五品思惑尽,名一来向;断欲界六品思惑,名一来果。一来向、一来果人,只须于人天中再受生一次。《瑜伽师地论》卷一说:初、二果人命终之际,我爱虽然也现行,然“于此我爱,以智慧力,数数推求,制而不着”,就像壮汉制伏羸弱之人。

三果阿那含,意译“不还”,谓此位圣人已断尽欲界思惑九品,命终后上生于色 界、无色 界天,再不来人间受生,在天上证阿罗汉果。由不还人间的方式不同,又分为中般涅槃(死后于中有位证阿罗汉)、生般涅槃(生于色 界天不久证阿罗汉)、有行般涅槃(生于色 界天后久修方证阿罗汉)、无行般涅槃(生色 界天后懈怠不修而自然入涅槃)、上流(于色 界四禅天依次转生递升至色究意天方证阿罗汉)、行无色(直接生于无色 界天而证阿罗汉)、现般涅槃(继续进修于此生即证阿罗汉)。《瑜伽师地论》卷一说,三果人命终之际,我爱不会现行,因而不会再生于欲界。阿那含得“心(定)解脱”,成就正定,可以入“受想灭尽定”。

四果阿罗汉(Arhat),亦译“阿罗呵”,略称“罗汉”,意译无生(不再入生死轮回)、应供(人天应当供养)、杀贼(杀尽烦恼贼)等。与前三果称“有学”(于解脱道尚未修学完毕)相对,此位则称“无学”,意谓已修完声闻乘道的一切课程而毕业,亦称“无极果”,即声闻乘的最高果位。修至此位,断尽了三界的见思二惑,消灭了再生于三界的因,心自然与空、无我的真实相应,不起烦恼,解脱自在,称“无功用道”(不作主观努力自然而然)。从阿那含果向上进修,从初断色 界烦恼,到断尽无色 界非想非非想处(有顶)烦恼而超三界的“金刚喻定”(像金刚一样无坚不摧能断灭一切烦恼的禅定),名阿罗汉向。

已证阿罗汉果者,据《俱舍论》等说,有退法(有可能遇缘而退)、思法(时时害怕退失果位)、护法(精进防护不令退失)、安住法(安住所证不进不退)、堪达法(能迅速达不退转)、不动法(不再退堕)六种,前五种皆有可能因遇强缘(如生重病等)退至下三果,但不会再退到凡夫位。

从所证解脱的角度而言,阿罗汉又分慧解脱、定慧俱解脱二种。慧解脱阿罗汉,仅依初禅未到地定等浅定修慧观见道,断尽见思二惑,解脱三界生死,尚未必成就禅定及神通。(定慧)俱解脱阿罗汉,不仅断尽见思惑,而且禅定、神通自在,能入“灭尽定”,具六通、三明等神通智慧。六通:一宿命通,知自他宿世前生,最远可追溯到八万四千大劫以前;二天眼通,见六道众生及其生死去向,超越时空而前知、遥视;三天耳通,能闻常人不闻的障外之声(遥听)及所有六道众生之声;四他心通,知晓他人的心意;五神变通,能速疾来往、飞行、穿山透壁,变化无方;六漏尽通,断尽一切烦恼,能自主其心。六通中唯漏尽通,只有阿罗汉才得证得。六通中,宿命、天眼、漏尽三通的直观能力与智慧结合,称“三明”:知宿世多生的经历及业报因果,称“宿命明”;见自他生死去向及因果,称“天眼明”;知自他烦恼是否断尽及其因果,称“漏尽明”。

阿罗汉虽然断尽烦恼的现行,但尚未断尽烦恼的习气,因而会因各人宿习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个性,有时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有烦恼。如佛典中所载佛大弟子舍利弗,宿世曾为蛇,多瞋,证大阿罗汉后尚有瞋习,因应“六群比丘尼”之请赴斋,被佛批评,遂誓不应请;孙陀罗难陀长老宿世喜爱女人,证罗汉后有贪习,入大众中问讯致意时,先女后男;毕陵伽婆磋罗汉有慢习,称恒河神为“小婢”,河神不高兴,到佛那里告了他的状;蜜婆和咤罗汉曾五百生为猕猴,证道后尚喜跳跃上树。与烦恼不同的是,习气虽然使罗汉们貌似有烦恼,但并不致于造能引起三界生死的有漏业。

二乘道修证所需时间,《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佛言:比丘若精进修持,“六年成六通”。若十一年学十一头陀法成就,“即于现身成阿那含,转身便成阿罗汉。”《杂阿含经》佛说九年至三月精进修四念处者可得阿罗汉果或阿那含果。佛经中多处记载,佛弟子有的听佛说法后当下证阿罗汉果,不少人观修不久即证阿罗汉果,如《中阿含经》卷二十九《大品请请经》、《杂阿含》卷四十五第1212经佛告舍利弗:当时在佛身边的五百比丘中,得三明、得俱解脱阿罗汉者各有90人,其余皆证慧解脱阿罗汉。《增一阿含经》卷三五佛言:他的出家弟子中,最下者也证初果,“不过七死七生而尽苦际”。同经卷三九说佛在罗阅城耆婆伽梨园中: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弟子俱,尽是罗汉,诸漏已尽,六通清彻,唯除一人:阿难比丘也。同经卷三《弟子品》、《比丘尼品》(一译《阿罗汉具德经》)中,佛赞叹了他的百余名阿罗汉比丘、比丘尼弟子们各具的德行,其中不乏神通智慧不可思议的俱解脱阿罗汉。如善肘比丘“恒飞虚空,足不蹈地”,大目犍连比丘“神足轻举,飞到十方”,阿那律“天眼第一,见十方域”。果衣比丘、跋陀迦毗离比丘尼“自忆宿命无数劫事”,谶摩比丘尼“神足第一,感致诸神”,奢拘利比丘尼“天眼第一,所照无碍”。同经卷四十佛言:又此朱利槃特比丘,能化形作若干形,复还合为一。《杂阿含》卷二十三第605经记目犍连“以足指践地,地即震动,至于天宫”,又降伏难陀、跋难陀二大龙王。

即在家佛弟子,也有不少人当世证到初、二、三果。《杂阿含》卷三十四第964经佛言,有三千名乃至更多的优婆塞、优婆夷(男女居士)“居家妻子,香花严饰,畜养奴婢”,而分别证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同经卷三十第856经载,佛住那梨迦聚落(村镇)时,此聚落中有多人命终,其中有500名优婆塞得第三阿那含果,250名优婆塞得第二斯陀含果,500名优婆塞得初须陀洹果。《增一阿含经》卷三《清信士品》、《清信女品》,佛列举了他的在家男女弟子中的佼佼者。

由此看来,证果迟速,应由各人根器和修学勤怠所定,不应有固定的时间。追求当世解脱乃至当下解脱,不远推于来生后世,可谓声闻乘法的基本精神。《杂阿含》卷三十九第1099经载,诸比丘自言:他们不像婆罗门教等信徒“舍现世乐求他时非时之乐”——舍弃今生的幸福乃至修苦行以求死后生天,而是“舍非时乐就现世乐”,以智慧如实观察而现前获得解脱之乐。部派论典中一般说声闻乘最快三生证果,第一生入顺解脱分(资粮道),第二生入顺抉择分(加行道),第三生见道乃至证阿罗汉果,最慢者须修行六十小劫方证阿罗汉。缘觉乘最快四生证果,最慢百劫。

阿罗汉大多出在佛在世时及佛灭度后约500年间的所谓“正法时期”,据《法住记》等言,正法即“证法”,这一时期以多有证得阿罗汉果者为特征。此后,进入“有修无证”(无证得阿罗汉果者)的“像法”时期(约1000年),证得阿罗汉果的记载越来越少。佛教于像法初期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至唐宋,证得初果至三果乃至显现神通的高僧,犹不乏其人。如《高僧传》载昙猷依安世高修行证果,佛陀跋陀罗(觉贤)证三果,神迹不测,罽宾僧求那跋摩临终前自言证得二果,北齐僧稠禅师证须陀洹果,智旷自言证阿那含果。宋代以后,进入佛教所谓的“末法”时期,史传中所载证得圣果、显现神通者虽然尚非没有,也是寥寥无几。这自与佛教的衰落、社会的日益世俗化、修行条件的恶化有关。

阿罗汉断尽烦恼后证得的境界,称“涅槃”,或译“泥洹”,词义本为息灭,指息灭烦恼的扰动而证得心性的本来寂静。《杂阿含》卷十八第490经说:贪欲永尽,瞋恚永除,愚痴永尽,一切烦恼尽,是名涅槃。涅槃有“寂灭”(不生灭),“不生”(不再轮回)、“圆寂”(圆满的寂灭)、“无为”、“不死”、“无热恼”、“无炽燃”、“解脱”(解除、摆脱烦恼生死的束缚)、“归趣”(究竟归宿)、“避难所”等数十个异称。据佛经所述,那是一种迥然不同于凡夫众生生灭妄心的心境,超越了生灭、有无、时空、物质和精神,不可以言语诠表,只好用否定众生意识分别的“遮诠”(否定表述法)描述,如《本事经》卷三描述:如是清净无戏论体,不可谓有,不可谓无,不可谓彼亦有亦无,不可谓非有非无,唯可说为不可施设,究竟涅槃。从肯定的角度“表诠”,则涅槃境界被描述为“毕竟寂静,究竟清凉”、“实极安乐”、“涅槃是常”等。

阿罗汉所入的涅槃,又分有余依、无余依二种。《本事经》卷三佛偈云:漏尽心解脱,任持最后身,名有余涅槃;诸行犹相续,诸所受皆灭,寂静永清凉,名无余涅槃。有余依涅槃,谓虽已断尽再生于三界之因,但尚有宿世有漏业所感召的苦果如肉身等残留,或者还须酬偿宿世的冤债,这主要指证得阿罗汉果后尚生活于人间者而言。无余依涅槃,谓已灭尽宿世业残留的苦果,完全获得解脱的清净心恒常相续,永享清凉自在之乐,这主要指死后的归宿而言。无余依涅槃由于常被用遮诠法描述得不可思议,寂灭不生,往往被人们误解为一死永灭的代称,僧尼的死都被美称为涅槃、圆寂、寂灭。《杂阿含经》卷五第99-100经焰摩迦比丘起邪见,谓漏尽阿罗汉命终更无所有,众比丘批评,经舍利弗教化,认识到漏尽阿罗汉“苦者寂静,清凉永没”。

实际上,涅槃的实义更近于永生不死。对其永生不死的境界,一些大乘经论中描述得相当清楚。如《瑜伽师地论》卷八十说,入无余涅槃的阿罗汉:彼以所留有根实身,即于此界赡部洲中随其意乐远离而住,一切诸天尚不能睹,何况其余众生能见!说此类圣者死后还是以具眼耳鼻舌身意的有实质的身体而存在,就住在这个世界上僻静之处,不过其身体结构或生存空间发生了变化,非肉眼、天眼所能看得见。大乘经论中称阿罗汉们所住之处为“方便有余净土”,或说出三界外专门有阿罗汉所居净土,或说阿罗汉多往生于诸佛净土。《楞严经》卷九说: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据《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等:释迦牟尼在世时,曾命大迦叶、君屠钵叹(降龙罗汉)、宾头卢、罗睺罗四大阿罗汉不入涅槃,须等佛法灭尽后再般涅槃,其中大迦叶持释迦佛衣钵入摩竭国毗提村鸡足山中入定,等待弥勒出世时出来为作证明,中国佛教界以云南宾川县鸡足山为大迦叶入定处。或说释迦佛命宾头卢等十 六 大阿罗汉“留形住世”,其中宾头卢罗汉常住此南赡部洲,其他或住于其余三洲、天上等处。《杂阿含》卷二十三第605经载,佛灭度后二百余年,宾头卢尊者“头须皓白”,来见阿育王,“以手举眉毛视王”,人称“长眉罗汉”,自言与六万阿罗汉共住于北方犍陀摩罗山。中国佛教界据唐道宣《律相感通传》等记载,认为浙江雁荡山为八百罗汉道场,天台山为五百罗汉道场,四川彭县三昧水为迦腻色迦罗汉道场,等等。

入无余依涅槃的阿罗汉,还有因厌离世间,自身出火焚尽肉身,入于息灭一切感知活动的“受想灭尽定”者,其住处在非想非非想天(无色 界之顶),此类罗汉恒住定中,以清净心恒缘真如,寿命无量。大乘不主张这种入涅槃法,贬称为“灰身灭智”,批判他们是偏执于空的钝根阿罗汉,大乘号召阿罗汉们“回小向大”,发大乘心,去济度、利乐众生。

缘觉乘的修证,与声闻乘大同小异,其修证阶次,大乘经中有缘觉十地(十阶位)之说。其极果称辟支佛,因其观修的智慧要比声闻乘四谛法较深细些,故而智慧胜阿罗汉一筹,能断一些烦恼习气。《增一阿含经》卷三二佛言:他所住灵鹫山(耆阇崛山),亦名仙人窟山,佛未出世时,有五百辟支佛居此。

按声闻乘道修行,虽然未必能解除肉体上的老病等身苦,却起码可以解除精神上的“心苦”。《杂阿含》卷五第103经中,佛弟子舍利弗向那拘罗长者解释佛说“于此苦患之身常当修学不苦患身”云:佛弟子以智慧如实知五蕴等,不执五蕴是我、我所,心不随色身之衰老变异及老病之苦恼而转,不恐怖、不顾念、不贪恋,因而即便有苦,也不能障碍,“是名身苦患心不苦患”。

若断尽烦恼,证得阿罗汉果,则现前获得永恒的生命,自信“所作已办,永不受后有”,永远超越了生死之苦,彻底解除了死亡畏惧,真实“视死如归”,坦然接受肉体这暂时住宅的坏灭。即便还有宿世的业报应受,也绝不逃避,而是主动欢喜承受。《杂阿含》卷十三第324经:富楼那罗汉欲赴西方输楼那弘法,佛问他:彼地之人凶恶轻躁,若杀汝,当如之何?答言:彼西方输卢那人贤善智慧,于我朽败之身以少作方便,便得解脱。同经卷九第237经载:佛弟子优波先那罗汉独自在内室坐禅,被一毒蛇所啮,唤舍利弗赶快扶他到外面,“莫令内身坏败如糠糩聚”,舍利弗见他“色貌诸根,不异于常”,然外出后,“身中毒,碎坏如聚糠糩”,时舍利弗说偈赞叹,谓其:久植诸梵行,善修八圣道,欢喜而舍寿,犹如弃毒钵。又“如人重病愈”,“如出火烧宅,临死无忧悔”。

证得定慧俱解脱的阿罗汉,还能随愿延长或缩短寿命。若欲延寿住世弘扬佛法,将自己的衣钵等财物布施,发愿延寿,即得遂愿,这叫“留多寿行”。或以神足通延寿,《增一阿含经》卷十八佛言:若比丘比丘尼修四神足,欲住寿经劫者,亦可得耳。同经卷三十七佛说神通第一的摩诃目犍连比丘“欲住寿至劫,亦复能办”,然他不愿这样作,而主动酬偿宿业,遭击杖外道打成重伤,阿阇世王欲烧死打他的外道,被目犍连劝止,说这是自己的宿业报应,乃先于佛而圆寂。若不想住世,可随时便走,称“舍多寿行”,走得极为利落神奇,与凡夫之自杀大为不同。如《杂阿含经》卷三八等载,陀骠摩罗子阿罗汉请示可否在佛前入涅槃,得到佛许可,乃入定,自 焚其身而入无余涅槃,“譬如空中燃灯,油炷俱尽”。佛说偈赞叹:譬如烧铁丸,其焰洞炽然,热势渐息灭,莫知其所归。

如是等解脱,度烦恼淤泥,诸流永已断,莫知其所之。

逮得不动迹,入无余涅槃。又《增一阿含经》卷四九载:大爱道等五百比丘尼欲先佛而灭度,得佛许可,乃腾身虚空坐、卧、经行,现身上下出水火等十八种神变后,入四禅而灭度。尔时天地大动,四面吹来凉风,诸天在空中作伎乐,涕泪悲泣,如春雨降,诸神散花散香,以表赞叹供养。

即便未得证果解脱,只要依法精勤修行,积累了福德资粮,具备了正见,也不必畏惧死亡,当视死亡如旅客归家,如参加法会,如《大毗婆沙论》偈云:待死如寄客,去如至大会,多集福德故,舍命时无畏。又以佛法无常观观察,死亡,无非是念头之灭。实际上生前念念都在灭,如果临终一念之灭可怕,那么当下的念念生灭,皆应畏惧了。

同类推荐
  •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禅师的米粒

    禅师的米粒

    痛苦和幸福常常只是你内心个体的体会,让你的心变得开朗豁达是承受这些体验的心须,本书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痛苦和欢乐的关系。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学历与学力

    学历与学力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五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本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本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热门推荐
  • 农家修仙:吾家长姐萌萌哒

    农家修仙:吾家长姐萌萌哒

    苏双双不止一次抱怨过:天啊,地啊,神啊,为什么待我这样的不公啊!我苏双双这辈子愿望虽多,但我不求多,只要满足我一个就好了,我不贪心啊!终于有了一天,玉皇大帝可能是看她那么可怜便在她的梦中问她想要什么,满足她“小小”的愿望。不过天下真有这样免费的午餐吗?且看世上最萌长姐大人苏双双怎样斗泼妇大娘!成为富可敌国的富婆!拥一国太子殿下在石榴裙下!成仙什么的都不在话下!传说中的随身空间神马的一吃就有!
  • 道游寰宇

    道游寰宇

    残魂重生,把握机遇,一个未知的多元宇宙,游历万界,修习三千大道,在国术世界,收徒传教,成为帝师;在秦时世界,统一六国,成为祖师爷;在倩女世界,统领仙魔两道,成为尊神;在武墓之中,获得青莲子,炼制战争利器;遮天世界之中,勾动时空长河,化身人族之祖.......
  • 我是家政服务能手

    我是家政服务能手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亿万农民的大事、实事、好事。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培养新农民。农村要小康,科技做大梁;农民要致富,知识来开路。本书的出版发行让农民朋友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用书上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早日把家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书主要介绍了家政服务人员所需具备的素质、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家政服务人员面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家政服务人员择业的注意事项、如何做好家政服务、家政服务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常见家政技能须知、家政服务涉及的工作范围、如何照顾老年人等知识。
  • 天外实验室

    天外实验室

    十年后的地球进入冰河世纪,寒冰终年不化,天外来客降临地球,为的不过是一场试验……
  • 我在古代创业

    我在古代创业

    19岁的她因为一场车祸导致她回到一个富裕的小国家,开始了她的创业生涯,恋爱,生离死别。
  • 粮食贮藏与加工技术

    粮食贮藏与加工技术

    本书从粮食贮藏和粮食加工的角度,对多种粮食原料的种类、性质、特点、贮藏和加工利用方法等进行介绍,对粮食贮藏原理、方法和加工工艺进行了论述。为农民以及从事粮食贮藏加工的科技人员提供理论上及技术上的指导,解决农村粮食贮减加工中的技术难题,使粮食贮藏加工的品质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 绝版逃婚计划书

    绝版逃婚计划书

    “我今天就算是死从这里跳下去,跌死,死外面也不会结婚的。”他叶念逃过婚,扮过仙子,踩过魔帝,
  • 私人订制:腹黑萌宝俏妈咪

    私人订制:腹黑萌宝俏妈咪

    “放开我妈咪,不然爆菊花。”嚣张霸道的童声冷声一哼,与此同时冰冷的异物抵住了他……楚七夕同时也是娇躯一怔,大惊!“宝贝,你怎么来了?”狠狠踩了男人一脚,楚七夕轻轻的喘息着,迅速脱离了某人的怀抱,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往一个小不点儿身边疾驰而去。她没想到某人与儿子第一次见面的场面竟是如此火爆。某人眉心狠狠抽搐了一下,便想转身,小恶魔稚声更嚣张。“转身就爆JJ。”“What?!你活腻了?”某人怒火上头,却本能的停下了身体。“YES!”小恶魔莞尔一笑,扣动扳机。某人眼角跳动,反应更是快速,纵身一闪。一声破空轻响,刚才停留的墙壁上已破了一个小口。靠,还真开?!
  • 来到木叶当系统

    来到木叶当系统

    系统:“鸣人君,跟我签订契约,成为系统流主角吧!”鸣人:“系统?那是什么,能让我成为火影吗?”系统:“哼——可以,但没有必要!”鸣人:“那你能帮我什么。”系统:“来来来,你先把这个抽奖抽了,然后跟我学习《厚黑学》《社会心理学》《组织结构与部门设计》《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最后,改变这个世界!”这是一个半吊子系统如何养成主角的故事 另:本书又名日在火影,白色木叶。具体内容……
  • 爱若痴狂

    爱若痴狂

    一个成功的“白骨精”坠入爱河,却是一场鱼死网破的“不伦之恋”。他老婆自杀了,她身败名裂一无所有了。婚外恋,到底是欲望主宰灵魂还是身体出卖思想?当她最终人财两空孑然独立时,为何还说“我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