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6500000043

第43章 生死唯一真心现

依如来藏系《楞伽》、《胜鬘》、《无上依》等大乘经发挥阐释的大乘性宗,包括中国天台、华严、真言、禅宗等,西藏宁玛、萨迦、迦举等派密法,皆从佛所证的功德潜在于众生身心(“如来藏”)着眼,以一绝对心——如来藏心、心真如、心实相、自性清净心、佛性、心性、心体、真心、真性、阿摩罗识、净菩提心、真心、本觉、自性明体等,为宇宙万有所依的终极体性,亦称“所依界”(本始基、基界)、一真法界,从哲学体用论、体相论的角度,统主体与客体、众生与诸佛、生死与涅槃、世间与出世间于一体,说宇宙万有、生死涅槃等一切现象,皆是此绝对真心内蕴功能的显现。《华严经》谓“知一切法,即心自性”,“三界唯心,三世唯心”。《楞严经》卷二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这里的“心”,即指心体、真心而言,经中名之为“妙明真精妙心”、“妙明真心”等。华严宗《贤首五教仪》解释:唯心所现者,一切诸法真心所现,如大海水举体成波。真心,被认为是众生心的体(主质、本质)、性(不变的本性),是生灭变异的心理活动底里的不生不灭、不变不易者,喻如众水中的湿性、各种金器中的金性、各种面食中的面性,及“水中盐味,色里胶青”等。

大乘性宗经论描述真心本不生灭(本寂)、本来清净、本来明觉,具足一切超自然的不思议无碍妙用、清净功德,然此心离一切相,超绝一切言思心行,非语言所能诠表,非由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渠道所能体认,非众生经验中物,只有离却众生的生灭妄念、我法二执,达“名言道断,心行处灭”,才能“自内证”——亲自体验。此心本来不生不灭,即是本来涅槃,圆证此心即名为佛。因为众生无不以此心为自心体性,所以都有成佛的本钱和可能性(佛性),故《大般涅槃经》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甚至还可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真心,本是佛及佛教徒们禅观中自内证的主观经验的逻辑外化,被认为是心与宇宙万有本具的实性(或真如、实相)相应(契合一致)的境界,实为真如、实相的别名,或者说,万有的终极真实——真如、实相,从能觉证它的主体心而言,称为真心、阿摩罗识,从所证的境或理而言,称为真如、实相,实则能证与所证,在自内证时是一非二,超越了能、所二元对立。这种自内证经验,通过哲学本体论、体用论的论证,安置于众生的身心,便成了众生皆可成佛的根据。

真心所现或“真常唯心论”,从表面上看来接近婆罗门教的“神我”及“梵我一如”的理路,因而被一些学者认为源出婆罗门教,非佛法的正宗。实际上,真心与神我、“心之实相即是真如”与“梵我一如”,还是有着在佛学看来是至为重要的区别。天台宗《大乘止观》卷二对此曾有论述:外道说神我遍在万物中,真常不灭,认万物皆实,未离二元论;佛法所说真心则不于心外建立实事,说宇宙万有,皆同以一大真心为体,超越了二元论、一元论。真心虽有时被称为“大我”、“真我”、“佛性真我”,但仍以诸法无我、毕竟空为其本性,被看作空、无我的别名,《楞伽经》卷三佛言“当依无我如来之藏”,强调如来藏(真心)是无我的,并不自作主宰,无自我意识,与婆罗门教神我论的有我论很是不同。

从真心现起论看来,生死与涅槃,众生与诸佛,皆唯一真心所现,皆悉空、无我,如梦如幻,体性无二。然众生与诸佛的实际受用与功用、价值,有天渊之别。造成这种区别的根本,是对本具真心的迷与觉。众生迷昧本心,“背觉合尘”,心理活动与真心本具空性不相应,追逐虚幻不实的感觉、知觉,起惑造业,因而昏头昏脑地沉沦于生死苦海,不能自拔,妄受诸苦;诸佛明觉本心,“背尘合觉”,与真心空性相应,故超出生死,无碍自在。生死轮回之因,终被归诸于对本觉真心的迷昧。这种迷昧,即是根本无明,其生起,据《楞严经》、《大乘起信论》等说,是因不知本觉真心绝待不二(“真如法一”、“法界一相”),心起妄动,“因明立所”,妄于真心外见有所认识的客体,既有客体,则自有能认识的主体,于是堕入二元对立,迷失了本觉真心无所不照的功用。然后随迷妄之渐深,逐渐生起虚空、世界、众生。如《楞严经》卷六偈所说: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与世界由虚空渐次生起的过程相应,众生的生起,是先有无色 界天,次有色 界天,最后才形成欲界众生。各类众生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各自不同的“乱想”(杂乱的念想):由飞沉乱想有卵生类,由横坚乱想有胎生类,由翻覆乱想有湿生类,由新故乱想有化生类,由精耀乱想有有色类,由阴隐乱想有无色类,由潜结乱想有有想类,由枯槁乱想有无想类,由因依乱想有非有色类,由呼召乱想有非无色类,由回互乱想有非有想类,由食父母乱想有非无想类。由三世(时间之过去、现在、未来)与四方(空间)和合相涉,变化出十二类众生。

《大乘起信论》则说,依如来藏,每一众生各有生灭与不生灭和合的阿赖耶识。不生灭者即本具觉心、心体真如;生灭者,是由不如实知自心觉性本无生灭,而起妄念,谓之“无明业相”,从而生能见与所见的二元对立,由能见的心识分别境界,生智(爱与不爱)、相续(念念相续)、执取、计名字(分别名言)、起业(造有漏业)、业果苦(因业而受生死果报)六相。六相的相续不断,即是生死轮回的恶性循环。

众生虽然迷背本觉真心,起惑造业,流转生死,然轮回本来空、唯心现、如幻如化的本性并未稍有改变。《楞严经》卷九说: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花,元无所着。虽然随业轮回,实际上并无实受轮回的主体及轮回的实体,轮回这件事,就像眼睛因昏眩或生眼病后在虚空所看见的花等,如同幻觉,如同梦中受苦受乐,都在本觉真心中显现,能显所显,皆不离本觉真心。本觉真心真常无碍的体性分毫未减,只是众生被一点迷妄蒙蔽,不能受用本觉真心无碍自由的妙用而已。就像《法华经》所譬喻:一位贫穷少年不知自己衣襟里缝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珠,流浪他乡,为人作佣,饱尝人间贫穷之苦。

不论真心还是妄心,本性皆毕竟空,故心所现所造之生死轮回,本性亦空,《大宝积经》卷七十三比喻生死如梦:“如人梦中与诸婇女及众人等共相娱乐,是人觉已,忆念梦中众人婇女。”愚痴凡夫眼见可意色而心生执着:生执着已,起于爱重;起爱重已,生染着心;生染着已,作染着业。乃至临死之时,最后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以最后识为主,受业力支配,生起“受生心”,再生于六道之中。然生时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何以故?自性离故。”因为没有一个实受生死的自性、实我,故生死轮回体性空,一切世间体性空;乃至涅槃,体性亦空。生死与涅槃、世间与出世间不二,乃佛法中道的第一义,龙树《大乘二十颂论》说得好:洞察生死与涅槃,二者俱是不真实,既无污染亦无变,本来寂静常明照。

犹因睡醒者醒寤,梦中境界无所见;

了悟愚痴之暗闭,生死轮回亦不见。巫白慧译,《法音》1981.3,第26页涅槃,只是心与万有毕竟空的本性完全相应时证得的解脱心,犹如梦醒者见梦境本空,唯心所现,虚幻不实。《宗镜录》卷七四谓“身命本空,生死恒寂”。藏密大圆满法称生死与涅槃皆为“法界之游舞”——法界或心的一场游戏。《大乘起信论》比喻众生的生死之本无明,就像迷人认东为西,还是依本具能觉之性而生迷,迷虽害人,却并无实体,一朝醒悟,便会发现“涅槃生死等空华”(唐张拙秀才悟道偈语)。佛陀之名为大觉,所觉悟的便是这一真实。这,可谓佛家所揭破的生死之谜的谜底。

真正勘破生死涅槃之本面,则不畏生死、不厌生死、不住涅槃,《宗镜录》卷六六说:凡夫迷梦,怕怖生老病死;以二乘偏见,厌离成住坏空;若顿悟之时,不厌不怖,全将生死法,度脱于群生,以生死性空故。只有处于迷梦中不知生死实相的凡夫,才贪生怕死。小乘人厌离生死,急欲超出三界,尚属偏见。顿悟生死本空的菩萨,对生死既不厌离,也不畏惧,而敢于出生入死,把生死苦海当作度化众生、利乐众生的道场。

同类推荐
  • 心中月

    心中月

    从书中你可以领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从而助你打开蒙尘幽暗的心灵。万行法师言:古之成佛者,不惟有虔诚的信佛之心,还必有坚韧不拔的学佛之志。自古道:“信佛容易,学佛难。”即信之又学之,是走向圆满独一无二的途径。所谓“信之”,就是要终生不渝,矢志不移;所谓“学之”,就是要学习佛的崇高品质,学习佛的超凡意境,学习佛的博大胸怀。修学佛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使自己在心态、情操、体能、智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真正地了知佛法,明确见地,才会真修实证,走进走出。信而不知即学者,乃迷信,非智信。惟有信学合一,方可迈入成佛之道。
  • 清净

    清净

    在当今社会,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生活要能事事如意、不受外界干扰,实在很不容易。既然人世问有这么多不如意的环境要面对。不如先自我净化,让内心世界保持清净。《清净》通过大量的禅宗故事,从慈悲心、平常心、随缘、舍得、放下、活在当下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使尘世中忙碌的人们在禅的智慧中修清净心。只有内心清净,才不至被各种境遇所牵引,才能远离烦恼,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清净》由孟阳编写。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原名《金刚经口诀》、《六祖口诀》等,共两卷。为适应当代人的阅读品味,改名为《六祖讲<金刚经>》。《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并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

    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

    立足于百姓平民,将高深莫测的道家智慧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述出来。全书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方面入手,谈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讲解了儒家智慧的精华,并穿插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养性、心态胸怀、谦孝美德、社交礼仪、正视财富等篇章向大家阐释了儒家的博大智慧。立足于佛教圆满无上的智慧,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不同的角度着手,依靠古人的智慧,去解决现代的问题,以处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以此给忙忙碌碌的人们一个智慧参考。
  • 向释尊问佛

    向释尊问佛

    本书通过释加牟尼和底子阿难的对话,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佛法世界中的生命意义。
热门推荐
  • 都市之纨绔天下

    都市之纨绔天下

    一个天才杀手精英的灵魂落到一个贵族落魄少年身上,一个不屈的灵魂融合一个无所不能的灵魂,铸就一段神话。看落魄少年如何在这个混乱的世界创造属于他的天地,如何赢得诸多绝世美女的欢心,又如何站在世界的巅峰。新书,求人气!
  • 青年奶爸的自我修养

    青年奶爸的自我修养

    徐敛穿到平行世界,性别男,年龄22岁,电影学院导演系大四学生,未婚有个四岁的娃儿,生活正因为这个凭空多出来的娃,天翻地覆!
  • 黄金世界

    黄金世界

    1894年3月17日,中美两国签订《限禁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约》,简称《华工条约》,是美国政府为限制、排斥在美华人而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此条约使得饱受欺凌虐待的在美华人处境更加艰难,引起中国人民强烈愤慨。本书共二十回,以此事件为背景,包涵三方面内容:赴美洲的华工被虐待的情况,上海等地反美华工禁约抵制美货的情况,内容深刻悲壮。作者意在反对《华工条约》、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国人同仇敌忾,共御外侮。
  • 穿越修真界之魔帝

    穿越修真界之魔帝

    林易现代京城林家嫡系人由于和女朋友分手在楼顶时被闪电打中穿越到了修真界从此踏上修的道路
  • 我娶了一只猫女

    我娶了一只猫女

    他是一名马上30岁还没谈过恋爱的默默无闻的程序员,不知道第几百次相亲失败后他在“前女友”的车下救下来一只白色小猫并收养它,没想到夜里它变成白衣少女还要嫁给他!OMG这是直男的春天还是地狱?
  • 成仙路之万界本源

    成仙路之万界本源

    光怪陆离的世界:人族凭借一部功发凌驾于万族之上;末日浩劫之下,黑暗正吞噬着世界上最后一缕光芒;满目疮痍的大地,为了自由的征战无休无止。绝境如潮,此起彼伏,当希望变成一种奢望,他们又将如何应对。他踏平世间一切敌,一生书写着无敌与不败。他作为无尽黑潮中的那一丝光芒,如同灯塔一般,怀着坚定信念,指引着前行的方向。然而一场巨大的阴谋,正慢慢浮出水面...
  • 古树上神

    古树上神

    原来我们的爱如此卑微,卑微到你来的信息我看见了马上回而你却爱答不理,卑微的和你聊完了你来的最后一条信息不敢看,因为我看见加有消息的红圈欺骗自己假装你还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幻蝶若恋

    幻蝶若恋

    “我这一生才不会只喜欢一个人!”他曾经斩钉截铁的对朋友说过,后来,他遇上了一只梦境中的蝴蝶,又成了“也许不会只喜欢一个!”而再后来她消失在自己的世界,对着另一个女孩,他誓言般的说道:“我这一生除了她不会再喜欢其他人!”当泽熙遇上紫蝶,这缘分到底是喜是悲······
  • 从头开始恋爱

    从头开始恋爱

    少不更事把新邻居家的儿子头给开了瓢,从此以后的生活里多了一个形影不离的“哥们儿”说好做一辈子的最好的朋友,多一天少一天不是彼此都不对。